1. 《驴得水》 驴得水这个电影到底想表达个啥
以喜剧的方式讲述一个悲剧的故事,处处充满辛辣讽刺,有野心,有胆识
2. 驴得水讲的是什么寓意
黑色幽默,是一种荒诞的、变态的、病态的文学流派,把痛苦与欢笑、荒谬的事实与平静得不相称的反应、残忍与柔情并列在一起的喜剧,而电影《驴得水》就是这样一般在笑着流泪的电影。
一.驴得水的最初含义,只是驴得水
电影的开头就是村里的驴舍着火了,需要用水浇灭,但是老师们都拒绝了,因为全校老师的生活用水都要通过这条驴子来获得。所以最普通的含义就是通货驴子来获取水。
但这个结局让我想到了一个词:卸磨杀驴。明明这只驴子是帮你们拉水的唯一工具,但是你们却连安身之处都不管不顾,侧面便看出来这些人的冷漠与自私。
二.《驴得水》中的驴是“铜匠”,水暗喻“美元”
因为校长虚报了老师,但是因为上级要来考察这位老师以此获得美国人对他的资助,所以让铜匠冒充驴得水老师,所以深层含义是学校乃至领导,想通过驴得水来获得金钱,以此满足自己的私欲和学校的发展
为了获得这次资助,有很多人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东西,最终却落得一场空的悲惨结局。
三.驴得水是对教育乱像的批评
在美国著名的驴象之争中,纳斯特画了一头驴登在《哈泼斯周刊》上,以讽刺当时北部反对内战的民主党人。这幅漫画加深了人们头脑中“民主党即驴子”的印象。驴子虽然笨头笨脑,却被民主党人视为既聪明又勇敢的动物,这已经是比较夸张的一种说法了,但是在电影《驴得水》中更加讽刺的是是把这个当做一个人名,还是一位教书育人的老师人名。可以称只为“”驴老师”。通过一个驴,来讽刺教育乱像。
为了获取利益,这群老师们失去了最初的理想与道德,在黑暗的官僚之下,他们选择顺从并且助纣为虐,哪怕是出卖自己平时要好的同事也再所不惜。教师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道德早已被他们抛之脑后。
四.对于铜匠而言,驴得水三个字是改变他命运的机会。
铜匠本就身份卑微,而且家庭地位底下,被自己的妻子辱骂,好不容易通过冒充驴得水而获取了金钱、地位、荣誉乃至出国深造的机会,驴得水这便成为他的生命之源。但是驴子就是驴子,铜匠就是铜匠,再怎么包装,都会回归与本质。
最为感叹的是最后谎言被拆穿,现实却已久,他们都没有改变,依然是那么肮脏,最后问“一曼呢”,早已经忘记了曾经他们对她的伤害!
3. 如何看待电影《驴得水》
我和刘露这次想做一部大家没见过(或者说是很久没见过)的电影,希望能兼具商业性和艺术性。更确切地说,我和刘露所学习的艺术体系本来就要求作品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我们所追求的艺术性本就不是背离市场需求的。
我们力求用简单质朴的手段,表达丰富的故事和情感。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民国,取材却是来源于我和刘露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几乎每个人物都有身边人的原型,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作品和观众交流我们对于人类某些共性的思考。
我和刘露相信商业和艺术并不一定那么泾渭分明,我们不做没营养的垃圾食品也不是寡淡的养生料理,我们想做一道好菜,让食客觉得好吃的同时得到营养。
4. 如何评价《驴得水》这部电影
《驴得水》和商业电影的共同点是都追求“好看”,追求让大众看懂、看过瘾。而我们并非通过堆砌明星或追求大场面来达到好看的目的,而是通过不一般的精彩故事和不一般的鲜活表演。《驴得水》和艺术电影的共同点在于都具有强烈的风格感和创作者的个人表达。这部电影强烈的戏剧化风格继承自《办公室的故事》、《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丑八怪》等这些我和刘露非常热爱的电影,但这种风格或许与大家心目中艺术片“诗化的风格”是截然相反的。
