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哪些电影里面配乐使用了贝多芬的交响曲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中间天黑的时候男主打开了收音机,里面播放的是贝多芬第七交响曲著名的第二乐章,然后在炉火的映衬下,大家在低沉有力的乐声中继续聊天、探讨男主的身世。
我对这部电影有很大怨念的一大原因就是男主在这个乐章马上播放到高潮部分的时候把收音机掐掉了。。知道那种强迫症的痛苦么。。真是心塞塞到电影结束。。
《交响情人梦》电视剧+电影。还有就是《王的演讲》,英国国王二战前发表讲话动员国民跟纳粹斗争,背景音乐配贝多芬的皇帝琴协奏曲。。。(别扭死我)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贝多芬的父亲是当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他是一个碌碌无为、嗜酒如命的人。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母亲是宫廷大厨师的女儿,一个善良温顺的女性,婚后倍受生活折磨,在贝多芬17岁时便去世了。贝多芬是7个孩子中的第2个,因长兄夭折而亡,贝多芬因此成为了长子。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从没对家庭和和气气过,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起初善良的祖父还能使这个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过来他最大的孙子的音乐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还把自己的名字给了他。但是当小贝多芬3岁生日时祖父就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钢琴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
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不久一个没什么水平的旅行音乐家法伊弗尔来到这个市镇被带到贝多芬家里。他和老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个小酒馆里喝酒,一直喝到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维希拖下床开始上课,这一课有时要上到天亮才算完。为了使他看上去像一个神童父亲,于是谎报了他的年龄。在他八岁时把他带出去当做六岁的孩子开音乐会。但是天下哪有后天培养出来的神童,尽管费了很多事,老贝多芬始终没有能够把他的儿子造就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像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诞生在波恩市的一个音乐世家。他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8岁起就登台演出并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10岁时他拜师于普鲁士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12岁时经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充任管风琴师助手,这是贝多芬“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17岁时贝多芬去拜访音乐大师莫扎特受到热情接待。莫扎特在听完贝多芬弹了几首钢琴曲子后,兴奋地说“各位请注意,这位年轻人不久的将来,他就会博得世人的称赞!”莫扎特还答应给贝多芬上课。可惜此后两个月贝多芬母亲突然去世。对此,贝多芬父亲意志消沉终日酗酒。贝多芬不得不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再次回到原来的歌剧院当钢琴师。
音乐神童
他的母亲第一次嫁给一个男仆,丧夫后,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这种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从小就有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像莫扎特那样的音乐神童的愿望,于是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他打骂贝多芬迫使贝多芬从四岁起就整天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八岁时的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八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凌乱和没有系统的。
学艺
十二岁时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担任了管风琴师尼福1748~1798的助手。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尼福学习音乐。尼福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尼福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尼福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后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刚开始的时候莫扎特想看看他的能力,并让他演奏音乐,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很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别是即兴演奏的称谓。以后他先跟海顿学习后来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利耶里等人学习。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前几年已臻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长尤为迅速。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他了很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鄣幕--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同一个“时代”。海顿一生备受凌辱。他虽也偶尔被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学思潮和革命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斗争也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顿少,他勇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丝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
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的创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钢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这一时期可以说他还只是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他在维也纳最初十年(1792-1802)的创作比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伤》、《月光》和《克罗采》奏鸣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但在这期间他对社会与政治诸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识到他要努力探寻的目标。1802-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这段时间后来成为他的“英雄年代”。
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贝多芬热爱练习钢琴但是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贝多芬的心无时不充满热情,可是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的灵感源泉。1801年贝多芬与比他小十四岁的朱列塔圭恰迪尔坠入爱河,可是不幸的是因为门第的鸿沟迫使两人分手。贝多芬在遭受这一沉重打击之后把由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内心痛苦和强烈悲愤全部倾泻在这首感情激切、炽热的《月光奏鸣曲》中。但一年以后也就是到了1802年时朱列塔圭恰迪尔已另外爱上了罗伯尔哈伦堡伯爵并在家庭的驱使下于1803年和他结了婚。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他曾写下遗书。[3]
❷ 哪些电影中出现过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摘要 :
❸ 电影《勇闯夺命岛》中的背景音乐是什么名字
问题中讲述的是《勇闯夺命岛》原声中的《Rock House Jail》一曲。
负责《勇闯夺命岛》音乐的是曾经给《狮子王》、《断箭》配乐的汉斯·季默。在电子合成器和传统器乐的结合上,屡次展现令人震撼的个人风格,特别是在动作电影配乐方面,他独特的音乐型式已经蔚为风尚,揉合了电子乐的炫丽紧凑,和交响乐的磅礴气魄。
《勇闯夺命岛》原声包括:
1.Hummell Gets the Rockets(汉默获取火箭)
2.Rock House Jail(摇滚监狱之家)
3.Jade(玉)
4.In the Tunnels(隧道之中)
5.Mason's Walk (梅森的行走)
6.Rocket Away(火箭发射)
7.Fort Walton(沃尔顿堡)
8.The Chase(追击)
(3)最新乐派电影扩展阅读
《勇闯夺命岛》的原声歌曲制作者是汉斯·季默
汉斯·季默(Hans Zimmer)是音乐家、电影配乐家、作曲家,1957年9月12日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
汉斯·季默是一位多产的电影配乐家,在迈入好莱坞后的作品中,无论是对新音色的探索、还是对音乐技术的开发应用,都走在前沿;他开拓性的促成了电子乐和交响乐的结合,推动了好莱坞音乐的转型;同时他又能把全世界各处具有民族色彩的音乐元素和西方古典乐派融合.
