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电影 » 新蒙梭罗夫人电影
扩展阅读
电影中的黑烟怎么产生 2024-11-02 19:17:50
2018全国最新动作电影 2024-11-02 19:04:52
反应印度人文的电影 2024-11-02 18:53:03

新蒙梭罗夫人电影

发布时间: 2022-04-18 08:02:33

1. 玛尔戈王后的编辑推荐

读过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的读者都记得,书中的拉莫尔侯爵小姐颇以死在断头台上的祖先拉莫尔伯爵而骄傲,那位伯爵死后,他的情妇玛尔戈竟然将他的头颅珍藏起来作为纪念。而拉莫尔小姐就是仿效玛尔戈,保存了于连的首级。
《玛尔戈王后》自从出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多次再版,并被搬上银幕,在著名的国际影星伊莎贝拉·阿加妮的演绎下,增强了该作品的受读者喜爱程度。该部电影还获得第20届凯撒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第47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玛尔戈王后》的两部续集分别为《蒙梭罗夫人》(又称《插科打诨的西科》)和《四十五卫士》。
在《蒙梭罗夫人》中,大仲马描写了侠士布西与蒙梭罗夫人的动人的爱情故事,最终以布西被杀而告终。 在《四十五卫士》中, 蒙梭罗夫人为了复仇,最终毒死了安茹公爵,自己进入修道院了却残生。
两部续书中,大仲马加入了西科这个有趣的人物。他是一个宫廷小丑,深得国王器重;他剑法高超,为人机警,平时喜欢插科打诨。 小说中的许多情节都是通过西科来转承联接的。
《在人间》中彼什科夫把一位妇人称作“玛尔戈王后”

2. 求《沉静如海》里,男主角托马斯·儒阿特的电影。

《沉静如海》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EhgUELmmdeOAio0LlrHIZw

提取码:j3f3

《沉静如海》是由皮埃尔·布特龙执导,朱莉·德拉姆、迈克尔·加拉布鲁、托马斯·儒阿特主演的战争片,影片于2004年10月25日在法国上映。该片改编自法国作家Vercors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二战期间一个法国老人和他的侄女与一个德国军官爱与恨的故事。

3. 蒙梭罗夫人的介绍

大仲马著《蒙梭罗夫人》是一部历史小说,同《玛戈王后》及《四十五卫士》合成三部曲,描写的是亨利三世统治时期的法国。

4. 大仲马有哪些作品

1、三个火枪手

《三个火枪手》,又译《三剑客》、《侠隐记》,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之一。该书曾五次被翻拍成电影作品。故事主角为达达尼昂,三个火枪手分别是阿多斯,波尔多斯,和阿拉密斯。

2、黑郁金香

《黑郁金香》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黑郁金香》以17世纪荷兰的激烈的政治斗争为背景,通过培植黑色的郁金香这条线,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的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3、基督山伯爵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844—1846年。故事讲述19世纪法国皇帝拿破仑“百日王朝”时期,法老号大副爱德蒙·邓蒂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黑牢。

狱友法利亚神甫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邓蒂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基督山伯爵(水手辛巴德、布索尼神父、威尔莫勋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

4、二十年后

《二十年后》,Vingt ans après 法,Twenty Years After 英,法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所作长篇小说,是《三个火枪手》的续集。《二十年后》,从书名便能知道,写的是距离《三个火枪手》结束时的一六二八年二十年以后发生的事情。

这时已是一六四八年。黎塞留和路易十三相继弃世,原籍意大利的马萨林,继承了黎塞留的衣钵,做了红衣主教和首相,由于路易十四年幼,马萨林独揽了大权。此人专断贪财,横征暴敛,引起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各方面的不满。这年八月,终于在巴黎发生了投石党运动。

5、玛尔戈王后

《玛尔戈王后》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杰作之一,取材于法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宗教战争。可以说它是大仲马为圣巴托缪节惨案撰写的一部精彩无比的史诗,为读者提供的法国宫廷的政治风俗画同样是罕见的佳作。而玛尔戈王后和拉莫尔的恋爱故事尤其被后世传为趣谈。

5. 大仲马的作品

一、大仲马的作品
1、大仲马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以小说和剧作为主。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剧本)、《基督山伯爵》(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长篇小说)等。

2、其他作品:
(1)路易王朝时代:
《三个火枪手》
《二十年后》
《布拉热洛纳子爵》
《裙钗之战》
《阿芒得骑士》
《风雨术士:巴尔萨莫男爵》
《王后的项链》
《基督山伯爵》

(2)大革命时代:
《昂热·皮都》
《夏尔尼伯爵夫人》
《红屋骑士》

(3)拿破仑时代:
《双雄记》

(4)其他作品:
《苏后马丽惨史》
《加里波迪回忆录》
《大仲马精选集》
《德·冈热侯爵夫人》
《恶狼司令》
《浪荡天才—大仲马回忆录》
《大仲马美食词典》
《西西里风云》
《命运之鸟》
《暴君末日》
《阿斯加尼奥》
《玛戈王后》
《蒙梭罗夫人》
《四十五卫士》
《黑郁金香》
《侠盗罗宾汉》

二、大仲马简介:
亚历山大.仲马(1802-1870),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又被称为大仲马。其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等。大仲马小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出人意料,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结构清晰明朗,语言生动有力,对话灵活机智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大仲马也因而被后人美誉为"通俗小说之王"。
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先后参加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革命、加里波第对那不勒斯王国的征战等活动。

6. 大仲马迷请进来

《三个火枪手》、《二十年后》、《布拉热洛那子爵》是三部内容连续的书称为《达尔大尼央三部曲》。《二十年后》上海译文有一种精装版,喜欢的话可以买来看看。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布拉热洛那子爵》,这本书被公认为是三部曲中最精彩思想最深入的,可惜现在市面上没有了。我是在很偶然的情况下知道《三》还有续集的,找了两年没找到又在更偶然的情况下被我碰到了,虽然是旧书可是在我书柜里的地位可是仅次于《莎士比亚全集》哦。
另外《杀手与侠盗》也很不错,是写拿破仑时期的故事。

7. 有谁知道大仲马的全部作品目录啊

亚历山大·仲马
大仲马

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 père, 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由于他的黑白混血人身份,其一生都受种族主义的困扰。

家世与生平

其祖父安东尼-亚历山大·达维·德·拉巴叶特里侯爵曾在法国政府任职炮兵总军需官;1760年移居圣多明各(即现在的海地。1762年3月27日,一个名叫塞塞特·仲马的女黑奴为他生下一个男孩,取名托马-亚历山大,即大仲马之父。

