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香港电影 » 香港电影书生用经书把屋子贴满
扩展阅读
国外关于捡来的孩子电影 2025-04-28 02:58:49
鹿晗刘德华电影 2025-04-28 02:55:54

香港电影书生用经书把屋子贴满

发布时间: 2025-01-26 07:01:40

A.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的翻译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课文研讨

一、整体感知

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本课只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在这部分中,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二、问题研究

1.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求学经历的?

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开篇即点出学习上难以解决的矛盾:“家贫”和“嗜学”,由此引出了求学的艰难: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因此得以遍观群书。苦无名师引导,趋百里外,从师叩问。经过作者的主观努力,顽强拼搏,在付出了无数辛勤的劳动,经历了无数辛酸后,终于克服了学习上“无书”和“无师”的困难,获得了知识,成为饱学之士。作者特别渲染了从师求学的艰难:穷冬时节,穿行在深山大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生活上艰苦异常,粗茶淡饭一日也只有两顿,穿的是破衣旧袍。但这些都未动摇作者求学的意志。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作者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作者最后以“勤且艰”小结自己的学习生涯,想必马生能从中受到启发。

2.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

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因为课文只是节选,参照后文叙太学的优越学习条件,以及对马生语重心长的鼓励和期望,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同时,文章由自己的经历写起,读来也更亲切平易。

练习说明

一、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

设计此题,意在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文背诵的要求。要求学生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够这么做的原因,既为学生锻炼口语表达的能力提供了一次说的机会,同时通过这样的练习,也能引导学生在背诵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最后一问“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可不拘一格,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5.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中的特殊词语,特别是与现代汉语表达不同的词语,从而积累文言词语,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1.致:得到。

2.走:跑。稍:稍微、稍许。

3.益慕:更加仰慕。益,更加。慕,仰慕、倾慕。

4.患:忧虑,担心。尝:曾经。

5.俟:等,等到。

三、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意在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这篇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让学生就这一话题开展讨论,最好能有不同的意见。讨论中看法不一致不要紧,通过讨论甚至辩论,更有利于碰撞出学生思想的火花。如果能有同学就此谈到尊师重教与师道尊严的关系,甚至引用“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名句,显然有助于将讨论引向深入,应该大力表扬。

教学建议

一、补充文体知识,引导学生大体了解“书序”和“赠序”的区别。

二、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对比手法,领会文章内容,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三、辨识一些文言词的读音。

四、挖掘本文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勤勉学习,不怕吃苦。

有关资料

一、作者介绍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二、明初散文

明代初期的散文作家大都是由元入明者。他们经历了社会动乱,对治乱兴亡的体验较深,因此创作比较贴近现实。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家有宋濂、刘基、方孝孺等。

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刘基则诗文兼长。散文长于议论,风格古朴豪放,锋利遒劲,且富于形象性,《郁离子》《卖柑者言》可为代表。方孝孺是宋濂的学生,继承了宋的文统与道统,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散文雄健豪放,犀利泼辣,如《蚊对》《指喻》等。

三、译文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四、课文删节部分原文、注释和参考译文

今虽耄老⑴,未有所成,犹幸预⑵君子之列,而承⑶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待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⑷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⑸日有廪稍之供⑹,父母岁有裘葛⑺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⑻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⑼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⑽之卑⑾,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⑿在太学已二年,流辈⒀甚称其贤。余朝京师⒁,生以乡人子谒余⒂。撰长书以为贽⒃,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⒄。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⒅也;诋⒆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⒇者,岂知余者哉!

