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香港电影,是庸俗还是艺术
在和平年代,我国影视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其中香港电影就是其中的一匹黑马,直接撞进了人们的眼球。对于香港电影,有的人喜欢、因为热闹有趣,有的人却不怎么认可,毕竟看起来是那么的乱七八糟、夸张无比。那么,对于香港电影而言,香港电影,是庸俗还是艺术?这一个问题,笔者将在下面的篇幅中展开讨论。
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讲庸俗的东西通过独特的电影艺术再创造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让观众去喜欢,去欣然,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对于香港电影,毫无疑问是深受观众喜爱的一种艺术。
㈡ 香港电影为什么没落了,是什么原因
原因
首先是大环境改变了,时代变化了。
当年的中国没有什么好电影,美国大片也过不来,自然香港电影就高大上。如今现在每年网络剧这么多,中国大片也不少,美国大片都可以通过网络看到,香港电影自然也就没那么吸引眼球了。
其次市场变了,香港并没有强大的本土市场可以依托。
当时的香港电影除了本土市场还有东南亚市场,因为当年韩国电影没有起来,日本市场也比较开放,东南亚市场也可以进入,尤其是台湾,所以香港电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但是随着台湾片商对港片越来越不满,王晶曾说过台湾片商曾花3000万买了周星驰的济公台湾版权,但却亏的底朝天,台湾片商联合起来要求政府放开好莱坞市场,韩国文化崛起,泰国电影崛起,这样所有国家都开始保护国内市场,所以香港电影颓势就来了。
电影特点
工业化
香港的制片模式、专业分工、组织结构虽比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完善,但较之好莱坞仍显得随意机动,工业化程度远不够严密有序。首先,按照好莱坞的工业规则,电影一旦开机便需按部就班,不能随意更改剧本、变动进度。
然而香港的电影导演比如徐克、杜琪峰等,他们的拍摄方法却大不相同:在保证按时交片的前提下,现场即兴发挥、随拍随改、有时停工,有时赶拍。这种做法恰恰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最正常的作风习惯。同时,香港尽管也有不少以导演强势创作著称的影片,但是现代许多大制作的香港电影都是由集体创作完成的。
赶时间
领衔主演的明星通常身兼几个片约,档期有限,所以剧组人员就不眠不休的奋战赶拍。
飞纸仔
导演开拍前只有故事大纲,开机后只能等编剧把当天要拍的剧本传过来,当年程小东拍摄《倩女幽魂》、刘伟强拍《古惑仔》都要等徐克和文隽的“飞纸仔”。
㈢ (史上最全)两百多家香港电影公司Logo全集锦(70-86)
本次内容整理按照公司名称首字母顺序排列,后续将推出按照成立时间排序的版本。以下是部分香港电影公司的历史概览:
70.1985年,黎庆麟成立香港佳能影业公司,首作《皇家飞凤》。公司作品数量不多,且没有突出表现,最终因业绩不佳而关闭,成为香港电影泡沫高峰的组成部分。
71.1967年,黄卓汉创建香港第一影业机构,初期以《胭脂虎》为起点。彼时,香港电影市场主要由邵氏、凤凰、长城和国泰等公司主导,嘉禾、新艺城和德宝尚未崭露头角。
72.1973年,麦嘉从纽约大学毕业后回到香港,与好友刘家荣、黎应就创立先锋电影公司,专注于低成本喜剧片。麦嘉凭借《面懵心精》成名,后被嘉禾挖角,先锋影业随后解散。
73.1992年,王应祥成立先达电影公司,先后投资拍摄了李嘉欣主演的《天剑绝刀之独孤九剑》和袁洁莹主演的《晚清风云三部曲》。
74.1988年,刘镇伟离开“影之杰”加入香港第一影业机构,随后创作了“猛鬼”系列。
75.2003年,曾志伟成立香港无休映像有限公司,首部作品为彭浩翔导演的《大丈夫》。公司主要目的是扶持新导演。
76.1992年,尔冬升创立无限映画电影制作有限公司,首部作品《新不了情》为袁咏仪赢得了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后续作品如《色情男女》、《门徒》等口碑出众。
77.2008年,陈可辛北上与内地第五代导演黄建新合作,成立我们制作电影公司,目前尚未有作品问世。
78.1981年,林赖婉美成立威震影业有限公司,首部作品《目中无人》,后陆续出品动作片,主要由高飞、李元霸主演。
