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奥黛丽·赫本为什么这么有影响力
我要说的有很多,希望你能耐心看下去,也许你才会明白赫本为什么那么有名。
奥黛丽·赫本堪称优雅女人的代名词,她从第一眼就让你感觉到优雅,这一切源自她的审美品位
1、不盲从潮流,找到自己的风格
赫本的儿子肖恩在为母亲写的传记中提到:“‘越简单越好’,这是母亲穿衣哲学的精髓部分。对母亲来说,风格意味着一种内在美的延伸,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尊重,对人类的希望。如果说风格是高雅纯洁的,那是因为她相信简单的力量。如果说这种风格是永恒不变的,那么是因为她相信品质的力量。
直至今日,母亲仍然是很多潮流追随的偶像,这是因为她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形象,并且坚持了一生。她从来不是一个潮流的跟风者,也从来不每一季都更换掉所有的衣服。她也喜欢时尚的东西,但是只是把它们当作自己风格的点缀。母亲从来没有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特殊的、与众不同的大明星,因此她总是保持低调,努力工作,并从中获得快乐。她的风格就是她为人原则的延伸。”
2`保持谦逊的态度
对身边的一切保持谦逊的态度,是内心快乐和优雅的源泉。将自己当成一个最普通的人,将每一点收获都当成惊喜,谦逊将成为你最迷人的品质。
肖恩曾这样总结自己的母亲:“高雅源自于内心的价值观,这并不是刻意营造出来的,而是由于谦逊品德的自然流露。”
奥黛丽·赫本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一位巨星。她所渴望的,只是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她说:“其实我从不曾在意什么公众形象。如果我成为大众眼里的完美女神,肯定会被逼疯的。我根本不相信有完美。人们把我奉为某种典范,我在他们眼中也许是甜美的,略带一些忧郁。但是,我终究是个平凡人。当我肚子饿了,也会骂上几句。”
3、专注工作,维持好人缘
毫无疑问,赫本是一位巨星,但这对她来说是一种职业而并非一种身份。专注于工作中的赫本从不摆大明星的架子,由内而外散发的亲和优雅的魅力让她拥有好人缘。
在《罗马假日》里,她与格里高利·派克合作十分愉快。在拍斯坦利·多南执导的《俪人行》中,她与男主角扮演者艾伯特·芬尼合作得也相当愉快。在拍《蒂凡尼的早餐》时,和她演对手戏的是年轻英俊的演员乔治·佩帕德。他非常紧张,在拍一场与赫本的亲密戏时,他躺得过于靠边,不料扑通一声跌倒在地板上,后来,赫本主动帮助他,使他消除了紧张,终于拍好了这场戏
4、时刻感恩
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让人优雅,而幸福的关键并不是拥有多少,而是时刻懂得感恩。
奥黛丽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从童年时父母离异,父亲出走,到自己成为舞蹈家的梦想经理坎坷、挫败,再到辉煌的成功,她始终对这一切经历心怀感激。不管命运如何捉弄,奥黛丽没有因此消沉,始终灿烂夺目。她时刻铭记着:生命本身就是一次辉煌的经历。
她说:“珍惜生活,不管发生了什么,不管遇见谁都要享受这次经历。我认为,过去的经历让我懂得珍惜现在。我不愿在对将来的忧虑中蹉跎眼前的时光。”
5、保留一颗善良的心
奥黛丽·赫本晚年致力于慈善事业。她说:“不要为了度日而活着,否则会变得利欲熏心,要珍惜每一天。我发现大多数人都活得很肤浅,他们意识不到,活着本身就是精彩的。”
