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国语喜剧电影排行榜前十名(经典国产喜剧片推荐)
第一部:喜盈门
《喜盈门》是上海电影制片厂1981年摄制的喜剧故事片,通过对家庭伦理道德主题的揭示,歌颂了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风尚,具有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
这部电影讲述了我国北方一个农村家庭里发生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既令人捧腹又让人深思,影片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接地气的题材和故事,对道德价值观进行了评断,呼应了时代观众的内心诉求。
剧照
影片由赵焕章执导,王书勤、温玉娟、王玉梅、于绍康等主演,于1981年6月上映。全年全国观影人次达到3亿1650万,并于1982年,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
第二部:咱们的牛百岁
《咱们的牛百岁》依然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和赵焕章执导的剧情片,梁庆刚、王馥荔、钱勇夫等人主演,影片于1983年上映。
这部影片呼应了时代,紧密地联系了现实生活,讲述了农村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中,共产党员牛百岁带领懒汉组社员共同奋斗、脱贫致富的故事。
这依旧是一部非常接地气的农村题材的喜剧电影,影片中人物个性鲜明又富有喜剧性格,他们围绕牛百岁这个主要人物上演一个个妙趣横生的事件,引起一连串生活矛盾冲突,随着这些矛盾冲突在笑声中一一化解,影片的基本戏剧冲突也得以解决。
剧照
影片根据袁学强的中篇小说《庄稼人的脚步》改编,创作剧本时,袁学强就生活在烟台地区的荣成。1983年12月,电影《咱们的牛百岁》在荣成首映。
第三部:飞来的女婿
《飞来的女婿》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1982年出品的喜剧电影,由中叔皇执导,陈鸿梅、高淬、陈述主演。
影片讲述了江南农村姑娘小兰爱上了科学种田的农民技术员刘纯,由于一场笑话百出的相亲引发了很多麻烦,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飞来的女婿进入家门。
影片的导演中叔皇曾经参演和执导过很多经典的影片,代表作《渡江侦察记》《兵临城下》《独立大队》。
陈鸿梅
影片中小兰的扮演者陈鸿梅曾在1978年参演过《沙漠驼铃》,一举成名,之后还参演过非常有名的《播种幸福的人》、《女大学生宿舍》和《烛光里的微笑》等影片。
第四部:阿混新传
严顺开饰演的杜小西
《阿混新传》是根据上海滑稽剧团创作演出的滑稽戏《阿混新传》改编的喜剧电影,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制、王为一执导、严顺开主演,于1984年上映。
饲料厂厂长杜孟雄的儿子杜小西,是全厂闻名的“阿混”。影片以闹而不俗、夸张却不失真实的喜剧手法,讲述了这个不学无术只会混日子的青年工人杜小西,在生活中四处碰壁后,幡然醒悟决心成为有用之人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时代教育意义。
影片的导演王为一是我国老的电影艺术家,2012年,获得了第21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其导演的经典作品有《山间铃响马帮来》、《七十二家房客》等等,其中《七十二家房客》也是一部闻名于世的喜剧片,这部《阿混新传》是他第二次执导喜剧片,距离他拍摄第一部喜剧片《七十二家房客》已过了二十年。
影片主演严顺开的知名度非常高,主演这部电影时他已经46岁,但是所饰演的角色正是二十多岁,他用自己的表演完美地化解掉了与角色年龄上的落差。
第五部:快乐的单身汉
《快乐的单身汉》是1983年上映的喜剧片,影片根据同名话剧改编,讲述了造船厂的青年工人们在业校教员丁玉洁的帮助下,转变学习态度,努力创造美好未来的故事 。
当年的电影都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和深厚的现实底蕴,这部电影就是这种艺术气象的代表,绝对是接地气扬正气和寓教于乐的好电影。
这部电影由龚雪主演,刘信义、郑星、马晓伟等人共同出演,主演龚雪是那个时代极具代表的女演员,也是当年国内男青年的集体梦中女神。由于主演这部电影,龚雪获得了更多关注,1984年主演《大桥下面》获得百花奖最佳女演员、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1985年出演了当时极为经典的电视剧《秋海棠》。
剧照
这部影片来自于生活,而且镜头始终对着普通的青年工人,无疑是一幅喜剧色彩较浓的生活素描,而看这种素描,却比看那类编织痕迹过重的作品要有趣得多,也耐人寻味得多。
第六部:月亮湾的笑声
八十年代,两部与月亮湾有关的喜剧片接续推出,这部《月亮湾的笑声》是1981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喜剧片,由张雁、仲星火等出演,描摹了充满希望的年代里农村生活的新气象。
影片的主人公江冒富是勤劳的老农民,大字不识一个,只知道认认真真地劳动,正正经经地过日子,最大的心愿就是为儿子娶个媳妇,把日子过得富裕些。他还要在下一部《月亮湾的风波》中继续着自己精彩而且幽默的生活之旅。
