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是什么电影啊
菊次郎的夏天
《菊次郎的夏天》(日语:菊次郎の夏、きくじろうのなつ)是一部由日本导演北野武自编自导自演的清新温情的电影,于1999年6月5日公映。一向以暴力美学著称的北野武一反人们所熟悉的硬派形象,在本片中出演了一个有点无厘头的中年闲散男人菊次郎,“菊次郎”是北野武已去世之父亲名字。该剧外景取自滨松、名古屋等城市。由久石让作曲的电影主题曲《Summer》简单明快、清新自然、灵动而活泼,在国内知名度极高,并广为流传。
1电影剧情
期待已久的暑假终于开始了,但对于上小学三年级的正男来说却没什么好高兴的。所有的
《菊次郎的夏天》海报(4张)
朋友都去了海滩或是父母的乡下玩,连足球队也放假不训练了。在寂寞的暑假里,连正男最熟悉的校园下路也显得陌生,每天除了在日记里记下天气报告,就再也无事可写了。正男的爸爸在他出生没多久的一次交通意外中死去,而妈妈则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跟婆婆相依为命的正男决定在这个暑假里来一次冒险旅程。目的地是正男只在照片里见过的妈妈住的地方——丰桥。带着日记、暑期作业和每个月的零花钱,正男离开了家。
菊次郎是个自由职业者,换句话说,就是一辈子都没有过一份正经工作。因为与规规矩矩地生活的格格不入,菊次郎年轻时不断地遭到嘲笑。他每天都等待着天降良机,使他过上令人羡慕的生活。可是时间一天天过去,由于手头没有本金,他还是每天靠着妻子过活。一次偶然的机会里,菊次郎被卷入了正男的冒险旅程。妻子给了他一笔50000元的旅费,让菊次郎陪同正男去找妈妈。尽管正男不喜欢菊次郎,但一个人的冒险实在令人沮丧,于是勉强同意。菊次郎对这笔旅费却另有打算,他兴高采烈地把钱投到了赌博里,最后却输得一塌糊涂。几乎输光了妻子给的旅费和正男少得可怜的一点点零用钱。怒气冲天的菊次郎丢下正男,一个人去喝闷酒,但最终正男的眼泪让菊次郎恢复了理智…… 终于来到正男母亲的住址,菊次郎与正男心中越来越兴奋,二人终于站在母亲住址的门外,一个美丽的女
《菊次郎的夏天》剧照1
人正好穿著围裙从屋内走出,正男认出她是照片上的母亲,但是他看到母亲身边有一个男人还牵着一个小女孩,正男瞬间明白自己被妈妈抛弃了,很伤心的哭了,菊次郎不忍心看着正男伤心,于是拿出一个从别处找来的带铃铛的玻璃天使,告诉正男那个女人不是他的妈妈,他的妈妈已经搬走了,而那个天使铃铛那是妈妈离开房子时留给正男的,让他在困难的时候摇一摇,天使就会出现。同时,菊次郎决心完成他从旅程开始就在脑子里形成的决定。他来到那所看上去残旧不堪的大房子,在那里,有一个离群而坐的老人,正是菊次郎的妈妈。她的脸上写满孤独,一种像正男的妈妈一样抛弃自己孩子的女人的孤独……
在回程的路上,菊次郎跟正男在一个乡下小镇里,在夏季里郁郁葱葱的绿色里,他们恣意放纵地玩耍着,快乐着。犹如一大一小两个孩子。还遇上了三个好心人,他们听说了正男的故事后心生同情,也一起陪正男玩,而正男受伤的心,也在不知不觉中被他们抚平……[1]
2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演员
备注
菊次郎 Kikujiro (as Beat Takeshi) 北野武 ----
正男 Masao 关口雄介 ----
菊次郎之妻 Kikujiro's Wife 岸本加世子/Kayoko Kishimoto ----
Masao's Grandmother 吉行和子 ----
Biker 井手博士;Great Gidayu ----
Baldy 井手博士 ----
Scary Man 磨赤儿 ----
Masao's Mother 大家由祐子/Yuuko Daike ----
Man at Bus Stop Beat Kiyoshi ----
Fatso Great Gidayu ----
Traveling Man 今村鼠 ----
Juggler Girl 细川典江 ----
Yakuza Boss 关根大学 ----
Yakuza Henchman 稻宫诚;Hisahiko Murasawa ----
Hostess 大叶冬 ----
Yakuza Henchman 田中要次/Yoji Tanaka ----
职员表
▪ 出品人:
▪ 制作人:森昌行;吉田多喜男/Takio Yoshida;Shinji Komiya
▪ 监制:
▪ 原著:
▪ 导演:北野武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北野武
▪ 摄影:
▪ 配乐:久石让
▪ 剪辑:
▪ 道具:
▪ 选角导演:
▪ 配音导演:
▪ 艺术指导:
▪ 美术设计:
▪ 动作指导:
▪ 造型设计:
▪ 服装设计:
▪ 视觉特效:
▪ 灯光:
▪ 录音:
▪ 剧务:
▪ 场记:
▪ 布景师:
▪ 发行:
3角色介绍
[2]
4原声资料
主题歌曲
《Summer》是整个电影的主题曲,译为《菊次郎的夏天》[3]或《夏天》。电影中的《Mad Summer 》《Summer Road 》等插曲均使用了类似的旋律。[4]
背景音乐
《菊次郎的夏天》电影背景音乐曲目列表:
Angel Bell ,Going Out ,Kindness ,Mad Summer ,Mother ,Night Mare ,Real Eyes ,River Side ,Summer Road ,Summer ,The Rain ,Two Hearts
歌曲简评
《Summer》整首曲子简单明快、清新自然、灵动而活泼,让人听来有一种舒
配乐大师久石让[5]
心的情怀。主题音乐summer穿插于整个故事中为让人感受到温情的各段情节中,让观众随着音乐感受故事中的惬意,也随着音乐感受剧情发展微微的起伏;音乐同时也将天真无邪的正男(关口雄介饰)和地痞向的小市民菊次郎(北野武饰)的性格及两人旅途中产生的友情、亲情、温情诠释了出来。悠扬而弥久……
作品中,大提琴的缓缓独奏渐渐地拉开了故事的序幕。
随即跃上主旋律的钢琴和提琴,利用充满跳跃性的表演方式,将故事的两位主人公——天真无邪的正男和地痞混混的菊次郎——带入场景。同时这段音乐也充分交待了这一对性格、行为完全迥异的活宝虽然旅途不顺,却始终充满着积极与乐观。
