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电影 » 新德国电影有什么
扩展阅读
什么末日科幻片电影好看 2025-01-08 17:27:01
电影排行榜中国最新 2025-01-08 17:18:43

新德国电影有什么

发布时间: 2025-01-07 11:20:57

A. 德国新电影的新型电影

新德国电影导演对电影空间的选择首先已经烙上了风格的印记。荷索的影片大多选择遥远的、陌生的、富有异国情调的地方拍摄。大多表现一些处于远离文明、文化的极端环境里的人或事件。《天谴》、《陆上行舟》两部影片都展现南美丛林与亚马逊流域奇异的风光,《生命的迹象》在希腊的一个小岛上拍摄的,《海市蜃楼》在撒哈拉沙漠拍摄,《科波拉-威尔德》在非洲拍摄。荷索是如此重视、也善于寻找风景的意味,在他的作品中反复突现了他对风景的独到理解,在他的世界里,这些油画般奇异的风光,反映了大自然的力量,那不是单纯的现实,而是超现实的空间,异己的存在。 1 | x. J+ Q7 H, g- H$ h& ?
文德斯尤其喜欢表现公路、汽车、火车、飞机和轮船,因而也一再描写迁移、迷航和旅行 。《德州巴黎》表现了人的孤独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影片主要在美国西南部的沙漠里拍摄,影像风格极其鲜明,文德斯创造出极为宽广的银幕空间,从而展现出充斥在故事主角生命里的虚空感。《柏林苍穹下》里,镜头随天使的眼睛在柏林上空漫游,时而贴近大地、时而远去云端,充满了对柏林(世界)的悲悯凝望。《咫尺天涯》以俯视的角度观察德国统一后社会景观的变化。《直到世界尽头》拍摄于全球四大洲,影片在皓渺的氛围里讲述了一个关于世界末日的奇妙寓言,被称为终极公路电影。文德斯不断地在公路电影的基础上嫁接与派生着新的元素,同时也改造着传统公路片的形式。他喜欢在城市里表现流浪的状态和现代社会里孤独与疏离的状态。 文德斯的影片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坦率冷静的风格。他的电影语言修辞中基本排除蒙太奇,特别偏好对运动和场景的不加剪辑;他追求的是一种平静地观察、等待和不停顿地发展的电影。《柏林苍穹下》中的摄影机如同天使的眼睛,或停驻不前静观默察,或大幅度升降摇移,以大全景、全景镜头为主,较少的特写镜头主要用于镜头和景别间的转换。摄影机穿越公路、广场、教堂、电视塔、图书馆,穿透门窗和墙,瞄准柏林人的日常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有人说,文德斯影片中的每一个视觉画面都有自己的签名。
9 O/ J* g5 H- |& Q 法斯宾德是把悲哀的目光盯在了小人物身上,而赫尔错格却要让他镜头下的狂人传递疯狂及疯狂背后的悲哀。荷索的《陆上行舟》随着镜头长时间的摇移,同时又展现出一片充满不祥之兆的陌生世界。镜头精确地捕捉到自然景物中蕴藏的诗意,那种人类力量向自然力量碰撞时的恢宏,与主人公的近似疯狂的追求交织成幻异迷离的梦境。荷索曾为日渐物化的现代文明缺乏强有力的新影像而呼吁电影人“为现代人类创造一种强有力的新影像”。本着这样的信念,“灵视”成为荷索影像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他的电影中有许多令人咀嚼再三的充满意向的影像:《加斯伯-荷西之谜》中高加索和撒哈拉的灵视与波浪般摆动的麦田,《生命的讯息》中转动的风车,《玻璃精灵》里的大地和血红的玻璃加工厂。荷索就是这样的一位导演;他的触角所及,是为深入形而上哲学的层面,以致于他的电影常偏向寓言的成分,对于生命本质与人类困境常有更宽广的喻义。
施隆多夫早期作品《青年托勒斯》《谋杀与杀人》等影像构成简洁,善于以细节和特写表现内心活动。在后来的《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布罗姆》《锡鼓》中,施隆多夫以流畅的镜头语言表现文学作品中精彩的描述。他的影像语言虽然不像文德斯、荷索影片那样有显著的个性风格,但施隆多夫在影片中也丰富运用各种造型手段,使其影片相对而言容易为观众接受的同时拓宽了艺术形式对真实生活的表现力。《锡鼓》流畅运用传统影像手法,写实 和荒诞奇妙地交织,片首和片尾外祖父和奥斯卡先后躲进外祖母宽大的裙裾中,形成历史轮回的隐喻。施隆多夫的造型语言是紧密融合在叙事之中的,没有突兀地偏离叙事或独立地表现意念。
最新力作
金银岛
Die Schatzinsel
演员 弗朗科斯·高斯克 François Göske ...... Jim Hawkins (as François Goeske)
Diane Siemons-Willems ...... Sheila O'Donnel
Tobias Moretti ...... Long John Silver
Christian Redl ...... Billy Bones
Aleksandar Jovanovic ...... Dr. Livesey
Christian Tramitz ...... John Trelawney
尤尔根·沃格尔 Jürgen Vogel ...... Israel Hands
Klaus Schreiber ...... John Hunter
André Hennicke ...... Ben Gunn
里奇·穆勒 Richy Müller ...... Black Dog
Jürgen Schornagel ...... Captain Smollett
Wolfgang Michael ...... Mr. Arrows
Daniel Bohn ...... Abraham Gray
Gerd Langer ...... Tom Redruth
Diane Siemons-Willems 黛安西蒙斯 影人 演员
1985-04-18
作品: 直男约错会 / 金银岛 / Der Elefant - Mord verjährt nie