1780年前后,侯爵和他的儿子回到巴黎。1786年托马-亚历山大从军,他以仲马为姓入伍。在不久之后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中,他以自己过人的勇武与胆识,从行伍的最底层,成为了拿破仑麾下的一名将军。

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亚历山大·仲马屡建奇功,当上共和政府将军。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
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他饱尝种族歧视,心中受到创伤。家庭出身和经历使大仲马形成了反对不平、追求正义的叛逆性格。

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类型作品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大仲马的剧本《享利第三及其宫廷》(1829)比雨果的《欧那尼》还早问世一年。这出浪漫主义戏剧,完全破除了古典主义“三一律”。

大仲马小说多达百部,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以主人公的奇遇为内容,情节曲折生动,处处出人意外,堪称历史惊险小说。异乎寻常的理想英雄,急剧发展的故事情节,紧张的打斗动作,清晰明朗的完整结构,生动有力的语言,灵活机智的对话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最著名的是《三个火枪手》旧译《三剑客》,(1844)、《基督山伯爵》。

大仲马被别林斯基称为“一名天才的小说家”,他也是马克思
“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大仲马于1802年7月24日生于法国的维勒-科特莱(靠近巴黎)。

家族

大仲马的儿子小仲马也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善于写戏剧,其中《茶花女》等为代表作。

作品

达太安三部曲

《三个火枪手》(或《三剑客》旧译,《侠隐记》)(第1及2卷)

《二十年后》(旧译《续侠隐记》)(第3至5卷)

《铁面人》(旧译《布拉日隆子爵》,《后续侠隐记》)(第6至11卷)

《基督山伯爵》 (《基度山恩仇记》)

《亨利三世及其宫廷》(1829年),浪漫主义戏剧,破除了古典主义“三一律”

瓦洛朝三部曲

《玛戈皇后》(1845年,法文名为La Reine Margot)

《四十五卫士》

《双雄记》

《蒙梭罗夫人》

《杀手与侠盗》,原名《耶羽的伙伴》

大仲马小说的特色

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出人意料,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结构清晰明朗,语言生动有力,对话灵活机智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
1802年7月24日,被法国人称为“文坛火枪手”的大仲马在巴黎东北方向不足一百公里的小镇维莱科特雷诞生

---我保留亚历山大·仲马的名字---

大仲马的祖父戴维·佩莱苔利原本是圣多明哥岛上的一个充满激情而好色的贵族,家里有一大群黑人奴仆,其中一个名叫露易·仲马的女黑奴给他生了一个混血儿,这便是大仲马的父亲托马斯·亚历山大。托马斯成人后想去参加拿破仑的军队,戴维·佩莱苔利却不允许他使用自己的姓氏报名参军,这个傲慢的老贵族认为一个混血儿士兵使用自己的贵族姓氏,是有辱门庭的。托马斯只好用母亲的姓氏参加了拿破仑军队。由于他作战勇敢,在短短的七年时间里,就由一名士兵升为一名将军。拿破仑开始独裁统治之后,由于托马斯是个激烈的共和党人,被解除了军职。托马斯郁闷而死时,大仲马才3岁半。接着,祖父又破了产,大仲马的家境一下子陷入困顿之中。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之后,大仲马已经13岁,他的母亲想重振家业,便让他做出抉择,是采用佩莱苔利这个古老而又尊严的贵族姓氏呢,还是保留黑奴的姓氏仲马呢?这两个姓氏的高低贵贱,以及哪一个对自己的命运影响大,少年仲马心里非常清楚,但他还是坚定地对母亲说:“我保留亚历山大·仲马的名字!”

---巴黎戏剧舞台上的新帝王---

大仲马20岁那年准备闯荡巴黎,但他身无分文,无法成行。偶尔的一天晚上,他来到酒店里与人赌弹子,凭借在乡间游逛时练就的高超的弹子技术,他赢了满满一口袋钱,当夜便告别母亲,狂喜地奔向巴黎。

到巴黎之后,大仲马幸运地遇到了父亲的旧友福阿将军,经福阿将军举荐,他当上奥尔良公爵府上的公务员。生活稳定之后,大仲马把母亲也接到了巴黎。为了生活有更好的保障,大仲马在当差之余,经常替法兰西剧院誊写剧本,以增加收入。许多精妙的剧本让他深为着迷,常常忍不住放下誊写的剧本,动手写自己的剧本。有一天他来到法兰西剧院,径直走进当时著名的悲剧演员塔玛的化妆室,张口就说:“先生,我想成为一个剧作家,你能用手碰碰我的额头,给我带来好运气吗?”塔玛微笑着把手放在他的额头上,说:“我以莎士比亚和席勒的名义特此为你这个诗人洗礼!”大仲马一点儿也没在意这位大演员善意的玩笑,他把手放在自己的胸口上,郑重其事地说:“我要在你和全世界人面前证实我能做到!”

然而,大仲马花了三年时间写出的大量剧本,没有一个被剧院接受并上演。直到1928年2月11日傍晚,法兰西剧院才给他送来一张便条:“亚历山大·仲马先生,你的剧作《亨利三世》将于今晚在本院演出。”大仲马手忙脚乱地穿好衣服时,才发现自己没有体面的硬领,他连忙用硬纸剪了个硬领,套在脖子上便飞奔剧院。但是到了剧院他却无法靠近舞台,因为连座席间的通道上都站满了观众。直到演出幕落以后,剧院主持人请剧作家上台时,大仲马才得以出现在台前,顿时,暴风雨般的喝彩声响彻剧场。当时的报纸如此描述他:“他的头昂得那么高,蓬乱的头发仿佛要碰到星星似的”。这个带着硬纸领子的混血儿一举成名,一夜之间成了巴黎戏剧舞台上的新帝王。

紧接着,大仲马的另一个剧本《安东尼》演出后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大仲马在巴黎成了最走红的青年剧作家。尽管如此,巴黎的许多贵族和一些文坛名家们仍然蔑视他的出身,嘲讽他的黑奴姓氏。甚至像巴尔扎克这样的大家也不放过嘲笑他的机会。在一个文学沙龙里,巴尔扎克拒绝与大仲马碰杯,并且傲慢地对他说:“在我才华用尽的时候,我就去写剧本了。”大仲马断然地回答道:“那你现在就可以开始了!”巴尔扎克非常恼火,进一步侮辱大仲马:“在我写剧本之前,还是请你先给我谈谈你的祖先吧——这倒是个绝妙的题材!”大仲马也火冒三丈地回答他:“我父亲是个克里奥尔人,我祖父是个黑人,我曾祖父是个猴子;我的家就是在你家搬走的地方发源的。”

