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题材 » 战争与和平电影花费
扩展阅读
对某电影搞笑影评 2025-04-23 00:08:25

战争与和平电影花费

发布时间: 2025-04-22 20:41:47

A. 动用59多万人拍摄一部电影,苏联为何要这么炫耀

欢迎关注兴替镜公众号xingtijing,更欢迎大家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以评论方式给我们留言,我们将筛选有代表性的问题详尽解答成文章(404问题除外,你懂的),让30万爱好趋同的人感受到你的脑洞。参与方式:留言栏中的输入#纵论#

关键词:战争与和平、赫鲁晓夫、赫本、冷战

说起苏联电影,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解放》或者《攻克柏林》。这些苏联电影以规模宏大著称,虽然艺术水平和所要体现的情怀不怎么清晰。苏联电影一直都十分舍得投入,这除了宣扬苏联的经济发展之外,也有和美国较劲的意思。苏联耗资最大的电影是《战争与和平》,为了拍摄这部电影,苏联共动用了59万多人。

一、苏联希望在各方面都能压过美国

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苏联和美国的较量已经逐步展开。在冷战的初期,由于战争的消耗,苏联的国力明显不如美国。因此苏联采取了革命输出和局部收缩的战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驻扎的伊朗境内的苏军撤退。在这一时期,苏联拍摄的电影主要是宣扬苏军英勇善战和高层的英明指挥。例如《解放》《攻克柏林》等等,这些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双方不停的开会和声势浩大的战场场面。为了拍摄这些电影,苏联确实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这些电影在50、60年代经常播出,视乎是当时必看的教育电影。不过从历史事实和艺术性上来说,这些电影就要靠边站了。尤其是历史真实性,存在很大的问题,为了宣扬自己的一方,极度贬低对方,根本做不到公正。

1953年,斯大林去世以后,赫鲁晓夫成为了苏联的当家人。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赫鲁晓夫提出要与美国进行和平竞赛或者公平竞争。苏联试图在各方面都要压过美国一头,这就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思维。除了在军事和政治上的较量之外,那些细节也不能放过,甚至包括居民的生活。赫鲁晓夫和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关于两国国民生活的问题展开了厨房辩论。苏联在这方面是无论如何也压不过美国的,毕竟苏联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国家。既然在生活上不如美国,拿在文化上就必须压过美国一头。美国和意大利联合拍摄了俄国名著《战争与和平》,这部电影几乎包揽了当年所有的大奖。苏联高层心里很不爽,自己国家的艺术为何要被美国翻拍。

二、苏联动用59万人拍摄电影,真是不惜血本

苏联认为自己国家的著作,应该由苏联拍摄。而且此时的苏联颇有与美国较劲的意思,在苏联高层的授意下,苏联开始拍摄自己的《战争与和平》。苏联在各方面的投入都很大,总花费4000多万卢布。这笔钱放在今天,相当于10多亿美元。为了拍摄波罗季诺会战的宏大场面,苏联动用了12万军队和35000多匹战马,为了拍电影可真是拼了(这个镜头前后拍摄了35天时间,重复了好几次)。整个电影长达8个多小时,为了拍摄这部电影,总共动用了59万多人。这部电影前后拍摄共用了12年时间,中国的《西游记》《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不得不服。这部电影上映之后也确实获得了一些奖项,但比起美国版的《战争与和平》还是差得远。

美国人拍摄这部电影时,女一号太强,其他女星简直无法超越。因为女主是奥黛丽赫本,堪称女神级人物。在70、80年代,苏联还陆续拍摄了其他电影。这些电影还是离不开之前的老路子,虽然规模宏大,但是缺乏内涵和思考。进入80年代后期之后,由于石油价格的严重下跌,这直接影响了苏联经济。在此之后,苏联拍摄电影基本上放弃了原来的路子。中国在战争电影方面的成就要远远超过苏联,大决战系列的电影至今都是经典中的经典。这些电影除了场面壮阔之外,还有细腻的人物刻画。认真地说,这些电影值得收藏。

B. 苏联斥资12亿美元,动用了59万群演拍一部电影,你觉得他收视如何

引言:说实在的电影制作确实让很多人都感觉到了不同的制作方式是有不同的差别的,可是没想到有一些人在制作电影的时候竟然不惜成本,就比如说苏联曾经斥资12亿美元度入了59万群演演部电影,那么这部电影的收视率怎样呢?

三、观影后的感受

小编在看到这个影片之后,觉得已经不像是一个电影了,而是像一个纪录片,而且就算是当时真实生活的纪录片一样。说实在的只有本国的人才能了解本国的历史,《战争与和平》写的是俄国的历史,那么当然只有苏联人才能拍的好看。

C. 《静静的顿河》与《战争与和平》孰优孰劣

战争与和平更加优秀吧!《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卷帙浩繁
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
件和各个生活领域:“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
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
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
从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
—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斯特拉霍夫语)作家对生活的大面积涵盖和整体把握,
对个别现象与事物整体、个人命运与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的充分揭示,使这部小说具有
极大的思想和艺术容量.
《战争与和平》充满信仰和对现实的领会,表现出积极、乐观、热爱人生和自然的进取精神.其内容规模庞大,人物众多,精彩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动人的场面层出不穷,纷繁的事件互相交错.整一部史诗性的作品,尽管内容复杂、卷帙浩繁,但线索清晰,结构完整.作者把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们的社会生活都以“战争”与“和平”为中心加以安排.重要的历史人物只在他们历史活动的重要时刻出场,而几个贵族家庭的历史则是小说的基本内容.托尔斯泰以深挚的感情,优美、深刻的笔触创作了一部壮丽、精美的文学精品.作品中的景色描绘与人物内心世界紧密相连,如奥斯特里茨的天空,春天的白桦 林都跟安德烈的心理变化密不可分.整部作品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在优美的散文中插入大段雄辩力的议论,直接表达作者的历史、哲学观点,是这部巨著的又一艺术特色.
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托尔斯泰表明人生比一个人更强大,命运如何对待我们每个根本微不足道,最重要的是积极感受.在充满悲剧和苦难画景的战争部分,他集中描写有本能智慧的人——以“耐心”为座右铭的库图佐夫;快活活上战场、穿上干净的衫赴死、只求投奔造物主的农夫们;在污浊和饥饿中为自己的憧憬而满面笑容的法军俘瞄.而才智过人、性格坚强、内心丰富的安德烈,感情冲动、善良真诚的彼埃尔,美丽动人、纯洁自然的娜塔莎也在战争与和平中接受洗礼立于读者眼前.
小说最突出的艺术成主是那气势磅礴、宏大复杂的结构与严整有序的布局.托尔斯泰一天才之笔,游刃于战争与和平、心理与社会、历史与哲学、婚姻与宗教之间,主次分明,匠心独具.他把一幅波澜迭起又层次井然地向前推进着的历史画卷写得有声有色.有张有弛而又富于变化,构成了完整的格局.同时,作者还在该书中塑造了数以百计的性格迥异、血肉丰满的人物.他涉及生活的各个层面,既有千差万别的个性,又共同体现着鲜明的俄罗斯风情,令人读来生动亲切,不忍释卷.
难怪著名作家高尔斯华绥说,“如果要举出一部符合‘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个定义的小说,我就要选择《战争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