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鬼片是怎么拍的
问题一:鬼片是怎么拍的 直接网络,有介绍
1、割喉、挖心、撕头皮,硅胶假体少不了
血浆通过硅胶假皮里的导管喷出。挖心、撕头皮的戏份也是如法炮制,拍摄的时候演员需要做的只是狰狞痛苦的面部表情,剩下的全部交给硅胶假体、工作人员和后期的剪辑师了。“拍恐怖片,硅胶假体少不了,大家在银幕上看到的五马分尸、掏心挖肚,就本都是靠硅胶作出来的效果。”
不过,也有一些镜头要依靠电脑特效,“像国外的丧尸片,会有人被僵尸吃掉一半的镜头,这种戏单靠硅胶不行,需要在拍摄时把演员身体的一半涂成蓝色或者绿色,后期再用电脑CG(计算机图形学)将涂蓝涂绿的部分去掉,营造出只剩半个身子的效果。”
血浆颜色有讲究,呕吐物是土豆泥配绿豆汤
对于恐怖片来说,血浆无疑是必不可少的道具,在库布里克导演的恐怖经典之作《闪灵》中,最血腥恐怖的场景莫过于如同洪水般的鲜血从电梯中汹涌而出,淹没了走廊的那一幕。
相比于电脑特效这些新兴技术手段,制作假血浆对于恐怖片道具师来说,可以算是“代代相传的手艺”了。据刘吉介绍,现在制作假血浆的主要原料是色素、蜂蜜、水或者酒精,其中蜂蜜负责调解粘稠度,让假血浆看起来更真实。如果在冬天拍摄,就要用上酒精,避免假血浆凝结过快。
但是记者注意到,在刘吉调配假血浆的工具箱里,还有绿色、蓝色和黄色等色素,对此,刘吉解释道,“血浆的颜色其实也有讲究的,因为血离开掘皮人身体后,颜色是会发生变化的。刚流出的血会带点粉色,比较新鲜。时间久了就会慢慢变黑,这个时候就需要加点绿色跟咖啡色来调和。”
刘吉还向记者介绍了另凳蚂外一个经常出现在恐怖片中的道具――呕吐物,“大多数都是土豆泥或者绿豆汤调出来的。”
2、化妆:画鬼容易画人难,记者亲身体验伤痕妆
刘吉坦言,做了这么长时间的特效化妆,做鬼怪野兽这类造型并不算难,最难的其实是“写实”。“不管是鬼怪,还是野兽,都比不上人物的写实特效来得困难。前
者允许想象力的发挥,没有一个参照物。但是如果写实做得不好,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其实和美术界的“画鬼容易画人难”是同一道理。
那什么样的造型算是写实特效呢?刘吉告诉记者,比如恐怖片里常见的伤痕、伤口妆这类就属于写实。
化妆师为腾讯娱乐记者化“抓伤妆”
为了更好的向我们展示特效妆容是如何化出来的,刘吉安排了一位特效化妆师给记者现场化了个伤痕妆。
特效化妆师在记者的脸颊上打好底色后,贴上一层薄硅胶,按照伤口不同的部位化上不同的枣散埋颜色。
化妆师表示,脸上的伤痕妆要求非常高,仅是一个头部要分额头、脸颊、下巴、鼻子和脖子五个部分,每个部分的要求都不同。不过,正如之前所说的,基础都是靠硅胶,但是做伤痕的硅胶要非常非常薄,尽量像皮肤一样,然后化妆师便要在这层薄薄的硅胶上施展自己的本领。
化妆师要在记者的脸颊上示范一小块“抓伤妆”。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化妆师拿着各种颜料笔在记者脸上不断上色,从外围的淤青到最中心溃败的血
肉,一共上了十几遍,一块拇指大的抓伤,耗时长达半小时。“这还是小伤口,如果碰到大面积的伤痕妆,我们基本上是从天亮站到天黑,一刻不停地在化。”
刘吉还提到,其实伤口妆的区别也很大,而帮记者化的伤口装算是比较简单的了,“伤口妆虽然是比较常见的特效化妆,但每次接到这类任务时,我们都要先问清