---豪爽而奢侈的“基督山伯爵”---

戏剧创作的成功使大仲马名声大振,他也因此得以加入以雨果为首的浪漫派。历史也证明了大仲马的戏剧创作活动对浪漫主义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他的《亨利三世》,最早为浪漫派戏剧开辟了道路,也使他成了浪漫派戏剧的先驱者之一。但是,给他带来巨大财富的却是他创作的一系列历史传奇小说。大仲马的作品浩如烟海,据他晚年自称,毕生著书1200部,但他的研究者却认为,其中大部分是他的写作工厂里一些“枪手”们的“捉刀”之作。即便属于他创作的80多部小说中,也都有奥格斯特·马奎的很多心血。马奎是一个善于编排情节的学者,并且精通历史。

经过时间的无情淘汰,大仲马的大多数小说早已被人遗忘,甚至绝迹。目前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的只有《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等几部作品。尤其是《基督山伯爵》,更为人们所喜爱。无产阶级文豪高尔基曾称赞它是一部“令人精神焕发的书”。但是,同一些伟大作家的作品相比,这部小说还没有能够更加广泛和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也无法进入19世纪文学第一流的杰作行列。因此,在法国文学史上,大仲马的地位还不能和巴尔扎克、雨果等文学大师相抗衡。

然而,《基督山伯爵》毕竟是全世界通俗小说的扛鼎之作,大仲马也因而被后人美誉为“通俗小说之王”。这本历史传奇的通俗小说给大仲马带来的巨额稿酬,也是巴尔扎克雨果们不能望其项背的,这使原本就豪爽大方、挥霍成性的大仲马生活更加奢侈。有一次,一个朋友请他捐出50法郎埋葬一个刚去世的地主管家,大仲马哈哈大笑着拿出100法郎,说:“去埋葬两个地主管家吧!”当时,他早以“基督山伯爵”自居,并已在圣日耳曼昂莱山脚下濒临塞纳河的地方买下一大块地皮,准备建筑他梦想的豪宅——基督山城堡。当建筑设计师告诉他城堡造价需要20万法郎时,这位“伯爵”大人豪放地说:“但愿比这更多一些!”基督山城堡于1847年7月25日竣工,建筑非常符合大仲马所要求的华丽风格,内部装饰也体现了他的作家身份:那些窗帘的银质挂钩上吊着他所喜欢的莎士比亚、歌德、雨果等大文豪的雕像;他自己的一尊半身雕像则安放在门厅的正中央,并且在雕像的底座上刻了一行字:我爱爱我的人。从此,大仲马经常在城堡里大宴宾客,饮酒作乐。可惜好景不长,几年工夫,大仲马就把自己的财产挥霍一空,不得不把城堡拍卖给他人。

---我闭着眼睛写作,我儿子睁着眼睛写作---

大仲马在奥尔良公爵府上当公务员期间,私生活放荡不羁,他和与自己原本同住一楼的女裁缝卡特琳·拉贝同居了很长时间。拉贝给他生了个儿子,就是后来在文学声誉上大大超过他的小仲马。这时候,大仲马又和一个戏剧编辑的女秘书好上了,他便抛弃了拉贝。直到七年后他成为巴黎有名的剧作家时,才认下小仲马,但是他始终没有承认拉贝是他的妻子。尽管他后来一直抚养着小仲马,并担负着拉贝的生活费用,但小仲马的内心一直与他有一种说不清的隔阂。特别是大仲马横加干涉小仲马的爱情这件事,给小仲马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痕。

1848年,24岁的小仲马根据自己的爱情经历,写出了他的成名作《茶花女》。接着,他又花了将近4年时间把它改成剧本,于1852年演出后大获成功。后来,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威尔第和剧作家皮阿威又把《茶花女》改成歌剧,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久演不衰。小仲马改写的话剧《茶花女》初演时,大仲马却因为反对拿破仑第三发动政变,正在布鲁塞尔苦度短期的流亡生涯,小仲马给他打去电报:“巨大的成功!就像你的剧本初次上演时所获得的成功一样!”大仲马真是又嫉妒又骄傲。当后来又有人再次把仲马父子的作品做比较后,仍然认为大仲马的所有作品加在一起也比不过小仲马的一本《茶花女》时,大仲马幽默地说:“我从我的梦想中汲取题材,我的儿子从现实中汲取题材;我闭着眼睛写作,我的儿子睁着眼睛写作;我绘画,他照相。”

大仲马68岁时停止写作,他并非厌倦了创作,而是因为他爱上了一个漂亮的美国女演员阿达·孟肯。风流了一辈子的大仲马,一下子认定了光彩照人的阿达·孟肯就是他此生的归宿,他要在有限的余生里认真地享受一下真正的爱情。不幸的是,阿达·孟肯在一次演戏时从飞驰的马上掉下来摔死了。埋葬了自己的心上人之后,喝得醉醺醺的大仲马在晴空下打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到儿子小仲马家里,一坐下就大声说:“我的孩子,我是到你这儿来等死的。”

半月以后,大仲马去世。

2002年,经过一番讨论,大仲马的遗体移到了神圣的先贤祠。

8. 三个火枪手的名字叫啥,是哪个国家的。

《三个火枪手》(又译《三剑客》)是法国文学巨匠大仲马的小说。三个火枪手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之一。 亚历山大·仲马,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在他一生中,大仲马共写下了300多部著作,其中最为脍炙人口、几乎家喻户晓的是《三个火枪手》(1844年)和《基督山伯爵》(1844年至1845年)。三位火枪手分别是:阿托斯、波托斯和阿拉米斯大仲马主要作品: 《暴君末日》 《阿斯加尼奥》又名为《切利尼传奇》。 《玛尔戈王后》又译为《玛戈王后》、《瓦鲁阿家族的玛格丽特》。亨利三世三部曲第一部。 《蒙梭罗夫人》亨利三世三部曲第二部。旧译本为《地亚小传》。 《四十五卫士》亨利三世三部曲第三部。 《三个火枪手》又译为《三剑客》、《侠隐记》。《达大尼央》三部曲第一部。 《二十年后》又译为《续侠隐记》。达大尼央三部曲第二部。 《布拉热洛纳子爵》又译为《小侠隐记》、《双剑勤王录》、《铁面人》。《达大尼央》三部曲第三部。旧译本为《法宫秘史》 《黑郁金香》 《裙钗之战》 《阿芒得骑士》 《风雨术士巴尔萨莫男爵》又译为《红颜恩仇记》,台湾译为《大野心家:巴萨摩传奇》。 《王后的项链》 《昂热·皮都》 《夏尔尼伯爵夫人》旧译本为《蟹莲郡主传》 《红屋骑士》旧译本为《玉楼花劫》《双雄记》 《基督山伯爵》又译为《基督山恩仇记》《侠盗罗宾汉》 《苏后马丽惨史》 《加里波迪回忆录》 《大师的残忍》,内含大仲马的《德·冈热侯爵夫人》。 《恶狼司令》,大仲马著名魔幻小说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是《火岛传奇》和《爱泼斯坦城堡》)

