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什么电影是和航空母舰有关的吗
《核子航母遇险记》、《俾斯麦舰歼灭战》、《超级战舰》、《壮志凌云》、《美国战舰》等。
1、《核子航母遇险记》
《碧血长天》是美国联美电影公司发行的战争题材电影,由肯·安纳金执导,柯克·道格拉斯,马丁·辛,凯瑟琳·罗斯参加演出。影片于1980年7月9日在美国上映。影片讲述了美国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穿越时空隧道在珍珠港于与日本战斗的故事。
2、《俾斯麦舰歼灭战》
《俾斯麦舰歼灭战》是1960年上映的动作战争类英国电影,由刘易斯·吉尔伯特执导,Michael Sarne、John Stuart主演。改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真实历史的海战电影,描写英国海军苦苦追击著名的德国航空母舰——“俾斯麦号”。
3、《超级战舰》
《超级战舰》根据变形金刚玩具公司孩之宝的另一款玩具与游戏改编,电影讲述美国海军军官艾利克斯·霍普中尉被上级派往导弹驱逐舰USS 约翰·保罗·琼斯号上履行职务,在夏威夷的一次多国联合海上演习时,舰队遇到了隐匿在太平洋深海的外星巨形母舰,艾利克斯率领被保护罩孤立的海军舰队,与来自外太空的外星战舰震撼开战。
4、《珍珠港》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被迫参战,巧的是,日本的作战飞机基本全部报废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战列舰,巡洋舰,巧合的是美军的几艘航空母舰在偷袭的时候并不在母港,从而得以幸存,在这一点,阴谋论往往认为是美国故意保留了航空母舰的战力。
在这部电影《珍珠港》中,美军为了报复日本,同时也是为了鼓舞士气,在1942年的5月展开了杜立特空袭(由杜立特上校带队行动),一个中队的B29轰炸机从航母上起飞,对日本进行轰炸,最后飞机在中国降落。
5、《美国战舰》
《美国战舰》是Thunder Levin执导,马里奥·范·皮布尔斯、卡尔·韦瑟斯等主演的战争片。讲述了海洋上突然出现了几艘外星人的战舰,并袭击了美国航空母舰,美军开始反击的故事。是一部冒牌《超级战舰》的电影。
㈡ 看了美国拍的电影《天皇》,好像日本发动对华战争,偷袭珍珠港,都是一些中下层的人鼓捣起来的,高层的人
战术上,日本人取得巨大成功,但战略上,却是自杀。在深陷中国战区同时,又树敌于美国,决策如此无理性,堪称丧心病狂。
当时的日本政客真是一群疯子?
堀(音同窟)田江理这本《日本大败局》通过对“偷袭珍珠港”决策过程的勾勒,展现出理性是如何被吞没的——每个人都是明白人,可谁也不敢说不,都指望别人出头、自己附和,最终酿成集体灾难。
事实证明,决策失误不仅是最高决策人的问题,更是决策机制的问题,当高层利益与底层利益分离时,疯狂蠢行在所难免。
《日本大败局》
把球踢给东条英机
1941年10月16日,近卫文麿首相宣布辞职,第二天,天皇召见东条英机,命他为首相,这让东条大感意外。
在近卫内阁中,陆相东条英机令人头痛,他力主对美强硬,在决策圈中,人人都知道东条在瞎扯,就算和美国打,靠的也是海军,与陆军无关,且日本不可能打赢。
据估算,当时美国石油产量是日本的500多倍,生铁20倍,铜9倍,铝7倍,美国平均工业产量是日本的74倍以上。如开战,日本年均损失战舰140万吨,远超补充能力,到第三年,所有民用船只都将消失。
近卫文麿出身贵族,做事犹豫,总想讨好各方,可陆军和海军为了抢资源,都在拼命折磨近卫,东条英机的绝招是:频频打出“反美”牌。
在军国主义氛围下,“反美”等于“爱国”,有天然的道德合法性,这比逻辑更有号召力。中层军官多支持东条,他们出身寒微,靠个人奋斗爬上来,在升职的天花板前,他们觉得高层是一批投降派文人,应统统下台,好让他们放手大干一场。
明治维新后,陆军军人暗杀、政变被涂上悲壮色彩,因此前赴后继,决策圈人人自危,生怕被愤青误会,无人敢言反战,在东条英机咄咄进逼下,近卫文麿只好拖延,可东条拿出了绝招:设置解决问题的最后时间点。
在倒计时声中,近卫文麿干脆撂挑子,辞职了。
任命东条英机为首相,其实含有恶意:你也来尝尝近卫文麿的滋味,你还真敢和美国人开战?