楚,究竟是什么情况下形成的伤疤,枪伤、刺刀伤、炸伤还是烧伤,每一种伤口都不一样,所以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准备。”
3、场景:墓地野坟坡都得去,拍完赶紧磕个头
“恐怖片夜戏多,拍摄场......>>
问题二:恐怖片是怎么拍出来的 造假
问题三:恐怖片是怎么拍出来的 很多人喜欢鬼片的那种恐怖 *** ,为了达到恐怖效果,电影拍摄人员肯定是尽其所能,呈现给观众若隐若现的鬼影晃动的幽灵效果
问题四:恐怖片是怎么拍摄的? 电影特效
问题五:一些恐怖片里面的鬼魂是怎么拍摄的 靠电脑,特技嘛
问题六:拍恐怖片鬼片!怎么拍出来才害怕~一个小短片吧 恐怖的部分要出其不意,你可以参照一下怪谈新耳袋里的小故事
问题七:每次看鬼片都害怕,但是看过鬼片的镜头是怎么拍摄的 1。再看一遍,看其情节,按技术等方面全面剖析,最好想歪一点,说不定……会有搞笑的效果出来。国产鬼片适用
2。了解其中的演员导演,制片人的情况,多了解其幕后拍摄花絮,一般拍鬼片的花絮会更有意思,只有了解了剧中人真正的生活后,才能从“鬼”的阴影中走出来。日产大部分鬼片适用
3。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鬼”的形象,以了解你为什么害怕。这个方法主要是用于《午夜凶铃》那种虽然怎么看都没有恐怖镜头但给人感觉怪怪的鬼片。
4。欧美鬼片建议不要看,一般来说都不是恐怖,而是……恶心(呕呕)那种,如果你不想用绝食和失眠的方法减肥,那就别看。
问题八:十年前的香港恐怖片是怎么拍的 可以说香港一直都有拍恐怖片,只能说现在和八九十年代相比,恐怖的类型有所不同。早期的是倾向于鬼片,就是真的会弄一只或一群鬼(僵尸)出来制造效果,最后一般都是人能胜鬼的。而大约2000年以后,大部分的恐怖片都倾向于心理恐怖,也就是常说的惊悚片,一般都没有真正的鬼怪出现,多半是自己吓自己,幻想出来的恐怖东西居多。
08年的恐怖片,我现在想得到的有《第一诫》《绝魂印》,还确实挺少的。我以前很喜欢看香港恐怖片的,可惜现在出的速度和质量都赶不上以前,所以看的也越来越少。至于为什么会出得这么少,可能跟现在的恐怖片不太吸引人有关,所以没有什么票房吧,赚不到钱当然拍的人就少了。
问题九:中国大陆不允许拍鬼片吗? 因为广电总局的原因吧,不能在荧幕作品中出现一些虚假的东西。以前的虹猫蓝兔不也因为血腥才禁播吗,柯南也因为剧中出现黑衣人会吓坏小孩子禁播吗,所以请谅解广电总局的用心良苦。不能拍鬼片,但能拍恐怖片,杨幂演的 孤岛惊魂 就是恐怖片,就是人在装鬼吓人,不能有真正的鬼,最重要的是咱国家电影没有分级。
问题十:鬼片是怎么拍的 直接网络,有介绍
1、割喉、挖心、撕头皮,硅胶假体少不了
血浆通过硅胶假皮里的导管喷出。挖心、撕头皮的戏份也是如法炮制,拍摄的时候演员需要做的只是狰狞痛苦的面部表情,剩下的全部交给硅胶假体、工作人员和后期的剪辑师了。“拍恐怖片,硅胶假体少不了,大家在银幕上看到的五马分尸、掏心挖肚,就本都是靠硅胶作出来的效果。”
不过,也有一些镜头要依靠电脑特效,“像国外的丧尸片,会有人被僵尸吃掉一半的镜头,这种戏单靠硅胶不行,需要在拍摄时把演员身体的一半涂成蓝色或者绿色,后期再用电脑CG(计算机图形学)将涂蓝涂绿的部分去掉,营造出只剩半个身子的效果。”
血浆颜色有讲究,呕吐物是土豆泥配绿豆汤
