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香港电影 » 香港七一八十年代的电影
扩展阅读
神马全网电影在线观看 2025-04-27 16:29:58
日本演员在上海拍的电影 2025-04-27 16:16:12
蜘蛛侠电影儿童可以看吗 2025-04-27 16:15:25

香港七一八十年代的电影

发布时间: 2025-01-28 05:35:32

❶ 收藏相机有哪些

海鸥df照相机有收藏价值吗
有收藏价值。
海鸥df照相机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原因是它拥有着独特的外观、耐久性好、被作为珍贵的收藏品,有历史意义。
海鸥DF300是美能达X-300的国产化的机型,DF300从1994年开始生产的,但产量为多少则无法考证,最早一批开始试制是1988年。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这样一类人——收藏家。他们往往对某件东西非常痴迷,执着于收藏。_
像是在电影《一条狗的使命》里,贝利第一任主人伊森的父亲也是一位收藏家。___
他钟爱硬币,收集了许许多多的硬币,有些甚至十分稀有罕见,价值不菲。_____
除了硬币外,还有很多人喜欢收集邮票、望远镜、字画等等,可谓是应该有尽有。___
最近,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位73岁的老人被爆出收藏了700多台相机。________
老人家希望能够开一个相机博物馆,向大家展示这些古老的相机,讲述相机背后的故事。
这位73岁的老大爷姓金,据他所说,这700多台相机中已经有30余部有超过100年历史了,其中,最古老的相机产于1883年。__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批古董啊!
这700多台相机中,有两部对金爷爷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是传家宝一般的存在。___
金爷爷介绍道,他的祖父曾经是开照相馆的。要知道,在曾经那个年代,照相机无疑是一种奢侈品。________
金爷爷的祖父手里就有两台照相机,而这两台照相机也十分幸运地历经三代,传到了金爷爷的手里。__
这两台照相机如今也成为了金爷爷的两个宝贝。_
这两台相机是古典风格的方箱式机,体积庞大,看起来有些笨重。________
其中,一台相机是1926年由德国蔡司依康公司制造的IDEAL相机,另一台则是由美国柯达公司生产的BROWNIEJUNIORSIX-20相机。____
如今,这两台相机已经陪伴金爷爷走过了70多年的风风雨雨,同时也是金爷爷开启收藏相机历程的开端。_
希望金爷爷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把相机的故事延续下去。_
__
哪些相机的收藏价值高?
3、价值最高的古董相机是那些品牌?
世界上价值最高的古董相机数量还真不少,一般来说古董相机的价值包含:品牌、产地、数量、年代、工艺、品相、款式及人文内涵等等因素。如1840~1860年达盖尔湿板相机(滑箱式相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空军侦察用的信鸽相机。1948年日本可装女人丝袜吊带上的间谍相机(吉尼斯大全上最小的相机);1893年爱迪生助手威兼·迪克森设计的怀表相机;1944年柯达公司生产二战中美军谍报人员使用过火柴盒相机;1899年德国生产侦察用立体相机;1886年德国生产的装在背心钮扣上从钮扣眼露出的钮扣相机;1880年英国P·MAGER生产望远镜型相机;1890年比利时ARMANDLEDOCTE桃花芯木的限量干板相机;1904年柯达公司生产使用123新型胶片、金属镀金的外拍相机;1890年美国纽约生产“格马”翻拍干板相机;这些相机似乎台台上万美元,甚至几十万也谈不上到顶了。古董相机的价值从低到高,幅度相当宽,少则数百元一台,多则几十万,是世空见惯的事,这也给古董相机收藏爱好者留下广阔的想像空间,也给我们寻寻觅觅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欲速而不达,功到自然成”古董相机收藏完全是这样,寻找最有价值的古董相机也是这样,曾经有这样一件事:十多年前,我在相机收藏馆整理藏品,一位老先生提着一只大旅行包问我“您是不是高氏相机收藏馆高老先生”我说:“是呀,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助?”结果呢,这位七十多岁的香港老人,专程来杭,为的是了却他父亲的一个心愿——把一台破烂不堪的木质老相机转让给我,我一看心都快蹦出来,英国滑箱式相机一捆木板,二只镀金的英国铜镜头,镜头中间有条隙缝插一黑纸板,纸板中心有手工剪的小孔——光圈的鼻祖,这是台珍品中的极品,我立马把老伴、儿子叫来,把当时银行存款全部取出加上现金才凑足贰万元,老先生留给我们了贰仟元,说我“对相机已入迷入痴了,但日子还要过”还说“我找到真主人了”我高兴得两个晚上睡不着觉,十多年后的今天看这台相机,它的价值何止几万?就是拿二十万我也不会转让。这正应了“踏破铁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功夫”一句古话。而这类相机就是收藏价值最高的相机。
中国摄影报、中国收藏杂志曾刊登我们的撰稿“当年80元,今朝成绝品”。
当年八十元相机今朝成稀世绝品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捷克斯洛伐克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一个小国,但却是工业国,所以生产照相机,放大机等照相器材。中国在五十年代初进口相机来源主要是前苏联的相机和前东德的相机,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的照相机,本身产量不高,所以只有很少量出口到中国,以120双镜头反光相机fidret为主。捷克唯一仿“莱卡”相机——奥比玛OPEMA,出口到中国,在当时仅仅是几百台而已,比“莱卡”的数量要少得多,所以我们在相机收藏圈里也难得一见。其珍稀程度可见一斑。
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历经三代人,七十多年收藏历史,馆长高继生已有四十年相机收藏历史,一共收藏了中外一千多台相机,却没有另一台能达到五位同号11111或者是55555,看来世界各国对汽车,相机号码的同位还是非常在意的。这台相机是1971年,高继生当时在杭州钢铁厂参加高炉上料自动化技革小组,去上海买荷重传感器零部件时,在上海淮海路一旧货店买进,价格是80元,是他全月总收入的二倍。至于它现在的收藏价值,普通“奥比玛”相机市场商店从未见过,96年我只在“上海相机收藏研究会成立展”的珍品中有一台但不出售,而五位同号的“奥比玛”因为是珍品中的绝品,任何拍卖会上未露过脸,价值也就无从谈起了。对相机收藏,我们的经验,盛名之下,其实难符,炒作得沸沸洋洋的中外名机,经过一次再一次的炒作,价位可能已经超过价值。有两年我搞证券分析,经常写股评文章,深得体会—历经多次炒作的股票喊声欲聋赞声一片时风险也就最大了。而名不见经传,有题材、内容、业绩又好的原始股才是投资人真正应该关注的黑马。回过来我们再分折这台奥比玛相机:
2002年北京一次古董相机拍卖会上,红旗2O也只拍到2万元。2003年12月19日上海照相婚纱城,上海市相机鉴定委员会,上海市相机收藏研究会,上海黄浦拍卖行,四家单位联手举办的拍卖会:东风三头三背套机无人举牌;红旗20+90mm/F2头,起拍价22000元,拍卖结果22000元;上海58Ⅰ起拍价4200元,拍卖结果4300元;蔡司·康太福来克斯135双镜头反光相机拍卖结果14000元。综上所述,经过近十年古董相机收藏拍卖实践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抄作得多的古董相机并不一定是收藏价值最高的相机,如东风、红旗、上海58Ⅰ几次拍卖会情况看,升值潜力不大,甚至下降,而呼声并不高的上海58Ⅱ却在成倍的加价,96年沪上买一台上海58Ⅱ,400~600元,而最高拍卖价已近2000元,八年里涨了四、五倍,假设96年买一台红旗或东风的钱2-4万元,买了上海58Ⅱ,500元/台,可以买40台到80台。2003年红旗、东风价格维持不变,40-80台上海58Ⅱ转让出则是8万和16万了。所以说现在的古董相机收藏人是更明智、理性了,更会算帐了。
中国第一批相机生产厂家是大跃进前后(1956年-1959年)兴建的,共有七家,他们的主要产品是:
北京照相机厂生产:“大来”、“长虹”、“天坛”、“长城“等。
天津照相机厂生产:“幸福”、“七一”、“晨光”、“东方”等。
上海照相机厂生产:“上海”、“海鸥”、“红旗”、“东风”等。
广州照相机厂生产:“五羊”、“广州”、“珠江”。
哈尔滨照相机厂生产:“熊猫”、“孔雀”。
杭州照相机厂生产:“西湖”。
南京电影机械厂生产:“紫荆山”。
中国第二批照相机生产厂家1965年-1969年出现:
兵工部重庆照相机厂生产:“华蓥相机”。
江西光仪厂生产:“凤凰”相机。
中国第三批照相机生产厂家出现生1973年-1975年,共十家:
常州照相机厂生产:“红梅”。
无锡照相机厂生产:“太湖”。
武汉照相机厂生产:“友谊”。
青岛照相机厂生产:“青岛”。
福州照相机厂生产:“风光”。
郑州照相机厂生产:“华中”。
哈尔滨电表厂生产:“孔雀”。
丹东照相机厂生产:“牡丹”。
苏州照相机厂生产:“虎丘”。
无锡光学仪表厂生产:“湖光”。
据资料显示1957年-1982年这二十五年里我国累计生产照相机374.18万台,这就是我国早期生产照相机总量。
古典相机中的小家碧玉-Diax相机
在多姿多彩的古典相机世界里,有那么一些品牌很少引起人们关注,这些相机不太有名气、产量也不高,但是它们具有独特的设计构思和精美的制作工艺,至今仍然为相机收藏者所钟爱,Diax相机就是其中之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整个工业体系都被拉进了战争。徕卡、蔡司和福伦达等德国老牌光学制造企业都转向为军事服务。在战争末期这些企业遭到重创,例如蔡斯公司就是主厂房被炸毁,美、英、法、苏争相抢夺蔡司的设备、文件和技术人员。其它几家公司也都面临厂房、设备、人员的严重短缺,一时难以恢复生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马上就要步入40岁的瓦尔特·沃斯(WalterVoss)先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难得的时机,1946年10月创建了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一家相机制造公司。瓦尔特·沃斯凭借着曾经在相机制造业工作多年的经验,很快就在第二年生产出第一台使用135规格胶卷的Diax相机。
1947版Diax原型机的设计非常简洁,平滑的机顶两侧配有一大一小的卷片钮和倒片钮。取景器很小,自动计数。相机采用高档的Compur-Rapid快门,速度范围:B,1~1/500秒;三个原型机版本配有Xenar等几种不同镜头(图1)。这款相机顺应了当时人们对使用135胶卷的小型产品的急切需求,以超小的体积和简单的操作赢得人们的好评,尤其是女性的喜爱。这类体积小巧的相机产品在稍后的年代里被划归为坤机。从1947到1950年经过几次小的改进,Diax相机在照材市场上初露锋芒。
1950年DiaxI(图2)面市,这款相机除了扩大的取景器,以及为此将相机顶部右侧加高之外没有大的改变。
1951年DiaxII上市,相机的取景器又增大了一些,而且增加了联动测距装置。这款相机使用Schneider-Xenar1:2.8/45mm镜头,后来又将镜头改为更快的1:2.0规格。为了使位于取景器一端的倒片钮不再突出,倒片钮改为扁平设计。这使得倒片时有些不方便,但是照顾到了相机外观的平衡感,这个设计一直沿用到Diax以后的各款机型(图3)。DiaxII推出时,Diax可更换镜头机型已经基本研制完成,一年后,全新的Diax1a就面市了。因此不能更换镜头的DiaxII型刚刚推出就已经落后了,这个型号只有很少的存世量,是整个Diax收藏品中最为稀少的机型之一。
在DiaxI型和Ia型之间其实还有一款DiaxStandard标准型存在。这个机型的机身与l型相同,但是能够更换镜头,它应该是一款试制品,只有个位数的产量,十分罕见。易贝拍卖网站上曾经有一台标准型以340多澳元的价格竞拍卖出。
1952年的DiaxIa可以说是Diax相机的一个全新体系。它第一次采用了可更换镜头的设计,镜头通过M55外旋接口与相机配套。为了配合35、50和90几个不同焦段镜头的取景,Diax并没有追随当时其它品牌使用取景器内部加框线或外接取景器的做法,而是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三个取景窗分别对应不同的镜头(图4)。在DiaxIa的机身背面能够看到标有明确焦段数的三个取景窗。为了减少混淆,三个取景窗玻璃分别用了无色、蓝色和黄色玻璃(图5)。
1954年Diax在I系列基础上又推出II系列,这个系列从外形上与I系列没有什么区别,但是都增加了联动对焦功能,II系列的机型是Diax所有机器中技术上最为先进的。
1956年在Diaxa型的基础上,改为平顶机身和卷片扳手的b型面市(图6),除了外观上的改变,a型和b型在功能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Diax可更换镜头的两个系列相机外观漂亮,特别是那并排的三个取景窗口非常引人注目。相机的快门等机械传动部分皮实可靠;镜头中有的由施耐德等名厂配套,做工非常精细,光学素质优秀,至今仍依旧够拍出不错的照片(图7、图8)。
能够更换镜头的新机型大大扩展了Diax相机的应用范围,但其独特的取景系统又限制了更多焦段镜头的使用。在DiaxI系列开发的后期,已经有不同厂家生产的35、45、50、85、90和135六个不同焦段的十几种镜头能够与相机匹配(图9),这与相机机身预设取景窗的设计产生了矛盾。
当瓦尔特·沃斯公司准备推出DiaxIIa和IIb能够联动对焦的新机型时,已经意识到多取景窗口设计的局限性,因此在IIa和IIb机型中,已经将背面的三个取景视窗减少为两个(图10),只留下50和85-90两个焦段。
Diax公司曾开发出与不同焦段镜头相配套的独立取景器,后来为避免每次更换镜头都要更换取景器的麻烦,又专门委托Steinheil公司开发出一款能够适合多个焦段镜头并能调节视差的外接取景器,这个精致的取景器能够提供35、85/90和135不同焦段的取景,而联动对焦的任务由机身上的50焦段视窗完成,这算是彻底解决了相机的取景问题。不过,增加了外接取景器后的DiaxIIa和IIb相机从正面看都会出现有六个取景小窗口的热闹场面(图11)。拍摄者在对焦取景时,除非使用50mm焦段镜头,其它镜头都要用到两个视窗,这时既要保证对焦的准确,又要保证所用镜头与取景视窗的一致性,肯定增加了混淆的可能,造成使用时的困惑。
能够更换的a型和b型镜头中有的在镜身表明了型号名称,有的则没有标注。不过好在两个机型的镜头可以互换。a型机身联动测距杆插口的位置在镜头接口内右下方,b型则在左下方,因此两种不同类型的镜头安装后会有90度的扭转,这只会影响拍摄者读取镜身上数据时的习惯,并不会影响镜头的功能。在所有能够更换的标准镜头中(45和50mm焦距),那支施耐德f:2.0Xenon镜头最少见,是所有Diax系列配套镜头中口径最大,出片效果最好的一支。