79.1985年,拳威更名威禾,首部作品为成龙的《警察故事》。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威禾在洪金宝的宝禾减产期间,为嘉禾扛起大旗,成龙的电影也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80.1992年,王晶发现市场变化,离开永盛,得到台湾金主学者有限公司老板蔡松林的支持,建立王晶工作室。他认为港片市场萎缩,观众口味细化,于是切入软色情领域,推出《赤裸羔羊》等作品。
81.2008年,江志强成立万诱引力电影管理有限公司,首部作品为《大追捕》,随后出品了一系列口碑作品如《寒战》系列、《饭戏攻心》、《毒舌大状》等。
82.1987年,在“金公主”的支持下,李修贤成立万能影业有限公司,拥有一批稳定的幕后团队,首部作品为《铁血骑警》。1993年,“金公主”结束电影制作业务后,李修贤与台湾片商杨登魁合作,制作了《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
83.1988年,罗维成立万里电影有限公司(曾用名越时制作有限公司),首部作品为王晶导演的《鬼媾人》。罗维邀请李连杰复出后,转投嘉禾,随后万里电影公司陷入困境。
84.2010年,冯德伦、吴彦祖成立突围电影制片公司,首部作品为《太极1从零开始》,华为投资,冯德伦导演,吴彦祖参与制片。
85.1989年,导演陈嘉上、演员郑丹瑞、编剧陈庆嘉合作成立仝人制作社有限公司(曾用名辉帆制作有限公司),首部作品为《错在新宿》,聚焦警匪和都市题材。
86.1973年,通用影艺有限公司(曾用名IFD Films And Arts Limited)成立,专注于电影发行和版权工作,目前拥有大量动作片的香港电影版权。
㈣ 香港电影分级制度的分级制度
由于历史原因,香港直到1988年11月10日,第一部真正有关电影分级制度的法例,《1988年电影检查条例草案》才正式生效。香港也从这一天起实行 “三级制”。之后,香港电检尺度开始宽松,虽然由此导致大批渲染暴力和色情的影片泛滥成灾,不过,在另一方面,香港电影人亦获得了更为自由的创作空间,同期拍出的突破题材禁忌的佳作不断,因此,1989至1995年堪称香港电影史上最繁荣的时期。到了1995年,香港电检处将“三级制”中的二级又细分出A、B两级,即是后来所称的“四级制”,此后在香港上映的影片皆依据“四级制”接受电检,直至今日。 负责香港的电影审查的部门是隶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影视及娱乐管理处的娱乐事务管理科。对电影进行分级的是娱乐事务管理科下属的电影检查分部(简称电检处)。电影的评级决定,可由电影检查处的审核委员会(电影检查)覆审。委员会是法定机构,根据《电影检查条例》成立,有九名由行政长官委任的非官方委员,工商及科技局局长则为当然委员。委员会将覆审了电影检查员的决定。电检处设有三个独立的检查机构,包括电影检查监督、检查员小组及顾问小组。检查员小组职责范围是:检查准备公映的影片,将影片评级;检查获豁免评级的电影;检查限制级影片录影带和镭射碟的外包装,以及限制级影片的宣传资料;核实公开发行的经评级影片录影带和镭射碟的内容,并确保其与检定版本相符;巡查电影院,执行对限制级影片观众的年龄限制;巡查影视店及各零售点,对以录影带和镭射碟形式发行的影片加以监管;协助电影检查顾问小组执行职务,使市民可参与影片评级的工作。
为使电影分级标准更能切合社会尺度,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会定期进行民意调查,并征询由大约250名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法定顾问小组的意见。顾问小组则只是负责对电影的评级并提供意见,其成员包括普通市民、电影专业人士、法律工作者等等。顾问小组由监督不时委任的人组成,委任时由监督发给书面通知。
电影检查监督是影视及娱乐管理处处长,由行政长官任命对行政长官负责。译2002年电影分级制度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为例,绝大部分公众人士(97%)都认为现行的电影评级标准可以接受。
根据香港法例第392章《电影检查条例》的规定,任何人将没有送审而未获豁免或核准的影片上映的话,便属于犯罪行为,经定罪后,可处罚款港币200000及监禁1年。
同中国香港相比,亚洲其它国家的电影审查制度以及制定过程也大同小异,比如日本,也是将影片划分为“普通”、“限制”与“禁止”三个主要级别加以审查管理。 第Ⅰ级:适合任何年龄的人观看;
第Ⅱ级:儿童不宜观看;
