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题材 » 有部电影老师根据学生家长职业排座
扩展阅读
看不懂电影怎么用翻译 2025-02-21 03:01:28
电影里木乃伊妆怎么画 2025-02-21 02:30:36

有部电影老师根据学生家长职业排座

发布时间: 2025-02-19 05:50:02

A.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00字(通用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今天下午,班会课上黎老师同我们全班五十八个人看了一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这是一部优秀的法国电影,是每一位身为教师的人必须要看的一部经典电影。这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电影里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就连男主角——马修,他也只是一个失业的音乐家,一个其貌不扬、内心善良、有无足轻重的小小代课老师,但是,他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用了自已独特的所作所为,用他自已那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以他的音乐和他的善良、宽容、仁慈、大度,博得了放牛班那群已被遗弃的孩子们的喜爱。他的作为让这些不被老师们认可,调皮淘气甚至还弄过一些夸张的恶作剧的孩子们,得到了尊重,感受到爱的力量,喜欢上了学习。

一开始,马修刚来到了辅助学院里,受到了同学们的恶作剧,被同学们骂成了“光头”,可内心宽容大度的马修,却从来不斤斤计较,而是一再地去鼓励他们,表扬他们,因此,他才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

马修把他的学生真正当成人来对待,来尊重,来相处。电影中,马修管的班上有着这么一批让老师们头痛不已的学生:打伤马桑大伯的乐格克,小不点儿贝比诺,顽皮捣蛋的佩皮诺,古怪固执的莫杭治……面对这样一群几乎没有把老师放在眼里的学生们,一味胡闹的孩子们,辅助学院的人都采取了体罚,紧闭。但他,马修,一个失业的音乐教师,而且当时他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代课老师,选择了教育孩子。

这个貌不惊人的老师,发现了学生们都十分喜欢唱歌,其中,一个叫皮埃尔的男孩有一副好嗓子,这就是“黄金”,但它被埋在土里,如果没有人把它挖掘出来,就永远无法显示它的光芒,但马修把它挖掘了出来。

俗话说:朽木不可雕。只有你带着宽容的心态,大度的心理,一切都会被你的宽容所感动,所谓“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春天不 仅意味着万物复苏、姹紫嫣红,候鸟一路向南,它更是一个友好的季节,我们大可以欢天喜地,穿红戴绿。所以人们总是习惯用“春天”来形容美好,代替开始,讴歌希望。

一群叛逆的孩子,一个暴虐的校长,当他们遇见仁慈的校监,整个校园奇迹般地度过阴霾,迎来了春天。

校监马修善良而不失严谨。他懂得人的尊严,因而慈悲为怀。他是个不成功的音乐家,不苟言笑,然而却执着于音乐能使“坏小孩”转变,给人带去快乐。自然而然,同学们都成了小小合唱团的一员。每天的必修课就是唱歌。学着配合,学着使歌声美丽,学着安定。

孩子们由最初的五音不成调,到最后的自信与默契,这一变化是深谙音乐魔力的马修意料之中的事。正如我们不必过分担忧花苞是否绽放,权可以静待花香四溢。

春洗脱了冬的冷傲和秋的惆怅,当早晨八九点钟,太阳高挂,温暖便在心里静静流淌。人们会莫名地抬头仰望蓝天,并不是为了思念,而是一种祈祷或是感激。抑或只是单纯地停驻,去欣赏向来被遗忘的风景。简单使得春天拥有着可以高歌的权力。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快乐显得纯粹。有歌声,微笑便装满胸膛。就像一场春雨后的彩虹,那样自然,又很可贵。

春天似乎有点短暂,来得静悄悄,去得也无影踪。徐志摩先生的那一脍炙人口的诗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原来也可以安放在“春天”。学校着火了,学生们安然无恙,这个像是故事的事故却导致了马修的离职。“我盼望着能看见孩子们涌到门口和我道别”,这是马修心底里卑微的愿望。可惜并没有。然而在路的转角,孩子们用他们引以为傲的清脆的歌声铺满了整条街,覆盖了临别时的忧愁。挥动的双手,是在道别,更像是无助的表达,也在宣告着,从此后要独自飞翔。