❹ 詹妮弗的肉体我看过了但不是特别懂电影意思,谁给讲一下剧情
没什么看不懂。
就是电影里面的珍妮弗被几个乐队的人绑架去做了一个“撒旦献祭处女”的仪式,当然那几个乐队的人也许认为这样做能得到撒旦的魔力。因为有种乐派叫做“撒旦派”是魔鬼风格类的乐派。结果导致珍妮弗成了真正的魔鬼,并开始到处害人。
这部电影就是为梅根•福克斯卖肉的电影。
像这种充斥的性的商业小本片就这样。
PS:关于里面给撒旦献处女的故事,应该是编剧瞎编的。
因为在各类《圣经》或是《撒旦经》并没有这种传说。
在说撒旦是堕落天使,没必要有献祭处女这样的庸俗规定。
❺ 钢琴曲 tears 在哪部电影里出现过
梶浦由记 Yuki kajiura
档案PROFILE
生日:8月6日,狮子座
居住地:东京
使用计算机:MAC三台
兴趣:听音乐 、写作、读书、睡觉、吃饭……
所属:(株)スペ–スクラフトズロデュ–ス音乐事业部
地址:107-0062 港区南青山2-6-18
电话:03-3796-8650
担当:森 康哲 [email protected]
作品列表DISCOGRAPHY
【电影作品】
东京兄妹 1995
RUBY FRUIT 1995
Rainbow 1999
BOOGIE POP and OTHERS 2000
MOON 2000
【动画作品】
新橙路?那年夏天的故事 MOVIE 1996
eat-man TV 1997
noir TV 2001
Aquarianage TV 2002
.hack//SIGN TV 2002
.hack//Liminality OVA 2002
Petit Cossette OVA 2004
Madlax TV 2004
【游戏作品】
双面女郎 PS 1998
めぐり爱して PS 1999
BLOOD the Last Vampire PS2 2000
Xenosga Episode Ⅱ PS2 2004
【音乐演出】
Sakura-Wars 1998
Fine 1998
FUNK-a-STEP 1998
FUNK-a-STEPⅡ 1999
Christmas Juliette 1999,2000
High-School Revolution 2000
Christmas Juliette 2000
Shooting-Srar- Lullaby 2001
Love’s Labour’s Lost/SET 2002
【个人专辑】
Fiction
《瞳の欠片》 (瞳孔中的碎片) TV动画『MADLAX』OP 4’06
作词、作曲、编曲:尾浦由记
演唱:Flction Junction YUUKA(南里郁香)
《I’m Here》 (我在这里) TV动画『MADLAX』插曲 5’03
作词、作曲、编曲:尾浦由记
演唱:Flction Junction YUUKA(南里郁香)
《Chole》 (克洛耶的主题) TV动画『Noir』BGM 2’26
作曲:尾浦由记
《OPEN YOUR HEART》 (打开心扉) TV动画『骇客时空』插曲 4’38
作词、作曲:尾浦由记 编曲:Tonny Volante
演唱:Emily Bindiger
一首倾注了尾浦内心世界真挚感情的歌曲,但在作出曲子后,她却觉得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唱。直到找到了Emily Bindiger。她是一位住在纽约的歌手以及作曲家,在非百老汇音乐剧以及影视作曲等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对于尾浦来说,由Emily Bindiger演唱的这首『骇客时空』插曲可算是完成了她的一个心愿。
《Jr.》 PS2游戏『XenosagaⅡ 善恶之彼岸』未收录曲 3’26
作词、作曲、编曲:尾浦由记
演唱:Margaret Dorn
未收录的《Jr.》,作为Jr的theme之一,未沿袭尾浦得意的浓烈FOLK路线的其余几曲相比差别明显,主要是在演唱方式何部分旋律上吸纳了西亚元素之故,这点在她以往的配乐中确是较为少见的。不过中盘依旧是招牌风格的小提琴华彩段,吉他的弹奏也一如既往的华丽。歌词部分是在这次的EP2中广为使用的造语,至于演唱者Margaret Dorn,并非以往那种贝田风味的女生SOLO——而是有着特别的浑厚之惑,这在Ending Theme中能有更深的体会。
《Canta Per Me》 (为我唱歌) TV动画『Noir』插曲 3’11
作词、作曲:尾浦由记 编曲:Takashi Koiwa
演唱:Deb Lyons
《Eatman的主题》 TV动画『Eatman』BGM 2’06
作曲:尾浦由记
《a stray child》 (迷途的小孩) TV动画『骇客时空』插曲 2’49
作词、作曲、编曲:尾浦由记
演唱:Emily Bindiger
《key of the twilight》 (黄昏的钥匙) TV动画『骇客时空』插曲 3’49
作词、作曲:尾浦由记 编曲:Hitoshi Konno
演唱:Emily Bindiger
《优しい夜明け》 (温柔的黎明) TV动画『骇客时空』ED 5’10
作词、作曲、编曲:尾浦由记
演唱:SEE-SAW
《corsican corridor》 (科西嘉走廊) TV动画『Noir』BGM 3’49
作曲:尾浦由记
《liminality》 (限界) OVA动画『.Hack//liminality』插曲 4’16
作词、作曲、编曲:尾浦由记
演唱:笠原由里
《Sweet Song》 (甜蜜的歌) PS2游戏『XenosagaⅡ 善恶之彼岸』ED 5’33
作词、作曲、编曲:尾浦由记
演唱:Margaret Dorn
《Fiction》 (幻想) 专辑『Fiction』主打歌 4’08
作词、作曲:尾浦由记 编曲:Tonny Volante
演唱:Emily Bindiger
『Fiction』,收录在尾浦由记2004年生日首发的个人album『Fiction』当中,是这张专辑中为数不多的新曲之一。对于这一曲,感觉上源自『NOIR~黑の中の白~』的风格,距日后的.Hack和现今的MADLAX路线还有一段距离。Fiction——含有“虚构编造”之意,尾浦本人曾今说过:“……觉得这就像是沉迷于风中般的,只有人类才敢于制造岀的词汇,是‘仅限于出生于人手中的虚拟产物’。所谓的音乐、书本、绘画,原本也都是架空虚构的世界,认为制造的产物。在各种美好的虚构世界中彷徨时,我感到十分幸福。”——个人风格可见一斑。
《Kyosuke No.1》 (恭介) 剧场版动画『新橙路?那个夏天的故事』
作曲:尾浦由记
同她如今的曲风相比,已经找不到太多的相似了
1992年10月,尾浦由记作为乐队See-Saw的键盘手而在FUNHOUSE出道。这个由她的高中好友西冈由记子担当贝司手,石川知亚纪主唱的三人组合,在学生时代他们便在一起表演、学习和创作时结下了交情和末期。94年西冈由纪子退出之前,尾浦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乐队活动上。次年,她开始为电影、CM作曲,工作范围很快扩大到动化、游戏和音乐剧.