1988年,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在这个职位上,她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并不时造访一些贫穷地区的儿童,足迹遍及埃塞俄比亚、苏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孟加拉等亚非拉许多国家,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爱戴和欢迎。1992年底,她还以重病之躯赴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儿童。她的爱心与人格犹如她的影片一样灿烂人间。
Ⅱ 她25岁,当红电影女明星,却选择告别人世,她叫阮玲玉
首发:石墨社(smshe189)
1934年发生了三件事:
1、年仅22岁的“影坛才女”艾霞服毒自杀,娱乐记者对此大肆报道。
2、吴永刚导演的《神女》上映。
3、张达民将阮玲玉和唐季珊告上法庭,罪名“窃取财物,侵占衣饰,共值3000余元,并私刻张氏之图章”。
艾霞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自杀的电影明星。
被称为“影坛才女”的她,在当时不仅能拍戏,还经常发表小说和诗歌。此外,她还有一个导演朋友,叫 蔡楚生 。
艾霞的离世并不安宁。因为情路坎坷,遭遇失恋的她选择一死了之,然而,在她死后,还有无良小报对她进行报道中伤。
这使得蔡楚生忿忿不平。
1934年,以此为素材,电影编剧孙师毅编写了剧本《新女性》,剧中的“新女性”韦明就是以艾霞为原型的。
在导演蔡楚生心中,最适合饰演艾霞的,是 阮玲玉 。
对于蔡楚生的请求,阮玲玉答应得很爽快,因为她在看完剧本之后便落泪了,她觉得这个女主角就是自己。
《新女性》很成功,成功到当时的" 上海新闻记者公会 "因为影片中出现小报记者的负面形象,于是出面干预并对影片发起抵制,强烈要求道歉并删减画面。
这起纠纷的背后,却无辜牵扯上了阮玲玉。
一些报纸开始发起对阮玲玉的诋毁,围绕她“ 私生活混乱 ”的花边信息进行造谣。
1934年的阮玲玉,已经在联华影业拍了很多部电影,从1931年开始,阮玲玉与多位当时的左翼电影导演拍摄过救国存亡、鼓励思想解放的进步电影。
《新女性》也是其中之一。
蔡楚生想要传达的,不仅仅是“新女性”韦明悲剧的解剖,同时也是想要披露社会对这些想要寻求新生活的新女性们不公平和残酷的一面。
寻求婚姻自主自由,摆脱残酷命运,避免小人的中伤迫害···
新女性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寻求突破的步伐,步履艰难。阮玲玉感知这部电影的主角跟自己相似,正是因为当时的阮玲玉,身处感情纠纷之下。
一方面,前任男友张达民与阮玲玉协议分手(当时他们其实并无法律上的婚姻关系)时,分手的条件是两人签订了 《阮玲玉张达民脱离同居关系约据》 ,而其中第二款明确规定: 阮玲玉每月给张达民一百元,以二年为期 。
张达民本是一个富家子弟,是母亲帮佣服侍的张家四公子。阮玲玉15岁时就被他俘获芳心,张达民甚至为了跟阮玲玉在一起,与家里闹翻,搬出来与阮玲玉同居。
但是张达民是个好吃懒做、不思进取的人,脱离张家的支持后,没有谋生技能,生活穷困潦倒。后来,从父亲去世所分得的家产也被他出入舞厅花天酒地,不多久就花光了。
阮玲玉进入影视圈之后,生活虽有好转,但基本都是她在接济这个家。
另一方面,与张达民协议分开之后,阮玲玉搬进了富商唐季珊为她购置的居所内。
然而,唐季珊在感情上也是始乱终弃,本来在老家就已然婚配的他,认识阮玲玉之前,还与阮玲玉的业界前辈——女星张织云有过同居关系。