还在念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转眼,春天已掠过身旁。不经意地,我们竟看见小鸟欢唱、柳枝嫩绿、蝴蝶翩飞……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之前听说过这部电影,但是一直因为很多事情没有静下心去看。直至老师说要写观后感,我还是断断续续地看了。

在影片中,有些情节很感人。马修请孩子们在小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年龄、理想的职业。教室地出人意料地静!我记得以前我们笑的时候老师耶让我们写过,但是都是吵吵闹闹中很开心地写下了自己对未来的憧憬。但是这部片子写下这个理想的时候那么安静。他们为什么那么安静?或许很多人不理解,尤其在在应试教育下,不敢去放纵,或者已经放纵了,但是没有那么好的老师或者那么一个人让自己正视自己的灵魂!有那么一瞬间,我想了好多好多。我是不是很久很久没有自己的目标了?我是不是也应该静下来正视自己,我是不是要肯定自己。那些孩子和我很很像很像······我也喜欢着音乐,我也曾经不开心的时候就叼着烟哼着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感觉没有人理解我,也很安静,有时候也很闹。但是真的为片中的孩子感到开心,遇到这么好的一个老师,会努力去寻找被放弃了的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我喜欢音乐,刚开始马修老师说组合唱团的时候,令外一个老师过来瞧,并且也说自己偶尔也会哼上几句。音乐的魅力没有拒绝得了。

我看到有些孩子唱歌跑调,但是因为喜爱,坚持着。我想到自己以前唱歌经常被说是杀猪的之类的话。但是就是因为喜爱,不管怎样都会唱下去。还有因为音乐,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音乐就是一座桥梁。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

这是一部讲述师生关系的法国影片,片头以两位沧桑的老人,也就是主角长大后的样子,翻看了儿时一位重要老师的日记,而引出了这么一段回忆。

整部影片语气都很平淡,看似没什么高潮,但是就是这种平平淡淡的气氛带给人无法言喻的感动。学校的名字为池塘之底,顾名思义,那里面的学生都是些令老师头痛畏惧的坏学生。而这一切全都因为一位名叫克莱蒙·马修的代课老师而改变了。他很特别,对这些孩子抱有希望,他不止看到了这些学生邪恶的一面,更发现了他们的天赋——唱歌。从而建立起了一支合唱队,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莫翰奇,一个很有音乐天赋的学生,没有过多的语言,全靠眼神在演戏,从一开始的怨恨到最后被宽恕的感激与喜悦,不得不佩服这位代课老师,与院长形成巨大反差,正直、仁爱、保护幼小心灵,正因他如此,才感化了这一群“放牛班“的孩子,就像个奇迹。

这个世界也许有卑微的人,但却没有卑微的情感,全篇让人感觉非常真实,感情的流露很自然,或许不一定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这样的事,但是如果能遇上一个像马修这样的老师,真的很幸福。马修是真的爱这些学生,而这些学生也被他所感化。马修除了教他们唱歌,更重要的是把他们带入正轨,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尊重他人。

“你一直在做与你本性相反的事。”这是马修一直对莫翰奇说的话。每个人诞生时都不会是这样的,他们就像冰封的冬天,缺少的是融化冰雪的春天,马修到来时正好是春天,而他对于这群孩子的人生来说,就是一场美丽而难得的春天。

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都应该得到尊重,存在就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放牛班的孩子”,春天也会到来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

电影中,合唱团的演出非常成功。正当校长哈珊假借马修的功劳向公爵夫人邀功请赏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蒙丹为了报复哈珊点燃了学校,此时马修与马桑大叔却带着孩子们上山野餐,哈珊愤怒之下解雇了马修,并且勒令所有孩子不得再与他见面。可是真情是任何事物所无法阻隔的,孩子们反锁上门,从窗户上扔下一架架写有姓名的纸飞机,送给马修作留念。随着一架架纸飞机盘旋而下,孩子们将手臂伸出窗外,奋力挥动,向马修告别……

