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电影 » 反映人民穷苦生活的日本老电影
扩展阅读
国外最新恐怖电影 2025-04-16 17:11:43
电影中的励志英语句子 2025-04-16 17:02:23
看下一场电影怎么说 2025-04-16 16:49:30

反映人民穷苦生活的日本老电影

发布时间: 2025-03-06 00:31:01

A. 日本电影望乡剧情

1、剧情简介:为了研究亚洲妇女史关于五十年前日本妇女被卖到南洋当娼妓的心酸历史,山谷圭子(栗原小卷饰)几乎跑遍了天草的各个角落。但当人们得知她是为这个主题而来,几乎所有人都缄口不提。就在圭子决定离开的时候却意外的认识了当地一个穷苦的老太婆—阿崎婆(田中绢代饰)。
2、在阿崎婆家短暂小住返回京都后,圭子再一次来到了这个偏远的小山村。阿崎婆远在东京的儿子从来都不来看她,连儿媳长什么样子她都不知道。孤独的阿崎婆对于圭子的到来异常兴奋,并向街坊四邻介绍圭子是自己的儿媳妇。圭子试探地向阿崎婆提出关于“南洋姐”的话题,每当这时阿崎婆总是神色黯淡,不愿提起过去的日子。圭子知道阿崎婆就是曾经的南洋姐,但那段生活对阿崎婆来说是痛苦的回忆,让她自己剥开伤疤是何等的残忍。
3、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阿崎婆却讲起了她的过去。小时候阿崎婆家生活很贫困,母亲改嫁后为了能让家人吃上饱饭,阿崎婆跟随人贩子来到了南洋。但她并不知道自己悲惨的生活即将开始。十几岁的阿崎婆被卖到了8号妓院,并开始被逼接客。尽管她也曾经誓死不从,但在老板的威逼利诱下最终也只能默默忍受。为了能早一天离开这个鬼地方,幼小的阿崎努力接客赚钱用以赎身。在南洋的那段日子里,一个叫竹山秀夫(田中健饰)的年轻人走进了她的生活,这是阿崎婆第一次爱上了一个男人。秀夫承诺赚钱为阿崎赎身,但终因无法接受她娼妓的身份从此便杳无音信,失望的阿崎整日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
4、时间流逝,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日本政府已不再依靠贩卖南洋姐赚取外汇,妓院生意开始衰落。阿崎所在的8号妓院几经转手被同是妓女出身的老板娘阿菊妈接手。善良的阿菊妈用一生的积蓄在当地为所有日本的南洋姐修建了一座墓地,并在临终前嘱咐大家在这里度过余生,不要再回到日本。但思乡心切的阿崎却没有听从阿菊妈的劝告,回到了家乡。此刻哥哥已经娶妻生子,家里再也容不下她。家人和邻居的歧视令阿崎悲痛欲绝,无奈下只得离开日本来到了中国东北,并嫁给了一个皮匠。日本战败后阿崎回到了家乡,丈夫去世了留下一个儿子。儿子长大后将阿崎婆送回了老家,自己在城里娶了妻子,却再也没有露面。圭子被阿崎婆的故事深深打动,临行前阿崎婆向圭子要了她用的毛巾留作纪念。圭子特意来到当年阿菊妈修建的墓地,在那里祭拜那些曾经深受苦难的南洋姐。

B. 有哪些百看不厌的经典电影可以推荐

要说百看不厌的经典电影,对我而言就是《我11》,还有《忠犬八公的故事》,以及《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一、《我11》让我找到童年的感觉。

《我11》这一部电影可以说是我每年都会看一到两遍的电影,因为每当看到这个电影,我就会想起我的童年的时候,虽然里面是讲述70年代的人的生活面貌但是,作为90后的我看到了也会很有感触,因为那是一种熟悉的味道,是一种熟悉的感觉。

综上,都是我百看不厌的经典电影。对此,你还认为有哪些电影百看不厌的?可以在评论区说一下,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C. 曾经日本电影《望乡》在中国公映时,为何那么火爆

个人感觉之所以火爆是因为电影剧情感动的亿万观众,让观众有种重温经典的感受,能够将自己融入到电影中,认真去看,去体会那种时代氛围,总体上讲还是剧情比较好。

感人的故事,敬业的演员,最终成就了这部直指人心的经典电影。我们也从此了解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撇清了日本普通民众与军国主义者的关系。 战争中,任何一个渺小的存在都是一叶浮萍,被激流裹挟,命还不如蝼蚁。《望乡》之所以能够漂洋过海成为经典,是因为它背后深刻的主题,远离战争,才是人类的最优选择!

