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题材 » 原苏联战争电影下载
扩展阅读
刘德华主演的电影问徒 2025-04-04 10:36:14
女孩子怡是什么电影 2025-04-04 10:12:57
电影复仇战神电影完整版 2025-04-04 10:10:04

原苏联战争电影下载

发布时间: 2025-04-03 16:41:32

⑴ 苏联击败关东军的抗日战争片有哪几部

1. 《苏日交锋》:这部电影描绘了苏联与日本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冲突,展现了二战末期苏联对日本关东军的战略行动。
2. 《命令:不许开火》:影片讲述了一支苏联军队在接到严格指令后,面对日军的挑衅仍坚持不开火的故事,体现了苏军严守战时纪律的决心。
3. 《命令:越过国境线》:本电影讲述了苏联军队在二战末期越过国境线,进入中国东北与日军作战的经历。在蒙古境内,苏军遭遇了日军的敢死队顽强抵抗,经过激烈战斗,苏军最终取得了胜利。
4. 《远东特遣队》:影片描述了一支苏联远东特遣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与日军进行的一系列战斗,展现了苏军英勇善战的精神风貌。
5. 《紫日》: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苏联红军中士的儿子,以及少校营长的女军医恋人,在抗日战争中的命运与爱情。影片通过个人命运的波折,反映了整个战争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变化。

⑵ 关于1968年的一部苏联电影《战争与和平》(War and Peace):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战争与和平

外文片名:War and Peace

年代:1968年

国家:前苏联

对白:俄语

类型:剧情/战争

片长:UK:401 min (video version) / UK:511 min / USA:390 min

色彩:彩色

色彩:彩色

幅面:70毫米宽银幕电影

混音:单声道 70 mm 6-Track

级别:Australia:G USA:Unrated

摄制格式:70 mm

洗印格式:70 mm

上映日期:

美国

USA

1968年4月28日

概况介绍:

这是一部制作精致、构思严谨的巨片。场面壮阔,气势磅礴,继承了前苏联在拍摄历史题材影片方面的传统,完美地融托尔斯泰原著精神于其中,再现了俄法战争时期俄罗斯大地广阔的历史画卷。影片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重大事件,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彼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

幕后制作:

耗时五年,据称耗资一亿美元(当时的价钱)的宏伟巨制,试图极其忠实地复制托尔斯泰的长篇巨著。战争戏和舞会戏非常出色,但整体水准参差不齐。影片长达六个半小时,在苏联电影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956年的美国版虽然比这部短,但也有208分钟,有奥黛丽·赫本、亨利·方达等主演,也是以战争场面取胜。1973年英国BBC推出750分钟的电视版。

电影花絮:

影片拍摄得到了苏联军方的大力协助,甚至军方试图让片中兵力尽量与实际战役的参战人数基本相同。在世界影史上,本片成为动用临时演员最多的影片之一,超过本片的只有1982年的《甘地传》,参加该片拍摄的临时演员多达30万人。

1981年3月,本片在墨西哥电视一台和二台首次播出,创下了电视台播放最长影片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1958年,好莱坞著名制片人迈克尔·托德(Michael Todd)访问莫斯科,他曾提议联合拍摄本片,但遭到苏联政府的拒绝。

剧情简介

1805年7月,拿破仑率兵征服了欧洲,法俄之间正酝酿着激烈的战争。然而在彼得堡上层的人们依旧过着恬静悠闲的生活,达官贵人们都汇聚在皇后的女官兼宠臣安娜·巴甫洛夫娜举办家宴招待会上。

