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题材 » 清朝与日本的战争电影
扩展阅读
清朝与日本的战争电影 2025-02-02 09:39:05
粽邪电影版结局 2025-02-02 09:39:03
甄子丹电影霹雳火全集 2025-02-02 09:38:58

清朝与日本的战争电影

发布时间: 2025-02-02 09:39:05

Ⅰ 甲午甲午的纪录片内容是什么

该纪录片分为《绝地东北亚》、《不宣而战》、《龙旗飘落》、《悲歌涅槃》四个章节,从史学角度切入,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120年前甲午海战的全过程,深刻剖析了“落后就要挨打”和“弱国无外交”的历史结论。北洋舰队的悲壮和惨烈留给我们的是警醒和深思,特别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海洋形势下,这部影片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

分集剧情——

第1集 角力东北亚

剧情简介: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之列。

第2集 不宣而战

剧情简介:1894年,日本发动战争的阴谋愈发明显,随着中日、日朝谈判相继破裂,列强调停均告失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军运兵船“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至此,日本终于引爆了中日甲午战争。

清军在船桥里击退日军,日军则攻下平壤北边的战略要地玄武门和牡丹台,其后清军抛弃辎重仓惶撤退,撤退途中屡遭日军伏击,撤退后又没有可以依托的防御支撑点,伤亡惨重。平壤之战的结果完全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前敌主帅昏聩无能造成的。从战略上看,清政府执行消极抵抗政策,从作战指挥上看,清军更是无所作为。

第3集 龙旗飘落

剧情简介:1894年9月17日,世界近代史上,一场规模罕见的大海战,在黄海北部大鹿岛西南海域打响。在经过5个小时的残酷海上大战后,清政府北洋舰队损失惨重,牺牲了数位海军将领及近千名官兵,最后签订投降书。

第4集 悲歌涅槃

剧情简介:甲午战争日本大发战争财,《马关条约》中国赔偿两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以及澎湖列岛。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化程度和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甲午战争对于中华民族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财富大量流出,主权沦丧,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残酷的现实,迫使每个中国人做出生与死的痛苦抉择,随后革命先行者们开始了民族自强的求索和抗争。

(1)清朝与日本的战争电影扩展阅读:

海战经过——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终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日本海军在大同江外海面,集中了12艘军舰,包括其全部精华,即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等八艘五千马力以上的主力舰和巡洋舰。

9月15日上午,北洋舰队的主力,即军舰10艘,附属舰8艘,在大清北洋水师提督(正二品)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

16日凌晨1时,铭军的十个营共四千人分乘五艘运兵船,向鸭绿江口的大东沟进发。16日中午,舰队抵达大东沟,到次日早晨,军队全都登陆。17日上午8时,旗舰定远上挂出龙旗开始返航。

11时许,北洋舰队突然发现西南方向海面上有几簇黑烟,丁汝昌登上甲板瞭望,判定为日本舰队。于是立即命令各舰升火、实弹,准备战斗。11时半,吉野先发现北洋舰队,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

12时20分,日舰逐渐接近北洋舰队。中午12时50分,北洋舰队旗舰定远首先开炮。十秒钟后,镇远舰也发出炮弹,紧接着,北洋舰队各舰一齐发炮轰击。三分钟后,日本旗舰松岛也开始发炮还击。刹时间,双方各舰百炮一齐怒放,硝烟弥漫,海水沸腾。

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12年,久已失修,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投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可是他只能鼓一舰士气,战斗刚开始,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指挥。

日第一游击队4舰利用航速优势绕攻北洋舰队右翼“超勇”、“扬威”,二舰相继被击中起火,退出战斗。日舰“吉野”也被北洋舰队击中起火,但很快被扑灭。13时30分左右,“超勇”沉没。

下午3时30分,“镇远”舰的30.5公分大炮连续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二次。“松岛”后甲板四号炮塔中弹后,火焰引发装药,发生了大爆炸。“松岛”船轴倾斜5度,冒起白烟,火灾大作。日军炮塔指挥官海军大尉志摩清直以下100余人皆被击毙。死尸堆积,血流满船,“松岛”败走。

Ⅱ 观电影《三大战役》有感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重要是描写感受,具体范文如下:




在星期六的晚上,我在家中看了一部电影:《三大战役》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9.18”事变后,我国清朝腐败无能,被日本帝国侵略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在战争中,中华人民死伤无数,他们尽自己所能哪怕牺牲掉自己的性命也要保卫祖国,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誓死将敌人赶出全中国。