一直等待父母在星期六来接自己的孤儿佩皮诺,终于等来了马修带他离开这个监狱般的地方。佩皮诺的执著是正确的,他的等待最终迎来了圆满的结局。马修被解雇的这一天刚好是星期六。

"池塘之底"的沙贝、朗古卢瓦和马桑大叔联合起来揭发了哈珊虐待学生的事实,最终哈珊被辞退,而其他孩子们各奔东西。马修继续给别人上音乐课,这份对音乐的执著与热爱一直持续到他去世。

结局是美好的,心底充溢着暖暖的感动,默默地为马修,为这些孩子们祈祷、祝福,希望他们获得幸福。他们的歌声总是在耳畔久久回荡,震撼着心灵。只要你仔细去聆听,就会发现歌声中充斥着满满的爱……

看完电影,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老师深深的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就像影片里那个最不被看好的孩子也是班里最调皮的孩子,最后成了一名伟大的指挥家,就是因为有了老师的鼓励和无尽的爱,才成就了这名指挥家。就是他这种无私的爱深深的打动了我。只要你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他们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

短短九十多分钟的片长,却蕴藏着一个社会。

池塘之底是一个小社会,等级分明,制度森严。院长哈森是剥削阶层的代表,冷酷无情,贪得无厌。他残忍地对待那些犯错的孩子们,滥用私刑,为了他的仕途他不惜毁掉孩子们的前途,但没有孩子有能力反抗,直到马修的到来。

是马修改变了这个社会。

面对被摧残了心灵的孩子们,他循循善诱,面对孩子们过火的恶作剧,他用一颗仁爱之心去包容。他用音乐之光照亮了孩子们长期阴暗的心灵。

马修是一个落魄的音乐家,仕途上的失意使他偶然来到这个被铁门紧锁的院落——这个尘封心灵的地方。一道铁门,囚禁的不只是躯体,还有心灵。

院长根本不懂孩子们的心,他只知道“一犯错,就处罚”,在他眼中,孩子们只是他追名逐利的工具。对,孩子们是桀骜不驯,可这是谁造成的?人之初,性本善,他们因后天教育者的不负责任已经沾染恶习,院长还要把他们推入叛逆的深渊。他只管用暴力使孩子们屈服,却不曾想过驯服烈马要用温情照料而不是凶狠的马鞭。

可恨的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偏有这种人,骑在学生、家长头上作威作福,却少有马修这样的好老师。为什么哈森这种无能又丧尽天良的人能在社会上兴风作浪,马修这种善良负责任的人却不得重用,郁郁而终?这不只是电影,更是现实。

是马修给放牛班带来了春天,试想如果池塘之底没有马修,将会葬送那里所有孩子们的未来。那么,现实生活中没有心灵引导者,又会怎样?我们不能强求每个老师都成为马修那样的好老师,那是不现实的,但根本原因在哪儿?

每一个家长和老师啊,如果你们对孩子们少一分不闻不问,多一分仁爱和关怀,就没有池塘之底。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7

我们先从电影的名字谈起,放牛班,就是指很糟糕的一个班。放牛班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我便带着这样的好奇观看了这部影片。

影片刚开始时,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翰奇重回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贝比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这本日记是当年他们的马修老师留下的。

皮埃尔小心翼翼地翻开这本日记,回忆起当年的一幕幕……

在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私立学校里,有着格外调皮捣蛋的学生和严厉的老师。还有着“一犯错,就处罚”的教育方式。体罚更是司空见惯。

就在这时,一位来自乡村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了这所学校当代课老师。他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闲暇时也会创作一些小歌曲。

马修老师用爱和温暖感化着一个个看似调皮,甚至邪恶的孩子们的心。他时刻保护着孩子们,即使犯了错,马修老师也尽量避免孩子们受到关禁闭,甚至被打骂。而其他老师却认为对于一群无药可救的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体罚。

马修老师利用空闲的时间来教孩子们唱歌。令他惊奇的是班上有着一位“天籁之音”——皮埃尔莫翰奇。马修老师又在这几乎不可能的环境下成立了一支合唱团!