赴宴的有宫廷官高位重的伐西里王爵和他漂亮却行为不端的女儿美伦,还有个头高大健壮的年轻人彼尔,他戴着眼镜,剪短发,穿浅色的流行短裤和褐色燕尾服。彼尔是莫斯科著名贵族别竺豪夫的私生子,从小出国留学,今年20岁,学成回国到首都谋职。他一进宴会厅,对人们议论拿破仑征战欧洲颇感兴趣。在这里,他高兴地结识了英俊而刚毅的青年安德烈--先朝保罗皇帝的退职老总司令包尔康斯基的长子,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此时,安德烈正应库图佐夫将军的召唤,去任他的传令官,将出国跟征战欧洲的拿破仑军队作战,任即将分娩的妻子和妹妹玛丽再三劝留,也改变不了他的决心,他期望通过这次战争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在出征之前,安德烈把妻子从首都送到了在莫斯科郊外居住的父亲那里,委托父亲加以关照。于是他急奔前线,在波兰追上了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总司令派他到联合纵队去任职,并受到了嘉奖。

彼尔回到莫斯科,他继承了别竺豪夫伯爵身后所有的遗产,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成为社交界的宠儿。他的亲戚伐西里早就窥视别竺豪夫家的财产,本想通过篡改遗嘱来谋得,失败后,又处心积虑地要拉拢彼尔,一方面为他在彼得堡谋得一个不小的官职,又挖空心思巧安排,让已是宫廷女官的女儿美伦嫁给彼尔,以图钱财。结果他的计谋顺利达成,可这桩婚事实在不幸之至。彼尔发现了妻子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的暧昧关系,他与多勃赫夫进行搏斗,并幸运的击倒对方,随之与妻子分居,自己也陷入了善恶和生死的困扰之中,在加入共济会后,受到宽宏大量的哲学的熏陶,接回了妻子。

当安德烈再次回到总司令身边,俄奥联军对法的奥斯特里齐战斗就要打响了。由于在战前的军事会议上,否决了几位老将军的意见,采取了马上出击的战略,结果惨败。安德烈受伤被俘,途中昏迷,被敌人误以为活不成而丢下,库图佐夫也以为安德烈阵亡,给他的父亲去信报丧。可是安德烈在老百姓的救治下又康复了。愈后的他直奔老家,是日夜晚,妻子莉沙正好产下一名男婴,但她却在分娩中死去了。安德烈在孤独与绝望之中给妻子最后一个吻,他觉得人生已再无意义,决定终老于领地。

一八零七年六月,俄与法言和,和平生活开始了。

一八零九年春天,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因贵族会之事而去拜托罗斯托夫伯爵。在伯爵家他被充满生命力的年轻小姐娜达莎深深地吸引了。但由于秃山老公爵强烈反对,只好互相约以一年的缓冲期,而 后,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即出国去了。但是,年轻的娜达莎无法忍受寂寞,且经不起彼尔之妻爱伦的哥哥阿纳托尔的诱惑,而擅自约定私奔,因此,与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的婚约即告无效。

一八一二年,俄、法两国再度交战,安德烈·保尔康斯基于多勃琪诺战役中身受重伤,而俄军节节败退,眼见莫斯科即将陷于敌人之手了。罗斯托夫家将原本用来搬运家产的马车,改派去运送伤兵,娜达莎方能能于伤兵中发现将死的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她向他谢罪并热忱看护他,但一切都是徒劳了,安德烈·保尔康斯基仍然逃不过死亡之神而去世了。

彼尔化装成农夫,想伺机刺杀拿破仑,但却被法军逮捕而成为俘虏。其妻爱伦于战火中,仍继续其放荡行为,最后,因误服堕胎药而死亡。

几番奋战后,俄国终于赢得胜利,彼尔于莫斯科巧遇娜达莎,两人便结为夫 妇,而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的妹妹玛莉亚也与娜达莎之兄尼克拉结婚,而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

⑶ 哪儿可以下载电影《战争与和平》(苏联版)

原音版本的你要吗??只找到其中一部!!!