9. 法国瓦卢瓦王朝的倒数第二代君王查理九世到底怎么死的

(瓦卢瓦的)玛格丽特 Marguerite de Valois (1553年5月14日 – 1615年5月27日)法国和纳瓦拉的王后,又称玛戈王后(la Reine Margot)。瓦卢瓦的玛格丽特出生在圣-日耳曼-翁-莱伊的皇家城堡里。她的兄弟们称她为玛戈。她是法国国王亨利二世和凯瑟琳·德·美第奇的女儿。她有三个兄弟是法国的国王:弗朗索瓦二世,查理九世和亨利三世。
她的姐姐,瓦卢瓦的伊丽莎白,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第三个妻子。尽管玛格丽特爱着第三代吉斯公爵亨利一世·德·洛林,但是她那有野心的母亲是绝不会允许吉斯家族有任何机会控制法国。相反她要求玛格丽特嫁给腓力二世的儿子唐·卡洛斯,未果。凯瑟琳·德·梅第奇也考虑过把玛戈嫁给葡萄牙王储唐·塞巴斯蒂安,也没有成功。最终玛格丽特被强迫嫁给了波旁家族的纳瓦拉王储亨利(即后来的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亨利是新教胡格诺派的领袖。这个婚姻是计划用家族关系来协调和融合天主教和胡格诺派之间的关系。 尽管亨利的母亲纳瓦拉女王让娜·达布雷特反对,很多纳瓦拉贵族还是支持这次婚姻。让娜·达布雷特在婚礼举行前就去世了。
1572年8月18日玛格丽特嫁给了亨利。当时亨利的母亲已经去世,他继承王位成为纳瓦拉国王。据记载整个仪式的过程中,新郎和新娘始终直视着前方,从未看过对方一眼。当红衣主教问玛格丽特是否愿意嫁给亨利时,她没有回答。因此查理九世按住她的头,强迫她点头同意。

这段婚姻才过了六天,在圣巴托罗缪之夜,凯瑟琳·德·梅第奇带动法国的天主教徒对数以千计的胡格诺派教徒进行了屠杀,史称圣巴托洛缪大屠杀。
在婚典和骚乱后,亨利离开了他的妻子,逃离巴黎,回到纳瓦拉。而玛格丽特则被她的哥哥亨利三世控制,成为了事实上的困在家里的囚犯。当时还有一个小细节,玛格丽特的情人之一同时也是在圣巴托洛缪大屠杀中逃过一劫的约瑟夫·博尼法斯·德·拉莫尔,想将玛格丽特从她的哥哥控制之下救出来,但计划失败,自己也被亨利三世处死,后玛格丽特通过私下买通刽子手得以见到她情人的尸体,并偷偷亲自取走了他的头颅。这一事迹在司汤达的著作《红与黑》里亦被提起,该作的女主人公之一马特儿效仿玛格丽特,在爱人于连受刑之后也偷走他的头颅。
最终玛格丽特还是得到允许投奔到丈夫那里,在以后的三年半,玛格丽特和她的丈夫在波城过着被非议的生活。他们都有公开的情人,并且经常吵架。在1582年的一场病后,玛格丽特返回法国王室。但是亨利三世对她的声誉产生了反感,强迫她离开王室。经过很长的商谈,她被允许返回她丈夫的国家。但是她受到冷淡的接待。为了度过难关,她在她的封地Agen发动了一次政变并夺取了政权。在几个月的防御后,Agen的市民奋起反抗,并把她关押到Carlat城堡。 在1586年,她被亨利三世关押在奥弗涅的Usson城堡, 在那里她度过了18年。 在1592年,开始了长达7年的关于解除她和亨利婚约的谈判,1599年,谈判以保留她王后的称号结束。而在不久的将来她的前夫会成为法国人最受喜爱的国王之一。

在这些年间,玛格丽特写了她的回忆录。这本回忆录在她去世后的1658年发表。回忆录中以故事的形式记述了她的哥哥们和前夫的生活。美丽而坚强的玛格丽特有很多情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约瑟夫·博尼法斯·德·拉莫尔,Jacques de Harlay, Seigneur de Chanvallon和比塞·德·安布鲁瓦。
然而后来她的美丽渐渐褪色,她陷入了贫困,债务人上门催讨。无奈中,她变卖了所有的珠宝。她和她的前夫,及他的第二任妻子玛丽·德·美第奇和解,返回到巴黎,成为贫穷的艺术家和赞助人的顾问。她经常帮助宫廷活动计划和养育亨利四世和玛丽的子女。成了一个著名的宫廷奶妈。她于1615年5月27日在巴黎逝世,并埋葬在瓦卢瓦的教堂。数千个热爱她的人哀悼着她的离去,同时也哀悼着瓦卢瓦王朝的消亡。
看了《玛戈皇后》,才发觉原来那个故事背景就是伊丽莎白时代的法国,而其中有很多历史与英国有关联,兴趣陡增。尤其对于宗教改革的认识,很有帮助。

玛戈(全名为玛格丽特)、查理九世、查理的弟弟安茹公爵亨利(安茹公爵即奥尔良公爵的另一种译法,乃法国王室继承人的封号,意义相当于现在英国的威尔士亲王。亨利才是他的名字,电影中他是一个留长发、小胡子的放荡之人,和玛戈似乎也有一腿)以及小弟阿朗松公爵,均为法王亨利二世和美第奇家族的凯瑟琳(凯瑟琳•德•美第奇)的儿女,均属于信奉天主教的瓦卢瓦王室。这一时期,法国天主教势力与新起的新教势力产生了剧烈冲突,爆发了一系列宗教战争。在法国,信奉新教加尔文派的教徒叫做“胡格诺”,意思是“同盟者”。

