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题材 » 俄罗斯战争电影克里米亚在线
扩展阅读
革命儿童电影 2025-04-15 15:11:42
感人的经典英语电影 2025-04-15 15:05:08

俄罗斯战争电影克里米亚在线

发布时间: 2025-04-13 16:22:36

A.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英军炮击塞瓦斯托波尔,沙俄黑海舰队覆没

1853年7月,俄罗斯为夺取黑海霸权,顺利进入地中海,出兵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再次向土耳其发动进攻。此时,土耳其日落西山,压根就不是俄罗斯对手,但英国、法国明确支持,土耳其还是下定决心与俄罗斯宣战。11月,双方在锡普诺港交战,俄罗斯黑海舰队全歼土耳其海军,取得最后一次辉煌。

土耳其战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法兰西帝王拿破仑三世扬言出兵干涉,要求俄军退出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否则兵戎相见。此时,沙皇尼古拉一世认为自己有普鲁士、奥地利支持,有“神圣同盟”做后台,拒绝撤兵。然而,尼古拉一世失算了,普鲁士、奥地利不敢招惹英法,更不会为克里米亚这块与自己毫无利益瓜葛的地方火中取栗。

普鲁士、奥地利宣布中立,支持英法参战。奥地利则更狠,动员20万大军屯兵边境,防备俄罗斯。如此一来,俄罗斯陷入孤立,只能独自迎战英国、法国,与世界最强的两个帝国交战。英法出兵干涉,战争主要在克里米亚半岛附近,并波及波罗的海、北海、远东、高加索,双方总计投入兵力170万。

英法出兵干涉,俄罗斯压根就没一点胜算。要知道,英法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军队装备远远强于俄罗斯,堪称是“降维打击”。海军方面,英法逐渐淘汰落后的风帆战列舰,而改用蒸汽动力的铁甲舰,在火力、机动性上都碾压俄军。英法海军开进黑海,俄罗斯海军不敢与之交战,而是自我凿沉,堵住塞瓦斯托波尔港口。

论海军,俄罗斯不如英法,陆军呢?答案是更惨。俄罗斯曾经号称欧洲大陆的宪兵,在拿破仑战争中表现很不错。但是,无论装备还是后勤补给,农业时代的俄罗斯军队都无法对抗工业化时代的英法联军。就拿步枪来说,英法联军装备线膛枪,射程500码;俄罗斯军队装备滑膛枪,射程150码。射程、精度,以及换装弹药的速度,线膛枪都碾压滑膛枪。

工业化军队面前,俄罗斯军队虽然血战拼杀,但依然无法阻止溃败。英法出兵没多久,俄罗斯军队便撤离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回到战争前的出发点上,战争实际上已经毫无意义。但是,英国、法国都没有和谈的意思。维多利亚女王想打残俄罗斯黑海舰队,拿破仑三世则想增进英法友好关系,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

为消灭黑海舰队,迫使俄罗斯接受屈辱性和约,英法联军围攻黑海舰队基地塞瓦斯托波尔。攻防战持续11个月,英法投入6万大军,俄罗斯则增兵30万,结果依然惨败,连海军名将纳西莫夫都阵亡沙场。

英法联军登陆后,一边炮击要塞,一边修筑铁路,直接将火炮运到要塞下面,然后进行不间断轰炸。反观农业时代的俄军,后勤补给糟糕透顶,牛车、马车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前进,增兵速度反而不如英法联军,本土作战之优势全无。尼古拉一世眼看战局败坏,服毒自尽,一说犯心脏病而死。

塞瓦斯托波尔陷落后,其他战线依然战斗,但无关紧要,俄罗斯被迫签订《巴黎条约》,向英法妥协。条约规定:“禁止俄罗斯在黑海拥有舰队和海军基地,不准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的阿兰群岛上设防。”如此,英法控制黑海制海权,俄罗斯没了黑海舰队,自然无法进入地中海威胁欧洲南大门。战后,俄罗斯痛定思痛,开始进行“农奴制改革”,继续向西欧学习。

