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日本带孩子拔牙的“历险记”
「假装在东京」 第134篇原创文章 | 5041字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并注明出处
作者个人微信号 | mrspike
2021.3.3 | 写于东京
大家好,我是东京的上海人老蔡。最近一直有着一桩很头疼的事情,就是给女儿拔牙,已经头疼了将近3个月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简直称得上历险记。
上周终于成功拔完了,顿时有种堪比高考结束的解脱感。当时公众号上简单的记录了一下,但想说的东西还有很多,所以这周我来详细写一纯橡下这次给女儿拔牙的全过程,希望能给遇到相同问题的家长们一点参考,整个过程可谓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可以当个故事看。
女儿现在7岁多,大约去年年底的时候,乳牙开始渐渐松动了。因为听说有的小朋友六岁就开始换牙,所以蔡太太和我一开始还挺担心她的牙齿怎么一直没动静。不过后来查了下,小孩6到12岁之间换牙都属于正常,孩子牙齿还没松动的家长不用太担心。
然而,乳牙还没掉落时,下排的乳牙后面居然恒牙就已经萌牙了,俗称“双排牙”。问了一圈身边的朋友,有双排牙的还不在少数,可能和现在的小孩吃东西都太软有关系,牙根得不到充分的刺激,导致旧哗缺牙未掉,新牙已出。双排牙的危害在于乳牙占了恒牙应该所在的位置,这样会导致恒牙不齐,但只要在恒牙还没完全长好之前拔掉乳牙,恒牙就会慢慢归位,所以要尽快拔掉邪魔的乳牙。
网上找了个示意图
于是我们先是找了一下家旁边的牙科诊所,不查不知道,东京这里真的遍地都是牙科诊所。找了一家预约了一个时间,因为白天要上学,所以一般都约下午三四点左右。特别是因为最近新冠的原因,不太可能直接去就能直接看病。
到了约定时间,带着女儿第一次去牙科诊所,进去拍了一下X光片,检查了一下之后医生说,她这个牙齿内部,有几颗可以自然脱落,但有几颗因为牙根还在,如果不拔,不太可能自己掉下来,为了防止乳牙影响恒牙的生长,下方阻挡了的四颗乳牙必须拔。但因为今天是第一次来看牙,为了让小朋友有个心理准备,所以这次只是简单的给女儿看了看牙,躺了躺那张以后要拔牙的躺椅,做了做口腔内抽水练习,并不直接拔牙,预约了一周后再来。
每次去都害怕得要命
在这一周里,我们跟她做了很多思想工作,让她不要怕,很多人都拔牙,不拔长大会丑,会戴牙套矫正,拔牙不能逃避等等,她也嗯嗯嗯的表示没问题,下次去拔。
实际上,她根本不知道拔牙是什做芦旁么样子的,只是想拖延下去而已。结果第二周,医生上家伙了,让她躺在牙科专用座椅上,然后开灯,上“刑具”,当她看到那根麻药针的时候,发出了杀猪一样的叫声,一个劲的哭,一个劲的逃。
麻药也是分两步,第一步是一种涂抹式的麻药,涂在牙龈上,是为了往牙龈里注射麻药时没那么疼,然后过一会儿再打注射式麻药进去,这才是真正为了拔牙时不太疼的麻药。
那个医生态度“太好了”,好到束手无策一样,就等她哭完再打麻药。结果我女儿完全没有停止的意思,怎么劝都不听,小孩对于这种东西的恐惧是天生的,说实话连我看着都有点慌。于是医生就说那下次再来,这次我们还是只练习一下,假装拔牙,然后帮她简单冲洗冲洗,稍微移动移动那几颗牙,就回家了。
然后就开始了无线循环,每次去都哭,哭太猛了又拔不了,拔不了又约下次,就这么持续了一个多月。那个月我真的很头疼,一边每天检查乳牙有没有掉,一边又担心恒牙完全长出来的话牙齿不齐,完全不知道怎么办了。
连续失败一个多月,屡战屡败
在这家诊所最后一次尝试拔牙又失败时,我和医生说,这样下去不行,再不拔掉的话后面的恒牙都快长完了,还有没有什么办法。医生说:我们这里其实主要是给大人拔牙,她对给小孩拔牙没太多经验,然后跟我说现在流行笑气拔牙,你女儿的问题在于不敢打那针麻醉,但用笑气的话可以缓解她紧张的情绪,建议换一个专门给小孩拔牙的医院试试。然后帮我找附近有什么诊所可以拔。
