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角斗士》的历史准确性如何呢
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但是,它对历史现实不是很忠实,甚至犯了很大的错误。因此,从电影的角度来讲,这部电影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却并非如此。
毕竟,这是正常的,因为它是电影,而不是纪录片。电影的主要目的是娱乐而非告知。让我们分析所有这一切。
罗马历史上最好的皇帝之一。
另一方面,与电影版本不同,马库斯·奥雷留斯(Marcus Aurelius)从未想过恢复共和国。此外,他真的希望儿子Commos继承他。从他的童年时代起,他就甚至在这个位置上训练他。
最后,历史学家们不确定,但马库斯·奥雷留斯(Marcus Aurelius)可能没有被儿子谋杀。如电影所示,这位皇帝大部分时间都在战争中度过,这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因此,他死于军事营地,可能是因为生病。
角斗士
这部电影严重误解了角斗士的生活。在屏幕上,他们很容易被杀死,甚至可以说他们被屠杀了。换句话说,它们是“剑饲料”。
㈡ 西罗马的军神是谁击败上帝之鞭阿提拉的人是谁
对于经历了三世纪危机,如今江河日下的西罗马帝国来说,护国公埃提乌斯无疑是支撑着整个帝国的“擎天白玉主”。那么埃提乌斯到底是一个什么人呢?既然下来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介绍这位曾经战胜国上帝之鞭阿提拉,被称之为西罗马军神的埃提乌斯的那些事。
在遥远的东方,因为“八王之乱”的内耗陷入混乱的西晋王朝,被南下的匈奴、鲜卑、羯、氐等民族入侵,最终将其灭亡。而此时的罗马帝国(此时尚未分裂),也陷入日耳曼人的大迁徙浪潮中。日耳曼民族原本生活在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但是因为匈人(虽然坊间认为匈人是被东汉击败的北匈奴,迁徙到西方;但现在很多研究表明,二者没有直接关系)入侵日耳曼的领地,导致日耳曼人大规模的涌入西罗马帝国境内。双方发生了冲突和战争,但是因为罗马帝国此时兵员稀缺,有很多归顺的日耳曼人加入了罗马军团,成为当时军队的主力。
埃提乌斯的父亲,便是日耳曼的后裔,曾经担任罗马军团的骑兵长官,因战功而被提拔,后来成为一名行省总督。埃提乌斯4岁的时候,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而埃提乌斯也是幼年从军,成为保卫帝国疆域的少年士兵。
对于当时的西罗马帝国构成最大威胁的,便是日耳曼民族中的西哥特人,他们曾在410年,攻破并洗劫了罗马城。而埃提乌斯的父亲,作为帝国行省的总督,为了确保蛮族势力不入侵他所在的辖区,只能选择跟他们和解谈判,而年轻的埃提乌斯,经常作为人质往来于日耳曼和匈人部落之间。埃蒂乌斯在当人质期间,不仅对这些部落民族的动向了如指掌,而结识了很多朋友,这些人被埃提乌斯的人格魅力吸引,纷纷投奔西罗马帝国,很多都成为他的部将和亲信。
埃提乌斯在匈人部落当人质的时候,结识了匈人首领鲁嘉的侄子阿提拉,二人关系融洽。后来阿提拉除掉胞兄,成为执掌匈人帝国的唯一统治者,他带领大军横扫欧洲,日耳曼民族陷入了混乱,东哥特人和格皮德人等很多蛮族部落都臣服于阿提拉,向其称臣纳贡。而东罗马和西罗马帝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此时的埃提乌斯,已经在战场上逐渐成长起来,因为荣立战功,成为西罗马帝国的统兵元戎,曾击败过西哥特人和法兰克人的入侵,在国内声名显赫。432年,埃提乌斯击败竞争对手,当时摄政的皇太后不得不委任其担任西罗马帝国的统帅。而面对阿提拉大帝的匈人大军,埃提乌斯别无选择,为了保全西罗马帝国,只能选择和昔日的好友,如今的劲敌正面交锋,此时的埃提乌斯已经年近六旬。
为了对抗强大的敌人,罗马人和日耳曼人这对几百年的老冤家如今选择并肩作战。西罗马军队在埃提乌斯的带领下北上高卢,跟饱受匈人欺凌的西哥特人、法兰克人、勃艮第人、阿兰人等部落兵合一处。