5. 如何评价电影《驴得水》
每部影视著作都有它的意义,大家是怎么评价《驴得水》
《驴得水》和商业电影的共同点是都追求“好看”,追求让大众看懂、看过瘾。而我们并非通过堆砌明星或追求大场面来达到好看的目的,而是通过不一般的精彩故事和不一般的鲜活表演。
我们能把蒜皮当雪花,我们也能为活命当狗爬,我们能张嘴是理想,闭嘴是日娘,我们也能前脚踏进金钱的坑,后脚迈入正直的门,作品源于生活,也会放大生活,我们很难因为作品去改变品性
但我们至少可以对照作品完善人格多数时候,我们都一样,用最渺小的私念去支撑最伟大的理,想。
6. 电影《驴得水》有哪些隐喻
驴得水影评
——孤尘(蒙)
这部电影有深刻的象征意味,有点像西游记大圣娶亲,它思考和沉默的部分远远超过了搞笑本身。可以举例,特派员,象征着土匪头子,流氓,刻意的光头更是指向当时的执政党,其中有一句话,“我还能换个地方当差”,暗示当时的军阀乱象之重,还有更深的意味(台),他的秘书使得张一曼免收强奸,这里应该指的是军阀中好人与坏人的碰撞,张一曼此刻象征着多灾多难的中国,以前的破鞋事件应该是列强侵略中国事件。裴魁山,投机主义者,他也曾想当个普通人,幸福地活着,但是张一曼拒绝了他(张一曼的自暴自弃和自卑使得她无法接受魁山),而后他变成了一个疯狂为自己谋求利益的人,对张一曼有着深深的厌恶(注:在发现张一曼与铜匠睡觉之后),内心的绝望使得他暴露了本性,然而这种本性我并不抱有很深的排斥,相反这是一个绝望者的必经之路,之后他还能骂张一曼,说明他仍然怀有幻想。他象征当时的小资产阶级。周铁男,原本的他是热血青年,可以说对这个社会抱有热情,坚信自己能解决问题,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好像当时的游行学生。但是当他直面过特派员的枪之后,他彻底变成了一条狗,可以理解患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举个例子,当时当局签了一个不平等条约,大规模学生请愿,当局给了两个选择,一,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二,请征入伍,当士兵,结果浩浩荡荡几千人,无一人入伍。他成了只会动嘴皮子的人。铜匠,象征着获得利益而膨胀的人,可以当做发国难财的人,起先他忠于祖国,接济国家,后来发现他甚至可以有大量权力控制他想要的,所以性情大变,参见汉奸巨商。孙佳,我认为是剧中最清醒的人,同时也是最无奈之人,最终还是对他爸妥协,嫁给铜匠,这又有点张爱玲的色戒的意思了。她要保存她爸辛苦经营的学校,又想理想主义地揭发弄虚作假,象征着学习救国的人。张一曼,不断的妥协,不断的以幻梦来填补内心的失望,象征不断被交易的,被摧残的中国。孙校长,一个抱有理想主义,又肯迈出第一步的人,象征着没有军队以前的共产主义者,剧末被捆绑,代表着被军阀的虚伪教训明白,是走向正确的道路开始,即枪杆子出政权。
剧情我就不多说,就挑高潮吧。
张一曼被剪头发。铜匠经历被张一曼痛骂以后,彻底死心,倚仗着吕得水这个招牌,对校长,铁男,魁山下令,骂一曼,这段,使得魁山和一曼彻底结束,使得铁男忍无可忍,准备摊牌,结果被枪吓得从此懦弱。枪的出现意味着事情不再是几个人的事,而是拖入了社会这个大背景,而此刻的社会,是黑暗的,压抑的,也就是这一秒,驴得水这电影,变成了和姜文电影一类的存在,充满了象征意味。当一曼疯狂打自己耳朵的时候,也说明中国与之前的爱国商人,现在的巨奸决裂。有个值得注意的情节是,为什么张一曼疯了?那是因为她彻底的绝望,她所做的,不过是为了这所学校,换而言之是未来,(从她想穿着校服一起拍照那段可以看出),她可以和任何人睡,那是因为有更重要的东西。但是现实令她失望了,热血青年跪倒在地,共产主义者亲自剪去了她的头发,巨奸发号施令,军阀控制着局面,投机者拂袖而去,真是绝望。