剧照
《月亮湾的笑声》是比较优秀的农村题材影片,用群众喜欢的喜剧的形式贴近生活,接近农村,靠近农民,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七部:月亮湾的风波
《月亮湾的风波》是1984年上映的农村题材的喜剧电影,由中叔皇执导,张雁、仲星火等主演,讲述了调整农村政策以后,主人公江冒富承包了果园,养鸡养鸭,辛勤劳动,俭朴持家,不久便成为“万元户”的故事。
剧照
两部月亮湾的故事,在当年为农村题材的电影树立了榜样,也成就了农村电影的经典记忆。主演张雁,1982年因饰演《月亮湾的笑声》中的江冒富,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
第八部:二子开店
《二子开店》是王秉林执导的喜剧电影,由陈强、陈佩斯主演,于1987年上映。这部影片是喜剧系列片《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第二部,讲述了由陈佩斯饰演的待业青年和朋友们自谋职业,开办个体旅店的故事。
这部影片是一部京味喜剧,陈强和陈佩斯的父子搭档充满张力,让电影看起来更像是一部发生在胡同里的真实小品,同时也表现了一个现实的社会主题和鲜明的时代特点。
剧照
《二子开店》也具有很含蓄的教育意义,寓教于乐的表现极为深刻,影片对当时社会上那些戴着墨镜、穿喇叭裤,整天没事干在马路上转悠的年轻人有着克制的看法,并且期望影片能令青年们不断完善自身、自食其力。
第九部:京都球侠
《京都球侠》是峨眉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喜剧故事片,由谢洪导演,曹鸿翔、李新编剧,张丰毅、宝丽娜·拉芳、陈佩斯等主演,于1987年上映。
这部影片兼顾了商业性与娱乐性的问题,并且积极地探索了中国式娱乐片之路。影片大胆地走出了一条勇于以闹剧样式做新的探索的路子,集武打、球艺、笑料于一身,将喜剧电影扩大到古装题材领域。
剧照
陈佩斯凭借这部影片,获得了“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
第十部:业余警察
《业余警察》是1987年由潇湘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喜剧电影,冯巩、凌慧、段建国、李廷秀、田晓梅、王呐等出演了这部电影。
影片讲述了由冯巩饰演的青年工人何大壮因为自己的准考证被偷,而立志抓小偷,扶正祛邪,由此发生的带有社会温度和喜剧色彩的故事。
剧照
这部影片是冯巩担纲主演的第一部电影,同年出品的喜剧电影《笑破情网》中,冯巩也参加了演出。
② 关于《我的兄弟叫顺溜》的人物
2000《家变》饰男主演:柳震 <20集>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徐洪浩在《我的兄弟叫顺溜》中饰文书
《恽代英》饰男主演:恽代英 <6集>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桃花扇》饰男主演:侯方域<3集> (浙江长城影视有限公司) 2003《南宋传奇之蟋蟀宰相》饰 李天成<30集> (浙江联合影视有限公司) 《威风凛凛》饰男主演:戴建强<25集> (广州军区文化艺术中心) 《富贵临门》饰 陈乐生 <20集> (广西电影制片厂) 《浴血刘老庄》饰 田执信 <单本>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只饮江南一杯水》饰 疯秀才 <单本>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贺龙在武当》饰 颜东 <10集> (上海电视总台) 《花莲子》饰 李乐 <8集> 《烦恼喜事》饰 刘海谷 <25集系列> 《老兵阿厨》饰 华维 <单本> 《潘汉年》饰 王冬 <30集> 《江上青》饰 张爱萍<8集> 《上海迷雾》饰 万天成 <27集> 《上将许世友》饰 沈西蒙 <22集> 《红罂粟》饰 朱冲 <30集> 1997 徐洪浩在《生死相随》中演的“马力峰”
《周恩来在上海》饰 陈乔年<21集> (中国中央电视台) 1998《太平天国》饰男主演:谭绍光<46集> (中国中央电视台) 1999《翁同和》饰男主演:光绪帝<8集> (中央电视台影视部) 2001《罪案终结》饰 王方 <22集>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2001《缉私要案组》饰男主演:徐朝阳/徐光辉 <20集> (中国中央电视台) 2002《DA师》饰男主演:景晓书<22集> (中国中央电视台) 相关专题 2003《中国传世经典名剧之桃花扇》饰侯方域 2004《追日》饰男主演:马骏 <26集> (中国中央电视台) 徐洪浩饰白济石
