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章子怡是国际明星,她都有哪些代表作呢
章子怡的代表作品有:我的父亲母亲,一代宗师,十面埋伏,卧虎藏龙,艺伎回忆录,2046,紫蝴蝶,狸御殿,武士,尖峰时刻Ⅱ,蜀山传等等。
② 《攀登者》:每个人都有一座自己的山要登
人为什么登山?
前几天去电影院看了《攀登者》,影片根据中国登山队两次登顶珠峰的真实历史改编。
中国登山队员冲顶珠峰,遭遇雪崩、大风暴雪、坠入冰缝、从雪山急速滑向悬崖等险境,九死一生终于登顶。整个过程惊险万分,有人牺牲有人受伤,让人胆战心惊也倍感痛心,但更多的是精神的力量。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是在国家极其困难的时候,大部分中国人饭都吃不饱,在那样一个情形下,攀登珠峰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那为什么还要去攀登珠峰?
《攀登者》的编剧阿来说:我写《攀登者》就是写精神,写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去攀登珠峰。
1960年的时候,是因为中国正在和尼泊尔谈判关于边界的问题。中国提出平分珠峰,尼泊尔不同意,甚至嘲讽说贵国都没有攀登成功过,凭什么要分一半呢?所以,攀登珠峰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就非常重要了。攀登珠峰是带着国家和民族使命的,是为了证明中国的实力,关乎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国家荣誉。
正如电影预告片开头,学生问:“人为什么登山?登山能解决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吗?”方五洲(吴京饰)回答说:“ 几亿人只能想着吃饭这点问题,我们这个民族又有什么希望呢?”
就如登顶途中不幸牺牲的队长史长春临终前向方五洲等人说的: “我们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
然而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却因挽救队员生命丢失摄像机没有留下照片,得不到国际上的承认。
所有人都不甘心,却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方五洲被下放到锅炉房,曲松林回到登山训练基地。时隔15年,国家重新组建登山队,准备第二次冲顶珠峰。而当初登顶的三人,方五洲、曲松林、杰布再度聚首,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
面对生与死的挑战,三次冲顶,险象环生,命悬一线,相信很多观众和我一样,心想为什么这次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冲顶,就不能等到第二年再来?为什么就非要登上去呢?
因为这一次,不止是为国,也是为信仰,为自己,为情,为生而为人。
方五洲说,我已经等了15年了,我不想再等下去了。15年来,方五洲心里始终有个执念,他不甘心,一天不向世界证明中国人登顶珠峰,他就一天不能坦然接受儿女情,更觉得对不起牺牲的战友,无法去过普通人的生活。所以他一直没能对徐缨说出那句话,因为还要登山,不知道是生是死。
直到15年后在珠峰再次相遇,两人并肩作战,他们之间的那座山才终于消失了。在生命垂危之时,方五洲才从步话机里对徐缨说出了那句“我现在就要娶你”。
而最不甘心的是曲松林。不是因为当年攀登上第二台阶时冻掉了半个脚掌,而是当年方五洲为救自己替自己做了决定(曲松林是兼职摄影师),扔掉摄像机,导致登顶后没能拍下证据。他恨方五洲,却无法说出口,一口气憋了15年。这一次,他比谁都更想成功。这也导致他后来指挥失误造成李国梁的牺牲。
刚到训练基地,有队员说登山这么危险稍不留神就没命了,你们不怕吗?新一代登山队员杨光(胡歌饰)说:如果能死在攀登珠峰的路上,我这辈子也算没白活。原来他遗传了父亲的马凡综合症,他希望证明自己用力活过,也希望站在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向自己已逝的父亲表达谢意。
最终,中国登山队再次成功登顶,将五星红旗插在了珠峰上,并成功测绘了珠峰新高度。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人登顶珠峰。爱与信念同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人的意志、国家的力量让攀登珠峰的不可能最后变为可能。 毫无疑问,这部影片彰显了英雄主义精神,激发了我们的爱国情怀,有为国争光的伟大信仰,也有普通人为兄弟情、儿女情,为自己、为亲人的信念与执着。
《攀登者》从无到有的过程,恰似在攀登一座高峰
看完电影,我又看了【电影《攀登者》全纪录】,了解了影片拍摄的背景和过程,才发现从导演、编剧、演员到每一个工作人员,无疑都在攀登一座高峰。
2018年6月27日,上影集团董事长任伯伦接到国家电影局的电话:“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想请上影承担一部国家重点影片,你们愿意担当吗?”