在这批兄弟姐妹之上,有过一个哥哥,即弗朗索瓦(又译“弗朗西斯”,就是之前看的玛丽•斯图亚特嫁给的那个法国国王)二世。弗朗索瓦二世(1544年1月19日—1560年12月5日),法国国王(1559年—1560年在位),亨利二世与凯瑟琳•德•美第奇之子,生于枫丹白露。弗朗索瓦二世1548年弗朗索瓦4岁时,他的父亲亨利二世安排了他与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的婚姻(玛丽斯图亚特当时还是幼女,但9个月大时已经成为苏格兰女王)。随后苏格兰摄政者玛丽的母亲玛丽•德•吉斯就把她6岁的女儿送到法国与法国王室一同生活。1558年4月24日,14岁的法国王储与15岁的苏格兰女王举行了婚礼。这一连姻带有强烈政治色彩:未来的法国国王同时也将得到苏格兰的王冠。

结婚一年后,1559年7月,亨利二世去世(玛丽传记里好象说是打猎时摔了,之后就完蛋了),15岁的王储加冕为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二世(弗朗索瓦一世是他的爷爷,就是那幅著名的画中所画的,达芬奇在这位国王的怀中死去)。王太后凯瑟琳•德•美第奇(也是一直与玛丽•斯图亚特冲突不断的女人)担任摄政。弗朗索瓦体弱多病,由两位外戚(玛丽•斯图亚特的叔叔)掌握实权:一个是吉斯公爵、王国军队统帅弗朗索瓦(弗朗索瓦•德•洛林。电影里玛戈的老情人吉斯公爵则是他儿子,名叫亨利),另一个是其弟、负责内政的洛林红衣主教查理。吉斯集团得到东北部和中部贵族的支持,以天主教信仰捍卫者的面目出现。

与吉斯集团对立的是那瓦尔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妹夫、波旁家族的安托万(电影中玛戈的丈夫亨利的父亲)及其弟贡德(又译“孔代”)亲王路易(片中为亨利出谋划策、被玛戈称为性倒错的那位贡德亲王是他的继任),还有海军上将、夏蒂隆家族的加斯帕德•科里尼(电影里开头部分被刺伤,后在圣巴托洛缪之夜被谋杀的老头子)。他们打着加尔文教的旗帜,称“胡格诺”集团,主要势力在南方。新旧教两派贵族集团争夺国家最高权力的斗争愈演愈烈,安托万公开表示要从吉斯集团的横暴中拯救国王。

1560年,一直体弱多病的弗朗索瓦二世在奥尔良去世,年仅16岁。死因是耳部感染引起的脑病变。他被葬在圣但尼修道院。弗朗索瓦二世没有和玛丽•斯图亚特生下任何孩子,他的弟弟,当时只有10岁的查理九世继承了王位,野心勃勃的太后凯瑟琳•德•美第奇摄政。

以上便是影片开始之前的背景。在1572年8月,安托万之子、那瓦尔新王亨利与玛戈公主的婚礼举行之前的近十年内,胡格诺战争打了数次,那瓦尔老王安托万、前代吉斯公爵弗朗索瓦、贡德亲王已经先后战死,科里尼得到查理九世信任,进入宫廷,着手执行联合英、德新教诸侯和奥兰治亲王威廉以打击西班牙的外交政策,引起凯瑟琳的不安。凯瑟琳太后与新旧教两派之间协调,宣布新教有信仰自由,为了进一步稳定局势,策划了玛戈的婚事,将当时18岁的玛戈公主许配给胡格诺派王室领袖19岁的亨利。这年,查理九世22岁。

圣巴托罗缪之夜惨案:(玛丽传记里有幅画专门表现这一惨案)

1572年8月,那瓦尔的亨利与玛戈公主的婚礼在巴黎隆重举行,许多胡格诺显贵从南方赶来庆贺。凯瑟琳与吉斯集团头目、弗朗索瓦之子亨利,即电影中玛戈的情人商定,趁机除掉科里尼。8月22日,科里尼在卢浮宫前被刺伤手臂,胡格诺群情激愤。凯瑟琳说服国王同意,要一举杀尽除亨利和新贡德亲王之外的所有胡格诺首领。8月24日是圣巴托罗缪节,从凌晨钟声为信号开始大屠杀,一天之内杀死胡格诺2000多人(电影里的数字是6000,差的多了点,不知该已哪个为准),包括科里尼。住在卢浮宫里的亨利和贡德亲王宣布改宗天主教,保全性命。根据国王命令,莫城、奥尔良、卢昂、波尔多等地也开始大屠杀。据估计,全国被杀的雨格诺约2万人。这次大屠杀之后,法国再次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胡格诺派公开起义,对抗中央政权。直到1598年4月,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30多年的胡格诺战争才结束。

这此后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中最为活跃的是三个同名为亨利的人,即法国新旧教内战(胡格诺战争)的最终高潮“三亨利之战”(1585—1598年)的主角,分别是查理九世之弟亨利•德•瓦卢瓦(现在的安茹公爵,未来的亨利三世);吉斯公爵亨利;以及玛戈的丈夫:那瓦尔的亨利(未来的亨利四世,波旁王室第一位国王)。

查理九世Charles IX

原名:夏尔—马克西米利安(1550年6月27日—1574年5月30日)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560年—1574年在位)。亨利二世与凯瑟琳•德•美第奇之子,生于巴黎西郊的圣—日耳曼—翁—莱伊。1550年被封为奥尔良公爵。

1560年兄长弗朗索瓦二世夭折后,当时是奥尔良公爵的查理九世于1561年在兰斯加冕为法国国王。他完全受自己野心勃勃的母亲凯瑟琳•德•美第奇控制。查理九世在位时,法国爆发了宗教战争。查理九世站在天主教徒的立场上反对胡格诺派。

1570年胡格诺派取得暂时优势,随后查理九世同意与他们和解,并同胡格诺派的政治领袖海军上将科利尼修好。但是他终于在1572年接受母亲的怂恿,允许吉斯公爵亨利策划了1572年8月24日的圣巴托洛缪之夜大屠杀。查理九世是一个软弱的国王,他终生都处在母亲的阴影之下。他死于Vincennes, Val-de-Marne.
查理九世的弟弟亨利三世继承了王位。
妻子:奥地利的伊丽莎白,1570年11月26日结婚
子女:玛丽•伊丽莎白(1572年10月27日—1578年4月9日)
那瓦尔的亨利与玛戈结婚后博得了查理九世的好感,因而在其被软禁在卢浮宫期间受到了国王的庇护,这是史实。传说查理九世是由于一本稀有的书而留血汗而死。电影里,Jean-Hugues Anglade演的相当不错,而且扮相真像!