Diax相机最具有特色的专用取景视窗系统终于走到了尽头,在1957年Diax-L-1型出现时,已经看不到多个取景窗口同时出现的情况,Diax新型号重回单取景视窗设计(图12)也不再能够更换镜头。Diax-L-1失去了Diax十年来一直坚持的小巧形象,新的机身庞大臃肿(图13),除了加装了一支内置的Gossen测光表外,整个相机都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亮点。这可能也预示着瓦尔特·沃斯公司再也无法与那些战后恢复元气的德国相机制造大鳄们竞争,因为就在这个新型号相机推出不久,就传来了公司破产的消息。
瓦尔特·沃斯先生虽然抓住了德国战后相机制造业重建的机遇,但是在以后的十年中,他走的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研发的道路,企业一直没有得到快速的发展壮大,瓦尔特·沃斯公司员工最多的鼎盛时期也只有60多人,到1957年,公司出现亏损,很快就破产了。这个势单力薄的家族企业无法解决成本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研发、外部竞争等众多问题,成为战后第一批倒下的德国相机制造公司之一。
Diax相机在十年时间里产量达到了近十万台,虽然停产50多年了,在当年销路通畅的欧洲和澳洲市场,至今还有不小的存世量。由于品牌的知名度不高,收藏Diax相机的难度不太大,易贝(eBay)就是一个不错的寻宝平台。通常一台品相不错的DiaxIa或Ib型都不会超过100美元。在所有Diax机型中能够更换镜头同时具备联动对焦功能的IIa和IIb型的制作都很精美,是最为值得收藏和把玩的两个品种。可更换配套镜头中2.0口径的比较稀少。
在配套镜头中,所有施耐德镜头都用料扎实,品质优越,而其它品牌配套镜头则要注意选择,有些为I系列配套的镜头不包括联动对焦功能,这要特别留意。除了那些稀少品种,Diax其它型号也不太昂贵,包括产量很低的过渡机型Diaxette型相机(图14)。倒是那些Diax原厂的配件,如:外接取景器、遮光罩、各种滤镜和镜头盖等更为少见,想要收集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图15)。在国外一些著名的拍卖会上偶尔也会有Diax出现,如果运气好,甚至能够拍到比较罕见的Diax套装(图16)。
在胶片相机已经快要退出历史舞台的今天,面对这些精致的Diax相机,常常会引起人们对其短暂历史的好奇,而收藏这些相机甚至重新使用它们拍出带有怀旧色彩的照片则给我们带来更多特殊的体验和对纯机型相机时代的怀念。
本文最初发表于《摄影世界》2013年6月号
本文照片都来自于个人收藏。未经允许不得引用,违者必究。
1947年版Diax原型机,固定镜头,平顶,小取景窗,机身顶部有Diax商标,配备Axinonf3.5/40mm镜头,Compur-Rapid最快1/500秒九速快门。
1948年版Diax原型机,固定镜头,平顶,小取景窗,机身顶部除了Diax商标还有WalterVoss厂标,配备SteinheilCulminarf2.8/42mm镜头,Compur-Rapid1-1/500秒九速快门,无闪光灯插口。
1949年版Diax原型机,固定镜头,平顶,小取景窗,与1948年版不同的是机身正面增加了闪光灯插口。配备SteinheilCulminarf2.8/42mm或SchneiderXenarf2.845mm镜头,Compur-Rapid1-1/500秒九速快门。整机重423克。
1951年,DiaxI型,固定镜头,顶部右侧加高,取景器增大,配备SchneiderXenarf2.845mm或SchneiderXenonf2.045mm或Heligonf/245mm镜头,Compur-Rapid1-1/500秒九速快门。整机重469克。
1951年,DiaxII型,固定镜头,机身加高,非平顶,取景器进一步增大,联动测距,自拍器,SchneiderXenarf2.845mm、SchneiderXenonf2.045mm或Heligonf/245mm镜头镜头,Synchro-Compur1-1/500秒九速快门。整机重527克。
1952年,DiaxIa型,可更换镜头,非平顶,估焦,背面三个取景视窗口,扁平倒片钮。配备LaackDiaxarf3.550mm、SchneiderXenarf2.850mm、SchneiderXenonf2.050mm、IscoIsconar或Westarf3.550mm镜头,Synchro-Comapur1-1/500秒快门。机身连同Xenarf2.850mm镜头重626克(以下可更换镜头机型重量都使用同样镜头)。
1953年,Diaxette,与I型基本相同,固定镜头,镜头自拍器,倒片钮加大,与卷片钮相同。镜身增加黑色护套,配备SteinheilMunchenCassarf2.845mm镜头,Pronto1/25-1/200秒快门。整机重466克。
1954年,DiaxIIa型,可更换镜头,非平顶,联动对焦,背面两个取景视窗,扁平倒片钮。SchneiderXenarf2.850mm、SchneiderXenonf2.050mm镜头,Synchro-Comapur1-1/500秒九速快门。整机重699克。
1956年,DiaxIb型,可更换镜头,卷片钮改为卷片扳手,平顶,估焦,背面三个取景视窗。配备SchneiderXenarf2.850mm、SchneiderXenonf2.050mm、IscoIsconar或Westarf3.550mm镜头,Synchro-Comapur1-1/500秒十速快门。整机重705克。
1956年,DiaxIIb型,可更换镜头,卷片钮改为卷片扳手,平顶,联动对焦,背面两个取景视窗。SchneiderXenarf2.850mm、SchneiderXenonf2.050mm、IscoIsconar或Westarf3.550mm镜头,Synchro-Comapur1-1/500秒十速快门。整机重742克。
1957年,DiaxL-1型,加长加宽大机身,固定镜头,卷片扳手,机身顶部带Gossen指针式硒电测光表,延时自拍器,快门按钮在机身正面右侧,配备Rodenstock-Diax-Trinarf2.845mm镜头,Compur-Rapid1-1/500秒十速快门。整机重638克。
35mmf3.5IscoWestron镜头重77克
35mmf3.5SchneiderXenagon镜头重171克
45mmf2.8Schneiderxenar镜头重166克
50mmf3.5IscoIsconar镜头重187克
85mmf4.5IscoIsconar镜头重179克
90mmf3.5Tele-Xenar镜头重351克
135mmf4Tele-Xenar镜头重304克
图1Diax原型机(1949年版本)。
图2取景器加大了DiaxI相机。
图3在DiaxI基础上增加了联动测距的DiaxII相机。
图4可以更换镜头的DiaxIa。
图5取景窗用了无色、蓝色和黄色玻璃来加以区分。
图6DiaxIb,采用了新的平顶设计,卷片钮改为卷片扳手。
图7使用50焦距镜头的DiaxIa拍出的照片。
图8使用90焦距镜头的DiaxIa拍出的照片。
图9Diax能够接驳多个焦段的镜头。
图10DiaxIIb的背面。
图11使用外接取景器的DiaxIIb,出现了六个小窗口的热闹场面。
图12Diax的最后一款相机Diax-L-1。
图13Diax-L-1与Diax原型机的比较。
图141953年的Diaxette是一款少见的过渡机型
图15少见的相机配件和说明书。
图16罕见的Diax套装。
柯达相机值得收藏吗
值得收藏。柯达数码相机,极具柯达克罗姆传统胶片色彩,外型小而酷,配有光学取景,仪式感满满。
有哪些值得收藏的相机
那些定制版、限量版相机值得收藏。再就是那些老古董相机,也值得收藏
其他的相机,特别是数码相机,即使再出名,也不值得收藏了产量太大、更新速率太高,很快就会被市场淹没的