撂挑子的近卫文麿
和平的机会就这么错过
把东条英机放到首相位置,他也犯难,他当然明白,跟美国开战是找死,但对当年吹过的牛逼,总要有个交代。
麻烦源于“七七事变”,日本陆军以为几个月就能取得对华战争的胜利,没想到深陷其中,造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匮乏,连皇宫的铁栏都被拆掉,送进炼钢炉。
逃避指责的最好办法,是主动出击,陆军产生了激进想法:进攻东南亚。东南亚有橡胶和锡,可以威胁荷属东印度提供石油,同时切断中国物资供给线,逼蒋介石投降。
可那里是列强的殖民地,美国不可能坐视。果然,日军刚迈开脚步,美国便下令石油禁运,日本陷入恐慌,储备用油只够一年,只能尽快向美屈服。
其实,美国也有意与日媾和,此时罗斯福已决心对德开战,他不想同时和日本打仗,他愿意让出实利,保留道德制高点。可东条英机更需要面子,以保证他“反美”表演不穿帮,在条约中,他设置了太多复杂措辞,对皮毛问题寸步不让。
其实,美国提出过大幅度让步的方案,但日本人没看懂,在最后日子里,日本人也提了让步方案,可美国人也无法看懂。
直到日本军机起飞瞬间,美日仍有达成和平的可能,如果没设置倒计时,日本外交官本可以发挥作用,罗斯福甚至对他们说“朋友之间总有商谈的余地”,但负责最
后斡旋的来栖知道,已经没有时间了。同样,如果能在面子上妥协一点,日本将尽收实利,可怎么向爱国派交代呢?又要“里子”又要“面子
无法回头的东条英机
为什么没人踩刹车
在冲向战争的进程中,日本有几方面力量可以踩刹车。
首先是裕仁天皇,他是反战派,还因此遭遇过暗杀,面对战争动议,他的一连串反问让将军们目瞪口呆,可明治维新以来,从没有天皇否决过内阁意见,他最终选择了退让。
其次是海军,山本五十六是坚决的反战派,可他没勇气反对上级,却主动提出“要打赢就先动手”,在反对错误决策方面,远没他在备战方面下的功夫多,在决定开
战的内阁会议上,海军竟将预计年损140万吨战舰的预测数据压缩了50%,成了日本造船能力足以弥补损失。负责人的解释是:反正天皇会否决。
第三是东条英机,他“反美”是为了拉票,未必发自内心,可大权独揽时,各方送来的都是利好消息,完美而大胆的“偷袭珍珠港计划”放在桌面上,他敢否定吗?那样他将失去政治基础,他用口号绑架了日本,可口号也绑架了他。
第四是日本外交官,来栖、野村等在国际社会拥有极佳口碑,他们了解世界,是坚决的反战派,但他们谨小慎微,宁愿大船沉没,只要不先淹死自己,就绝不主动作为。
”,结果全部丢掉。
坚决反战的山本五十六也没有勇气反对上级
日本自由派成了摆设
当时日本还有自由派,坚决反战,可他们朝中无人,民间亦应和者寥寥。
在大正(裕仁天皇的父亲)年间,自由派一度左右政局,带来空前的自由氛围,却遭遇戾气剧增的局面。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各阶层变动极快,可上层却相对封闭,这让人人都觉得自己利益被剥夺了。
有怨气,又缺乏政治表达空间,仇外成了最好的泄愤渠道,在教育、媒体推波助澜下,“爱国主义”一家独大,可透过这面扭曲的镜子,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日本,面对现实的种种不如意,日本民众将责任推给了“卖国贼”,崇尚西方思想的自由派成为众矢之的。
近卫文麿是自由派大佬西园寺公望一手提拔起来的,但西园寺本人差点在政变中被杀,他后期和近卫观点差异越来越大,甚至不再往来。
两人都反战,但近卫基于实力分析,认为开战必败,而西园寺则基于“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的价值观,反对为本国利益放弃道义准则。
事实证明,西园寺具有先见之明,在“偷袭珍珠港”决策过程中,没有一个高层人物从道义立场上提出异议,他们都是彻底的功利主义者,而没有道义高度,靠贪婪很容易结成罪恶同盟。
值得反省的是,西园寺的自由主义思想为何在日本没市场?这确有思想传统、文化传统的责任。
为什么类似的灾难在不断重复
当所有脚都不去踩煞车时,结局可想而知,其实,这样的悲剧在近代东方绝非个案,而是在反复发生,从这本书中,我们不难得出四层体会:
首先,后发既是优势也是劣势:
后发者借鉴别人来减少“试错成本”,是为“后发优势”。可进入相持阶段,又会出现“后发劣势”:一方面,未经试错,社会就缺乏训练,无法化解高速增长带来
的集体浮躁心态。另一方面,后发者天然有方向感,只需跟着强者就行,可一旦持平或领先,就会出问题,因为其发展不是内生的,是模仿而来的,是在“与别人
比”中获得的,比的对象一旦消失,就可能走向盲目。
盲目加浮躁,必然无视普世性,陶醉于自我的特殊性,最足酿成灾难。
第二,要警惕民族主义绑架社会:
民族主义是美好的情感,也是值得尊重的价值追求,但政治理想应与社会保持一定距离。社会生活丰富多元,不能用政治标准来衡量。
万物进化是一个不断分化的过程,人类也如此,政治与社会的分离是大势所趋,也是迈入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执着于不分彼此的混沌状态,不仅约束整体进步,还会造成历史退步。
政治标准往往神圣,能给人存在感与激情,从而忘掉现实的平庸与挫折,日本之所以走向战争,中层军官是重要推力,由于制度遮蔽,他们看不到全部真相,特别容
易被神话、激情所欺骗,如果高层以为用制造神话、煽情就能凝聚中层、把握更多的资源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虽然生物界经常是牛摇尾巴,但在权力场中,常常
是尾巴摇牛。
第三,有人反对总比没人刹车要好:
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如果来栖、野村能不顾一切,果断向美国让步,结果会不会改变呢?