亨利三世 Henri III

原名:亨利•亚历山大(1551年9月19日—1589年8月2日)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574年—1589年在位)。亨利二世第三子,母为凯瑟琳•德•美第奇。生于枫丹白露。在1560年—1574年,他的封号是奥尔良公爵。1573年获选为波兰国王(称亨里克三世),但他只在波兰呆了6个月;在1574年其兄查理九世去世后,他就放弃让他感到不自在的波兰王位,回国于1574年5月30日即位为法国国王。

亨利三世即位前,曾在1572年的圣巴托洛缪惨案中扮演过主要角色;法国的宗教战争在他统治时期达到白热化状态。亨利三世一开始采取不偏向任何一方的政策:取消胡格诺派的一些特权,但天主教的神圣联盟也被解散。然而,1584年亨利三世的弟弟和继承人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去世,使胡格诺派首领纳瓦拉的亨利成为王位继承人。天主教徒担心形势将对他们不利,于是在首领吉斯公爵亨利领导下反对亨利三世,引发所谓三亨利之战(亨利三世,吉斯公爵亨利,纳瓦拉的亨利)。1588年5月12日,吉斯公爵进入巴黎,在街上架起街垒,这天史称街垒日。亨利三世逃往沙特尔。同年12月23日,吉斯公爵与其兄吉斯红衣主教在一次鸿门宴性质的会晤中被亨利三世的侍从刺杀。

1589年8月,亨利三世与纳瓦拉的亨利一同进攻巴黎。589年8月1日早上,雅各宾修道院,亨利三世正在大解。多明我派教士雅克•克勒芒求见,呈上一纸所谓的“重要情报”。坐在便椅上的亨利三世接过密信读了起来,教士趁机拔刀,刺入他的小腹。次日亨利三世伤重而亡。他是瓦卢瓦王朝最后一个国王。
妻子:路易斯•德•洛林 1575年2月13日结婚,无子女

亨利三世是一个喜欢炫耀的异装癖,公然着女装与男宠们在巴黎街头招摇过市,给法国人民留下了不佳印象(在伊女王电影里就刻意描绘了他在女王的王宫里穿着女装和男人们调情的片段,当时我只是感叹法兰西真是开放啊)。他所宠爱的男友们(法国人称之为“mignons,小可爱”)在其继位后得到了很大权势,他最亲密的朋友有圣吕可伯爵、熊贝克、圣梅尔拉斯伯爵等等,关于这一部分内容,大仲马在和《玛戈王后》同属三部曲之一的《蒙梭罗夫人》中也有所描述。亨利三世又是一个极其虔诚的天主教徒,常常以在某些怪诞的宗教场合里赤脚跣足,长袍加身,象牙念珠直垂腰际,仿佛在进行一场公开的忏悔行为。在见证了亨利三世这种非同寻常的虔诚之后,乌吉埃•德布斯贝克(Ougier de Busbecq)写下了这样的句子:“这里居然没有一样东西是金的,简朴得让人害怕。” 亨利三世曾多次徒步去沙特尔朝圣,向圣母玛利亚祈祷,希望她能赐给他一个儿子作为继承人。

电影中玛戈结婚时,亨利还身为安茹公爵(当时向伊女王求婚时头衔也是安茹公爵,看来应该还没有继承王位,但那时他已是王位继承人了,那电影里感觉他挺可怜的,身为政治婚姻下的牺牲者,一点都看不出玛戈皇后里的狡猾)年龄是21岁。虽然片中没有直接描写他倒错的性向,不过在某些场面还是有所暗示的,比如与劝说查理九世展开对胡格诺的屠杀时地行为举止就相当暧昧,以及成功登基为法王之后与其亲信的接吻……

亨利四世 Henri IV
(1553年12月13日—1610年5月14日),也被称为亨利大帝(Henri le Grand)或纳瓦拉的亨利(Henri de Navarre ),法国国王(1589年—1610年在位),纳瓦拉国王(称恩里克三世,1572年起)。法国波旁王朝的创建者。

亨利是旺多姆公爵安托万•德•波旁的第三子,母为纳瓦拉女王让娜•达布雷特(即胡安娜三世),生于法国—西班牙边境的波城。他自青年时代起就卷入了法国残酷的宗教战争。作为胡格诺派的领袖他逐渐拥有了很高的声望。但是圣巴托洛缪惨案之后,他为了保全性命被迫改信天主教,被软禁在法国宫廷里,接受法王查理九世的庇护。1576年6月,软禁在卢浮宫的那瓦尔亨利逃离巴黎回到南方,发誓要为科里尼将军等被害的胡格诺报仇,重新改信新教,很快赢得信任成为胡格诺的领袖。1584年,由于王储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的死,他成为了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1589年亨利三世遇刺身亡后,他即位为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结束了困扰法国多年的宗教战争。由于首领亨利公爵死去,长期在法国政坛占主导地位的吉斯家族再也不能成为和平的阻碍。

亨利四世即位之初,地位并不巩固。全国仅有5个城市承认他,信仰天主教的巴黎拒绝承认这位新教徒国王。教皇扬言要把这个异端国王开除出教。代表吉斯集团的大将马延公爵在西班牙支持下围攻里昂,继续与他作战。亨利在英军支援下,先后在阿尔克(1589年9月)和伊夫里(1590年3月)重创马延公爵军队,但巴黎还是不向他打开城门。1591年,西班牙军队进驻巴黎,要立菲利普二世的公主为法国国王。1586年,处于水深火热的诺曼第农民发动起义。亨利四世审时度势,决定用和解方法结束战争。他认为,为了巴黎是值得做弥撒的。1593年7月25日,他在巴黎郊区的圣德尼斯大教堂举行放弃新教皈依旧教的宣誓式(第二次了!),在一片“国王万岁”的欢呼声中,发誓放弃异端信仰,领了圣体。1594年2月25日,亨利四世在夏尔特加冕。3月22日,巴黎打开城门欢迎亨利四世,当晚西班牙军撤离,法国各地纷纷归附。胡格诺战争结束。

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了南特敕令。法国的经济在他统治时代发展起来。亨利四世成为一个深受人民的爱戴的君主。1610年,亨利四世被一个据说有弑君狂的人弗朗索瓦•拉瓦莱克刺杀。
第一个妻子:瓦卢瓦的玛格丽特,1572年结婚
第二个妻子:玛丽•德•美第奇,1600年结婚
子女:
1.路易十三
2.伊丽莎白(法兰西的)
3.克里斯廷
4.尼古拉
5.加斯东(奥尔良公爵)
6.亨丽埃塔—玛丽

吉斯公爵 (第三) 与“三亨利之战”