尾浦由记因[NOIR]成名后,人们才意识到某些熟悉动人的音乐是她的作品,比如[新橙路-那年的夏天]音乐专集中表达出那种无法抑制的思恋的钢琴曲[恭介NO.1]
接近十年在音乐圈内的经验和技巧成长奠定了2001年尾浦由记负责的[NOIR]音乐的成功。动化监督真下耕一似乎并不介意配乐超越画面剧情的地位,给予尾浦极大的发挥余地,于是[NOIR]精致的音乐比低成本制作粗糙的动画更出风头。加上音乐配合故事本身的异域风情。美女杀手、黑手党、极端的世界观这些一般动画题材中少有的元素,战线出独树一帜的风格。尾浦由记是摆弄键盘器出身,大学里接触轻音乐较多,自然擅长用电子乐器制造不同的音响效。除了在之前的音乐经历中的锻炼学习,她的阅读爱好也是他揣摩意大利、拉丁民族音乐的途径。
尾浦由记的音乐乐风大约可以规划为newage(新纪元)和wold音乐类型中。[NOIR OST1]中一曲[shispering hills],管乐萧萧,背景女声模糊隐约的吟唱,以及前后应和的一声声嘶吼,自然把那种意大利沙漠平原辽远、艳阳高照的意境淋漓尽致的显现配合着观众看动画的视觉印象。这种在[NOIR]系列音乐中多见的利用电子和冲音效,如使用回音、电子乐的回响以及利用其它空间创造出来的声响,营造优美舒缓的曲风。模拟幻化的空间质感就是newage乐派的基本技巧手段。
wold音乐简单的是对不属于北美或英国地域的民间音乐素材进行采样,比如非洲,中亚,东欧,地中海地区,通过技巧改良或者加重节奏而融合在其中的音乐风格。[NOIR]中意大利传统七弦琴、手风琴光彩四溢的表演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主打乐器之一小提琴同时可以联系到天才小提琴家辈出的意大利乐。而且回溯到1600年前的意大利巴洛克风格时期,这种音乐形式打破旧式复调音乐的格式,乃以一种音调占据统治地位,辅助低音伴奏(持续低音)的运用。相应的,尾浦由记常用的炫酷形式。一首意大利歌曲[Salva Nos](拯救我们)是急促的扣人心弦的节奏一开始还真令人想不到那是一首安魂圣曲。歌手贝田由里子在相似场景响起的另一首cantaper me里的声音比前者中庄严肃穆的音调甜美柔和了许多。那时间,雾香和潇洒自如的动作对比敌人的“凄惨”下场形成巨大的反差就是音乐帮助传达的意味.
尾浦由记音乐的三大特点:各种民族音乐元素的色彩渲染,炫音节奏感带动听众情绪,如流行音乐一样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所以她的音乐往往给人留下强烈的第一印象。在形成这种使他脱颖而出的风格后,尾浦由记使是沿袭此路继续深化发掘.
02年,根据卡片游戏改编的动画[Aquarian Age](宝瓶世纪)制作播出,尾浦由记独立打造的音乐再次登场。美少女、战斗、迷惑的情感是与[NOIR]设定的交集,片中玄幻文明世界带来的神秘感都给尾浦由记风格发挥的便利。
其中主力是女声德语合唱或者小提琴,紧张的电子节拍,不协和的混音伴奏。尾浦由记特别创作的几首钢琴独奏抒情小曲[JUST YOU] [TEARS] [SWEETEST SMILE] 明亮温暖的琴键音色在那种环境下越发显得温柔动人,并且唤起FANS们对[恭介NO.1]的记忆.
动画中男主角响太身为一与同学组成的乐队主唱,尾浦由记便迎合着做出好几首一般意义上的流行乐配曲。例如[SIGHT-READ]就是使用简单的几人组合的流行乐队的常备乐器,电吉他,贝斯,打击鼓,旋律和乐器的变换轻松活泼,这些对于早有组队和创作经验的尾浦不在话下.
纵观比较[NOIR]和[Aquarian Age ]两部动画音乐,尾浦由记的音乐风貌在前者呈现端倪,后者说明她的风格业已成型。例如这个常用手法,在主调音乐的基础上,用打击节奏鼓动起气势,人声或者合成的和声营造气愤,乐曲旋律一般是单线发展,起结构上并不复杂,但诸多器乐音色的交换使用在表面华丽的视听效果上十分到位。尾浦由记所走的音乐路线,既有一般人熟悉的手法印象,又不乏新奇的元素以及动感节奏迎合时代气象,这些使她的作品能博得多向流行乐靠拢的青年人的喜爱。
02年接踵而至的动画[HACK//SIGN]把尾浦由记的声名推向[NOIR]以后的第2个高峰。监督真下耕一和尾浦由记的第2次合作,仍是放手让她自由演绎.
尾浦由记在前面的既成基础上再努力引进新的风味,也做了些小突破。
早在97年的橙路剧场版《重回那一年的夏天》,尾浦由纪就以精湛的演出博得业界的好评,一曲《恭介NO1》以其极其优美流畅的钢琴旋律打动无数观众,其旋律间诉说的动人传奇,至今仍被人奉为动漫音乐史上的不朽经典,99年担任《EAT MAN》的音乐制作后,其风格逐渐成型,而带有浓郁欧洲民乐风格和古典乐风的《NOIR OST》则彻底地展现出尾浦由纪的音乐才华。在这个每年都有大量杰出音乐作品问世的年代,《NOIR OST》能够创下一个罕见的销售奇迹并且被业界一致评为动漫音乐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可见尾浦由纪的厉害之处。《NOIR》这部片子中阴暗的气氛,耍酷的镜头,黑色的主调,朦胧简约的画面,完全被尾浦由纪用音乐烘托出来,这种极其和谐的天作之合在动画界包括影视界中绝对堪称一绝。(不过这是不是凑巧的就不好说了呵呵……)而尾浦由纪擅长的音乐风格和她在古典音乐方面的深厚造诣,则是创造《NOIR》奇迹的基石,要问尾浦由纪到底有多厉害,这一切都在伟大的《Le grand retour》(格兰瑞特,即《NOIR》中的“庄园”)中体现.
OST2的第一首,故事20话出现的《Le grand retour》,是一首典型的,起-转-再现三段式的,带有古典风格,欧洲民族音乐韵味旋律加上现代音乐的混音手法的NEWAGE音乐。顾名思义,就是“庄园”的主题旋律。《NOIR》中的“庄园”位于法国和西班牙交界的边境中的一个封闭的山区中,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在流逝的时间长河中中保存下来的圣地”。这首曲子以动漫音乐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气给我们描绘这这一主题,其大气不是通过传统的大规模的,以大型乐队演奏来渲染气势的手法,而是仅仅一个小乐团,以NEWAGE音乐的方式,通过其独特的乐器搭配,风笛的高远嘹亮,小提琴的忧郁深沉和电声乐器的浑厚神秘之间的强烈反差,以整体的音效跨度来营造其听觉冲击力。其大气的主题让人感觉不仅仅是“庄园”的伟大,开始的那段高扬的风笛给人一种飞扬豪迈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广袤的中欧大陆中,其扑面而来的风景是何等的绮丽,中途的转折和结尾的再现则给我们叙述了沧海桑田的千年变迁,而沉稳的电子背景音乐又让人感受到一种塌实厚重又深沉的感觉,最后极其高亢的结尾又代表了“复兴”。这不禁让人对“庄园”的伟大深邃感到由衷的敬畏,那就是《庄园》的魔力所在.