因为火灾的事情,马修老师被学校开除了,严厉的校长不让马修老师和孩子们告别。突然窗口飞出一架架写满话语的纸飞机。泪水模糊了马修老师的双眼!

假如没有遇到马修老师,贝比诺还是每个星期六到校门口等父母来接的孤儿;假如没有马修老师,也就没有指挥家皮埃尔莫翰奇。他们是多么的幸运呀!能遇到一位改变了他们人生的老师!

是马修老师为放牛班带来了“春天”,让这个班里的学生懂得了“爱”是什么。这部影片给教育工作者作了一个榜样,也让我们懂得了爱!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8

今天的教研改了一种新的形式,观看教育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这个电影初次听说还是在一个娱乐节目上,印象中只有那群歌声如天籁般的孩子们,这次借助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欣赏了这部电影。

在片初是以回忆倒序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故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群顽劣的孩子各种恶作剧的戏弄老师,同时老师们也在用严厉的方式惩罚者他们,“犯规—惩罚”是校长及老师的口头禅,孩子们的举动就像弹簧一样被压制再反弹。

终于,主人公马修老师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希望。他没有伟岸的身躯,没有满腹的才华,仅仅是一个落魄的音乐老师,可他的到来就像一汪清泉注入了沙漠,让我们瞬间就发现了这群孩子的优点,他用音乐拯救了这群无人问津孩子。

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华丽的服饰和背景,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简单,干净的音乐贯穿着整部影片,使观众在天籁般的童声中欣赏着电影,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虽然马修不是圣人,他无力坚持自我的真理,但他尽自己所能做着一切。最让我感动的是合唱团表演的那一刻,那个最具有音乐天赋的男孩因为过错被晾在一边,心情沮丧,神情显得格外落寞。而第一节音乐结束时老师突然转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惊讶更惊喜,而后带着一种幸福的满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一位老师可以让一个孩子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对人生的期待,真的.很伟大!像马修老师,虽然被校长开除了,但那一双双从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个个写满了孩子最真挚祝福的纸飞机已足以让他感动,让他幸福!

但愿普天下所有的老师都能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用情感去感动学生,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可,都能收到孩子们的纸飞机,写满了祝福与期盼的纸飞机!让我们坚持着最初的梦想,把爱带给每一个孩子!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9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一名正处于人生低谷的法国音乐家马修,从一个个“坏孩子”身上,领悟到这样一个真理。

法国的一个冬天,马修,曾经的大音乐家,此时正站在“池塘之底”学校的大门前,即将成为一名代课老师。在这里,马修队校长处罚式的教育极为不满,通过对孩子的观察,马修决定成为一名“布道者”,用音乐救赎孩子。晚上作曲,白天教唱歌,成立了一个合唱团。与此同时,他还发现一个很有音乐天赋的男孩皮埃尔,一边努力教导,一边与家长沟通。然而,马修也并非一切顺利――蒙丹,一个心理变态、有暴力倾向的男孩,就不止一次的制造麻烦。最后,因孟丹纵火,马修最终丢掉了工作。

这部电影有两个情节引人思索,一是蒙丹被带走的情节。那时蒙丹私自逃学,又恰好学校的经费不翼而飞于是他便认为是作案者。在即将被警察带走的那一刻,他转过身来,对着默送他离开的马修令人匪夷所思的一笑,然后才一边挣扎,一边被警察带走,马修也喃喃说道:“再见了,男中音……”这一段中,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或许就是蒙丹的笑容吧,那笑容或许是对马修的肯定,也许是对马修的猜疑,也许是在告诉马修:“我还会回来的。”

最让我深思的是结尾那时马修正欲登车离开,最小的孩子,佩皮诺小跑着叫住了马修,央求着马修带着他一同离开。佩皮诺从小就没有父母,可他总是坚信父亲会在星期六带他离开,马修与他离开的那天,正是星期六。没错,马修并没有儿女,可对于“放牛班”,他就是“放牛班”60个孩子真正的父亲。

