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香港电影 » 香港片里的温医生是什么电影
扩展阅读
高分电影猫鼠游戏 2025-04-24 19:02:19
章子怡美女剧情电影全集 2025-04-24 18:44:11

香港片里的温医生是什么电影

发布时间: 2025-04-24 16:13:21

『壹』 超级警察中的pierre是谁,,,,,他拍过什么电影电视

香港电影男演员 王宵
英文名:Kelvin Wong
性别:男
生日:1962年
生肖:虎
忌日:2004年11月13日
籍贯:上海
身高:1.80米以上
学校:美国伯克莱大学导演系,纽约电影学院
喜好:影视表演,唱歌(美声),运动(兵乓球)
语言:中文,英语,德语,法语,粤语
成长经历-----十八岁参军,入福建省军区歌舞团任独唱演员,转业后由于偶然机会开始其表演生涯,八十年代中期赴香港发展,拍摄了三十几部影视作品,期间还担任了卫视中文台的节目主持人,89年毕业于美国伯克莱大学导演系,并独立执导了电影'Six-string Samurai',九十年代中期在纽约电影学院进修,2000年回国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电视剧<情证>.2004年11月13日因肝癌病逝北京,去世前还在筹拍电视剧<承诺> 。
个人荣誉------美国圣丹斯独立电影节大奖(Six-string Samurai)
王霄主演的《北京故事》荣获奥斯卡四项提名,第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十大最佳外语片奖,美国独立制片人奖,亚裔人士制作最佳电影奖
电视剧-----《一代枭雄》 (中港合拍) 《李师师》 ---吕将 《情证》 (2000,原名致命第六感)---燕青,燕南
电影------1.《北京故事》 (《A Great Wall》,1986,饰演刘一达。第一部在中国拍摄的美国喜剧。这是美国在中国第一部独立制作并在八七年角逐世界奥斯卡金像奖四项提名、全美六部最佳外语片评选之一的提名影片)
2.《血玫瑰》(1986,饰演记者萧小豪)
3.《我在黑社会的日子》(1989,饰演小华)
4.《飙城》(1989)
5.《自由与人格》(1989,美国派拉蒙公司出品,主演,反映各种族人在南非事非恩怨的电影,电影设定的角度以王霄所饰演的角色,以客观的眼光去看待黑白种族之间的冲突)
6. 《我要富贵》 (1989)
7.《敦隍夜谭》(1991,饰演孙志明)
8.《上海皇帝之岁月风云》(1992)
9.《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1992,饰演Peter)
10.《至尊无上之永霸天下/至尊无上之兄弟情深》(1993,饰演Tommy/詹永飞) 11.《战神传说》(1993,饰演十四皇太子)
12.《一代枭雄之三支旗》(1993,饰演雷洛)
13.《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1993)
14.《冇面俾 Mou mian bi》(1994,饰演Yamamoto)
15.《摩登龙争虎斗》(1994,饰演Jacky)
16.《逃出黑社会的日子》(1994)
17. 《鼠胆龙威》 (1994,饰演医生)
18.《人约砵阑街》(1995饰演张闻)
19.《刑警英豪》
20.《策马入林》(2001年5月17日 香港上映)
21.《待避》(2002年6月9日 加拿大上映)
自导作品:------《六弦琴杀手/吉他武士/Six-string Samurai》(1999) (九九年八月,他在美国德克萨斯洲摄制的第一部电影《Six-string Samurai》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获得美国圣丹斯独立电影节大奖。)
《情证》(2000)(原名《致命第六感》,又名《缉毒特警》,任导演,兼主演)
未完成作品------《红色代码》 /Code Red
《暗线》 Under cover
《承诺》 (另类伤害)
2004年因病去世。一位极有才华的演员,80年代早期从北京赴港谋生,由于在那个时代的香港影坛很少有他这样科班出身长相又俊美的男演员,很快就成为了当红小生,早期他主要扮演一些正面角色,中规中矩倒也不失君子大雅,80后期为了突破自己便尝试了一些反面角色,精湛的演技使他获得巨大成功。
他扮演起来的坏人是温温尔雅,皮笑肉不笑,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让人又爰又恨的那种,在那时的香港影坛一时无出其左右,成了新派坏蛋专业户(旧派坏人总是由高飞,何家驹这样的人扮演),也就在那时达到他人生演艺生涯的顶锋,一连接了多部与大牌明星主演的电影,我犹记得的有《鼠胆龙威》(与李连杰,张学友,邱淑贞合演),他演反一号:医生一角,还有《至尊无上Ⅱ之永霸天下》(与刘德华,王杰合演),他演反一号:詹永飞。
进入90年代初期后毅然放异如日中天的事业远赴美国进修导演,在纽约电影学院学习期间其导演天份开始显现,他执导拍摄的影片《吉他武士》获得美国圣丹斯独立电影节大奖。
96年从美国学成回港发展遭遇到香港电影下坡期,整个影坛很不景气,于是又上北京发展,但他在内地的事业发展得并不顺利,直到2002才开始执导他的第一部作品《情证》(王姬,王宵分饰主角)。2004年被查出患肝病,不久便离开人世,终年42岁