我也是醉了,心想你倒是早点说嘛!不过有一说一,态度的确是太好了,那医生人很好也很客气,就是不敢对小孩“下手”。后来一查,原来家附近正好有日本齿科大学和它的附属病院,是大型的专业牙科医院,所有关于牙齿的一切都有,于是让这位医生给我们开了一张绍介状之后就换了第二家医院。
等待的期间有一颗牙在春节吃瓜子的时候莫名其妙就掉了,一点都不疼,目标还剩三颗。
来到第二家齿科大学附属病院,想着这下总没事了吧,都有秘密武器笑气了,网上看了看笑气拔牙的视频,小孩一开始还在哭,过一两分钟就像昏迷了一样任人摆布了。听说吸了笑气人还是有意识的,只是身体跟不上脑子的反应。这东西一般用于拔牙,短时间使用没事,绝不可以大量使用。
还是同样的原因,依旧需要预约才能去,但预约人数由于太多,只能约到2周后的某一天。我们也快急死了,已经拖了太久,就怕前面的牙齿还没拔掉,恒牙就长完了。
到了时间,我心想这下总能成功了吧,所以就没去,让蔡太太带着她去了。没想到没过一会儿她们就回到家了,居然又没成功,我震惊了。
蔡太太说一开始其实也还好,笑气吸进去后,人真的镇静下来不哭闹了,但是后来一不小心被她看到了麻醉针,就像快睡着的人突然惊醒,笑气失效,又狂哭起来了,这种状态下压根不能拔。
连齿科大学的医生都没办法,真快绝望了。于是只能再约,预约又很满,最快只能约到2周后,这样一折腾已经2个多月过去了,做爸妈的已经心力交瘁。连远在上海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很无奈,想帮忙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蔡太太为了让她克服心理的恐惧,在家里每天晚上拿牙签给她模拟打麻药的感觉,后来证明一点用都没有,怕就是怕,练习无数次,在家里的确不怕了,一到医院还是怕,小姑娘胆子实在太小了。
上周四下午,这一次我也一起去了,苍天啊大地啊,终于成功了,然而过程也并没那么顺利。
进医院上了四楼,不愧是大医院,超多的器械和医生,比之前的小诊所规模大了十倍以上。进去之后也听到了此起彼伏的小孩哭声,心里隐隐感觉不妙。我女儿本来还冷静下来,听到大家都在哭又开始慌了。
给她安排了一间单独包间
窗外就是饭田桥车站口
医生和助手一共有3位,全部都是女医生,但给人感觉是“久经沙场”的那种,就让人感觉“啥场面我没见过”。但是因为上一次失败了,所以我也隐隐觉得今天还会是一场恶战。
果不其然,把她半推半就上了躺椅,笑气管子安在鼻子上后又止不住的开始哭了。医生解释了一下,现在还没释放笑气,必须等她完全冷静下来之后才能通气,现在只是普通空气。
时间一分一秒的在过去,大约十分钟后依旧在哭,几个医生面面相觑,互相使了个眼色,然后把蔡太太叫了出去,和她说:笑气应该用不了了,只能用最后的办法了:捆绑,今天就能当场拔掉。我女儿吓得躲到角落里去了。
吓得逃走的女儿,左边的就是笑气瓶
医生们拿过来了一块特殊的木板,用于固定小孩。因为考虑到摩擦力以及新冠感染的风险,让蔡太太去楼下买了一块浴巾,垫在板子上。板子的旁边有网子,就像渔网那种,很强力的捆绑物。开搞之前还让我签了同意书,我心里还想:我靠,这次动真格了。
不出所料,这东西真的猛,不愧是终极武器。三个医生加我们两个家长,合力把她抬到这上面,然后用网子全部包住,彻底让她全身无法动弹了。看起来真的挺非人道的,除了头之外一动都不能动。脚上把袜子脱了之后,夹了一个检测身体状况的夹子,我就负责按住这玩意儿防止被她踢掉。
傻孩子,就因为一针麻醉不愿意打,到最后吃苦的还不是自己。
由于头部还能动,她非常抗拒,几个医生们用九牛二虎之力把她的头死死抱住,嘴巴强行打开,把牙龈露出来。先用和之前一样的涂抹式麻药抹上去,按住不让她动,等了几分钟之后直接上最终武器:麻药针。