对于恐怖片来说,血浆无疑是必不可少的道具,在库布里克导演的恐怖经典之作《闪灵》中,最血腥恐怖的场景莫过于如同洪水般的鲜血从电梯中汹涌而出,淹没了走廊的那一幕。
相比于电脑特效这些新兴技术手段,制作假血浆对于恐怖片道具师来说,可以算是“代代相传的手艺”了。据刘吉介绍,现在制作假血浆的主要原料是色素、蜂蜜、水或者酒精,其中蜂蜜负责调解粘稠度,让假血浆看起来更真实。如果在冬天拍摄,就要用上酒精,避免假血浆凝结过快。
但是记者注意到,在刘吉调配假血浆的工具箱里,还有绿色、蓝色和黄色等色素,对此,刘吉解释道,“血浆的颜色其实也有讲究的,因为血离开人身体后,颜色是会发生变化的。刚流出的血会带点粉色,比较新鲜。时间久了就会慢慢变黑,这个时候就需要加点绿色跟咖啡色来调和。”
刘吉还向记者介绍了另外一个经常出现在恐怖片中的道具――呕吐物,“大多数都是土豆泥或者绿豆汤调出来的。”
2、化妆:画鬼容易画人难,记者亲身体验伤痕妆
刘吉坦言,做了这么长时间的特效化妆,做鬼怪野兽这类造型并不算难,最难的其实是“写实”。“不管是鬼怪,还是野兽,都比不上人物的写实特效来得困难。前
者允许想象力的发挥,没有一个参照物。但是如果写实做得不好,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其实和美术界的“画鬼容易画人难”是同一道理。
那什么样的造型算是写实特效呢?刘吉告诉记者,比如恐怖片里常见的伤痕、伤口妆这类就属于写实。
化妆师为腾讯娱乐记者化“抓伤妆”
为了更好的向我们展示特效妆容是如何化出来的,刘吉安排了一位特效化妆师给记者现场化了个伤痕妆。
特效化妆师在记者的脸颊上打好底色后,贴上一层薄硅胶,按照伤口不同的部位化上不同的颜色。
化妆师表示,脸上的伤痕妆要求非常高,仅是一个头部要分额头、脸颊、下巴、鼻子和脖子五个部分,每个部分的要求都不同。不过,正如之前所说的,基础都是靠硅胶,但是做伤痕的硅胶要非常非常薄,尽量像皮肤一样,然后化妆师便要在这层薄薄的硅胶上施展自己的本领。
化妆师要在记者的脸颊上示范一小块“抓伤妆”。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化妆师拿着各种颜料笔在记者脸上不断上色,从外围的淤青到最中心溃败的血
肉,一共上了十几遍,一块拇指大的抓伤,耗时长达半小时。“这还是小伤口,如果碰到大面积的伤痕妆,我们基本上是从天亮站到天黑,一刻不停地在化。”
刘吉还提到,其实伤口妆的区别也很大,而帮记者化的伤口装算是比较简单的了,“伤口妆虽然是比较常见的特效化妆,但每次接到这类任务时,我们都要先问清
楚,究竟是什么情况下形成的伤疤,枪伤、刺刀伤、炸伤还是烧伤,每一种伤口都不一样,所以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准备。”
3、场景:墓地野坟坡都得去,拍完赶紧磕个头
“恐怖片夜戏多,拍摄场......>>
『贰』 《金鱼巷的往事》散文
陆续跳起几个响雷,外加一条刺眼闪电。我居住的城市,正在下雨,烟囱的烟,黄埔大桥的车,码头的吊机,都被泛成雾朦朦的白。炎热随即变凉,花园和城中村,在雨滴声中睡着了,只有我的使君子,躲在树叶下,偷听雨声淅沥。
我捧起茗,好奇地想,楼下是否也有人撑着油纸伞。说起油纸伞,就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说起雨巷,就想起童年的金鱼巷。