『贰』 《死亡之谜》是一部怎样的影视作品

简单说一下《死亡之谜》剧情 开篇漫漫黄沙 一段沙画比电影更贴近主题 然后具体我也记不大清了 叙事混乱 大概就是温兆伦大叔演的心理医生醉酒害死了女友 内心饱受谴责 不敢正视过去 被已经自杀的病人的家属陷害 最后迷途知返在新女友的帮助下开启人生新篇章的故事
其实故事很简单 为了吸引观者的双鱼玉佩在剧中就是温大叔和ex的定情信物 和观者想的完全不一样 这我也就忍了 想在贺岁档杀出一条血路 卖卖噱头无可厚非 好好用心讲故事就是好电影 可导演你真的会拍电影吗 开头那个环形叙事完全是硬剪下来贴上去的 不是你咣咣两声音效就能解决的 你以为是幻灯片啊! 配乐里那个一生何求的乱入是怎么回事 温大叔回忆与ex的往昔 你放一生何求什么意思啊 完全不搭啊 嘭的一下就放出来 我还以为女鬼要来了!
至于悬疑惊悚在哪里 无非是回家就停电 然后咣咣咣的恐怖音效~~ 温大叔陷入回忆 然后咣咣咣的恐怖音效~~温大叔看个病人 然后咣咣咣的恐怖音效~~所有的恐怖效果都是音效营造的 你们考虑过音箱的感受吗
温大叔开外挂啊 进了警局然后溜达出来 因为有好基友在 进了精神病院还可以溜达出来 随身携带干净衣物和现金 时刻要跑路的节奏 最后神一般的出现在废弃工厂(可能那会儿我走神了 就是不知道他怎么就到工厂了 没多久警察也到了)救了女主杀了大boss说到女主 存在感很低啊 说是跟ex长得一样 原谅我脸盲 新出道的女演员都跟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大 boss业开外挂 可以掌握其他人的动态 并且会瞬间移动 几乎知道所有人的秘密 还是一个色情狂 唯一的表演就是瞪眼 ~咬后槽牙~ 瞪眼~ 咬后槽牙~ 审女主的时候摸脸摸脖子跟要吞了人家一样!自古大boss都死于话唠啊 人生大道理说了一堆 然后被鸡汤呛死
有点存在感的是片头自杀的女病人缺点是没看清脸 主要就俩镜头:一个是白衣大长黑发的打扮(导演服装你有点创意好吧 还有那个破阁楼是个什么东西)另一个就是回忆女病人看病的情形 穿得像一个失足妇女一样 捂脸啜泣 那位演女病人的姑娘 我全程都没有看到你的脸 一直都只有胸和大腿 你这样什么时候才能上位