为了追求阮玲玉,唐季珊使出了一番手段,相比张达民而言,有钱有实力有才华又懂女人心(至少目前是)的唐季珊,似乎是符合自己期望的伴侣。
然而,成功将阮玲玉收入囊中的唐季珊,开始变了。他不仅曾当着电影界人士的面打过阮玲玉,还在家中对阮玲玉施以暴力。此外,唐季珊再次移情别恋。
似乎怎么看,阮玲玉都跟新女性无缘。但是她的遭遇,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她的性格。
第一,阮玲玉是一个很渴望父爱和家的人。
6岁那年父亲离世,阮玲玉的生活只剩下在张家当佣人的母亲了。佣人的生活条件,给不了她家的温暖,而从小缺乏父爱的她,很渴望有一个男人能够照顾她,给他一个家的感觉。
所以阮玲玉很容易因为男人的嘘寒问暖,感动自己。曾经的张达民如此,后来的唐季珊亦是如此。但他们都只是给了阮玲玉一个家的假象,然后带去无尽的痛苦。
第二,阮玲玉其实有生的渴望。
阮玲玉与电影的结缘,是命运的安排。阮玲玉是真的爱电影,爱表演,她也确实富有天赋。作为演员的成功,是她逐渐摆脱不堪生活的第一步。
阮玲玉爱生活,她像渴望一个家一样,渴望活下去。就像她收养小玉一样,曾经因为家庭条件让自己丧失掉的关爱,她希望都补偿在小玉身上。
对她自己而言,认真拍电影,完成每一个角色,是对自己的突破。而在生活中,摆脱不好的因素,是她对生活执着的努力。
从张家走出来,进入电影圈。从张达民身边,来到唐季珊面前。她以为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改变,能换回自己想要的未来。
然而,不能。
《新女性》中有一个著名的片段,是韦明想要自杀,被好友李阿英感召后,在床上用最后的气力呐喊出:“ 您救救我,我要活啊,我要报复! ”
这段话,是韦明作为新女性的呐喊,也是蔡楚生对于当时社会上的新女性的悲悯。很难想象一个女性,想要活下去的动力,竟然是要报复。
而拍完这个片段,一向总能很快从角色情绪中走出来的阮玲玉,把自己埋在被子里痛哭不已。
郑君里(导演,也是《新女性》的主演)曾说:
阮玲玉之所以能演得那么收放自如,除了她的天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她扮演的角色,总是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被封建势力压得抬不起头来的弱女;被阔佬玩弄的风尘女性;打破传统的婚姻观念的女性……
可惜的是,从电影里走进生活的阮玲玉却不能像韦明一样喊出“我要活,我要报复”的话,1935年3月8日凌晨,她选择离开这个人世的时候,留下的遗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想了又想, 惟有以一死了之罢 。唉,我一死何足惜,不过,还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罢了。(唐季珊提供版本,后被曝出是由唐季珊指使情妇舞星梁赛珍的妹妹梁赛珊所写)
其实我何罪可畏,我不过很悔悟不应该做你们两人的争夺品,但是太迟了!不必哭啊! 我不会活了! 也不用悔改,因为事情已到了这种地步。(《思明商学报》版,指出是由梁赛珊因良心不安主动交给报纸的)
遗书真假已成烟云,但是这两个版本的文字中,都提到了阮玲玉主动寻死。可
叹人生不能像电影一样,一番豪言壮语激励着观众。仅1935年3月8日这天,上海就有5名少女自尽,其他地方的追星成员也有多位自杀。
阮玲玉激励了当时的大多数新女性们,可自己却没有挺过去。
与《新女性》同年上映的,还有《神女》。这部电影被国际影坛誉为中国电影黄金年代的最佳默片之一。
剧情不算复杂,短短78分钟的电影,描写了一个私娼,为了生活和抚养自己的儿子,在夜晚站上街头揽客。