曾经,六十个孩子也许是池底的污泥,而马修却如一束阳光,把池塘之底变成最纯洁的流云。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

这个救赎心灵、充满爱的故事发生在法国一个名叫“池塘底教养院”的地方。

这个教养院中有一位心胸宽大的老大爷。他在开门时被一位同学的恶心作剧弄伤了眼睛。还有一位电影中不可缺少的主角马修老师,他是失败的音乐家,了不起的代课老师。他以爱和音乐拯救了这群无药可救的“问题少年”。

当然有学院就会有院长,这个院长自私、冷酷,他相信让学生尝到皮肉之苦就会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更加反抗。

在马修老师刚刚入院的时候,门口站着一位小男孩,他的名字叫佩皮诺。一个可怜的孩子,他坚信每个星期六父亲会接他回去。但人们早已告诉他,父母在二战时就已经双亡。

马修老师听到许多老师在他面前说这些孩子的坏话,马修老师不信,便用宽容的心和音乐来驯服这些桀骜不训的孩子。我的心中忍不住地感叹道:“一个多好的老师啊,用心爱他们。不管孩子如何不礼貌地对待他,他也不生气。”

有一次,院长想尽办法拿音乐天才皮埃尔撒气,都被这位善良的马修老师阻止。他不畏惧一切危险,保护自己的梦想。

还有一个片段,让我难忘马修老师不顾校长的威胁,偷偷地在地下搞了一个合唱团。并在里面发现了一个天才皮埃尔。可以说这个马修老师真是慈祥和善火眼金睛呀!一群差生中都能被练出如此多的精英,谁能不服呢?

在最后一段学校发生火灾时,一件和马修老师不相关的事却怪在了他的头上。冷酷的校长,把一位好老师逼到无处可逃,被开除。当校长把他开除时,他多想拥抱自己的学生啊!他默不作声地去大门口。这时,小小的窗口飞出60架纸飞机。“这漫天飞舞的纸飞机,是我们对你的敬意。”看到这里,我的心不由地颤抖起来。

这是一个用爱和音乐救赎心灵的故事。

B. 从《谁的青春不迷茫》里,我们能看到哪些现实

4月22号是《谁的青春不迷茫》上映的日子,首映当天和室友去看了这部由刘同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说实话,对电影本身倒是没有多大的期待,不过是因为喜欢刘同,喜欢他的文字,所以才决定去看看这部电影。

看完电影回来后,闺蜜问我电影怎么样,我不知道如何评价,我只说了一句,看着电影的很多片段,想起了以前读高中的时候。那种对大学的憧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来自父母和老师的对自己的期望,甚至对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的迷茫。在电影里都一一呈现了岀来。

这电影有两个地方让我看完特别难受。一个是班主任郝老师问及大家的梦想。不得不承认,很多老师在安排座位时,无一例外是以成绩为参照物的,那些学霸则稳坐前几排,而那些学渣,则在倒数最后几排。

在影片里,也一样。班主任甚至毫不客气的说到,“你们这些坐在最后两排的,将来进入社会了,都是社会的底层渣子”!一阵唏嘘。当班主任点名问一个也是坐在后两排的男同学的梦想时,被点名的男孩子小心翼翼的站起来。

“我只要考到三本就够了”。男同学口音很重,普通话不标准。

“三本?你先把你的普通话练好再说吧。”

班主任回过头问班上当之无愧的第一名,“林天骄,告诉他们什么才叫做理想”。

林天骄慢慢的站起来,郑重的说了句“我想考清华大学的金融专业。”班主任对此回答很是满意,大家也一阵热烈鼓掌。继而又问另一名女孩子,女孩子站起来弱弱的说了一句,“我想当演员”。