『叁』 一部香港早期电影

《天使出更》
【类型】:喜剧/剧情
【语言】:粤语对白
【地区】:中国香港
【片长】:86分钟
【上映时间】:1985年9月5日
【物料】:有声�彩色
[编辑本段]主创人员

【出品人】:邵逸夫
【监制】:方逸华
【导演】:陈友
【编剧】:张坚庭�文隽�黄宏基
【执行制片】:廖凤平
【制片】:黄家喜
【策划】:张坚庭
【统筹】:温柏南�洪迪
【摄影指导】:张成东
【摄影】:沈沃明
【音乐】:成锦荣�苏振厚
【美术指导】:李景文
[编辑本段]演员表
楚�原�饰�院长
陈�友�饰�陈主任医生
文�隽�饰�医生波子文
钟保罗�饰�医生罗保罗
关朝聪�饰�医生福克兰
张坚庭�饰�医生刘雨云、刘过云
林建明�饰�护士长谷莲达
舒�琪�饰�医务署专员
陈秀雯�饰�护士方小敏
陈惠敏�饰�护士纪纯洁
林姗姗�饰�护士林姗姗
何嘉丽�饰�护士何嘉丽
郑丹瑞�饰�护士阿旦
[编辑本段]剧情简介
医务署根据所接到一切有关圣慕伦医院之投诉,发觉这家医院的医疗水准和设备确是很有问题,于是成立专责小组设法改善。原来该院院长体弱多病,院务向交由陈主任主理,陈个性主观,行事不依规章。手下一班见习医生波子文、罗保罗、福克兰、刘雨云等亦各具特性,时闹笑话,弄至院务混乱。
院长决定聘用资深女护士长谷莲达进行改革并由医务署派出专员定时巡视,莲达上任后立即大事革新,多方设法改善院务,为加强病人护理服务,更招聘大量新见习护士加以训练方小敏、纪纯洁、林珊珊、何嘉丽及阿旦等多人都在这时进入医院服务。
雨云等四个见习医生分别对小敏等四护士钟情,千方百计展开热烈追求,却被莲达多番阻挠,双方各施手段引出笑话连篇。雨云等多次施诡计作弄莲达作为报复,令她啼笑皆非。
由于院务仍时出岔子,加上专员早对医院存有成见,报导每有偏差,医务署长决定亲自到院监察各医生进行

『肆』 电影《年少日记》讲述了什么故事

《年少日记》是由卓亦谦执导,卢镇业、郑中基、陈汉娜、韦罗莎、黄梓乐主演的影片,那么这个电影讲述了什么故事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电影采用的是双线叙事结构,过去式的故事和现在式的故事,交叉并行。

电影开场是现在式,出现的男子是电影的第一男主角,名叫郑子俊,年纪约30岁出头,香港某中学的语文教师,气质纤儒,性格——懦弱,即内心戏多,内耗强,而少有付诸行动的勇气……

电影转场是过去式,出现的男孩,名叫郑子杰,10岁,香港某小学生(已经留级一年,可能要继续留级),气质纤儒,非常努力地想做个让爸爸妈妈骄傲的好孩子,但无奈脑子并【不太聪明】的样子……

郑子俊性格【内耗而少勇】的典型表现,是当学校发现了学生手写遗书,副校长全然不当一回事,甚至戏谑为学生抄袭之作,他虽内心愤怒以至于想一拳砸死毫无同理心的副校长,却只是在心里空演了一出drama,本人就这么安安静静、温温懦懦地坐着,一字未语。

郑子杰的【不太聪明】,因为有一个聪明弟弟的陪衬而愈发凸显,同样学钢琴,弟弟可以上台演奏,他却只能在台下看,演奏会结束后,他想让爸爸妈妈也为自己骄傲一下,于是当着校长的面,主动用英文问妈妈要不要为她倒“a cup of water”?却引得爸爸在回家的车上大发雷霆——是“a glass of water”!!!

