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港片四大恶人”又走了一位,再没有那么可爱的反派了
说来有趣,我对“基哥”最深的记忆,并不是他演的那些恶人,而是他在《食神》里,那段对于撒尿牛丸深入骨髓的描述——“从来没有试过这么清新脱俗的感觉,牛肉的鲜,撒尿虾的甜,混在一起的味道,竟然比老鼠斑有过之而不及,正如比我的初恋更加诗情画意,所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好诗!好诗啊!”
从此再没有那么好的撒尿可以吃,也没有那么“骚”的“基哥”可以看了。
“四大恶人”李兆基已逝。
6月2日,《食神》导演李力持在微博发文,宣布演员李兆基去世,享年69岁。今年三月,他才与58岁女友邱巧贞在家中低调举行婚礼。
李兆基早年是走江湖的,后来林岭东拍《监狱风云》找到他,他就从此加入了演艺圈,江湖少了一个少年,港产江湖片多了一个“恶人”。
他外形凶悍又常扮恶霸,就被封为“ 香港电影圈四大恶人”之一,演过《古惑仔》《纵横四海》《美丽传说》《美味天王》《食神》,《扫毒》是他最后一部戏。
“港片四大恶人”,成奎安是第一走的,然后是何家驹,他也去世了,如今只剩一个黄光亮还在世。
这个消息当然让人唏嘘感叹,但我们也要感谢“基哥”将港片的彪悍带给人间多年。
港片世界就是如此,有恶人才有英雄,有人恶贯满盈才有人义薄云天,若没有这些恶人们频频在港片中兢兢业业“嚣”给我们看,不知道我们少年时代看过的那些港片会失色多少。
“四大恶人”开创了一个港片的纪元,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一个熠熠生辉的港片恶人品牌。
如今港片再无“四大恶人”,那片江湖也早已远去了。
少年李兆基还作为“慈云山十三太保”在江湖拼杀的时候,应该不会想到许多年后,他会成为港片的另一张门面。
他身材魁梧,面相凶狠,入行多年鲜有正面角色,但也正是这些生机勃勃的港片作品,让这个非专业演员始终能发光发亮。
虽然他演过《监狱风云》,但那部“恶人云集”的作品他实在恶不过何家驹他们,真正让他作为“恶人”被许多观众记住的,还是1996年的一部港片。
那年王晶找来刘伟强文隽拍了部江湖片,小成本制作,两个主演过去是歌手和伴舞出身,拍戏还算是新人,王晶觉得不会太赚钱。
1996年1月,电影在香港首映,出品人王晶和导演刘伟强一起去看午夜场。
刚开场半小时,王晶就打电话问票房,然后大叫一声:什么???大声到整个电影院都看过来,刘伟强当时差点“吓破胆”,心想这怕是要扑街,赶紧问怎么了,好还是不好?
王晶说,全香港爆了。
真是爆了,1996年港片已经开始进入低潮,但这部小成本电影光是午夜场就收了130万港元,最后票房超过2100万。在低迷的香港影市,堪称票房奇迹。
这部电影就是《古惑仔》。这个系列除了让那两位年轻演员郑伊健陈小春一举走红,还捧出一大堆黄金配角,其中就包括李兆基饰演的见风使舵功夫一流的“吹水基”。
整部电影没见他真刀真枪上过一次,但打是无能无力,说就天下无敌。
系列里还有一个配角很有意思,已经去世的林尚义饰演的牧师。
这位黑道牧师的啰嗦程度,跟《大话西游》里的唐僧有得一拼,到处劝人向善,在第一部出场的电梯里,他语重心长地劝山鸡。戏外这个角色是有原型的,便是人称「江湖拆弹专家」的陈慎芝。
许多年后,当李兆基重病中和陪伴多年的女友结婚,来参加低调婚礼的就是李兆基的这位江湖老友。
不过当时的李兆基当然不会知道日后的命运,那是他和港片的好时光。
不知道当时《古惑仔》午夜场的观众之中,是不是也包括周星驰,反正后来他后来找来李兆基,饰演了《食神》中的鹅头、《喜剧之王》等等。
虽然不是主角,但是李兆基永远“恶”得兢兢业业,将角色演绎的入木三分。
粗暴来讲,演员有两种。
一种是学院派专业演员,受过专业表演训练,一招一式有表演理论支撑。
二种,如李兆基,没上过一堂表演课。在港片片场自学成才。
这两种演员,没有孰优孰劣。
李兆基的角色既生动彪悍,又广受欢迎,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其一,反派式幽默。
他演的多半是彪悍人物,但观感并不凶残。
反倒是一个个妙趣横生,不管是《古惑仔》中墙头草般的萌感,还是《食神》中鹅头的面恶心善讲义气,每个角色都粗暴有力,每个人物都恣意活泼。
那是专属于港片生龙活虎的特质。
所谓人生如戏。李兆基长相相当凶神恶煞,但为人有江湖人的坦荡,仗义疏财来者不拒,后来他还涉足到监制、编剧、策划、导演各个工种,为《祖先开眼》、《美丽传说》等等作品担任监制。
港片的兴衰沉浮,他是实实在在的见证者。
李兆基的配角成功,幕后工作的成功,是搭乘了整个港片黄金时代的高速列车。
不断开工的港片则为他提供了滋养和动力。
港片有这种“恶人”,自然是港片的幸运,可是“四大恶人”的时代终究有结束的那天。
香港影坛“四大恶人”指的是何家驹、李兆基、成奎安、黄光亮。他们主要活跃于1980至1990年代,擅长饰演坏蛋或江湖人士一类角色。
但注意其中的表述——主要活跃于1980至1990年代。
他们是怎么走红的,那个时代之后,他们又怎么样了?