那时候她看到了针,还是很害怕,但已经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因为要拔3颗牙,所以一共打了3针进去,真的打进去之后她才知道原来真的没想象中那么疼,为了躲这一针,已经浪费2个多月了,今天必须拔了。
三颗牙对应的牙龈位置都打完之后,她还在哭,但明显好点了,因为我们不停地和她说最难的阶段已经过了,后面就感觉不到痛了。不过当时那堪比杀猪现场的场景,小孩不怕才有鬼了,小小年纪就要经历这些也挺可怜的。
蔡太太在给她看樱桃小丸子,医生们也配合着跟她聊小丸子,想分散她注意力
过了一两分钟之后,医生拿上钳子,开始往她嘴里捣鼓。第一颗由于已经比较松了,一下就轻轻松松拿了下来,她完全不知道已经拔下来一颗了。接下来是剩下的两颗关键乳牙,速度也很快,一顿捣鼓就结束了,前后一共不超过1分钟。
为了这一分钟,折腾了快三个月。
看到拔下来的牙齿才知道,这两颗牙的确不可能自己掉下来,一般掉下来的乳牙都没有根,但这两颗带了很长的根,整体是长条锥子型,如果恒牙全部萌出之后这两颗还在,那真的会变得非常麻烦,而且非常丑。
留下来的根很长,靠自然脱落不可能
全部拔完后,医生和她说没事了没事了,已经结束了,她这才知道拔牙这么快,拔完就不怎么哭了。不过在拔的过程中,某一颗拔掉的时候她还是痛得大叫了一下,可能根太深了,拔完之后就好了。
医生用类似止血纱布的东西按住拔掉的位置,又按了几分钟之后,松绑。惊心动魄的拔牙历险记就此告一段落了。
医生说,拔完一小时后就可以吃东西,尽量吃点软的,不那么刺激的东西就可以。未来两到三天还可能会流血,但是没关系都是正常的,之前的双排牙,由于前方没有阻碍了,所以会慢慢长到正确的位置。也顺便开了一个处方,配了止疼药,如果麻药消了之后还痛,就吃一粒。
从第一家医院的第一次看牙,到最后一次拔完以及配药,所有流程一共就花了最后那天的那块毛巾钱,其他没有收取任何费用。前几次虽然没成功,但的确也浪费了不少针麻醉,和牙医们宝贵的时间,所有费用均由日本医保买单。东京这里15岁以下孩子看病吃药全部不要钱果然是真的,去医院时只要带好区役所办的小儿医疗证、医保卡和在留卡就可以了。每个地区和城市,免费的年龄限制不一样,具体请查询你所在市或区的官网。(牙齿矫正不能免费,因为不算病,一口牙全部正畸大概要花三四十万日币左右。)
明细表,自费金额为0
出了医院后,女儿还有点惊魂未定,但马上就恢复正常了,像没事发生过一样,我们也怕她有心理阴影,毕竟这么绑住的确挺可怕的,然而暂时并没有,反而很嘚瑟,毕竟自己也是拔过牙的人了。去路边随便一家药房凭処方笺拿药,一共只有3颗止痛片。日本实行医药分离,路边的药房比便利店都多,只要有处方,随便哪个药房都可以拿,小朋友不要钱。这个在之前的文章: 9500字详细解释日本的医保制度 里也说过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再去看一下。
本来以为她麻药作用消失之后会痛,然而也没痛,回家做了顿寿喜烧,全部都是牛肉和豆腐蟹肉棒之类软的食材,到睡觉前都没有再痛过。
老父亲真的长舒一口气,头疼了三个月的大事终于结束了。到现在发这篇文章已经过去了一周,双排牙的后排牙齿已经差不多长到正确的位置上了,速度很快。也有朋友发我微信,和我说她的孩子以前也是双排牙,但是拔完之后很快就能自动归位,现在长得很齐。所以长了双排牙的家长们不用太担心,只要拔掉都能恢复正常。
当天晚饭,吃完都没再痛
在这里也有点建议想给其他父母,在孩子还没换牙前,多让孩子吃点硬的东西,比如苹果等等,瓜子,硬的零食也都可以,双排牙就是因为对牙齿刺激太少,吃的太软才这样的,能自然脱落就没这些破事了。
另外,有朋友建议说,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经常带去牙科诊所,涂氟、洗牙或者只是单纯的检查都可以,为的是让他们早点接受这种环境,不至于第一次去会这么害怕。我们家大宝已经没机会了,二宝以后一定这么干。
