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题材 » 关于天文的励志电影
扩展阅读
刘德华电影身价 2025-02-24 14:22:04
上译厂译制日本电影砂器 2025-02-24 14:12:30

关于天文的励志电影

发布时间: 2025-02-07 23:18:39

Ⅰ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7篇)1

近几天,我在电视上看完了由吴京主演的《流浪地球》。

电影描述了人类载着地球寻找新的“太阳系”的过程。

整个电影真是天马行空,用上百个推动器让地球移动,导致地球停止自转,当地球移动到木星附近时,全球气温飞速下跌,但最可悲的事就是木星的引力把地球吸住了,经过种。种方案但都以失败告终。

在这千钧一发时,吴京驾驶着卫星撞向木星,在木星表面发生了很大的爆炸,在爆炸产生的冲击下。地坏成功的摆脱了木星的引力,重回正确的航道。

这部电影表现的人类科技的发达,故事讲述我们人类很久年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但我不希望将来地球会发生这种事情,人类依旧快乐地生活在地球上,要好好的保护好地球,人类不要去污染地球,伤害地球。

看完了这部科幻电影,我还想再看一部,那么我就先行告辞了。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7篇)2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科幻电影。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在近未来时期,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区在内的所有星系都会被太阳“吃掉”。电影开始,“户口”和朵朵拿着姥爷的驾车卡,结果被逮捕了。他们被CN1717——11的王队长派出送火石。

在运送火石的期间,CN1717——11救援队一名队员为了救他姥爷牺牲了,我觉得他们送货火石,这一段时间非常辛苦,因为他们牺牲了很多人。

他们为什么药运送火石呢?因为太阳在衰老的时间,地球又迎来了冰河期,地面上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了,人们只好来到了地下。他们为了不让太阳快速“吃掉”地球,制定了——“流浪计划”。制造了一万座推进器,但不幸的是有三千座推进器停止工作了,最后“户口”想到了他4岁时爸爸教他的关于木星的知识,因为木星上90%都是氢气,像氢气球一样,这样他就大胆设想,把木星点燃创造一次大爆炸,借助这个热力把地球推出去太阳系。

我觉得这部电影非常好,希望中国拍出更多大片。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7篇)3

这是一个希望与牺牲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后,太阳将不断老化,即将吞噬地球,甚至毁灭银河系,我们采用“流浪地球”计划,将地球推开太阳系。没想到,移动偏了9。3度,结果地球受到木星影响,无数人员伤亡。最后,一部分人采用了伟大的方法——牺牲……后面,就是一段感人的、令人心酸掉泪的故事。

里面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的东西;希望,是‘我们’回家的方向”。没错,地球就是我们的家,是千千万万,数以亿计的家。如果不好好保护地球,面临我们的就是一场灾难。有多少人相信希望?很多很多。希望,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存有的,它激励着我们前进。

最感人的那一段是刘叔叔为地球而牺牲的那段。他为了地球而牺牲。世上总有人很伟大地牺牲,他就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好榜样。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我听过一句很棒的话:“生命之美大于责任,生命之美在于奉献。”

还有一段也让我很感动。就是老何救援队员牺牲时,露出了他们妈妈的留言:儿子,天冷了,记得穿秋裤,它让我感受到了爱。

我想对人们说一句话:“不要为了小事丢失重要的`生命,活下去。”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7篇)4

一、二、三、抬头。《流浪地球》写了地球航出了冥王星轨道,航出了太阳系,在寒冷的外太空继续着它孤独的逃亡生涯……看到这里,让我不禁佩服起作者刘慈欣,佩服起他对宇宙的认知,他真是把科幻描绘的像真的一样;通过他的想象,他发明了地球发动机,它的威力非常大,可以照亮北半球,当在太阳爆炸的时刻地球发动机能够帮助人类逃亡太阳系,逃到其它恒星上寻找可生存的地方。