何谓金鱼巷?唐代开始,五品以上官员就有佩戴鱼袋的传统 。而宋时福建转运使三品官谢仲规,金紫袍上配金鱼袋。谢仲规回乡,在这条巷子建宅。刚开始,人们称这条巷子为“谢衙”。后来,年久宅旧,谢仲规的后人就将原宅改建祠堂,造匾额,上书“金鱼世第”。金鱼巷由此得名。
巷子两旁的旧大厝有几处是文人雅士的故居。除了宋代转运使,还有近现代建筑师、清代诗人、近代爱国华侨、清末清源书院院长等大户人家。这些古厝建筑风格闽南话叫“五房看厅”,即坐在厅中,举目望去,天光云影,极其暇意。环绕厅的是若干房间和护厝。大厝通常有水井,在前埕,或后庭。前埕后庭的花园,更是春华秋荷,燕语莺啼,兰馨桂馥。厝内的窗扉秀致玲珑,石雕精致。围墙,出砖入石,用清水泥勾缝。屋顶是闽式燕尾脊,雕梁画栋,梁间飞天,美不胜收,屋檐高高悬挂红灯笼。古厝大门却极其低调,和寻常人家没什么不同。多的也是岁月斑驳的痕迹,和模糊不见的厝名。
巷子里更多的是寻常百姓住宅,而就是寻常百姓,也是有渊源衍派的,或“天水流芳”、“锦绣传芳”、“紫云衍派”……等。外墙大部分是红砖入石,也有土墙,有的墙角布满三角梅,一路颜开,非常诗意。围墙偶尔有窗棂,有的窗棂是高的,红砖搭出丰富的形状。有的矮的,窗景图案不规则,通常是阻止顽皮孩子爬进去。里面灯光不明亮。门匾再上是对称翘檐,木门有圆圆铜门扣,光泽暗哑,似是扣扉久不开。门扣或有铜狮大张嘴,威严守门,门后通常是加双木栅。
一条巷子二百七十米,也有穷苦人家,穷人家的房子则是木片墙瓦片顶。而木片墙的通常没有窗,黑黑矮矮,像是过滤了岁月,留下挥之不去的渍迹,木片门是长年不开的。偶尔听说里面有小孩犯伤寒走了。或有个孩子忽然夺门而出,身后紧跟着个女人高举扫把,嘴里骂着“妖秀”冲出来。才知道,还住着个疯子。这时候,能略见一斑,里面甚是破败。
整条街的房子高矮错落,丰俭不一,或端庄大气或温和亲切或沉默不语。小电线杆是圆柱水泥的,灰灰的,耸立着。交错的电线,拉扯在屋顶上空。偶尔有燕子停栖在上面,嘀嘀啾啾。
童年就在金鱼巷附近读书戏耍,每逢开学,阿娘会谨慎地把一张五元钱折放在我的里衣口袋,吩咐要好好保护这笔“巨款”,我却欢喜得一蹦三跳。和好伙伴们穿过只有两三米宽的窄巷,直入泮宫,去到由孔子庙改造的小学,谨慎地递上学费。散学后,手捧儿童文学,边走边看,慢慢走在古老石板路上,当24寸自行车经过,车铃清脆响起,方侧身让开。
金鱼巷口有座人民电影院,三层楼高,大约有700个座位,在当年算相当庞大。楼顶上有个特大的五角星。影院广场是是巷子最宽的部分,约有十米宽,也是最拥挤的地方,菜头生瓜子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入场散场更是人潮涌涌。这里的电影总是最经典,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是古城的流金岁月。我最爱在那儿散步,看电影海报。每有新电影,很快就家喻户晓,大的拉小的,喜悦气氛不亚于过年。许茂和他的十三个女儿、三滴血、吉普赛女郎等等。画鬼堪称当年的恐怖片,特别是那血盆大口。吓得有传闻,有孩子看完被吓傻。这一传,带孩子去看的都要谨慎,但我不怕,姐姐们就拉着我作陪。我常在影院后门,趴在门缝上看电影。有次看晚了,怕家里人责备,就学着电影对白和家人平时唬我的话语:“是坏人摸了下头,就晕乎乎跟他走了,走着走着忽然醒了,赶紧跑回家”。听完这段空穴来风的以谎制谎,大人心里不知有何感受?
