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邵氏电影为什么突然就不拍了,后面还有哪家公司大量拍武侠片的吗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于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担任总裁。1980年,邵逸夫成为无线电视的最大股东,出任董事局主席至今。同期,邵氏的电影业务不断收缩,减少电影,于1985年卖出全部院线予潘迪生旗下新成立的“德宝电影公司”,至1987年5月,邵氏宣布停止生产电影。
㈡ 邵氏电影是怎么回事,现在还有吗
没有了,邵氏电影已经于2011年11月28日结束了。
全称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于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担任总裁,邵氏已生产超过一千部电影。
1958年,邵逸夫与邵仁枚成立“邵氏电影公司”,在香港轮笑巧制作电影,邵逸夫任总裁。1961年,位于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启用。1970年代,邵氏升握兄弟踏足当时发展迅速的电视行业,与无线电视合作,培训艺员。
90年代末期,本身已拥有嘉禾、金公主和德宝三间电影公司影片永久版权的卫星电视(STAR TV,即如今的“星空传媒集团”)曾多次出价洽购760部邵氏电影的永久版权,以壮大其中文片库的实力,但邵氏拒绝。
(2)邵氏电影怎么啦扩展阅读:
发展历程
1950年南洋影片公司由邵邨人收回并将之更名为“邵氏父子公司”,但是进入50年代后腊键期,由于电懋的成立,香港电影业竞争越发激烈,“邵氏父子”的小成本制作策略已无力招架新挑战。邵邨人萌生退意,收缩电影制作的业务,转而大量收购戏院及从事地产业。
1957年邵逸夫从南洋来到香港,那年他已年届五十,因不满二哥作为,想接掌制片业务,以稳定片源,兄弟俩最终决定在业务上分道扬镳。
1958年,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标识与兄长的“邵氏父子”的不同。自此,“邵氏父子”只经营戏院及影片发行,“邵氏兄弟”则主管制片业务。
㈢ 邵氏电影曾是无数人的青春回忆,为什么现在不拍电影了呢
邵氏电影曾是无数人的青春回忆,邵氏电影公司凭着精良的制作俘获众多影迷芳心,旗下的李翰祥、胡金铨、张彻、楚原四位导演加上刘家良这位武术指导,当年带来了诸多经典的影片,深受大众的喜爱。邵氏出品,必属精品,凭着超强的口碑,邵氏电影在娱乐圈占据一席之地,然而现在已经见不到邵氏电影了,邵氏电影公司为什么不拍电影了?
邵氏电影公司
邵氏电影公司为什么不拍电影了?行业的发展,加上邵氏重心转移,加上众多撑起一片天的演员离去,对邵氏造成很大的影响。本该顺应潮流发展,但邵氏固执不前,因此邵氏走向破灭。八十年代,邵氏电影公司正式停产,此后再也见不到邵氏出品的影片了。
㈣ 为什么邵氏公司不拍摄电影了呢现在很多电影公司拍摄的电影都没有邵氏拍摄的好看呀
邵氏公司的老板邵逸夫自从加入TVB后就渐渐地不拍电影了。但是,2009年《学警狙击》中的谢天天华凭借“laughting 哥“一角爆红后,邵氏重新复出拍摄电影《变节》《潜罪犯》等电影(变相等于重新开始拍电影了)
1997之后,香港电影商为了扩大电影市场,很多都选择北望神州(与内地拍摄合拍片),当然,有许多看惯纯港片的人会不习惯。港产片的特点是反讽意味浓,内地片则拍得比较严肃。当然,纯内地片也有很多佳作,推荐看《中国合伙人》。《神都龙王》。尽量看冯小刚的作品,张艺谋的请少看。
至于邵氏,从2009年开始只是拍摄贺岁剧和暑期档。毕竟要考虑赚钱和成本。
2010《72家租客》
2011《我爱香港开心万岁》
2012《我爱香港2012喜上加喜》
2013《我爱香港2013恭喜发财》
香港贺岁片现在基本上是曾志伟与黄百鸣分庭抗礼。黄百鸣的电影比较看重内地市场,也就是港味偏重的合拍片。
至于楼主你还想看周星驰,王晶,吴孟达聚首拍摄的新片?想想就行了,虽然我也想看。可惜他们都绝交了,还怎么看?《少林足球》《功夫》这样的电影没办法再出新的了。想当年整个90年代都是他们3人的天下。可惜了,各自的理想都不一样。。。。唉。
㈤ 邵氏电影独霸市场近30年,为何如今突然没落
我发现邵氏电影独霸市场近30年,但是如今却突然落寞了,我觉得是有几点原因。
首先邵氏电影属于邵氏集团,可能内部的斗争也影响到了电影的发展。而且邵氏电影很多东西都过于套路化,之前香港并没有出现类似的公司和他竞争。
而且最重要的还是邵逸夫的老去吧,毕竟上市集团是以邵逸夫为主导的,由于邵逸夫年纪越大,可能决断和以前相比也没有那么正确了,可以说这些原因加在一起,导致了邵氏电影的没落,可以说也是时代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