大约在作品2分钟左右的时候,一段变奏引出了故事中最令人伤感的剧情——正男
汉语版《Summer》歌曲简谱1
的母亲已经建立了新的家庭并且有了新的孩子——可能他的母亲已经不再属于他了。这种变故使得正男异常地消沉,也使得菊次郎手足无措。通过钢琴在这里的独奏,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正男的那种孤寂和失落。
在2分55秒左右的时候,另一个旋律切入主题——三位新朋友。这是一种外在的、愉悦的力量试图突破这种沉痛的情节。这种“努力”大约持续了1分钟。在第4分钟的阶段时,原本消沉的钢琴主旋律,逐渐趋于平静,并且渐渐地找到了初始时的欢快旋律……
大约5分40秒的时候,电影剧情的部分基本结束了。但是作为这首音乐来讲,它还没有结束——结尾部分约40秒的慢拍主旋律似乎在讲述着:“希望”并没有消失,它反而更加坚定、更加明确,只要不放弃。[4]
汉语编译
由于《Summer》在我国广为流传,2010年华南农业大学的两位
汉语版《Summer》歌曲简谱2
在校大学生依原曲填词、合作编订了该歌曲的汉语版。其中,原曲:久石让 ;简谱编订:沈灿龙 ;填词:练焯明。
5影片评价
曲折搞笑的情节,一段寻访的路程,道出真情,人与人之间,其实可
《菊次郎的夏天》剧照8
以很美好。
干干净净不着痕迹的却“痕迹”斑斑的“公路电影”。
北野武的分段式电影作业。
严肃而不正经,幽默而忧伤,歪门而不邪道。
“这是一部关于童年的电影,一部关于成长的电影,关于夏天的电影。” “一个不快乐的中年人,不希望看到一个不快乐的小孩子。是因为想起自己不快乐的童年,还是因为什么?” 很多人起先都以为那个木讷内向又孤独的小男孩是菊次郎,后来到结尾处北野大叔笑着说出“是菊次郎啊!他妈的,走啦!”才恍然大悟。作为一部公路片,影片中的景色无可挑剔,从水中芦苇上的青蛙,吃着菜叶的毛毛虫,到蔚蓝色的大海,闪烁的星空,草香蝉鸣,漫山满眼的绿色,加上路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群,这是一出孩子眼中的夏日风情画。不知是为了补偿小男孩,还是为了补偿自己的童年,菊次郎和另外三个男人,四个同样被社会抛弃的边缘人,开始陪小男孩肆无忌惮的玩耍。
走不完的公路,看不到头的旅程,终点会回到起点,却在这个夏天的旅程里,两个“男孩”,开始成长,开始,回家。”
6获奖记录
日本电影学院奖 2000
最佳女配角
岸本加世子
Best Music Score
久石让
日本学院奖(Award of the Japanese Academy) 2000
最佳影片 (提名)
戛纳电影节(金棕榈) 1999
最佳影片 (提名)
北野武
Valladoli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999
最佳男演员
北野武
FIPRESCI Prize
北野武
Golden Spike (提名)
北野武[6]
菊次郎的夏天 菊次郎の夏 获奖情况
日本电影学院奖 2000
最佳女配角
岸本加世子
Best Music Score
久石让
日本学院奖(Award of the Japanese Academy) 2000
最佳影片 (提名)
戛纳电影节(金棕榈) 1999
最佳影片 (提名)
北野武
Valladoli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999
最佳男演员
北野武
FIPRESCI Prize
北野武
Golden Spike (提名)
北野武
7影片制作
幕后制作
这是一部由北野武自编自导自演的清新温情的杰作。一向以暴力美学著称的北野武一反人们所熟悉的硬派形象,在本片中出演了一个有点无厘头的中年闲散男人。乍看起来不值得信赖,好惹是生非,简直一无是处。这场一个小孩和一个像小孩一样的大人的旅程笑料百出,令人忍俊不禁。而随着旅程的展开,菊次郎善良温暖的内心渐渐得以呈现,令人感动落泪。这个旅程是少年正男渐渐了解人世的成长过程,也是中年菊次郎自我发现获得人生新感悟的过程。片中浅草、浜松、天龙川等地美丽的风景配以久石让悠扬的音乐亦让人心旷神怡。影片广受赞誉,获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7]
制作发行
发行公司:
Gativideo[阿根廷](2001) (Argentina) (VHS)
Prem'er Video Fil'm[俄罗斯](Russia) (VHS)
安乐影片有限公司[中国香港](2000) (Hong Kong) (theatrical)
Senator Film[德国](1999) (Germany) (theatrical)
Líder Films S.A.[西班牙](2000) (Argentina) (theatrical)
Océan Films[法国](1999) (France) (theatrical)
8影片解构
赏析
该片的导演北野武是日本首屈一指的世界级导演,其作品具有一种惊人的“突发性之暴力”,与吴宇森的暴力美学截然不同,他常常以干净利落的动作和剪辑展现出真实而残酷的社会场景。而这部影片则是其创作历程中最具自传性质、最富温情的一部作品,相对于从前的寡言和血腥,这次的多话和搞笑将使人在开心欢乐中默默体会一份发自内心的感动。
担任本片音乐监督的久石让是宫崎骏大部分动画
《菊次郎的夏天》剧照(25张)
作品的音乐制作人,相信片中灵动透亮的乐曲也能给人带来一份清凉和温馨。 这部影片,无法忽视的是,久石让的配乐令人的感情有了立体的回音。从一开始稍显寥落的单一的琴声,至最后活跃起来的交响曲。正男跑起来的时候,天使之铃的清脆声音在音乐间回响。
《菊次郎的夏天》既是一个寻找母亲的过程,也是寻找自我的过程。菊次郎和正男一路的相伴让他自己也感到了一种平时没有的温暖,掩于琐碎的看似无趣的日常生活下。所以“天使的风铃”是那么的让人动容。用霸道的恐吓“抢”来的风铃,给正男带去多少安慰。小孩子是很容易哄的,他们善良且单纯,当菊次郎告诉正男摇动风铃就会看见天使,正男的眼神都变了,他使劲的摇,可是什么也没有看见。尽管如此他仍是相信他的天使的存在,这时小孩的世界就有了可以依靠的东西。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怎么会编这样的故事哄小孩呢?