B. 德国新上映悬疑电影《急速逃脱》,是多少人心中的最佳影片

德国的伦理片其实还是蛮多的,比如窃听风暴就很棒,豆瓣的评分9.1分,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三个电影。
第一个就是《窃听风暴》该剧主要讲述在1984年的东德整个社会,在国家安全局的高压统治下,特工魏斯曼奉命监听剧作家德曼。

C. 大家好,有谁知道新德国的代表导演和他们的代表作吗,谢谢呀!

0年代中期,新德国电影进入创作高潮,这一时期代表人物是威尔格·赫尔措格、福尔科·施隆多夫、赖纳·威尔纳·法斯宾德和威姆·文德斯。

威尔格·慧尔指格(又名:W.H·斯蒂佩蒂奇)

如果说艺术家是一个“离群索居者”的话,新德国电影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人物是赫尔措格,正像他影片中那些“孤家寡人”的主人公一样,他自己就是这样一位孤独的艺术家。赫尔措格说:
“就因为我是独自一人,而且还将独自工作下去,所以很难将我的影片归人这里的某个流派”。
1967年,他在希腊拍摄了《生活的标志》一部短片之后,又在萨哈拉拍摄了《法塔·莫尔加纳》(1968年);拍摄了《诛儒也是从小长大》(1968 年);1973年,他到了秘鲁和巴西,拍摄了《阿吉尔——上帝的愤怒》,影片采用传说中纪实手法,描写了1590年到黄金国探险的僧侣阿吉尔的故事。表达了某种社会秩序的瓦解和狂想在现实面前的失败。这是一部“妄想和放纵的叙事诗”。1976年,他执导的影片《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记叙了上个世纪一个遭受社会偏见的弃儿卡斯伯·豪译尔的故事,他心理愚钝和反常。这部半记录、半自传体的影片揭露了特权和教会制度为基础的社会的虚伪和利己主义。8毫米胶片拍摄的主人公梦境很有特色,成为赫尔措格“最有力量和风格最统一的影片”,荣获了戛纳国际电影节奖。1978年,他还曾重拍了茂瑙的《夜间幽灵诺斯费拉杜》。1982年,赫尔措格导演了《陆上行舟》,主人公梦想在亚马逊河上游的森林里建起一座歌剧院,让伟大的卡鲁素来唱歌,他开始了旅行并在士著人帮助下把行舟搬过山岭。影片在瑰丽壮观的大自然景色中和古朴纯真的民风中激荡着艺术家更加执迷、颠狂的心理状态。赫尔措格说到:“我的影片是由于某种强烈的迷恋产生的……”,这部影片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孤独和疯狂、异域疆土的自然风光成为赫尔措格影片的一贯的主题。在赫尔措格的影片中,他热衷于刻画那种边缘与孤独的人物,探讨人物“疯狂的迷恋”的心智,在这一点上他与法国“左岸派”电影有近似之处。他的影片极富浪漫色彩,有强烈的造型意识和动人的古典音乐。他的电影剧作略欠一筹,一如《陆上行舟》河流中走船,放而不收,削弱了戏剧张力,令观众感到沉闷、拖杏,有时晦涩、难懂。