然而这首短短的6分24秒的音乐却从头到尾却充斥着暴风骤雨般的连续不断的极有力度的起伏与高潮,感觉不像标准的慢节奏的NEWAGE风景主题音乐那般简单。我们结合一下《NOIR》的剧情看看还能发现什么:在故事20话的开头,克洛维吵着要阿尔蒂拉给她讲故事否则睡不着觉,阿尔蒂拉讲了那段讲了许多遍却首次全文展现给观众的“故事”,全文如下:
事情发生在十世纪末
围绕着权力的罪恶阴谋,杀了许多人,包括老人,小孩
非常不人道的残暴行为,人们亲眼目睹到这样的谎言
有些人在这样残酷的炼狱中活了下来,他们领悟到了:
人们的放荡不羁,让这个世界经常处于邪恶与绝望中
幸存下来的人们发誓,要对这个世界复仇,解救饱受虐待和摧残的弱者
让正义长存于世间,发誓绝对保密与效忠……
在这段话后,《Le grant retour》的壮阔旋律响起了。在开头那段鼓点子响起之时,画面上就下起了暴雨,渗透进红色的土地汇成江河,然后“索尔达之血将渗透荒野,流入大海,缔结盟约的人们,遍布世界各地,隐居在社会的背后……”这不就是索尔达的发展历史吗!《庄园》刚开始的的那段高亢的风笛和其营造的如同朝阳般朝气蓬勃的旋律,不就是描绘索尔达“渗透荒野,流入大海”的壮阔场景的吗?从上面的那段“故事”中,我们可以结合真实的历史联想一下,在十世纪时,正是欧洲大陆最黑暗的时期,整个大陆笼罩在教会统治的白色恐怖中,而索尔达扮演着“解救饱受虐待和摧残的弱者”的光辉一面,然而,这段蓬勃的快板仅持续了两分钟多一点,随即转入沉重压抑的第二段中:当索尔达之血渗透荒野,流入大海,渗透向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时,每一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每一步的扩张都充满着杀戮和令人发指的罪恶。这是这种残暴的“正义”不可避免的黑暗。尽管在这首《庄园》中描绘了索尔达的光辉,但是索尔达的黑暗不仅表现在音乐第二段的低潮中,而且更多地表现在《NOIR》的大多数剧情中,为了“让正义长存于世间”,就要进行恐怖的高压统治与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的杀戮,第二段中的那段小高潮不正是“杀戮”之主题吗?在这段冷酷的电子提琴声为主旋律配合劲暴的背景音乐的小高潮响起时,画面中出现了一个让所有观众感到震撼的场景:一个衣衫破烂灰头土脸的小女孩,拖着个破烂的布偶,赤脚蹒跚在战火的废墟中(其实就是小时候的阿尔蒂拉)其哀怨的眼神,仿佛倾诉着这世间的一切罪恶。这便是阿尔蒂拉萌发“如果爱可以杀死一个人,那么仇恨就可以拯救人”变态哲学的根源吧
在前面的小高潮结束后,那一段全曲唯一的钢琴独奏正如片中阿尔蒂拉的那段独白,又是一个伟大的开始:阿尔蒂的伟大的理想。如今的索尔达又是一潭死水,作为索尔达中激进派的阿尔蒂拉渴望复兴。阿尔蒂拉希望通过让传说中的杀戮之天使,死神的左右手--NOIR复活来达到其控制索尔达,借此来来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重现历史,让时光倒流,重新实现十世纪时伟大的开端和曾经的辉煌。再现部明显地表达了着一主题,这段作为开头那段的变奏,拥有比之前更高扬的旋律,更活跃的节奏,拥有更强大的感染力,描绘着“复兴”之后更美好的前景。最后,全曲在轰轰烈烈的结尾中结束了,其“理想”主题之大气,令我深深的为之震撼……◎复活城&猫咪 版权所有,拒绝转载◎vR4rT3t4xD
在NOIR们跟随着“路标”踏上圣地时,响起的《庄园》之主旋律,正是反映“grand retour”英文原意,“伟大的巡礼”这一主题啊。阿尔蒂拉所说的“树苗要经常地给予阳光和水分”,而“阳光和水分”却是残酷的试炼,通篇伴随着NOIR们的杀戮,不就是第一段中所表达的吗?这个如同朝阳般的旋律让人的感觉没有平凡的单纯,却带有一丝的凝重,这在尾浦由纪的独特风格的旋律中得到体现,体现一种残酷之美,而且这么大气的“试炼”,不就正是NOIR“人中之人,爱中之爱,罪中之罪”的高贵么?第二段则沉重压抑地表达着黑暗和宿命,不就是NOIR们反抗宿命的真实写照么?而一切时机成熟之后,NOIR们接受洗礼成为真正的NOIR,则是这“伟大的巡礼”的结束,这个更为大气的轮回给我们展现一个全新的开始,阿尔蒂拉伟大理想的真正开始……
不论是阿尔蒂拉的伟大理想,还是女主人公对命运的反抗,这个“光明最终战胜黑暗”的《NOIR》最高之主题都在这首伟大的《Le grant retour》中的再现部高潮中体现了。两条剧情线路的两个关键人物,阿尔蒂拉和米雷优·布克的最终理想都是冲破黑暗得到阳光的洗礼啊。尽管两个人的“光明”相互矛盾着,但是这首曲子在压抑之后激烈迸发出的“光明”却不忍让人联想到这两个人的共性。那“光明”,便是《NOIR》最后最感人,最激动人心,最让人震撼的最积极的精髓啊。