2004《第一次亲密接触》饰男主演:阿泰<22集> (南京电影制片厂) 2005《生死相随》饰男主演:马立峰 <20集> (上海电影制片厂) 2006 《执政为民》或名《美丽的中国结》饰 苏洪林 <26集> 导演:李辉 2006《狼烟》 饰 景晓书 〈30集〉(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 2007《静静的白桦林》 饰 林枫 <27集> 合作演员:程昱朱琳潘雨辰 2007《战争目光》饰 徐光辉 <23集> 合作演员:王强(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 2008《狙击生死线》(原名:《刺客》)饰 唐晓军合作演员:傅程鹏程愫赵荀导演:刘猛<24集> (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 2008《我的兄弟叫顺溜》 饰翰林 合作演员:王宝强 张国强(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 2008《战地浪漫曲》饰 白济石 合作演员:林永健陶慧敏戴娇倩 杨沫 (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 2010《冰是睡着的水》饰 肖天明 合作演员:应采儿鲍国安于和伟侯勇 傅程鹏 徐佳 刘晓洁 陈宝国 罗嘉良杜雨露 导演:黄文利 2010《特战先锋》饰 警卫员 (友情出演)合作演员:庹宗华,肖轶,唐文龙,郭广平,金毅,李飞,刘雨欣,侯勇,于震,矢野浩二 导演:刘猛(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 2010年《十五的月亮》导演﹕李新 合作演员﹕潘雨辰 杨若兮 高洋 李玉峰
徐洪浩(14张)2010年《俄罗斯姑娘在小城》合作演员﹕程煜 黄晓娟 王娅楠 2011《我是特种兵》(原名:《子弹上膛》)饰 陈国涛(陈排) 合作演员:谷智鑫徐佳傅程鹏何达任柯诺郎峰刘晓洁侯勇导演:刘猛(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 2011《越境》(还未播出) 饰 罗章 合作演员:罗嘉良、焦恩俊、寇振海、鲍国安、陈小春、庹宗华、傅程鹏、句号、高雄、金玫玫 导演:黄文利 2011《锁定美军特使》原名《生死营救》(年底上映)饰演郑大勇 合作演员:李易祥 杨蓉 导演宁海强 2011《狭路兄弟》原名《喋血清江浦》、《清江浦》(未上映) 徐洪浩——饰 李青书 合作演员:陈小春任天野鲍国安 刘晓洁 周惠林 梁馨 庹宗华 谢仙 等 导演:花箐,牛牛 2011《我是特种兵2国之利刃》饰演-龚箭 导演:刘猛;合作演员:徐佳 吴京、傅程鹏 、郎峰、任柯诺、何达 等 2011年《麻辣白玉堂》 导演:牛牛 演员徐洪浩、陈小春、斯琴高娃、鲍国安、侯勇、倪大红、薛景瑞
③ 素有“当代关汉卿之称的是
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原名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1898年3月12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多才多艺,著作等身。原籍湖南长沙。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他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文化大革命中,被左的社会势力迫害致死。
【生平和创作】
[编辑本段]
田汉出身贫民家庭,多才多艺,著作等身。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少年时代受到谭嗣同、陈天华、黄兴等人和南社诗人、舅父易象的影响,具有反帝爱国志向。1912年就读于长沙师范学校。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16年得易象之助,东渡日本,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在东京加入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发表诗歌和评论。翌年,创作了剧本《环珴璘与蔷薇》、《咖啡店之一夜》。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倡导新文学。1922年回国,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1924年,田汉与妻子易漱谕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独幕悲剧《获虎之夜》,上海各学校竞相上演。此后,先后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上海大学、大复大学任教。1926年,在上海与唐槐秋等创办南国电影剧社,编导拍摄《到民间去》,未竟。1927年秋,任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科主任,不久被推举为校长,编写了话剧《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年底,会同欧阳予倩、唐槐秋、周信芳,高百岁等举行“鱼龙会”演出,影响颇广。1928年,与徐悲鸿、欧阳予倩组建南国艺术学院,田汉任院长兼文学科主任。同年秋,成立南国社,确定“团结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的宗旨。南国社青年走向社会,以狂飙精神推进新戏剧运动,曾多次到南京、杭州、广州等地演出。同一时期,田汉主蝙了《南国月刊》,写作了《古潭的声音》、《颤栗》、《南归》、《第五号病室》、《火之跳舞》、《孙中山之死》、《一致》等剧本和一系列关于戏剧运动的文章。
