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题材 » 小花电影是哪个战争年代的
扩展阅读
有什么好的小电影网站 2024-11-01 13:29:15
法国生吃电影讲的什么 2024-11-01 13:12:13

小花电影是哪个战争年代的

发布时间: 2024-11-01 09:45:30

① 电影小花拍摄于哪一年

《小花》是一部国产电影,北京电影制片厂1979年制作,1980年上映。

② 对绒花的理解

《绒花》是电影《小花》的插曲。
电影《小花》拍摄于七十年代末,描写解放战争时期一对普通兄妹之间的情谊。影片中游击队长何翠姑抬着解放军伤员的担架,艰难地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为了保持平衡,她咬着牙一步一步跪着上山,她的膝盖磨破了,鲜血染红了山道的石阶。这时,画外歌声响起:“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漓漓鲜血染红她”。人物、画面、音乐美得令人心醉,当年,一曲饱含深情的《绒花》,令多少听众泪花飞溅。看似简单的一首歌,不显山不露水地反衬着影片主题,在女性柔弱身躯和坚强意志的反差中凸显出人格的张力,散发着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耀眼光芒。绒花,这是人的精神到了极致迸放出的绚烂无比的火花。

③ 观《小花》有感

《小花》,是中国电影百年经典,革命故事片之一。是七十年代末的作品,1979年拍摄的。我那时看这部电影是在农村的露天广场上看的。记得是个冬天,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到学校旁边的的一个村子里看电影,那时一晚上能演3部片子,先看的是《锦上添花》、《乔老爷上轿》,然后是《小花》。《小花》取材长篇小说《桐柏英雄》。1930年,桐柏山区的一户姓赵的贫困人家,将不满周岁的女儿小花卖给人家。当晚,伐木工人何向东将地下党员董向坤和周医生的女儿董红果寄养在赵家,因董红果和小花同岁,就改名也叫小花。十七年后,解放军进入桐柏山区,已经十八岁的赵小花到部队中寻找两年前为躲避抓丁投奔革命队伍的哥哥赵永生,没想到赵永生负伤掉了队。小花没有找到哥哥,却遇到团部卫生队的周医生,母女相见不相识,周医生把小花认作了干女儿。再说赵永生的亲妹妹小花被卖以后,又被何向东赎出,收养在何家,改名何翠姑。十几年后,已成长为游击队长的翠姑在一次战斗中救了身负重伤的赵永生,但并不知道他就是自己的亲哥哥。在攻打县城的战斗中,小花与哥哥相逢。翠姑偶然与养父谈起小花找哥哥的事情,才得知自己被卖的身世。后来翠姑在一次战斗中为营救小花而身负重伤。战斗结束后,小花和亲生父母相认。永生和小花一起去医院看望翠姑。翠姑在奄奄一息中,断断续续地呼喊哥哥,众人不禁热泪盈眶。小花接过哥哥手中的枪,决心踏着烈士的血迹,去迎接新的胜利。看了这部电影很受感到流了许多泪。今天,重温这部影片,我依然是泪流满面。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确实是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向上。透过泪水,一个健美的浓眉大眼的女孩子热泪连连地走在行军的队伍当中,惆怅地寻找哥哥,可她没有找到,她的失望和悲伤是用那一句常常的吟唱来表述的,那种发自心底的吟唱,深情、舒缓、优美,声音本身如同百灵般清脆、悦耳,女主人公叫做小花,悲苦的身世让她不得不一再寻找失散多年的当兵的哥哥赵永生,哥哥英武勇敢,与年轻女游击队长何翠姑一同战斗着…片首的那首著名的《妹妹找歌泪花流》如同一首叙事诗,含蓄深沉、意境高远,电影语汇也及其现代和艺术,意识流的手法第一次在改革开放之处彰显银屏,而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贯穿整个片子的始末,其间的亲情、友情、爱情有机融合,唯美主义的电影风格浸透着浪漫而温情的色彩…真正的小花何翠姑抬着担架行进在高山小径上,一步步磕出鲜血的膝盖,伴随着那首著名的《绒花》高洁、靓丽、清新、质朴、荡气回肠,歌声似乎永远萦绕在那高山深处,久久不会飘散,那闪烁耀眼的彩虹和光环从云层中播散开来,高天流云、青山叠翠、优美的歌声在云海和松林间流动…《小花》的故事深深打动着我,无论是内容、音乐、画面、都扣人心弦。说到这,我联想到了当今的一些文化。时代发展了,文化建设应当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然而,当今,充斥文化市场的都是些什么?精品少了,低俗、灰色的东西多了。就拿90后的孩子们来讲,他们从懂事起,多数受到了武侠、言情、动漫等作品的影响,小燕子式的人物成为他们的偶像。这些孩子对民族的、传统的精典作品知之甚少。难怪党的十七大重申:...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十七大以后,中央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力度必然加大,外来的冲击固然值得重视,自身方面的加强更为重要,我们的文化建设的方向、文学艺术发展的方向、媒体建设的方向,就更为重要。多弘扬经典、精品、健康向上的东西吧。我是60年代生人,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我首看电影《小花》,被其中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秘感动,涕泪成行,被电影里美妙的音乐扣动心弦,至今难以忘怀。昨天,我下载了这部电影,重温之后,依然落泪。与当今的武打、言情、宫庭、戏说之类的作品相比,教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时代在发展,我们不能总是停滞在某一时代,停滞在某一时代的思维定势,但主旋律不能变,传统文化不能丢,积极向上的东西不能少。前阶段,中宣部搞五个一颁奖活动很好,看了那些获奖作品,感到真正的文艺复兴就要到了,类似百年经典的东西又多了起来,民族的文化教育又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与《小花》作品一样,《亮剑》、《家有儿女》、《乡村爱情》、《都市故乡人》等多部优秀作品为人们送上健康丰富的文化大餐。多看看中华文化经典,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吧。