当片子接近尾声时,菊次郎去看了他自己的妈妈。他没有进去,只是远远的看着
《菊次郎的夏天》剧照3
妈妈,好像还有一点不好意思,这就是最真实的亲情。因为没有人可以割断用血液相连的亲情。菊次郎在和正男的一路相处中也触摸到了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他已经是成年人了,他的妈妈已经苍老,可是毕竟是惦念着的。
虽然最后正男没有去和妈妈相认,可是他感受到了来自他人的爱与关怀。同时菊次郎也找回了久违的感动。付出与收获在不经意间悄悄地完成。
北野武不喜欢自己的评价、演出、人气被固定,所以日日求变。而《菊次郎的夏天》所诉求的是“回归温柔”。《菊次郎的夏天》中排除了北野武演技的最大魅力“突发性之暴力”,故事的展开如同《三千里寻母记》般,结局、过程是大家都已经知道的标准情节,北野武以此来将自己束缚。也就是说这个企划的开始是将到目前为止,自己所公开讨厌的要素,全部肯定吸收。
强调“精致对话”的代表作《坏孩子的天空》的最后的部份,“我们已经完了吗?”“笨蛋!还没有开始”。然后在《花火》的最后也只有两句话而且,对白虽然简单可是却美而出色。对于以往的寡言、暴力,这一次的多话和搞笑将是令你我欢乐感动的绝妙的刺激要素。对于这些新鲜的变化,北野组的工作人员:摄影的柳岛克明、照明的高屋斋将在《花火》中被世界所肯定的“北野蓝调”,再生转换成“夏日的新绿”,音乐监督久石让也制作出让你我感动的“高透明度”的心灵乐曲,将这一部电影的温馨意境提到最高点。
解读
“这是一部关于童年的电影,一部关于成长的电影,关于夏天的
《菊次郎的夏天》剧照4
电影。”
“一个不快乐的中年人,不希望看到一个不快乐的小孩子。是因为想起自己不快乐的童年,还是因为什么?”
很多人起先都以为那个木讷内向又孤独的小男孩是菊次郎,后来到结尾处北野大叔笑着说出“是菊次郎啊!他妈的,走啦!”大家才恍然大悟,明白为什么片名叫《菊次郎的夏天》。
这部作品和《千里走单骑》的主命题都很相似:亲情、寻找,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义,后者不紧不慢的缓缓道来,却比前者急匆匆的刻意为之要更令人难以忘怀。带着久石让温暖而轻快的音乐,一个大叔和一个男孩的旅程就此上演,尽管此前就做好了充分被打动的准备,但在看片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的被带入了那带着阳光、向日葵、牛蒡叶和玉米地味道的夏日。
北野武大叔浑浑噩噩、神神叨叨的痞子样,初看去,除了给我们带来无奈的
《菊次郎的夏天》剧照5
笑声外,就是反衬出沿途遇到的各色人情世态:变态基佬、无辜又好心的宾馆服务员、性格迥异却同样热情的恋人、周游全国的流浪诗人、收保护费的黑道打手、面恶心善的飞车族……世界并不完全纯洁,却正因此而美丽。
不学无术、无所事事、欺软怕硬、斤斤计较、气量小、爱报复、爱占小便宜……菊次郎就是这么一个随处可见的中年大叔,因为赌博输了钱而不得不徒步搭顺风车去东京,明明没什么背景却要弄一个可笑的纹身,明明不会游泳却又爱装腔作势,被人拒绝搭顺风车就偷偷砸车玻璃报复,偷拿别人的食物、为了拦车而在路面上放钉子、在庙会上为了占小便宜几近耍赖而被人揍……
而就是这样一个可笑又可怜的大叔,却在千里迢迢的旅途中从未发出过后悔的怨言,仅仅为了帮小男孩圆一个看看妈妈的梦想。
很多人对两人被抛在废弃的公车站两天两夜,却没人愿意停下载他们一程的那段
《菊次郎的夏天》剧照6
经历赞不绝口,说这表现出北野武一直被压抑的孤独感与疏离感,这也是影片的中心正式展开之处。影片的高潮出现在他们辛辛苦苦找到妈妈住的地方后,却发现妈妈早已改嫁,有了一个新的幸福的家庭,一个小男孩完全无法插足的家庭。土古实在《废柴同盟》中对这种情况是这样处理的:“唉呀,妈妈也不在这里,她可能去了很远的地方哪,我们继续去找吧!一定,一定会找到的!”菊次郎为了安慰正男,几乎用威胁的方法骗来了一个天使之铃,说这是妈妈搬走以前留给他的,只要摇摇铃铛,天使就会出现保护他。正男摇了铃铛,天使却没有出现,男孩却没有放弃,他不停的摇着,天使之铃象征着希望。
影片并未就此结束,小男孩的寻母之旅告一段落,大男孩的旅途再次展开。整部片子最令人感动之处不是菊次郎因为在庙会上坑蒙拐骗被人打了之后,骗正男说从楼梯上摔下来那一幕,而是他突然跑去敬老院找自己的妈妈,找到后却只隔着玻璃窗远远看了一眼就离开的眼神。那个玻璃窗后的,不到1秒钟的眼神,简单、纯粹、真诚、执着……
作为一部公路片,影片中的景色无可挑剔,从水中芦苇上的青蛙,吃着菜叶的毛毛虫,到蔚蓝色的大海,闪烁的星空,草香蝉鸣,漫山满眼的绿色,加上路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群,这是一出孩子眼中的夏日风情画。不知是为了补偿小男孩,还是为了补偿自己的童年,菊次郎和另外三个男人:好人先生,肥佬,光头佬,四个同样被社会抛弃的边缘人,开始陪小男孩肆无忌惮的玩耍。
“只是集合了一群无聊寂寞的大人,以小朋友为借口自己玩起来而已。”北野武
《菊次郎的夏天》剧照7
自己是这么解释的。
头顶蓝蓝的天,身边清清的河流,八爪鱼先生、外星人先生和印第安大哥哥,一起,在北斗七星的照耀下玩“一二三,木头人”。男孩笑了,笑得很开心,他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夏天。菊次郎也笑了,笑得很开心,他也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夏天。
天使的翅膀抖呀抖,小男孩一步一步往家中跑去,踏着轻松的音乐,踏着洒满公路的阳光,希望是有的吧。北野武用了天上的北斗七星,用了那个天使之铃,用了疯茂的绿,用了片尾正男轻快的步子,菊次郎逐渐慈爱和有内容的笑,来表示自己对人生的一种希望。走不完的公路,看不到头的旅程,终点会回到起点,却在这个夏天的旅程里,两个“男孩”,开始成长,开始,回家。”爱在爱开始的地方,梦在梦启程的时间。
2. 寻找一部日本电影 父女亲情的吧
《不求上进的玉子》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vF0s5E8IIgTZm0DnhDYgwg