欢迎大家讨论评价!

D. 没有太阳的街没有太阳的街   1954  日本

1954年的日本电影《没有太阳的街》由知名导演山本萨夫执导,讲述了发生在东京长屋区的一个独特故事。这个区域因其底层穷苦手工业者密集,被称作“没有太阳的街道”。故事背景设定在大正末期,长屋的居民大多在大同印刷厂工作,生活艰辛,他们的权益和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经常受到工厂和警方的压迫。

当三十几位工人因工厂的不当解雇而感到愤怒时,宫地(原保美 饰)等人带领他们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罢工。这场运动的激进领袖们采取了激烈行动,焚烧了大川社长(泷泽修 饰)的住宅,但内奸的背叛导致他们相继被捕,罢工运动陷入了困境。在资本家和警方的强力镇压下,工人间的团结逐渐瓦解,斗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这部电影取材于排字工人德永直的同名小说,深入剖析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工人阶级的抗争,是一部反映社会矛盾与阶级斗争的历史剧作。

E. 电影《1942》为何要伪造冈村宁次和日军在河南救灾,事实是1942年日本人根本没在河南救灾,美化侵化日军

冯小刚在电影《1942》中有个片段,是冈村宁次和当时的日军,在河南放粮救人的。而这部电影大量美化了日军,还伪造了一个不存在的历史。加上电影是在全国放映的,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而电影伪造历史的目的,充其量就是为了赚钱。冯小刚说到底就是个商人,他的人品在娱乐圈是众所周知的,能做出这种事也不足为奇。

3、日军根本没有放粮

国民政府的不作为,到了冯小刚电影里,直接变成了日军救人。实际上在当时,日军并没有救人的作为,这些在很多报道中都有清楚的记载。冯小刚要是真想拍历史,调查还是很轻松的,而他把伪历史加入到其中,可想而知他人品如何。

F. 寻找一部老日本动画片电影的名字,熟悉的请进

是不是母亲把小孩托给一个婆婆养,还把自己的眼睛挖出来给孩子吃,结果那小孩吃了龙眼后力气很大,长大之后就开始万里寻母了,结局是那小孩和母亲一起搞定了干旱,母亲又重新变回人了?!
如果是的话,这部动画片叫《龙子太郎》。
http://images.cnave.com/goods/l/10/102919l.jpg

简介:
很早很早以前,那时候的日本没有电灯和电视机,也没有枪和大炮。在那山连着山的地方,土地贫瘠,连水稻都没见过,人们只靠吃糁子、小米和豆子过日子。龙子太郎和奶奶就生活在那里。

龙子太郎能吃爱睡,力大无穷,村里的孩子都叫他“龙的儿子,妖怪的儿子”。他和小动物比赛相扑,谁也比不过他。天狗来了,起先赢了太郎,可是太郎不服输,终于把天狗摔倒了。天狗非常喜爱他的勇敢,送给他一碗“天狗的酒”,喝了它就会有“一百个人的力气”。但是这种力气只能为了帮助别人时才能用。小动物都入迷地听着小女孩阿雅优美的笛声,没入理睬红鬼的鼓声了。红鬼很生气,想抓住阿雅,不准她吹笛子。可是红鬼也被太郎摔倒了,他只好狼狈而逃。

晚上,太郎想起了死去的妈妈。奶奶告诉他,妈妈并没有死,在太郎出生前,妈妈忽然失踪了。后来就在妈妈失踪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大水潭,妈妈变成了龙。龙把刚出世的太郎和一粒珠子一起送出了水面,那棵珠子就代替了妈妈的奶喂养了太郎。但是,那棵珠子原来是龙的眼睛,因此她瞎了,不得不搬到遥远的北国。并且她嘱咐奶奶等太郎长大后,一定要去找她,她等待着。太郎听了奶奶的叙述,立刻要去找妈妈,还没等他出发,野猪突然来告诉他阿雅被红鬼抓走了。他和野猪找到红鬼那里,可是阿雅又被黑鬼抢走了。太郎制服了红鬼,让他带领着一同去黑鬼那里救阿雅。他们同心协力把黑鬼推下了山涧,黑鬼变成了一块岩石,为人民除了一害。红鬼由于帮黑鬼干过欺压百姓的坏事,怕人民报复,龙子太郎就把他抛到天上做雷公的部下去了。