在几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终于将敌人赶出了中国。革命烈士们为成立新中国,为中华人民未来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几场战役中,有杰出的将士们冲锋陷阵,拼死突围敌人的包围圈。

战士们冒着生命拼死包围敌人,敌人被围成一团,之后便被四周夹击起来。敌人被打的哭爹喊娘,狼狈不堪,最终举手投降。您还听说过“狼牙山五壮士”吗。

在日本军队围剿狼牙山的时候,有五位英雄誓死阻击敌人,那几位英雄占据了有利地形,随着敌人的不断进攻,他们又没有什么增援力量,就靠着他们已有的武器储备和险峻的地形消灭了许多日本士兵。

但敌人仍在源源不断的进攻,英雄们在没有子弹的时候,奋力拼搏。之后他们有用山上的石块砸向敌人,但由于众寡悬殊,他们只有等待敌人到近处的时候,采用肉搏的方式杀死敌人,在敌人冒出头的时候,他们用尖锐的石头往敌人头上砸、扔。

在一段时间的拼搏后,狼牙山五壮士全都牺牲了。他们是革命的一面镜子,鼓励着我们为国家的繁荣而献出自己的力量。

看了《三大战役》这部电影后,我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得到了极大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的战士们在抗日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我们的战士们总能化险为夷。

我们要学习战士们不怕苦、不怕累的崇高品质,我们学习时遇到了困难,必须学会在逆境中不能悲观消沉,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

Ⅲ 有没有清朝抗击殖民国家侵略的电影,好比北洋海战

《傲蕾·一兰》(1979)《大清炮队》(1987)《火烧圆明园》(1983)
《绝无退路》(2011)《鸦片战争》(1997)《林则徐》(1959)《甲午风云》(1962)
《一八九五·乙未》(2008)《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2012)

Ⅳ 电影甲午风云的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清末,中国北洋水师整装待发,拟为运兵的商船高升号护航。但正要起锚时突然传来熄火的命令,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李默然饰)前往提督衙门询问原因。

《甲午风云》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片,由林农执导,李默然、浦克、王秋颖、庞学勤等人主演。该片于1962年在中国上映。该片讲述了邓世昌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反对李鸿章主和,指挥北洋舰队英勇抗击日本海军,在弹药用尽后,率领致远号战舰硬撞敌舰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以身殉国的故事。

影片评价:

该片是历史片,但又不囿于历史的真实,为激励民族正气而做了适当的改动。该片在总体艺术水准上十分完整、凝炼,称得上是慷慨悲壮,大气磅礴。该片塑造了几个极其鲜明的艺术形象,主人公邓世昌。

毫无疑问地集中寄托着创作者的社会和艺术理想,他是主战派的代表,忠勇兼备,性情刚烈,从力主出海作战到最后弹尽粮绝之际,下令全舰撞向日本旗舰“吉野号”,他的英雄气概,爱国热忱,视死如归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李默然的表演亦浓烈炽热,沉着深切,将这一代爱国将领表现得声情并茂,感人至深。

Ⅳ 有哪些是关于清朝的电影

清朝的电影有《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一代妖后》、《廉吏于成龙》、《传国密诏》、《鸦片战争》、《1894甲午大海战》、《龙之战》、《末代皇帝》、《宫锁沉香》。

Ⅵ 有关清朝和日本打仗的电影,电视剧

黄海海战 甲午风云

Ⅶ 关于甲午战争的电视剧和电影

关于甲午战争的电视剧和电影有很多,其中比较知名的有电视剧《甲午大海战》和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等。

甲午战争,又称中日甲午战争或日本称日清战争,指1894年至1895年中国清朝和日本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在文艺作品方面,电视剧《甲午大海战》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生动再现了甲午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该剧通过丰富的剧情和人物塑造,展现了甲午战争期间中国海军的英勇抗敌和悲壮牺牲,同时也揭示了清朝政府内部的腐败和无能。

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则是以电影的形式再现了甲午战争的壮烈场景。该电影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生动的影像和音效,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和悲壮。影片中的海战场面尤为震撼,展现了中国海军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拼搏。

这些电视剧和电影不仅让观众了解了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更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强大的重要性以及落后就要挨打的残酷现实。同时,这些作品也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让人们更加珍惜和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电视剧和电影也涉及了甲午战争的主题,如《北洋水师》、《甲午风云》等。这些作品都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展现了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让观众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总的来说,这些电视剧和电影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