班主任又禁不住一阵讽刺,“你长成那样还想当演员,你的自信心是从哪来的?人家林天骄那叫理想,你不好好学习,整天臭美,你那叫痴心妄想!”被批评的女孩子一下子就哭了岀来。

不得不承认,在学校,老师们总喜欢把成绩好的跟成绩差的学生放在一起作比较,那些优等生,老师视为掌中宝,关怀备至。而那些差等生,刚看作为眼中钉,肉中刺,眼不见心不烦。不可否认,很难有老师能做到一视同仁。

看吧,当我们的能力还不足以匹配我们的梦想时,那些嘲笑和讽刺,都显的那么理所当然。

在影片中,还有一个地方让我看完特别难受。

教育局的领导来检查工作,问到学校的作业安排情况。其实我们也都经历过,读小学的时候市里的领导来检查,老师都会提交代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记得那时候班上有个男同学在领导来检查的时候因为说错了话,结果被老师罚站一节课,整整一节课,那位同学都没有抬起头,聋拉着脑袋,下课后大家都跑到他座位去安慰他,他一声不吭,一句话都没说。

在影片中,领导看着墙上的排名表,随手点了一名同学,和善的问到,“同学,你觉得现在作业多不多?”被点名的同学看了眼班主任,班主任冲他使了个眼色,他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连忙说“不多不多。”并且还说到,“我们学校是注重全面发展,很注意素质教育。”

班主任微笑的点了点头,对回答很满意。领导转而又点名,意料之外的点到了高翔。

班主任赶忙说到,“高翔他请假了。今天没来,没来。”可这时候,高翔却‘腾’地一下站起来,嘻皮笑脸的说到“老师,我来了。”

当领导问到高翔时,他却不像其他同学那样回答“现在学校有没有补课或是延长晚自习的情况?”

“有啊!”

“那你们现在还有体育跟音乐课吗?”

“没有,都改成了数学和语文。”

高翔全然不顾班主任在一旁的提醒和示意。领导走后,高翔自然而然的被班主任叫到外面,“你知道你这样回答对学校有多么大的影响吗?,我每天费心拨力的是为了什么,我工资难道能多拿一百块钱吗?!”

说实话,当听到这话的时候,心里并不是没有难过,好像从前的某些时刻又得到了重演。

以前读书的时候,同学们总是喜欢给稍微凶点和相较严格的老师起外号,那时候不理解老师所说的,“我是把你们当做我的孩子,你们这样不学习浪费时间我看着就心痛,为你们心痛,等你们以后就明白会有多后悔,你们以为老师不管你们就是对你们好吗?要是老师哪天真的不管你们了,那才是真正的放弃你们了!”以前小时候父母对自己说“要好好读书,不然以后长大了后悔”。

后来上了大学才明白,那些对你恨你不成钢的老师们也只停留在大学以前,没人会管你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没人在意你考试有没有进步,功课有没有复习。也是后来才明白,其实父母和老师所说的那些话,都是对的。现在想想,心里一阵心酸。

考试作弊,一直以来都被老师和家长认为是一件特别不光彩的事,也被那些好学生所不耻。大家都认为作弊这种事只有坏学生才会做,好学生才不会做这些“旁门左道”之事。

可在影片中,那个拿奖状拿到手发软,被老师当做重点培育对象,座位和名次都稳坐第一,绝不可能犯错的好学生林天骄,竟也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作了弊。并且很不幸的,在作弊的过程中,不小心把练习试卷给掉了下来,被发现了。

为了考试能拿第一名,为了能不影响自己得到省里的三好学生名额,为了能高考加分二十,为了不辜负老师和父母对自己的期望。竟也做了件不光彩的事。

在此之前,她的人生从没岀过差错。更不凑巧的,当时还被班上不学无术,吊儿郎当的高翔给看见了。“完了,完了,我的人生,完了。”这是当时林天骄心里最真实的想法。可她没想到的是,当老师走到面前,捡起了作弊的试卷,第一反应竟然理所当然的怀疑高翔。