④ 有个特感人的电影是不是叫《小花》

影片名称:《小花》主要演员:陈 冲 刘晓庆 唐国强推荐程度:★★★★★所属类别:怀旧电影/故事片

出 品:北京电影制片厂1979年摄制

内容简介: 1930年,梧桐山区的一个夜晚,刚刚出生不久的赵小花,因家境贫穷无力抚养被卖了出去.与此同时, 因革命暴动失败,革命者董向坤和妻子周医生被迫转移,伐木工人何向东将他们的女儿董红果送到赵小花家中寄养.为使她免遭敌人毒手,董红果从此成了赵永生的妹妹——赵小花.几年后,小花的养父母惨遭保安司令丁叔恒杀害,小花与哥哥赵永生相依为命.后来,赵永生为躲避抓壮丁,被迫逃跑并参加了革命.

1947年,解放军来到了桐柏山区,已经18岁的赵小花,在寻找哥哥时遇到团部卫生队的周医生.母女相见不相识.周医生十分同情,疼爱赵小花,收她做了干女儿。赵永生的亲妹妹被卖以后,又被何向东赎出收养,取名何翠姑,在艰苦的环境和斗争中,她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女英雄。在一次执行任务时,翠姑负责护送身受重伤的赵永生.然而,她并不知道担架上抬的正是自己的亲哥哥。攻打县城的战斗中,赵小花意外地遇到了哥哥.不久,赵永生被派回家乡大兴营做群众工作,身为区长的何翠姑也来到了这里.小花惊奇地发现翠姑很像自己的妈妈(养母),随即告诉了哥哥。于是,赵永生向翠姑谈起亲妹妹被卖的经过。翠姑对自己幼时的经历一无所知,怀着对赵永生的同情,她答应帮他找到亲妹妹。当翠姑向养父何向东谈及此事时,何向东悲喜交集,向她揭开了真假赵小花的谜底。水生、小花、翠姑三兄妹经过战火的洗礼之后团聚.董向坤和周医生也终于与失散了17年的女儿团圆.

本片于1980年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演员奖(陈冲)、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文化部 1979年优秀影片奖、青年优秀创作奖(陈冲、刘晓庆、唐国强);同年获 南斯拉夫第九届“为自由而斗争”电 影节最佳女演员奖(陈冲)。

⑤ 电影小花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

电影小花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电影《小花》剧情简介:

该片取材自前涉的小说《桐柏英雄》,讲述了1930年桐柏山区一户穷苦人家被迫卖掉了亲生女儿小花,之后又收养了红军留下的女婴,他们给这个女婴取名也叫小花,十几年后,在解放战争的硝烟中,失散的亲人们终于重逢,共同谱写了一曲壮烈的英雄之歌 。

1930年,桐柏山区的一户姓赵的贫困人家,将不满周岁的女儿小花卖给人家。当晚,伐木工人何向东将地下党员董向坤和周医生的女儿董红果寄养在赵家,因董红果和小花同岁,就改名也叫小花。

十七年后,解放军进入桐柏山区,已经十八岁的赵小花到部队中寻找两年前为躲避抓丁投奔革命队伍的哥哥赵永生,没想到赵永生负伤掉了队。小花没有找到哥哥,却遇到团部卫生队的周医生,母女相见不相识,周医生把小花认作了干女儿。

赵永生的亲妹妹小花被卖以后,又被何向东赎出,收养在何家,改名何翠姑。十几年后,已成长为游击队长的翠姑在一次战斗中救了身负重伤的赵永生,但并不知道他就是自己的亲哥哥。

在攻打县城的战斗中,小花与哥哥赵永生相逢。不久,赵永生被派回家乡大兴营做群众工作,身为区长的何翠姑也来到了这里。小花惊奇地发现翠姑很像自己的妈妈,随即告诉了哥哥。于是,赵永生向翠姑谈起亲妹妹被卖的经过。翠姑对自已幼时的经历一无所知,怀着对赵永生的同情,她答应帮他找到亲妹妹。

翠姑偶然与养父谈起小花兄妹的事情。何向东悲喜交集。向她揭开了真假赵小花的谜底。后来翠姑在一次战斗中为营救小花而身负重伤。战斗结束后,小花和亲生父母相认。永生和小花一起去医院看望翠姑。翠姑在奄奄一息中,断断续续地呼喊哥哥,众人不禁热泪盈眶。小花接过哥哥手中的枪,决心踏着烈士的血迹,去迎接新的胜利 。

⑥ 电影《小花》是根据什么小说改编的

《小花》改编自前涉的小说《桐柏英雄》,小说主要描写的是1947年解放军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这个重要历史转折时刻。如果当时按照那样去拍肯定无异于又是一部军事影片。我上世纪50年代在上影厂跟随老导演汤晓丹拍摄《不夜城》、《铁道游击队》等军事片,后来导演了影片《山林姐妹》,还做了几部翻译片,尤其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很感兴趣。

“文革”刚结束不久,那时手里没有什么剧本,一天我们厂里的一位工人问我想不想拍《桐柏英雄》。这个本子本来是谢添和我的爱人潘文展他们要拍的,他们几个人1977年拍了一部叫做《春天》的影片,我有点兴趣想接这部戏,就问谢添还拍不拍,他说不拍了,我就向汪洋厂长申请,经同意后开始组班子。谢添错过执导这部片子,当时或许谁也没想到《桐柏英雄》后来会成为《小花》,而谢导后来导演了《甜蜜的事业》同样很受欢迎。
http://book.sina.com.cn/nzt/ent/cnmovie100years/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