几天后,任伯伦与国家电影局领导碰头,明确了电影主题:攀登珠峰。但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虽然国际上有不少登山题材的电影,但此前中国并没有同类题材的电影问世,无论从拍摄难度、摄制团队和演员的经验,几乎都是一张白纸。最关键的是,时间极其紧迫——以往类似的题材创作,少则3到5年,而从2018年7月开始满打满算,要赶在国庆70周年献礼上映,只有15个月的时间。
正应了《攀登者》的名字,整部影片从无到有的过程,恰似一座待攀登的高峰,无论选取怎样的攀登路径,前方都是未知的高度和种种不可预测的因素。高强的难度让许多导演望而却步,最终导演李仁港接下了重任。
影片从2019年1月5日正式开机。从2018年11月阿来所创作的文学剧本,到开机后能够正式用于拍摄的剧本,主创团队一直在推敲、修改。对于专业性很强的情节和台词,一点一点地核实对照,特别是对珠峰的地形地貌一一核对,而且请教了气象专家、地质专家、中国登山协会,还有很多跟攀登有关的专家来把关。剧本前前后后改了十七八稿,直到2月3日小年夜,终于定稿。
主要演员的敬业与专业也诠释了何谓攀登精神。今年1月中旬,为尽快适应角色为进组做准备,吴京去了岗什卡雪峰尝试高海拔登山,学习专业登山技巧,在真实的雪域高原环境获取一手经验。
正式进组后,同样敬业的章子怡(饰徐缨)第一时间就将李仁港、吴京等以及上影团队请到一起,把关于自己角色的脉络认真梳理了一遍,一聊就聊到深夜。
开机后,很多人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冰天雪地”。隆冬季节的北方户外,老天爷帮忙下了一场大雪,片场拍摄张译(饰曲松林)一场趴在雪地上爬行的镜头,一拍就是几个小时,张译就在冰冻的雪地里趴了几个小时。
在一场展现在珠峰“第二台阶”的陡坡处,三位登山队员搭人梯上坡的戏里,温度接近零下十度的拍摄现场,张译赤脚踩在雪地里,一双脚冻得通红麻木,他坚持用实景和真实的表现拍摄完了这部分的全部镜头。那一刻,他才真的体会到了一种可能会失去双脚的恐惧感:“我现在终于知道什么叫冷了,冷就是好像千万根针在扎你,无处可逃。”
吴京不用替身,所有现场的危险戏份,都是他亲自出演的。因为膝盖就旧伤,在天寒地冻的拍摄过程中,伤情一度加剧,几乎无法活动。为了不耽误拍摄,吴京特地飞去日本打针后,直接赶回片场继续拍摄。医生叮嘱他打针后要休息三周,但影片中有一段方五洲为了向徐缨表白,在钢铁森林间飞檐走壁攀爬的镜头,为了不耽误拍摄,他在打针一周后就开始拍摄这段高危镜头。
影片中有一场戏令让人印象深刻,就是方五洲和曲松林相互吐露心声、澄清多年误会的酒后戏。原来拍摄的时候原本杯中是水,吴京特地提出:换酒,要二锅头!在酒精的催化下,两人演得放松舒展,情绪拿捏也很精准。
这一场戏拍到天亮,两人就喝到天亮,等到收工时,已喝得酩酊大醉。对于这段戏,电影监制徐克的评价是:讲究!“喝与不喝,终究眼神不一样,那种眼睛里充满血丝,情绪急促爆发的状态,在平时是演不出来的。”
另外还有一段关于胡歌的幕后故事。拍摄期间(今年3月),胡歌妈妈不幸逝世,这对胡歌而言是一个重大打击。参加完母亲的追悼会,胡歌很快就赶回了剧组继续拍戏。大家都很难受,甚至不知道怎样去安慰他,但在拍摄中,他给出的是一如既往的专业态度。
恰逢拍摄方五洲带着登山队在海拔7500米处大风口的重头戏,胡歌未作停歇,当即投入了拍摄。导演他怕演员受了这么大的打击以后,心理上缓不过来,但是他没有想到,每拍完一条胡歌跟他说:“导演,如果我演的不够好,如果您不满意,您就直说,我再给你拍一条。”
直到9月20日,胡歌37岁生日发文透露,连续一周梦到母亲,在生日最后一分悼念母亲,句句令人催泪。可见他一直没有放下母亲,直到那天才真正释怀。
“通过《攀登者》,我们要表达的是一代代中国人克服万难,为了达成一个目标的那种不屈不挠。整个过程中可能有憋屈、有磨难、有牺牲,为此甚至可能超越极限,但不言败,不放弃,也不后退。”