但,在专制的刺刀下,勇者早已牺牲了,剩下的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只有工具价值,人类的尊严与情感完全被阉割掉。正如山本五十六反对自杀潜艇,但依然在实战中使用,表示一下异议,已是有人性的最高证明了,靠这样的人,怎么能对抗专制主义?
专制的特色就是不接纳反对派,进而变成消灭反对者,然后是消灭反对声音,最后是消灭不赞同的声音。一个社会缺乏“忠诚的反对者”,只会增加“不忠诚的赞同者”,逼人天天喊伟大,是在批量培养佞臣,而佞臣哪里会踩刹车。
第四,警惕从错误走向更大的错误
日本原本有足够机会来修复错误,既然受侵华战争拖累,退兵就是,虽然没得到想要的,但至少不用再付代价了。
然而,在专制社会中,高层权力缺乏合法性,只能扮演全知全能,才能号令手下,它决不能犯任何错误,当大家都看到他犯错误时,他只能用更大的错误来掩盖这个错误。
从错误走向更大的错误,因为做决策层不要直接承担错误后果,选择让别人去送死,总比选择让自己死要容易,说到根上,还是制度问题。
值得商榷的史观
本书搜求材料甚勤,展现出历史更丰富的侧面,但遗憾的是,作者往往逆推当事人心态,这很难被视为严肃的历史研究。毕竟人的想法在不断改变,再多材料,也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确实是这么想的,在貌似合理的遮蔽下,其实推销的是作者的历史观和认识水平。
将写历史还原为写人,确实更好看,但这就混淆了历史与文学的界限。作者试图证明:错误决策出台的根本原因在于决策群整体素质不行,不如明治维新那一代。这
固然是日本社会对“二战”的主流反省之一,但它忽略了对社会、文化、制度等层面的反省,换言之,如果找对了人,日本就能走出困境,却忘掉了明治维新也有太
多妥协,在当时,优秀人物弥补住了制度的裂缝,可这个裂缝随着发展的压力日益变大,终会发展到谁也补不了的地步。
就算东条英机这一代没出问题,将来也会出问题的。
多余的话
记得20年前,曾和友人闲聊“未来最担心什么”,我说社会发展后,最大危险是民族主义狂热,友人不以为然,认为我没有到“底下”看一看,腐败、贫穷、无秩序、愚昧比比皆是,哪个不比民族主义更可怕?然而,20年后却证明,这一切都能转化为民族主义的资源。
如果说未来20年最担心什么,那就是历史倒退,相信很多人会说,怎么可能,曾经的时代不可能再回来了,因为大家都已经是明白人了。而这本书告诉我们,即使都是明白人,也依然可能携手走进灾难,依然会集体抛弃理性。
还是说那句最俗的话吧:以史为鉴。
作者:陈无知
㈢ 《决战中途岛》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真实事件回顾!
