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百科 » 电影建国伟业中发生了什么事件
扩展阅读
学生励志感人电影排行榜 2025-02-25 05:48:04
皇后娘娘生孩子电影 2025-02-25 05:40:22

电影建国伟业中发生了什么事件

发布时间: 2025-01-24 02:06:34

『壹』 建党伟业 历史事件

建党伟业包含的历史事件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建党伟业》(Beginning of the Great Revival)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影片。该片由韩三平、黄建新执导(海外部分由李少红执导,五四时期部分由陆川执导,战争场面由沈东执导),由刘烨、陈坤、张嘉译、冯远征等108位明星出演。

该片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一直叙述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大体上由民初动乱、五四运动及中共建党三部分剧情组成。该片于2011年6月15日在中国大陆正式公映。最终票房约为4.12亿元人民币。

(1)电影建国伟业中发生了什么事件扩展阅读:

作为一部严扣历史题材的影片,《建党伟业》中除了马少骅饰演的孙中山以外,几乎没有一位特型演员出演角色。“为了增强观众对电影的新鲜感。”尽管导演黄建新这样认为,但在几位主演看来却并不仅是新鲜感。

饰演历史人物不仅要形似,而且还得神似,用内在的气质表赋予角色的精气神”扮演李大钊的演员张嘉译透露,而饰演朱德的廖凡也表示,“我在拍戏之前也很担心,害怕不像朱德,后来上了妆我才宽心。”

『贰』 电影《建国伟业》是多少分钟

电影《建国伟业》是135分钟。

《建国大业》是由韩三平、黄建新担任总制片人并执导,唐国强、张国立、许晴、刘劲、陈坤、王伍福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2009年9月1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该片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中共毛泽东主席应国民党蒋介石之邀毅然飞赴重庆,与国民党蒋介石举行和平谈判。毛主席在重庆与民盟主席张澜等民主党派领导人密切协商配合,共同努力推动谈判进程,使国共双方终于签订了以避免内战、在政治协商的基础上组建多党派联合政府为主要内容《双十协定》。

但是,国民党蒋介石无法放弃一党专制的独裁迷思,一方面发动了对共产党的内战,一方面炮制召开首届国民大会的独角戏,并对民主党派大肆迫害镇压,实际撕毁了《双十协定》。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针锋相对、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的方针,开始坚决的武装反击。众多民主党派领导人纷纷采取了与中共站在一起的立场,坚决反对和抵制蒋介石独裁行径,以实际行动与国民党决裂了。

剧中重要人物:

1、毛泽东

演员唐国强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蒋介石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的现实,他提出针锋相对的斗争方针。1945年8月,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表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国内和平的愿望。

2、蒋介石

演员张国立

中华民国国民党军事委员长、总统。他表面参与重庆和谈,暗地却心怀鬼胎。在回答记者关于着中山装的提问中,蒋介石言谈之间透出狡猾,他的一丝浅笑则暗藏心机。最终,面临国军溃败,蒋介石忍痛放弃对北京的空袭。

3、蒋经国

演员陈坤

蒋介石的长子,他为国民党、为他的父亲担忧,满腔热血大谈“国事”,却生生被母亲宋美龄拉回“家事”之中。本想借孔家开刀、杀鸡儆猴以扫腐败之风,到头来还是在父亲蒋介石的“家事国事两难全”的劝诫下灰飞烟灭。

『叁』 《建党伟业》中提到过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建党伟业》中提到过的历史事件: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战、护国运动、张勋复辟、俄国十月革命、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共一大的召开等。

《建党伟业》由韩三平、黄建新执导,以豪华全明星阵容讲述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历史往事。全片重点讲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建立三大历史事件,2011年6月15日起全国公映。

影片《建党伟业》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周恩来、蔡和森、向警予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导演:韩三平、黄建新,主演:刘烨、冯远征、等。于2011年6月15日上映。先后获得第十四届电影华表奖的优秀故事影片提名奖。华表奖优秀编剧奖、优秀故事影片奖。第三届英国(伦敦)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特别奖。

《建党伟业》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O9z6_T_pKUeArsyX2ATYMg

?pwd=qhjc 提取码:qhjc

『肆』 电影 建党伟业 里面的历史事件发生的顺序

依次为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2、袁世凯称帝

1915年春,袁世凯在英、日帝国主义支持下,积极准备改行帝制。8月由总统府美国顾问出面发表文章宣称共和宪政不符合中国国情,鼓吹君主制。

之后由袁世凯的党羽作请愿团要求改变国体,10月组成袁记国民代表大会,投票表决国体。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 ,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五年(1916)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

3、张勋复辟

张勋复辟,是1917年6月,张勋利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辫子兵”,借“调停”为名,于6月14日进北京。入京后,张勋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

张勋,1895年投靠袁世凯,1911年升为江南提督,率巡防营驻南京。武昌起义后,在南京残杀民众数千人,顽抗革命军,败后退至徐州一带。

清帝退位以后,所部改称武卫前军,禁剪辫子,以示效忠清王朝,时称“辫子兵”。1913年奉袁世凯命进攻革命军,重占南京,后调徐州任长江巡阅使。袁死后,在徐州成立北洋7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军,扩充至13省同盟,图谋为清室复辟。

同月30日,他在清宫召开‘御前会议’,并于7月1日撵走黎元洪,把12岁的溥仪抬出来宣布复辟,改称此年为‘宣统九年’,通电全国改挂龙旗,自任首席内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康有为被封为‘弼德院’副院长。

张勋复辟是指由张勋一手策划,于1917年(民国六年)7月拥护清朝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的政变,前后历时共十二天。因发生在丁巳年,亦称丁巳复辟。

4、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3人。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鉴于当时党员人数少、地方组织尚不健全,决定暂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先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五四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丁巳复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袁世凯复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辛亥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建党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