最早红的是大傻。1985年成奎安在电影《吉人天相》中以“大傻”一角,之后参演了《英雄本色》而被人熟知。
1987年,何家驹凭借电影《监狱风云》一炮而红,一举拿下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配角,成为“港片四大恶人”之首。
也是这部电影,令黄光亮凭借监狱老大“傻标”一角成名,拿下金像奖最佳新人,而他标志性的大鼻子和满脸的横肉,也让他成了演恶人的不二人选。
李兆基相对成名最晚。但却和他们一同经历了那个港片黄金时代。
从1993年开始,好莱坞电影大举攻入港片市场,港片的台湾市场沦陷,本地观众不断流失,影市逐渐萧条,黄金时代终结于此,那些曾经跟着港片一同风光一时的恶人们,不再有那么多发光发热的机会了。
再然后,是一部“四大恶人”告别史。
在“四大恶人”中最早成名的成奎安,也最早离开。他在2004年被确诊患上鼻咽癌,与抗癌五年后终在2009年不幸去世。
据何家驹的友人曹查理称,何家驹没有妻子和儿女,所以他建议何家驹的亲人将他的骨灰撒在纪念花园。
袁洁仪说,何家驹在去世之前,身边只有一只狗相伴。
李兆基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何家驹去世的2015年,李兆基中风之后就渐渐淡出大众视野,再度现身,已经面容憔悴身形消瘦,再无往日“威风”的模样,还在去年确诊患上肝癌。
香港艺人不比内地,动辄高额片酬,李兆基虽然当了几十年演员,但收入微薄,名下也没有房产。患病之初,李兆基一度表示年岁已高,想放弃治疗。外界传言因为没钱。
但是在亲友的鼓励下,李兆基还是接受了手术,又与相恋30年,一直陪伴在身边的邱巧珍登记结婚。两人在结婚时还争取了一间公房,也算是能遮风避雨。
结婚是为了给陪伴30年的女友一个名分,也是为了冲喜,可纵使“恶人”,也是强不过病魔。据朋友透露,在一周前,李兆基已经呼吸困难,当时太太邱巧珍打急救电话将李兆基护送到医院,陪伴李兆基走最后一程。
如今李兆基走了,“四大恶人”仅存67岁的黄光亮,好在他的身体 健康 ,近两年还出演了TVB的《果栏中的江湖大嫂》、《火线下的江湖大佬》,收视还不错。
但“四大恶人”的时代其实早就随着港片过去了。
唯一不变的,是那些角色留在影像里,比任何一段人生都来得持久。
在港片全盛时期,大师黄沾写下了经典的《沧海一声笑》,现在看这首歌何尝不是港片和随着港片命运沉浮的“四大恶人”的缩影?