该片讲述了大学毕业后变成“家里蹲”的女主人公玉子,在经历一年四季的交替更迭和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后,终于鼓起勇气迈出家门的故事
3. 单身父亲累死家中,女儿无人照顾一起去了天堂,这是什么电影名字是什么
电影《泽西女孩》,大致讲了一个男人因妻子在生下女儿格蒂后过世,自己抚养孩子长大的故事。
男人深爱着妻子,但是妻子在产子时死亡,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无法接受,男人带着婴儿回到了自己的父亲家,他为了忘记亡妻之痛而拼命工作疏忽女儿,一个月之后他从痛苦中抽身,竭尽全力抚养自己的女儿成长。
转眼女儿格蒂已经七岁,长成了一个漂亮的小丫头,七年来祖孙三代一直生活在一起,格蒂的爸爸一直没有停止去城市里面试找工作但次次碰壁没能成功。
在一次安抚市民的成功经验下,格蒂的爸爸又找到了信心 ,联系到了旧日好友,为自己安排纽约一家公司的面试,可最后因为格蒂,他还是放弃了这一次的机会并且又回到了新泽西过上了和从前一样的生活。
剧情大致是这样的,分享几个让人印象深刻很有感触的点或者细节。
第一,是格蒂的爸爸真的非常深爱他的妻子 ,自亡妻7年,自始至终都没有摘过婚戒,格蒂的爷爷也是经历过亡妻之痛的 ,仔细看,他的手上也戴着婚戒。父子俩虽然经常斗嘴吵架,但骨子里都是相同的。
第二,是多年后格蒂的爸爸见到旧日老有亚瑟之后请他帮忙安排面试的那一段剧情,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知道,当年亚瑟是格蒂父亲的助理,但因为格蒂父亲在发布会上情绪的失控导致后期他们找工作非常困难。
但在各地父亲提出这一请求后,亚瑟表明因为当年是格蒂父亲助理的原因,自己找到这份工作非常困难。正当格蒂父亲面露尴尬神色时,亚瑟这时又突然说了一句:“我这么努力的做到今天的位置 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帮到你。”
听到这一句话,本能的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感叹亚瑟这个人重情重义,也感叹他们的友情能如此坚固,蓄力七年就是为了帮老友一把的第三,就是格蒂父亲在好工作和保持格蒂喜欢的生活之间两难的选择。
单从表面上看,女儿第二天有重要的演出而且女儿喜欢新泽西所以应该不假思索地放弃纽约工作以女儿为重,就算没有高薪的工作这七年不是也好好的过来了吗……但是站在格蒂父亲的角度考虑一下,亡妻之后,自己把去年的的时光用在了女儿身上。
但是这七年来他并没有停止找工作面试的步伐,一直以来也在追逐自己的梦想等待一个良机,好不容易等来这么一个机会,自己欣喜若狂,认为得到高薪工作就可以为女儿提供更好的生活,但所有人都不理解他,尤其是自己的女儿,这样让他很失落。
女儿的演出和等待已久的良机,作为旁观者,我认定要以女儿的演出和快乐为重,但是当把自己带入角色后真的很为难,不知道该怎么选择。往下看的过程中不知道格蒂爸爸会怎么选择,最后看到他选择了面试也是非常理解,毕竟那是自己七年来都想要的,但后来经过他和一个明星的聊天过程,他明确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最后赶去女儿的演出现场。
结局非常完美,电影非常好看,感触也很深。
总结一下就是,人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消沉一小段时间是正常的,但是过后日子还得接着过下去,调整自己接着好好生活。选择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面临选择的时候要跟随自己的内心。顺便说一下,友情真的是个伟大的东西。
(3)父亲为了家辛苦一辈子日本电影扩展阅读:
《泽西女孩》是由凯文·史密斯执导的美国剧情片,由丽芙·泰勒、本·阿弗莱克、雷奎尔·卡斯特罗等主演。该片于2004年3月26日在美国上映。小格蒂很喜欢乡下的生活,对她而言,新泽西就是天堂。
4. 日本19年最佳悬疑电影,剧情全程烧脑不敢走神,不愧是东野圭吾
前两天在翻电影推荐的时候突然看见电影 《祈祷落幕时》 ,这令我不禁回忆起当时在电影院看该片时候的情景。
那时候很喜欢 东野圭吾 的小说,他的小说基本上我都会看一看,周围也有很多 东野圭吾 的粉丝,经常和朋友们聊小说里的剧情。
正是如此,影片刚上映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拉上朋友去看了。电影主要讲述的是父母对于自己无限的爱,里面的剧情很悬疑烧脑,不认真看会看不懂。
男主加贺恭一郎 :他母亲有当坐台女的黑史,娶妻生子后遭受婆家侮辱,得了抑郁症,在他十岁时离家出走,归隐于外地的一家饭店,和一个神秘男子相爱,多年以后死于心衰竭,神秘男子随后人间蒸发; 饭店老板娘 通知了男主来领骨灰盒,男主是个 刑警 ,为了更好地追查母亲生前旧事,他花了十六年寻找神秘男子。
女主浅居博美 :她母亲婚姻出轨私奔,留下巨额债务,父亲为了更好地逃债带着十四岁的她逃跑,她想做“牺牲自己”赚外快但错手杀了人,父亲把遗体毁容伪装成自杀的自己,冒充死者身份大隐于市,让女儿变成孤儿获得政府照顾,父女分离,相聚悄悄见面;父亲知道女儿和 老师 谈了 师生恋 , 老师 碰见了未死的他,他杀了老师灭口;多年以后,女儿变成了舞台剧导演,一个往日的 女同学 来找她,并碰见了女主父亲,女主父亲又把 女同学 杀了。
女同学 的遗体曝出,警察立即立案侦查,男女主的故事慢慢交织在一起: 男主母亲的神秘恋人便是女主的父亲。
知道实情的 女主 ,为了解父亲已逝的爱人,她主动接近男主,这给男主走进死胡同的破案构思产生了转机:走逻辑、动机破案的门路迟迟找不到突破口,转变为从“ 情 ”入手,则慢慢抽丝剥茧。
实际上男主母亲和女主父亲在暮年岁月是真心相爱的,假如他们结婚了,男女主就成兄妹了。