❷ 毛阿敏的资料

毛阿敏是1963年3月1日出生于上海的天后级女歌唱家。1987年在南斯拉夫国际音乐节上以一首《绿叶对根的情意》获表演三等奖,是首位在国际流行歌曲大赛中获奖的中国流行歌手。而且自1987年开始,她先后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中表演,备受好评,而所演唱的歌曲亦广为流行,成为中国流行歌坛顶尖的实力派歌手。她以深情、婉转、大气的唱法,高贵、端庄的形象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代表人物,她开创了中国流行歌曲的大歌时代,被公认为内地歌坛大姐大。现有体贴的富豪丈夫、有活泼可爱的儿子和女儿,她感到心满意足,十分幸福。
1985—1989年
1985年3月考入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

舞台下的毛阿敏(14张)1985年应征入伍,在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任独唱演员。
1989年进总政歌舞团任独唱演员。
1992年退役,同年签约香港无线电视台(TVB)。
1993年签约香港华星唱片公司,
2003年至2008年曾签约保利演艺经纪公司。
1985年,与江苏音像合作,出版首张个人专辑《滚热的咖啡》。
1986年2月与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合作,出版个人专辑《迷路的女孩》。
5月,参加《让世界充满爱》百名歌星演唱会。
与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合作,出版专辑《三毛留下的歌》。

毛阿敏演出图册(32张)6月,被中央电视台聘为特约演员。
在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通俗唱法比赛中获第三名。
与广西民族声像艺术公司合作,出版专辑《无言的结局》。
1987年2月,在五省一市校园歌曲电视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6月,在宋庆龄基金会义演《为了明天》中担任歌唱演员。
7月,与中国音像出版总社合作,出版个人专辑盒带《寻找》。
8月,在第五届全军文艺汇演中获表演奖。

