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第十一回中老马究竟有没有杀人
在电影《第十一回》中,陈建斌所扮演的老马,其实就是真正的杀人凶手。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以下三方面原因,1、老马的前妻是因为老马而死的;2、第十一回的剧情中有说明;3、老马不可能承认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
3、老马不可能承认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最后,我们在上面提到了警察当初判定老马是过失杀人,从老马的年纪来看,大约就四十多岁,老马说自己当年是为了面子,所以才故意跟警察说,是自己戳破了他们的奸情,故意将两个人害死的,若是故意杀人的话,那么老马不被判死刑,那也是个无期徒刑,怎么可能十几年就出来了呢?所以真相是老马当年说自己是过失杀人,但实际上他是故意杀人。
㈡ 第十一回深度解析
在第十一回电影这个结局里,一切都是圆满的,比如说马福礼得到女儿的谅解;金财铃和女儿和解;金多多谅解了继父和生母;胡昆汀放弃了身外之物;贾梅怡找到了案件真相。
故事的结局最终圆满,亲情、爱情等等都求仁得仁。同时,这部电影的名字也终于清晰了,故事只有十回,当观众们走出影院,走进现实生活中时,才是真正的第十一回,那就是可以触摸现实生活温度的属于每个人的一回。
实际上,结局里大家都不是演了一个角色,而是做回了他们自己本真的样子。马福礼和金财铃并排坐在车里,感受着老夫老妻相依相伴的幸福时光。
有人说,这个电影讲述了一个老实人的故事,但是在我看来,这是讲了一个寻找主客我,寻求自我统一,揭开遮盖的红布释放自我的故事。
对于这部电影来说,其实整部电影其实在前十回就结束了,而第十一回,所有人貌似都回归了最本真的自我。戏剧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戏剧与生活的关系,像极了主客我的关系,两者互相照应,也互相补充。
在电影里,这些角色演完了自己的故事,但是在现实里,这个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整部电影讽刺了荒诞的现实,有没有讽刺我们观众生活的一些事情呢?
其实,多多最后还是打掉了孩子,随后碍于面子,自己绑上了枕头,让爸妈以为孩子还在。贾梅怡找回了那辆事出的那辆拖拉机,戏剧继续。
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关于和解的故事,面对着各种尴尬,婚外情,未婚先孕等等敏感的话题,如何和自己和解,和“客我”和解,拥抱“主我”,这是影片留给我们思考的地方。
尤其是最后的彩蛋,真的拍得很美。虽然陈建斌说这个五分钟的彩蛋只是觉得拍的很好,所以才放在了里面。但是对于观众来说,这个也是电影的一部分。
总的来看,整部影片镜头语言尤为出色,饱含情绪的画面感渲染了迷离的氛围,个人很喜欢这部影片的电影美学。
㈢ 电影《第十一回》中李建设和赵凤霞意外死亡的真相是什么
电影《第十一回》中,李建设和赵凤霞的意外死亡真相令人唏嘘。这起悲剧的发生,源于一个看似平凡的小细节——李建设在拖拉机底部刻下了“结婚证”。
这个刻痕并非出于恶作剧或破坏,而是李建设以特殊的方式记录下了与赵凤霞的爱情誓言。然而,命运之手却在这里与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这个刻痕导致了拖拉机的刹车油泄露。在现实生活中,刹车油是确保车辆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泄露,刹车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
故事的转折点出现在马福礼长时间踩刹车的场景。在持续的刹车过程中,刹车系统无法承受压力,刹车失灵,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两人的生命在这一瞬间戛然而止,成为了这场事故的牺牲品。
他们的爱情见证,成为了生命终点的标记。这场意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揭示了生命中脆弱与无常的一面。在《第十一回》中,李建设与赵凤霞的爱情故事,以悲剧的方式告终,留下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与对爱情真谛的永恒追寻。
㈣ 第十一回这部电影的结局如何呢
我在观看了第11回这部电影之后,认为第11回的结局还是比较好的。因为导演本来就比较喜欢舞台剧,所以整个电影的线索就是有一台舞台剧而延伸开来的,其中电影中演绎的生活状态,就像电影中的舞台剧发生的那样,充满了戏剧性。
这里面所包含的人情世故,以及一个老实人在社会上艰难的生存,青少年对于自己自身保护不到位,还有权贵的压迫等,这些都是这部电影里面所讲述的主要内容,一家人虽然过得非常的辛苦,但是夫妻两个非常的勤劳,虽然平时的生活非常的琐碎,金钱压力也非常的大,但是两个人并没有因此闹得感情不合,在占一个比较好的家庭氛围下,他们还有许许多多对他们很好的邻居,所以一个人想要看懂这部电影的结局的话,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㈤ 电影《第十一回》中有哪些不易察觉的隐喻
大家常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电影《第十一回》里有很多瞬间,我们都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就是在演戏。这种戏中戏结构,隐喻着舞台对人生的影射。而且是在不同人面前,要扮演着不同角色,一旦演得足够久了,自己甚至会感到疑惑,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我们是否都会逐渐被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改变?这种困惑,也是陈建斌导演的《第十一回》想要给大家表达的。作为一位老演员和“新导演”,这部新作又比上次导演的《一个勺子》更为成熟厚重,对现实和荒诞的解读空间也更大。
电影讲述“怂人”马福礼因话剧团改编从而开始了上演了一场令人睁目结舌的“翻案”之旅,为了捍卫自己口中的真相马福礼使出浑身解数阻止话剧排练,但却意外了解到到当年的案件真相。电影《第十一回》中有很多隐喻,荒诞感与黑色幽默互相平衡的画面感,混杂着导演那旺盛的自我表达欲,第一眼就觉得惊艳。
在影片中,每一个角色都有A、B双重身份。也就是一个是别人口中的虚构他我,另外一个是现实状态下的真实本我,就像话剧里的艺术加工一样。电影中不断打开很多镜子的画面,令人虚实难辨,实焦的真实和虚焦的镜中人不断切换,哪怕本人就站在电视面前,我们也会看到因为电视屏型号画幅各异,也是很难分辨出到底哪个才是真的搜自己。其实每个人的自我和客体,就算不演戏剧,在生活中也会存在着体验不同的差异感。当大众习惯了一个人的某一个身份,那么他的真实自我还会很重要吗?会不会彻底消失掉?这个问题实在是诱人深思。
在《第十一回》中有个场景,春夏在排练室中,手拿苹果。画外音却问“我的苹果呢?”春夏反问“不就是在你手上吗?”可大家分明看见到的真相是,苹果就在春夏手里,而画外音寻找的是不是这个苹果,是苹果手机。这说明了任何事情说到底,人们只解读,自己愿意解读的角度,可能与真相本身毫无关联。也就是表达出记忆构成了现在的你,但是我们有时候对发生的事情,却不能特别确定。其实,这种情况和现实中的我们区别很大吗?我们每天不停在网络上刷新各种海量信息,有些文章或者小视频,对我们的主观判断影响巨大,就和忍不住狂点头的马福礼并没任何不同,沉迷在无效而无用的信息海洋中,早就迷失了自我。
《第十一回》虽然属于荒诞喜剧类型的电影,身披黑色幽默的外衣,除了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更有对真相的解析,带着锋芒毕露的棱角,特别有力量。全篇用章回体的形式组成,但仔细数下来,全片只有十回。那我们不禁困惑,那片名所说的第十一回到底在哪儿?也许,当每位观众从电影中抽身出来,回归到专属于自己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第十一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