亨利一世•德•洛林,第三代吉斯公爵 Henri I de Lorraine le Balafre,3me Duc de Guise (1550年1月31日—1588年12月23日)法国军人和政治家。“三亨利之战”的中心人物;吉斯家族最重要的代表。
亨利一世•德•洛林是吉斯公爵弗朗索瓦的长子(应该是玛丽的表兄弟吧),他完全继承了父亲率领天主教力量反对胡格诺派的事业。他是圣巴托洛缪之夜大屠杀的主要策划者。1576年起,他成为天主教“神圣联盟”的领袖。亨利希望,他能在西班牙和罗马教皇的支持下登上法国王位,于是开始了他与国王亨利三世及那瓦拉的亨利之间的竞争。他在巴黎民众中逐渐积累起很强的声望。

亨利三世无子,法国王位第一顺位继承人是阿朗松公爵(现为安茹公爵),第二顺位继承人是那瓦尔的亨利(因为他是王妹玛戈的丈夫)。王弟阿朗松公爵因夺权失败,倒向胡格诺。亨利三世派兵攻打,战火又起。德国巴拉丁伯爵派兵侵入香槟。凯瑟琳出面干预,劝说阿朗松公爵和平解决。1576年5月,亨利三世签署有利于胡格诺的博利厄和约,又称“王弟和约”。和约谴责圣巴托罗缪节大屠杀,胡格诺可在巴黎以外的所有城市礼拜,有权据有总共8个要塞。吉斯集团对博利厄敕令十分不满,1576年6月,吉斯的亨利在西班牙和萨伏依的支持下,成立“天主教联盟”,这位亨利自称是加洛林王朝的后裔,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此期间,吉斯集团与胡格诺之间的冲突不断,胡格诺战争进入最后阶段(1576—1594年)。

1584年6月,阿朗松公爵病逝(这一家都够惨的,都很小就夭折了),那瓦尔的亨利成为王位的唯一继承人。1585年,吉斯公爵亨利在西班牙支持下,重组天主教联盟,仍要继承亨利三世王位。同年7月,机灵的亨利三世宣布参加天主教联盟,并利用联盟内部的矛盾戏剧性地改变其初衷,改名“王家联盟”,自任首领。为安抚吉斯的亨利,1586年7月亨利三世签署那慕尔敕令,废除那瓦尔亨利的王位继承权和以前颁布的一切和解性法令,限令雨格诺6个月内改宗天主教,否则离开法国。吉斯的亨利另立“巴黎联盟”,策划新的反国王阴谋,于是,瓦洛亚、波旁和吉斯三大家族的三位亨利展开争夺王位的内战,史称“三亨利之战”。

1587年10月,那瓦尔的亨利,在英国和德国新教诸侯的支持下,大败亨利三世于库特拉。1588年5月12日(街垒日),吉斯的亨利煽动巴黎群众筑街垒,包围卢浮宫反对亨利三世。亨利三世逃离巴黎。吉斯的亨利与亨利三世在布卢瓦进行谈判,结果被亨利三世的卫士刺杀。巴黎的吉斯集团策动判乱,立年迈的洛林红衣主教查理为国王,称“查理十世”,由著名的干将马延公爵任王国总监。亨利三世走头无路,只好联合那瓦尔的亨利(1589年4月)。那瓦尔的亨利表示他的军队听从国王指挥,共同向巴黎进军。亨利三世感激涕零,决定将王位继承权交给这位胡格诺妹夫。这是对吉斯集团和西班牙的沉重打击,也使那瓦尔亨利的身价倍增。8月1日,亨利三世被狂热的多明我会修士雅克•克勒芒刺伤,次日死去。三亨利只剩下一个亨利,三亨之战结束。那瓦尔的亨利登上王座,称亨利四世(1589—1610年),开始法国历史上的波旁王朝。1598年4月,亨利四世颁布“永久性”的“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国教,胡格诺教徒在法国全境有信仰新教的自由,在担任公职方面享有同天主教徒同等的权利,5月,西班牙同法国议和。30多年的胡格诺战争才正式结束。
影片中,这位野心勃勃的吉斯公爵被设定为玛戈的老情人,并试图同玛戈共度其新婚之夜。而在结婚庆典上吉斯公爵同王弟安茹公爵亨利的摔跤游戏,暗喻未来在这两人之间将会爆发的大规模冲突。

玛戈王后:

在亨利二世和凯瑟琳所生的三个女儿当中,玛戈是最年轻,也是最美丽的一个。在玛戈18岁那年,她那野心勃勃的母后把她嫁给了波旁家族的表哥—纳瓦拉国王亨利。这场看似玩世不恭的政治联姻的目的是为了拉拢纳瓦拉这个夹在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的小国。莫说这对新人压根就对彼此毫无爱意,就算他们两情相悦,婚礼后几天之内,这段情分也将注定被粉碎殆尽。当时,凯瑟琳王太后参与了一起针对新教领导人的暗杀行动。暗杀被定在婚礼之后进行,但是却功亏一篑。为了庆祝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公主和信奉新教的纳瓦拉国王的婚礼,大批新教教徒都聚集在巴黎。凯瑟琳王太后害怕自己在该行动中的身份暴露,继而引发大规模的新教教徒起义,便和儿子查理九世(亨利三世之前执政的法国国王)一起策划了对新教教徒的秘密屠杀。这起血腥事件最后演变为臭名昭著的圣巴托罗缪惨案,成为了不可多得的“新婚礼物”。虽然玛戈现在贵为纳瓦拉的王后,但她也只是能保护自己的夫婿免遭杀身之祸,而并没有使他摆脱牢狱之灾。这样一来,两人之间原本就淡漠的关系更加恶化了。要知道,玛戈和亨利都是多情之人,只是倾慕的对象并非彼此。婚后,玛戈王后为了追求心灵和肉体上的满足,开始了和第一位情人的幽会,这便拉开了一系列悲情罗曼史的序幕。玛戈的皇亲国戚们十分讨厌这个名叫约瑟夫•德博尼费斯•德•拉莫勒(Joseph de Boniface de la Molle)的年轻男子。由于被控阴谋反对查理九世,拉莫勒遭受了非人的折磨,指甲全部被拔掉,浑身筋骨俱断。最后在断头台上,他仍然不忘向他深爱的玛戈致敬。据说行刑之后,悲痛欲绝的玛戈王后命人把德拉莫勒的头颅从示众台上偷走,自己把它秘密埋葬了。