港片黄金时代,何其汹涌澎湃气势磅礴,那是“滔滔两岸潮”的时代,随便一个曾经的江湖中人李兆基被林岭东这样的导演找来,都能进入电影圈渐渐留下姓名,如今大浪东去 “豪情还剩一襟晚照”, 狮子山下再无港片“四大恶人”“嚣张”的市场空间了。
后来人们走在街头,看到这位步履蹒跚只能依靠拄拐行走的老人,可能怎么也想不到他曾经是叱咤风云的人物。
上世纪70年代,李兆基未入行当演员前也曾打架斗殴,劣迹斑斑,他曾参加的“慈云山十三太保”的故事,后来还被翻拍成了电影,刘青云古天乐林家栋演的。
但他后来,心革面,在《监狱风云》导演林岭东的慧眼识“恶人”之下逐梦演艺圈。
因为一生都在出演配角,收入本就不高,几次投资都失败,加上近年来香港电影市场每况愈下,他又不太习惯来内地“卖老脸”,所以接的电影越来越少,之前的媒体采访中,已经看起来骨瘦如柴,面颊深陷,容颜苍老,完全没有了当年的“基哥”的豪气。
但他依然硬气,生病就主动断了和很多朋友的联系,免得对方以为自己会借钱,但又感谢杜琪峰、罗家英等圈内好友,给了他不少帮助。
又透露称古天乐一直有在跟进他的状况,不仅非常关心病况,甚至主动提出要给予经济支援。
他今年1月份肿瘤切除手术成功后,还在今年3月8号李兆基与女友邱巧贞登记结婚,亲手为女友戴上戒指,但命硬不过命,“基哥”是真的老了。
香港演艺圈也真是念旧,李兆基老景仓皇的时候,曾经帮过的许多人固然是不见踪影,但出手相帮的人也不少,从生前到死后,同样是少年打架生事后来改邪归正的古天乐能帮就帮,那是港片江湖残余的人情味。
李兆基患病后劝诫年轻人学会珍惜,莫要行差踏错,用一生为年轻时的错误“买单”。
如今的我回看那些基哥演过的角色,电影中的他依然生龙活虎,仿佛总有一天 “后会有期”,但却和观众就此别过。
看着港片长大的我们,渐渐也从希望像浩南那样义薄云天,变成了基哥饰演的“吹水基”那样的墙头草随风倒,学着接受世界的规则,也学着接受自己的怂样。
原来这个世界,不是谁都可以做英雄,恶人也轮不到你,那就做个“吹水基”也好。
而我们与“吹水基”,与“鹅头”,与港片“四大恶人”中的三位,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此生一别,唯有荧幕可以相见。
而当“基哥”离去之后,这世间,也就再无“四大恶人”的江湖。
可他创造的那些有趣的“恶人”角色,将在世上永远流传。
这个“恶人”真是可爱,他应该去了一个更好的世界。
那么,谢谢你,“基哥”,再见了。
我曾爱过你带给我的江湖。那就江湖再见吧。
❷ 张之亮简介及详细资料
导演经历
1983年毕业于无线电视台第十期艺员训练班。
张之亮1993年进入新艺城公司任《少爷威威》制片助理,《上天救命》的制片,后进入宝乐公司任《僵尸先生》《Mr.Vampire 1985》和《最后 一 箭》的策划。
1986年执导电影《中国最后一个太监》,获第八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和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青年导演奖的提名。
1988年组建梦工厂与影幻公司,从事监制与导演。
1989年执导的电影《飞越黄昏》主要描写母女两代间的“代沟”,探讨了东西方文化冲突及老年心理特征的恋情。获第9届香港金像奖最 佳编剧奖、最佳作品奖。
1990年执导的影片《玩命双雄》描写两代特技演员的生平,探讨了他们的人生观与成败观。
1991执导《誓不忘情》描写人情理间的关系,
1992执导《笼民》The Cageman描写香港拆迁改建旧房中的社会问题,该片在当代是难能可贵的现实主义作品,在中国电影和香港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获第十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作品奖,第三十八届亚太电影节最佳作品奖,第六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评审会特别奖,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审会特别奖。张之亮本人获第十二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墨攻1993年执导《抢钱夫妻》,讽喻宣传媒介。同年创建森信娱乐发展有限公司,尝试低成本实验电影的制作。他监制并执导了由大陆、港台导演分集导演的集锦片《背靠背、脸对脸》、《火狐》、《沙甸鱼杀人事件》、《暗夜枪声》等森信系列片作品。
1994年担任影片《背靠背 、脸对脸》制片工作,该片获得第一届珠海海峡两岸香港电影节最佳作品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主角奖。
车票 张之亮2006年执导刘德华主演的影片《墨攻》,该片获得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第2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多项大奖提名。
2008年执导吴奇隆主演的影片《车票》。该片被称作“又一部《妈妈再爱我一次》。
2011年执导影片《肩上蝶》获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影片提名,同年执导大型古装动作悬疑电影《大唐玄机图》。