女主父亲杀了女主同学后,多年逃亡累积的压力使他感觉痛不欲生,并且女儿如今也事业有成,为了更好地永远不让黑史曝出,维护女儿的前途,他决定 自焚 。
女主感觉活活被烧死太痛苦了,决定自己先掐死父亲,然后烧了父亲遗体……
女主没有主动投案自首,但当男主寻找证据后,她也坦然接受伏法,并感叹: 好一出漫长的悲剧,终于可以落幕了。
其实我非常喜欢电影的名字 《祈祷落幕时》 ,当一个人的内心忍受了很久很久的痛苦并且很无助的时候他们才会祈祷,祈求神的悲悯。
当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的时候,也会去祈祷,感恩神灵的救赎,在这个祈祷中包含了太多的东西,有痛苦、有无助、有疲惫,当然也有最后的希望与平静。
当一切都落幕的时候,祈祷也就结束了。不论曾经经历了什么激烈和曲折,都会在落幕的时候划上句号,内心归于平静。
剧中 浅居博美 被保护得很好,因为父亲为她顶替了罪名,她也实现了自己的导演梦想。生活上看似波澜不惊,可是内心呢?
这些隐痛就像是虫子一样日日夜夜的咬啮着她,谎言虽然一时解决了问题,但是却换不来安心,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不会有人发现真相。
人们不可能通过隐藏来获取救赎,只有把真相挖出来直视它才可以从它身上坚定的踩过去,否则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平静和解脱的。
在真相大白的时候,显然 加贺恭一郎 和 浅居博美 都获得了救赎。他们也因此终于可以非常坦然跟过去说再见。
影片的一点温情之处是,在抛弃了过去,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时, 浅居博美的父亲 ,和 加贺恭一郎的母亲 ,他们因缘结识,原来正是这两个人,他们曾给过彼此安慰。
多年以后,当他们的孩子知晓真相,同时也从中得到了安慰。虽然说是一部推理剧,但是相比推理, 东野圭吾 更多地写出了人的无奈,和人与人之间的温存。
毕竟说起推理,总有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没人想要带着秘密活下去,一旦有了秘密,注定也有太多无奈。
读东野圭吾 的小说,总有一种想一口气读完的冲动,看 东野圭吾 小说翻拍的电影,同样是精彩不绝,喜欢 东野圭吾 的小伙伴们,这部电影不容错过哦~
5. 《那山那人那狗》影评
转载自豆瓣!
《那山,那人,那狗,那路,那人生》
电影很多时候是一种相当有张力和弹性的产物,某一部电影表达的主题稍微有些剑走偏锋就会使得所对应的受众群体变小。比如放《罪恶之城》和《低俗小说》就绝对有不买账的。但是有一类电影绝对叫大家捧场——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这样的亲情类电影。
一个考大学失利的青年心不甘的回到了原来的小山村,情不愿的接替了父亲的工作。开始随着父亲开始第一次带有轮回性质的邮递之路。
我原来说,这个相当于中国的“公路片”或者确切的说是“山路片”。故事在父子的跋山涉水中不断展开。父亲和儿子之间的隔膜不断消溶。你静静的坐在电影院,面前展开的是滋润到掐一下就会出水的画面和父亲与儿子之间的默默的爱。动容,那是应该的。
关于画面。。。。。。
据说霍建起是做美工出身,所以你不难理解为什么这部电影把所有的山色水影包容的淋漓尽致。在侗族姑娘出现的那个黄昏,画面精致绽放到了绝美。倘若说李安的《卧虎藏龙》里的青山翠竹算得上有读书人的雅致和清傲,张艺谋的《英雄》里的水榭上的打斗的背景暗含着出世的洒脱和矛盾纠结,那么,我愿意说霍建起的这部电影背景有小家碧玉的风情和生活的质感。
这本是一部平静的电影,没有英雄要挽救人质,没有公路上的汽车追逐或者你吃纳米,我被克隆的科幻把戏。平白到你一定要耐下性子去倾听的电影。所以画面语言也这样为电影内容服务着。
关于矛盾与平衡。。。。。。
父亲和儿子之间是有矛盾的,但是这种矛盾在最后得到了化解。父子之间的感情经过了四个层次的。出门的时候,父亲看到儿子和妻子亲密的道别,可爱的吃醋,而开始上路的时候,儿子和父亲连走路都离了很远,一路上儿子漫不经心的一路走一路跟着收音机唱歌不停,父亲则不断提醒儿子注意脚下的山路。
他们进了一个村子,给五婆送定期要送但是却根本不存在的信。这里是第一个层次的升华。
在进了侗族的村落以后,他们遇到了侗族姑娘并参加了一场侗族婚礼。父亲在这里含蓄的和儿子谈论起爱情。这里为止可以视做第二个层次。
最后在河边儿子执意要背父亲过河,父亲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儿子已经很强壮高大了,父亲趴在儿子的身上开始哽咽起来。这里是第三个层次。
最后则是走过风雨桥头的时候,信件飞起飞落,父亲,儿子和狗一起收集信件,这里是最后一个层次。
在父亲和儿子的矛盾中牵涉到了第三个人,儿子的美丽的母亲。儿子埋怨父亲总是叫母亲在家等待。父亲缓缓的流露出对母亲的爱。影片的不断出现的儿子的独白和父亲的记忆的回闪避免了讲述母亲的繁冗,使得语素变得集中而简单。
还有一对矛盾是儿子同深山生活方式的矛盾。儿子在山外的世界寻求一种自我认同,但是没有找到。山里的环境同他追寻的认同感的差距使得矛盾产生。最后经过父亲一路上带有仪式性质的送信之旅。终于使得这个矛盾达到一个平衡。
还要说到的是父亲与山外世界的矛盾。这个构想算是电影的神来之笔。父亲是深山的产物,淳朴而没有一点心机。他和山外的世界是单向绝缘并对立的。但是有意思的是,在片尾,儿子数落父亲接受山外世界的想法,叮嘱父亲注意和村里人的相处。父亲抱怨:山里还这么复杂。儿子出人意料的给出:”生活是复杂的”这样的答案。父亲才发现,其实儿子已经长大。于是父亲不作声。默默接受。
在这里三对矛盾互相交织。三对矛盾最后都达到平衡。
关于旅途所代表的意义。。。。。。
这本是条没有风景可看而且孤独寂寞的旅程。影片也只摘取了父亲和儿子的三天路程的影像。但是这段旅程却绝对有着别样的意义。