最后,事实证明,有些小孩怎么劝都听不进去,怎么练习都没有用,害怕是与生俱来的,尽量找专业的大医院,有专业儿童牙医对应的医院最好,他们经验丰富。父母们也不要太担心,反正实在不行也有捆绑这种终极武器,哪怕受点罪,牙齿总能拔掉,总比以后牙齿畸形需要矫正好。
小朋友们,保护好你们的牙齿吧,牙齿真的很重要,不然会像这位姐姐一样遭罪的。
以上便是东京拔牙记的全部内容了。感谢各位能看到这里,整个经历分享出来希望对各位有用,公众号上不定期更新日常生活,欢迎持续关注本号,我们下周再见。
老蔡。
『贰』 爱情的牙齿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爱情的牙齿最后的结局是: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魏迎秋,因为魏迎秋不在本地工作,一年只能通过探亲回家住几天,钱很满意这样的状态,这可以让自己麻木。第五年探亲假魏迎秋告诉钱叶红这最后一次因为已调回北京,多年分居问题终于解决。
魏迎秋满怀憧憬地设想们未来小家庭生活,可钱叶红一直满足于分居情感麻木状态,突然要和一个自己其实并不熟悉人生活一起。钱叶红感到陌生而恐惧,很快就到了忍耐极限钱叶红想以坦白过去方式提出分手,但魏迎秋埋怨含蓄的语言使钱叶红忽然意识到丈夫早已知情。
两人这时陷入想分分不了想和和不拢窘境,钱叶红忽然恐惧地发现,如果离开这个人,这个自己孩子父亲,会很快忘了样子。正这种恐惧使们无法分离,而魏迎秋表示自己也这样感觉。
于是一向谨小慎微魏迎秋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举动,用钳子拔下自己那颗被钱叶红夸赞过虎牙,送给钱叶红并对说:只有疼才能让我记住你。
影片又回到了开始那个场景,钱叶红已将自己的故事讲给刘军听,目的是想让刘军帮助她不打麻药地拔一颗牙,想用这种方式与魏迎秋沟通自己过去的疼痛经验,通过沟通这些经验让自己感受到爱情,也从中得到未来生活的启示。
该片故事构思于1996年,庄新宇导演花费十年的时间用以筹钱和继续完善故事。本片的意图不在于时代的怀旧、反思或质询,而是力图将个人从时代和社会中突出出来。想表达的是女主人公并不认为自己是悲剧,这几段情感经历其实是一笔财富。
为了更自然地切入人性,导演用一种冷静以至冷酷的风格通过叙事和镜头语言的控制影片,对讲故事花费大力气,而把时代所有简单的标志推到后景。
原本一个毛主席像章、一段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都可以让人们轻易地感觉到年代,但是都放弃了;却选择了《曼娜的回忆》手抄本、苏联情歌《红莓花儿开》等不常见的标志作为那个时代女性情爱苏醒特有的符号。
『叁』 硬核!5岁男孩让爸爸拿钳子帮拔牙,这样拔牙真的可行吗
首先,让一个5岁的男孩使用钳子来拔牙是不可取的。这种做法不仅不安全,而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口腔和牙齿损伤。
在正常情况下,儿童的乳牙会在适当的年龄自然脱落,不需要进行任何干预或治疗。如果孩子的牙齿出现了问题,应该及时去看牙医或者儿科医生进行治疗。
同时,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口腔健康,定期带孩子去口腔医院进行检查和清洁。这样可以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保护孩子的牙齿和口腔健康。
『肆』 爱情的牙齿观后感
