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谁知道有关于东周列国时期的电影或者电视剧呢请推荐一下
电视剧有《秦始皇》(香港版,大陆版)、《大秦帝国》、《东周列国-春秋篇》、《东周列国-战国篇》、《骊姬传奇》、《晋文公传奇孔子 》、《孙武》、《孔子》、《孙子谋略》 、《吴越争霸》、《西施》(大陆84版,台湾版,香港版)、《陈胜王》、《刺客列传》、《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宰相小甘罗》、《吕不韦传奇》、《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商鞅传奇 》、《屈原》(香港版,大陆版) 、《乱世英雄吕不韦 》、《荆轲传奇 》。 电影有《荆轲刺秦王》、《赵氏孤儿》、《英雄》、《神话》、《古今大战秦俑情》、《孔子》、《屈原》、《马陵道》、
㈡ 墨攻的故事(赵伐燕却没有攻下梁)在历史上真的有吗
不好意思,我的回答不正确..
电影《墨攻》的原作是日本的酒见贤一(小说)和森秀树(漫画),监督·剧本由香港的张之亮负责。
是小说,而并没有史实,真要史诗,则只有墨子助宋御楚的那一段:
在战国初年的时候,楚国的国君楚惠王想重新恢复楚国的霸权。他扩大军队,要去攻打宋国。
楚惠王重用了一个当时最有本领的工匠。他是鲁国人,名叫公输般,也就是后来人们称为鲁班的。公输般使用斧子不用说是最灵巧的了,谁要想跟他比一比使用斧子的本领,那就是不自量力。所以后来有个成语,叫做“班门弄斧”。
公输般被楚惠王请了去,当了楚国的大夫。他替楚王设计了一种攻城的工具,比楼车还要高,看起来简直是高得可以碰到云端似的,所以叫做云梯。
楚惠王一面叫公输般赶紧制造云梯,一面准备向宋国进攻。楚国制造云梯的消息一传扬出去,列国诸侯都有点担心。
特别是宋国,听到楚国要来进攻,更加觉得大祸临头。
楚国想进攻宋国的事,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对。反对得最厉害的是墨子。
墨子,名翟(音dí),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反对铺张浪费,主张节约;他要他的门徒穿短衣草鞋,参加劳动,以吃苦为高尚的事。如果不刻苦,就是算违背他的主张。
墨子还反对那种为了争城夺地而使百姓遭到灾难的混战。这回他听到楚国要利用云梯去侵略宋国,就急急忙忙地亲自跑到楚国去,跑得脚底起了泡,出了血,他就把自己的衣服撕下一块裹着脚走。
这样奔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他先去见公输般,劝他不要帮助楚惠王攻打宋国。
公输般说:“不行呀,我已经答应楚王了。”
墨子就要求公输般带他去见楚惠王,公输般答应了。在楚惠王面前,墨子很诚恳地说:“楚国土地很大,方圆五千里,地大物博;宋国土地不过五百里,土地并不好,物产也不丰富。大王为什么有了华贵的车马,还要去偷人家的破车呢?为什么要扔了自己绣花绸袍,去偷人家一件旧短褂子呢?”
楚惠王虽然觉得墨子说得有道理,但是不肯放弃攻宋国的打算。公输般也认为用云梯攻城很有把握。
墨子直截了当地说:“你能攻,我能守,你也占不了便宜。”
他解下了身上系着的皮带,在地下围着当做城墙,再拿几块小木板当做攻城的工具,叫公输般来演习一下,比一比本领。
公输般采用一种方法攻城,墨子就用一种方法守城。一个用云梯攻城,一个就用火箭烧云梯;一个用撞车撞城门,一个就用滚木擂石砸撞车;一个用地道,一个用烟熏。
公输般用了九套攻法,把攻城的方法都使完了,可是墨子还有好些守城的高招没有使出来。
公输般呆住了,但是心里还不服,说:“我想出了办法来对付你,不过现在不说。”
墨子微微一笑说:“我知道你想怎样来对付我,不过我也不说。”
楚惠王听两人说话像打哑谜一样,弄得莫名其妙,问墨子说:“你们究竟在说什么?”