毛阿敏 - 成名前的毛阿敏(10张)四川音像出版个人特辑《过来人》。
12月,与江苏音像合作,出版个人专辑《追寻》二。
1987年,与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合作,出版个人专辑《丽声悦耳——毛阿敏》。
1988年1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1987年全国《广播新歌》获表演奖。
2月,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演唱《思念》,引起巨大社会反响,这首歌曲迅速走红。
5月,内蒙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疯狂歌女》开拍,担任女主角,而后录制电影歌曲《爱的死去活来》、《红玫瑰》、《小小火车站》等等。
与江苏音像合作,出版个人专辑《握手disco》。
参加中央电视台三十周年台庆演出,和韦唯等合作了轻松可爱的歌曲《哭哭与笑笑》、《愿你笑口常开》。
与中国电影出版社合作,出版个人专辑《疯狂歌女》。
12月, 为优秀农村题材电视剧《篱笆.女人.狗》演唱插曲《篱笆墙的影子》(孙国庆版为片头曲),广受好评。
1989年1月,参加人民日报海外版、祥云公司主办的“挑战——中国流行音乐走向世界演唱会。”
3月,随中国电影代表团参加日本第一届福冈国际青年节。
从5月开始,参加北京电影制片厂的电影《女明星秘史》拍摄,而后录制电影歌曲《闯平川》、《明星在哪里》、《毛阿敏的自白》等。
上海电台文艺部主办的《当代中国十大歌星评选》中入选。

白色系列(10张)9月,调入总政歌舞团。
参加首都体育界“三老”联谊会为亚运会集资和义演。
与山西音像合作,出版个人专辑《明星在哪里》。
11月,在深圳、海南参加为亚运会集资义演。
12月,在华东地区举办的“评选你最喜爱的歌星包括港台”活动中列为第二名。
1990—1999年
1990年1月,到新加坡参加演出。
2月,获《北京晚报》、《北京市演出公司》等评选的八十年代杰出的艺术活动荣誉证书。
5月,获上海电视台评选的“大世界”之星盒带第一名。
5月,参加央视迎亚运“光荣与梦想”大型文艺晚会,演唱主题歌《光荣与梦想》。
与中国华文音像合作,出版个人专辑《落泪以前》。
到朝鲜访问演出。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1990年全国广播新歌评选中获广播新歌金奖。
到香港访问演出。
8月,参加总政歌舞团举办的“八一”歌舞晚会。
1990年10月7日,参加第十一届亚运会闭幕式,压轴领唱闭幕式主题歌《今夜星光灿烂》。
10月,到新加坡参加《万里江山万里情》的制作。
与中国旅游音像合作,出版个人专辑《毛阿敏的自白》。
11月,参加上海国际电视节开幕式文艺演出,演唱《浦东,上海的希望》。
12月,荣立三等功一次,并获得第二届全国“十佳影视”歌手奖。
这一时期调入总政歌舞团的毛阿敏迅速成为总政的台柱子。
1990年,《综艺大观》开播,毛阿敏献唱主题曲《今宵情》,迅速走红并广为传唱。自此,《综艺大观》栏目启用毛阿敏版主题曲,一直到1996年。
1990年,毛阿敏倾情代言太阳神,录制陈小奇和解承强的作品《当太阳升起的时候》。
和韦唯、刘欢等共同参与录制合辑《中国大腕》,收录歌曲《千里共婵娟》。
在《1990超级歌星擂台赛》中收录《我的未来不是梦》。
在《我的亚细亚》中收录《光荣与梦想》、《我们的亚洲》。
1991年1月,全国30多家音像出版《渴望》。《渴望》一曲随着电视剧在中国大地迅速走红,毛阿敏深情大气的演唱风格逐渐深入人心,单曲全国销量突破了300万。《渴望》是她从艺生涯中继国外获奖的《绿叶对根的情意》、春晚唱红的《思念》后至关重要的第三曲。毛阿敏在中国歌坛的大姐大地位正式形成。
在“汇通杯”北京电视台优秀歌手评选活动中,被群众评选为“我最喜爱的歌手”。
与中国音乐家音像和新加坡纪利男音乐制作公司合作,出版个人专辑《万里江山万里情》。被北京市音像书店列为畅销盒带。
2月,参加总政治部、民政部举办的“心连心”文艺晚会。
2月,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演唱体育歌曲《都是一个爱》,获得专家和社会观众的好评。
在北京电视台荧屏“连着你和我”节目《我喜爱的歌手》评选中获优秀歌手奖。
3月,《都是一个爱》在中央电视台“活力28”春节文艺晚会优秀节目评选中获二等奖。
上海《音像世界》歌曲排行榜《渴望》连续1、2、3、4月排行第一名。
4月,参加中央电视台旋转舞台之友演出。
1990年开始,毛阿敏多次参加《综艺大观》栏目的演出。
1991年2月,参加税务之春文艺晚会,演唱《希望》。 3月,参加央视三八妇女节文艺演出,演唱《洒下一片深情》。
1991年4月,参加中央电视台全民植树十周年文艺演出,演唱《洒下一片深情》。
参加中国电影表彰学会举办的颁奖大会演出,演唱《爱之梦》。
1991年6月1日,参加风——飘荡在京华大地文艺演出,演唱《京城梦》。
1991年7月1日,参加中央电视台《拥抱太阳》七一晚会,演唱《远行者之歌》。
1991年8月1日,参加中央电视台八一建军节文艺晚会,演唱《不要问为什么》。
9月,参加首届中国四川国际电视节,演唱会歌《洒向人间都是爱》和《洒下一片深情》,声震四川。 11月2日, 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亚洲音乐节开幕式,并做嘉宾主持,演唱了《真诚的爱》。 之后,参加了亚洲音乐节闭幕式,演唱《爱的小屋》。
从《渴望》开始,阿敏深厚的演唱功底和恰当把握影视歌曲演绎火候的优势被发掘,开始为多部电视剧主唱歌曲,如1991年,为电视剧《人间芙蓉色》演唱《终能走到头》。
为电视剧《明天不是梦》演唱《明天不是梦》、
为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演唱《双离雁》、《爱》、
为电视剧《封神榜》演唱《神的传说》、《爱的足迹》、
为电影《海马歌舞厅》演唱《我不再哭》等。
1991年,《渴望》、《都是一个爱》获1991年内地十大流行金曲奖,其中火遍中国的《渴望》当之无愧地荣获第一名。
在军队之间,多次到边疆、高原、海岛、哨所、油田、工厂、农村等基层慰问演出,深受广大官兵喜爱。
与韦唯、李玲玉录制合辑《歌星擂台赛》。
与刘欢、韦唯录制合辑《大腕儿冲击波》。
在《洒向人间都是爱》中收录《洒向人间都是爱》、《今霄情》。
1991年,推出自传《人生舞台》。
主要作品编辑代表作品
《烛光里的妈妈》、《绿叶对根的情意》、《思念》、《相思》、《我不想再次被情伤》、《莫忘今宵情》、《爱得死去活来》、《爱上张无忌 》、《篱笆墙的影子》、《呼唤》、《明星在哪里》、《渴望》、《投入地爱一次》、《心中常驻芳华》、《历史的天空》、《神的传说》、《不白活一回》、《诺言》、《同一首歌》、《天之大》、《幸福》、《希望》、《心无愧疚》等。她的歌曲在中国家喻户晓、广为传唱,多首作品被选编进音乐学院的教材。