注释:⑴〔耄老〕年纪大。⑵〔预〕参与。⑶〔承〕承受,接受。⑷〔过〕超过。⑸〔县官〕这里指朝廷。⑹〔日有廪稍之供〕天天有米粮供给。廪,粮仓。稍,廪食,官府发给的粮食。⑺〔葛〕夏布,指夏天穿的衣服。⑻〔司业、博士〕官名,国子监的老师。⑼〔假诸人〕假之于人,向人借。⑽〔天质〕天资,人的智力。⑾〔卑〕低下。⑿〔君则〕马生的字。⒀〔流辈〕同辈的人。⒁⒁〔朝京师 〕这里指去官后进京朝见皇帝。⒂〔以乡人子谒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浦江县和东阳市在明朝同属金华府,所以说是同乡。谒,拜见。⒃〔撰长书以为贽(zhì)〕写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礼物。贽,初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礼物。⒄〔夷〕平和。⒅〔志〕意愿,心愿。⒆〔诋〕诋毁,诬蔑。⒇〔骄乡人〕在乡人面前炫耀。

参考译文:

现在太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没有挨饿受冻的忧虑了;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去询问而不告诉、去请教而得不到指导的情况了;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有没养成的,那么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东阳县的书生马君则,在太学里读书已经两年了,同辈人十分称赞他的贤能。我到京师朝见皇帝,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见面礼,言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谈论事理,言辞温和,脸色和悦。自己述说少年时用心学习很勤奋。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了。他将要回去探望他的父母,我把过去求学的艰苦告诉了他。

五、《送东阳马生序》讲析(节选)(吴功正)

这篇文章意在勉励当时的太学生要刻苦读书,说理透彻,文字朴素,很有感动人心的力量。现在分几段来谈。

第1段记述自己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经历,一共有三层。第一层写少年时代读书的刻苦勤奋。文章一开始就揭示了“嗜学”和“家贫”的尖锐矛盾。“嗜学”就是喜欢读书,家境贫寒却又无法买书来看,只好向别人借书,“手自笔录”,自己亲手抄写,这就成了解决矛盾的办法。“手自笔录”这一情景,初步揭示了他学习的勤奋态度。接着用寒冬天气抄书的情景进一步描写这种刻苦精神。“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砚台里结了很硬的冰,手也冻僵了。这既是指天气,又是指家道贫寒。而“砚冰”“手指”,是围绕着“手自笔录”的抄书方式写的。“弗之怠”,是说不懈怠偷懒。这是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学习的刻苦。作者从最艰难的严冬季节着笔,用来说明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很有概括作用。“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的“走”字和“稍”字值得注意。“走”是跑的意思,这里指“赶快”。“走送之”,亲自去借,又亲自去送,而且赶紧送去。“不敢稍逾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这个“稍”字强调了他坚守信约,决不耽误,即使困难再大,也是这样。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乐于借书给他,他也才有可能“遍观群书”。从“无从致书以观”到“遍观群书”,这中间的原因,表面看来,是“不敢稍逾约”,实际上是“弗之怠”,是他不畏艰苦的学习精神。这一层是写读书刻苦。

第二层一开始,用“既加冠”的“既”字承接上文,“既加冠”就是到了成年。古代男子到了二十岁便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成年。前一层说的是学习刻苦,这一层讲的是求师艰难。写的是“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情景。所谓“乡之先达”,是指当地有学问的前辈。“执经叩问”,就是带着经书去请教。“百里”,是说路程远,显示了求师欲望的迫切和坚决。这个情景是分三点来写的。第一点写老师的严厉。“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德隆望尊”也就是德高望重,这是概括性的评价,然后用学生挤满屋子这一情景进一步烘托渲染,说明这位老师确实有学问、有知名度。但是,即使是求教的人很多,老师也没有“稍降辞色”,言辞、态度很严肃,丝毫也不随便。这是用的反衬手法。而写老师严厉又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于是,接下来的第二点是写平时请教老师的情景,“立侍左右”,“俯身倾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第三点是写老师发怒时他求教的情景,“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态度更加谦和,以至于不敢出声。这里的两个“愈”字,相当传神。“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到老师高兴的时候,又继续请教。这一层是写求师难。