“地球派”和“飞船派”是两队死对头。这些“角色”在情节中不断闪现,而就是这些“角色”为文章增添了许多色彩人就要有丰富的想象,想像是成功的一半,只有美好的遐想是不行的,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才能够驶向成功的彼岸!也许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写出了我们不保护地球的严重后果,虽有地球发动机给予我们的帮助,但它也需要资源{各种山体},如果地球真的灭亡了,那我们就要坐着超音数速汽车到别的星球生存,爱护地球,别让他离我们而去!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7篇)5

今天,我们在作文班看了一部科幻大片,名字叫《流浪地球》。

电影主要讲了,太阳已经在不断膨胀,2520——年后,太阳将会把整个太阳系吞没,地球便将会不复存在了,威胁着全人类的性命。于是,全球各地的国家都团结在了一起,开始了“流浪地球”的计划,这也是人类前所未有的这么团结。

这部电影令人感动的情节有很多处,但最令我感动的是:主人公刘培强为了国家,舍弃小家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他与儿子对话时,眼角里都流出了泪水,看到这里,我的眼泪也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我在想,如果影片中的父亲是我的父亲,我也会为有这样一位优秀的父亲而感到自豪,我会为我的父亲竖起大拇指!

看完这部电影,我陷入了沉思:在我们这个年代,大多数人都关心金钱和物质,没有人去关心环境关心未来。如果人类都这样,为了自己的贪欲,无休无止地向地球母亲索取,那么电影里的情节就会成为真实现象! 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环境。

我还学到了做任何事心中都要有希望!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7篇)6

今天我们作文班,观看了一部非常励志的电影——《流浪地球》。

电影讲述了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人们在地球表面建起一万座行星发动机,准备脱离太阳系,这一计划被命名为“流浪地球”计划。在这一计划当中,地球上的人类和在国际空间站的人人员,共同努力,使地球免遭与木星相撞,地球开始了真正的流浪之旅。

在电影的后半部分时,我领悟到了一个道理——有希望才有成功。

有希望才有成功,如果一个人有了希望,努力拼搏才有成功,如果一个人连希望都没有,他将一事无成走向人生的悬崖。

看了这部电影,我们人类也明白了许多的道理。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当下在地球上平安的生活。好好的保护我们的地球,少开车,少用塑料制品,少砍伐树木,绿色出行,保护水资源。不要让我们的地球去流浪。

看了这部影片后,我更深深的明白了,在任何困难下,都不要放弃希望,因为有了希望才有成功!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7篇)7

今年春节有不少叫好又叫座的贺岁电影,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了好评如潮的电影《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讲的是太阳急速衰老,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整个地球都处于千里冰封的状况,人们居住在地下城里。受地球停止自转的恶劣环境所影响,全人类仅剩35亿人。面对绝境,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的新家园。电影中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给地球装上巨大的发动机,把整个地球“驾驶”到比邻的星系,依靠另一颗恒星重新活过来。但在接近木星的过程中,由于木星活动导致引力增强,地球偏离了航线,逐渐靠近木星,37小时内就要面临着灭顶之灾。影片最后主人公的父亲宇航员刘培强驾驶航天飞船引爆了木星,救下了地球上所有人。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人类必须善待地球。地球没有了,人类的共有家园也就没有了。同时也让我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以后要多看这方面的书,了解宇宙和大自然的奥秘。如果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出现了电影里面的人类生存危机,我希望可以用我所学到的知识帮助人类解决难题,帮助地球渡过难关。

Ⅱ 斯皮尔伯格的十大经典青春励志电影

斯皮尔伯格的十大经典青春励志电影

斯皮尔伯格曾两度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他有三部电影,《大白鲨》 (1975) 、《E.T.外星人》 (1982) 与《侏罗纪公园》,打破票房纪录,成为当时最卖座的电影。下面是我精心收集的励志电影,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追杀》/《决斗》

斯皮尔伯格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就是用精确的电影语言讲述精彩的电影故事。在他所有的作品中,1971年拍摄的影片《追杀》就是一个精确使用电影语言的典范。