其中第Ⅱ级又分为A、B
第ⅡA级:儿童不宜——在内容和处理手法上不适合儿童观看;影片可能使用轻微不良用语和少量裸体、性暴力及恐怖内容,建议有家长指导;
第ⅡB级:青少年及儿童不宜——观众应预期影片内容不适合成分的程度较第ⅡA级强烈;强烈建议家长给予指导;影片可能有一些粗俗用语及性相关的主语词;可含蓄地描述性行为及在情欲场面中出现裸体;影片可能有中度的暴力及恐怖内容;
第Ⅲ级:只准18岁(含)以上年龄的人观看(三级片既有色情片,也有暴力片,色情三级片的比例占多数,因而一般人在提到三级片时常常专指色情片)。
香港I级、IIA级、IIB级电影对未成年人只有劝喻义务、没有强制权利,而III级片(限制级)的年龄限制则会严格按照法例强制执行,否则便是违法行为。2003年内送检分级的影片有1555部(2002年则有1944部),其中689部列为第I级影片(12部经删剪),362部列为第IIA级影片(全部未经删剪),335部列为第IIB级影片(八部经删剪),169部列为第III级影片(21部经删剪)。电影预告片、教育影片和文化影片也须送检,但无须分级。年内,这类影片共有3309部获准上映。 虽然香港电影检查条例中,仅规定任何与影片有关的宣传资料,其影片分级标志及告示须「显眼而清楚地展示」,并无额外规定其标准大小或其配色。故出现了以下情况:
第ⅡB级或以下级别部分电影宣传数据,所显示的影片分级标志及告示,面积会较小。
第Ⅲ级电影宣传数据,所显示的影片分级标志及告示,面积会较大;有时更以红底白边标志显示。
2、‘坊间俗称的“四级电影”,是指超越第三级界线的电影,这些电影跟据香港《淫亵及不雅物品管制条例》,禁止在香港播映及发售;事实上并没有“第四级”这个官方评级。如果内容涉及儿童色情,在香港藏有这些影片乃违法行为。 电影《黑太阳731》在港上映时期正好赶上了香港电影审查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1988年11月10日,《1988年电影检查条例草案》正式生效,香港电影亦从这一天起实行“三级制”。同年12月1日,银都出品的《黑太阳731》有幸成为香港地产第一部正式公映三级片,同时也成为华语影坛首部三级片。它的出现是香港电影的一个分水岭(三级片的开山之作),具有跨时代的历史意义。
同年11月10日公映的日本影片《咸湿性欲治疗》为第一部在港公映的三级影片。
第一部在港公映的好莱坞三级片为洲立发行的《天使追魂》 1、成龙与周星驰虽然是香港的票房救主,但二人的电影都被香港电检处列为II级片,即儿童不宜。
按照香港电检处的分级规定,带有轻微性含意或粗鄙言语的助语词,可在IIA级影片出现,但出现次数不能太多及须配合剧情。IIA级影片在处理裸露镜头时,则必须小心审慎,不得出现露骨的情欲镜头,至于在IIA级影片中出现的暴力镜头,亦与裸露镜头做同等处理。正因为如此,成龙的影片尽管充斥着激烈的动作打斗,但因贯彻了龙哥提出的对白不讲粗口,动作不能血腥暴力的原则,真正的暴力场面并不多,因此被列为IIA级。
周星驰的影片之所以屡屡被列为IIB级,除了有些场景搞笑得过于暴力外(比如《喜剧之王》的扇耳光、《少林足球》中夸张暴力的足球之战等),主要是因为粗口太多,尤其是与性有关的。
而香港最吸金的导演王晶虽然以大拍三级片而闻名,但他却极力避免自己的影片被定为III级片,主要考虑的是影院上映数量和观众阶层问题,如果被定为III级的话,则只能在有限的几家电影院上映,同时也会失去未满十八岁的青少年观众,这样一来就会影响票房收入。因此王晶能做的就是在不太影响影片的完整性的前提下尽力删减暴力和色情镜头,将他本来是III级水准的影片阉割到IIB等级上来。
2、香港艺员谢霆锋拍的第一套电影《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是一套被评定为第Ⅲ级的电影,但拍摄的时候他只有16岁。因此根据法例,电影完成后他亦不能观看这套电影,直至一年多后,他年满18岁才可以观看。
3、韩国性感歌星电影《周末同床》在2003年香港上映时,原本被评为第Ⅲ级,后来变成第ⅡB级。其后美国片商迪斯尼公司推出删改了很多粗口的《海底总动员》来应对香港分级制。
4、大陆近年在香港上映的大片的分级情况——都是IIB
《十面埋伏》因“有些暴力场面及含蓄性爱描写” 为IIB级别
《无极》因“有些暴力场面及性爱描写”为IIB级别
《满城尽带黄金甲》因“有暴力和性爱描写”为IIB级别
《夜宴》因“有些强烈暴力场面和裸露镜头” 为IIB级别
可见这些大陆一部比一部号称空前的大片在香港都是处于“青少年及儿童不宜”的尴尬境地。 虽然香港电影检查条例中,仅规定任何与影片有关的宣传资料,其影片分级标志及告示须“显眼而清楚地展示”,并无额外规定其标准大小或其配色。
