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题材 » 电影模仿游戏的人物性格评价
扩展阅读
郑云龙又要演新电影了吗 2025-01-24 16:24:07

电影模仿游戏的人物性格评价

发布时间: 2025-01-24 13:37:23

Ⅰ 模仿游戏结局什么意思

模仿游戏结局意思是男主图灵自杀了。

电影开头图灵在克里斯托弗那间房里扫着地上的氰化物,对警官说这是剧毒的,结尾图灵关灯走进房间,吃了沾有氰化物的苹果自杀。图灵因为同性恋问题被强制治疗,所以选择了自杀这条路。

结巴、不合群、特立独行却又饱受周围人的欺凌,这便是《模仿游戏》中的图灵,似乎所有的天才都患有一个通病,那就是高智商、低情商。不过,这样的人物性格设定让看过安德鲁霍奇斯编著的《艾伦图灵传》的人们无法接受,很多网友表示真正的图灵说话虽有些迟钝,但却是个容易让人喜欢的天才。

暂且不管图灵的真实性格如何,但天才的思维和视角总归和普通人不一样,这也是让图灵和他的“初恋”克里斯托弗相识,相熟的根本原因。而当克里斯托弗将图灵从昏暗的木板中拉出来的那一刻,似乎关于图灵的一切就已注定,包括结局。

Ⅱ 电影《模仿游戏》影评

影片拥有一个让所有电影人看了都为之心动的绝好题材。阿兰·图灵的传奇人生,以及这个人物本身所具有的诸多特质,都天然地构成了一部好戏所应有的诸多因素。阿兰·图灵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图灵机的发明人,被誉为AI(人工智能)之父及计算机之父。他最早发明的能进行逻辑运算的计算机帮助盟军解除了德国人的英格玛密码机,为盟军取得二战胜利功不可没。当然,他还是个著名的同性恋,因为不容于社会被强行化学阉割。后又因为吃了浸有氰化物的苹果中毒身亡。据说乔布斯苹果公司的灵感便来源于此。

就阿兰·图灵的 故事 而言,首先他是个天才的科学家,计算机学科的奠基人,仅此一点就已经是一部相当有料的传记故事了,再加上他另一个著名的同性恋身份,被当时的世俗社会所不容所糟受的迫害更为他的悲剧故事锦上添花。更重要的,他还解除了二战时德国的英格玛密码机,为英国的军情六处工作过……科学天才、著名同性恋、神秘间谍,诸多身份让阿兰·图灵的故事充满了悲情和悬念。难怪在2011年好莱坞评选的未拍摄的最优秀剧本中,本片剧本排名第一。

只可惜《美丽心灵》珠玉在前,又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纵使阿兰·图灵的故事再精彩,要取得《美丽心灵》当年的成就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这两个故事确有很多类同之处,两部影片都是关于天才数学家的故事,而且都患有身体或精神上的“疾病”,约翰·纳什有妄想症,阿兰·图灵是个同性恋;纳什妄想自己一直为军方破译密码,而图灵确实在为军方破译密码;纳什和图灵都在很年轻时就完成了自己人生最重要的科学成就,而他们的成就又都在很晚才受到人们的重视且发扬光大。将两部影片相对照,《美丽心灵》着重演绎了纳什的妄想症故事,由此为一部普通的传记影片增加了诸多悬疑成份,你可以说影片的悬疑气质多多少少遮盖了影片作为传记电影的严肃性,但不可否认,影片在忠于真实故事的情况下确实将纳什的故事演绎得有声有色。我们甚至忽略了纳什患病的痛苦以至于沉浸于影片所营造的解谜氛围中。虽然图灵的故事在悬疑性上比纳什的故事不知强出多少倍,但在影片的整体观感上,《模仿游戏》的悬疑精彩程度并不比《美丽心灵》强,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导演对于故事的掌控能力的问题,莫腾·泰杜姆在玩弄剧情上的功夫是无法与朗·霍华德相抗衡的。但并不能说《模仿游戏》的可看性就弱于《美丽心灵》,前者更具有英国片的稳重特质,不夸张,不卖弄,让悬念暗流涌动,完全不似好莱坞的浮夸气质。

虽然图灵的真实故事远远比纳什的精彩,但我们仍可看到导演在剧情方面的力不从心。影片虚构了一个酒吧的场景,让图灵在未婚妻闺蜜的身上找到了解除英格玛密码的灵感,这个桥断跟《美丽心灵》中纳什从美女身上获得纳什均衡的灵感如出一辙。不管是否抄袭,不知有意无意,前者珠玉在前,导演都应该避免相似桥断的产生,而这种生涩的模仿并不能成为“模仿游戏”的戒口。