当装糕人挑着扁担晃悠晃悠走着,一手摇着拨浪鼓,里院外巷的`孩子们会陆续跑出来。装糕人头戴竹斗笠,放下担子,拿出小台,两层,高面细窄,有细细小窟窿,可以插入竹签,陈列糕人。面宽的是手工台,小板凳往巷子边一放,那巷子宽也就三米,这一放,不看都不行,巷子太挤了。开始装糕人了,装糕人最擅长拿捏古装人物,见他早备好各色面胚,分团列好,利用些小工具小道具,搓捏挑揉。手指尖灵活得很,偶尔还要梳子齿压两下 ……不多久,一个栩栩如生的孙悟空像是从戏里走出来,头上两条长长的稚翎像是会晃,神态精灵。有人花一角钱买下孙悟空,高兴离去。老阿伯特别擅长捏古装人物,水浒传的梁山好汉、三国演义人物、狄青五虎将、平西王吴三桂都不在话下,我就好奇地站着看着,一个下午的光阴就这样过去。
装糕人出现也就说七娘过节到了,每年旧历七月算是孩子们最为开心的岁月,七月在闽南属于拜鬼月,城乡各街轮流拜“普度公”。拜完要吃“普度”,也就是宴客,常常是吃完这家吃那家,其热闹程度把“普度”推向高潮。
而七娘生,是农历七月初七,鹊桥相会的“七夕节”。或是凡间女子向织女乞求,希望拥有和织女般织出五彩云朵的巧手,因此也称“乞巧节”。一个是牛郎织女,一个是七仙女与董永的百日缘,民间把两个故事相糅合,说是七娘放心不下留在人间的一对儿女,在暗中保护他们。也有说七娘就是七个仙女娘娘一起来保护孩子。因此,闽南民间有七夕“拜天孙”的习俗。 即孩子出生后的头一个七夕要新拜“七娘妈”为“契母”。到十六岁那年的七夕要“洗契”,意思是已经长大成人、与“七娘妈”脱离关系进行洗礼。而每一年的七娘生,家里有小孩的都要祭拜“七娘妈”,希望得到“七娘妈”的继续庇护,聪明健康成长!我最喜欢七娘生了,夏日的水果特别解渴,清甜好吃。这一天,母亲会在大清早备好七种水果等祭品。瓜果菜肴分七盘,胭脂清花粉七份、白色紫色生花熟花各七份、红髻绳七条、剪刀七把、糖粿咸饭各七碗、燃香七柱,酒盏七个,筷子七双,七娘桥七乘。在家门口用方桌设案拜“七娘妈”,面向天井空中,要我虔诚祭拜。然后,母亲用红髻绳把胭脂、清花粉、生花、熟花捆扎起来,让我抛上屋檐顶,说是责罚喜鹊报错喜,让它衔送到天桥边,供织女梳妆打扮会牛郎。
除了“装糕人” 和“七娘生”,“绞面”也是印象极为深刻。邻居林太太特别喜欢“绞面”,一盒莲花粉,一根棉线,先在脸上扑上一层厚厚的莲花粉,把线对折,用牙咬住一端,线折处在右手指绕两圈,左手拿一端,像个开口8字的剪刀,细细的棉线在脸上绕啊绕,偶尔听到轻轻地绷紧声,利用线的张力柔软地在脸上拉拉扯扯,顿时,所到之处,汗毛不见。“唰,唰,唰”,没多久脸部就更白嫩。可惜漂亮的林太太却有个嗜酒如命的男人,整天喝酒骂骂咧咧。林太太也无所谓,你骂你的,我忙我的,闲了就绞个面,粉白的脸配个粉绿的短褂,自有另般美好。
偶尔有清晨,听到“卖牛奶”吆喝声,巷子里的大人小孩就拿着白色搪瓷杯出来,养牛的把牛绑好,现场挤卖牛奶。那牛乖乖的,双腿夹住桶,很受用样子,牛眼闭闭睁睁,牛尾晃来荡去。大伙排着队边看边等,那挤牛奶的人,手法娴熟,伴着清晨的阳光,祥和安静,一阵阵奶骚味,在空气中弥漫。
在黄昏逐西的傍晚,巷子里的孩子们会聚在一起奔跑、跳绳、跳房子、玩123的游戏。而夜晚,也会在基督山伯爵、聪明一休、铁臂阿童木的电视节目里,依依不舍。玲和萍都是我小时的好玩伴,玲和我同年同月同日生,峨眉杏眼,肤若凝脂,身材高挑,眉心有颗美人痣,从小被大人称赞是明星相。后来,玲在市政府工作的父亲分到房子,就搬走了。萍,高鼻梁白皮肤,有着混血儿的脸庞,爷爷是军官,父亲长年在香港,她和母亲两个弟弟生活在金鱼巷。谈心时,总是说,她以后也得去香港,但她不想去。我就很仗义跟她说,不去就跟我住,我们一起生活。为此,还滴血结拜,慎重地拜起天空。可是后来,她还是走了,那个夜晚,我和玲去送她,她边收拾行李边轻声告诉我,是弟弟被留在金鱼巷,她们移民去澳洲,先保密,不然弟弟会哭。就这样走了,在孩子心中,誓言并不重要。而我家没多久,也搬到父亲新买的骑楼,再后来,我因工作离开了古城,更是这样断了音讯。