1920~1929年田汉的早期戏剧活动,对中国新兴话剧的奠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戏剧文学方面,他的创作彻底摆脱了“文明戏”的影响,吸取了中国戏曲和欧美戏剧的精华,使中国话剧作品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走向新的高度。《获虎之夜》和《名优之死》就是这个时期的高峰之作。他创建的南国社,是最早具有专业性质的话剧团体之一,它把话剧由校园推向了社会,对话剧的普及和戏剧运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带头作用。南国社的创作和演出,不仅产生了进步的社会影响,而且培养了一批艺术骨干,对话剧事业的开拓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1929年冬开始,田汉在从事文艺活动的同时,积极参加政治活动。1930年3月,他以发起人之一的身份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并被选为以鲁迅为首的7人执行委员之一,接着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同年4月田汉发表了著名的《我们的自己批判》,公开宣告向无产阶级转向。6月,南国社继艺术剧社之后被反动派查封。为了进一步加强左翼剧人的团结,左翼剧团联盟改组为左翼戏剧家联盟,田汉是发起、组织者之一。1932年他参加中国共产党,从此参与了党对文艺的领导工作,先后担任过“剧联”的党团书记和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这期间,他创作了话剧《梅雨》、《乱钟》、《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回春之曲》等大量作品;同时又和夏衍、阳翰笙等打入电影阵地,为“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写了《三个摩登的女性》、《青年进行曲》、《风云儿女》等一批进步电影文学剧本,使电影文学从思想到艺术出现了新面貌。此外他还创作了由聂耳谱曲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著名歌曲。这个时期是田汉政治热情和艺术才能全面发展的时期,他对左翼文化活动的开展,起了领导和推动作用。
1935年2月,中共江苏省委和上海文委被破坏,田汉与阳翰笙、杜国庠等被捕入狱,后保释出狱,被软禁于南京。同年秋,华北事件发生,田汉与应云卫、马彦祥组织中国舞台协会。12月,邀集上海、北平、天津等地演员,在南京举行了为期18天的公演,演出了田汉创作的《回春之曲》、《械斗》(与马彦祥合作)、《黎明之前》、《洪水》。期间曾拒绝国民党政府参与其事和给予经济补助。翌年,改编并演出了6幕话剧《复活》,创作了独幕话剧《阿必西尼亚母亲》、《女记者》和戏曲剧本《土桥之战》。1937年春,据鲁迅小说改编5幕话剧《阿Q正传》,由中国旅行剧团首演。
“七七”事变后,创作了5幕话剧《芦沟桥》,并举行劳军演出。不久,中共代表团到达南京,审查了田汉被捕后的表现,恢复了他的组织关系。8月,田汉赴上海,参加文化界救亡工作。上海沦陷后,田汉南下长沙,旋返武汉从事戏剧界抗日统一战线工作。12月武汉联合公演《最后的胜利》,接着成立了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田汉是主要组织者之一,并起草了成立宣言。1938年初,据抗敌剧协“决议”,田汉与马彦祥、廖沫沙等编辑出版了《抗战戏剧》半月刊。后去长沙,又筹办了长沙《抗战日报》,并着文明确提出,“现阶段的剧运路线是戏剧游击战”,号召戏剧工作者为民族解放而斗争。1938年 2月,田汉应周恩来之邀,到武汉参加国共合作的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任第六处处长,负责艺术宣传工作,同洪深等组建了10个抗敌演剧队、 4个抗敌宣传队和一个孩子剧团。1938年 11月,撤离武汉到长沙,团结湖南广大戏曲艺人进行抗日救国之演出,并亲自写作了《新雁门关》、《江汉渔歌》、《岳飞》等戏曲剧本。1940年应三厅召赴重庆,期间与欧阳予倩、杜宣、许之乔等创办《戏剧春秋》,在桂林出版;田汉曾先后主持“戏剧的民族形式问题座谈会”和“历史剧问题座谈会”,产生了很大影响。“皖南事变”后,田汉离开重庆到湖南南岳住了近半年,随后到桂林从事抗战戏剧活动,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领导组建了新中国剧社和京剧、湘剧等民间抗日演剧团体。同时写作了话剧《秋声赋》、《黄金时代》,与洪深、夏衍合编了《再会吧,香港》。1944年春,田汉与欧阳予倩等在桂林主持了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检阅了国民党统治区抗日进步戏剧队伍和大批优秀剧作的演出,对加强戏剧队伍的团结和坚持进步戏剧运动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抗战胜利后,田汉于1946年春回到上海,投入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民主运动,写作了《丽人行》、《忆江南》、《梨园春秋》等戏剧和电影。