再者,影片基于史实拍摄,但导演为了增加戏剧性却作出了很多有违史实的情节设置。在当时的布莱切利园,各部门完全分开,当时的苏联间谍确实存在,但跟图灵并不属于一个部门,图灵压根儿可能都没见过这个苏联间谍,更谈不上如影片所讲,图灵跟苏联间谍作了一个交易,图灵帮助隐瞒同事的间谍身份,而同事则隐瞒他的同性恋身份。可以说,这个无中生有的虚构情节是导演所强加于影片,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影片的悬疑程度。但另一方面却对阿兰·图灵本人造成了一定的曲解,甚至可以说是人身污辱。因为真实的图灵是一个极其勇敢又勇于担当的人,他并没有特意掩饰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在1950年代因性侵向问题受审时,他明知自己将要受刑,却在所写的陈诉材料中对于性细节露骨而直接。对于同性恋身份,真实的图灵并不似影片中所描述的那样软弱,更何况隐瞒苏联间谍的事实等同于叛国罪,现实中的图灵真有那么胆小吗?影片在某种程度上对图灵是一种污蔑。而更可笑的是,影片中的图灵团队居然在解除密码之余居然代替军方处理德军密电,一群科学家居然可以决定哪条密电可以上报,哪条不报,甚至跟军情六处一起代替军方作出战略布局。更可笑的是军情六处的长官居然对图灵说“你终于成了我一直期待的那个人”硬生生地将一个科学天才演绎成了007。稍有常识的人也会知道这段有违史实了。

电影对史实的合理演绎是可以的,但影片有些地方确实显得夸张了些。导演为了增加影片的戏剧冲突而对史实的歪曲为影片减分不少。不过也有些相当出彩的虚构情节,比如将图灵的计算机命名为“克里斯托弗”由此勾连出图灵对初恋男友的思念。

无论如何,在成片上看起来,影片都是上成之作,尤其突出的是影片齐头并进的三条故事线,互为应照避免了单线叙事的乏味也为我们较为完整地演绎了图灵的一生。再就是影片的表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的图灵,既天才霸道,又呆萌可怜,较快的语速加上略微口吃的毛病将图灵的性格描画得丝丝入扣。

能获得这么多奥斯卡提名,相信《模仿游戏》这部电影一定很精彩!

Ⅲ 《模仿游戏》

电影《模仿游戏》分了三条主线来讲述图灵的故事。其一,是青年时代在学校读书;其二,是二战时期为英国政府破解德国纳粹的“英格玛”。其三,是图灵生命最后的时光。

在第一条主线,电影所展现的图灵是孤僻,被其他同学欺负的(为什么总感觉天才总是自带这些属性...)。而这个时候唯一向图灵伸出援手的是一位叫克里斯托弗的同学,也是图灵青年时代的挚友(很有可能是基友,真正的基友...),为了纪念他,甚至把自己制作的破译“英格玛”的机器取名为克里斯托弗。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看电影的时候,我觉得扮演图灵的演员有点那啥...可是,当我在维基网络看到了图灵青年时代的照片,我只能说导演这个角色选的很尊重史实...

第二条主线是影片重点讲述的内容,以下是电影里我认为比较有意思的几个情节。

首先是图灵去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图灵是否认为自己是天才。图灵说不是,面试官问为什么,图灵举了牛顿和爱因斯坦的例子,说他们在自己这个年龄取得的成就是自己无法超越的。额(⊙o⊙)…原来在图灵眼里,天才的定义是这样的。

然后是图灵申请购买机器的资金被以服从上级的命令为由拒绝时,图灵于是特意写了一封信给丘吉尔投诉,找上级的上级的上级投诉...这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有问题要找领导反映,不能解决的话就找领导的上级,然后直到问题解决。不过,要冒着得罪直接领导的风险,就像图灵这样,其结果是被直接领导记恨了,随时准备抓住把柄然后炒你鱿鱼,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得罪领导啊(尤其是你的直属领导)。。。

图灵新招收的同事琼,在得知图灵与其他同事相处不愉快的时候(天才因为自以为比其他人都聪明,当然这也是事实,就容易目中无人,再加上天才的性格一般比较孤僻,自然也就难免和周围的人相处不好,图灵就是其中之一)。琼便鼓励图灵去同事们搞好关系,劝说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你工作中难免不时的需要同事的帮助,如果关系不好,别人凭什么帮你呢?

