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国大片画面特点是什么
美国大片画面特点是:限制型的叙述手法,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叙事众多技法中最明显的倾向是采用“客观化”,意即呈现一个基本的客观故事,在此基础上穿插人物的“知觉主观”和“心理主观”视点。
因此,经典好莱坞叙事电影通常都用非限制型的叙述手法。经典好莱坞电影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地以戏剧化作为基础,故事情节充满戏剧性冲突。经典好莱坞影片的角色往往有:正面人物(protagonist)、反面人物(antagonist)、配角(supporting)、主动角色(active)。
美国大片推荐:
西部:燃情岁月,荒野大飙客。
歌舞:歌舞青春系列,跳出我天地,黑暗中的舞者。
喜剧:小姐好白,金凯瑞大部分。
犯罪:七宗罪,汉尼拔系列。
恐怖:电锯系列,隔山有眼。
战争:黑鹰坠落,辛德勒的名单,太平洋战争。
Ⅱ 二战期间的美国好莱坞风格的战争电影对于社会有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
消极:二战爆发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战火集中在欧陆,未殃及美国本土。这一时期的好莱坞电影,仍然在诱导美国民众沉溺于消遣娱乐之中。
积极:1930年,路易斯·迈尔斯通执导的电影《西线无战事》加深了公众关于战争的信念,他们确信战争就是一场屠杀,为了短暂而脆弱的和平,毁掉了年轻一代。
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数十年后,《生活多美好》终于获得广泛认可,成为历久不衰的经典。在领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时,卡普拉说:“相信自己,因为只有英勇的人才会创作,只有大胆的人才会制作电影。唯有真正勇敢无畏的人,才配得上在两小时的黑暗空间里,对其他人诉说故事和道理”。
Ⅲ 好莱坞历史上最优秀的10部战争片
以下是好莱坞历史上最优秀的10部战争片:
《西线无战事》:以其壮观的战斗场面和深刻的人物塑造,真实展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深受专业人士和普通观众的赞誉。
《桂河大桥》:以战俘营和建桥炸桥为线索,探讨了文化的多元和冲突,带给观众深刻的领悟。
《阿拉伯的劳伦斯》:以一战为背景,讲述了军人的英雄之路,其精湛的技术、表演和异国情调使其成为经典。
《奇爱博士》:以冷战为背景,揭示了错误决策的严重后果,对观众思维产生深远影响。
《陆军野战医院》:通过朝鲜战争中的外科军医故事,深入剖析了美军的弊端,引人深思。
《现代启示录》:关于越南战争的宏大叙事,尽管争议不断,但其深刻的主题和视觉冲击力依然触动了观众。
《野战排》: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现了战争对人性的冲击,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学启示。
《光荣》:以南北战争为题材,呈现了黑人兵团的历史深度,引人关注种族平等问题。
《勇敢的心》:以史诗般的战争场面和梅尔·吉布森的出色表演,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自由的珍贵。
《拯救大兵瑞恩》:以其对二战残酷的生动描绘,成为了战争电影的巅峰之作,剧情吸引人,表演备受推崇。
Ⅳ 好莱坞中的战争电影与现实中的战争有什么不同
好莱坞电影里的战争假的要死,被子弹打中,感觉到身体里内有异物存在,疼痛肯定比一般小伤痛,会让人晕过去,然后流血是必然的,流血过多肯定会产生头晕的感觉,不可能像没事一样
炮弹炸弹炸开来,肯定会有弹片飞溅开来,就算你趴着,也有可能受伤
一个人或一个团要打败一群人,要么是都没拿武器,身体的武力值比对方高,,,,,,,,,,要么是做陷阱这些,,,,,,,,,,,,,,,,,,,,,,,,,要么是武器比对方先进,例如一些拿着大炮之类武器的人和一群拿锄头的农民工相比