福尔曼.施隆多夫,

早年在巴黎攻读政治学,然后进入巴黎高等电影学院学习电影制作。他曾做过马勒、雷乃和梅尔维尔的副导演,也是从短片开始创作生涯的。1966年,他的处女作《青年特尔勒斯》‘‘预示了新德国电影的觉醒”,影片编剧是他后来的妻子和主要合伙人特洛塔。
1967年《剧烈的争吵》的成功,使他同美国哥伦比亚公司签订了6年的合同,开始转向拍摄历史题材的影片。1971年的《科姆巴赫穷人的暴发》起源于民间传说,叙述了民工拦路抢劫一辆钱车的故事,表达了下层人民的感情,批判了社会,“对具有新特征的乡土电影的发展是个贡献”。1972年后,他从历史转向当代,拍摄对德国社会现状进行精辟分析的系列影片,并从1960年“作者电影”较窄的观念转到较大的观众层面。1975年《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描写一个收容无政府主义者的年轻妇女最终成了舆论界的牺牲品。1976年他拍摄了根据尤斯奈尔原著改编的《死刑》。在1978年《秋天的德国》中,他“技艺更加精湛”。1978年《锡鼓》影片通过一个不愿意长大的孩子的故事对德国历史及现实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这部史诗般的巨幅画卷于1979年同《现代启示录》并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阂大奖,1980年又赢得美国奥斯卡最佳外国影片奖。
他的80年代仍然是丰厚的;《伪造》(1981年)、《斯万的爱情》(1983年)、《一个保姆的故事》(1989年)等等。施隆多夫擅长导演艺术片,是一个“在所有导演中最具现代电影语言表现手段的人”,也是一个注意市场和同观众交流的人。施隆多夫注重电影剧作,有浓厚的文学功底。他的代表作品《锡鼓》等,对处于社会重压下的人物变态心理的描写以及他对文学作品的倚重使他同法国“左岸派”电影人士及作品十分接近。然而,他对电影基本技法的注重、对观众的顾及、与电影明星的多次合作,又使他同这些导演以及新德国电影的其他人明显不同。目前,他主要在美国拍片,而这些“超级制作削弱了他的艺术才华”。

赖纳·威尔斯·法斯宾德

新德国电影多产的天才法斯宾德是多面手,他曾做过记者、戏剧编剧、戏剧导演。70年代他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并从舞台转向电影,在银幕上塑造了一系列的栖棚如生的人物形象。1969年一1976年,他总共导演了29部长故事片和一部5集电影系列片。
1969年,在柏林电影节轰动的《爱比死更冷酷》“表现了毫无用处的可怜人”,影片中的移动摄影不同反响,那是他的第一部作品。1970年《谨防神圣的妓女》把戏剧排演的喜怒哀乐搬上银幕。
1971年,法斯宾德在《四季商人》里讲述了一个无法满足母亲要求的菜商在饮酒后死亡的故事。影片仅用了l1个拍摄工作日,充满风格化与舞台艺术痕迹,法斯宾德的创作风格达到高峰,在他的影片中第一次出现了关于同性恋的主题。1972年,‘法斯宾德仅用了10天拍摄完成了《佩特拉·冯·康德的辛酸泪》。 1973年,他导演《恶梦吞噬灵魂》片中60岁的老妇嫁给了一个年轻的摩洛哥外籍工人,当她能够战胜社会的种族偏见时,却无法克服他们面对的种族差异。 1975年的影片《自由的强权》又一次显示了法斯宾德偏爱的主题,一个同性恋青年被人利用后又被抛弃,惨死街头。1977年导演的《中国轮盘赌》、 1978年推出反法西斯题材的《玛丽亚·布朗恩的婚姻》、1978年与施隆多夫联合导演的《秋天的德国》、1980年,另一部反法西斯主题的影片《莉莉· 马莲》问世。1981年4月法斯宾德在“世界报”采访他时说:“如生命允许,我希望拍摄12部反映德国各个不同时期的影片;第一个描写第三帝国的主题是《莉莉,马莲》。但不是最后一个……,我在寻找自己在祖国历史中的位置,我为什么是个德国人?”法斯宾德的声明体现了新德国电影艺术家的觉醒和责任。 1982年,他在导演了《薇洛尼卡·弗斯的欲望》和高度风格化的影片《水手克莱尔》后离世,年仅36岁。
法斯宾德绝大部分影片的电影语言无大新意,采用的是他崇拜的美国“好莱坞”电影模式,是一种传统情节剧。其中最大特点是他对艺术的真诚和对社会的直言批判,他敢于把德意志沉重的罪孽意识摆上银幕,他也撕下自己的外衣,把种种非常态欲望和阴暗心理逐一解剖。法斯宾德的美学追求和创作倾向与法国新浪潮时期的 “电影手派册”十分接近,他的影片中那种“乌托邦思想”和“悲观绝望’’也同手册派一样消极。他的影片有时出现‘‘简单化”的倾向,他的社会分析有时也难免“主观”、浮浅”。然而,在新德国电影艺术家中,他的真诚是最令人难以忘怀的。