那个老师眼里不学无术,吊儿郎当的高翔。这让林天骄和高翔都很意外。

林天骄以为高翔一定会当众戳穿她好学生下的“真面目”,可让林天骄意外的是,高翔看了她一眼,转而对老师说“对,是我。”林天骄难以置信的看着他。

毫无意外,这场考试,高翔判零分,在老师眼里也印象更差,而林天骄依然还是曾经的那个林天骄。省三好学生,也非她莫属,学校为此举办了表彰大会。

也是在那次,她突然就明白了,比拿省三好学生更重要的是什么。她主动承认的自己的错误,开始认识到自己失去了什么。

“我忽视了我最好朋友的感受,我看不起她喜欢的男生,我甚至不曾真正的了解我弟弟”。“为了拿到省三好学生,我竟然在一次考试中作弊”。“所以,我放弃这个省三好学生的名额”。很意外的,她的一番话没有让大家鄙视,反而得到一阵喝彩。

犯错误并不要紧,也不能光凭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抹杀他的全部。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人不知悔改,错上加错。

“如果你喜欢某样东西,那你就不停的朝它靠近,总有一天,你会成功。”之前看过刘同的一个视频,讲的都是“光线人”的故事,有从农村岀来,被目不识丁毫无一技之长的父亲供上大学辛苦拼搏后来终成光线影业视频组总监的刘洪宾。也有高考失利三四次没考到重点大学失望挫败看不到未来后决定去其他学校旁听最后成了光线工作室总经理的吴洋。这些人,都是活生生的例子,身边人的支持和鼓励固然不可少,但更多的是自身的努力坚持和不放弃。

就像电影里,林天骄一直都对天文学感兴趣,一直都喜欢天文,但为了父母,选择了金融专业为目标,但她并没有放弃对天文的热爱,每期有关天文学的杂志都会看,有关天文方面的新闻也会关注。后来,她认清了自己的心,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最后,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真正的梦想,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也从事了自己喜欢的工作 。

如果你真的喜欢一样东西,那你就一定能实现,如果不能,是因为信念不够,在你追逐梦想的过程中,身边的人都会被你感动。 还记得北大的那个《星空日记》吗?“再见,星空,你好,现实”。当何晓冬说岀这句话的时候,心里着实痛了一下,但最后,那个男孩子,也是放弃了大多数人认为体面的工作,而选择了自己一直以来追求和向往的东西。慢慢地我们才会明白,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也并不是不可以。

电影中还有一个亮点,就是陆田甜和欧小洋。早恋这个话题,怕是在老师和父母眼中都是个禁忌。大多数的早恋都是没有结果的,都会被老师和家长集体并且及时的扼杀掉。

“整天不好好读书,就知道搂搂抱抱!”“你要是再敢跟他来往,看我不打断你的腿!”诸如此类的话语,数不胜数。电影中有个片段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也很震撼。

陆田甜和欧小洋早恋被发现后,父母和老师禁止他们俩再来往,可谁也想不到,在有天去上学的时候,同学们竟发现欧小洋剪了个光头,正当大家都摸不着头脑的时候,调侃他“新发型的时候”发现身为女生陆田甜也顶着个光头来上课。大家一顿震惊,深深的佩服起来。两个人相视一笑,所有的话尽在不言中。欧小洋的眼中有泪光在闪烁,眼里,尽是感动。

或许我们都曾为了爱而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曾为了爱而奋不顾身,那是爱最纯真的岁月,那段岁月,被叫做青春,当我们逐渐成熟,日渐苍老,再也不会有当初那样的义无反顾和奋不顾身。

《大鱼海棠》里说,“每个人都是一条鱼,每条鱼都会相遇”。在《谁的青春不迷茫》里,林天骄最后抬头望着天空说“宇宙那么大,地球那么小,我们总会相遇”。人生就像一个摩天轮,兜兜转转,最后还会回到原点。

所以啊,短暂的分离是为了更好的遇见。

C. 有一部电影里面有一个老师然后批评一个女学生然后叫家长家长是一个主席这是什么电影

不是主席,是总统。韩国电影《总统浪漫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