[爱情的牙齿观后感]其实我很早就看了这部电影,今日这一些催泪小说的感化下,又重温了一下这部经典,实在是让我难以忘怀,看后惆怅中,闲逛时居然发现一些人对这部影片的评价差还有十分差,本人十分不理解,气愤中我仔细看了一下评论,居然有人一直在纠缠影片的名字?为什么叫爱情的牙齿?实在很变态,唉.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这么好的一部片子叫你们这样无情的就行语言的侮辱,爱情的牙齿观后感。不过后来我想了一想,每个人的感知能力不一样,受教育程度也不一样,不过不吐不快。片中这样的爱必定是要见血见泪的,心里流的也算。片名的爱情不是定语,是主语。爱情,长牙的爱情,咬人的爱情,吞噬调一切的爱情。吞噬时间,吞噬青春,吞噬信念,留下不能忘记的痛楚和难以愈合的伤痕。这才是影片所指的爱情。爱情的牙齿。所以那些狗P问题真让人恼火。什么"第一段是板砖造成的痛苦,第二段是引产造成,第三段才是拔牙造成的痛苦,那为什么只叫爱情的牙齿?"换句话说,就是为什么不叫爱情的板转,爱情的引产?上帝,把提这个问题的人拉出去吧…每次大学生电影节都会有人问类似狗P不通的问题,有时真想大喊:导演情您不要回答了。接着说电影。虽然三段故事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但伤口打根不是时代留下的,根上还是爱情。这就对了。否则就是另外的故事了。第一段和第二段都很好,第三段我也没觉得像网上说得那么不好。不过一到记忆深处就生龙活虎,一到描写现在,立马力不从心,语无伦次,很多狠不错的作品都有这个通病,瞧瞧《和青春有关的日子》,就是一活生生的例子。《爱情的牙齿》也没逃过这个死亡定律。不像真的,又觉得特别是真的。这是最高明的故事。因为生活永远比编造更离奇,可得离奇到点子上。我开始觉得前两段故事绝对有原型,看别人的介绍说导演说没有,如果没有,只能说编剧太强了。第一段故事,艳红被一个男生拍了一板转,因为她当众朗读并取笑了他写给她的情书,这个大姐大女流氓型的女孩被震了,不过彻底被震还在后面,她带了一帮人去堵他,让他叫她三声姑奶奶,就没事儿,否则也板砖伺候,男的一声不吭,拿起砖头拍在自己脚面上,顿时鲜血淋漓,艳红彻底傻掉。爱情就是被征服不是嘛。从此男孩都不理她,反而和别的女孩子走得很近,艳红竟然放下自己的自尊主动搭讪他,他其实还是喜欢她,为了看她的背影,拄着双拐,蹦过几条胡同。不过搭讪也晚了,两个人最终也没好好说上一句话。男的死了,游泳的时候伤脚抽筋。他们最亲近的接触就是在校医务室,一个去按摩后背,一个去给伤脚换药。两个爱的伤病员。艳红黯然神伤,一夜之间长大,再没兴致做大姐大。从此雨天之前的背痛一直伴随着她,让她一到阴天就想起这段没有开始却刻骨铭心的初恋。第二段故事,她一生唯一的一次发生了的爱情。--真正的爱情都是唯一的,不会有二来来。因为人心不会重置,重启,爱就那么多,用一点少一点。那些可以爱许多人,许多次的人,其实谁都没真爱过。男的有老婆,有孩子。当然,也有魅力。她不顾一切地爱,像个母亲一样地爱。即使怀了孩子,这在那会儿是天塌下来的大事儿,撑起来的是她,不是他。学医的便利条件,她决定自己做引产手术,唯一的帮手就是他。然后整个手术的过程是全片的重要环节。评论里一到这个时候很多人就开始呱躁了,什么没有必要拍地那么疼,那么血腥,什么当时看的时候捂着眼睛扭过脖子的,说这话的如果是男人还情有可原,如果是女人,女人看女人,女人看自己,同情还好,如果因为嫌恶扭过头去,真不知道说什么好。别人经历的苦难你都得经历!我又想起这句话,一个女诗人说的。没把那个男的拍得十分卑劣,这也是导演的高明之处。扔掉胎儿后,男的捡起摔碎的玻璃瓶时划破了手,看着伤口里流出来的血,他又拿着玻璃碴往自己静脉上来了一下,当然不是真的自杀,他想感受疼痛,想用自己的血,体会女人的痛,赎自己的罪。艳红的爱在这个时候还算值得。然后是"罪行败露"。败露的原因也设计的很好。包胎儿的报纸上有送报纸的写的门牌号。然后是丑陋暴露。男的都推到女的身上,撒谎说是被勾引。女的都揽在自己身上,撒谎说是主动勾引他。男的怕不能入党,不能转正,不能升官,观后感《爱情的牙齿观后感》。女的不怕被退学,不怕声名狼藉,不怕被退回北京从医生变成杀猪的。…火车快开了,男的跑来了,还算他有良心。他老婆跟着,警告他不许和她说话。找到了,四目相对。刚想说话,他老婆大声咳嗽。