威姆,文德斯

这位曾攻读医气和哲学的大学生在投考巴黎高等电影学院时失败,他在巴黎电影资料馆通过观摩大量影片自学成才。
1971年文德斯导演的第一部长片《城市里的夏天》,这是“一个犯罪故事的历史”,影片中的囚犯因惧怕往昔而逃跑。他还拍摄了非情节化、不求表意的《守门员罚球时的焦虑》;这一风格同样反映在1974年的作品、爱丽丝漫游城市》中。1976年执导《时间的进程》,1977年美国演员德尼·霍普在他气氛神奇的影片《美国朋友》中担任主演。1980年,他把美国导演尼古拉·雷依的传记故事搬上银幕,影片记叙了在无尽的公路旅行中电影机械师与他的朋友卡米茨的友谊与烦恼,这是一部典型欧式风格的公路片。1984年,摘职戛纳电影节的金棕阎的另一部欧式风格的公路片《德克萨斯州的巴黎》标志着文德斯“美国化倾向的高峰”,他表现了人的孤独、人与人之间的隔漠。1985年他拍摄了一部关于他的偶像导演小津安二郎的纪录片《东京之行》。1987年,《柏林上空》这部充满超现实主义气氛的作品问世。迁移、旅行是文德斯影片的惯常主题,他的电影语言修词中基本排除蒙太奇,形成对运动和场景不加剪辑的“坦率、冷静”的风格。
新德国电影运动的衰落:
同新浪潮电影—样,新一代的德国电影人反对电影商业化,主张“作者电影”和“艺术电影”,新德国电影在美学追求和制作方式上有很多与新浪潮相似之处,几百名导演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拍摄了近干部影片,形成持续不断的创作高潮和声势浩大、历时长久的电影运动。美国新好莱坞电影运动导演科波拉对旺盛时期德国电影作过安如下的评价:“过去的10年属于新德国电影,西德是现在唯一有所作为的电影国家”。
然而,70年代中、后期,经济危机已经表明德国电影有衰落,电影市场出现了萧条,德国影片在国内的放映收入几乎无法抵偿制版成本。据统计:其收入仅占全部影片收入的10%,1977年占4%。新电影对资助团体的依赖,使电影艺术受制于这些团体和电视台编辑部,同时也受制于主管这些部门的政治态度。“德国青年电影董事会”由于提供资金过少丧失了影响,已于1976年解散。
1977年,法斯宾德还曾发表了将来只在国外拍片的声明轰动一时,引起人们议论纷纷。一些评论家认为“虽然电影导演们对运转不灵的团体和对缺乏评论界的支持表示不满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否在别的欧洲国家或欧洲以外的国家拍摄电影的条件就比联邦德国优越却是使人怀疑的”。法斯宾德于80年代初业已故世,其他三大导演已到国外拍片。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主将在国外创作上的滑坡现象,证明了评论家的担忧。90年代的德国电影市场完全被好莱坞占领,有着先锋运动表现主义、德国室内剧、批判现实主义传统的民族电影也已日渐消亡。

D. 被称为新德国电影四杰的是哪些导演

施隆多夫和赫尔措格、法斯宾德、维姆-文德森施隆多夫真正被誉为新德国电影代表作的两部影片是《丧失了名誉的卡特琳娜·布鲁姆》和《铁皮鼓》,尤其是后者,获得了1979年法国戛纳电影节大奖和联邦德国最高电影奖———金碗奖,1980年又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维姆-文德森“旅行三部曲”:1974年的《爱丽丝漫游城市》(AliceintheCities),1975年的《错误的举动》(TheWrongMove)和1976年的《公路之王》(KingsoftheRoad)。法斯宾德女性电影《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劳拉》和《薇罗尼卡·福斯的欲望》,完成了他女性立场和视角的德国50年代背景的女性三部曲。此外,与《劳拉》一样拍摄于81年的二战背景的《莉莉玛莲》,在背景年代上甚至也可以算是这三部曲的一个序幕,影片同样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赫尔措格1972年执导著名作品《阿基尔,上帝的愤怒》(又名《天谴》)1974年的名作《加斯·荷伯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