第三层主要写求学的艰苦情况。作者选取了一个特定情景加以描写。“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明穷苦;“深山巨谷”,表明路途险恶。穷冬、烈风、大雪,分别从季节、环境、气候的特点上着眼。“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这些又反衬了天气的严寒和行路的凄苦。这是写行,同时写到了衣、食、住,寄居旅舍,穿破旧棉袍,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鱼美肉可供享受。这一切,都表现了一个“苦”字。而着力写苦,有两个目的:一是对比“同舍生”,那些住在同一旅舍里的富家子弟;一是表现自己“中有足乐者”,也就是内心的乐趣。作者连用这样几个动词,“被”“戴”“腰”“佩”“备”,着力写出富家子弟服饰的华美,勾勒出他们的形象,“烨然若神人”,像神那样光彩艳丽。这是个比喻,这一个比喻越是突出,下面的对比就越鲜明。“余则袍敝衣处其间”,一边是服装鲜艳,一边是破衣烂袄。这就进一步突出了作者的寒酸相。在经过这样的对比后,作者的笔墨开始转折,进入对精神境界的揭示,“略无慕艳意”,表明他一点也不羡慕,不自惭形秽。那么,他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中有足乐者”,内心有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所以他就不会在吃、穿上和别人比较了。接下来作者用“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结束这一层,说明这只是一个例子,是一种特定情景,从而用特定来说明一般,概括了许多类似情形。

这篇文章中心意思明确,但作者不是板着面孔空讲道理,而是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而这种夹叙夹议手法的运用,又是通过现身说法的途径,包含着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因而显得情意恳切,语重心长,使人感到亲切。文章从叙述入手,表面上看似乎离题,实际上内在的勾连很紧。写年轻时读书、从师、求学的经历,选取的是跟题旨有关的事情,因而在叙述中隐隐地有着议论的意图。写自己的艰苦经历是正面教育,写富家子弟求学的情形是提供反面的教训。这一切又无不是为着勉励马生。因而,全文的结构紧密,最后推出题旨就显得水到渠成。

本文的另一个重要的写作特色是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比较明显的是富家子弟的豪华和作者自己的贫寒的对比。本章的结论便是从这些对比中引出的,因而很鲜明,很有说服力。

六、《送东阳马生序》赏析(周溶泉、徐应佩)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金华)人。元至正中,荐授翰林院编修,以亲老,辞不赴,隐东明山著书。明初以书币征,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后因长孙宋慎与丞相胡惟庸谋反案牵连而被贬四川茂州,死于洪武十四年(1381)五月,终年七十二。正统中,追谥文宪。

宋濂少时勤苦好学,元时曾受业于文豪吴莱、柳贯、黄之门,得其薪传。于书无所不窥;自少至老,未尝一日释卷,故学识、文才俱登峰造极。及事明太祖,凡国家祭祀、朝会、诏谕、封赐之文,多出其手。相传明太祖尝以文学之臣问于刘基,基对曰:“当今文章第一,舆论所属,实在翰林学士臣濂,华夷无间言者。其次臣基,不敢他有听让。”(《跋张孟兼文稿序后》)当时日本、高丽使臣来京朝贡者,每问“宋先生安否”,且以重金购其文集而归。著有《宋学士集》《宋文宪全集》并行于世。宋濂文雍容高华,醇厚演迤,而多变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濂文雍容浑穆,如天闲良骥,鱼鱼雅雅,自中节度。”刘基于其所著《宋景濂学士文集序》中引欧阳玄赞濂之言曰:“先生天分极高,极天下之书无不尽读;以其所蕴,大肆厥辞。其气韵沈雄,如淮阴出师,百战百胜,志不少慑;其神思飘逸,如列子御风,飘然骞举,不沾尘土;其词调清雅,如殷卣周彝,龙纹漫灭,古意独存。其态度多变,如晴霁终南,众驺前陈,应接不暇,非具众长,识迈千古,安能与此!”他在文学上主张崇实务本,“必有其实,而后文随之”;强调“随物赋形”、“人能养气则情深文明,气盛而化神”(《文原》)。著名篇章有《秦士录》《王冕传》《胡长孺传》《李疑传》《环翠亭记》《看松庵记》等,《送东阳马生序》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送东阳马生序》,“序”是一种文体。“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等。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等。宋濂在京城建康(今南京市)做官,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也在京城,就读于“太学”。马生回乡探亲,宋濂写了这篇文章,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道为学之难”,勉励马生勤苦学习。这篇赠序不是板着面孔说教,也非轻施谀词以恭维对方,而是现身说法,针对时弊以加针砭,因而写得事信、情真、理足,文辞流畅,其中所讲道理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启发意义。