这个时期,田汉主要是以公开身份组织领导演剧活动。除了新文艺工作者组成的演剧团体之外,田汉更注意戏曲艺人的团结和民族传统形式的运用和改造,广泛动员戏剧界各种力量,投入抗日救亡和争取民主反对内战的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田汉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他紧密团结广大戏剧工作者,为壮大戏剧队伍、繁荣戏剧创作做了大量工作。他积极推动戏曲改革,促进了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与此同时,还写出了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改编了戏曲《白蛇传》、《谢瑶环》等作品。1964年,先后受到张春桥、康生的攻击和陷害。在“文化大革命”中,于1968年12月10日受迫害致死。
田汉毕生从事文艺事业,创作了话剧、歌剧60余部,电影剧本20余部,戏曲剧本 24部,歌词和新旧体诗歌近2000首。他写的《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传唱全国,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他不仅是中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事业的先驱者,同时也是中国早期革命音乐、电影事业的卓越组织者和创造者。
田汉是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并被选为第一、第二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
1949年后田汉任职文化部戏曲改进局、艺术局局长。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1979年4月平反,在北京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主要代表作】
[编辑本段]
独幕话剧《获虎之夜》是田汉早期最优秀的独幕话剧之一,故事以辛亥革命后湖南山村为背景,描写富裕猎户魏某嫌贫爱富,强迫女儿莲姑中断与表兄黄大傻的恋情,另许他人。黄大傻思念表妹,每晚登山眺望莲姑的灯灭。一夜魏某在山上放置了抬枪欲猎取虎皮为女添置嫁妆。黄大傻误中抬枪,在黄生命垂危之际莲姑坚守不离。魏某强行拆散二人,并毒打其女。黄大傻愤而自戕。田汉通过这一婚姻悲剧,表达出当时青年的痛苦和追求,揭露了黑暗专制的封建势力,体现了激进的民主主义精神。剧本通过莲姑和黄大傻两个形象的塑造,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3幕话剧《名优之死》是田汉在南国时期的代表作,剧本描写著名京剧演员刘振声对待艺术严肃认真,注重戏德、戏品,他的徒弟刘凤仙在小有名气之后被流氓恶霸杨大爷所腐蚀,刘振声坚持正义、起而抗争,在恶势力压迫下,愤懑病发,倒毙于舞台之上。刘振声这一艺术形象以民国初年著名艺人刘鸿声之死为素材,概括了旧社会戏曲艺人的苦难遭遇,是一个真实生动的艺术典型。剧中旦角刘凤仙、丑角左宝奎等人物形象也都写得血肉丰满,是剧作家艺术创造臻于成熟的体现。田汉以这些艺术形象揭露令人窒息的黑暗势力,批判的锋芒不停留于金钱势利的丑恶,而着眼于流氓、恶霸、官僚得以横行的整个社会制度。虽然是悲剧结局,但不是孤独的追求和个人的毁灭,而写出了人们的抗争和逐步觉醒。《名优之死》的语言自然、深沉,于1927年冬在上海梨园公所首演,由洪深饰刘振声,杨闻莺饰凤仙,左明饰左宝奎,欧小凤饰肖玉兰,唐槐秋饰杨大爷,陈白尘饰记者。
独幕话剧《乱钟》写于1932年初,由大道剧社首演于上海。剧本反映1931年“九·一八”之夜,东北大学的学生们听到日军进攻沈阳、炮轰北大营的消息后,鸣钟集合,慷慨赴战的事迹,无情地鞭笞了国民党政府“不抵抗主义”的投降行径。这是一部群众剧,作者通过青年学生们思想认识的一步步提高,巧妙地从侧面表现反动当局的投降主义和全国人民坚决抗战的尖锐对立。作家以澎湃的气势、炽烈的热情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提出了“与广大工人、农民和市民们联合起来武装自救”的口号,这是田汉创作新阶段的特色。由于作家迅速及时地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斗争意志,《乱钟》发挥了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3幕话剧《回春之曲》写于1934年底,1935年1月上海舞台协会首演。剧中塑造了爱国青年高维汉和梅娘的动人形象。原在南洋教书的高维汉,在“九·一八事变”后告别热恋的华侨学生梅娘,回国投入抗日战争。他在上海“一·二八”战役中英勇作战身负重伤。梅娘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回国参加了救护工作。剧本把青年忠贞的爱情和民族解放的崇高爱国之情结合起来,把主人公悲欢离合的遭遇和群众斗争的热烈场面结合起来,开拓了新的境界。剧本的情节和人物性格描写都比较单纯,但作者擅长抒写感情场面、设置情境,使爱国之情和纯洁的爱情分外激动人心。
多幕剧《丽人行》写于1946年底至1947年春。剧本写女工刘金妹遭受日本兵的侮辱,加上工厂倒闭,家庭生活无着,被迫沦落,几乎被逼到了绝路。她的遭遇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的苦难。知识妇女梁若英既向往革命、有一定的正义感,又经不住痛苦的折磨,软弱苟安。她离开从事革命的丈夫章玉良后,与银行家王仲原同居,直至被王遗弃才逐步觉醒。新女性李新群不仅有革命者的勇敢、机智,还以深切同情帮助女工刘金妹,引导梁若英。生活现实又使得3个女性走到了一起,迎接斗争,争取抗战胜利的到来。剧本虽是写抗战时期的上海,而实际反映的是美帝国主义的暴行和国民党特务统治的黑暗。作者将3个女性的命运有机地交织起来,借此广泛而深刻地揭示了“惨胜”之后的社会现实。《丽人行》在艺术结构上吸收戏曲、电影的手法,以前后连贯的 21场的形式,使得时空转换有很大的自由,借以反映丰富复杂的情节内容。1947年3月由演剧九队首演此剧于无锡,朱琳饰梁若英,于因饰李新群,田野饰刘金妹,江俊饰章玉良,刁光覃饰王仲原,赵元担任报告员。