要知道,图灵最开始的时候,同事邀请图灵一起去吃午餐,说了三四次,图灵一幅不懂人情世故的样子(也是真的就不懂...),无动于衷。把同事的热情一点点的消磨掉了。在被琼开导之后,图灵是这么和同事打破僵局的,给同事们一人发了一个苹果,然后讲了一个笑话。但是,居然傻乎乎的说这些,都是琼教他的...当然,同事们都知道图灵的性格,尽管图灵展现的是笨拙的套路,也再次接受了这个原本他们眼中的异类。

事实也证明了琼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在图灵制作的译码器长时间没有起到效果的时候,怀恨在心的上级就迫不及待的要赶走图灵了,这个时候,正是图灵的同事们帮助图灵,争取到了一个月的时间,而这宝贵的时间也促成了最后的破译成功。

电影里也有一段关于图灵和琼的爱情故事,对于这种美女主动爱上主角的桥段,我也是见怪不怪了,可是我实在是难以想象,现实会有这么美好的事情发生,孤僻的天才总是让身边的美女爱上他,这难道就是霍金所说的: 智慧才是性感的新潮流 。这相同的爱情故事,也发生在了著名数学家纳什( 提出了博弈论里著名的“纳什均衡”,获得了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的身上( 参见电影《美丽心灵》 )。当然,这两位身为天才的同时,也是帅哥。(这个万恶的看脸的世界...)对于这样的爱情故事,我开始都是抱有怀疑的态度的,因为我觉得这应该是导演为了使电影更有吸引力而虚构的故事。(因为,,,想想看嘛,凭什么他们已经拥有了远超常人的智慧,又还能有如此幸福的爱情呢!对,这一定是电影虚构的。为了使电影更吸引人而虚构的!)然而,当我在搜索引擎上,搜索这两位天才的生平时,我明白了,这个世界果然是不公平的!!!尽管史实与电影有所出入,可是他们的确有着类似的经历,有着那样美好的爱情故事...(想想单身狗的自己,忽然就想起了那句著名的诗歌: 念天地 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琼的确是深爱着图灵的,即使在得知图灵是同性恋之后,依旧没有动摇自己的爱;图灵又何尝不是呢,在为了让琼能远离危险,不惜让琼怨恨自己,可惜图灵那尴尬的身份,不能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实在是叫人惋惜和遗憾。( 咦,这个世界,,,还是公平的。【纯洁的微笑】 )

人们在没有触及自己的切身利益的时候,对于舍弃小我,顾全大我,总能很高尚的表示支持。然而,当牺牲的这个小我,是你自己或是你身边的亲友的时候,你还能如此淡然的面对吗?显然,答案是不能。在图灵等人机缘巧合之下,成功破译“英格玛”的时候,为了不向德国纳粹暴露这一点,图灵等人选择牺牲当天原本可以拯救的盟军士兵,可是,这其中就有同为破译员的约翰的哥哥。尽管,约翰苦苦哀求图灵等人,希望能救自己的哥哥,可是,众人为了把暴露的风险降到最低,拒绝了约翰,而这也使得约翰把害死自己哥哥的责任归咎于图灵。

无论是站在图灵等人,亦或是站在约翰的立场,谁又能说他们的选择是错的呢!

当然,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图灵在二战时期的伟大贡献,也同时在说同性恋,这个问题。一位如此杰出的科学家,计算机之父,却因为同性恋而被迫害致死。实在是人类历史上的悲剧啊。幸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性恋不再被视为是一种罪恶,同性恋也逐渐的得到了平等的对待。希望,人类历史上这样的悲剧能不再次重演啊!

PS:图灵最后是吃了含有氰化物的苹果自杀身亡的,于是就有了下面这种流传甚广的说法:

苹果公司 的商标有时会被误认为是源于图灵自杀时咬下的半个苹果 [16] ,但该图案的设计师 [17] 和苹果公司都否认了这一说法 [18] 。而公司创办人 史蒂夫·乔布斯 在接受 史蒂芬·弗莱 问到此事时说:“上帝啊,我们希望它(LOGO向图灵致敬)是真的。但它只是巧合。”("God we wish it were. It's just a coincidence.")——摘自维基网络

Ⅳ 《模仿游戏》:杀死一只“图灵”鸟

      如今,电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人工智能的逐渐成熟也成为了人类发展历程的小小缩影。

      而提到人工智能,我们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以及计算机逻辑的奠基人艾伦·图灵

      由《艾伦·图灵传》改编的传记电影《模仿游戏》讲述了数学天才图灵主动来到政府并自荐参与对德国密码系统“英格玛”的秘密破解工作,而破解后因性取向问题的被政府迫害,自杀身亡的故事。

