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慰安妇”——日军性奴隶受害者为题材的电影《二十二》这部作品大家看完怎么样
超级棒的一部作品,揭露了那段不容被忘却的屈辱历史。悲痛的过去让我们难以遗忘。
100分钟的片子,平静却凝重。这些老奶奶们韶华已逝,有人儿孙满堂,有人晚景凄凉,但岁月无法抹去她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没有煽情的解说,没有设计的冲突,透过镜头甚至能感受到导演对这些受害者苦难过往展现方式的克制与隐忍。在《二十二》的观众中,年过七旬的卢伊娜是一位白人。她坦言,此前对“慰安妇”问题并不了解,甚至认为“慰安妇”一词在英文翻译中也容易造成误解。看完《二十二》后,当得知“慰安妇”一词是日本政府发明的,卢伊娜连着用三个“可怕”来形容日本军国主义的这种暴行,“美国也参加了‘二战’,我们这代人对战争还有些记忆,‘慰安妇’遭遇展现了战争的丑陋,不应该被忘记”。
《二十二》以另一种方式告诉世界:还有这样一群受害者存在,在等待或许等不来的道歉。
❷ 电影《二十二》,给你带来哪些感悟
看完《二十二》,觉得中国也能做出这么好的纪录片了。这里要批评一下导演,这镜头放置我个人觉得比较差。但是内容却很真实,没有任何煽情和做作。这才是重点。
《二十二》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回望的视角,不是悲愤和仇恨。而是克制着去看,是深情地凝望。
然而有些人正希望她们被遗忘,就是那些拒不道歉的日本右翼分子
可让人寒心的是,就连我们也差点忘掉她们。
赶在所有名字消失之前,你看见了吗?
❸ 纪录电影《二十二》:历史真相不容遗忘
纪录电影《二十二》自定档8月14日【世界慰安妇纪念日】以来便倍受关注,更受到了社会各界力量的力挺,支持电影一路走来。
2012年,郭柯导演拍摄了广西慰安妇幸存者韦绍兰老人和她的日本儿子的生活,当时全国公开身份的慰安妇幸存者,仅剩32位,因此《三十二》就成为了这个纪录短片的名字。2014年,幸存的老人只有22位在世了,为了更多的留住这段历史,导演郭柯再度出发,开始了纪录电影《二十二》的制作。在整部电影的拍摄和制作过程中,他没有用剧情电影导演的本能去积累矛盾冲突,引发激烈情感,而是将镜头放长,客观、人性、平实的捕捉老人的生活状态。这样的拍摄手法引发了部分网友的质疑和抨击,在这次采访中导演郭柯坦言:走不出这段历史的是我们,而不是老人。跟老人去相处一段时间,当问题问出看到老人们的眼睛的一瞬间,我想你的选择会和我一样,你不会多问了,你只是一个晚辈,你不是什么导演。当我把他们当作我的亲人看待,我的拍摄就有了分寸,问题就有了底线。将所有镜头拉长,给观众一个机会深情的看看她们,去体会老人的生活环境和她的心情。
截至2017年7月,影片中幸存的慰安妇老人仅剩9位。从32到22再到9,这个数字终有一天会变成0,随着老人的离世,历史的真相也一点点淡化,这段历史几乎已经变成了绝唱。时光匆匆,岁月无情,但幸亏还有《二十二》这样的电影去纪录下来,让我们有机会去了解和认识老人们最真实的生存状态。8月14日纪录电影《二十二》将全国公映, 让我们一起,深情凝视。
❹ 被鬼子抢进炮楼的她,会被多少个鬼子践踏
导语:《二十二》是一部特殊的电影,它的主人公是几位慰安妇,如今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而这部电影上映之后,日本人的罪行就这样赤裸裸的摆在了大家的面前。每个人都渴望和平,而在战乱中,无论男女都备受折磨。
这个电影揭开了二战时期日本人丑恶的嘴脸,也让我们看到了不曾看到的丑恶的一角,希望大家铭记历史,历史不能再重演。
❺ 「慰安妇」题材记录电影《二十二》这部影片怎么样
很感人的,这些老人受了太多苦了
《二十二》延续了《三十二》的纪录风格,俄罗斯著名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评价它为“一部很温暖的电影”。观众不必害怕影片会冲击视觉或刺痛神经,影片并不愿意把老人当成单纯的“历史证据”,它平静地纪录了这些饱受磨难的老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有痛苦,有快乐,有挣扎,更有和解。对她们来说,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大家怎样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