紧供下载:
打开网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A zori zdes tikhiye)[DVDRip]
[[eMule专用的下载链接,您必须安装eMule才能点击下载]]

中文名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英文名称:A zori zdes tikhiye
别名:The Dawns Here Are Quiet
资源类型:DVDRip
发行时间:1972年
电影导演:斯塔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电影演员:
安德列依·马尔蒂诺夫(饰瓦斯柯夫)
依莉娜·舍夫丘克(饰丽达)
奥尔迦·奥斯特洛乌别柯(饰丽萨)
叶卡捷莉娜·玛尔柯娃(饰迦尔卡)
地区:俄罗斯
语言:俄语
简介: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战争
:前苏联
:斯塔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安德列依·马尔蒂诺夫(饰瓦斯柯夫)
依莉娜·舍夫丘克(饰丽达)
奥尔迦·奥斯特洛乌别柯(饰丽萨)
叶卡捷莉娜·玛尔柯娃(饰迦尔卡)
:莫斯科电影制片厂
:获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
全苏电影节大奖1975年列宁奖金.
:简繁英法西日荷德意阿希葡俄
:瓦西里耶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影片介绍:

你明明知道这是戏,
可就是没法把戏仅仅当成戏来看,
你明明知道这是假的,
可它就是比许多真实的东西还能淬历你的心,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这样一群年轻美丽的女兵好象真的在世间存在过,
她们永远年轻,而你老了。

在前苏联由小说改编的战争题材电影中,引得最大世界性反响的,当推1972年罗斯托茨基导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世界性轰动,这部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未必会如此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没有原著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也就不会有电影的成功。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中俄罗斯人民蒙受的牺牲是最为惨重的,他们一共损失了二千多万人的生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要像我们展示这二千多万人中的五个活生生的人,从而也表现了俄罗斯战争文学中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有具体的生活原型,不过实际生活中1942年5月在沃比湖畔牺牲的五个战士是男兵,而导演瓦西里耶夫把男兵改称女兵,便尖锐地提出了“战争和女人”的冲突。

电影里有一段“澡堂”的场景,其中有全裸的少女的镜头,我们在公映时把这整场戏都给删掉了。一位著名的老实人惊讶地说:这简直是艺术奇迹,全裸的女人镜头全然不使人产生“黄”的感觉。

这个艺术奇迹是怎样产生的呢?是因为作家是在一个圣洁的思想指导下写下这个场景的。请看小说中的描写:

那天正好是沐浴的日子……姑娘们在更衣室里打量着这个新来的女兵,像瞧什么稀罕物件似的——

“冉卡,你真是个美人鱼!”
“冉卡,你的皮肤像透明的!”
“冉卡,你真可以作模特儿!”
“冉卡,你根本不用戴胸罩!”
……

“不走运的女人!”基梁诺娃长叹一声,“这么好的身材,偏偏裹上一身军装——这比死还难受。”

少女的魅力白白地被不能显现女性身材的军装给埋没了!而当五个女兵一个一个地在与德国法西斯的搏斗中牺牲的时候,对于五个女兵的安全负有责任的瓦斯科夫准尉发出了感人心腑的悲鸣:“在战争时期,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以后,到了和平时期呢?到那时也能理解为什么你们非死不可吗?……如果将来有人质问我:这些男子汉是怎么搞的,为什么没有把我们的妈妈保护好,而使她们饮弹而亡呢?”

小说把像契诃夫这样的俄罗斯作家曾经表现过的“美的毁灭”的经典主题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作了新的发挥,也因此凸现了俄罗斯战争文学的潜在的反战主题。但这并不妨碍小说的爱国主义激情的张扬。垂死的丽达就是在听了瓦斯科夫这一番撕心裂肺似的自白后,轻轻地说:“不必这样,我们在保卫祖国,首先是祖国……”

而小说对于瓦斯科夫所表现出的英雄主义的描述, 读了也令人荡气回肠—— “在这次战斗中,瓦斯科夫记住一条:决不后退,决不能让德廛上岸一步……这时,他胸中满怀激情,仿佛整个俄罗斯都在他背后, 仿佛他, 瓦斯科夫,此刻是她最后一个儿子和保卫者,整个世界空无一人——只有他、敌人和俄罗斯。原作《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我国有几个中译本,最早的一本是由王金陵同志翻译的,于1980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它的译文流畅自然,值得一读。