叙自己“为学之难”,先揭示“嗜学,家贫”的主客观情况。“嗜学”,有强烈的读书愿望,浓烈的读书兴趣,而“家贫”则无力购书,无资聘师,无法结友。在这种处境下,唯有靠自己的“专心”、“劳苦”予以克服。作者先叙无书之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好读书却买不起书,只有走借书之途。再写借书之难,借来的书,不能污损,不可久待,只有“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为了不逾约,即使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也“弗之怠”,仍要“笔录”。复写求师之艰。先写“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尝趋百里外”求教,不辞劳苦。乡贤因门人弟子众多,对他“未尝稍降辞色”,他不因冷遇而灰心,不因疏淡而反感,相反的却是“俯身倾耳以请”;甚至会遇到“叱咄”,而他却“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乡先达的态度愈差,他的态度却愈敬,可见求知的心诚。再写外出从师的“勤且艰”。“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道路、环境、季节、气候,都极恶劣,而他“足肤皲裂”、“四肢僵劲”,则置天寒地冻于不顾,山高路远而不管。对于衣、食、住也不讲究。寄居旅舍,一天两顿饭,无甘美肥鲜;一身粗布破袍,无光鲜锦绣。作者于前面以环境的恶劣突显其坚苦不移,这里则以“烨然若神人”的纨绔子弟为对比,反衬其独得其乐。正由于如此,不计客观条件的艰苦,执着追求,虚心求教,他才能“遍观群书”,而列于君子之列,居天子之侧,四海称其姓氏。从封建社会的“学而优则仕”的观点看,宋濂可谓学有所成的了。接着写诸生学习条件优裕而懈怠,回应上文,又明揭意图。作者仍然从食、住、书、师四个方面予以对比。太学生无衣食之患,相反的是鲜服美食;高堂大厦,群书毕集,师随左右,不像自己当年的学习,有“冻馁之患”、“奔走之劳”、“求而不得”之苦,可是条件好了,却有“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条件的优裕和效果的不佳又形成对照。作者在充分比照的基础上其理颖然而出:“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显示了不容置辩的力量。最后一节文字写作这篇序的目的:“勉乡人以学”。作者和马君则系同乡关系,又是位勤奋好学的青年,加之以长信为进见礼,言和色夷,是个流辈称其贤的“善学者”,因而才诚恳地以“为学之难以告之”。由于文中是以个人的经历和体会为例证的,因而要申说一下无“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的意思。作者在行文中也一直注意防止骄矜之意,写向人请教,说“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称自己“今虽耄老,未有所成”,以及“幸预”、“缀”、“谬称”等谦让之辞,纯然是长者之风,学者之范。

作者勖勉后生马君则,语重心长,寓理于事,其事一为己事,一为人事。叙己事,娓娓动听;述人事,头头是道。以己事与人事相比照,其理煜然。人事即为太学生事,马生系太学生中之一员。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太学生,是个“用心於学甚劳”的“善学者”,因而具有劝勉的基础,否则也不必如此谆谆告诫。这篇劝学篇,因为作者现身说法和严密对比,事繁而不芜。语简而意昭,不愧是宋濂的力作之一,也是明文中的佼佼者。