1958年,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田汉写作了 12场话剧《关汉卿》,全剧以《窦娥冤》的写作和上演为线索来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了元代战斗的戏剧家关汉卿的艺术形象。单纯善良的少女朱小兰抗拒恶奴凌辱,被赃官诬陷处斩。关汉卿激于义愤,在歌妓朱帘秀等人的支持下写成了悲剧《窦娥冤》。权贵阿合马看出了关汉卿借戏剧鞭答时政的意图,强令修改剧本,否则不许上演。关汉卿宁折不弯,拒绝修改。朱帘秀深明大义,以自我牺牲的精神承担了演出的责任。剧本还写了嫉恶如仇的赛帘秀,诙谐风趣而又爱憎分明的王和卿,仗义而刚烈的王著等人物来映衬主要人物,也写了狠毒卑鄙的郝祯和投机取巧的无耻文人叶和甫来作为对照。现存历史文献中关于关汉卿生平的资料极少,田汉全面分析了元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和人民生活,通过研究作品的思想感情来把握关汉卿的思想性格,从而写出了他和人民群众息息相通的关系,写出了他憎恶黑暗、蔑视权势,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剧本不拘泥于历史事实,又切合于历史真实,在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的背景上表现了关汉卿的戏剧艺术活动,写出了他最可贵的斗争品格。关汉卿的艺术形象,概括了中国历史上进步文人的斗争传统,也融注了田汉一生为我国戏剧事业奋斗的生活体验。剧本体现了田汉创作的一贯特色:丰富的想象、炽热的诗情,执着的历史正义感。全剧结构完整,描写细密,语言精炼,被公认为是田汉戏剧创作的高峰,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一座丰碑。《关汉卿》于 195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导演欧阳山尊等,刁光覃饰关汉卿,舒绣文饰朱帘秀。
《文成公主》写于1960年,目的是通过歌颂历史上的民族友好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社会中各民族的团结合作。公元7世纪,吐蕃英主松赞干布多次遣使求婚,唐太宗采纳了魏征的和亲政策,决定以宗室女文成公主许配松赞干布。在吐蕃内部,松赞干布和请亲使禄东赞主和联姻,大臣俄梅勒赞和恭顿则主战抗婚。全剧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展开。从长安出发,文成公主一行战胜路途的艰难苦寒,战胜了恭顿等人的阴谋破坏,最后,唐蕃和好,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终成大婚。文成公主精通文史,兼擅武艺,有“利乐边民”的抱负,同时她又是生长于宫廷缺乏历练的年轻女子,对复杂的矛盾缺乏应付的经验,对离去的义母和故土充满了依恋的心情。剧本以生动的细节写出了文成公主性格成熟发展的过程,也充分表达了汉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谋求民族和好的精神。松赞干布雄才大略,决意和唐朝联姻,他不为佞臣所惑,冷静持重,终于查明了真相,取得了胜利。这是戏剧作品中不可多得的兄弟民族领袖形象。剧本富于传奇色彩,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刻画人物性格。该剧于1960年由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在北京首演。导演金山,吴雪饰松赞干布,郑振瑶饰文成公主。由于思想上艺术上的巨大成就,《文成公主》和《关汉卿》被人们称为田汉晚年艺术创作的双璧。
田汉一贯重视传统戏曲艺术的历史成就和社会作用。1943年,田汉曾将传统神话剧《白蛇传》改编为25场京剧《金钵记》;1958年再度修改剧本,恢复原剧名《白蛇传》,突出了反对封建主义的主题,发展了故事的神话色彩,唱词流畅优美,达到了新的境界。1961年,,根据碗碗腔《女巡按》剧本改编的京剧《谢瑶环》,描写唐代武则天执政时期,谢瑶环奉命乔装巡抚江南,与地方豪强及他们依恃的权奸来俊臣、武三思作坚决斗争的故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疾苦与抗争,这一历史悲剧所体现的美学思想和话剧《关汉卿》相一致,是田汉戏剧创作的绝笔。《复活》
【田汉主要著作书目】
[编辑本段]
蔷薇之路(日记) 1922年5月,上海,泰东图书局
咖啡店之夜(戏剧集) 1924年12月,中华书局
翠艳亲王(无声电影剧本) 1925年,光华书局
银色的梦(随笔) 1928年,中华书局
续银色的梦(随笔) 1928年, 中华书局
南国的戏剧(论文集) 1929年7月,上海,萌芽书店
爱尔兰近代剧概论(论著) 1929年7月,上海,东南书店
田汉戏剧集 1934年,现代书局
回春之曲(剧集) 1935年5月,普通书店
田汉选集(戏剧诗歌集) 1936年,万象书店
田汉散文集 1936年8月,上海,今代书店
田汉剧作选 1936年10月,上海,仿古书店
黎明之前(剧集) 1937年3月,北新书局
