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八佰电影里小湖北死了吗
八佰电影里小湖边死了吗?
小湖北肯定死了,虽然电影结局不明显。
不过了解了真正的历史后,觉得其实他的结局挺好的,死了就解脱了,活下来的那些人才是真正的惨烈。
很明显,剧里面的人物有他们的结局。
剧外面,不可能一一对应,队伍历史上总共差不多400人,退入租界大概370人,所以阵亡加受伤不到30个人。但结局是,最后日军进入租界,把他们强征为劳工,所以可以说结局并不会太好。
看历史剧关键是感受人物的性情和在大时代下的不同选择。小湖北算得上是一个转变和成长比较明显的人物,和团长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细节的处理还是不够好。影片的戛然而止暴露了导演对重大历史场面的把控不够,思考也不够。
不过有几个画面能带给人一种感动,算是对过往历史的一种尊敬吧。
扩展内容:
《八佰》是由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和北京七印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腾讯影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影业(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导演管虎执导,黄志忠、欧豪、王千源、姜武、张译、杜淳、魏晨、李晨、俞灏明等主演的战争题材影片 。
该片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
该片于2020年8月2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
截至2020年9月21日,据猫眼专业版数据,电影《八佰》累计票房达到28.97亿元,总人次7569.5万人,登顶2020年度全球票房冠军。
㈡ 《八佰》中谢晋元是“团附”,百科说是“团副”,意思一样吗
电影《八佰》的播出让我对谢晋元、对四行仓库之战有了有了更深的了解,于是特意去网络查了一下谢晋元的资料,发现网络赫然写着:“团附",而电影中,他的职位却是"团副",这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当时88师的参谋长张柏亭也曾说过:"按当时军队编制,团不设副团长,有中少校团附各一人。中校团附即相当于副团长。"由此来看,谢晋元"团附"的职称已经是实锤了,只是这个"团附"是否等同于副团长我们却需要做出一番探讨。

淞沪会战时期,谢晋元由262旅参谋主任调任524团中校团附。都知道参谋这个职称比营长大,那么谢晋元到底是升了还是降了呢? 通过对比当年的编制和现在军队的编制来看,当年的编制和现代的编制有很大的不同。
原本团参谋长应该高于营长,师参谋长高于团长。但是北伐战争之后,参谋长的职位逐低。师参谋长的职权逐渐低于团长,团参谋长的职权逐渐低于营长。由此来看谢晋元由262旅参谋主任调任524团中校团附未必是。
以此我们可以得出,"团副"和"团附"不可一概而论之。团副是副团长,而团附的职位略低于营长,两者之间的地位虽不说是千差万别,但也有着不小的差距,因此不可相提并论。
无论这个职位的变化是剧组有意为之,还是字幕疏忽,我们真正应该记住的四行仓库之战中,这些为了民族大义而献出生命的烈士。
㈢ 《八佰》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细节
值得注意的细节太多了,这部电影肯定口碑爆炸,获奖连连(特别是在台湾区域),我们来看看为啥,希望其他导演引以为戒,多多学习。
1.拍摄之前,导演曾经和“飞将军”孙元良儿子,同时是台湾影视业大佬,导演,行!
2.孙元良将军曾经挪用二十八万大洋的“四行仓库守军军费”,因为觉得“反正守不了太久”,同时曾性侵前来慰问的中国女学生,被人劝阻时放言“英雄与红颜也算一段佳话”。第一个事情反映了孙长官的“战略性目光”,后一个事情反映了孙将军的侠骨柔肠。孙将军,行!孙将军的后代,他孙子,也就是台湾影视界大佬,金马奖评委,行!
3.四行仓库陷落仅几个月,新四军就攻入上海甚至在沿岸港口设关卡抽税(注,针对日方商船),这无法说明泥腿子的战斗力,反而证明了离了中央军的情况下,地方武装无法无天贪污腐败,之后与日军和谈的时候,泥腿子更是丧心病狂的进攻日军补给,屡屡得手令中央军脸上无光,次子不可留!之后皖南事变中央军忍痛割爱清缴了这批地方武装。说明中央军军纪,行!中央军战略转进之后的后代,台湾人,行!
