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双旗镇刀客】这部电影为什么百看不厌
《双旗镇刀客》这部片子有些年岁了,但今天看过后觉得仍不失为一部佳作,至少在国产武侠电影中是出类拔萃的.
除了导演何平,创作人员当中最出名的恐怕就数摄影马德林了,听说他现在在西影教书.<双旗镇刀客>的成功我认为一半功劳应该算在马师傅头上,这个应该也是无可争议的了.在表现环境上,无论是浩瀚的沙海,还是荒凉的双旗镇,镜头运用炉火纯青.除了影片开头的透过两个山丘之间的空隙展现的全景,影片大多通过镜头景深的无限延展来展现大漠的浩瀚,比如孩哥和好妹感情出现转机遛马一场戏即是如此,正镜头虽为中镜或着近镜,但观众可以从画面中人物两边看到延伸至地平线的沙海.而在表现荒凉的双旗镇时,除了抓拍一些小镇局部细节外,镜头大多以从近景过度为远景的长镜头方式处理.影片镜头多次用这种方式,以小镇的主道为中心线展现双旗镇荒凉的全貌.除了表现环境,镜头也借展现自然风光表现并烘托故事情节,如影片开头用远处骇人风沙的阵阵的镜头来表现沙里飞面对危险时极度紧张的心情.再有,孩哥刚到双旗镇时遭遇好妹冷落时,立刻接展现夕阳西下的镜头,在表现时间变化的同时又烘托了孩哥惆怅郁闷的心情.人们常常说起"视听语言"这个词,可见画面和声音是密不可分的.<双旗镇刀客>一片中不同环境下通过运用风格迥异的音乐让画面冲击力得到加强.如孩哥房中练功这场戏,人物被光而坐,只能看到孩哥打坐的黑色轮廓,配合诡异的音乐,使画面显得富有神秘感.再如孩哥独自在大漠中策马狂奔的镜头配合荡气回肠的音乐,张显人物粗犷的性格.
除了令人陶醉的"视听语言",影片情节也同样拥有让人拍案叫绝之处.当然这里所说"拍案叫绝",是以该影片拍摄时期的眼光看待的,因为在当时<双旗镇刀客>从人物,地点,打斗,蒙太奇,结局等方面相对传统武侠电影显得独树一帜,打破了传统武侠电影的桎梏.<双>片没有依照常规选择身型行为都颇具英雄气概的人物作为主角,而是选择一个貌不惊人,"没有什么本事"的小孩充当,通过主人公与镇上居民的懦弱和偷窥等恶习的对比,来衬托主人公英雄形象的作用.沙里飞外型的剽悍,性格"直率",看似英雄,结果却阴险狡诈,贪生怕死,见钱眼开.一刀先外貌平凡无奇,却心狠手辣.这样的设置让人物显得有血有肉,真实可信,完全将外形决定性格的传统理念打得支离破碎.地点选在偏僻荒凉的西北大漠则突破了传统武侠片城市化的常规.影片没有选择展示华丽复杂的武术技法,而是把打斗"浓缩"为高速运转,短时间中结束战斗,无论是开头两人寻仇还是酒店一刀仙的弟弟与孩哥的战斗,都是在短时间内决出胜负,快速剪切的电影手法让整个过程紧凑高速而刺激.影片结尾,孩哥和一刀仙的决战更是没有半个打斗镜头,影片通过声音表现战斗过程,用风沙展示战斗的紧张气氛.影片结尾,孩哥与一刀仙决战之时,沙里飞却在城头隔岸观火,蒙太奇的使用让剧情更具冲击力和戏剧性.最后孩哥虽战胜强敌,但却蒙受欺骗带来的痛苦,黯然神伤.而一刀仙虽死,却死得光明磊落,算是死得其所,因此含笑而去.这样的结局耐人寻味
即便有优秀的视听表现和独树一帜的情节设置并驾齐驱,但影片也有瑕疵存在.一是剧情稍显老套--仍未脱离正邪斗争外带男女情感纠葛的传统结构.二是剧情不完整,结尾有草草了事之嫌,而人物背景更含糊不清,人物刻画有似空中楼阁.
虽然<双旗镇刀客>存在瑕疵,但作为一部同时具有强大的视听冲击力和情节的创新意识的独特的国产武侠巨作,其实力和影响无庸质疑,瑕不掩瑜.
② 怎么评价电影《双旗镇刀客》
《双旗镇刀客》是一部独特的电影,其在国内的影响力并不显著,但在香港却备受推崇。它连续72周在一家影院上映,创下了内地华语片在港上映的纪录。许多香港导演将其视为心头好,其品质被香港金像奖列为年度十佳华语片之一。周星驰对这部大陆电影情有独钟,不仅在《国产凌凌漆》中有戏仿和致敬的场景,还在《少林足球》中借鉴其灵感构思结局。
电影中最具特色的设计是“以气运刀”,展现了一种颠覆性的武术动作设计,主人公出刀次数有限,每次皆为迅速决断。反派“一刀仙”的刀法看似简单,但通过剪辑技巧,营造出“快速”的错觉,体现了“唯快不破”的理念。在许多方面,《双旗镇刀客》引领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新风气,结合了苍凉的西北风情和武侠故事的独特魅力。
尽管在武术动作设计和特效制作上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但《双旗镇刀客》仍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写意手法,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武侠美学。徐克的《断刀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其影响,但通过成熟的类型片框架和复杂的动作设计,更深入地诠释了“唯快不破”的概念。
《双旗镇刀客》在拍摄过程中面临了胶片使用和搭景成本的挑战。何平导演设法获得的临近过期报废胶片,使该片的拍摄比达到国内纪录的1:8.5,但由于搭景超支,导致了相关人士的处分。然而,随着业内口碑的发酵,海外票房表现优异,甚至卖出几百万美元的高价,这不仅揭示了当时的电影市场潜力,也为《双》的品质和影响力提供了有力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