此段摘自童道明先生的《恰巴耶夫》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一文
〓D

⑷ 苏联战争电影大全经典电影

一、卫国三部曲

《解放》《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其中《解放》甚至被誉为是苏联二战片的巅峰。作为《解放》的续集与补充,1977年的《自由战士》也获得了极大的声誉。卫国三部曲和《自由战士》不仅是世界电影史上的名作,也对电影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解放》(1970)

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三十周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从1971年开始耗时四年拍摄了鸿篇巨制《解放》。该片由尤里·奥泽洛夫执导,尤里·邦达列夫担任编剧,拍摄时得到了苏联政府的鼎力支持。苏联军方动用海陆空士兵三万名,坦克一万辆,飞机一千架,弹药不计其数。《解放》创造了在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的世界纪录,堪称苏联甚至世界电影史上耗资最巨、规模最大、对二战表现最为全面细致的巅峰之作。

《解放》共五集,分别为《炮火弧线》《突破》《主攻方向》《柏林之战》《最后一击》,总片长约八个小时。影片内容从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开始,到强渡第聂伯河、解放基辅,再到1944年巴格拉季昂战役,随后挺进东欧、解放波兰,最后到柏林战役结束,时间跨越极大。出场人物里有大量苏德两军的普通战士,也有二战各国高层,群像丰富而生动。影片除了描摹正面战场,也表现了同时期的一些大事件,如南斯拉夫游击队转移阵地、法国地下组织袭击电影院、“瓦尔基里”行动、德黑兰会议等等。

片名《解放》有三重含义:解放被纳粹占领的苏联领土,解放被纳粹占领的东欧,把欧洲从法西斯思想中解放出来。全片也力图将反法西斯战争表现为在正义使命驱动下的战争,但是在影片结束时打出了一行发人深省的文字:“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接着是各参战国的死亡人数,从而使影片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末尾出现了那句刻在无名烈士墓上的著名的话:“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

2、《莫斯科保卫战》(1985)——史诗的延续

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奥泽洛夫又执导了一部战争史诗《莫斯科保卫战》。拍摄历时两年,耗资约六百万卢布,约五千名士兵、近万名群众、二百五十名演员、二百零二名摄影师参与,虽然规模不及《解放》,但是同样堪称巨作。

《莫斯科保卫战》分两集,分别为《侵略》与《台风战役》,片长近六个小时。影片从苏德战争爆发开始,到德国快速占领苏联的大量领土,再到莫斯科保卫战的全过程。影片关注的自然是莫斯科保卫战本身,但是同时也提及了大量的历史史实,塑造了大量真实的人物形象。史实如布列斯特要塞保卫战、红场阅兵,人物如著名的女英雄卓娅、步兵军军长彼得罗夫斯基。因为政治环境的改变,影片中的斯大林形象与传统形象有很大的不同,对苏联高层当时的麻痹大意也做出了细致的描绘,让人们了解到苏联在战争初期的失利并不只是因为纳粹德国背信弃义搞突然袭击,苏联本身的原因也是极其重要的。

该片被评选为苏联1986年度最佳影片,入选201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影展。

3、《斯大林格勒大血战》(1990)——最后的丰碑

奥泽洛夫执导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上映于1989年,此时已是苏联解体前夕。东欧剧变,苏联国家意识形态摇摇欲堕,但是此片仍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大量的设备和军队参与演出,拍摄人员上百,总片长仍有三个多小时。

《斯大林格勒大血战》着重于描述斯大林格勒战役,着力突出这场被誉为二战转折点的战役的惨烈与反法西斯的神圣。宏伟的场面里也弥散着浓烈的悲壮气氛——这与苏联即将解体不无关系。影片在讲述苏德两军的同时也塑造了西班牙共产党人和德国红色合唱团等反法西斯英雄的形象。由于戈尔巴乔夫改革带来的政治松动,影片也披露了许多未公开的内幕,例如赫鲁晓夫的儿子因误杀好友而被降为列兵送上前线等。1991年苏联解体,《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也成了苏联电影全景战争史诗的绝唱。