2014年7月31日执导由范冰冰、黄晓明、赵文卓主演的影片《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 》。上映4天以2.14亿元的成绩成为周票房冠军。
作品评价
1
《墨攻》好看。作为兼有商业和人文意图的古装片,它至少比《英雄》、《无极》 《夜宴》更像一部拍给正常人看、同时也尊重观众智商的电影。在许多时候,它对战争场景和战争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让我回忆起汤晓丹的《傲蕾·一兰》和郑君里的《宋景诗》。凭心说,这三部片子都有或浓或淡的说教毛病,注定不会成什么经典,可它们身上都有某种“可以构成经典一部分”的闪光的局部——它们都是在用写实的场景,来抒写导演对历史的理解,这种理解或对或错,在观映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写实风格里有打动人心的成分。
而也许是因为时代的优势,《墨攻》里的说教成分,又比那两部更不明显。张之亮很聪明地让刘德华扮演的墨家弟子革离,在某些瞬间对自己信奉的“兼爱”、“非攻”产生困惑,这样一来,英雄就变得平凡、可信了。而且影片还透露给观众,革离在墨家组织里也是个叛逆型边缘人物。这样的人物处理,本是好莱坞电影在塑造那些平民英雄时用熟了的套路,可搁对了地方,效果仍不容小视。
《墨攻》给人的另一个欣慰是:华语古装片终于能把古代的人,拍得既具备现代气质,又吻合人们对历史的印象了。不像徐克的《黄飞鸿》系列,一个黄飞鸿加一个十三姨,把个清朝人的觉悟提得比孙中山还现代;也不像《卧虎藏龙》,因为花的是美元,就让周润发一副老外理解中的东方式暧昧笑容,而章子怡小脸的喜怒,活脱是麦当劳式的;就不要再提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这三大男高音的“黑泽明综合症”了。名头并不很响的张之亮,能根据一套日本漫画,用许多人未必喜欢的刘德华,拍出一部正点的历史传奇。这应该让那些有能力争取到大投资的内地导演们感到羞愧。
张之亮说《墨攻》从买到著作权到开拍,他准备了八年。不知道当这番话从一个来自票房至上的香港电影导演的口中说出来,那些随时梦想迷失在大片游戏中的内地影人又作何感想?多年前,当我们还是封闭的精英文化的冬粉时,大家曾说香港是“文化沙漠”;现在倒好,不止票房片,连稍微有点正常人文指向的电影,也得指望香港的老师傅们来给内地人诠释了。
2
张之亮不想只拍大片 新片再尝试战争题材
《车票》是张之亮继《墨攻》后又一部在内地上映的影片。以拍文艺片见长的张之亮在成功操作战争大片《墨攻》后,又用新作《车票》迅速回归他一贯对平凡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车票》改编自台湾作家张家同的同名短篇小说,张之亮称多年前在网上看到这篇文章后被深深感动,随之萌生出将
《车票》电影海报
之搬上大银幕的念头,剧本在《墨攻》前就已经酝酿,“《车票》让我看到母亲为孩子牺牲的大爱,我曾想找个香港的女导演来执导,因为我觉得女性对感情的触觉会更细腻,她们能看到我作为一个男性看不到的部分”;但因为种种原因,张之亮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直到拍完《墨攻》后,空闲下来的他决定自己亲自完成这部影片,“在《墨攻》后我有一定的融资能力,就像拍自己想拍的东西,我不想到到达一个高度后就被人认为我只能拍大片。”
《车票》在宣传时被称作“又一部《妈妈再爱我一次》”,有记者表示影片不如曾经哭倒一片中国人的《妈妈再爱我一次》那么催泪,张之亮称自己并未看过这部影片,《车票》的目标不是煽情,无法将两部影片如此比较。他也称自己不是一个善于推广的人,不知道能在一个作品里找什么卖点来推销,他觉得自己应该做好导演的本分,将故事讲好,希望每一部电影都能传达出讯息,推销的事就交给专家去做。
张之亮在接受采访时,也透露自己将与另一位导演合作一部描述以蒙古为背景的战争题材影片,主题与《墨攻》均是“反战”。这部原名《马头琴》的作品将改名《斗士》,张之亮笑称这样就不会像《车票》一样听上去那幺小众。
3
左小青把文艺片拍成“动作片” 横渡怒江遭意外
《车票》拍得很低调,拍摄的过程则相当艰险。为了让主人公的寻母之旅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影片特意选择香格里拉未被完全开发的云南丙中洛地区作为拍摄地,从丙中洛、茶马古道到怒江峡谷,银幕上的诗情画意背后是诸多的障碍与意外,张之亮透露,《车票》预算不多,拍得很困难,剧组在无法驾车进行的情况下穿越广大人烟稀少的地带,女主角左小青提起拍摄横渡怒江的戏份用“惊心动魄”来形容,幸得张之亮和吴奇隆一再示范,她才有信心亲自上阵,但在拍摄时被卡在索道中间,更被过索道的山民意外踢伤。
吴奇隆《车票》“不准”恋爱 想拍文艺片充电
影片讲述左小青扮演的雨桐自小被遗弃于香格里拉地区惟一的一所修道院,长大后凭借一张旧车票,怀着对母亲遗弃自己的怨恨和怀疑,和吴奇隆扮演的挚友跋山涉水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银幕上,吴奇隆与左小青一路不离不弃,可这样深厚的关系却并未发展成恋情,当有记者惋惜这对形神默契的角色没有走到一起时,张之亮解释道自己有意不在这部影片里渲染男女之情,“我希望观众更关注影片要表现的母爱,而且我觉得最美好的感情是朋友间真挚的关爱”。
近些年多拍摄动作型影视作品的吴奇隆,在《车票》里却只有文戏,当被记者问及是否想借这部电影转型时,他表示自己更愿顺其自然,《车票》并非转型之作,但近些年来他有意少接武打作品,多接拍文艺片,作为充电、锻炼演技的方式。