太郎独自向北方走去,寻找变成了龙的妈妈。他遇到了一个叫鸡叫财主的老太婆,鸡叫财主为了让太郎给她干活,骗他说,龙只有在收割的时候才出现。太郎为鸡叫财主干活直到种出了稻谷,龙还是没有出现,却出现了一条白蛇。白蛇告诉他,再往北走,翻过九座山,有个山中妖婆知道龙的事情。太郎气愤极了,他背走了他种的全部稻谷、分给了沿途的穷苦农民。

太郎找到了山中妖婆,差点又被妖婆吃掉,刚逃出来,又被白衣女妖包围着,险些冻死。阿雅在宝镜里看到了埋在冰雪里的太郎,就骑着“百里马”来救起了太郎。他俩骑着马向北方进发了。

太郎终于找到了住着龙的湖,龙出现了。她告诉太郎,她因为怀着太郎,多吃了两条鱼,触犯了山里的规矩——有东西应该大家分着吃,谁如果只顾自己,就要受到惩罚,因此她变成了龙。太郎听了非常难过,他认为这都是因为村里吃的东面太少,才会订下这样的规矩。他决心把那个堵住岩湖水的石打开,使湖水流下山去,灌溉广阔的田地。妈妈表示一定帮助他完成这个志愿。妈妈因为眼睛瞎了,让太郎坐在龙头上为她指路。龙掀起了巨浪,冲击着山岩,岩石终于被撞开了,但龙也筋疲力竭地死去了。太郎伤心地哭着,突然,龙的鳞一片片脱落了,妈妈又恢复了人形。她站了起来,她看到了太郎,喊着太郎的名字,太郎高喊着妈妈,扑到了妈妈的怀里。

湖水流下了山,滋润着大地,稻谷也长起来了,从此,这里的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简评:
本片是我国正式引进的第一部日本彩色宽银幕动画片,在宫崎俊的作品还不为国人广泛知晓的那个年代,《龙子太郎》的出现给我们当年贫瘠的娱乐生活带来了一股不小的震撼。那个曾经懵懵懂懂的青涩少年,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他,究竟是在哪一年哪一天的晚上,从那台12英寸的三洋黑白电视机上,领略了如此惊天地,泣鬼神的寻亲故事呢?模糊的记忆早已不再可靠,连同附着在它上面的悲悲戚戚差不多也快被尘封起来了。我清楚地知道,我们一直梦想寻找的,其实只是依稀淡淡的童年影子。而就在今天,小太郎那稚嫩、催人泪下的呼喊声,穿越时空重又回荡在我的耳畔。封面上的龙子太郎好像没有了电影里的愁苦模样,他也许正沉浸在与母亲团圆候的喜气氛围中吧!

这是一个关乎亲情、友情和奋进主题的片子——小太郎在历经千辛万苦的磨难之后,终于扑倒在朝思暮想的母亲怀中。无论是太郎还是他的母亲,都是在用自身的行为救赎自己——太郎通过漫长的寻亲过程,摒弃了原先好吃懒做的脾性,学会了帮助乡亲,除暴安良,磨炼出了坚韧勇敢的性格;而他的母亲也在儿子的鼓励下竭尽一己之力将岩石撞开,引水灌田,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和勇气啊!上天感其诚,善行终有善报!从这点上来说,本片对孩子、成年人都是极富教育意义的。小女孩阿雅作为龙子太郎的知己,对他完成寻母历险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不仅给太郎以温馨的友情,还时刻激励着他的斗志,救他于危难之际,这点也是难能可贵的。影片中最感人肺腑的场面,是最后太郎母亲化成了人形和儿子团聚。线条优美的人体裸露地匍匐在地上,无形中形成了一道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在动画片中出现裸体这在当时还是第一次,我们在惊叹的同时由衷地感慨母性的伟大和亲情的可贵。另外,本片类似中国水墨画风格的画风,使我们在欣赏影片时倍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