在一次警察街头巡检过程中,她为了逃避抓捕误入了一个地痞家,地痞虽然帮她打了掩护,却也以“回报”为由将她留下过夜。 但她没想到,这仅仅是悲剧生活的起点。
后来地痞跟踪她来到了住处,从此开始了对她的寄生生活。嗜好赌博的地痞总是向她要钱,自己却不学无术。她也想过逃跑,却被地痞发现并用儿子要挟她乖乖听话。
而她为了让儿子接受好的教育,偷偷攒钱送儿子上学。却因为她的身份被众家长揭穿,然后以“维护学校名誉”为由,一致要求她的儿子退学。走投无路的她想要用攒的钱带孩子离开这里,才发现钱早已被地痞偷去赌博。
与地痞对质无果,一气之下,她用酒瓶将地痞误杀,然后获刑入狱。
这是本片导演吴永刚第一次创作剧本,对于想邀请阮玲玉来饰演一个妓女,他心中毫无底气。
然而,阮玲玉看过剧本之后,便爽快答应了这个角色邀约。
看完《神女》的整个故事,细想起来,其实这个角色真的有许多阮玲玉的影子。
在阮玲玉父亲死后,她的母亲曾因生活所迫一度也去当了妓女,阮玲玉虽小,但知道这事。因此,出演这个角色,对于阮玲玉而言,是在揭自己内心真实的伤疤。
同时,片中的女人落入地痞手中,被敲骨吸髓而自己却又无可奈何,很难不让人联想起阮玲玉的两段感情经历。
一事无成的张达民分手后,竟然还提出让阮玲玉支付每个月100元的生活费。而在这之前,张达民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富家公子,不说赚钱填补家用,连自己分得的遗产都被他瞬间挥霍完。
后来与唐季珊同居,阮玲玉虽然物质条件上得到了满足,却在精神生活上被遗忘在荒野。唐季珊的家庭暴力与移情别恋,使得阮玲玉根本找不到家的依靠。
《神女》中的那个儿子,是她活下去和选择反抗的动力。 这当然是歌颂着无上的母爱,其实,也与阮玲玉的真实生活巧合般相似。
与母亲相依为命的童年,使得阮玲玉从小在孤独中度过。于她而言,自己从没有享受过美好的家的感觉,因此她在自己有能力之后,收养了一个义女小玉,小玉可以说是承载着阮玲玉对自己摆脱悲惨命运的希望和寄托。
而电影中,哪怕自己从事私娼的工作,冒着被捕、受伤害的风险,也要努力赚钱为儿子提供好的生活条件,特别是在意识到自己的儿子缺乏好的教育之后,毅然将孩子送进了学堂。
阮玲玉当年就是被开明的母亲推进学校的。为了能让阮玲玉获得更好的教育,母亲去求了自己服侍的张家老爷(他是崇德女校的校董),从而争取到了阮玲玉以半价学费入校学习的机会。
《神女》作为当时的左翼电影代表,自然有更深的社会意义。
一方面强调人生而平等,哪怕是妓女,也有为孩子争取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在呼吁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抛开固守的阶级思想,撕破社会上那些寄生虫一样的败类嘴脸,引发人们积极争取自由的讨论。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神女》的成功,与阮玲玉的精湛演技分不开。
如果说剧本与自己的生活太过相似,使得阮玲玉能够深入理解“神女”的内心世界,那依靠阮玲玉多年来累积的炉火纯青的表演功底,则将这个角色刻画的入木三分。
《神女》中的这个女人,将“母亲”和“私娼”两种身份表现的很清晰。
母亲的身份,主要是她围绕孩子的成长、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所展现的母性。比如她陪孩子在家里写作业时,眼神中充满爱与温情,视线一刻都没有从孩子身上移开。
比如在儿子的要求下,陪他玩游戏,当儿子投入怀抱时,她抱着儿子,亲吻他的脸颊,那一刻,她是幸福和满足的。
比如她去学校参加家长会,儿子上台演唱了一首歌,她在台下满脸洋溢着自豪与欢喜。
而在她面临着孩子要被退学和听闻地痞将自己的儿子卖掉之后,内心的委屈和愤怒瞬间爆发,则十足展现了一个母亲爱护孩子的柔与刚。