公元451年6月,阿提拉的大军攻入高卢,双方在现在的法国奥尔良-马恩河畔附近的平原展开决战,史称沙隆之战。阿提拉大军号称有五十万之众,不仅包括凶猛剽悍的匈人骑兵,还有为数众多的仆从军,他们是臣服于阿提拉的东哥特人和格皮特人。埃提乌斯在战斗爆发前,发现并抢占了战场上的制高点;而匈人在开战前祭祀仪式上预测到,虽然此战会击毙敌军的一名统帅,但结局会对匈人不利。
这些影响士气的不利因素,使得匈人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表现不佳。在埃提乌斯麾下战斗的罗马军团,其中包含不少被埃提乌斯人格魅力所吸引的蛮族战士,他们誓死捍卫自己的荣耀,和突袭的匈人骑兵血战到底,付出很大的代价。而西哥特人和东哥特人的战事陷入胶着,虽然他们同属日耳曼民族,此时却为不同的阵营打在了一起。
但匈人骑兵的加入,打破了战场的平衡,西哥特的国王狄奥多里克一世临阵战殁,西哥特人见状怒火中烧,身披坚甲,擅长近战的西哥特骑兵对匈人骑兵部队发动冲击,装备轻装化,精于骑射的匈人骑兵陷入肉搏战中的不利地位,被打得连连败退,阿提拉见状不妙,带人躲入车营之中,甚至下令把马鞍集中起来,如果敌人攻破大营,自己就蹈火自尽
此时的战场已经陷入混乱,可怕的战斗持续到半夜也没有结束,统帅埃提乌斯跟自己的罗马军团失散,躲入盟友西哥特人的军营中度过了胆战心惊的一晚。第二天,埃提乌斯在巡视战场时发现敌人伤亡惨重,而阿提拉也并未带兵出营挑战,也就是说,他们打赢了被后世誉为“上帝之鞭的”匈王阿提拉。据说此战战场遗尸十几万,当然肯定是夸大之词,现代史学家推断伤亡人数在三万左右,但可见沙隆之战是多么的残酷。
此时的阿提拉,损兵折将,伤亡惨重,害怕罗马军团和西哥特骑兵给予他致命一击。但阿提拉意识到敌人并没有任何反应时,于是将军队从容的撤出高卢。第二年(452年)阿提拉率兵越过阿尔卑斯山,入侵意大利,所向披靡,而埃提乌斯却没有什么作为。但不久阿提拉暴病而亡,他的儿子也被日耳曼联军所灭,匈人帝国昙花一现,很快分崩瓦解。
埃提乌斯为何没有趁机剿灭阿提拉,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点便是西哥特国王的突然阵亡,让埃提乌斯对这位盟友未来的动向产生了疑虑。如果匈人被提前消灭,西哥特人势必坐大,成为西罗马帝国的心腹大患,所以他让西哥特王子带领国王的遗体返回国内,放弃了对阿提拉的追击。
埃提乌斯为西罗马帝国立下汗马功劳,西罗马帝国也依赖这位杰出的将领,平安度过了危机。但埃提乌斯功高震主,平日里仗着军功,看不惯作威作福的罗马元老贵族和皇帝的近臣。埃提乌斯被封为护国公,被士兵和百姓视为保护帝国的“军神”。但是他手握重兵重权,难免引起皇帝的猜忌。
454年9月21日,在卑劣小人的挑唆下,时年35岁的西罗马帝国皇帝瓦伦提尼安三世,将时年63岁的埃提乌斯骗入宫中。就像《权力的游戏》第一季中的“国王之手”艾德·史塔克一样,埃提乌斯同样遭遇了皇帝的背叛,这位老人不相信平时沉迷于声色犬马的皇帝,竟然亲手拔剑刺向自己,而皇帝的近臣和嫉妒埃提乌斯的贵族们也加入其中,这位被誉为“最后的罗马人”的军事统帅,被一群宵小谋害,据说身中百余剑。他的猝然离去,让很多人,包括曾经的敌人都悲痛不已。埃提乌斯的结局,跟历史上的兰陵王高长恭,斛律光、檀道济、岳飞等人一样悲凉。
而这位懦弱的皇帝,在除掉埃提乌斯后,担心他的部下报复,将其战友和部将骗至宫中逐一除掉,这么自毁长城(同时代的南朝刘宋名将“军神”檀道济,也是含冤被害)的做法,让平民和底层士兵对卑劣的君王心生厌恶,而西罗马帝国的丧钟也因此敲响,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年(455年),瓦伦提尼安三世被篡位者谋害,陷入内乱的西罗马帝国国势衰微,人心不稳,同年罗马城被汪达尔人攻破洗劫。此时的西罗马皇帝也沦为日耳曼将领的傀儡,不断的被废立放逐,476年,苟延残喘了二十一年的西罗马帝国寿终正寝,最后一位皇帝被日耳曼血统的近卫军将领废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