这段旅程是父亲为了叫儿子熟悉以后的邮递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带有仪式性的跋涉。在这次跋涉以后儿子要作为真正的接班人。而父亲也要退休。父亲在山路上跋涉几十年,退休怎么说都带有悲壮色彩,可是父亲却不悲哀,只是在最后流露出少许的留恋。影片没有在这里拿“悲伤”说事。在这段跋涉以后父亲将退休,儿子将继承工作。这样的维系和传承在这个带有仪式性质的跋涉过程中显得意味深长。
这段旅程是儿子对父亲生活的临摹和父亲对自己生活的重演与总结。原来儿子从来没有陪同父亲走过这么一段路程。这次路程中他体会到了父亲的辛劳和父亲默默流露的对他和母亲的爱。而他以后也要向父亲这样生活。这是一次对父亲生活的临摹。父亲的最后一趟山路过程中,他不断回忆起过去,所有的点滴好像历历在目,然而,以后这样的生活将不复存在。所以这是一次重演与总结。
这段旅程还是一种轮回与延续。路程是轮回的,从家门口出去还要从家门口回来。父亲在路上跋涉了几十年,儿子要接着跋涉。儿子曾经到过山外的世界,现在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就好像父亲在影片中说的:山里的人为什么喜欢住在山里,那就像是脚放在鞋里舒服一样。儿子是父亲的生命的轮回与延续,也是父亲工作的轮回与延续。电影的命题在这里关于人的生存状态的命题再一次被强调。
关于几个我喜欢的场景。。。。。。。
好像我开头说的,电影是哈姆雷特,多少人看就有多少哈姆雷特。在这里摘取几个我觉得有意思的片段。
儿子和父亲要开始旅程的时候,儿子同母亲亲热的告别,但是对父亲不理不睬,父亲赌气而带有吃醋意味的说了句:“妈、妈的,叫得亲!”。父亲憨厚而可爱的样子凸现了出来。
其次,父亲在侗族村落里的漂亮的侗族姑娘时和儿子说:“我每次进山,只要看见她就想起了你;我在心里面说,不定哪天要是我儿子看见了你啊,一定会迈不动步的。”这是父亲和儿子第一次讨论爱情。父亲说的含蓄而憨实。儿子有点埋怨的用母亲和父亲的事例作了回答。这个时候父亲和儿子已经在不断靠近。
侗族姑娘纯真的笑着告诉儿子:把碗扣在收音机上,这个就是立体声。儿子木讷了。儿子在山中的突兀感被这个姑娘打破。看到这里,我不禁微笑着。
给五婆送信的那段,儿子被父亲过河以及父子在捡拾信件几乎算是每一节的小高潮了。影片中这样的亮点很多,但是并不意味着这是一部在小处上花心思取胜的电影。宏观上基调的平稳和水到渠成才真正然骨这部电影获得成功。
在这部电影中,虽然名字是叫那山那人那狗,但是狗只是被作为拟人化的龙套出现。少了很多值得渲染的地方。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看这部电影的时间实在有些久了,于是几乎都是纯粹客观的来看待它,所以语言中少了许多美感。
《那山那人那狗》
雨是无声的风是沉默的
路是哺育的你是安静的
手是粗糙的脚是疲惫的
头发是零乱的你还是安静的
外面纷扰的梦是延续的
我是眷恋的你是守候的
歌还在唱着世界已变了
我总想远方哪你还是安静的
那山那人那狗,很文学化的名字。初次听闻,是源自传播学老师不着边际的胡侃,不想时至今日,两三年的光景倏忽而逝,当年还算时髦的流行句式,现在鲜有人再提及。职业的奔波常让人疲惫不堪,无暇像大学时代那样拥有闲适的时光来发散式的阅读,连沉静下来观影的时间,都显得如许珍贵。于是惟恐遇着那些糟糕的文字和影象,破坏了一个夜晚的美好心境。
好在,这部为朋友誉为最爱的片子是好的。看过后,不由得将湘西,这个原本在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中神秘化过的地域,再次怀想成“异邦”式的超凡脱俗。整部片子,唯美而诗意,满目的绿色,满目的温情充盈其间,随着飘忽闪烁的影象静静的流淌。就仿佛描摹一幅水墨写意的长卷,吟颂陶谢二人的山水田园诗,过后身心得到涤荡,你禁不住会感觉到神清气爽,宠辱偕忘。
这近乎是一片在现代工业文明的铁蹄下幸存的世外桃源,拥有郁郁青青的山林,明眸般的泉水,弥漫着的雾霭,袅袅升腾的炊烟。一位即将退休的老乡邮员带着他的儿子,穿梭在他走过千万次的邮路上,与环境那么和谐地交融,他们生于斯,长于斯,仪式般的交接班在晨曦中开始。没有面目可憎的教化,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惟有行走,行走既是一种最基本的事实,又仿佛成了一条清晰明朗的线索,串联起他们自己的回忆、经历,以及那些收信人的生活。
恰是因为影片从头至尾透露出的浓浓的本土气息,那些平凡、质朴而真挚的故事打动了我们。父亲的形象是传统的,在我们的心目中,父亲就是这样,为了生计而常年奔波在外,因而父亲是陌生的、严厉的,是用来仰望和敬慕的,甚至让人心生畏惧。而母亲则代表了固守和等待的传统意象,母亲和孩子天然联系在一起,因而母亲是平易的、慈祥的、勤恳的,细辨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其实是存在很微妙的差别的。
儿子的形象亦是传统的。儿子起先对父亲的疏离和代沟到了不肯喊一声“爸爸”的地步,而这一次的子承父业,却给予了他对乡邮员这个职业,对父亲这个人慢慢产生深切的理解的机会。饰演儿子的刘烨不似陈坤那样的花样美男,没有他那样风流和油滑气质,却多了一份沧桑和硬朗,淳朴可爱的紧。
父子二人一步步跋山涉水,心灵一步步靠近,无数动人的细节触动我们易感的心。儿子背着父亲过河时父亲流下感动的热泪,面对儿子却又故作镇静地掩饰过去;儿子在山顶上凝望着父亲落寞的背影,复绽放出谅解的微笑;父亲在追赶被风吹走的信的时候,儿子担忧地失声呼喊他;儿子和父亲一起洗脚,在睡梦中还是像孩子一样将腿搁到父亲的腿上,父亲流露出宽厚慈爱的笑容;还有父亲在最后目送着儿子独自上路的时候,将狗推向儿子走的方向时昂扬的神情。男人间表达的感情,无疑更为含蓄,更为深沉。两个男人的互相谅解最终交汇在对他们同样深爱的女人:母亲的理解上。末了,一句“她也不容易”,多少沉甸甸的深情和体谅饱含其中。
最爱穿插在故事中间的父亲的回忆,年轻的父亲和母亲的爱情实在可爱,那些用光影营造的唯美画面让人不由的联想到岩井的影象语言。说不完的老话题,老故事,却无可替代的经典和永恒。甚至让人感觉影片是刻意地将那些最能体现文化韵味的人物和故事糅合进去,安详的老奶奶,纯朴的乡野少年,美丽的侗族女孩,他们都在静静地等待着,一封信,一个人,或是一个新的世界。怀抱着希望的生活是多么充满生命力啊。