《年少日记》的主线剧情和交叉叙事,可以总结为——一封校园遗书,牵出的一个普通老师深埋心底的年少时的遗憾。

可是,当电影院里的所有观众都以为电影的双线叙事,就是【现在式的30多岁的主角】和【过去式的10岁时的主角】的互相映照时,电影却来了个巨大的反转……

郑子俊是郑子俊,郑子杰是郑子杰,是兄弟,是两个人。

现在式的郑子俊是“聪明弟弟”,过去式的郑子杰是“笨蛋哥哥”。

过去式的“笨蛋哥哥”郑子杰在10岁那年从天台跳下,用最决绝的方式把自己的生命定格,也把“聪明弟弟”郑子俊的心脏给捅出了个血窟窿,疼得他,从此再也找不回完整的自己。

直到电影行进中段,10岁的郑子杰的遗像大剌剌地出现在大荧幕上,电影的现在式和过去式两条交叉叙述线终于交汇,电影的深层主题之眼,才第一次真正被点亮——自杀!少年自杀!!

这两个词语、六个字,已足够说明《年少日记》这部电影的分量。

在电影的过去式中,娓娓道来的是童年期的郑子杰、郑子俊兄弟在原生家庭的遭遇,电影的每一个家庭场景,都在层层递进地稳步推进郑子杰自杀的结局。

郑子杰、郑子俊兄弟的原生家庭,在香港应该属于普通级别的中产,父亲从事知识密集型行业,母亲全职主妇,家里住楼房,小户型,兄弟两人睡上下铺,但有住家保姆操持家务。

父亲对外是个体面人,在家却展示了人性中阴暗和“暴君”的一面,他会讽刺母亲“用他赚的钱去做慈善出风头”,甩手一个巴掌把她打趴到地上; 他还会冲到儿子的房间一边对他拳打脚踢、一边撕碎他心爱的漫画书……

母亲对外也是个体面人,内里却是个唯唯诺诺的女人,她在丈夫暴力殴打自己时,不敢反抗;她在丈夫暴力殴打儿子时,也只会侍敏待在旁边,当做没看见;她在家里没有话语权,她既无法获得丈夫真正的尊重,也并不真正理解她的儿子们……

“聪明弟弟”郑子俊对外更是体面人,因为他是这个家的唯一的“骄傲”——成绩优秀,钢琴优秀——于是,他就习惯性地睡在上铺,听着下铺传来哥哥被父亲殴打时的哭声;习惯性地享受着父亲给的高出哥哥很多的零花钱;习惯性地被父亲单独安排去见资优小学的校长;还习惯性被单独带去美国迪士尼玩……

小孩子,都是很爱做梦的。因为,在小孩子的头脑中,还没有建立起对自我和这个世界的正确的认知,他们分不清现实和梦境巧羡。

小孩子,也都是很脆弱的。因为,小孩子的心,还没有长出一层又一层的厚茧和外壳,去保护自己,去抵抗外界种种的不合理和不公平。

当长大了,历事多了,阅人多了,人总会变得更现实些,也更坚强些。

可惜,10岁的小孩子郑子杰,没有等待自己长大,就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在父亲和母亲带着“优秀弟弟”郑子俊去美国迪士尼玩的时候,郑子杰一个人从天台上跳了下去。他终于可以不再做着考进班级前15名这样的不切实际的“梦”,也终于可以不再蜷缩在老宽枝被子里“脆弱地”哭泣。

电影对这个自杀的讲述,还有一个非常妙的重点细节——父亲隐瞒了自杀的事实,“体面地”对外宣称,这个长子,“是病死的”。

可是,灵堂上,9岁的郑子俊看着10岁哥哥的遗像,他的心终于崩塌了,被一个血窟窿给彻底戳破了。

现在式的已经30多岁的郑子俊终于承认,一如父亲和母亲,年幼时的自己,也并没有在内心深处把哥哥当作是家人。

当然,我觉得电影的表达其实还没有直击灵魂最深处的幽暗——生长在那样的原生家庭,郑子俊甚至应该曾经是庆幸有那样一个“笨蛋哥哥”被当作劣等的比较对象的,因为,没有比较,不足以体现他的“聪明”和“优秀”。