墨子说:“公输般的意思很清楚,不过是想把我杀掉,以为杀了我,宋国就没有人帮助他们守城了。其实他打错了主意。我来到楚国之前,早已派了禽滑厘等三百个徒弟守住宋城,他们每一个人都学会了我的守城办法。即使把我杀了,楚国也是占不到便宜的。”
楚惠王听了墨子一番话,又亲自看到墨子守城的本领,知道要打胜宋国没有希望,只好说:“先生的话说得对,我决定不进攻宋国了。”
这样,一场战争就被墨子阻止了。
㈢ 以楚汉相争为背景拍的新电影
大汉风(楚汉风云)系列,里面的战场设置的特好,还有气势,估计你说的是大汉风(楚汉风云)
主演:项羽-胡军饰
虞姬-杨恭如饰
刘邦-肖荣生饰
吕雉-吴倩莲饰
曹女-沈傲君饰
赵高-王刚饰
韩信-吴越饰
李斯-李立群饰
范增-辛明饰
张良-沈保平饰
剧情介绍“
秦末,相县有项梁、项羽叔侄两人,他们系楚国名将之后,阴蓄反秦大志。同县有一美女虞姬,为秦将所虏,项羽救之,两人相识并产生好感。离相县不远的沛县有一名刘邦者,三十七、八岁末娶,游手好闲,但结交萧何等一帮豪杰。他为亭长后,娶吕雉为妻。不久陈胜起义,刘邦、项羽乘时相继起兵反秦。两人初次相逢于襄阳城外,一见如故,相敬相惜。项梁听谋士范增言,立故楚宗室心为楚王。刘、项共拥之。后项梁为秦章邯部所杀,项羽报仇心切,率兵北伐章邯。巨鹿一战,项羽大破秦兵。章邯四十多万精粹或死或降。但这时项羽坑杀二十多万投降秦兵,留下残暴恶名。趁项羽攻打秦兵主力,刘邦率先攻入秦关,秦王婴投降,刘邦遂取下秦都咸阳。因在前楚王心曾有先入秦关者封王之约,刘邦和吕雉都希望成为秦王和王妃。范增知道刘邦胸藏大志,劝项羽杀刘邦。项羽表面凶暴,实则忠厚,鸿门宴上不忍加害,刘邦逃过一命。
项羽与虞姬早已两心相许,只因项梁之死而推迟婚期。项羽破秦,虞姬却被掳入秦宫,直至入关后仍不知其下落。因此项羽一怒之下,烧了秦宫,无意中却救出虞姬。劫后重逢,两人分外高兴。项羽希望荣归故里,不听范增之谏,自封西楚霸王,都彭城;而封刘邦汉王,都西蜀;又把章邯等三人分王三秦,防刘邦西进。刘邦入蜀,吕雉却被当做人质留在楚都,因此对刘邦心生怨恨。她见项羽、虞姬婚后两情缱绻,嫉妒之余,对项羽产生爱慕。项羽不为所动。项羽部下韩信不为重用,吕雉策划让其投汉。经萧何推荐,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计攻下三秦,又挥师东进。趁项羽北伐齐国,刘邦先取下彭城,但转眼得而复失。
项羽回师,又掳吕雉和刘邦父太公,救回虞姬。两军在荥阳一带对峙经年,互有胜负。其间,范增曾献计,以烹杀吕雉和太公胁逼刘邦退兵,刘邦却以"分我一杯羹"答之。项羽终不忍杀吕雉和太公。刘邦自荥阳城脱险后,又依张良计,离间项羽和范增臣主关系。虞姬屡劝不果,范增含愤而死。虞姬自责不己,为误项羽霸业,悄然离去。刘邦对韩信既用又防。韩信破了魏、赵、齐三国,受封为齐王之后,挥师来援。汉军与楚军强弱易势。双方言和,以放回吕雉和太公为条件,划定楚河汉界,各自退兵。
吕雉被拘楚营多年,刘邦淫心不改,并先后纳曹女、薄妃、戚女为。为此她耿耿于怀并曾与审食其偷情。归汉之时,她甚至对楚营和项羽产生眷恋。刘邦迎回父亲和妻室之后,又毁约东进,楚、汉战于垓下。韩信以"十面埋伏"计杀败项羽;紧接汉军又依张良"四面楚歌"计,令楚军逃散。值项羽身边最亲近的项伯、钟离昧、季布等也相继离去之时,虞姬回到项羽营中。项羽感动不己,他以为人生至此无憾。虞姬歌罢自刎,临死嘱项羽突围。项羽突围至乌江边上,原虞姬仆人今乌江亭长虞洪驾舟请项羽过江,项羽谓无颜见江东父老,痛呼苍天因何成刘邦而亡自己之后,自刎而死。刘邦即将登基,吕雉也将圆皇后之梦,两人以鲁公、鲁夫人礼厚葬项羽和虞姬。举丧之日,刘邦夫妇回想昔日与项羽、虞姬相处情景,禁不住百感交集,其中也包含某种失落。但这一切很快被历史烟云遮蔽。
㈣ 春申君的电影剧情
春申君为“战国四君子”之一。楚国江夏人,姓黄名歇,楚考烈王时期拜其为相。
黄歇才高八斗、胸怀大志,成年后游历四方,广交贤能志士。时值楚国天灾人祸,百姓生灵涂炭,楚王急需贤能之士帮其渡过难关,得知黄歇的才能之后,楚王三次登门相请,黄歇也觉该为富国安民作点贡献,于是入朝担任左徒之职。
秦国欲称霸天下,出兵攻楚,战火烧到都城附近,楚王惶惶不可终日。在国破家亡的紧要关头,黄歇主动请缨愿意前往秦国说服秦王罢战。楚王应允后,黄歇只身亲赴秦国,凭借口舌之伶俐,学识之渊博,对时势进行精辟论述,终于说服了秦王罢兵休战。
但秦王要求将楚国太子送到秦国作人质,黄歇禀明大义忠君爱国,说服家里亲人男儿活在世上,必须要有所作为,本人更应该为黄氏争光。
于是,他毅然决定陪太子完赴秦作人质,并且培养太子完学会治国之道。 公元前263年,楚襄王病重,想要太子回国继位,秦王不允,黄歇设计让太子化妆逃出秦国。秦王知道后,欲杀黄歇,在秦相的劝说下,秦王终于答应让黄歇归国。
楚襄王病逝,太子继位,称楚考烈王,拜黄歇为令尹。黄歇当了令尹,广纳人才,门下食客逾三千,比当时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都多。黄歇不仅在各国中广纳贤能之才,而且善举贤能之才为楚国所用。比如赵国人荀况,黄歇便大胆启用,推荐他为新开辟的疆土鲁地作兰陵令。
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形势危急,赵相平原君赵胜前往楚国请求救援,楚考烈王犹豫不决,黄歇禀明唇亡齿寒之理,并亲自率军与魏信陵君共同伐秦,结果一举击溃秦军,解除邯郸之围。前256年,黄歇为了楚国的发展壮大,主动率军北伐鲁国,次年黄歇灭掉鲁国。通过援赵灭鲁这两场战役,黄歇在诸侯中的威望大增,也使楚国重新兴盛强大起来。
黄歇身为令尹,不顾年事已高,为朝政日理万机。同时,他还忠君有加,直到考烈王无子之事着急得日夜不安,废寝忘食。由于担心心切,不妨遭奸诈小人陷害。