我毫不讶异那些抨击封闭的小农思想和家长制权威的人,那些自诩为持有女性主义的信念的人的非议。他们会跳出来不厌其烦地强调那些陈词滥调。然而,对《那山那人那狗》提出这些异议是有违我们的本心的。每每与人论人生,我们理想中的生活模式居然依旧跳脱不出老庄和禅宗,跳脱不出解甲归田和归隐山林。
影片充满了对生存方式本身的哲学叩问。儿子的疑虑,不正是观影者的疑虑吗?
——山里人为什么住在山里?传说山里人是神仙的后代,而母亲却说,因为人住在山里,就像脚放在鞋子里那样,舒坦。
——父亲说:人心比腿更累。
——乡邮员成天走那么多路不枯燥吗?父亲说,有想头就不枯燥。想头大一点说就是理想。
我很想也能如此的带着平静的心,诗意的栖居在这个大地上。如海德格尔所言的“劳作地居住在大地上”,“技巧地居住在大地上”,“自由地居住在大地上”,尤其“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居住在大地上”。在这里,父亲平实的语言已经道明了一切。
解读东方电影《那山那人那狗》
片名:《那山那人那狗》
导演:霍建起
主演:滕汝骏 刘烨 赵秀丽 陈好
编剧:思芜
原著:彭见明
制片:李春华
摄影:赵镭
美工: 宋军
音乐:王晓峰
获奖:1999年金鸡奖最佳剧情奖与最佳男主角奖
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最受观众欢迎影片奖
北京大学学生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上海影评人协会年度十大佳片奖
2001年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奖第一名
《那山那人那狗》是一步充满意境美的片子,影片充分显示了东方的情调与文化内涵,因此我认为《那是那人那狗》应该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东方电影。
在看《那山那人那狗》这部影片的时候,看着湘西的美景和片中的故事,会让人想到沈从文的文章。虽然《那山那人那狗》这部影片通过电影创作表现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湘西并没有沈从文笔下的文字那样质朴动人,但是影片的表现与文字的表现方式毕竟有所不同,所以在我看来,《那山那人那狗》通过电影的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湘西美景和讲故事的方式,还是具有唯美的气息的。
从我查到的资料可以看到,《那山那人那狗》这部影片在拍出来以后,在国内的市场上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甚至没有电影公司愿意发行上映,在国内只卖出了一个拷贝。相反,这部影片在日本却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获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绩。有人说这部片子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或许与中国影片发行商近几年来只关注商业大片有密切的关系。发行商的不重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观众没有及时的了解到这部影片,但是我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国内还是有很多的人喜欢这一部电影的,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放映了这部影片以后,很多人都表示很喜欢这一部电影。我自己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就是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时候看的,第一次看完以后很受感动,很喜欢这部片子的风格,在平淡的叙事中,表现出了一种唯美的风格。这次应为要写影评的原因,又找到这部片子仔细的看了两遍,觉得这部片子与现今的许多商业大片不同,是一部很值得回味的影片。
下面,我将从影片的叙事风格和镜头语言运用几个方面来分析这部影片,谈以下自己对这部影片的见解。
一、影片的叙事风格
《那山那人那狗》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父子之间的故事,父亲作为一个即将退休的乡邮员,在茫茫的深山中送了一辈子的信,因为病痛的缘故,不得不由自己的儿子来接替送信的工作。在儿子第一次送信的时候,父亲因为不放心,于是与儿子一起踏上了送信的旅程。在这一次的送信过程中,父子之间多年的隔阂得以消除。年轻的儿子终于理解了数十年来父亲邮差工作的辛苦和意义,而父亲也了解到了儿子这么多年以来的等待与无奈,于是,在青山绿水间,父子之间的矛盾得以化解。