二、斯大林格勒战役(1949/1993)

今天的历史书上公正地记载了朱可夫将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关键性的领导作用。 不过在这部长达近五个小时的上下部史诗巨片中,根本未提到朱可夫的名字。因为战后朱可夫功高盖主,所以被斯大林调任至边区,而这部突出领袖统帅才能的影片,对朱可夫只字未提。

1992年,斯大林格勒会战50周年的时候,德国拍摄了这部《斯大林格勒》(STALINGRAD),由几个普通官兵的经历细腻的讲述了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那段往事。1942年,德军第六集团军(25万余人)进攻斯大林格勒,与俄军逐房逐屋争夺这座城市,城中战略要点马马耶夫冈几经易手。在大雪降临后,俄军实现了对德军的合围。前往救援的德军第四装甲军距第六集团军后卫部队仅二十余公里,但在俄军层层阻击下功亏一篑。包围圈中的德军弹尽粮绝,每天都有数千名士兵死于饥饿、严寒和营养失调。到保卢斯元帅下令投降时,第六集团军只剩下91000人。之后,投降的德军被俄国投入劳改营,仅有6000余人活着回到德国。斯大林格勒成为德国军人的肠断之所。

三、《一个人的遭遇》(1959)

《一个人的遭遇》是一部独白式的影片,是谢·邦达尔丘克自导自演的,对话极为简约而洗练,影片以卓越的造型处理丰富了原小说的内涵。邦达尔丘克后来拍摄了《战争与和平》《他们为祖国而战》,他曾亲自参加过卫国战争。1956年他曾来我国参加过“苏联电影周”期间的活动。

获1959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大奖,并获1960年的列宁奖金。

四、《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2)

该片根据鲍里斯·瓦西里耶夫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卫国战争时期,准尉瓦斯科夫带领五位女战士在广袤的森林中进行激烈残酷阻击战的故事,该片获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等,成为一代经典。

五、《热雪》(1972)

根据苏联作家尤里·邦达列夫(Yuri Bondarev)的同名小说改编。

在小说和电影中,苏军军级指挥部的运筹帷幄与连排级反坦克炮兵的近距离作战并列穿插,是苏联六十年代后期战争文学中“全景写作”的体现。

小说与影片的焦点都集中于战争的代价:为阻止曼施泰因的坦克集群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的突破,数个反坦克炮兵连必须被牺牲。

六、《他们为祖国而战》(1975)

影片鲜明而真实地表现了1942年夏季苏军在顿河草原上的保卫战:一支团队在撤退途中,奉命占领一个小村后面的十字路口的高地。主人公在战前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战争使他们聚集到了一起。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这支团队完成了占领高地的任务,保住了团队的旗帜,但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伤亡十分严重。

七、《岸》(1984)

影片以尼基金到汉堡访问为情节主线,回溯了1945年反法西斯胜利前夕,苏军炮兵中尉尼基金在进驻德国时同,当地少女艾玛的一段恋情。当时的环境使—对年青人的幸福不可能实现,冷战又把他们分割在两个世界。到了70年代,东西方实现了对话和交流,这对年近半百的情侣才得以重逢。透过主人公记忆的薄雾,银幕诗意地层现出年青的苏联军官尼基金和德国姑娘艾玛的爱情憧憬,以及多年后相逢时珍藏在内心的神奇迷离的梦幻。影片结束时,尼基金怀着对艾玛的复杂而又痛苦的情感飞离汉堡,机舱中他心脏病发作,在梦游天国彼岸的幻境中死去。

八、《兵临城下》(2001)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瓦西里(裘德•洛 Jude Law 饰)是一个威震部队的神枪手。他的好枪法百发百中,令敌人闻风丧胆。