对于这6分24秒的震撼,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这首蕴涵着“庄园”,“索尔达”“理想”“伟大的巡礼”“光明”五个主题的《Le grand retour》绝对是是动漫音乐史上最有艺术成就的作品之一,通过短短数分钟的蕴酿,把一个宏伟的画卷和复杂深刻的主题表现出来,由此可见尾浦由纪在古典音乐上的深厚功力。另外,在《NOIR》的其他音乐中,我们仍然可以享受到尾浦由纪带给我们的听觉享受和心灵震撼:记得OST2的最后一首,故事21话中,当真相大白时,米雷优心中友情与仇恨激烈地碰撞着却不知所为时,雾香承受着强烈自责被折磨得崩溃时,在哭泣的天空中冥冥响起的《indio》(注:indio的意思是旧时非洲殖民地土著的蔑称,即代表被奴役被压迫者)通过极其煽情的演出,教堂音乐式的咏唱,加强了悲剧效果,这个我们可以在日后著名的《晓之车》上发现着首歌的影子。这种在音乐中注入大量个人情感来表达主题,可以算是尾浦由纪的一大长处吧。《NOIR》中最著名的BGM《Canta per me》则是典型的意识流作品,这曲子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杀戮者的控诉和对被杀戮者的同情,成功地加强了黑色气氛的感染力,相对地《Salva nos》则通过对杀手二人组的主观描写,把整个撕杀的场景和气氛直接表现出来;《Corsicon Corridor》(科西嘉走廊)是《NOIR》中最成功的场景音乐,通过跃动的,带有浓郁异域风情的旋律描绘科西嘉岛上奇丽的景色的同时,表达出极其阴森恐怖气氛的配乐又把的其中的黑暗表现出来,让人联想起曾经的白色恐怖,影射着神秘与血光交织的黑暗中激烈撕杀场景,不禁让人联想到布克家族惨遭灭门的悲惨记忆和“印第卡毕雷”,这首曲子可以算是《NOIR》中渲染阴森恐怖气氛最到位的桥段,完全把“充满死亡气息的零度空间”的感觉表现出来了;《Lullaby》是一首慰济黑暗中的灵魂的安息曲,在剧中是作为克洛维的摇篮曲的,然而这首温暖可人的摇篮曲却完全不会让人联想起任何邪恶的阴谋或克洛维悲惨的命运,完全就如同圣母一般,表达了一种伟大无私的母爱,让人看到阿尔蒂拉温柔的一面;《Solitude by the window》和《romance》这两首曲子则表达了《NOIR》黑暗中阳光的一面,前者用散发着浓郁法国乡情的情调,简单的钢琴旋律加上风琴伴奏表达了一种平淡的美丽,散发出淡淡的忧愁,如同线条简约的女主角们那样的美丽动人,后者用同样地,利用简单的乐器组合:吉他加风琴就给人展现一个优雅美丽的主题:《NOIR》式的浪漫:如同骑马扬鞭般的潇洒利落,如同舞街回眸般的淋漓畅快,一种“酷”之浪漫令人陶醉……《Silent pain》是尾浦由纪把其旋律的阴冷之美发挥到极致的作品,通过极其流利的,忽高忽低的钢琴旋律完美地表达了绝望中的米雷优几乎抓狂的失态,把观众的心情和剧中人物的情感紧紧的联系在一起;《Whispering hill》类似于《科西嘉走廊》,是一段极其精彩的风景音乐,利用这个Whisper“呼啸”“细语”的双重意思在音乐中给我们描绘了远而呼啸,近则细语的神秘莫测的奇景;《Snow》这首曲子则曲如其名,如同细雪飘落,表达了淡淡忧伤;作为回忆主题的《Melody》,被人认为是八音盒音乐中的极品,在片中仍然强烈地勾画着“杀戮”的回忆主题(个人觉得收录于《NOIR Blanc Danc》中的《Melody~Salva nos ver》更好听一些,其旋律间带有强烈的渴望复仇的情感,更有感染力些)。
OST2中的《In memory of you》这段气氛悲伤的,开头平淡中途急转直下的让人匪夷所思的曲子,仿佛突然遭遇急变,惹人无限遐思(感觉像是描写米雷优和她表兄的情感和回忆的),《Fake Garden》这段用浓郁的俄罗斯风格描写两个女主人公在巴黎的日常生活环境的曲子给我们另类的感觉,就像“虚伪的花园”的题目一样匪夷所思;《in peace》这首温暖平静的带有基督教歌曲风格的休闲片段,描绘出短暂的和平时光的美好让人觉得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克洛维主题《Secret Game》给我们展现了这个人物的双重外表和人格,在一段圣歌般的抒情咏唱之后突然凝重,其背负的沉重宿命通过这段子很明显地描绘出来。(个人觉得久川绫演唱的那个版本更能表现这个主题,把可爱和冷酷的双重人格表现得更透彻一些。)
听了那么多《NOIR》的音乐,你是不是能发现尾浦由纪音乐的两个明显的特点呢?第一个,很明显的,就是重旋律,有没有发现《NOIR》中大部分的音乐乐器使用都非常简单呢?而且旋律感极强。这从早期作品开始便是,《恭介NO1》这类早期作品表现得更为明显一点,这与菅野洋子风格形成鲜明的对照。菅野流派更注重配乐和编曲来达到其艺术效果(譬如那首震天地,吓鬼神的《Stray》和著名的《奇迹之海》便是典型代表)因此,尾浦由纪的音乐语言主要通过旋律本身来表达,在欣赏尾浦由纪音乐的时候需要更注重旋律,而作为其承载音乐灵魂的旋律当中,则带有一种特殊的阴冷之气,尾浦由纪的音乐不论大气悠远的交响风格音乐,恬静细腻的钢琴曲,风格怪异的NEWAGE派标题音乐,还是激烈的摇滚,无不带有一丝阴冷之气,给她的作品营造一种内在的听觉冲击力,这是尾浦流音乐最明显的标志与最特别最吸引人的地方。本人借此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分辨出是不是尾浦由纪的作品^_^ ……也是本人喜爱尾浦由纪最直接的地方。对于日后其他作品中这种特色表现得不那么突出,如果你有心的话还是能听出来的,这只不过在《NOIR》中表现得更明显一点罢了。这个独步天下的绝技使得她的音乐相当的的耐听.