Ⅳ 美国二战电影的特点
美国二战电影的特点,主要有:浪漫主义、战史纪实、人性反思、人道主义、英雄主义等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二战电影主要以爱情片的形式出现,爱情与战争,是好莱坞电影所钟爱的主题,战争中的爱情承受着比日常状态更多的磨砺和摧残,在血与火、生与死的洗礼之中,战争中的爱情往往以一种悲剧式的伟大姿态出现,它更容易击中人类内心柔软的部位,而从美国二战中的爱情电影,我们也可以看出美国电影价值的变迁。
1、《卡萨布兰卡》,以爱国主义精神与反法西斯为主基调,讲述战争背景下一段感人至深的三角恋情。
2、《珍珠港》,在这部以偷袭珍珠港为背景的爱情电影中,电影技术发展所创造的战争视觉奇观已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而战争中的爱情也呈现出更加罗曼蒂克的商业姿态。
3、《英国病人》,片中男主角在一段婚外恋情中,为了拯救自己的情人,做出了向敌军输送重要战争资料的叛国行为。
二、英雄主义
到了90年代以后,写实性战争片在朝更细微的方向发展,写实的表现手段也大有不同,如近20年中拍摄出来的《拯救大兵瑞恩》、《狂怒》等经典二战电影,均是以小规模的班级或者连队为基础单位来描述战争,写实性的战争具体到了普通的作战个体,而战争写实的方式在手持摄影、CG技术等的发展下,也往更加逼真的方面发展,战争视觉奇观已经成为好莱坞战争片的商业卖点。
三、人道主义
这个时期的二战电影中,对战败方德国的描写趋于客观,相对于早期二战电影对德军的丑化,随着战争电影对个体的回归,新世纪以来对德军的描写则不再强调对德军个体的丑化,而趋于用模糊的普通个体背影来表现,这种人性思考也表现在对日作战的电影《硫磺岛家书》中。
随着对战争反思的深入,美国二战题材电影均倾向于从人性层面来思考战争,一方面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另一方面也歌颂了人性的崇高,这种对个体价值的尊重,正是长期以来美国电影所体现的美国价值。
四、总结
美国二战电影带着鲜明的商业色彩,在以商业价值为基础价值导向的模式中,美国电影人不断挖掘新的表达方式,在商业与艺术统一的基础上不断尝试以更具表现力的方式来让观众认识、纪念与反思战争。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之下,美国的二战电影的表现侧重点也在转换,伴随着美国电影创作集体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识的深化,美国二战电影也逐渐从宏观大历史回到微观的个体,从宣传记录导向回到反思导向,半个多世纪以来唯一不变的主流只有对英雄主义的推崇,以及对自身拯救者形象的反复歌颂。
Ⅵ 新好莱坞时的电影艺术特征是什么
1、体现对生命的反思。
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金融危机对民众造成了巨大影响,人们开始怀疑骄傲、自由的美国精神,经过越南战争对美国民众内心的洗礼,民众开始反思社会、人性、生命等问题。
此时新好莱坞电影将战争等题材的影片般上荧幕,影片中使用大量的影射、隐喻、象征,将战争的残酷表现在观众面前,引起观众的反思。
2、关注边缘人群。
在美国文化中,妇女、黑人以及瘾君子、同性恋、精神病患者都是边缘化的人群。新好莱坞电影开始关注这些边缘人群。
如女性题材的《末路狂花》讲的是主人公因失手打死一个试图强奸的男子走向逃亡的两名女性形象,影片中两位女性在逃亡中与警察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博弈。
电影结构
1、沿袭传统的叙事结构。好莱坞电影的叙述结构大多比较简单,电影一般由一条或者两条线索构成,这与美国文化中不被束缚的原则有关,往往复杂的叙述线索得不到较高的认可。
2、后现代的叙事方式。
新好莱坞的导演对电脑电脑特技的应用消弱了影片的叙事,新好莱坞电影大多采用多线索叙事的方式,这种叙述方式的产生让观众感觉更新颖,能够从多种角度表现事物本身,将观众带入电影情节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