❸ 请问:哪里有‘邵氏’老电影下载啊

由五十年代中到七十年代中,邵氏公司可说雄霸香港影坛,是当时规模最大,商业上也最成功的电影公司。邵氏公司曾经带起了两个重要类型。其一是由《貂蝉》、《江山美人》带起的黄梅调电影,其二则是由《大醉侠》、《独臂刀》带起的彩色武侠片潮流。在邵氏之前,当然已有武侠片。香港五十年代,由峨嵋公司改编金庸《射雕英雄传》开始,掀起了粤语神怪武侠片的潮流。但是那时的粤语武侠片,武打场面都是戏曲舞台打斗的粗劣再现,部部打法差不多。简单的「批头扫脚」,既缺乏真实感说服力,又缺乏美感。 邵氏公司是有决心带动新的武侠潮流的。在六五年推出由摄影师出身的徐增宏导演的《江湖奇侠》和《鸳鸯剑侠》,圴由王羽主演,但两部片成绩并不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胡金铨六六年的《大醉侠》,张彻六七年的《独臂刀》,两部是划时代之作,除了极之卖座,更带来极多新意念。《独臂刀》票房更达百万,令张彻从此有了百万大导的称呼。两片的空前成功,不单令到邵氏公司从此大拍武侠片,港台也有无数跟风拍摄者。 今天回看这两部影片当然有很多落后的地方,节奏稍慢关乎不同年代的欣赏习惯,动作设计也没有后来影片的巧妙;特技方面更难免显得假;外景厂景更常接得很突兀。但是回到当年,两片带来的震撼可以想见:一方面彩色宽银幕令到影片显得堂皇;认真的制作和简单剧情配合新鲜的武打设计,与同时代的武侠片比简直脱胎换骨。 胡、张这两部电影对武侠片兴起同样有很大贡献,但两人的风格实有很大不同。《大醉侠》制作和细节上十分讲究。一衣一物,一件兵器,一件头饰,都有考究。全片重视气氛的营造,对打时的对峙和奔跑构成重要的前奏。胡的动作比较强调动感美感,一招一式都很清脆,很有美感。胡金铨特别擅长制造英气逼人的女侠,郑佩佩演的女侠金燕子便极之夺目,郑佩佩也就因本片成为邵氏武侠片的首席武打女星。不过胡金铨在邵氏只拍了《大醉侠》一部武侠片便离开了。 《独臂刀》没有《大醉侠》精致,但更加激烈和痛快。影片主要情节其实来自金庸《神雕侠侣》杨过断臂一节。张彻在本片很多创新之处都成为后来他的招牌场面:壮硕的男子赤膊大战、开膛破腹仍勒紧肚皮地血战、破格地用手提方法拍摄打动场面,强调到动作的剧烈气氛和动感。《独臂刀》之后的《大刺客》(1967)讲聂政刺韩槐,以文戏为主,只有一两场打斗,票方却仍过百万。《金燕子》(1968)由郑佩佩演金燕子配王羽演的银鹏,更成为当时传颂一时的名作。两片动作令人耳目一新之处,是用威也令主角飞越人头施以凌空一击,很有威势。而《金》片中,壁上题词的一个幻想镜头,令到整个画面充满大字,一个白衣人萧然独立,很有意境。张彻的影片以阳刚知名,充满了男性的粗犷和雄健的美。打斗则特别惨烈,主角常常以一敌数十,满身浴血而亡。张彻的成功有一个独特的因素,就是他特别推崇年轻人的血气和勇悍。六十年代中是年轻人文化抬头的开始。同期的武侠片,最好打的往往仍然是老人家,最后常由两个老头子决战。但张彻却讲年轻人打败有权有势的老人家,把年轻人的血气尽情发挥,难怪《独臂刀》的男主角会叫做「方刚」。张彻的影片缺点在粗糙之外,又常常打得很滥,连场厮杀血战不休。像《金燕子》王羽与罗烈决战负重伤后,还要与众喽啰打到肠穿肚烂至死方休,过度的打斗有时实在令人气闷。 三片之后,张彻成为邵氏既多产又最有卖座保证的导演。他捧红了一批批的男明星。他第一轮便把王羽捧成天王巨星,罗烈后来因演郑昌和的《天下第一拳》而大红。王羽自立门户后,张彻却又以《死角》(1969)、《报仇》(1970)、《十三太保》(1970)、《新独臂刀》(1971)等影片捧红了姜大卫和狄龙。姜大卫身材不高,但却有种年轻人不怕天高地厚、锋芒毕露的气质。狄龙则英俊高大,用功极勤,擅演沉稳的角色。姜大卫先红,但狄龙在七三年的《刺马》中演反派马新贻,其老练令他脱颖而出,后来更是邵氏公司的首席小生。姜大卫、狄龙之后,张彻还以七二年的《马永贞》捧经了陈观泰,七四年的《洪拳与咏春》及七五年的《洪拳小子》捧红了傅声。 这个时期,邵氏生产了很多武侠片,几乎所有导演都要拍过武侠片。邵氏出品武侠片,吊威也、跳弹床等技法用得越来越纯熟。邵氏为显示其制作实力,更最喜欢在片头时由主角雄纠纠地骑著马在山头上疾驰,用凝镜把动作定下来出片头字幕,颇有气派。张彻捧红的男明星以外,最卖座的是武后郑佩佩,她主演的《毒龙潭》(1969)、《荒江女侠》(1970)、《五虎屠龙》(1970)卖座不比王羽、姜大卫主演的影片逊色。最卖座的武侠导演则是罗维,他的《毒龙潭》,《五虎屠龙》票房都不在张彻之下。《毒龙潭》的一个卖点是以特技摄影制造巨龙出现的场面。另一个值得提的导演是程刚,他七○年的《十二金牌》,讲侠士阻止秦桧用金牌召岳飞,编导演俱有水准。他七二年的《十四女英豪》虽然改编自历史演义和京剧,但打斗也已武侠片化。更显示出拍摄大制作的实力。 李小龙在七一年的出现,令到古装刀剑武侠片渐渐退隐,代之而兴的是拳拳到肉的功夫片。张彻得邵氏支持自组长弓公司,影片仍由邵氏在香港发行。他导演的《方世玉与洪熙官》(1974)、《少林五祖》(1974)、《洪拳与咏春》、《洪拳小子》再一次带动潮流,以岭南拳派为主的功夫片因而大行其道。《方》片更首创由主角在正本前耍几路真功夫,加强主角有真功夫的感觉,它成为七十年代功夫片一个典型处理。徐克的《黄飞鸿》片头实亦源于此。 张彻在台湾失利回邵氏。自《独臂刀》以来为他任武术指导的刘家良开始自立门户任邵氏公司的导演。刘是洪拳正宗,林世荣嫡系传人。拍的主要是南派少林拳和洪拳电影。刘凭七六年的《陆阿彩与黄飞鸿》建立地位,跟著《洪熙官》(1977)、《少林三十六房》(1978),刘家良最擅长的是用不同的武打设计,把洪拳的威力和各种招式巧妙之处展现出来。《少林三十六房》中三节棍的妙用便是其中的表表者。他后期的代表作则是《五郎八卦棍》(1984),讲杨五郎如何由杨家枪化出八卦棍的故事,以舞台味的表现出来,是片厂风格的最后辉煌时期。 七十年代,在武侠电视剧兴起的同时,邵氏也重新拍了不少古装武侠片。当金庸武侠剧在电视上取得空前成功时,武侠电影却是古龙的天下。古龙首现银幕的影片应是邵氏出品,徐增宏导演的《萧十一郎》(1971),但反应平平。要到楚原七六年导演的《流星.蝴蝶.剑》和同年推出的《天涯.明月.刀》两片卖座成功,改编古龙的电影成为时尚,而楚原的改编又是其中表表者。楚原早在七一年投身邵氏时已拍过武侠片《火并》,影片讲不同人物为夺一批黄金各出奇谋,尔虞我诈,全片无一好人,已显出楚原对奇诡剧情的爱好和嘲弄人性的武侠作风,在当时来说意念太新,未为人所接受。接着七二年又拍过一部以同性恋为题材的武侠片《爱奴》,邱刚健异色的剧本令它成为当时武侠片的异数。直到《流》片,楚原的武侠片才获得票房上的成功。单是楚原,便改编了十多部古龙小说的电影。最佳的应是《流》、《天》及七七年的《楚留香》,奇诡出人意表的剧情;明快的节奏;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作风,整体做出一种新奇和唯美的风格。唐佳的武指在兵器设计上有教人惊喜之处,《天》片中傅红雪的刀把拐和刀结合,拔刀如拔枪,可说武侠片中最佳的一件兵器设计。 在楚原改编古龙的同期,邵氏也趁着金庸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热潮,把绝大部份金庸小说改编成电影。改编得最多的是回巢的张彻,他拍了三集《射雕英雄传》(1977-1981)、《飞狐外传》(1980)、《神雕侠侣》(1982)等多部,其他还有华山、楚原、孙仲、牟敦芾等导演都改编过金庸,但成绩都不如理想。这个时期值得一提的反而是桂治洪导演一部毫不卖座的武侠片《万人斩》(1980),摄影出色,拍出肃杀而深沉的气氛,只可惜票房失败后,桂治洪便再没有拍武侠片了。 由六十年代中到八十年代初接近二十年间,邵氏出品的武侠片和功夫片在香港电影中占有一个很重要的位置。香港电影的人才很多都曾经在邵氏服务。一个个英勇威武的英雄好汉和女侠,不单帮助塑造了两三代在当年成长的男孩,今天重看,或许有些地方会令我们失笑,但仍有不少影片会令我们感受到其中的英雄气概和动作的壮美。