德拉莫勒被处决之后,玛戈又找了几个情人填补空虚,这些人侥幸躲过了王室的毒手。亨利三世即位以后,玛戈为了摆脱专断的王兄和早已疏远的丈夫移居到法国小城阿让。当地一位名叫奥比雅克的年轻军官对美丽的王后一见钟情。他曾在相思中呐喊:“若不能一亲芳泽,还不如让我上吊算了!”很快,他这两个愿望都实现了。当国王的军队横扫阿让城的时候,奥比雅克协助玛戈王后出逃。在某种程度上,他的确成了王后的情人,但是他也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奥比雅克被抓获以后,亨利三世宣布了凯瑟琳王太后的懿旨,玛戈的情人“将在于松城堡的庭院里被绞首示众,玛戈王后必须到场观看”。不幸的奥比雅克被当众倒吊起来,还没有咽气就被拖进坟墓里活埋了。

奥地利的唐璜曾为玛戈写下这样的篇章:“她的容貌只有天上的女神才可媲美,要她做人间的公主实在是屈尊。她的神采无法拯救男人,只能把他们引向毁灭之路。她的一颦一笑都会让我们下地狱的。”这群短命的情人恰如其分地证明了这个论断。

光阴荏苒,红颜易老,与玛戈的绝代风华一同衰落的还有她那暴君辈出的家族。1589年,凯瑟琳王太后去世。同年,亨利三世被刺身亡。瓦卢瓦王室只剩下玛戈一人。因为法国法律规定王位传男不传女,所以王位只能由与玛戈最近的男性亲属来继承。这次,恰好轮到与玛戈貌合神离的丈夫纳瓦拉国王,从此他成为亨利四世。由他开始,法国迎来了波旁王朝的统治时期。经过这些年的风风雨雨,玛戈和丈夫之间反而建立起朋友般的感情。由于他们两个人没有子嗣,所以经过协议,玛戈同意和亨利四世离婚,以便他组织新的家庭。

随着年龄的增长,玛戈的身材日渐臃肿,头上的金色假发也略显夸张(怎么和玛丽这么像,难道绝代美人的下场都是这样吗)。对于曾经拥有沉鱼落雁之容的玛戈来说,这是多么巧妙的讽刺。呼吸着久违的自由空气,玛戈的生命力再一次高涨起来,从前只对达官显贵才开放的卧室,如今也对年轻力壮的无名之辈敞开了。这些人中有铜匠的儿子、羊倌、流浪音乐家,还有木匠的儿子等等。前王后玛戈精心照料着这群年轻人,给他们封官加爵,甚至还为他们安排了美满的婚姻。不过有人曾经因为太忠于玛戈赐给他做妻子的侍女而冷落了自己的恩主,令玛戈大发雷霆。
查理九世 Charles IX(原名:沙尔勒-马克西米练 Charles-Maximilien,1550年6月27日—1574年5月30日)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560年—1574年在位)。亨利二世与凯瑟琳·德·美第奇之子,生于巴黎西郊的圣-日耳曼-昂-莱伊。1550年被封为奥尔良公爵。
1560年兄长弗朗索瓦二世英年早逝后,当时是奥尔良公爵的查理九世于1561年在兰斯加冕为法国国王。他完全受自己野心勃勃的母亲凯瑟琳·德·美第奇控制。
查理九世在位时,法国爆发了宗教战争。查理九世站在天主教徒的立场上反对胡格诺派。1570年胡格诺派取得暂时优势,随后查理九世同意与他们和解,并同胡格诺派的政治领袖海军上将科利尼修好。但是他终于在1572年接受母亲的怂恿,允许吉斯公爵亨利策划了1572年8月24日的圣巴托洛缪之夜大屠杀。
查理九世是一个软弱的国王,他终生都处于母亲的阴影之下。他在1574年于万塞纳去世。
查理九世的弟弟亨利三世继承了王位。
家庭
夫人:奥地利的伊丽莎白,1570年11月26日结婚
子女:玛丽·伊丽莎白(1572年10月27日—1578年4月9日)

10. 大仲马的所有作品

LA CHASSE ET L'AMOUR, 1825 (play)
狩猎和爱, 1825 年(戏剧)

LA NOCE ET L'ENTERREMENT, 1826 (play)
婚礼和埋葬, 1826 年(戏剧)

CHRISTINE, OU STOCKHOLM, FONTAINEBLEAU, ET ROME, 1830
克里斯汀

ANTONY, 1831 (play)
安东尼,1831年(戏剧)

IMPRESSIONS DE VOYAGE, 1833
远航印象, 1833 年

CATHERINE HOWARD, 1834 (play)
凯瑟淋.霍华德, 1834 年(戏剧)

LE CAPITAINE PAUL, 1838 (play)
保罗上尉, 1838 年(戏剧)

L'ALCHIMISTE, 1839 (play) - with Nerval
行动, 1839 年

LES CRIMES CÉLÈBRES, 1839
著名罪行, 1839 年

EXCURSIONS SUR LES BORDS DU RHIN, 1841
游览在莱茵河的边缘, 1841 年

LE CHEVALIER D'HARMENTAL, 1843
圣埃米纳骑士,1843

GEORGES, 1843 - George
乔治, 1843 年- 乔治

LES TROIS MOUSQUETAIRES, 1844 -
三个火枪手

LA REINE MARGOT, 1845 -
玛戈王后,1845

LE COMTE DE MONTE-CRISTO, 1844-45
基督山伯爵

VINGT ANS APRÈS, 1845
二十年后

JOSEPH BALSAMO, 1846 - suom.
约瑟夫.巴尔萨莫 (又译成:风雨术士----巴尔萨莫男爵)

LE CHEVALIER DE MAISON-ROUGE, 1847
红房子骑士(有叫:红宫骑士)

LA DAME DE MONSOREAU, 1846
蒙梭罗夫人

LES QUARANTE-CINQ, 1848 - Five Guardsmen / The Forty-Five
四十五卫士

DIX ANS PLUS TARD OU LE VICOMTE DE BRAGELONNE, 1848-50
布拉日隆子爵(又名:布拉热洛纳子爵 或 小侠隐记)

LE COLLIER DE LA REINE, 1849
王后的项链

ANGE PITOU, 1849
昂日.皮都

LES MILLE ET UN FANTOMES, 1848-51
黑郁金香

LE VAMPIRE, 1851
吸血鬼, 1851 年

MES MÉMOIRES, 1852-54
我的记忆, (也可能叫:我的回忆录)

LA COMTESSE DE CHARNYI, 1852-55
萨尔尼伯爵夫人

Henry III and His Court, 1931 亨利三世和他的宫廷
《侠隐记》(亦译《三剑客》和《三个火枪手》)
《基度山伯爵》《黑郁金香》
《王后的项链》
《布拉热洛纳子爵》
《双雄记》
《三剑客》
《大仲马精选集》《侠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