B. 克里米亚战争:现代化战争的开端

克里米亚战争:现代化战争的开端

克里米亚战争是1853年至1856年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也是继拿破仑战争之后规模最大的国际战争。它在俄罗斯也被称为东方战争。战争起因是俄、英、法三国争夺小亚细亚的权利。战场主要在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亚半岛。起初它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但由于其时间最长、最重要的战斗发生在克里米亚半岛,所以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是俄罗斯与欧洲对抗的重要精神标志,并以俄罗斯求和并签订巴黎和约而告终。

这场战争的背景是什么?

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自建立以来,就一直把向高加索和黑海地区扩张作为既定的国策。为此,从1676年到1829年的150多年间,俄国先后发动了八次俄土战争,将版图扩张到黑海北岸和高加索地区。

不过,黑海的出海口——黑海海峡仍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限制了俄罗斯黑海舰队的航行和战斗。为了夺取黑海海峡的通过权,同时掠夺更多土耳其在巴尔干和高加索地区的土地,沙皇尼古拉一世决心再次发动俄土战争。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19 世纪已经严重衰落。其控制下的巴尔干国家借此机会纷纷发动独立运动。称为“近东问题”)。英国担心俄罗斯向土耳其方向扩张会威胁到其在近东和中东的传统势力范围;奥地利也对巴尔干地区虎视眈眈,自然不能坐视俄罗斯在巴尔干地区的行动;法国虽然对巴尔干和中东没有太大的兴趣,但眼看着拿破仑之后的四个国家的反法神圣同盟在土耳其问题上开始出现分裂,自然乐于挑拨离间,推动神圣联盟的瓦解。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19 世纪已经严重衰落。其控制下的巴尔干国家借此机会纷纷发动独立运动。称为“近东问题”)。英国担心俄罗斯向土耳其方向扩张会威胁到其在近东和中东的传统势力范围;奥地利也对巴尔干地区虎视眈眈,自然不能坐视俄罗斯在巴尔干地区的行动;法国虽然对巴尔干和中东没有太大的兴趣,但眼看着拿破仑之后的四个国家的反法神圣同盟在土耳其问题上开始出现分裂,自然乐于挑拨离间,推动神圣联盟的瓦解。

第一,克里米亚战争初期,主要是俄土之间的对峙。双方军队一直在进行战略机动,并没有大规模交战。同时,俄罗斯和土耳其的物流运输高度依赖黑海航线。

为此,俄罗斯决定尽快消灭土耳其海军。随后,俄罗斯海军上将纳西莫夫率领舰队闯入土耳其锡诺普军港,要求土耳其海军投降。遭到土耳其拒绝后,俄军一早发动进攻,全歼土耳其海军主力。

纳西莫夫一战成名,而土耳其则失去了对黑海的控制权。英法两国闻讯立马开始行动,加入了俄土战争。

其二,在俄国孤立阶段,英法联合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国撤出罗马尼亚,遭到尼古拉一世拒绝,英法随即与土耳其结盟,对俄宣战。 4月初,英法抵达土耳其,开始筹划直接登陆俄罗斯本土克里米亚半岛,占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摧毁俄罗斯黑海舰队。

尼古拉一世对英法两国的到来毫不在意。他认为神圣同盟的另外两个国家会限制英法两国。没想到,普鲁士因为不满俄罗斯在普奥争端中偏袒奥地利,而无视俄罗斯的干预请求。干预。

在奥地利的支持下,土耳其立即硬着头皮于1854年7月发动反攻,将俄军赶回乌克兰。

奥地利提出停战调解的条件,但条件十分苛刻,要求俄罗斯放弃在第八次俄土战争后获得的所有利益,遭到尼古拉一世断然拒绝。结果英法立即开始克里米亚登陆行动。

第三,英法联军登陆克里米亚半岛,英法舰队包围塞瓦斯托波尔,将黑海舰队堵在港口。由于半岛陆军兵力不足,海军实力不佳,俄军只能让英法联军登陆,打算用俄国人擅长的陆战来抵御英法的陆路进攻。