抗战与戏剧(论文集) 1937年月日2月,长沙商务印书馆
岳飞(四十四场新平剧) 1940年,桂林白虹书店
田汉代表作(戏剧散文诗歌集) 1941年,三通书局
秋声赋(五幕话剧) 1944年1月,桂林文人出版社
田汉选集(戏剧诗歌集) 1947年9月,中央书店
白蛇传(十五集京剧) 1955年,作家出版社
田汉剧作选 1955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名优之死(三幕话剧) 1957年8月,中国戏剧出版社
西厢记(六场京剧) 1959年5月,中国戏剧出版社
关汉卿(十三场话剧) 1959年6月,中国戏剧出版社
月光曲(剧集) 1959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田汉选集(戏剧集) 1959年月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田汉戏曲选(二卷本) 1981年1月,湖南人民出版社
田汉文集(16卷本) 1983年,中国戏剧出版社
【回眸田汉】
[编辑本段]
田汉,原名田寿昌,湖南长沙人。他出生在“戊戌变法”的1 8 9 8 年,而在“文革”1 0 年中的1968 年被迫害致死,可谓生于乱世,死于乱时。他幼而聪敏好学,长而刻苦奋进,由一个山乡农民之子成长为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留下了足迹,发生了重大影响,在国外也赢得了声誉的诗人和剧作家。他是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由于外强侵略所受的苦难沉重地压在他的心头,化作民族自救的怒吼,所以他写的《义勇军进行曲》能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成为新中国的国歌。
田汉浪漫多情,才华横溢,他追求艺术,追求爱情,追求这两者的完美结合。但是,为了前者他常常要走在长满荆棘的路上;为了后者他也总免不了要饮下一杯杯苦酒。南京大学教授董健先生撰写了5 0 余万言的《田汉传》,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为使海内外读者先睹为快,我们特请作者重新改写,作为连载发表。
出身农家
在长沙县城以东,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村镇叫花果园,镇子附近山山岭岭的起伏中有一片方圆数里的“平阳之地”,叫田家(土段),(土段)里又星星点点地散 居着农家,其中有一个叫茅坪的小村落,就是田汉出生的旧家。田汉的家,祖孙三代近三十口子人。这是一个朴实、勤劳而又贫苦的农民大家庭。祖上曾是大地主,但到了祖父田桂泉手上败落了下来。家里有出无进,已经扯得很空,就像一个烂灯笼快要破了。全家靠种田为生,兼做一点织绢的手艺。要冲出这个贫苦、封闭的旧家庭,需要教育、文化的助力。田汉的父亲田禹卿是第一个想通过文化学习而冲出这个家的人,1 5 岁结婚后还坚持在私塾上学。但是他失败了,终因家贫而废学。当田禹卿3 4 岁病死的时候,他把自己未能实现的希望留在了儿子田汉身上,把一副生活的重担留给了妻子。
对田汉未来的成长,有两个人物至关重要。一个是他的母亲,一个是他的舅舅易梅园。如果说田汉是田氏家庭这个“鸡窝”里飞出的一只“凤凰”,那么他的母亲易克勤便是雏凤的保护神。她小时候曾陪弟弟易梅园 读书,深知文化的重要,极力支持儿子读书。易梅园补廪生,进县学,文化日高,讲学南湘,旋出外谋事;后又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成为少年田汉思想上的引路人和经济上的资助者。田汉在家乡读了几年私塾,成绩颇佳,很得老师的欣赏。
不久田汉因家贫辍学,暂时在家自学。这时他在槐 树屋的栖凤庐认识了梁三娭(母也)。这位梁三娭(母也)是一位5 0 岁不到的寡妇,田汉母亲的知心朋友。因为她名字中有一个“凤”字,丈夫梁三公在世时把她的住处取名为“栖凤庐”。那是一个很幽雅的地方,在山坡上的小宅院里种着茶花和天竹,像个“世外桃源”。特别是在下雨的时候,听着屋瓦上的雨声和仙姑殿山上传来的钟声,望着那飘坠的茶花瓣和给新雨洗得更加红艳的天竹子,烧着山林间扒来的松叶,喝着山里人家自制的清茶,谈经说史,实在别有风味。田汉在这里学到了不少在私塾里学不到的东西。最有趣的是听梁三娭(母也)讲《西厢记》。纯洁美丽的爱情故事和“碧云天, 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样优美动听的文词,在田汉简直如饮甘露,如浴清泉,只觉得一丝轻柔温馨的春风吹进了心田。
田汉与聂耳的交往
聂耳与我国现代著名的戏剧家田汉有过不同寻常的交往,他们曾为了共的理想而在一起奋斗。聂耳结识田汉是在1931 年聂耳在明月歌舞团的时,当时聂耳只有二十岁左右,而田汉也是一个思想进步的热血青年。之后,他们的关系逐渐密切起来,田汉介绍聂耳参加了“苏联之友社”的音乐组。在这里,聂耳又认识了吕骥、张曙、任光、安娥等进步的作家、音乐家。聂耳与田汉的第一次合作是在1932 年秋天,当时联华影片公司正在拍田汉创作的《母性之光》,聂耳为影片谱写了《开矿歌》,聂耳自己扮演剧中的一个矿工,把脸上、身上涂得漆黑领唱那支《开矿歌》,这可以说是他创作的描写工人阶级的呻吟和呐喊的第一首歌曲。
在1934 年,田汉的剧作《扬子江暴风雨》公演,聂耳为剧中的主题歌配了曲,这就是有名的《前进歌》,他自己并扮演剧中的码头工人老王,当老王的孙子被帝国主义者开枪打死时,老王抱起他的孙子唱:
同胞们,大家一条心,
挣扎我们的天明。
我们不怕死
(白)不用拿死来吓唬我们!