《追杀》的主人公戴维.曼是一个很典型的老实人,他开车上路是为了去收一笔对他来说很重要的账。在高速公路上,他超过了一辆冒着黑烟气味难闻的卡车,谁知这下可捅了大漏子,卡车司机从此开始一路对他进行疯狂的追杀。

在90分钟的电影里,这辆疯狂卡车的驾驶员始终没有露面,他为何非要将戴维.曼置于死地也一直没有交待,这使得整部影片笼罩在一种莫名的恐怖之中,随着剧情地发展,驾驶员是谁已经不再重要。影片的最后两辆车一同滚下了山坡。戴维在最后关头跳下了汽车,他终于依靠智慧和勇气成为这场死亡游戏的胜利者。

这部电影为年轻的斯皮尔伯格带来了很高的声誉,从此他开始在好莱坞崭露头角。这样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故事,斯皮尔伯格却将故事讲述的惊心动魄。用 90分钟的时间来讲述一场没来由汽车追逐,无论如何都是件富有挑战性的尝试,但是年轻的斯皮尔伯格在拍摄《追杀》时所表现出的成熟却令人叹为观止,在全片中,我们几乎无法找到电影语言上出现的任何错误。一切都是那么的精确。而这也成为他以后的所有影片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上榜理由:斯皮尔伯格上路前的宣言,他一生的影象追杀开始入境。

2.《拯救大兵瑞恩》

本片是斯皮尔伯格首部名符其实的战争片,描述的是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在这一天的进攻中,盟军总部发放阵亡通知单的工作人员发现:一家姓瑞恩的有三兄弟都阵亡了。而她的小儿子詹姆斯.瑞恩也在欧洲大陆战斗,还不知生死。盟军司令马歇尔将军得知此情况,立刻下令派一只小分队去救他。最后,这只小分队经过欲血奋战,终于找到了瑞恩,并守住了一座连接巴黎和柏林两地的大挢。

天才导演斯皮尔伯格的初试战争片就为他带来了无尽的美舆:本片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逼真的战争片之一,许多二战老兵对影片给予了极高评价,称它是“最真实反映二战的影片”,尤其是片中全长26分钟的重现诺曼底登陆的壮观场面堪称经典。

斯皮尔伯格无意宣扬暴力,他憎恶任何使暴力看上去有趣或者把暴力描绘成游戏的主观性的渲染,他所展现的一切就是要客观地反映战争中的暴力,以及在暴力强奸下的有关和平和家园的不屈抗争。无数人还记得瑞恩的那句震撼人心的台词:“我的兄弟没有死,他们正在和我一起在前线并肩作战,战争胜利后我会跟他们一起回家。”于是,战争虽然仍在继续,但不是永远,而真正永恒的,应是斯皮尔伯格内心深处眷恋着的宁静。而人们在记住斯皮尔伯格的关于灵魂的救赎之后,还为他的导演技巧所深深叹服。在这段被奉为经典的片断中,斯皮尔伯格采用的手持摄影的方法和夸大时空关系的剪辑,同影片表现的内容结合的天衣无缝。

上榜理由:在斯皮尔伯格的人性词典里,录影战争和拥抱和平源自同一个灵魂轨道。

经典指数:★★★★☆

3.《大白鲨》

斯皮尔伯格1975年拍摄的电影《大白鲨》改编自彼得.本利奇的同名畅销小说。在这部电影中,一只巨大无比、凶残成性的鲨鱼多次袭击新英格兰海岸的一个海滨小镇。数名居民和游客命丧鲨鱼之口。一时间小镇上人心惶惶。警官布罗迪身负为小镇铲除祸害的重任,他请来了海洋生物学家胡伯和渔夫昆特,三人乘坐一只小艇起航了,他们的目的就是杀死这只从未见过的无比凶残的吃人恶魔,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呢?