这时艳红从怀里掏出一张扑克牌红桃尖,那是两个人认识的时候一块打扑克作弊用的,笑着,使劲冲着他挥。男的点头,他明白,她在说她爱他。火车开了。第三段.婚姻,没有爱情的婚姻。豆瓣评论里有个人说得很好,中国电影里的女人大多有三个男人,一个初恋的,一个爱情的,一个婚姻的,后面有人补充,一个懂得爱情的,一个体会爱情的,一个破灭爱情的。的确,生活里也大抵如此。插一句,李乃文演的丈夫,很喜欢看李的戏,不过这个角色显然不是最适合他。男的在外地工作,必须两地分居,艳红很高兴。等到五年后男的好不容易调回来了,艳红受不了了,提出离婚。女演员很到位,第三段故事里,艳红整个人的状态都是谢的,疲的,憔悴的。第一段爱除了背痛和毕生的遗憾什么力量都没给她。第二段爱力量倒是强大,吞噬掉她的青春,她的精气神,她的希望。不过她还没有完全无所谓。她不再去主动争取,但还有力气拒绝。某天在路上竟然遇见了他。这个邂逅很多人认为没必要,我倒觉得是个亮点,非常非常重要。其实这么多年支撑着殷红,支撑着她讨厌她丈夫,冷淡她丈夫的,还是心里对他的没死的爱。这就是女人和男人的不同,当他装腔作势地说出:其实这些年,我还是挺难过的。…想抽他。让他们遇见,让她看见,听见,现在的他,完全没事儿了的他,还想着既然遇见了就再勾引一下看能不能继续的他,让她心里残存的爱彻底死掉,让所谓真正的唯一的这段爱也在时间面前毁于无形。这才是这个情节的目的吧,真够狠!于是下面的细节非常重要。很多人都忽视了。艳红拒绝留下联系方式,跑回家,张皇失措地寻找,又跑到和丈夫初次见面的公园里,她在找什么?找她的丈夫!这个时候她觉得其实她可以爱他,应该爱他,她特别特别想爱他。可是不行的,当她看到他,她知道,是不可能的,想爱,也不行。这才是真正的绝望,不是吗?离婚前的清晨,他说,他们连架还没打过呢,她说,那现在来吧,然后两个人互煽耳光,亲吻。后来,男的,一直软塌塌的男的,拿钳子愣是拔掉了自己的一颗牙,虎牙。当初艳红因为这颗牙笑了,说长得可爱。他说拔下来给她留作纪念。他说,只有疼,能让我记住你。这个行动,这句话,无疑像一把火。疼。是不是因为痛让她爱上了初恋,因为痛让她忘不了第二个他,是不是爱情必须要和痛连在一起,是不是她和丈夫之间少了这钻心的疼。艳红恍惚了。影片结尾,艳红去拔牙,要求不用麻药,她想体会一下当时前夫的感觉,也或许是,爱情的感觉。女人的心,还活着。实事求是地说,第三段,包括这个结尾,确实牵强,流于形式和观念。导演太想强调疼痛之于爱情的关系,生怕观众疼地还不够,没有领略他的深意。总之没有前两段来得朴素,直接,地道。不过还是很不错很不错的电影,尤其对于国产片来说。非常多的情节设置值得玩味。意思都埋伏在故事里,而且埋伏地很好,当然第三段稍差,地雷变成手榴弹,味道就不一样了。其实疼痛不只于爱情有关,通过疼痛获得存在感,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命题。想起钢琴教师里的自残,因为寂寞,电影里类似的表现很多,本片已经非常"正常"了。以强悍示人的艳红,和大多数女人一样,在爱情里喜欢充当弱者的感觉,疼痛让他有了被征服的快感。就像她最后其实开始玩味她的背痛,况且这段感情因为主人公的夭折而变得完美,成了她最爱和别人讲述的关于自己的故事。第二段故事中引产的痛则是另一种痛,很同意第一个同学的遗憾。影片对她第三段故事中没有爱情的生育情节完全省略,否则和前一次对比,应该能挖掘出很有意味的东西。疼痛的存在感,爱情中的施虐与受虐,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部电影,就完全是另一个方向另一个话题了。就写到这吧,最近发现自己性格越来越急躁,看到不同观点不能忍,不吐不快。…吐了也没觉得多快。最后引用女主人公扮演者彦丙燕的一句话。(她的出色表现无遗是电影成功的一半)"爱情就像牙齿,不能自拔。"()〔爱情的牙齿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