❻ 舒曼是哪个乐派的代表人
浪漫主义乐派 ,多说那都是废话,希望楼主采纳
❼ 电子音乐
电 子 音 乐
------ 当下时代的音乐标志
在社会日益多极化的今天,似乎原来人们意识之中已成定势的某些东西正在被逐渐瓦解。新事物在对旧事物的溶解过程中,无情的抛弃和有选择的吸收同时进行。就像电脑出现后数字化的爱情方式冲淡了古人“ 鸿雁传情”的浪漫氛围那样,电脑也为音乐探寻新的声源、 开发新的声音、创造新的音乐和新的表现方式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全新的工作方式、全新的思维方式和难以穷尽的全新艺术表现空间,解放了音乐的“ 生产力”,完成了从“ 模拟声音时代”到“ 数字声音时代”的进化,为我们提供了创作音乐的更多的可能性. 从目前学院派音乐到商业口水歌,以及广告音乐和电影配乐等,无不显现电子音乐的踪影,所以电子音乐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音乐标志 !当然,作为一种异于传统的音乐形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可能不为人们所接受,这是正常的,但这并不代表它没有生命力。现实点看现状,不管你接不接受,随着电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音乐是实实在在大摇大摆地走进我们的生活里了。正像张小夫所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不同的声音结构构成不同的音乐语言,不同的音乐语言表达不同的音乐意念,不同的音乐意念给人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所有艺术形式只有紧跟时代,紧跟科技的发展,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作为一个作曲家,我们不能总是望着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的后背而不敢创新,不敢超越。" 其实人类社会的每一次技术进步几乎都是对人的身体和意识的延伸,电子音乐的出现也以其特有的优势,同样把这种延伸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正是由于电子音乐的这些独特优势使它顺应了当下时代音乐的脉搏,也正是由于由于这些独特优势才使电子音乐成为当下时代的音乐标志。
至于电子音乐的概念已经有很多书籍和网络文章做过介绍和讲解了,我在<<电子音乐从国外到国内的发展脉络>>一文中也做过解释,本文就不再重复了,这里只就电子音乐这一新的音乐形式相较于传统概念上的音乐的重要优势做一初浅剖析,以使朋友们对电子音乐有更全面的认识.因为正是这些优势才使它产生了强有力的生命力,使其成为时代音乐的标志的。
首先电子乐依托的是一种电脑设备,而不是音乐本身,在创作时有着极大的自由度;一方面很多音乐不是用传统的方式创作出来的,而完全是凭借人的想像用机器“造”出来的;电脑可以随意拼接、剪贴、合成出各种音乐。所以有人说"电子乐是一种科技的见证,它用技术见证音乐,用音乐见证技术;电子乐是一种对传统音乐的背叛;电子乐是第一个拥抱信息时代的艺术".
针对以往传统音乐来说,电子音乐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音乐理念;确立了全新的技术路线;发现了一个无穷的声音源泉;开掘出一个广阔的表现空间。
1.在音乐理念的层面彻底突破了人们固有的“定式”传统思维模式.
这种突破从音乐的内容到音乐的形式,从音乐的创作形态到音乐的传播方法,从音乐的组织原则到音乐的发展逻辑 ...... 我们仅以音乐的组织原则为例,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可以形象化地概括为:以线性思维的方式“组织音符”-即以节拍律动形式构成节奏,以音高的组织形式构成旋律,以音阶的组合形式构成调式体系,以和声的序进形式构成纵向的多声体系,以复调的组织形式构成横向的多声体系等等;而电子音乐的组织特征则是以非线性思维的方式“组织声音”-即前期的原始声音录制,采样等,中期的声音加工处理,包括以各种电子化方式的变化和处理声音原型,使之产生裂变和各种变形处理,局部分轨及局部拼贴、各类蒙太奇组合编辑和局部的合成等,以及后期的总体合成等。
2.电子音乐是一门音乐艺术和电子技术高度结合的特殊的艺术
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从事这门艺术的艺术家必须是音乐思维和技术思维同样出众的复合型人才。与纯粹靠写作乐谱的“笔头创作”的作曲家相比,从事电子音乐的作曲家知识结构中技术性和操作性的“理工科”成分明显重要;具体地讲,在全面掌握音乐创作“文科”方面的基本技术如传统作曲技术的“四大件”(和声学、曲式学、对位法和配器法)之外,同样必须掌握“理工科”方面的技术“四大件”(音乐声学、电子技术、录音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今天的电脑,就象上个世纪的电吉他和上上个世纪的钢琴:一件极平常极普通的乐器.更多情况下,作曲和演奏合二为一,这是电子音乐的一个特点.一个人在实验室就可把作品创作完成,操作仪器,既是作曲又是演奏,而不再如传统音乐那样需要好多人数次烦琐的排练,意见难以统一,既省了人力又省了时间.
3.电子音乐最早把空间的概念引入音乐的表现范畴
电子音乐最早把空间的概念引入音乐的表现范畴,传统音乐的主要传播形式是音乐会演奏现场,这样除去音乐本体的音乐音响外,音乐厅的体积和面积以至环境的声学处理等物理条件是决定最终的声音结果,这个结果是具体的、有形的、固定的、封闭的声场概念,电子音乐则利用软件、硬件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和开掘出一个虚拟的、无形的、可塑的、流动的、开放的声场概念,更深入一步,这个音乐表现的具体空间作为一个明确的声场是现实有形的,其第二层含义则是通过科技手段给我们提供一个可以自由想象、自由发挥的、无形的虚拟空间。
4.电子音乐---作曲家的新思维和艺术表现空间
1>.电子音乐以载体形式,可以纳入语言化人声和其它传统中难以入乐的声音
如果把电子音乐看作一种载体的话,它可以纳入语言化人声和其它传统中难以入乐的声音.可见于很多电子音乐作品中,而这是传统音乐无法比拟的.如作品《北海咏叹》中作曲家对语言化人声(把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文化符号——《三字经》、《百家姓》、道士念经、京剧念白有条不紊地载入其中)独巨匠心的安排,使作品在文化层面的阐释上获得了成功的展现。音乐不只是要在精神上给现代人一种抽象的传达,而是要给人们一种具体的文化暗示,当人们在聆听这美好的音乐时,作曲家希望人们在这些古老的文化符号面前能有所思、所想。
2>.电子音乐的出现使传统的音乐要素失去主导地位
电子音乐,尤其是音响化的电子音乐,通常带给我们的是陌生的音色,奇异的音响,捉摸不定的节奏组合。相对于为传统媒质创作音乐作品来说,音响化电子音乐的出现意味着作曲家又有了一个新的思维和表现空间。由于大量无准确音高的音响材料的加入,建立在准确音高基础上的旋律、和声、调性等音乐要素也就失去了以往的主导地位。由于音响化电子音乐的流动不能用通常意义的节奏规律来看待,于是节拍也几乎不存在了。也就是说,节拍、和声、调性、旋律这些音乐要素都被淡化了。另外电子音乐在结合越来越多的方法、手段、观念、风格;尤其在现今音乐创作的世界化趋势下,西方的剪接、拼贴、组合等手法和东方的糅合、变形、伸缩等手法在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同一部音乐中,这一切都成为音响化的电子音乐的特质。
3>.从某种程度上说电子音乐革命了传统音乐
对于现代作曲家来说,无论声乐还是器乐创造出的声音都极其有限, 但通过电脑及辅助设备, 我们却可以创造出闻所未闻的声音,不受常用乐器与演奏员的限制。还可加速和简化音响制作过程,免去烦琐的音响设备连接劳动.有时只要轻易改变一下指令,就能轻易产生同一首作品的不同版本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脑拓展了人们关于声音和速度的想像力,并且这种拓展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可以这样说,信息时代的到来为音乐探寻新的声源、 开发新的声音、创造新的音乐和新的表现方式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全新的工作方式、全新的思维方式和难以穷尽的全新艺术表现空间。 与传统音乐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打破了千万年来传统音乐用“声乐语言”和“器乐语言”表达乐思的基本格局,以及手工操作的各种常规方法的局限性,而代之以任何声音都可入乐和改变了传统记谱法,并采用许多时代的软体化电子化的创作手段,确立了电子音乐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和动力的发展思路,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探寻全新的音乐领域。正象前卫与电子原音音乐中淘汰旋律,和声和曲式等传统观念.有的艺术家不仅拥抱科技,癖恋机器,而且他们也膜拜科技和机器带来的一切缺点,错误和危机;以及自己对机器的错误操作和不正规的使用方法感到极度兴奋,如雷射唱机的跳针,程式逻辑的错误等其他机器故障.他们管这叫错误美学.