4.以上这些都没在电影里出现。导演的剪辑技术和战略目光,行!导演给台湾同胞和影视业大佬的赞歌,这个导演,行!
5.租界军官提到“日军使用的是芥子毒气”,但是日军只用了棉布口罩防止毒气被吸入。但是众所周知芥子毒气是“接触到皮肤导致溃烂”的接触性毒气。说明日军的智商,不行。反过来掩住口鼻导致没怎么伤亡的中央军的体质,行!
6.日军的拆迁队进攻固定掩体方式是“步兵排出龟甲盾阵防弹然后靠近了凿坑埋炸药包”(坦克听了会沉默,坦歼看了会流泪,榴弹炮和掷弹筒部队看到了甚至会想死),日军,不行!
7.记得我说的龟甲阵拆迁队么?在“仓库”(划重点)里面的中方守军愣是没看到物资和沙袋,就自己绑着手榴弹跳下去自爆,但是之前中方部队的团结感情的方法就是在仓库外建筑一堆用不到的公事,甚至一个沙袋都没留下!(不然这个时候就可以沙袋绑手雷往下丢了)。中央军军纪,行!中央军变通能力,行!
㈣ 八佰片头字幕在多少时间出来
片头字幕在1分35秒出。
《八佰》是由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执导,黄志忠、欧豪、王千源、姜武、张译、杜淳、魏晨、李晨、俞灏明等主演的战争题材影片。
该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该片于2020年8月2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㈤ 《八佰》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细节
1. 电影《八佰》的细节解读
《八佰》这部电影中有许多值得注意的细节,我们可以一一进行解读。
首先,电影中的“佰”字有三层含义。它既指古代军队的编制,十人为什,百人为佰;也是古代特指军队中百人之长;常用“百”字的大写。这个字的使用,表达了影片对人的故事,对“八百”壮士的赞许,他们人人都是百人之长,都是勇士。
电影开头的电审故字,龙标号码恰好是2019年800号,这是否是广电总局给这部电影定制的一个龙标,我们不得而知,但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巧合。
电影的片头字幕有一句话:“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写于1925年的散文诗《墓碣文》。文章很短,区区数百字,借由一个梦境,描写了墓中人内心的虚无和灰暗,以及无法摆脱这种心境的焦灼与痛楚。“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放在影片里是在说,为追求正义牺牲,哪怕化为尘土,也会面带微笑。而革命精神将以尘裤培搭土的形式继续传播下去,影响更多人,就如影片中人物爱国意识的觉醒过程一样。
电影中,有一群年轻人不畏生死跑过桥去给四行仓库的守军送电话线,最后还是靠赌场阿飞刀子才得以成功。这帮人很可能就是上海青帮,而且如果没猜错的话,那位端坐着几乎没有露过正脸的很可能是青帮大佬——杜月笙。上海青帮一直都是国民党的主要财政来源之一。历史上的杜月笙也确实为四行仓库保卫战出过力,有一种说法称,他曾在一天之内将20万光饼秘密送进了四行仓库。
因为四行仓库的位置极为特殊,日军占据了仓库的西、北两面,东、南两面则是当时的英美公共租界。当时还没有对英美宣战的日本,因为担心殃及租界,在进攻时并没有使用火力过猛的重武器。上海租界由来已久,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了上海作为通商口岸,随后便划分了上海租界区。上海的租界区主要有两块,法租界和英美公共租界。在四行仓库边上的正是英美公共租界,所以电影中也多次出现英国国旗。
电影中不仅提到了四行仓库的特殊位置,更是着重提到因为煤气罐的存在,导致日军不敢使用重炮攻击。这两个煤气罐在历史上也确有其物,而历史悠久。早在1865年,上海成立了“大英自来火房”,后改名“上海英商煤气公司”,这让上海成为亚洲第一个使用煤气的城市。当时的煤气主要用于煤气灯上作为照明之用,后来电灯流行之后,才逐渐转为烹煮取暖之用。这两个煤气罐的存在,为四行仓库的守军提供了一个天然的“保护屏障”。在淞沪会战期间,可能是为了彰显民心士气,在老照片中很少出现煤气罐。但因为煤气在当时是文明的象征,这两个煤气罐曾被画入了风景明信片之中。