而金鱼巷,由于有着历史悠久的宗祠和名流宿儒的宅邸、以及声名远扬的影院遗址,因其深厚的人文内涵,在今年,光荣地被中国美院微改造。以旧修旧,成为“网红”名巷。希望再见金鱼巷,我的童年记忆仍意犹未尽,也希望金鱼巷被时光打磨得更为温润丰盛。
『叁』 关于《阿凡达》电影
我属于很难会被科幻电影打动的那类观众,但是《阿凡达》不仅打动了我,还让我感受到一种灵异的能量,让我这样的凡人在哪怕短暂的时间内灵魂出窍,像影片中那位下肢瘫痪的男主角杰克一样,得以从另一个星球人眼里审视自己所属的人类。
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天火送给人类,惹怒了主神。宙斯不仅将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被鹰啄食,并且联合诸神打造了一位美女——潘多拉,让她携着一个装满灾难的魔匣嫁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在新婚之夜打开魔匣:瘟疫、嫉妒、罪恶、贪婪等种种劣性充斥人间……潘多拉成了传播灾难的罪魁祸首。在卡梅隆导演的这部影片里,人类别有用心地将自己想要攻击并占有的那个星球命名为“潘多拉”,无疑是给侵略赋予“正义”的名义。潘多拉星球=灾星,既然是灾星,便出师有名。
杰克当初之所以愿意替代死去的弟弟当一名“阿凡达战士”,用真身的思维操纵作为间谍的“代身”去潘多拉星球历险,是出于两个自私的目的:一是人类的自私(掠夺外星球资源),二是个体的自私(获得行走的能力)。然而,人类既要满足自己膨胀的欲望,又虚伪地为其披上合法的外衣,甚至冒充神的名义。“阿凡达”在梵文中,意为“神在凡间的转世化身”。
然而,当杰克来到潘多拉星球之后,却发现这个被人类渲染为毒气蒸腾、妖魔聚生的恐怖地方,其实是一个巨树参天、山峦悬浮、湖泊棋布、植物斑斓、美丽无比的奇幻花园。那里的生物虽然面目狰狞、威力无比、脾气可怕,但它们对杰克的攻击只是因为宁静被侵扰,与其说是攻击,不如说是自卫,它们习惯了含羞草的掩护和夜色的静谧。在雨林里居住的土著部落——纳美人,虽然虎鼻豹眼、蓝色皮肤、身材高大、奔跑如兽,但他们善良友好、团结互爱、恪守诺言、正直勇敢,并且有着与大自然通灵的本性,受到夏娃女神的庇护。没过两天,杰克就被部落人的真诚友好深深打动,并爱上了那位救过他性命并教给他语言和生存本领的首领女儿,并为成为部落的成员感到安全和温暖。
我想,经过一系列让人心惊肉跳的丛林历险之后,我与电影院里的所有观众都和杰克一样被潜移默化地“洗脑”,我们逐渐剔除了自己身上暴力的“兽性”,恢复了已在消费文明进程中正不断丧失的温暖“人性”。
影片里最让我感动的场景之一,是杰克的身体在黑色的丛林里被闪着神异光芒的灵树种子所包裹,那些种子就像轻盈飘浮的杨花柳絮,像在大海里浮游的透明海蜇,发着内源的光,传递着和谐的信息。部落首领的女儿就是因为看到一枚灵树种子落到已经拉弓欲射的箭头上,才没有射杀不速之客,相反大战群狼,救了他性命;她就是因为看到无数灵树种子落到陌生人身上,她才相信了他,并决定将他带回部落,不仅教她骑马驾鸟,弯弓射箭,还带他去看部落的神树,与他在神树下接吻交欢。
杰克爱上了纳美人,也出卖了纳美人。根据他提供的准确信息,人类的战机和飞船来到这片和谐之地,展开残酷的杀戮,炸断了纳美人栖居的巨树,将茂盛的绿林变成一片火海和焦土。面对人类的残暴,杰克毅然背叛了同类,在善良与正义的驱使下,他在“真身的所属”与“化身的所属”之间选择了后者,他用人类抗争的勇气和智慧带领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的纳美人与人类决战!在彩色的飞鸟与金属的飞船之间,我们都将胜利的期待给了飞鸟,都将正义的支持给了弱者,都像杰克一样义无反顾地背叛了人类。