这就是中国人的攀登精神:山再高,只要攀,终能登顶。
为了赶在国庆70周年上献礼,《攀登者》整个剧组与时间赛跑,与专业较量,与自己死磕,完成了一次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攀登精神,每个人,都是攀登者!
每个人都有一座自己的山要登
人为什么登山?“因为山在那里。” 这是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的回答。
1924年,在第二次攀登珠峰失败后的一段时间,他被邀请至哈佛大学进行演讲,讲述在珠穆朗玛峰上所经历的,危险而又令人兴奋的一切。
演讲中,《纽约时报》记者提问“你为什么要攀登珠峰”时,乔治说出了甚至比他本人还要出名的话——“因为山在那里(It`s there)”。
这句话被加粗作为标题出现在《纽约时报》上,随后被世界各地的人口口相传, 激励了无数后来人勇往直前追寻梦想。
但马洛里不知道,即将进行的第三次冲顶珠峰,自己将被永远埋葬在这座三顾而往的雪峰上。章子怡在发布会上说了一段话: “也许你一辈子没有爬到过珠峰山顶,但你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山;这座山不一定那么高,但你永远会有一个奋斗的目标。”
人为什么登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归根结底, 它是对自我的超越,对自己人格和意志的升华,是追求向上生活的坚持,也是对内心本能的诚实回应,因为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体会活着。
影片开头,学生问方五洲:“老师,我们为什么要登山?"当时,方五洲想了很久,回答说,“因为中国需要进步,世界需要进步。"其实背后真正的含义是:人需要进步。要进步,就要勇攀高峰。
并不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要去登山,但人的一生,总会有一个目标,当我们把这个目标看做一座山,并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时,每个人,都能攀登到自己人生的最高点。
勇攀高峰的“攀登精神”,深深影响着每一代中国人,放眼生活,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新时代里,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攀登者。我们的每一天都在为理想、为家庭、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攀登。
每一次咬牙坚持,每一次冲破困境,每一次实现更高的目标,都离不开中国人骨子里的攀登精神。 人间没有登顶不了的高峰,只要勇于攀登。
愿你我攀过的高峰不只有早高峰和晚高峰,还有我们心中属于自己的那座高峰。我们真正面对的不是山,而是自己。只有战胜自己,才能真正站到巅峰。
每个人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山需要攀登。这座山可能是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能是使命与责任,是自我突破和挑战,也可能是恐惧、痛苦、不愿面对的过往,意味着伤痛和不为人知的艰辛。当我们毅然无畏前行,终于登顶的那一刻,将收获无比丰富的生命体验。当我们穿越黑暗幽深的山谷,历经艰辛到达山顶的时候才会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