黄歇的一生,忠君爱国,贤能仗义,为黄氏后代树立了忠孝义和的典范。如今,遥祭先主,黄氏子孙决心宏拍春申君的崇高精神。
㈤ 电影《征途》讲述了什么故事
电影《征途》讲述了在虚构的中原大陆,十国之中,南赵国与北燕国比邻而居,在短暂的和平共处后,新的战争一触即发。为了防御日益强大的北燕,南赵举办竞技大赛,选拔将才,每族必须选出三名勇士参赛。
消息传到偏僻的清源村,经过一番争议,最终村民东一龙(刘宪华饰)、武士楚魂(何润东饰)与金刚小妹(林辰涵饰)代替清源族,踏上了残酷的征途之旅。
(5)新楚国电影扩展阅读
《征途》生物特效耗时两年打磨:
《征途》基于网游中恢弘壮丽的世界观和丰富立体的形象设定,制片组联合曾经一手打造《流浪地球》的特效团队More VFX全力打磨后期特效,呈现凤凰城、清源村、兽王谷这些游戏中的场景。
片中兽王、虎獒、巨蝎等生物特效,更是特效行业公认的难题,整个团队从最初绘制建模到最终渲染制作完成耗时两年之久。《征途》从游戏情怀、剧情架构到音效配乐、视效呈现,无不着透露出制作团队的满满诚意。
㈥ 与君歌中饰演楚国公是谁
与君歌中饰演楚国公的是何晟铭。
何晟铭,1975年7月9日出生于湖北省仙桃市,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
2019年,献唱电视剧《听雪楼》主题曲《悲喜楼》。
人物评价
何晟铭用“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心态演绎着每一个角色,魅力与演技并存;他在《宫锁珠帘》中饰演的雍正,霸气、隐忍、克制,善用计谋,用情深,何晟铭将内心的纠结与失望演绎准确到位,伤感却又十分克制,情感的酝酿恰到好处。
㈦ 你认为哪部影视作品的人物和剧情能让人受益或长见识
央视纪录片《楚国八百年》
我是一个对于古代历史十分感兴趣的人,然而对于晦涩难懂的古书来讲我还是比较喜欢看纪录片,纪录片会更生动、传神地为我们讲述一段历史,《楚国八百年》这部纪录片我觉得拍摄地非常到位,我已经看了四五遍还是意犹未尽。
㈧ 一部小时侯看过的电影
铸剑
电影名:铸剑
导 演:张华勋
编 剧:张扬 杨从洁
主 演:高发 马精武 阮巡 马崇乐 杨青
上 映:1994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香港
颜 色:彩色
类 型:剧情片
铸剑 (1994)故事梗概
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 周宣王时代的楚国。楚王奢杀,找来天下第一铸剑名师干将及其妻子莫邪为他铸剑。千将夫妇采金英铁精,苦干三年,为楚王造一名剑。楚王怕干将为他人所用,剑成之日就斩杀了干将。干将妻莫邪对此早有所料,她要丈夫铸成两把剑。一把雌剑献了楚王,一把雄剑莫邪保留着。干将被害16年后,莫邪含辛茹苦养大儿子眉问尺。莫邪把其父遇害情景告诉眉间尺,眉间尺一改以往柔弱性格,决心以雄剑为父报仇。眉间尺凭一股勇气来到王城,杀不成楚王,又被通缉捉拿。侠士晏之敖来见眉间尺,他可以杀楚王,但要借重眉间尺的宝剑和头颅。眉间尺信任他,把宝剑和自己的头颅给了晏之敖。晏之敖以献眉间尺之头晋见楚王,并设计在煮头的鼎边用雄剑砍下了楚王的头,眉间尺和楚王两颗头在鼎中进行殊死搏斗。眉间尺年幼,不是楚王对手,被楚王的头咬住不放。晏之敖见状,拔剑自刎,头颅掉入鼎中,加入战团,终于把楚王头咬得无声无息。三个头都煮成了白骨,无法分出彼此,楚国王公大臣出于无奈,只好将三个头颅均以王礼分而葬之。这就是三王冢的来历。
以前看的蔡志忠漫画 很虐心啊这个- -
㈨ 一部美国影片的片名
(一)赵国
战国七雄中的赵国无论从疆土,人口,实力上来看都不是最强大的。甚至连三强都数不上,楚地方千里带甲百万地处南方战略地位可攻可守,齐雄占东方国家财富居战国之首民众且粮足,魏铁甲步兵称雄七国数次攻赵甚至占据邯郸3年之久,秦地势险要兵伍善战。只有燕,韩实力稍逊。而赵地处各国之要冲,可谓争地也!北有胡林匈奴东有强齐南有悍魏西有虎狼之国秦。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赵似乎只有招架之力,事实上武灵王改革前都是如此。
赵武灵王一位天资卓越胆识过人抱负远大的君主,至今在邯郸地区纪念赵武灵王的建筑还很多。其在位时期进行了影响深远的“胡服骑射”,全国士兵改变传统的宽大战服改为紧小为特征的胡服,改变传统的步兵为主体的军队结构改为骑兵和弓弩兵为主体的军队构成。试想一下在现实的今天如果全国军队改变为一个被试为边族的服饰和军种,这阻力该有多大。但赵武灵王办到了,可以相信这次改革对赵国日后的纵横七国是很重要的。
修长城是认为抵御边族最好的防御措施,一方面,抵消边族骑兵快速机动的优势,另一方面,使步兵有可以依赖的阵线。赵国要想纵横七国必须解除后顾之忧——匈奴的侵扰,以便腾出兵力进行南方的争霸。但问题是修长城是公认的耗费人力财力的措施,秦修长城动用近百万的罪民,造成民愤极大。明整修长城亦耗费了极大代价。而赵国全国人口不过一百多万,却修建了令后人惊叹的工程,并且历史上没有发生任何暴乱.....而秦统一后的修建不过将旧燕赵长城连起来。
抵御匈奴一直是中原国家统一后必为之事,秦蒙恬率军30万两年平之动用民力颇重,汉前后率近百万之军平定匈奴且国力大伤。而赵李牧仅率步5万弓10万即平匈奴且士兵多以边民为主。