宋濂不仅学识丰赡,文才彪炳,而且政治经验富足,马生原是个用心于学的人,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那作者又为何还要如此教诲?作者不说太学使人养尊处优,不求上进,而讲条件优越,要充分运用。这是因为他深知朱元璋登上宝座后一直妒贤嫉能、杀戮功臣,以巩固其统治。他的亲信谋士、开国功臣刘基就死于朱元璋的阴谋,开国元勋徐达、太师韩国公李善长、中丞涂节、吏部尚书詹徽、开国公常升等都被朱元璋以各种借口而杀害。宋濂可谓知时识世,在朱元璋大清洗之前就告老还乡,退居林泉。他这次“朝京师”,马生“撰长书以为贽”,对他加以赞颂,他为了避免朱元璋的疑忌,在赠序中不讲为国为民之类的涉嫌的话,而讲万年百处可说的读书问题。谈读书,还不忘赞扬一下太学,对皇帝主办的学校条件说了一番好话。从这里可见宋濂不仅饱有学识,而且老于世故。宋濂虽然如此小心谨慎,可是后来他的孙子与一案有牵,也株及了他。

B. 以前很早有一个香港古装电影,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有人看过吗

电影名:天庭外传
导 演:陈志华
编 剧:陆醒华 邓家惠
主 演:林志颖 释小龙
上 映:1997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彩色
类 型:剧情片

天庭外传 (1997)故事梗概
看管天庭宝物的名叫王豆,王豆的儿子小豆儿,活泼可爱,生性好动调皮。一日,胡瓜老人的养子胖三偷入王府被发现,幸得小豆儿相助,得以逃脱,两人遂成为好友。 小豆儿在湖边戏水,湖水涌动,震动龙宫,龙宫内顿时大乱。此时龙宫正在为龙女小倩举行婚礼,本不愿出嫁的龙女乘乱逃婚。王帝派夜叉下界捉拿小倩。危急中小倩遇到书生惠,惠仗义执言,救下小倩,惠被夜叉打伤,小豆儿他们上前击退夜叉,到逍遥老仙人处讨来天山雪莲,救活了惠。惠痊愈后上京城赶考,小倩不舍,临别时送他一卷经书留做纪念。 惠赴京赶考中了状元,被招为驸马。他夜读小倩送他的经书,练就了一身魔功,篡皇位后横霸天下,荼毒百姓。小倩得知后,悲痛欲绝。小豆儿和胖三带小倩去找惠论理,反被惠追杀。情急中小倩记起逍遥老人“惟有真情才能破魔功”的话,便不顾一切冲上前,拥惠吻之,刹那问,小倩与惠同时化作烟雾消逝。

C. 找一部老电影.是鬼片.好像是香港拍的.讲的是一个女鬼住在一口没有水的枯井里.还要从铜镜里出来.

林青霞主演的《古镜幽魂》

《古镜幽魂》描述一书生陈仲躬 (石隽饰演),事母至孝,觅了一处清静的废墟古宅,幽居其中,每日沐浴斋戒不近女色,好好把一卷佛经抄写个一百遍,好帮母亲向神佛「还愿」,同时做一件功德。谁知道,古宅庭院中有一口常常淹死人的古井,不过铁齿的书生不信邪,斥为迷信胡说。结果,从井底窜出了一名由林青霞所饰演的年轻女鬼,名曰「素素」…这不是贞子的故事吗?起初,她佯装特地前来服侍公子起居抄书,实则是要代替她背後的大老板「妖物毒龙」害人抓替。然而,抄写经书的公子果然正气护体,最後反而把素素从毒龙恶爪底下拯救出来──他绳缒下井,从井底淤泥之中取出了一面古镜,让素素得以摆脱妖物控制。原来,素素本非女鬼,而是一面镜子的化身。为了报答公子恩情,素素决定此後以身相许,伺候公子念书一生…。然而,就在二人松懈而游山玩水之际,虽然抄写了九十九遍佛经,却恰好少了一遍,这让妖物毒龙重得以趁隙而入,拆散了本可幸福快乐度日的人鬼恋,结局以悲剧收场……。