其实电子音乐的优势还有很多,这些都是它成为当下时代音乐标志的特质。我相信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上还会有更新的凸显.不管你对电子音乐怎么看,由于它的优势使它日益普及已成不争的事实.而且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设立了电子音乐的专门实验室和研究机构,一般都设在大学里和电台里.电子音乐的前途的辉煌已变的肯定而且斑斓,不在迷茫。现在它已进入它即定的轨道,顺应着时代脉搏正常的发展着.
❽ 请给我轻音乐大师马友友的介绍
国际顶尖的旅美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Yo-Yo Ma),从他广泛而多元的音乐事业,不难理解其不断寻求与听从不同的对话方式,以及对个人的艺术成长求新求变的态度。无论是演奏新乐曲或大家耳熟能详的曲目、和好友一同演出室内乐、与年轻的音乐家及听众接角、探索西方古典传统外的文化及音乐型式,马友友努力从中找寻能激发想像力的元素。
马友友紧凑的音乐会行程,包括与全球知名乐团协奏演出、个人独奏会及室内乐等。与不同的演奏家合作都能为他带来不同灵感,合作过的音乐家包括艾克斯、巴伦波因、爱森巴哈、潘蜜拉-法兰克、柯汉(Jeffrey Kahane)、Young Uck Kim、拉雷多、巴比-麦菲林、艾格-梅耶、摩里斯(Mark Morris)、欧康纳、彼德-塞尔金、史坦、史托兹曼、史塔特(Kathryn Stott)等。藉著与音乐家之间的互动,超越单一音乐风格的界限。他最大的目标就是将音乐化为一沟通的语言,跨越世界不同种族,拉进人与人之意距离。为达成此目的,他更投身研究国乐、中国传统乐器、非洲卡拉哈利的丛林音乐等。
他对音乐的兴趣还不仅只于此。马友友日前刚成立“丝路”专案,要将古丝路商队(从东亚至欧洲,包括印度、西藏、波斯、希腊等地)的文化、艺术、人文等重新介绍给世人。为了使古丝路国家文化遗产重见天日,并找寻代表此地传统的声音,专案小组特到丝路行经国家勘查,而“丝路专案小组”将做为往后相关文化、教育计划的资料库。马友友除策划本案,也将演奏特别为“丝路”而创作的新曲(包括为“丝路合奏团”所写的协奏曲)。新力古典也计划发行三张“丝路”专辑,其他如“丝路网站”等多媒体呈现方式也会一并推出。这项创新的“丝路”计划也将参与2001的“萨尔兹堡音乐节”,及2002年“史密斯桑尼亚民俗音乐节”的演出。
1997年,马友友费时多年完成一项将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结合多种表演艺术的创新诠释。内容不仅包含他本人在世界各地音乐会演出、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重新录音,更重要的是以“巴哈灵感”为题的内涵。演出共分成六部影片(六部组曲各一),以巴哈的音乐为出发点,再各自与马友友所激发的灵感结合,和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包括花式滑冰好手托薇儿与狄恩、花园设计师梅瑟维、导演伊果杨和吉拉德)创造出新风貌的巴哈。影片在“公共电视台”及全球各大电视网播出,获奖无数,包括两项艾美奖、加拿大双子星奖16项提名及许多国际影展大奖,由新力古典发行录影带。
为发展大提琴演奏曲目,马友友时常演奏20世纪较不为人知的大提琴曲,许多现代作曲家皆为他量身订做新乐曲。曾为多位作曲家的新作首演,其中包括艾伯特(Stephen Albert)、丹尼波尔(Richard Danielpour)、哈比森(John Harbison)、柯希纳(Leon Kirchner)、李伯森(Peter Lieberson)、卢塞(Christopher Rouse)、盛宗亮、谭盾、约翰-威廉斯等。这些不仅是为他而写的作品,马友友在作曲家的创作过程也扮演重要角色。
马友友为新力古典的专属音乐家,录制过近50张专辑风格不一(曾获13次葛莱美奖),显示他的音乐兴趣层面之广。除了古典音乐的大提琴曲目,他也录制许多由他首演的新作品及专为他所写的乐曲。此外,他多项跨界的录音如与巴比-麦菲林合作的“天籁”、与麦尔和欧康诺合作的“民歌的马友友-阿帕拉契圆舞曲”、演出皮亚左拉作品的“探戈灵魂”等,皆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2000年春将计划发行“阿帕拉契圆舞曲”的续篇“阿帕拉契之旅”。其最新录音发行“繁花似锦巴洛克”,收录重新编曲后的巴哈咏叹调、包凯利尼的协奏曲等,并由库普曼指挥阿姆斯特丹巴洛克管统乐团担任管统乐演奏(马友友的史特拉第瓦里大提琴为巴洛克时代乐器),另外一张“Solo”则收录柯大宜、大卫-怀德、齐尔品、盛宗亮等人作品,还包括新编曲独奏版的欧康诺“阿帕拉契圆舞曲”,整张专辑以无伴奏演出,做为他另一项“丝路”计划的前奏曲,当中以不同文化的角度,表现漂泊与扎根、创新与传统等不同主题。尽管马友友横跨多种音乐领域,他仍保持古典音乐最畅销音乐家地位,新专辑一发行便立刻打进“告示牌”古典音乐畅销名盘,并能在前15名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有四张专辑同时在榜上的记录。
马友友除了不断在音乐舞台上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受,更致力于音乐教育的推动。他不但鼓励青少年接触音乐,更希望他们进一步参与创作。巡回演出期间,马友友都会排出时间指导大师班学生,甚至参与学生(包括非音乐科系学生)一些非正式的活动。同时,他也发展“家庭音乐会”,如在卡内基厅一系列“家庭音乐会”开幕中演出;在“Mr. Roger's Neighborhood”及“芝麻街”等电视节目中,带领小听众群进入音乐世界。马友友竭尽所能地为儿童塑造一个音乐的空间,以丰富而生动的方式让音乐与创造力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1999年的夏天,马友友与名指挥巴伦波因合作,和一群来自中东的优秀杰出年轻音乐家们组成的“中东青年管弦乐团”一起演出研习,活动名为“1999文化之城”,于德国威玛举行。
马友友1955年生于法国巴黎,4岁起由父亲启蒙学习大提琴,并和家人迁居纽约。之后于茱丽亚音乐院师事李纳德-罗斯(Leonard Rose)。1976年,他从哈佛大学毕业,取得人类学学位,为他开启传统音乐院教育外的另一扇窗。马友友与妻子育有一对儿女。
目前马友友使用两把的乐器分别为1733年制Montagnana大提琴及1712年制Davidoff Stradivarius大提琴。
❾ 乐派A6 3D电影手机
全国联保,应该没问题,买卖宝是腾讯的,官网买的东西售后是不用担心的
❿ 古典音乐有哪些乐派(全)
这里介绍得很清楚,去看看吧~