❹ 横店影视城解说词

横店镇位于中国浙江中部的东阳市,与中国小商品城义乌相距36公里。下面是的我给大家整理的横店影视城解说词,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横店影视城解说词【一】

横店镇位于中国浙江中部的东阳市,与中国小商品城义乌相距36公里。距省会城市杭州160公里,距金华90公里,处于江、浙、沪、闽、赣四小时交通旅游经济圈内。

横店邮编:322118;代码:330783123。横店下辖横店社区、桥下社区、禹阳社区、禹山社区、屏岩社区、荆溪社区、南上湖社区、禹东社区、米塘社区、维风社区;六联村、七一村、八一村、绕溪村、烈光坞村、湖口村、马山前村、富贤塘村、五官塘村、联盟村、金马村。

自1996年以来,横店集团累计投入40多亿兴建横店影视城,现已建成广州街/香港街、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明清宫苑、梦幻谷、屏岩洞府、龙影之迷、明清民居博览城、华夏文化园、红军长征博览城等近20个跨越千年时空,汇聚南北地域特色的影视拍摄基地,成为年接待500万游客(2007年数据)的国家AAAAA级景区和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是中国首个“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被美国《好莱坞报道》杂志称为“东方好莱坞”。

宏大的基地规模,丰富的拍摄场景吸引了海内外影视导演们纷纷率剧组前来横店取景拍戏。同时,为影视拍摄提供各类配套服务的行业也应运而生,既能提供专业制景、设备车辆租赁、道具服装化装等方面的服务,又有庞大的群众演员队伍。横店演员工会拥有二千余名来自全国各地被称为横漂一族的特约演员。2004年初横店影视城被确立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