私娼的身份,则主要体现在她的工作遭遇。这里其实更多的围绕着她作为母亲不被生活击倒、蔑视一切的心态。
晚上在街边等待客人的时候,她的一举一动,充满着魅惑,又克制住放荡的情绪。
当她第一次误入地痞家中后,意识到自己当晚可能逃不出魔爪时,开始变得坦然。
有一个经典动作: 她从门边走到床边,坐上了桌面,然后向地痞要了根烟。
大概这就是她从骨子里表现出来的反抗吧,而她也只能用弱小的身躯做出这样的努力了。在之后,地痞住进她的家,以孩子为要挟时,她终究是只能委曲求全了。
这个画面被电影教材评为经典,将神女和孩子被地痞强势欺压的处境表现的淋漓尽致。(PS·这个镜头后来很多国产电影也有借鉴)
导演孙瑜这样评价:
"与阮玲玉拍电影,是任何导演的最大愉快,开拍前略加指点,她很快就理解了导演的意图,一试之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总是一拍成功,极少重拍。她在镜头前试拍出来的戏,常比导演在进入摄影场前所想象出来的戏要好得多、高明得多。"
的确,《神女》中阮玲玉的表演,即使放在现在也足以吊打一堆流量明星。
神女的喜怒哀乐,在她这里拿捏得非常到位,虽然是默片,却能感受到她来自心底的情绪爆发,穿越屏幕感染到我。
拍这部电影时,阮玲玉也才24岁,比起她已经经历过多部爆红电影的演技磨练,《神女》中她的母亲形象以及和儿子之间的相处,却非常容易让人信服,这是一位真正的母亲。
事实上,阮玲玉当时并没有生孩子,只是收养了一个义女小玉。
阮玲玉大概把全部的母爱情感都投身在了小玉身上,可能她真的期望有个孩子,有一个稳定温暖的家。
但是没有。
1934年12月27日,唐季珊收到张达民委托律师写来的信函,信中附上了张达民控告阮玲玉和唐季珊的罪状—— 窃取财物,侵占衣饰,共值3000余元,并私刻张氏之图章 。
商人出身,属于社会上层人物的唐季珊自然是不肯任由张达民胡作非为,他坚持要反诉张达民虚构事实。
然而,阮玲玉却选择沉寂。
这种沉寂,是她骨子里的失望和无助。张达民也好,唐季珊也罢,都只是把她当成了争夺利益的工具,在这两个人面前,阮玲玉似乎丧失了自我。
1935年1月10日,上海特区第二法院开庭审理,阮玲玉称病拒绝出庭。
而张达民在法庭上一口咬定阮玲玉是自己的“妻子”,唐季珊“虚构事实,妨害名誉”的诉讼反而显得苍白空洞。胜诉之后的张达民,又向法院追加了唐季珊与阮玲玉“妨害家庭、通奸重婚”的新罪名。
2个月后,阮玲玉在住所内服下3瓶安眠药,1935年3月8日下午6时38分离开人世。
服药之前,阮玲玉跟母亲说好饿,母亲给了煮了碗面,那碗面,陪她走完生命最后一程。
阮玲玉的故事后来被拍过很多次,但都是以剧情传记的形式,重新演绎了她的一生。
1991年,那个最会拍女人的导演,关锦鹏拍出了一部看起来另类的电影。
《阮玲玉》,1991年,8.5分。
这部电影的特别之处在于,并没有把阮玲玉当成一个已经尘埃落地的人物,依靠剧情来给我们展现她的一生。
关锦鹏打破了电影与观众的界限,他请到了张曼玉、刘嘉玲、梁家辉等影视明星,似乎是想要重演阮玲玉的生前过往,然而,在影片中,我们又能看到关锦鹏和各位演员的讨论画面,每一个演员都聊一聊自己对所扮演的角色的看法。此外,这部电影还剪辑了许多当时了解或者与阮玲玉有接触的人的采访。
因此,关锦鹏的这版《阮玲玉》是一部记录型剧情传记电影。
关锦鹏只是想让我们离阮玲玉近一点,再近一点,而不是让我们当成一个看客,去欣赏她的一生。
当时张曼玉还一直被人称作花瓶,而阮玲玉在1930年拍摄《故都春梦》之前,同样被观众当作花瓶。
张曼玉从演员的角度,去贴近阮玲玉这个人物,她时而在阮玲玉这个角色中无可自拔,时而在与关锦鹏以及其他演员的交谈中,说出自己对她的看法。关锦鹏的手法,确实将阮玲玉当时的心境完美呈现出来。
因为阮玲玉不像我们所了解的只是电影里的明星,她走出银幕之后,内心世界十分苦闷。