文艺复兴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主调形式的新音乐,以贵族社会为背景,在德意志和奥地利各地繁荣昌盛起来。
其初期有三个主要乐派:以音乐大师巴赫的次子卡·菲·埃·巴赫为中心的柏林乐派;以约翰·施塔密茨(Johann Stamitz,1717-1757年)为中心的曼海姆乐派;以瓦根扎尔和蒙恩为中心的早期维也纳乐派。
歌剧虽然是古典派音乐中的重要部分,但从整体来看,古典派音乐的特色在于器乐方面,特别体现在奏鸣曲和交响曲形式的音乐上。曼海姆乐派的室内乐和交响乐不仅影响了维也纳乐派,而且对波恩时代的少年贝多芬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奏鸣曲是古典派音乐中极富代表性的形式,它的呈示部中有第一、第二主题的对比,中间出现发展部,然后是两个主题反复的再现部。曼海姆乐派当时已经具有了相当完整的奏鸣曲形式,他们还在交响乐中加入小步舞曲乐章。这个乐派的交响乐配器中,木管乐器也采用了双管编制。莫扎特在自己的交响乐中加用单簧管,也是受了曼海姆乐派的影响。
维也纳古典乐派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这是浪漫乐派的音乐风格~~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
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单乐章题材的器乐曲繁多,主要是器乐小品,如即兴曲、夜曲、练习曲、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曲以及各种舞曲——玛祖卡、圆舞曲、波尔卡等。在众多的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居多。声乐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并将诸多的声乐小品串联起来形成套曲,如舒柏特《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就是浪漫乐派创新的艺术题材。和声是表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谐和音的扩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以及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的经常出现,扩大了和声范围及表现功,增强了和声的色彩。作曲家创立了多乐章的标题交想曲和单乐章的标题交响诗,这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的形式。
浪漫注意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果贝多芬的音乐只是黑白电影或版画的话,那么浪漫乐派作品则像水彩画和五颜六色的油画。这一时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浪漫主义音乐流派。一种是以勃拉姆斯为主要代表的保守浪漫主义,另一种是积极浪漫主义。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也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上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并有大胆的创新,这一时期的许多音乐珍品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早期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舒柏特的创作中心是艺术歌曲,艺术歌剧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这是浪漫乐派作曲家抒发诗情画意的理想领域。舒柏特选用的诗歌范围很广,有歌德、席勒等大诗人的诗,也有它的朋友朔贝尔的作品。他歌剧中的钢琴伴奏,不仅起了陪衬旋律的作用,也是创造特定意境的主要手段。舒柏特的歌曲被称为“艺术歌曲”,但许多歌剧中淳朴的音乐语言,常常接近于民歌,他的《野玫瑰》、《鳟鱼》、《菩提树》等歌曲,后来都成为广泛流传的民歌。民歌常用的分节歌的形式也是舒柏特歌曲创作的主要形式。
李斯特是中期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匈牙利,他的一生对音乐突出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丰富了钢琴技巧的表现力。
他的钢琴音乐不仅有诗情画意的小品,也有宏伟、辉煌的艺术效果和具有交响性的乐曲,他使钢琴音乐获得了管弦乐队般的效果,气势宏伟,热情磅礴。二是他首创了单乐章标题交响诗体裁。一生中他写了十三首交响诗,以《前奏曲》和《塔索》最为著名,这些交响诗具有叙事性、抒情性、描写性和戏剧性的特点。此外,在李斯特的作品中鲜明的匈牙利民族特色体现得尤为突出,如反映匈牙利民间生活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其中第2、6、12、15首是经典之作。
理查施特劳斯是晚期浪漫乐派作曲家。作为一位作曲家,施特劳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交响诗方面,他完善了交响诗的结构形式,精心创作主导动机以及专门描写人物、地点、情景的音乐片断。他的管弦乐配器方面同样显露了卓越的才能,他的作品线条思绪极尽各种乐器之性能,使他的作品中一个极平常的动机或主题也能发出最迷人的光彩。施特劳斯的歌剧创作主要受瓦格那的“乐剧”的影响,作曲技巧虽然高超,但内容比较苍白,与瓦格那的作品相比较要单薄得多。他的作品有时象一篇充满绚丽辞藻的散文,但却在复述一个空洞无聊的内容。施特劳斯是由古典创作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综合者,莫扎特的明澈,贝多芬的动荡,勃拉姆斯的结构感,瓦格那的英雄性,李斯特的标题音乐,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他对管弦乐队的熟练把握使他的作品发出迷人的光彩,但世纪末的文化特征,也充分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即唯美主义和颓废主义的倾向。他的创作和瓦格那一道预示了二十世纪音乐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