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被人们称为'电影鬼才'的是谁
1 德国的 莱纳维尔纳法斯宾德是德国最著名的电影导演之一,被誉为“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心脏”、“当代西欧最有吸引力、最有才华、最具独特风格和独创性的青年导演”。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年仅20岁的法斯宾德开始进入戏剧和电影领域,24岁开拍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长片。到七十年代,他已经享誉国际影坛。他疯狂的工作方式令人惊叹,13年的时间里,他一共拍摄了43部影片,其中不乏像《爱比死更冷》《恐惧吞噬灵魂》和《莉莉玛莲》这样的名片;他著名的“女性三部曲”更为他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殊荣。 2 美国的 昆汀·塔伦蒂诺1963年3月27日生于美国田纳西州的挪克斯维尔。昆汀出世时,他的父母都非常年轻,16岁的母亲康妮还在护士学校上学,20岁的父亲托尼则是学习法律的大学生。昆汀的父母都是电影爱好者,父亲还曾经一度有志成为专业的演员,就连昆汀这个名字也来源于影星伯特·雷诺在《枪之烟火》所扮演的角色。昆汀两岁那年,他们全家搬到洛杉矶定居。于是,昆汀就在这座电影气息浓厚的城市长大。而且在昆汀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经常带他去看电影。在这样的环境下,从童年时起昆汀就不知不觉地爱上了电影。 3 中国 导演彭氏兄弟如今可以算得上是泰国影坛上最具潜力的兄弟组合,但他们却是土生的香港人。两人先是在广告界打出名堂,接着在1999年联合执导电影《无声火》,成为泰国最卖座电影,随后的《见鬼》更是横扫亚洲影坛,女主角李心洁还当选台湾金马奖、香港金紫荆奖、香港金像奖的“三料影后”。 这些人都被人成为过“电影鬼才”,不过我认为真正的电影鬼才只有一个,他就是蒂姆伯顿~ 蒂姆·伯顿出生于1958年8月25日,从小由于受到良好的“照顾”而拥有封闭和孤独的童年生活。于是,小伯顿一直沉迷于个人世界,喜欢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生活。后来,他在在加州艺术学院学习艺术,在得到迪斯尼公司赞助给年轻动画人的一笔奖学金后,他从此开始正式学习和从事动画工作。他最初为迪斯尼公司的《狐狸与猎犬》之类的主流电视动画片工作,但这些并不能发挥他特异的个人灵感的优势,于是迪斯尼给他一定的自由,让他从事自己的项目。 八十年代早期,伯顿先后搞出两部短片,《文森特》和《弗兰肯维尼》,一部是对恐怖片演员文森特的致敬,一部是《弗兰肯斯坦》的儿童改编本。从题材上就可以看出伯顿动画实验短片的倾向,但这些早期作品太过显露伯顿的个人趣味和品质,最初被认定不适合儿童观看,并被永远禁放。但保罗·鲁本斯(又名:Pee Wee Herman)慧眼独具,看出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具有良好的潜质,就请他制作了一部成本稍高的《大冒险》。这不仅是一部精彩的影片,而且在票房上也获得很大的成功。于是,伯顿开始成为好莱坞引人注目的新派导演。紧接着,他执导了一部超自然喜剧片《甲虫汁》,这部怪异而前卫的影片再次使得观众和影评家对这位年轻的导演另眼相看,也使他在动漫画一类影片制作者行列中脱颖而出。 1989年,而立之年的蒂姆伯顿获得一个开拓事业的大好机会,得以执导大制作影片《蝙蝠侠》。这是一部根据同名畅销漫画改编的超现实风格的娱乐片,漫画风格和超现实的影片世界为伯顿提供了驰骋想象力的最好空间。但好莱坞多年不变的原则是,预算越大,影片受到的牵制越多。这部影片中伯顿的个人风格并不能得到很好的突出,但无论如何这仍然是一部打上伯顿标签的诡异阴暗的电影,在一向明朗的好莱坞卖座片中具有一种非同一般的风格和影调。这部影片在票房上也获得极大的成功。 1990年,借着上部影片的成功的东风,伯顿又拍摄了诡异与浪漫相融合的影片《剪刀手爱德华》。影片讲述的是长着剪刀手、披着凌乱的长发的“科学怪男孩”与有爱心的普通小姑娘的一段浪漫感人的童话故事。这是他最好看、最著名、也最明朗的早期作品,虽然主角爱德华造型怪异甚至有点可怕,但影片散发出的欢快与浪漫也是突出的。在这部影片的拍摄中,他也和影片男主演约翰尼·戴普建立和发展了一种富于成效的工作关系。 1992年,他又完成了“蝙蝠侠”第二集《蝙蝠侠归来》。由于第一集的成功,伯顿有了更多的自由处理自己的影片。于是,这部影片的调子比第一集更加阴暗低沉,以至招来华纳公司的不满,但好在影片卖座还算不错。 1993年,一部与众不同的的动画长片《怪诞城之夜》问世。这又是伯顿延续自己动画事业的成功“战役”。虽然他只是作为故事和制片出现在演职员表里,但影片被冠名为“蒂姆·伯顿的怪诞城之夜”,显然是打上伯顿烙印,甚至是把伯顿风格贯彻到底的一部影片。 1994年,蒂姆·伯顿带着缅怀与敬意,完成了以一个好莱坞传奇默片导演生平为题材的传记影片《艾德·伍德》。