      密码战,向来是人类智力最高级也是最残酷的较量。而二战时期德军的英格玛被称为无人破解的密码系统。德军也由此保证了自身的军情安全。战场上连连失利的英国政府及盟军意识到,英格玛一日不破解就无法重现把握战场。 于是召集了一批专业人士前来,企图靠着十几人来手动破运伏解拥有一亿亿种密码组合的“英格玛”。

      在破解的过程中,图灵明白靠人工破解是无法实现的。

   饥拿   需要一种速度更快、运算更加准确的机器代替人为手动运算,才有可能破解拥有无数可能的“英格玛”。

      而这个想法却受到来自同伴的打击和不理解,更有激进的同事认为图灵是在拿每天数百万人的生命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让图灵在同事面前饱受冷眼和苛待。

      歌德说: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

      所幸图灵的想法得到了军情六局局长的支持,而性格孤僻并直性子的图灵也在同伴琼的引导下学会与同事相处,最终成功破译“英格玛”,扭转二战战局。

      然而图灵的辉煌和传奇,永远定格在了破译的那天。之后的人生,迎接他的却是无底的黑暗。

    1954年6月7日,图灵自杀身亡。

      影片通过 三重时空结构 ,将学生时期、破解“英格玛”的时期以及现在在警察局接受询问的时期。三个时间段的图灵交织,通过现实的回忆和回忆中的回忆“闪回”的方式。并借助了大量的人物内心os,构筑起整个影片。

      同时作为一个 双轮驱动 的故事,将图灵破解“英格玛”的人物驱动以及图灵制造破译机器时的种种问题的事件驱动,将整个故事的核心聚焦在图灵身上。使得故事饱满具有张力。

      而回顾本部影片,去体会其所想传达的价值内核时,你会发现 这是一部将尖锐的社会问题汇聚于一体并赤裸裸的展示出来的影片,不仅仅是图灵的个人传记电影,其人物大环境下的暴露出的问题更是值得我们深思。

      年幼时,图灵因为口吃和孤僻的性格受到学校里同学的歧视和嘲笑,而图灵的忍耐和不做声却纵容了同学们变本加厉。他们由言语的攻击上升到人身伤害。一切源于胡萝卜,他们吃饭时看到图灵将胡萝卜和豌豆分开,觉得他是个行为举止怪异的异类。

      他们将自己的饭菜倒到图灵头上。

      他们将图灵扔进讲台的木地板底下并钉上钉子。

      而周围的同学只有嘲笑和冷漠的围观。

      正是这默认的氛围成为了校园暴力最好的推手和滋生的温床。

      而童年的不幸遭遇让图灵破解“英格玛”的过程中与同伴发生摩擦并揍倒在地时对休说:

      “你知道为什么人们喜欢诉诸于暴力吗,休?”

      这让人不禁想到最近上映的《悲伤逆流成河》里的“ 当受害者变成施暴者,当看客变成助推,在这一场名为玩笑的闹剧中,没有旁观者,只有施暴者 ”

    《悲伤逆流成河》中的易遥不堪忍受校园霸凌准备跳海时,对起哄围观的同学说:“你们没杀过人吧?你们今天就会知道杀人是什么滋味。......动手的和没动手的都一样,杀死顾森湘的凶手是谁我不知道,但杀死我的,都在这里了。”

      校旁肢携园暴力让图灵的性格更加怪异走向自闭,以至于成年后仍然不懂得如何与人正确交往,缺乏社交能力。校园暴力让易遥背上身体与心灵的双重伤害,痛苦自杀,在本是花开的年龄却走向凋零。

      可见校园暴力的问题从以前到现在,从国外到国内,未停止过,而我们在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饱受校园欺凌的图灵从未放弃希望,因为他知道,他还有克里斯托弗在他身边。 在图灵被欺凌时,克里斯托弗出来保护他。在图灵被否定的时候,克里斯托弗引导他,并发掘图灵的天赋所在。

      在图灵被学校同学孤立之时,克里斯托弗和他交流,用密码传纸条,陪伴他。

      他发觉他对克里斯托弗的感情远超于朋友间的感情,于是年幼的图灵第一次察觉到了名为爱情的东西,并决定在暑假结束用密码向克里斯托弗表达爱意。

      而这来不及说出口的表白以克里斯托弗的病死终止。

      在克里斯托弗病死多年后,图灵将自己的计算机以克里斯托弗命名。

      如果克里斯托弗是个女人,那这对“男女”之间的爱也许会被后人所歌颂传扬,然而为什么克里斯托弗是个男人以后,这纯粹的爱就被人构陷的肮脏污秽?