《那山那人那狗》这部影片,是伴随着父子之间的矛盾得化解而进行的。影片刚刚开始的时候,父子之间有一个二十多年沉积下来的矛盾,这个矛盾是由于父亲多年在外送信,与儿子的沟通不够而造成的。而在父亲陪儿子送信的过程中,这个矛盾得到了化解,这一矛盾的化解,有一个层进的过程。在影片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儿子与父亲走在路上的距离,是隔得很远的,但是到了影片的后面,儿子与父亲之间的距离已经走得很近了。从我自己的分析来看,影片主要通过以下事情,使得儿子更好的了解了父亲。第一次是在刚进村以后,在村秘书家里,村秘书说:“外边来我们这的老师、医生、储蓄员、公安个个都能当劳模当干部,就你呀,光是走啊走啊,这么多年了……” 从村秘书的口中,儿子知道了父亲这么多年的艰辛和付出。在村秘书走后,儿子问了父亲为什么,在父亲的回答中,儿子又更加深刻的了解了父亲。在两人要走的时候,村里的人都出来送行,看新上任的邮递员,这应该也让儿子了解到了作为一个邮递员所获得的尊敬,对父亲邮递员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这以后,从父亲为五婆送信给五婆一个慰藉,村民特意将婚礼定在父亲进山的这一天,村民为了不让父亲再滚下山而扔绳子以及附近村民在邮路上自发的将水灌盛满水等几件事中,儿子对父亲的理解也逐渐加深,父子之间多年的隔阂也得以消除。影片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得儿子与父亲之间的隔阂得以消除,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从叙事上来说,《那山那人那狗》这部影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叙述的,按照惯例,如果在以第一人称方式叙述的影片中出现意识流的闪回镜头,只能表现叙述者的主观意识。但是在《那山那人那狗》这部影片中,不止一次的出现了在儿子的旁白引导下的父亲的主观意识的闪回镜头。这种方式虽然与第一人称叙述的电影有些不符,但并没有给人凌乱的感觉,观众也没有因此而感觉到布顺畅,这或许与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有关,影片所要表达的是父子之间生硬的感情在送信的途中得到修补的过程,而这种感情的修复,是需要父子两人共同努力来完成的。因此,在一儿子为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下插入父亲回忆的镜头,就使得父子之间感情的恢复显得更加客观、合理。
二、影片中镜头语言的运用
1、影片的色彩
影片中让人影响深刻的是湘西的自然美景,在展现湘西的自然美景的时候,自然的色彩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影片中给人影响深刻的是那大片大片的绿。绿色的田野和山川,给人一种宁静、质朴的感觉,营造出了一种唯美的意境。除了绿色的广泛运用以外,傍晚金黄色的霞光的运用也充分的展现了自然的美景。
2影片中光效的运用
影片在室外拍摄的时候,多用了自然光效,而在室内拍摄的时候,则多运用了戏剧光效。
在置身自然的时候采用自然光效,充分的体现了自然的美景和导演遵从自然的意图。如父子走在清晨的田野和傍晚的田野中的时候,运用的就是自然的光效。
在戏剧光效的使用上,多用于室内。如父亲在帮助儿子整理邮包 的时候,用的就是戏剧光效。灯光打在人物的脸上,可以更加详细的刻画出人物的表情与心理。除了这一段以外,在影片将要结束,儿子在给父亲讲回村要注意的事情的时候,用了橙色的灯光,这种光效的使用,不仅刻画了人物的表情和心理,而且还暗示了父子之间隔阂的消除和相互了解的增进。此时,光效的运用已经融入到了影片的叙事当中。
3、影片的空间构图
在《那山那人那狗》这部影片中,导演运用镜头为我们展现了两个空间形态,一个是开放的自然空间,另一个则是封闭的室内空间。
在拍摄自然的时候,,导演展示出了一个开放的自然空间。如运用固定镜头,先拍到的是父子两人的斗笠从山下出现,然后进入镜头再远去。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是在遇到侗族少女后,三个人从田野里穿过,镜头越拉越远,最后三个人逐渐消失在了无边的田野中。这些镜头的运用,能够使观众在观看的时候更好的融入到影片的意境当中,突出了影片的特色。
与开放的自然空间相比,导演在拍摄室内的部分,展现出来的则是一个封闭的室内空间。如父亲在帮儿子装邮包儿子在向父亲交待回村要注意的事情的时候,都是在室内拍摄的,都展现出了一个封闭的空间。
4、影片中镜头的运用
《那山那人那狗》这部影片中很多镜头的运用给我的影响比较深刻。如景深镜头和慢镜头的运用。
在景深镜头的运用上,如影片刚刚开始的时候,前景是父亲在为儿子收邮包以及父子两人的对话,背景则是母亲在屋外做饭。这样一个景深镜头的运用,不仅在第一时间使得主要人物得以出现,而且清楚地交代了几个主要人物的关系。除此以外,影片中景深镜头运用较多的是在路上,近景、远景和中景三个镜头之间的变化。在镜头中,,人物从画面的左上方走来,越来越近,这时镜头已经完成了从远景到近景的转换,同时机位不动,镜头随着人物的移动而转动,人物越走越远,镜头完成了从近景到远景的转换。
在慢镜头的运用上,最明显的是父亲在追被风吹走的信的时候。在这里慢镜头的运用,深刻地表现出了父亲作为一个老邮递员的敬业精神,而这一幕,也深深地感动了儿子。除此以外,影片中的慢镜头多运用于回忆性的场景中,如母亲和儿子在等待父亲的归来,父亲背着年幼的儿子逛街的镜头,都运用了慢镜头来表达。在回忆性的场景中运用慢镜头来表达,能表达出一种历史的感觉,对抒发人物心中悠长的情怀,具有很好的效果。
除了以上分析以外,影片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导演可能对农村生活不太熟悉,在表现一些细节的时候,与现实的农村生活有一定的出入。如父亲与儿子在走入村子的时候,按理遇到的村民会问有没有自己家的信,但是这一点在片中却没有得到展现。
其次是在音乐的运用方面,虽然影片的轻音乐运用得很好,但是在一些流行音乐的运用上却出现了问题。如影片中播出的那首That’s why you go away是九五年的时候才推出的单曲,但却出现在了80年代的影片中,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失误。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那山那人那狗》这部片子,虽然在细节方面存在一些失误,但是从意境和风格以及表现方式来看,都具有浓重的东方色彩,所以我认为这部影片应该可以作为东方电影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