《决战中途岛》的历史事件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告诉你。
说到决战《决战中途岛》这部电影还是非常非常好看的,这部电影好看是好看吧,但是就是历史知识缺乏,我好像有听说过这场战役,但是好像又没听过,反正就是不觉名利的,最近这部电影上映了,很多人都说了非常的好看,但是也想了解了解这部电影真实的情况,那么《决战中途岛》到底是什么故事改编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
决战中途岛是根据著名的海战“中途岛战役”改编而来,这场战役在历史上的的确确发生过,而且还是二战几大著名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异常的激烈,日本方的失败和美国方的胜利对当时二战有着非凡的意义。
中途岛战役全过程
中途岛之战日军的歧途是引诱歼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并扩大外防御圈,使得日军消除雄霸东亚的障碍。有山本五十六制定计划是:先佯攻阿留申群岛,把美军航空母舰引开后占领中途岛,等美军回来救援时再歼灭他们。纳散
情报战斗
美军一条驱逐舰在澳大利亚击沉一艘日本潜艇。并打捞上日军战术密码本。美派袭国情报专家注意到,AF这个代号经常出现于东京和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密报上。美军后来怀疑是中途岛,故意让中途岛守备部队打出一张“中途岛缺乏淡水”的报告。不一会便接到信号:“AF缺乏淡水,进攻部队务必携带淡水”的日军电报。
AF就是中途岛!美军开始往中途岛运送大炮和防御工事材料进行备战。
日军的企图是编成六支战斗部队:
1、三条战列舰和一瘦航空母舰组成主力舰队,任务是在航空母舰部队支援下歼灭美国海军;
2、赤成号、加贺号、苍龙号和飞龙号四条航母组成航母编队;
3、中途岛进攻部队五万人,登陆中途岛;
4、北方舰队和潜艇,牵制美军在北方作战。
5、南洋24航空队144架飞机,担任支援任务。
6、潜艇先遣队,用于战前收集情报。
开战
六月三日,日本航空兵空袭阿留申群岛,但美军早已撤离。美国航母秘密向中途岛以南集结。
日军舰队到达攻击阵地后,南云中一命令飞机起飞轰炸中途岛。可是效果不明显,因为美军飞机早已离开。有必要进尘茄兄行的第二波轰炸。此时日本侦察机报告说是发现美国航空母舰部队。慌得南云命令飞机改装鱼雷。此时斯普鲁恩斯命令美军鱼雷攻击机起飞攻击。日军零试飞机迎战。由于日军飞机性能比美军飞机强,第一波美军飞机全被击落。第二批美军轰炸机26架起飞迎战,被击落20架
正当日军得意洋洋回去加油时,美军飞机突然攻击,转眼间日本航空母舰甲板大火,飞机连环爆炸,不久三条航母沉没。
南云仍以最后一条航母攻击美军航空母舰,把美军约克顿号击伤。当天晚上78架美军轰炸机把苍龙号击沉。第二天,约克顿号被日本潜艇击沉。
中途岛之战日军损失大量航空母舰,三分之二舰艇沉没。从此日本元气大伤,再也没有力量进行攻击,美军夺取战略主动权。此战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㈣ 《虎虎虎》是反映"二战"的哪一个战役电影名称的由来
是二战时期的日军奇袭美国珍珠港战役,虎虎虎是日军战机偷袭得手后向母舰发出的密电,因为日本人迷信地认为虎是一种能平安地从千里征途上归来的神奇动物。
㈤ 请问当年10万日本关东军到西伯利亚劳改是什么电影
《登陆之日》
该影片于2012年7月10日上映,讲述了日本殖民朝鲜时期,日本将军之孙长谷川辰雄与贫贱子弟金俊植因为奥运会选拔赛跑,却被诬陷违规。
引发民众与军方发生冲突,最终金俊植被充军,后因为金俊植与战友不愿做敢死队,索性集体出逃。当俊植看到苏军压境,决定跑回送信。结果,日军惨败,辰雄和俊植被俘。
一次骚乱之后,金俊植和好友(辰雄)角斗,结果金俊植宽容了对手。此后,德军疯狂反扑,金俊植和好友(辰雄)在敢死队同历生死。他们为了逃命,同甘共苦,翻山越岭,来到德军占领地。两人失散,再见竟是诺曼底的德军阵营,辰雄再次见到了那个奔跑着的身影。
该影片以二战为背景,由韩国和美国合拍的战争片,由姜帝圭执导,张东健、小田切让、范冰冰等主演。
(5)电影美国和日本开战扩展阅读:
1945年8月8日晚(亚洲东部时间已到8月9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向日本大使递交了宣战书。此刻集结了150万重兵的苏远东军已利用夜幕掩护在边境,天亮前便向满洲、朝鲜北部和库页岛南部同时了进攻。
在5500辆坦克(含自行火炮)的掩护下,乘着近10万辆美制卡车的苏军在辽阔东北大地多方向开进,头顶上有3000多架飞机掩护。
在烟尘滚滚、马达轰鸣的地空协同交响曲中,苏军的远东战役成为其现代化闪击战最典型的样板,在内蒙古方向突击的装甲集群6天内便开进了600公里而到达吉林西部。
基本由步兵构成的日军除了少数依托永备工事顽抗外,其余大都望风而溃而无法招架。关东军总司令部在开战第三天便由长春撤到通化的山中,准备放弃北满,所属各部队陷入一片混乱。
当时的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也说,关东军再打下去连两个月也坚持不了。苏联出兵,使日本最后失去“媾和”希望,天皇裕仁从美国得到不追究他战争责任并保存国体的许诺后(由此而论日本投降并非完全无条件),于8月15日令电台播放了“终战诏书”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