我们不做亡国奴,
我们要做中国的主人!
让我们结成一座铁的长城,
把强盗们都赶尽;
让我们结成一座铁的长城,
向着自由的路,前进!
聂耳唱得慷慨悲壮,使观剧的人无不热泪盈眶,从而激起了极大的抗日热情。
后来,白色恐怖日益严重,田汉这样进步的剧作家,不得不转入地下。他只能通过间接的关系与田汉联络。此时田汉又写成了话剧《回春之曲》,其中的《告别南洋》一曲就是由聂耳谱曲的。这支曲子在卅年代是作为舞台艺术歌曲经常演唱的。
《回春之曲》在上海大戏院演出时,田汉忍不住想去看看,但他此时被敌人通缉已不能公开露面了。左思右想,他想出了一个主意,穿起长袍、马褂、毛线衫、皮帽子,扮成一个有身份的阔人,而另一位女同志则扮作他的女儿,搀扶着他走进戏院观剧,但仍然被守候着的密探抓获。幸而这身行头救了他,敌人并未识破他的真实身份。
而此时的聂耳也将赴日转赴欧洲留学,田汉在狱中写下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交由聂耳谱曲,这大约是他们的最后一次合作了。不久,年轻的聂耳就死在了异国他乡。
④ 李兴文电影作品
李兴文的电影生涯始于1986年,他在张毅执导的《我儿汉生》中首次亮相,饰演罗汉生,与江霞、段钟沂共同演出。同年,他还参与了杨国立执导的《黑皮与白牙》,饰演骆同村,与李立群、顾宝明、屈中恒等演员合作。
1987年,他接连出演了金鳌勋执导的《报告班长》,饰演林伟扬,与庹宗华、萧红梅、杨庆煌等共同演绎。同年,他在邱铭诚执导的《白色酢浆草》中客串了林秋云的弟弟,与萧红梅和苗侨伟同台。同年,他还主演了《报告班长Ⅱ》,饰演庄人杰,继续与庹宗华、杨庆煌合作。
1988年,李兴文在多部作品中展现了多面演技。他在《隔壁班的男生》中饰演的角色还未公开,与顾宝明和叶全真共同演出。《隔壁班的男生Ⅱ同学会》和《菜刀与六个朋友》的角色信息也暂未公开。在1989年的《天龙地虎》中,他饰演李新,与黄仲昆、萧红梅等人合作,而在《过河小卒》中,他饰演资深刑警,与庹宗华搭档。
李兴文的表演生涯持续到1991年,如《想飞之傲空神鹰》中的皮向敢,他与赵文瑄、吴倩莲、任贤齐等合作。此外,他还客串了徐晓明导演的《少年吔,安啦!》中的阿文,与张世、高捷、蔡振南等共同出演。
直到2009年,他在洪智育执导的《一八九五·乙未》中扮演林天霸,与温升豪、杨谨华、许安安等演员共同演绎历史角色。李兴文的电影作品展示了他在演艺道路上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4)李新上海电影集团扩展阅读
李兴文,江西宁都人,多年就职于《中国改革报》报社、驻江西记者站站长,现任31集电视连续剧、同名电影、6集新闻纪录片《少共国际师》总策划、总制片人。曾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中国高级摄影专业研究班、中国专业摄影学术研究班(新闻。艺术专业)、美国高级摄影研修班,在读工程硕士研究生。先后担任过教师、企业法人、电视台记者编辑、《中国信息报》、《中外新闻》记者,系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美国职业摄影师协会会员(PPA会员)。另有台湾影视明星李兴文等与之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