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即爆发在秦赵之间,秦后期的东征主要障碍便是赵,两国征战互有胜负。赵便成为秦的主要目标。原因不说了,廉颇率军抗之,秦不得进。两军相持,赵国小粮缺,向齐借粮不成,向魏楚借兵不出,赵王只能选择决战。用赵括代廉颇,标志着赵从战略防守向战略进攻的转变。对于赵括的任免,历史一直是否定的,在此不做评述但我的观点是赵括非只会纸上谈兵的年轻将领。 结果大家很清楚,赵主力被围且援军一直打不通包围线,最后40万赵兵被坑杀。我要说的是,赵前后因作战伤亡不过8万,而秦伤亡则过半约30万左右(秦总兵力在100万左右)。白起也正是看到赵兵顽强的战斗力和熟练的单兵战术,才动了杀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赵军在兵围的46天里,没有粮草装备的补给和援军的支援,军内皆食人尸,每天秦之轻兵(敢死队性质)不断的日夜进攻。心理和生理上以达极限,而坚持了46天实属不易。一个军队的战斗力在什么情况可以检验,就是在无外援且自己补给全无,对手强大的情况下显现的,而不是在其连连胜利中显现的。 战后,燕国以为赵弱,率军近40万分兵击赵,结果被赵打败不说,反被夺取好几个城池。分析:燕军之败有三,一师出无名,燕赵之间关系一向良好,两国几乎没有交过战,故燕兵对燕王攻赵多有不解而多懈志。二燕军分兵多处,希望依仗兵力优势在最短时间内攻占赵地,反而被赵各个击破。三燕军将领指挥能力不如赵,且燕兵作战能力有限,甚至不如赵临时组织起来的下民的作战能力。赵胜亦有其三:一长平之败后全国悲愤万分,兵法云:哀兵必胜。二长平之败后赵为防秦长驱直入,进攻邯郸已经在最短时间内组织了另一支生力军且连日操练,战斗力颇强。三赵之将领指挥艺术颇为娴熟,对付秦可能吃力但对付燕绰绰有余,赵民尚武。临时组织起来的即具备战斗力,加上燕军分兵作战胜利在望。
燕军在进攻赵地时,几乎每城都遭到了顽强的阻击,为赵主力分歼燕军制造了条件。最后在赵军势如破竹的进攻下燕军一败即溃。最后燕王不得不出质子、割地以换被俘的近20万燕军。从中我们亦看到赵军作战力的强悍。
邯郸之战
秦长平之战取得胜利后,接受了赵割地请和的要求。原因:一长平之战秦虽胜但士卒伤亡近半,国内积粮消耗的也差不多了,秦也无力进一步攻占邯郸灭亡赵。二士卒长时间在外作战,士气低靡,战线太长补给困难。加上新占之地民心易乱,随时都有可能叛乱(其后果乱)。三魏楚蠢蠢欲动,其侧翼相当不安全(其后秦正是因此)。故秦接受赵和之求。 赵对于事后的割地却产生了分歧,细节不说了。最终赵王决定不履行和约,并积极备战。这一切最终导致秦赵邯郸之战的爆发。秦昭王大怒,尽兵攻赵。其中关于白起不出征的原因我认为有三:一长平之战秦赢的颇险,并领略到赵人顽强的战斗意志。而这有不同于秦兵的顽强。秦兵之顽强在于利诱即有战功即可封爵得地,赵兵之顽强则源于其内在的民族气质和尚武传统。二秦兵伤亡惨重,尤其是掌握熟练作战技术的秦精锐部队(轻兵、骑兵、车兵、弩兵),这时秦主力部队多为刚加入的下民作战能力有限。对于侧翼的安全更是危险,秦如进攻赵都随时有可能被魏楚联军围歼。三对于秦王对范相的言听计从颇为不满。但自信的秦王相信秦军是战无不胜的,即令军60万进攻赵邯郸。 赵对于秦的进攻准备可以说到了极致,因为赵精锐部队的丧失,赵无力发动野战而转为守城,并为此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及装备。同时外交也积极的开展。赵之平原君因长平之败的愧疚也积极的游说魏楚和组织邯郸保卫战。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元月,秦聚兵约五十万人,且分兵三路,左路司马梗率军进攻韩之太原,取之,尽得上党地,以牵至赵北方主力不得南下;右路约十万增兵南阳,以拒魏楚联军;中路军约三十万人,直攻赵之邯郸。七月、八月间赵之武安、皮牢,两座赵都唯一可依赖的战略屏蔽被秦攻破。并于十月间兵围邯郸,这年是赵孝成王七年。 关于秦昭四十八年正月至八月间对赵攻势,赵国采取的战略是坚壁清野,放弃野战和卫星城,集中各地的守军及粮食全力保卫都城邯郸。而此时的赵国精锐士兵早已于长平之战中伤亡殆尽,邯郸城内士卒多为刚征集的下民人数约在三四十万人左右。其中士兵年龄多为40岁左右的老人(古40岁即为老)或13到18岁的弱童。而年轻力壮的士卒不超过十万其中包括赵王的宫卫步兵和少量骑兵大约在一至两万人左右,这些构成了赵日夜突袭秦兵的主力。守将为大将军廉颇、宫卫统领乐乘,而平原君赵胜成为邯郸之战实际的最高指挥官。同时赵之邯郸的下民因长平之战,每家皆有丧子、丧夫、丧父,故同仇敌忾,誓卫赵都。 秦军以五大夫王陵为将,军众在三十万左右,以武安为据,包围邯郸,秦军构成以步弓兵为主,且攻城器颇多。秦五大夫王陵于邯郸城下望着邯郸周围万顷苍绿待实而被赵人尽毁的良田,王陵想道:秦军秦昭二十九年取楚都城郢,三十二年取魏都大渠,而兵赵之主力早已于去年斩杀殆尽,此时赵国邯郸守军不过为老弱病残,只需月余便可攻下。但当他看到雄武宽厚的邯郸城墙,及城上站立的赵国士兵时,他发现赵人的脸上分明露着一种决不屈服和复仇的面容。心中竟然产生了不安,这年是秦昭王四十九年,赵孝成王七年。 秦昭四十九年秋,十月,五大夫王陵率军急攻邯郸城,秦弓弩手,将数十万支箭射向邯郸城上,掩护步兵攻城,而步兵分两队,一队肩扛云梯,强登邯郸城墙,一队推冲车直攻赵区都之城门,且秦分三军不分昼夜轮攻赵都。但是一个月下来,秦军仅校官就战死五名,伤亡近两万人,而不得停下休整,转为小规模进攻以夺赵志。但相反是,赵军却一再攻出精锐步兵甚至少量骑兵不断突袭秦围在邯郸的营栅,竟使秦伤亡颇为惨重,反而秦军日夜防备,士兵多有殆懈。 邯郸前线的战况飞快的传到秦昭王的手中,秦昭王十分的生气,而此武安君又病重,不得行,便一方面命令王陵集兵早日攻下邯郸,一方面组织援军。 收到信的王陵军于秦昭王四十八年,在寒风中的十二月向赵都邯郸发起第二次大规模的攻城战,但疲惫的秦军,在赵军弓弩下,多有伤亡,士卒战皆不利。