关锦鹏版《阮玲玉》塑造出了阮玲玉的三个特点:
第一、热爱演戏,而且非常有天赋
阮玲玉是个有天赋的人,这个孙瑜导演也说过。张曼玉饰演的阮玲玉,可以很好的理解导演所想表达的东西,情绪和动作都很到位。
片中关于她拍摄《故都春梦》时,在北平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独自一人脱掉外衣只穿一身旗袍趴在雪地里感受角色,并反复调整动作和姿态。
这算是一个演员对自己也是对角色最大的尊重吧。
而拍摄期间,阮玲玉也会因为自己表达的情绪不到位,主动要求导演让自己重新拍。
这在如今看来,似乎是一个演员本该有的责任心。然而,如今演艺圈真正愿意遵守这份责任心的人,并非想象的那么多。
第二、愿意努力,敢于追逐
阮玲玉愿意去接受演戏上的挑战,就像她愿意接受《新女性》和《神女》中的角色一样。
电影中有一个场景,是她主动去寻找正要拍摄《三个摩登女性》的卜万苍导演,想要饰演其中一个叫周淑贞的角色。
而卜万苍导演的回复是,这个角色既不高贵,也不烂漫,跟你之前的形象差很多,不太适合你。
阮玲玉的回答是,我可以演好的,如果失败了,我来赔。
为了表明自己适合这个角色,当场脱掉了自己贵重的大衣,擦掉口红。
第三、感情中迷失自我
阮玲玉是一个敢于追逐的人,特别是对于电影。然而,生活中,她总是有心无力。
纵观整部电影,关锦鹏其实一直在塑造阮玲玉这个人想反抗却又始终无法反抗的处境。
从 《三个摩登女性》 开始,卜万苍导演就跟她说,周淑贞这个角色代表着刚强、朴实、敢于反抗的女性,她代表着革命。
到 《神女》 里面,吴永刚告诉阮玲玉,妓女虽然被地痞拦在家中,却依然用点烟的动作表现自己的反抗和蔑视。
最后到 《新女性》 中,蔡楚生跟她说,韦明这个角色的情绪是“ 要控诉,要反击 “。
这三部电影的拍摄,正是阮玲玉纠缠于张达民和唐季珊之间,无法脱身的时候。尽管电影的角色呼喊着要反抗,但是现实中的阮玲玉始终做不到。
《三个摩登女性》拍摄时,唐季珊还在追求她,想要摆脱张达民的控制,所以那时候的阮玲玉会显得主动积极。
但是到了《神女》和《新女性》时,阮玲玉被唐季珊家暴和移情别恋折磨着,同时还要遭受张达民的敲诈,阮玲玉已经无法从感情的漩涡中逃离。
因此,这两个角色虽然她还有反抗的意识,在《神女》中用动作表达,但是在《新女性》中,只能默默承受,也是这部电影让她一时无法从角色中走出来。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表达了关锦鹏对阮玲玉的悲悯之心,她也对阮玲玉的悲剧人生以旁观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展现给了大家。
我们时而看到张曼玉和演员们一起讨论角色剧情,听张达民的扮演者吴启华说张达民这个人无可救药了,时而又跟随着他们去重现30年代的阮玲玉和众生相。
就像最后一场葬礼戏,正当我们跟随着演员充满感情的表演,一下子镜头又切换到了关锦鹏的拍摄现场,走到镜头之后,看这场葬礼,演员们笑着,聊着,一切似乎又很平淡。
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摄影师用镜头对准张曼玉饰演的阮玲玉躺在鲜花中间的遗容,张曼玉因为一直有呼吸,导致这个镜头不能用,为了完成拍摄,张曼玉硬憋着一口气,一直等导演喊咔。
这个如同静止了的画面,观众终于和张曼玉一起,体会到了阮玲玉一直到死都憋着一口气的感觉。
这红尘俗世,太闷了。
-END-
一部电影,一个平行世界的故事
你的转发和关注,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更多影评:石墨社(smshe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