这种背叛也是正义的审判,审判的是人类日益膨胀的霸道、残忍、谎言与贪婪(唯我独尊的霸道,无视生灵的残忍,扮神装圣的谎言,占有一切的贪婪)。我们借助杰克的眼睛看到了潘多拉魔匣里飞出的邪恶附体,意识到真正的潘多拉星球并不是我们所命名的那个,而是正在我们手中走向毁灭的地球!人类自称是盗火者的后代——普罗米修斯的后代,但是我们却用盗来的火在做些什么?普罗米修斯不怕遭到主神的惩罚而将天火偷到人间,是为给人类光明和温暖,是为让人类幸福地存活。而人类呢?却将火变成摧毁自然、涂炭生灵的武器。背叛了普罗米修斯初衷的人类,还配称自己是普罗米修斯的后代吗?
说《阿凡达》表达了“保护环境”和“反对霸权”两个主题,我一点不觉得是“拔高”。我恍然明白了自己以前为什么不爱看《未来世界》或《星球大战》之类的科幻片,原因是我从骨子里抵抗人类日益强大的暴力倾向、占有欲望和缺少节制的征服野心。在那些片子里,人类永远是扮演趾高气扬、目无一切的征服者角色。而在《阿凡达》里,人类第一次战胜了自我。影片的结尾,在灵树之下,杰克的元神在纳美人祈祷下从真身飞进了化身。当他突然睁眼的时候,我的心发出快乐的尖叫,无数的灵树种子汇聚到一起,光芒万丈。
我兴奋地发现:脍炙人口的希腊神话在世代转述的过程中发生了错误。传说中,智慧女神雅典娜为了拯救人类而偷偷放到魔匣底层的“希望”还没有来得及飞出来,潘多拉就把盒子扣上了。事实并非如此,“希望”飞出来了,始终飘在我们周围,只是我们肉眼没有看到罢了。也许我们看到了,但是由于相信了误传,所以对它视而不见。
今晚,从电影院出来,走在夜色笼罩的街道,我看到了“希望”,并且听到迈克杰克逊在纳美人的星球上唱《拯救世界》。我相信许多人都跟我一样看到了在空气中飘舞、闪着荧光的灵树的种子,相信许多人都跟我一样感觉到越来越多的种子正落到自己身上。
『肆』 土地志电影影评_土地志影评
《土地志》主要讲述了凤凰台的支书、村主任马天贵与他的房地产开发商弟弟马天元,利用权钱交易,强迫凤凰台村村民进行私土地流转,其叔马老厚、周大庆等村民奋力抵抗,最终使其计划以失败告终。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都有哪些?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土地志电影影评啦。
土地志影评1
刚刚看完,真是一部跌宕起伏的良心好剧。没有夸大,也没有缩小,真实反映了许多的问题。剧中人物以土话演绎,真实感人。小人物却折射了大社会,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没有土地,就没有农民,更没有这个国家。不过细想,有这么好的镇长没?敢和领导对着干,为民着想。不过,反过来想,为民就是为党,党还是代表着人民的利益,保全了人民,就是拥护了党。那些为私利,为提拔的人,看着是为党好,其实是害党,而我们正缺乏这样爱党为民的好干部,为民就是爱党。
土地志影评2看了一半,那个气愤,广电总局怎么审查的,这种现实题材都能通过!在电影里头每次看到书记唱反动那可是D的书记啊!还记得以前看过一部国产片退伍军人护林的里面只有村长吴书记,呵呵了,现在书记也能拿出来调侃了要知道以前影视作品书记都是正面角色最后出来代表D办人的,看来我D政审放宽了不少啊!还有编剧我不是说你哪个村没个村霸和村长贯通一气合伙捞油水,何必说的这么现实!老百姓容忍程度已经很高了,村长书记们捞点油水就捞点最起码给老百姓留点汤就是好官!电影还是很接地气的现实中华夏大地每个村都有这种情况,但是好镇长还是电影里多!现实农村只会比电影里狠!赶紧打苍蝇的级别细致化吧!老虎再大和我们村里人也不撘嘎!