这是一位臭名昭著的恐怖默片导演,他的生活和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声名狼籍,但在影片中伯顿强调的是他独特的个人想法和对电影的执着追求。从影片结尾处一段艾德·伍德生活纪录片的播放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得到了伯顿的同情与理解,甚至某种程度的赞赏。富于煽动力的影片也使观众对伍德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影片在美国的票房和评论并不好,但不可否认这是一部很具个人色彩和感情的影片,并入围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 1995年,伯顿监制了影片“蝙蝠侠”系列的第三集《永远的蝙蝠侠》,伯顿和华纳公司的不愉快使他没有继续完成自己的系列。蒂姆伯顿在1996年执导了一部外星题材的科幻片《火星人攻击地球》,这部超现实的影片使他可以再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怪异的外星形象、近乎闹剧的情节构思令这部影片与同类题材的其他影片显现出不同的质感。 在沉寂了几年之后,1999年,伯顿执导了一部古装影片《无头骑士》,这又是一部充满阴暗想象力的超现实影片。片中伯顿仿佛故意在和观众开着实在有伤大雅的玩笑,人头像瓜果一样被砍下,妇女、小孩无一幸免。而伯顿也不去玩弄紧张恐怖,只是悠闲自得地向观众的忍受能力挑逗着。除了主人公以外,所有人的被杀似乎都是无所谓的,理所当然的,既不用你紧张也不用你兴奋。这就是伯顿式的“黑色”玩笑。而在这部发生在十八、十九世纪之交的影片结尾,伯顿一扫影片中的恶作剧式的玩笑,而是充满温情和希望的向正在二十一世纪门槛上的观众致意。 我喜欢蒂姆伯顿,如果你看过他的电影,我相信你也会喜欢他的。
麻烦采纳,谢谢!
Ⅱ 什么被称为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心脏
导演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心脏是导演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他被称为“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心脏”,他是一位天才的导演,是德国新电影四杰之一,对于新德国电影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Ⅲ 莉莉·玛莲的简介是什么
1981年出品
《莉莉·玛莲》确实堪称是德国乃至世界电影中的经典之作,而法斯宾德也确实是一位有着非凡创造力的导演。
——德国著名导演维姆·文德斯
导演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1945-1982
德国
主演
汉娜·西古拉
Hanna Schygulla
吉安卡罗·吉安尼尼
Giancarlo Giannini
类型爱情
颜色彩色
有人说,在法斯宾德这几个字的前面,适用于任何形容词,可另一方面又不适用于任何形容词。尽管生前的他向来就坦诚相见,几乎没什么秘密可言,但不仅在当时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地理解他,即便是在他撒手人寰的多年后,如今的人们还是不明白到底应该称呼他为天使还是魔鬼。于是,喜欢他的人称他为天使,而厌恶他的人却认为他是个不折不扣的魔鬼。
其实无论是天使也好,魔鬼也罢,在一切都没有定论而且看来似乎以后也不会有一个定论的今天,我们至少还能看到他留给这个世界的那些最好的作品,也因此至少可以了解到一个事实,那就是法斯宾德这个人,至少是一个真正的天才,一位独一无二的电影大师。
对于这一评价,他确实当之无愧。这位被誉为“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心脏”、“新德国电影最有成果的天才”、“德国电影的神童”、“德国的巴尔扎克”、“与戈达尔、帕索里尼比肩的电影巨人”的电影导演,虽然37岁就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却在这短短的生命历程中拍摄了43部影视作品,不仅佳作不断,也屡屡在国际性的大型影展中获得奖项,其创作力早已高高地凌驾于同辈人之上。他那种集导演、编剧、制片、演员、摄影、剪辑、作曲于一身的既全面又突出的素质与能力,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的电影史上,也都堪称是极为罕见的一个奇迹。
作为法斯宾德的经典代表作之一的《莉莉·玛莲》,则在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的同时,又一次让世人记起了那位终生在天使与魔鬼之间挣扎游移的大师,并由此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