这部影片的情节紧张惊险,悬念环环相扣,尤其是片中那只巨大的鲨鱼,被好莱坞的特技师们制作的惟妙惟肖,这一切使得观众在观看影片时,始终被浓重的恐怖气氛所笼罩。斯皮尔伯格电影中的怪兽往往扮演着恐怖杀手的角色,而影片中,人类主角需要经过刺刀见红的顽强搏斗,才能最终战胜怪兽,保住性命。

影片《大白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像是斯皮尔伯格童年时代的一场恶梦。斯皮尔伯格在回忆他童年时代时,曾经提及过一部由迪斯尼公司出品的着名动画影片《白雪公主》,斯皮尔伯格回忆说,他8岁看这部动画片时,片中巫婆的出现使他彻底堕入不可抑止的神经质般的恐惧之中。斯皮尔伯格这种胆小鬼似的表现恰恰说明,他从幼年时期就开始显示出对于周围世界的极端敏感。而这种对生活的敏感一旦转化成在艺术创作中的敏感,就必然会在作品中显现出非凡的创造力和感染力,比如让世人又爱又怕的《大白鲨》。

上榜理由:影片让美国人多年不敢亲近海岸,美国旅游业因此损失惨重。

4.《侏罗纪公园》

在拍摄《大白鲨》18年之后,斯皮尔伯格推出了另一部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怪物”电影——《侏罗纪公园》。在这部电影中,斯皮尔伯格将早已灭绝的恐龙塑造的栩栩如生。惊险的情节设计、完美、逼真的数字特效使得这部影片形成了空前的视听刺激,当时许多媒体直接以“恐龙复活”为题目报道该片的上映。这种效果的达成需要的不仅仅是电影技术的进步,更重要的还是斯皮尔伯格从小怀有的对“怪物”极其敏感的恐惧心理。

同斯皮尔伯格影象世界中善良的外星生命不同,斯皮尔伯格电影中凶残的.怪兽往往是地球上存在或者曾经存在的生命。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的电影中的怪兽不仅仅是一场孩子般恶梦,同时还隐含着斯皮尔伯格对于人类面临的危险处境的忧虑和反思。这部电影不但取得了天文票房,还在全世界掀起了恐龙热潮。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发现,这部电影成功的原因不仅仅是开创性的数字技术奇观,同时也深入探讨了科学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后果的宏大主题。这样的思想性、艺术性具佳的作品,获得成功也是理所当然。《侏罗纪公园》,上映时间1993年,票房收入35000万美元。

同另一位好莱坞技术大师希区柯克一样,斯皮尔伯格清楚的知道,技术永远是要为人所控制,而不是反过来控制人的。所以他的影片中高科技永远是要为影片主题服务的,对高科技的准确应用也成为他的影片致胜的法宝之一。

上榜理由:所有的童年噩梦中都有过“怪物”的影子,就如斯皮尔伯格噩梦中的“恐龙”。

经典指数:★★★★

5.《ET》

斯皮尔伯格于1982年拍摄的这部《ET》被认为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他自己也承认,《ET》中的艾里奥特其实就是自己童年的翻版。斯皮尔伯格的童年是孤独的,这也同时让他拥有了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因为他发现作白日梦是排解孤独最好的手段。他的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孤独小男孩”的形象往往都对于天空、宇宙和未来有着美好而纯真的幻想。所有这一切,影片《ET》的出现也就水到渠成。

孤独中的凄凉终归在所难免,但是斯皮尔伯格一直试图给这种孤独穿上一层温情的外衣,于是《ET》中外表柔弱的艾里奥特在最后获得人生成长的同时也都重新获得了来自家庭的关爱与温暖。而《ET》中的外星人则更具人性化色彩,在他奇怪的外表后面,我们不难发现他不过是斯皮尔伯格心目中一个迷路的孩子。他同所有地球上的孩子一样,有着对于家庭和父母的依赖,有着对陌生世界的恐惧。

显然,在斯皮尔伯格看来,爱不但是地球生命赖以存在的基础,同时也是幻想中的外星生命最宝贵的精神依靠。

上榜理由:童年的梦幻,成年的玩笑,一样的娱乐,一样的斯皮尔伯格。

经典指数:★★★★

6.《印第安纳琼斯》/《夺宝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