土地志影评3《土地志》是一部让人领略艺术的 故事 片,它背时尚而行,没有爱情佐料,没有幽默滑稽,反映的主题是时下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土地流转中的问题,张力折射的是当今农民要改善的生存现实与精神面貌,以娴熟与从容的笔调刻画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基层形象。影片的艺术追求简单得不能再简单,采用的是新写实手法,即注重于展示客体的原型即实物、生活的原初状态和本来面目。故事演进完全以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展开,无论是剧中人物造型,还是场景摆设,乃至片中口音等,都展现出了原汁原味的山西农村风情。
《土地志》最为可贵之处就是紧紧扣住土地问题,切实地关注了依赖土地生存的农民群体。通过一个流畅而曲折的故事,探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权益保护这一时代命题。在影片最后,农民通过自己的智慧巧妙地解决了土地流转问题,证明编剧和导演肯下生活,对于当今的农村和农民有着很深的理解。
土地志电影影评4获得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原创编剧提名的影片《土地志》讲述了一个很接地气的故事:凤凰台村支书马天贵的弟弟马天元是房地产开发商,兄弟俩一个有权,一个有钱,两人试图打着发展现代农业的幌子,把村民的土地流转到手,为日后的房地产开发做准备。为了用现代农业的壮观景象取代土地承包制下的小农经济状态,更为了出政绩,镇党委书记孔庆南下死力气帮助马家兄弟搞土地流转,却遭到了镇长韩长河和大部分村民的反对,一段关于土地所有权的纠葛就此展开。“中国问题的本质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本质是土地的问题” ,由山西影视集团和北京金典华威影视公司摄制的电影《土地志》 ,将一个在中国基层农村普遍存在的尖锐问题推上了银幕,也为我国农村题材电影的创作带来了某种启示。
《土地志》是编剧邢平原、导演高峰这对“金牌搭档”继反映中国农村土地承包风暴的《十八个手印》和关注农村政治文明进步的《老寨》之后,再度联手创作的一部反映中国农村发展现状的现实主义力作。影片聚焦农村土地所有权这一当今中国农村发展变革的中心问题,通过凤凰台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发生的跌宕起伏的故事,展现出党领导下的农村正在经历着的一段经济转型变革。
在著名编剧赵葆华看来, 《土地志》最为可贵之处就是紧紧扣住土地问题,切实地关注了依赖土地生存的农民群体。“所谓画鬼容易画人难,与占据市场主流的虚构商业片相比,深入扎根生活的现实题材影片因为较高的创作难度和狭窄的市场空间,令很多创作者望而却步。 ”赵葆华指出, 《土地志》通过一个流畅而曲折的故事,探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权益保护这一时代命题。在影片最后,农民通过自己的智慧巧妙地解决了土地流转问题,“证明编剧和导演肯下生活,对于当今的农村和农民有着很深的理解。 ”赵葆华表示。
《土地志》超脱出时下某些农村电影不农村、农民形象不农民的创作窠臼,描绘了一幅生动而真实的农村风情画。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海洲对《土地志》中的人物刻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无论是‘00后’的小孩周浩还是年近耄耋的马老厚、马老德,无论包工队的外出民工、发财的老板还是私心很重的村支书,都十分鲜活,是当代农民群像中的一分子。 ”王海洲表示,“此外,影片对基层干部形象的塑造没有一边倒,让一个急功近利的乡镇书记同一个踏实肯干的镇长形成一正一反的鲜明对比,具有很强的叙事张力。 ”王海洲称赞道, 《土地志》无愧为一部纯正的“乡村民生电影” 。
看了土地志电影影评_土地志影评还看:
1. 电影《惊魂电影院》影评
2. 电影《太平轮:彼岸》影评
3. 电影《美丽人生》影评
4. 电影《哆啦A梦:伴我同行》精彩影评
5. 电影《刺客聂隐娘》影评
6. 电影《暗杀》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