但是在陆战方面,俄国人已经不是英法的对手了。英法军队已经装备了射程远的迷你步枪,而俄军还在使用老式的滑膛步枪。

在阿尔玛河战役中,英法联军轻而易举地击败了俄军,进而向塞瓦斯托波尔进军。 9月底,英法联军包围了塞瓦斯托波尔,随后开始连续炮击俄海军要塞。

10月17日,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主帅科尔尼洛夫被英法联军的炮弹炸死。包围圈外的俄军意识到要塞形势危急,立即发动巴拉克拉瓦战役,企图破围。面对俄军骑兵的冲突,英军指挥官科林坎贝尔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方阵作战,而是将步兵排成两横排。

在米尼步枪远射程的加持下,英军的“细红线”成功挡住俄军骑兵,成为英军经典战例;相反,英军轻骑兵旅试图攻击俄军炮兵阵地,但被击败。

俄军三路齐射,20分钟内几乎全军覆没。后来被英国诗人丁尼生写成一首诗《轻骑兵的冲锋》。这两场战役宣告了现代火器对骑兵的绝对优势,预示着军事技术和战术的重大变革。最终,俄军的营救行动以失败告终。

随后,俄军发动了规模更大的因克尔曼战役,企图突围,同样惨败。 11月,一场风暴袭击了克里米亚半岛,英法联军非战斗损失惨重。

对这场风暴的研究和观察,成为后世天气预报的开端。 1855年1月,撒丁王国也出兵参战,为的是在战争中获得法国的支持,以便日后统一意大利。 3月2日,连续接到战败报告的尼古拉一世突然病逝。也有传言说他是因为在前线战败而自杀的。

俄罗斯新政府开始尝试谈判,但英法两国为了在谈判中获得更多筹码,加大了对塞瓦斯托波尔的围攻力度。

第四,塞瓦斯托波尔沦陷。霍乱在英法联军蔓延,南丁格尔率领的野战救护队开始为英法联军提供医疗服务,挽救了众多士兵的生命,成为野战医院和现代护理制度的起源将来。由于俄军的顽强抵抗,多次击退英法联军的进攻。其中许多战斗都被一位年轻的俄罗斯炮兵连指挥官列夫托尔斯泰记录下来,托尔斯泰成为俄罗斯最早的战地记者。

直到9 月8 日。法国将军麦克马洪率军攻占了俄军阵地的要害——马拉科夫要塞。俄军失去了抵抗支柱,立即开始突围。英法联军最终占领了塞瓦斯托波尔,这意味着俄军已经彻底溃败。

1854年俄军虽然也在高加索地区发动攻势,大败土军,但这一方的战术胜利并不能弥补俄军在克里米亚的失利。于是,俄国人最终选择了休战。

终于,战争迎来了最终的结果。 1856年初,交战双方在巴黎开始和谈。经过两个月的讨价还价,双方签订了《巴黎和约》。

俄罗斯收复了克里米亚,却失去了此前在巴尔干和高加索地区夺取的大量土地;黑海宣布中立,俄罗斯军队被禁止在黑海重建舰队和军事设施;土耳其对其附属国家的宗主权得到承认和保护。俄罗斯被迫接受这些条件。

克里米亚战争是现代战争的开端,是军事实力、武器装备和军事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许多新的战争手段已经登上历史舞台,人力已经取代技术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新型线膛步枪、蒸汽动力战舰、铁路和有线电报等技术发明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克里米亚战争导致拿破仑战争后的神圣同盟解体,奥地利和沙皇俄国一直为敌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欧洲事务,如帮助撒丁王国打败奥地利,统一意大利;英国保留其在近东和中东的固有权利。俄罗斯从这场战争中认识到自己的落后,引发了亚历山大二世的一系列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