D. 求几部香港老电影鬼片

林正英:
僵尸电视剧有3部分别是:
僵尸道长(1995)
僵尸道长Ⅱ(茅山道长)-1996
撞到正(等著你回来、情定阴阳界)-1996
鬼电影有 部分别是:
人吓人(1982)
鬼怒川(1971)
人吓鬼(1984)
人鬼神(灵幻至尊)-1991
鬼打鬼(1980)
甩皮鬼(金装鬼打鬼)-1991
鬼咬鬼(1990)
鬼干部(魔中仙)-1991
羞羞鬼(九月九日重见天日)-1992
精灵变(1992)
一眉道人(1989)
僵尸先生(灵幻道士、暂时停止呼吸)-1985
音乐僵尸(天外天音乐精灵)-1990
灵幻先生(1987)
密宗威龙(1991)
驱魔警察(驱魔探长)-1990
驱魔道长(1993)
灵界风云(1991)
零时十分(追魂伞)-1992
天地玄门(穿梭时空五百年)-1991
非洲和尚(1991)
妖怪都市(1992)
锺馗嫁妹(鬼王锺馗)-1994
僵尸至尊(灵幻家族)-1987
新僵尸先生(新暂时停止呼吸)-1992
猛鬼旅行团(哗!鬼旅行团)-1992
画皮之阴阳法王(1993)
鬼打鬼之黄金道士(鬼打鬼之灵幻天师)-1992
僵尸家族僵尸先生续集(1986)
俾鬼捉(1986)
导演:蓝乃才
主演:王晶 王祖贤 冯淬帆 高丽虹 陈惠敏 曹查理
影片简介:

战时日本军营重建,新厦落成,庆祝酒会中靓女秘书裘蒂被大厦中心鬼王选中,要她色诱众男后再将他们杀害。护卫员朱禧八字属阴,阴眼乍见蒂在恶鬼作祟下色诱一大班,他赶忙将此事告诉同样有阴眼的女友,并找女法师求助。朱女友之兄不幸被鬼所擒,托梦给妹妹,说众鬼于七月十四日还要再抓人,女法师于是决定将计就计,让朱及同僚范景周直闯鬼门关,企图消灭鬼王,一场人鬼大战一触即发……

鬼打鬼(1980)

导演:洪金宝 编剧:洪金宝 黄鹰 监制:邹文怀
主演:洪金宝 钟发
影片简介:

车夫张大胆(洪金宝饰)撞破妻子红杏出墙。奸夫怕丑事泄露,将张妻杀死并将罪名加于张大胆,更雇佣茅山法师对付张。法师的师弟(钟发饰)不满同门师兄施法害人,挺身而出助张脱险,一场精彩又搞笑的斗法就此展开……

鬼媾人(1989)
导演:刘仕裕 编剧:王晶 监制:王天林
主演:王晶 陈百祥 莫少聪 曹查理
关之琳 夏文汐 于芷蔚 叶子楣
影片简介:

凌兆祥(王晶)带着妻子凌太太(夏文汐)搬进了偏僻的豪宅,这所新居里处处透着诡异,一天兆祥偶遇佛学专家许禅(莫少聪),许禅警告兆祥将有劫难,但兆祥不以为意,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凌太太因怀有身孕而住进医院,兆祥难耐寂寞与一般损友欧公子(陈百祥)、屈臣氏(曹查理)等出去鬼混,不料在搭车时偶遇美女冰琪(关之琳),两人有了一夜情,但春梦醒来的兆祥觉得对妻子内疚于心,决定与冰琪断绝来往。不料冰琪一家乃是厉鬼冤魂,也是兆祥新居原来的主人,被人杀死全家后鬼魂一直在屋里游荡,而冰琪当年也是被人抛弃,她认为兆祥也是负心薄幸之人,于是决定报复。兆祥开始被无穷无尽的恶梦包围,他开始感觉到自己已经被鬼魂缠住,但此时为时已晚,他的父亲及凌太太的小妹被冰琪一家掳走,欧公子与屈臣氏也被整治的不成人形,而他自己也住进了医院。万般无奈之下,他唯有恳求许禅出手降妖除魔,他们要与厉鬼进行一番恶斗……

古镜幽魂(1974)
导演:宋存寿
主演:林青霞 石隽 庹宗华
影片简介:

书生陈仲躬,因母亲病重,向天许下宏愿,其母果然病愈,为酬神还愿,陈长途跋涉赶往终南山,恳请高僧赐经书抄写,高僧赠陈佛珠一串,可驱妖避邪。陈找到一处废园作为抄经之地,邂逅女鬼素素,素素被厉鬼所害,无法托胎转世,素素欲加害陈生,但见其善良,又于心不忍,人鬼竟生情愫,这一段阴阳之恋该如何收场……

鬼新娘(1987)
导演:黎大炜 黄泰来
主演:周润发 钟楚红 王小凤 叶德娴
影片简介:

阿发是失败捞家,与擅长风水算命的阿赛相依为命。偶遇小中蝶,以为他从大陆初到,殊不知她是�生前不曾恋爱过的鬼魂。阿赛识破她的身份,因感她情真,两人结为好友。阿发贪慕虚荣的女友小凤为了与小蝶争长短,不惜自杀化作厉鬼。小蝶得阿赛协助,赶走了小凤,但因为曾被迫嫁与垂死的男子为鬼妻,引来不少麻烦,也被小凤捉住痛脚,不得不离开阿发。

黑心鬼(1988)
导演:陈会毅
主演:梅艳芳 陈友 叶德娴 午马 莫少聪 吴君如
影片简介:

黑心鬼(午马饰)原是百年前的善长人翁,好事做尽,却令田地善恶不平衡,故被罚在阳间害九名贪心之人后方可投胎;陈康泰(陈友饰)误放出尿壶中的黑心鬼,被赠予三个愿望,试验其是否贪心之人。康泰之弟星辰(莫少聪饰)替兄顶罪而被解雇,寄居兄长家中,被恶嫂梅赛花(梅艳芳饰)逼做男佣,因而邂逅女鬼梅兰花(梅艳芳分饰),另一方面,黑心鬼限期将至,决定完成康泰最后愿望后便取其性命,康泰能否度过此劫……

捉鬼大师(1989)
导演:罗文 萧嘉荣
主演:张学友 郑则仕 陈百祥 冯淬帆
影片简介:

张天师后人张十一,获悉被他祖先镇压在古董里的恶魔逃脱,并在香港作恶,于是他偷渡前往香港降妖除魔,恶魔先是依附在议员祁大川身上,后转附于其女儿天真身上。大川的儿子天佑和他的女友等几经磨难,替张十一寻回两件降魔宝物灵杵和曼陀罗,只有将宝物合在一起才能消灭恶魔……

阴阳错(1983)
导演:林岭东
主演:谭咏麟 倪淑君 叶童 陈欣健
影片简介:

任职保险调查的明(谭咏麟),接手投保人小瑜(倪淑君)之死,发现瑜的资料似曾相识。一夜,瑜突然出现明被她美貌及活泼性格吸引,不禁互相倾慕,明不惜一切放弃未婚妻Ivy(叶童 ),与瑜共盟阴阳恋歌,但众人视为瑜为敌……

小狐仙(1985)
导演:陈勋奇
主演:陈勋奇 倪淑君
影片简介:

上进青年罗拨(陈勋奇饰)与舅父相依为命,舅父的女友是一间广告公司的管家婆,罗拨得其相助,在该公司做创作助理,公司的创作经理CLEOPATRA(倪淑君饰)貌美能干,罗拨对她十分倾慕。舅父到古董店卖物被压价,心有不甘遂偷取了店中一面铜镜,不料此镜内藏了一只小狐仙,在机缘巧合下,小狐仙得以CLEOPATRA身份出现,她初到人间,胡乱施法造成一片混乱。罗拨迷恋小狐仙不可自拔,舅父不忍见其如此,遂调换铜镜,罗拨为寻镜被车撞死,小狐仙运用法力,令时光倒流,回到罗拨未撞车前的一刻……

E. 台湾二十部打真军电影

台湾打真军电影

1、《赶尸艳谈》

《浪女迷魂记》讲述的士司机遇到了艳遇,可事后得知是女鬼采阳捕阴,吓的司机赶紧求神拜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