荒唐的婚礼。这场婚礼就是纯粹的闹剧,与之前的悼念会的对比更显无厘头与荒唐,极度强调社会之乱,可以网络一下,短短几十年,政权更迭四十几次。孙佳与铜匠结婚,牺牲意味简直触手可及。铜匠的老婆就像一尾鱼,彻底搅乱了这浑水,也使剧情达到巅峰。一曼在混乱的人群中捡花,象征着她的纯洁被践踏,但她仍然希望挽回,悲剧气息浓厚。孙佳转身离去,象征着理想主义者的升华,要转变成她哥哥那样的实干者(她哥象征共产党)。而给他们捐助的美国人,说:不可思议的中国。这表示当时外国人无法理解中国人残存的愚昧,暗示外国人是不可能救中国的,只有自己救自己。
7. 《驴得水》这部影片表达的是什么,有人看过吗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全片火力全开,对知识分子加以无情的讽刺与鞭挞:先是空饷的利诱,继而是官威的压迫、再是枪声的震慑。让他们的丑态一览无余。随着故事的推进,强权体制和异化环境将电影里每个人所珍视的东西诸如尊严、美、理想和勇气一一剥夺和摧毁……
8. 电影驴得水所要表达的心境
借驴讽今
文/梦里诗书
嬉笑怒骂间用荒诞的喜剧色彩所酝酿的悲情,使《驴得水》既能逗人捧腹,更在针砭时弊的同时拷问已人性的盲点,固然电影在形式上有着过重的话剧痕迹,但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剧本夯实,耐人寻味恳切的黑色喜剧。
电影伊始将时代背景定位于民国一个偏远山村的学校中,校长和三个老师共同合谋了用一头拉水的驴虚构了老师“吕得水”。以此向教育局多领取一份薪水,但怎料教育局特派员来校视察,于是一场用目不识丁的铜匠冒充吕老师的荒诞事由此展开,而为了圆谎而继续编制的谎言,既成为了电影推动剧情的动力,也为其悲剧性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随着这一谎言的持续发酵,这个在特定环境中对知识分子的颠覆和教育腐败的抨击,通过本就并不牢靠的教师与铜匠的同盟关系,使故事变的越发幽默且赋有深度,看似道貌岸然者的愚昧,为了实现所谓梦想的不择手段,最终令电影中每个人本自美好的预期被逐个打破,人性也在贪婪面前彻底沦丧了底线,其丑恶淋漓尽致的展现,构筑了电影极为出色的内在纵深。
谈及这部作品,不可不提的人物便是任素汐饰演的女老师张一曼,她在电影中既担负了诸多的“有料”笑点,也成功塑造了了电影最为矛盾的一个人物形象,张一曼看似放荡的背后,却有着一颗纯真之心,但也正是这样的一份纯真,让她成为了这场用喜剧粉饰的悲剧中最为悲情的人物,这实则甚令我感觉电影中的张一曼与《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玛莲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则是前者凭借于美貌,而后者则是幽默与性格的使然。
如同一场话剧般的表现形式,其实并不是电影的缺陷,这正如《狗镇》这般另类的作品一样都为人拍案叫绝,《驴得水》的问题其实是在于并没有处理好将话剧演变为电影的过程,在电影时长过半后,很明显的能令人感觉到剧情开始了强硬的大幅跳跃,以此引发的人物转变突兀,使人性经不起细致的推敲,最终命题的着点也变的稍显生硬。
无论如何,这部电影或许存在着微瑕,可仍旧瑕不掩瑜,鲁迅曾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而借驴讽今的《驴得水》显然正深谙此道。
9. 看完电影《驴得水》,你有什么感想
太好的作品了,把当时的个个角色不一的人性表达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