人物作品
执导电影
上映时间 剧名(备注) 主要演员 2014 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 范冰冰、黄晓明、赵文卓 2011 龙门飞甲 周迅、李连杰、桂纶镁、陈坤 2011 大唐玄机图 —— 2011 肩上蝶(导演编剧制作人 ) .陈坤、梁咏琪、江一燕、桂纶镁 2008 车票 .吴奇隆 2006 墨攻(导演编剧制作人 ) 刘德华、吴奇隆、范冰冰 2003 街灯 许绍洋 2001 慌心假期 梅艳芳、纯名里沙、谭俊彦 1999 流星语 张国荣、狄龙 1997 记得香蕉成熟时III: 为你钟情 曾志伟、邓一君 1997年 自梳 杨采妮、刘嘉玲 1995 仙乐飘飘(导演编剧制作人 ) 郭富城、陈慧琳 1994 等着你回来(导演编剧 ) 梁朝伟、吴倩莲 1993 抢钱夫妻 许冠文、萧芳芳、邓一君 1992 笼民(导演编剧制作人 ) 黄家驹、乔宏、廖启智 1992 誓不忘情(导演编剧 ) 利智、洪金宝 1989 飞越黄昏(导演编剧 ) 冯宝宝、叶童、吴耀汉 1988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 莫少聪、温碧霞、刘德华参演电影
上映时间 剧名 扮演角色 导演 合作演员 2012 听风者 麻雀 麦兆辉/ 梁朝伟、周迅、范晓萱 1999 真心话 ---- 尔冬升 范文芳、何润东、钱嘉乐 1997 对不起,多谢你 ---- 张同祖 刘青云、叶童、舒淇 1995 香江花月夜 ---- 泰迪·罗宾 泰迪·罗宾、郑嘉颖、曹永廉 1994 新不了情 ---- 尔冬升 刘青云、袁咏仪、刘嘉玲 1993 抢钱夫妻 ---- 张之亮 许冠文、萧芳芳、邓一君 1991 天子门生 ---- 何卓荣 刘德华、张耀扬、王祖贤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届次 奖项名称 获奖作品 备注 2011 第14届 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影片 肩上蝶 提名 2007 第26届 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 墨攻 提名 2007 第44届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 墨攻 提名 2007 第26届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 墨攻 提名 2007 第26届 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 墨攻 提名 1997 第34届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歌曲奖 自梳 提名 1994 第13届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 抢钱夫妻 提名 1993 第30届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 笼民 提名 1993 第30届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 笼民 提名 1993 第12届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 笼民 获奖 1993 第12届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 笼民 获奖 1993 第12届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 笼民 获奖 1993 第1届 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审会特别奖 笼民 获奖 1993 第1届 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影片 笼民 提名 1992 第5届 东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大奖 笼民 提名 1990 第9届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 飞越黄昏 获奖 1990 第9届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 飞越黄昏 获奖 1990 第9届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 飞越黄昏 提名 1989 第8届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 提名个人评价
张之亮在香港电影界一直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的《笼民》、《飞跃黄昏》曾经两次夺得香港金像奖,代表了香港文艺电影某一阶段的艺术水准,他的同性恋电影《自梳》、商业电影《流星雨》轰动一时,均入选当年十大影片行列。业内人士常常将他与王家卫相提并论。
张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