㈤ 为什么香港电影摄影师姓名后面加上(hkse)标志呀
很多港片演职员名单上在剪接、摄影后面都会出现“HKSC”“HKSE”的字样,其实HKSC就是“香港专业电影摄影师协会Hong Kong Societyof Cinematographers(HKSC)”的意思,而KSE就是“香港编剧协会Hong Kong Societyofsceenwriters(HKSE)”的意思。
㈥ 香港电影为什么衰落了
老导演不思转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电影进入颠峰时期。这个时期的香港电影无论从影片的数量、类型还是质量上都达到较高水准。这时的香港电影界更是能人辈出、实力当道!!!香港电影此时到达颠峰,享有“东方好莱坞”之美誉。
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香港电影一落千丈,不仅影片数量年年递减,佳片更是屈指可数。究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急剧滑落?原因在哪里,有人说是经济问题,也有人说是后继无人的问题,还有人说是好莱坞的冲击的问题等。
当然,内地这几年发展快也是值得肯定的。我们这些土老冒憋足了气,奋力顶内地票房。呵呵,不过从最近几部叫座不叫好的电影看我们,大家看的是热闹而不是按需所求的看电影。
㈦ 盘点香港电影五大禁片,反思社会问题与历史事件,警醒人性扭曲
香港电影,自上世纪起,便以其深邃的艺术魅力和针砭时弊的主题,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不可磨灭的印记。其中五部堪称禁片的杰作——《打蛇》、《黑太阳731》、《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蜜桃成熟时》和《力王》,以独特的方式,揭示了社会问题、历史事件,以及人性的复杂面貌,至今仍令观众深感震撼与反思。
第一部:《打蛇》——人性的边界与社会的裂痕
1980年的香港,偷渡潮与残酷的“打蛇”现象交织。《打蛇》以现实的残酷为背景,讲述阿荃一家在偷渡过程中遭遇的不幸。电影深入剖析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扭曲,鹤爷的冷酷无情与大种的反抗,构成了一场人性与生存的残酷斗争。影片的裸露与暴力场景,尽管争议重重,却揭示了那个时代社会问题的深度,至今仍警醒我们反思人性的黑暗面。
第二部:《黑太阳731》——战争与罪恶的烙印
《黑太阳731》以日本侵华时期的真实事件为题材,揭示了731部队的罪行。影片通过惨烈的画面,让我们看到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以及那个时代的冷酷现实。这部电影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也是对和平的呼唤,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第三部:《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罪恶与正义的较量
这部电影以澳门路环的悬案为线索,深入剖析了人性的丑陋。李Sir与王志恒的斗智斗勇,让人领略到正义与邪恶的角力。《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不仅仅是一部惊悚之作,更是一部关于道德与法律的深刻探讨。
第四部:《蜜桃成熟时》——追求自由与爱情的冒险
《蜜桃成熟时》以香艳与激情的外壳,包裹着对自由与爱情的深度探索。李丽珍的表演生动地揭示了角色的复杂内心世界,电影鼓励我们勇敢追求自我,突破传统束缚。
第五部:《力王》——囚犯与正义的抗争
《力王》讲述了樊少皇饰演的力王在极端环境中坚守正义的故事,它揭示了监狱体制的黑暗面,也展示了人性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抗争。这部影片的打斗与情感交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英雄传奇。
这五部电影,每一部都是香港电影史上的璀璨明珠,它们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揭示了社会问题,反思了历史事件,同时也警醒我们关注人性的复杂与脆弱。它们的存在,超越了娱乐的范畴,成为了我们理解世界、审视自我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