影视产业的崛起,也推动了横店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横店影视城已成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方圆10平方公里的横店,拥有十余家星级宾馆8000余个床位,无论是高档酒店,还是基地宾馆,游乐园、夜总会、桑拿中心、演艺中心、健身中心、保龄球馆等设施配套齐全。游客将在此体验影视,享受乐趣。在横店,街市繁华,书店、网浙江横店影视城有限公司是横店集团成员企业,公司专业从事影视旅游经营,公司下属影视拍摄基地、旅游景区、饭店、旅游营销、制景装修等21家子公司,影视旅游从业人员2000多人。

横店影视城是国家旅游局首批AAAA级旅游区、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被美国《好莱坞报道》杂志称为中国好莱坞。在这里诞生了《鸦片战争》、《荆轲刺秦王》、《汉武大帝》、《英雄》、《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黄石的孩子》、《投名状》、《功夫之王》、《木乃伊3》等400多部影视剧。

横店影视城解说词【二】

横店镇位于中国浙江中部的东阳市,与中国小商品城义乌相距36公里。距省会城市杭州160公里,距金华90公里,处于江、浙、沪、闽、赣四小时交通旅游经济圈内。

自1996年以来,横店集团累计投入40多亿兴建横店影视城,现已建成广州街/香港街、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明清宫苑、梦幻谷、屏岩洞府、大智禅寺、明清民居博览城、华夏文化园、红军长征博览城等近20个跨越千年时空,汇聚南北地域特色的影视拍摄基地,成为年接待500万游客(2007年数据)的国家AAAA级景区和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是中国首个“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被美国《好莱坞报道》杂志称为“东方好莱坞”。

自《鸦片战争》在横店影视城拍摄以来,已有《荆柯刺秦王》、《英雄》、《汉武大帝》、《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黄石的孩子》、《投名状》、《功夫之王》、《木乃伊3》等500多部,18000余集影视剧在横店影视城拍摄完成(截至2007年)。

普通人认识横店是因为它的影视城,而商人认识横店还源于它的磁性材料基地。“横店集团”名列全国500强民营企业前茅。

横店被誉为“东方好莱坞”、“中国磁都”和“中国箔王”,横店街是武汉北部重镇,南临盘龙湖,西与武汉机场毗邻。全街辖32个村,7个社区,总人口7.5万人,国土面积105平方公里。

独特的区位优势。横店街距武汉中心城区仅15公里,未来十年,武汉中心城区拓展,将从南至北向横店纵深推进,全街105平方公里地域将融进大武汉经济的繁荣圈,横店将成为未来武汉第四镇的中心。

突出的交通优势。京广铁路、京广京九武麻联络线穿境而过,并设有铁路货场和火车站;318国道、岱黄高速公路以及在建的武汉绕城公路、汉十高速公路、川龙大道、孝天延长线、横天公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横店距武汉港、阳逻港均在20公里左右,西距武汉机场仅7公里,具有“水、陆、铁、空”立体交通优势。

横店,距上海380公里,距杭州、温州各180公里,距东阳市区18公里,与中国小商品城义乌市相距36公里,处于江、浙、沪、闽、赣四小时交通旅游经济圈内。乘飞机、火车或走高速公路均可直达,距离较近的机场为义乌机场。

完备的设施优势。除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外,境内拥有十一万伏变电站及完善的供电网,电力充沛;自来水日供水能力1万吨,水源充足;横店铁路货场年货物吞吐能力达100万吨,货物运输便捷;实现了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无线寻呼、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街,通讯快捷。

丰富的资源优势。一是土地资源。横店土地资源储备丰富,北部可开发的丘陵面积15000亩,南部可开发面积20平方公里,南部地区距武汉中心城区较近,是武汉近期城市建设布局和工业外延发展首选之地。二是农业资源。横店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东部渔场面积2000亩,南部鱼池面积6000亩,北部丘陵地区林果基地面积3000亩,是发展规模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之首选。三是旅游资源。南部的盘龙湖水面3万亩,水质优良,湖畔蜿蜒崎岖,小岛众多,草长莺飞,风光如画,是武汉近郊实施旅游观光、度假休闲项目开发的黄金宝地。

良好的环境优势。近年来,横店街工委、办事处坚持“环境立街,项目兴街”的原则,把开放引进作为全局工作的首位,领导跟着项目转,部门围绕客户转,一切为了招商干,全力为投资者创造一流的冶安环境、服务环境、信用环境和政策环境。经过全街的上下努力,全街已引进企业(项目)20多个,引进资金50多亿元,引进经济已成为全街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横店街投资环境优越,发展前景广阔,享有国家级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在新世纪的发展航程中,七万横店人民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致力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横店街发展目标是:着力引进工业项目,打造现代制造工业强街;打好“盘龙牌”,打造旅游特色街;规划建设好物流城,打造武汉物流名街。

横店影视城解说词【三】

"横店",什么意思呢,进入横店,可能你会看到一句联"横空出世,店乃一镇",这也就告诉了我们,横店,其实只是一个镇而已.而如今意义上我们所说的横店,可能更多的指的是横店影视基地,可见它的名气之大了.如果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向别人打听横店,回答十有八九是:是个小地方吧.言外之意是不知道.那个时候,他的名气远不如他的邻居义务.

去横店,可能碰到明星,但是除此之外,有一个人,你必须记住他的名字:徐文荣---横店集团的创始人,持有横店集团百分之十的股份.虽然现在已经退居二线,可这个土生土长的东阳农民留给后代的宝贵财富会也应该值得后人赞赏.他曾说,"西湖的美景并不是天生的,也有后人的开发,横店现在没有美景,但我们建设了,留给后人的也就会是象西湖一样"自然天成"的了.

美国有个好莱坞,当年美国好莱坞也是兴起于洛杉讥郊外一个荒凉小镇,经过二三十年快速发展,成为美国电影产业核心和世界电影工业重镇,我想建一个东方好莱坞."就这样,在大多数人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他把一个偏僻的小山镇,建设成了中国的好莱坞.所以,亲爱的游客们,记住这个名字,徐文荣.

现在,横店有个非常值得期待的地方,梦幻谷.听这个名字,似乎很有玩头.没错,这是一个夜间活动的场所,四点左右进场可以玩到半夜,且有非常刺激的表演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