电影中的广告牌也很有意思,四行仓库保卫战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被民众围观的战斗。苏州河两岸,仅一河之隔,一面是炮火连天的残酷战场,是地狱,一面却是灯红酒绿的英法租界,是天堂。两岸对比,更显残酷。所以电影中也特意安排了很多两岸的人互相对望的镜头。而从守军这边望着对面,更是能够看到无数广告牌,足见剧组在布景上的用心之处。隐约可见的有:SIEMENS,西门子电器;Camel,著名的骆驼牌香烟等等,还有许多虚构出来的酒吧、餐厅广告牌。
电影彩蛋也很有意思,霓虹灯之中隐藏了两部电影。《第42街》和《爱德华大夫》。《伦敦德里小调》是一首有着悠久历史的爱尔兰民谣,作于1600年间,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的旋律舒展优美、纯朴轻柔。其最知名的一个填词版本名为《Danny Boy》(《丹尼男孩》),同样也是一首关于战争、父子诀别的歌曲,和电影中的《苏州河》有着“同曲同工”之妙。
电影中不止一次出现过《三国
㈥ 《八佰》中谢晋元是“团附”,百科说是“团副”,意思一样吗
《八佰》是一部好电影,各种细节很是考究,特别是谢晋元的军职。当谢晋元出场的时候,字幕打出来的是中校团附。好心的网友还不忘挑错,认为这是大白字搞错了,纠正为副团长。因而,关于谢晋元的身份有了两种说法:中校团附、中校副团长。有的人干脆一口一个谢团长叫着,守卫四行仓库如何如何。那么,在《八佰》中谢晋元的军职,到底是中校团附还是中校副团长?又有何区别?
副团长很好理解,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有所体现。剧中林译被唐基提拔为副团长兼督导,可见副团长一职就是团长副职。副团长在团长阵亡之后,可以接替团长继续指挥。
那么问题来了,谢晋元的团附是副团长吗?其实,团附和副团长差远了,军权甚至还不如一个营长。因而,团附下放基层大多数是营长。从这个角度来说,谢晋元以团附身份率领一个加强营守卫四行仓库,也说得过去。
㈦ 电影《八佰》为什么会直接在网络上爆红
《八佰》票房突破8亿元,单日上映破亿,评分高达9.2分。除了影片本身确实好看之外,还有什么因素推动影片成为了爆款呢?
影片取材自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抗日战士,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抗日战争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具有强烈的感知力。家国情怀使得影片具有全民主流话题的属性,结合当下,影片精准抓住了目标受众的痛点,满足了人们对家国情怀的认同,传递了整个中国社会认同的价值观,观众着实被情感消费了一把。
要了解一部电影成功的背后,影片宣传的历史当然也要一并了解下。2018年4月《八佰》杀青2019年6月《八佰》定档后撤档2020年8月
《八佰》从2018年4月正式杀青,到2019年上海电影节定档撤档风波,再到如今,《八佰》上映之路委实曲折,给影片足足的话题热点,也给了人们满满的心理期待。
10年筹备、4年制作、摄制历时近1年、1∶1实景还原拍摄、3次重启、40次改稿、18个月搭实景、1500名剧组人员、7个月演员军事训练、499天筹备、230天拍摄、国内首部IMAX全程拍摄……这些介绍反复强调着影片的品质,为接下来的口碑做铺垫。
国内电影市场,口碑对于观众观影决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观众对优质内容的需求已成为市场刚需,对影片口碑的反应速度也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