为了激励士气,树立榜样,瓦西里的战友——苏军文宣部军官丹尼洛夫(约瑟夫•费因斯 Joseph Fiennes 饰)在报纸上大量刊登瓦西里的英雄事迹,令瓦西里的形象更为高大。然而,坦妮娅(雷切尔•薇姿 Rachel Weisz 饰)的出现,让瓦西里和丹尼洛夫都同时迷恋上了这个飒爽女兵。但塔妮娅喜欢的是瓦西里,这让丹尼洛夫大为妒忌。

另一方面,德军派出了他们的狙击手康尼(艾德•哈里斯 Ed Harris 饰),让同是神枪手的他抗衡瓦西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瓦西里和康尼开始了斗智斗勇的决斗。

九、《斯大林格勒》(2013)

1942年秋天,人类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在寒冷的土地上爆发。德国人穿越伏尔加河抵达对岸斯大林格勒设防固守,苏联红军与对手展开城市争夺战,双方你来我往,城市化作废墟焦土,成千上万人死亡,放眼望去俨然人间地狱。在一次反攻行动中,苏军严重伤亡,仅有大尉格罗莫夫(彼得·费奥多罗夫 Pyotr Fyodorov 饰)率领的侦察小队到达对岸,占领了一栋破烂的建筑。他们在建筑内发现一名19岁少女卡嘉(玛丽亚·斯莫尔尼科娃 Mariya Smolnikova 饰)。卡嘉的父母早已死于战火,由于眷恋自由生长的城市和家园,女孩固守此地,麻木穿梭战火之中。

十、《红色幽灵》(2020)

纪念卫国战争75周年的主旋律电影,俄罗斯游击队的故事。

影片背景是1941年德军大举入侵苏联,苏军大面积溃败的最艰难阶段,一些被打散的红军和抵抗群众组成游击队或独自为战,英勇抗击德国军队的故事,影片塑造了一个神出鬼没、枪法精准,令德军闻之色变的个人英雄,德军称为:红色幽灵。

以上就是关于苏联卫国战争的影片推荐了,每一遍都很经典,大家可以找来看。

⑸ 高分求电影《战争与和平》(苏联版)的下载资源,如能下载,马上送所有分。

《战争与和平1968苏联版》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提取码:b178

该片以俄法1812年战争为主轴,讲述了1805年至1820年发生在沙皇俄国的重大事件。


⑹ 苏联的一部二战题材电影,时长大约七小时。

莫斯科保卫战
上映年份:1985年
剧情:
本片是苏联为纪念二战中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斗争伟大胜利所拍摄的一部史诗性多集宽银幕巨片。全片分为《侵略》、《台风战役》两部,每部上下集共四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集中了一百九十个师的兵力,以闪电战术入侵苏联,苏联因准备不足,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德军直趋莫斯科城下,双方在莫斯科展开了殊死决战。该片拍摄历时两年,耗资约六百万卢布,拍摄场面宏大壮观,约有五千士兵、近一万名群众、二百五十名演员、二百零二名摄影师参加。这部场面宏伟的战争和导演其他几部类似的战争片一样,都在前苏联政府的支持下,拍摄的具有很强政治性目的的电影。影片宣扬的正义战胜侵略今天看来也是正当的,可是一些宣传国家领袖的场景明显是一种政治需要。如果排除掉这些政治因素,但就影片对宏观战争场面的描写,依然是出色的。苏联电影《莫斯科保卫战》,真实、恢宏的战争场面在现代战争片中无出其右者。曾获得美国电影学院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莫斯科保卫战》长达300余分钟,分《侵略》、《台风战役》两部,拍摄过程历时两年,约有五千名士兵、近一万名群众、二百五十余名演员、二百零二名摄影师参与其中。本片从德、苏双方的高层决策至基层部署、从后方帷幄至正面战场,全方地展示了莫斯科保卫战。该片最经典的台词:“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身后就是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