赵出兵击之,却秦数十里。此战秦伤亡五千人左右。 赵之邯郸城内,伤员遍城皆是,但士兵依旧士气高昂,平原军赵胜,于寒冬将府内积粮存衣,散布赵民,并令其家人抢救伤员,大将军廉颇带甲上城亲自指挥督战,平原君赵胜亦往之。赵兵多弱,廉颇命弱者立城,强者于城内休养逢战而轮换,又命善射者集而射秦。期间赵之精锐常出城,多有不回者(战死),但秦亦伤亡惨重甚巨。 秦昭王四十九年正月,秦之援军十万带着大量的兵备粮草及秦王的最后命令到达了邯郸。五大夫王陵即调整兵力准备向邯郸发动第三次,也是攻赵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 秦昭四十九年正月,将军王龁率兵十万及大量的兵备粮草到达邯郸。五大夫王陵即调整兵力准备向邯郸发动第三次,也是攻赵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可以相信王陵已经知道秦王的不满及以王龁代之的先兆,所以肯定的是王陵军第三次的进攻是相当猛烈的。 战事爆发于正月,在北方此时还是寒冷的冬季。此时邯郸被围将近四个月城内兵员损耗和粮食供给已显危机,人心在冬季更显得脆弱。但在廉颇、乐乘诸位良将的率领下赵军依然士气高昂。同时秦军在受到增援后士气也开始高昂。战事进行月余,赵兵拼死抵御秦军进攻并取得胜利。秦军伤亡惨重,士卒多怨。秦王以陵战不善,免,王龁代将。其后王龁率军连续攻打邯郸近五个月,依然没有攻下。十月,秦王杀了白起后又命郑安平率军五万支援王龁。此时邯郸城处于最危急的时候,粮草早已断绝,人皆“以骨为炊”“刎子而食”,赵军依旧不屈的抵抗着。同时平原君的外交战开始起作用,至十二月初,魏军八万楚军十万均已赶到邯郸外围,秦国也不断的增兵汾城(河东之地)以为声援,双方大战一触即发。同年十二月,信陵君指挥魏楚联军,对秦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魏军击于西,楚军击于东,赵军应于内,秦军三面受敌,全线崩溃。王龁率秦军主力向西急退数百里,入汾城才稍事喘息。在邯郸城南驻防的秦军郑安平部约两万人,被赵军重重围困。郑安平部远离主力,粮草断绝,突围无望,只得全军降赵。三国联军乘胜进攻汾城,秦军大败,被迫撤至河西,夹河对峙。联军乘势收复河东六百里之地,其威大震。 赵国在经历长平之战的失败后,部队兵员损失近四十万。此后赵国可作战的部队可分为这几部分:代郡守军防备匈奴及燕国,常备军约五万人战时可扩编为十万人,晋阳守军(赵国旧都)是赵之右翼,是进攻秦侧翼的跳板也是赵北方的门户,常备军约七万人。中牟守军(括屯留)赵之左翼抵御秦军的前哨和防备魏国的要塞,常备军三万人。邯郸守军赵国防御重心,因邯郸常临战事,故又分武安守军、武城守军,总体上看邯郸地区常备军在十万人左右。邯郸由于其战略地位的重要,因此成为战事最频繁的城市之一,也是军事防御最完备的城市之一。邯郸之战中赵国几临危急,但在赵国优秀将领的指挥下、赵国士兵的顽强抵抗下及赵国下民的舍身支援下都一一化解。从中可看出赵国所独有的、异于六国的气质,更加的悲壮血气、坚强不屈、团结一致。
关于邯郸之战,我认为其悲烈程度堪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柏林战役。秦国对赵直接间接动用兵力在五十万人左右,其中对邯郸作战的部队就达二十五万人,加上辎重部队将近三十万人。说其悲烈,更多的是双方的实力对比,如前所述赵国的兵力、国力在长平之战后已大不如前,邯郸地区可作战的部队不过十万。且在秦军不断围困和进攻下能保住都城不破,实在令人惊叹。邯郸之战以其说是是赵军的胜利不如说是赵民的胜利,赵国下民主要是邯郸下民为保卫邯郸所付出代价是沉重的,“赵亡卒数十万,邯郸仅以城免”是何其的悲壮。试想一下战前赵国各地的军队、粮草源源不断汇聚邯郸,赵国下民众志成城日日夜夜修缮城池,磨砺兵刃的情景,是何其壮观。由此可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部队所具有的慷慨悲凉的气质、血气尚武的传统、同心志协的风气是多么的重要。 长平之战、邯郸之战后,赵国实力及其地位一落千丈。各国都蠢蠢欲动,首先动手的是燕国,如前所述。此战对赵影响:一,提升了赵国于七国中地位;二,锻炼了赵军作战能力更重要的是恢复了作战的自信;三,增强了赵国实力和国家安全系数;四,发现并锻炼了赵国将领。此战中,庞锾、乐乘、李牧脱颖而出,让赵人看到除了老将廉颇外还有更多优秀的将军。赵国的中兴似乎仍有希望。
廉颇在赵国之败后,被赵王重新任用相国并封为信平君。已经年老的他不畏疲苦率领赵国士卒继续作战,于赵孝成王十五年破燕军;十六年围燕中都;二十一年取魏繁阳。其后因事逃奔魏,后转至楚为将,率军作战因楚兵不如赵兵,战不得志,在寿春抑郁而终,临死思报赵国。从廉颇事楚中,我们可以看出:廉颇为将近五十多年,可以说对军事相当精通和熟悉。廉颇于楚为将,战皆不利,很大程度上因为楚兵弱于赵兵。这一点很重要,部队兵员的素质也决定着将领的指挥意图是否可以顺利的实现,赵人尚武且多战,兵员耐性强、有服从意识,且善骑射。而楚军作战机动性差、部队抗打击能力弱、野战能力不强(这些构成项燕之败的原因)。当然优秀的将军会带出一支优秀的部队,同样优秀的部队也会培养出优秀的将军。培养一支优秀的部队可能需要几十年,但它至少影响几百年。廉颇老了,他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训练楚军,或者他早已人存心死…… 庞锾在廉颇出走后,面对秦国、燕国的进攻毅然挑起了赵国的大梁。赵悼襄王三年,燕军十万犯赵,庞锾率军抵之。于常山东垣,深沟高垒以待燕军。此战中,赵兵多用强弓劲弩射燕,其伤亡甚重。无论攻城战、野战燕军皆不利。后撤,遭遇李牧军。又撤,遇庞锾军,战大败。此战杀死燕兵二万余人,其余的奔溃或投降了赵军。其后与李牧合兵下燕,武遂、方城。赵王赞其曰:“将军武勇,廉颇还赵”。赵悼襄王四年,庞锾统率赵、楚、魏、燕之锐师五十万攻秦。赵悼襄王六年秦长安君及大将军蒙骜率军十万攻赵,庞锾领军十万御之,杀秦军三万,射杀蒙骜。赵国顿时国威大震。