      那个时代的英国对同性恋的包容基本为零。

      人们觉得同性恋恶心由难堪。图灵因家中被盗而进入警察局调查,本是小小的案件却随着警官的调查,发现图灵的资料全部销毁。从而怀疑图灵是间谍。

      最后发现图灵并不是间谍,而是同性恋。

      于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因为同性恋而“犯罪”。

      在警察局给出的选择里,入狱和治疗。图灵为了继续他的计算机研究而选择了后者—— 化学阉割 。为了“治疗”图灵名为病的“同性恋嗜好”。

      在接受了一年强制的药物治疗以后,图灵痛苦不堪,生不如死,最终于家中自杀身亡。

      最终在2013年时,图灵获得了“皇家赦免”。

      而饰演图灵的演员康伯巴奇在谈到2013年图灵获英女王“皇家赦免”一事。他认为, 唯一有资格赦免任何的人是图灵自己,希望这部电影能让人意识到他的伟大,及他所遭遇迫害的恐怖,这是一段耻辱的历史。

      而现实是至今为止人们对同性恋人任然抱有歧视和偏激。认为这是错误的,这是“犯罪”,这是心理疾病!而片中的大环境,当时的英国社会也因为图灵的性取向而对其进行身体与心灵的迫害, 一个本因在科学领域有着无限光明前途未来的星星,熄灭了。

      无数个黑暗的孤夜里,伟大而又不伟大的科学家,陪伴他的只有他的“克里斯托弗”

    这只在风中沉睡的图灵鸟,以死亡落地。

      借用一个木心一句话:别再提图灵了吧,他的死,使我们感到大家都是对不起他的。天才总天真、坦荡、毫不设防地迎向这个庸人占领的世界,一腔热诚付与世界。世界待他们,往往却是一盆脏水兜头浇下。有人说:人类社会进步得还是太慢了。嗯,或许吧。人类社会大约是进步了,但人性从未进步过。

      黑暗缠身的图灵逐渐失去生活的勇气,他的手因药物而止不住的颤抖,甚至无法握住杯子。他的眼睛因药物而涣散,甚至无法对焦。他的大脑因药物而麻木无法思考。痛苦和煎熬下的伟人,开始怀疑了自我的价值。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又卑微的存在。

      这是时代的不幸。

      而事实是,“英格玛”的破解对二战战局的扭转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前来探望的琼告诉图灵:“平凡的人才不会那样。你知道吗?今天早上,我在火车上,

      穿过一个,没有你将会不存在的城市。

      从一个没有你就不会活着的人的手里买到了票。

      我做着没有你就不会存在的科学研究和科学领域。”

      图灵突然明白自己的价值,也明白自己已经倦了。于是,被“治疗”摧残了无数个日夜以后,图灵让心灵得到了归宿。

      再看本片时,在我心中的图灵,不是那些头衔光环萦绕的大师和传奇。

      而是那个拥有爱,拥有美好的午后,拥有温暖的笑容,拥有纯净的心灵的平凡人。是那个喜欢玩填字游戏和密码的男孩,是那个沉浸自我领域带有偏执和古怪性格的数学天才。

      他坐回到我们身边并在我耳边无数次自述那句克里斯托弗对他说过的人生信条: Sometimes it's the very people who no one imagines anything of who do the things no one can imagine.

      无人看好之人,能成无人能及之事。

      最终,他做到了,他陨落了。

于是

永远缅怀那风雨来去的“图灵鸟”。

Ⅳ 《模仿游戏》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非常符合“韦恩斯坦出品”的称号,《模仿游戏》有着一系列看齐奥斯卡的卖点,包括二战和科学天才的题材,突破偶像定位的年轻演员,以及看似十分符合奥斯卡评委口味的剧情。被誉于“计算机科学之父”的阿兰·图灵,用他超前于世人的科学理论破译了德军的密码,帮助盟军取得二战的胜利,却由于反同法律的压迫英年早逝。这完美的题材在成就了《模仿游戏》的同时,恰恰也成了该片最让人遗憾的地方。我们先来看看这个题材“完美”之处:

被遗忘的战争英雄。图灵不惧阻难破译了德军天书般的密码,帮助盟军提前结束了二战。但由于苏联间谍的潜入和MI6的保密措施,图灵的英雄事迹迟迟不为人所知,他为打倒纳粹和结束战争的贡献在战后被人遗忘——战争时代的悲情人物往往会提供绝妙的电影题材和戏剧冲突,就像前几年奥斯卡提名的外语片《光荣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