只是,小孩子还是对这个世界,想象的太太太简单了。

那一点点的小小家庭内部的被“笨蛋哥哥”比较之下的“聪明”和“优秀”,在这个巨大的、残酷的、层级分明、野兽遍地的世界面前,又算得了什么?

哥哥郑子杰死了,郑子俊成为家里唯一的儿子。

但,随着年纪渐长,郑子俊慢慢变得平凡了,他在学业上没有什么更深的精进,在钢琴上也没能再有什么更深的造诣,他并没有进入父亲希望他进入的中产标配的知识密集型行业——成为律师、医生,而是,成为了一名极其普通的中学语文老师……

长大以后,就会变好的;

长大以后,就会变厉害的;

长大以后,就会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的……

没有,并没有。

10岁的哥哥郑子杰自杀了,所以,没有长大。

30多岁的弟弟郑子俊长大了,但也没有长大成厉害的大人。

电影《年少日记》叙事清雅、画风温馨,在自杀主题之外,更揭出了这么一个极其幻灭的人生真相——我们,绝大部分人,在年少的梦醒后,都会发现自己,并不会长成厉害的大人……

但,这部电影,并不是灰色的。

在哥哥死后,弟弟郑子俊的人生,还在按部就班地继续。他遇到了和哥哥一样喜欢对着玩偶说话的女孩,那个女孩也恰巧喜欢他,所以,他们后来在一起了。

在哥哥死后,弟弟郑子俊还成为了一名老师,虽然电影没有讲明,这个选择到底是“潜意识里继承了哥哥的理想”,还只是一个够的着的职业选择,但,这终究是一种事实上的前后呼应和精神传递。

电影《年少日记》在过去式和现在式各种情节细节上的前后呼应和精神传递,做的非常优秀,除了娶了和哥哥有同样爱好的女孩,除了成为了哥哥想成为的老师,还比如,呐喊,比如,拥抱。

过去式中,10岁的郑子杰带着9岁的郑子俊爬到天台上呐喊,以此表达对这个世界的情绪;现在式中,老师郑子俊带着社工和曾经自杀过的女班长一起开车到山顶呐喊,以此表达对这个世界的情绪。

过去式中,钢琴陈老师在郑子杰弹不出完整的曲子时,会温柔地拥抱他,鼓励他;现在式中,那个曾经自杀过的女班长,在起初的敷衍后,终于被郑子俊的真诚感动,她告诉郑子俊,她和他一起努力寻找写遗书的同学的过程是“开心”的,因为她终于不再是孤单的,她喜欢和她的老师待在一起,她主动拥抱了她的郑老师,郑子俊老师也回应了这个拥抱。

电影直到最后,都没有明确说明,到底是现在式中的哪个学生写了那封搅动并串起整个故事的遗书。

但电影安排性格【内耗而少勇】的郑子俊老师,在为即将联考的学生上最后一课时,第一次清晰地、勇敢地当众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郑子俊主动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主动让他的学生在不开心时,可以随时找到他。

电影,终究有电影的理想主义。

很快,郑子俊就收到了一个学生的“求救”短信,他们见了面,谈了心,不管那个学生是不是写遗书的人,在这一刻,他“得救”了。

至此,现在式的郑子俊终于完成了对自己的学生的生命救援,也完成了对过去式的10岁的哥哥郑子杰的生命救援。

30多岁的郑子俊站在曾经和哥哥一起站过的天台,满眼望过去的,是终于开心地笑起来的永远10岁的哥哥。

郑子俊心里的血窟窿,也终于被填补了。

救人,也是救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