李牧赵国代郡的守将,带兵有方,却匈奴而威于北方。李牧常年驻守北部代郡、雁门郡(今山西代县西北)边境地区防御匈奴。他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军队的战斗力,有效地防备了匈奴的侵扰,赢得士兵们的爱戴。他的措施是:首先,任用自己认为能干的人为官,同时把收来的货物,税款掌握在自己的驻军公署,充当士卒的日常开销。其次,每日宰杀数头牛采犒赏将士,优待士兵。第三,加紧练习骑马射箭,重视警报系统,增设侦察人员。在军事上,严明法规:“匈奴□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史记·李牧列传》)。所以匈奴每次入侵,严密的警报系统发挥威力,士兵迅速退回营垒固守,不敢擅自出战。使匈奴掳掠无所得,赵国军队却因此保存了实力,多年来在人员、物资上没有多少损失,为以后的伺机反击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匈奴人却认为李牧这是胆怯,就连赵国边境上的士兵也认为自己的将军是胆小害怕。赵王因此而责备了李牧。但李牧依然如,我行我素。终于激怒了赵王,把他召回,另派将领替代他。新任将领到职一年多,每当匈奴兵来犯,他都命令部队出战,往往受挫失利,损失伤亡惨重。使边境地区不能按时耕种、放牧。于是赵王又请李牧复出,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一再恳请,李牧提出:“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史记·李牧列传》)。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再次到边境后,仍按原来的规约行事。几年当中,匈奴来犯一无所获,但始终认为李牧胆怯不敢出战。戍边的将士日日受到犒赏而不被使用,因此,都请求愿与匈奴决一死战。李牧看准了时机,准备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获赏百金的勇士五万人,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加以训练。并大纵牲畜,让人民满山遍野地放牧。匈奴见此情景,先是派遣小股兵力入侵。接战后,李牧佯败,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单于闻之,率大军入侵赵地,李牧则出奇兵,以两翼包抄战法出其不意包抄匈奴军,一举歼灭匈奴骑兵十余万人。接着又乘胜灭檐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远远逃走。其后十多年,赵国北边稳固,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的城邑。李牧也因此成为继廉颇、赵奢之后赵国的最重要的将领。李牧带兵好野战,善长途奔袭作战。赵幽穆二年,秦攻赵武城(邯郸南),赵将军扈辄领军十万救之,败之,斩首十万。邯郸兵力空虚,而召李牧及代郡军五万人救邯。大败秦军,杀其数万。封武安君。三年,秦将桓齮又率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今河北葶城西南),对赵都邯郸构成严重威胁。赵王迁急命北部边防名将李牧为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抗击秦军。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他认为秦军连续获胜,士气甚高,如仓促迎战,势难取胜。遂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拒不出战。桓齮认为,过去廉颇以坚垒拒王龁,今天李牧亦用此计;秦军远出,不利持久。他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往援,俟其脱离营垒后,将其击歼于运动之中。李牧洞悉敌情,不为所动。当赵将赵葱建议救援肥下时,他说“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秦军主力去肥后,营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于多日来赵军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疏于戒备。李牧遂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李牧判断桓齮必将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钳攻。经激烈战斗,10万余秦军,全部被歼。桓齮仅率少量亲兵冲出重围,畏罪逃奔燕国。 四年,秦攻番吾,李牧与之战,却之。七年,秦将王翦、杨端和率军攻赵,李牧率军屯灰泉山,数战秦皆不利,不敢近。后赵王受间杀李牧,。一年后,邯郸为秦。 其后赵公子嘉于代地称王,思夺旧都。六年后被秦灭。
(二)燕国
燕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国灭亡。起源:
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宗室召公于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燕国的都城在“蓟”(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周的贵族和当地旧商的贵族以及当地土著建立了联合政权。最终使该地区原来的东胡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 燕国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并进而在日后有了发展。
鼎盛:
前323年,公孙衍发起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前314年,燕王哙禅让于相国子之,太子平不服,作乱,失败被杀。齐国、中山国趁机伐燕,燕国大败几乎被灭,燕王哙和子之被杀。齐国退兵后,燕人拥立在韩为??的公子职,是为燕昭王。昭王即位后礼贤下士,筑黄金台,各国士人“争趋燕”。乐毅自赵国来,邹衍自齐国来,剧辛自赵国来。(此节据杨宽"战国史"作了修正。昭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又以乐毅为亚卿主持国政,经过二十八年励精图治,原本弱小的燕国成为一时之强。前284年,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率倾国之兵联合赵、楚、韩、魏五国伐齐,连下齐国70余城,杀死齐?⊥酢F氲刂皇3?莒(今山东日照市莒县)和即墨二城。前278年,昭王死,太子燕惠王即位。齐国即墨守将田单施反间计,燕惠王中计以骑劫代替乐毅。前279年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齐国趁势复国。
覆灭:
燕太子丹年轻时在秦国作人质。逃回燕国后太子丹并没有致力振兴燕国,而是寻找到一位叫荆轲的刺客。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前228年,秦国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逼近燕国。前227年,太子丹送荆轲和他的13岁的助手秦舞阳到易水之畔(现河北易县)。荆轲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后荆轲刺秦王嬴政未遂。这一事件给了秦国一个进攻燕国的借口。前226年,大将王翦率秦军占领了燕国的大半。燕王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前222年燕灭于秦。
燕国君主列表及在位年份
称号 国君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年份
燕召公 姬?] (前年――前年)
(前年――前年)
(前年――前年)
(前年――前年)
(前年――前年)
(前年――前年)
(前年――前年)
(前年――前年)
(前年――前年)
(前年――前865年)
燕惠侯 38 (前864年――前827年)
燕厘侯 36 (前826年――前791年)
燕顷侯 24 (前790年――前767年)
燕哀侯 2 (前766年――前765年)
燕郑侯 36 (前764年――前729年)
燕穆侯 18 (前728年――前711年)
燕宣侯 13 (前710年――前698年)
燕桓侯 7 (前697年――前691年)
燕庄公 33 (前690年――前658年)
燕襄公 40 (前657年――前618年)
燕前桓公 16 (前617年――前602年)
燕宣公 15 (前601年――前587年)
燕昭公 13 (前586年――前574年)
燕武公 19 (前573年――前555年)
燕前文公 6 (前554年――前549年)
燕懿公 4 (前548年――前545年)
燕惠公 9 (前544年――前536年)
燕悼公 7 (前535年――前529年)
燕共公 5 (前528年――前524年)
燕平公 31 (前523年――前493年)
燕孝公 38 (前492年――前455年)
燕成公 16 (前454年――前439年)
燕闵公 24 (前438年――前415年)
燕简公 姬载 42 (前414年――前373年)
燕后桓公 11 (前372年――前362年)
燕后文公 29 (前361年――前333年)
燕易王 12 (前332年――前321年)
燕王哙 姬哙 9 (前320年――前312年)
燕昭王 姬职 33 (前311年――前279年)
燕惠王 7 (前278年――前272年)
燕武成王 14 (前271年――前258年)
燕孝王 3 (前257年――前255年)
燕王喜 姬喜 33 (前254年――前222年)
(三)楚国
楚国渊源:
西周初年,荆人的残部主要是季连的芈姓后人,已西迁至丹水与淅水之间。鬻熊为首领时,审时度势,率楚民背弃商纣王,西行投奔周文王,并受到周文王的器重,周武王继位后,有图南之意,楚人觉察后,在鬻熊之子熊丽的率领下,举部南迁至睢山与荆山之间,暂时避栖于荒野之地。周成王时,周公避祸于楚,楚人敬之如上宾,周公大感其德,周公回朝后诉说此事,感动了周成王,于是周成王封熊丽之孙熊绎为楚君。荆楚开始跻身于诸侯之列,楚国正式诞生了。 楚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惨淡经营,至熊渠时初露峥嵘。熊渠是熊绎第四代孙,是一位既有才识又有进取精神的君主,他整军习武,趁着中原动乱之机,开始了开疆拓土的进程。三苗早已归顺荆楚,熊渠把征伐重点放在西部和东部。在西征中,攻打了庸国(今湖北竹山境内),拉开了拓疆序幕。在东讨中,楚人攻打了位于今湖北中部的扬越,势力推进至江汉平原。接着远征,攻打了位于今湖北鄂州境内的鄂国。楚族是多元的,在黄河、长江流域远古先民的长期交往、争战与融合中,终于在荆楚地区形成有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质的楚族。楚族就是以楚地而得名。但是,楚族的族源来自何方,或者原本就是楚地土生土长的民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末,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就认为“楚本蛮夷,亦即淮夷”。淮夷即楚人,即蛮荆,……淮徐荆舒每连言,必系同族,且为殷之同盟。 后来在《殷周青铜器铭文考释》、《金文丛考》等书中,又明确认定楚人即“熊盈族”。楚之先世居淮水下游,与奄人徐人等同属东国。……熊盈当即鬻熊,盈鬻一声之转。胡厚宣在《楚民族源于东方考》一文中进一步提出“楚之始祖为祝融”。 祝融即陆终……即遂人即黎;而陆终、遂人及黎皆为东方之民族也。……惟其后以周民族之东方压迫,及黄河流域之渐渐改变,东方民族遂多相率南迁,而楚民族势力甚强,乃渐扩土于南方之江汉流域。 郭、胡二先生倡楚族东方说,至今仍影响深远,不少学者从此说。
2、楚国的历史
熊绎及其后代是江汉流域最早的开发者,他们的创业历史是艰苦卓绝的。《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川I,以事天子。”荆山,在今湖北省西部,汉江两岸。(左传》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训之以若敖、蚧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箴之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两言“筚路蓝缕”,皆指楚国熊绎至熊仪(若敖)、熊胸(蚧冒)等十余代君王。可见楚国在建国以后的相当长的时期,都过着艰苦奋斗的穷日子。国君带领臣民跋涉山林,开辟疆土,甘苦与共。面对周边各国存在的威胁,尤其是面对北方周朝军队一次又一次的南侵,楚人振军经武,保持警惕,枕戈待旦。楚国君王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特别注重以先王艰苦创业的事迹对臣民进行传统教育,以此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寻求内部稳定和对外发展。蚧冒之弟熊通自立为楚武王,时在公元前740年东周平王三十一年。这在楚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春秋初期的一件大事,它宣告了一个南方大国的崛起。楚武王之子文王建都于郢,国势更加强大,江汉一带的小国都畏惧楚国。到文王之子楚成王即位,已经“楚地千里”。楚国“结旧好于诸侯”,迫使周天子“赐胙”,要求楚国“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 周天子的话流露出对楚国的畏怯之情,同时,不得不
㈩ 最近有什么电影
1、《悬崖之上》
《悬崖之上》是由张艺谋执导,全勇先、张艺谋编剧,张译、于和伟、秦海璐、朱亚文、刘浩存、倪大红、李乃文领衔主演,余皑磊、飞凡主演,雷佳音、沙溢、芮丹尼特邀主演的谍战电影,于2021年4月3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该片为电视剧《悬崖》的前传,讲述了特工们在严峻考验下与敌人斗智斗勇,执行秘密行动的故事。
2、《我的父亲焦裕禄》
《我的父亲焦裕禄》以焦裕禄女儿焦守云的视角,回顾了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从河南洛阳矿山机械厂带领工人攻坚克难、到调任兰考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治理风沙盐碱涝灾“三害”,直至病逝在工作岗位上的感人故事。
3、《盛夏未来》
21年7月23日电影《盛夏未来》官微发文,宣布提档两周至7月30日上映,并同时开启预售。《盛夏未来》由陈正道执导,张子枫、吴磊、郝蕾、祖峰等主演,聚焦00后成长,讲述即将高考的陈辰与校园红人郑宇星因为一个谎言意外相识,两人在青春中共同面对成长中的种种难题的故事。
4、《商圣范蠡之雄图霸业》
定档于21年7月30日全国上映。影片讲述了春秋末年,五国争霸,奇人范蠡怀有报国兴民之志,因不满楚国政治黑暗,遂于越国危难之际,与好友文种同入越国,辅佐越王勾践,在夫椒之战后,说服勾践向吴王议和,同时定下“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可灭吴国的“灭吴七计”。
5、《有一点动心》
由陈嘉上执导,言承旭,任素汐主演的电影。该片讲述了周启文和相亲APP老板陈然发生的爱情故事。该片于2021年6月3日在中国大陆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