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香港电影 » 刘德华寻子电影失孤
扩展阅读
孩子照顾残疾爸爸电影 2025-01-15 21:50:28
神马电影院挡不住的风情 2025-01-15 21:50:12

刘德华寻子电影失孤

发布时间: 2025-01-15 17:49:25

1. 刘德华为了拍摄《失孤》这部电影,付出的代价有多大

刘德华被称为天王,同时也是一位巨星,我觉得他完全能够,担当得起这两个称号。他带给了我们很多,经典好听的歌曲,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经典的影视作品。

在这些影视作品中,《失孤》这部电影,让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初次看这部影片是在大学,当时的情感是义愤填膺。而再次看这部影片,则是为人父母以后,这时的心情是哽咽凝噎。

虽然这部电影最终的票房并不太理想,我想这并不能够否定华仔,为了《失孤》这部电影的付出。我想如果这部影片放到今天,可能也就会是另外的一个票房。

除了这些以外,华仔为了这部电影,还付出了很多;正是有着这样的付出,才使得这部电影如此的真实、感人。

2. 刘德华拍的失狐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刘德华拍的失狐最后的结局是雷泽宽虽然没有找到孩子,但是和曾帅建立了父子般的情谊。

一个两岁的孩子雷达在1998年的某一天走失,父亲雷泽宽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寻子之路,途中历尽艰辛,偶然遇到了四岁时被拐的修车小伙曾帅。

两人一同踏上寻亲之路,仅一次修车经历让两人结识,在了解到雷泽宽的寻子历程之后,曾帅不仅没有收取修车费用,更与雷泽宽一起踏上寻亲之旅,最后,雷泽宽虽然没有找到孩子,但途中两人建立了父子般的情谊。

《失孤》的影片评价:

《失孤》的重点是写人,通过找孩子的父亲,和找双亲的孩子,这对人物线,来刻画拐卖儿童这件事对丢孩子的父母和被拐卖的孩子双方命运带来的悲剧。

《失孤》全片鲜少有幼童镜头,刘德华、井柏然两位主演也没有过多直接的落泪镜头,它更偏重用细节打动人心,同时也更能引发观众对打拐这一社会现象的思考。

同时《失孤》娓娓道来、哀而不伤,彭三源导演的女性视角使得影片以细节见长。虽然少了层出不穷的巧合误会,但立足大量调查访问而成的故事基础,光是真实都足够打动人心,加上刘德华和井柏然回归本真的演绎,使得在影片中可以看到自己家人的影子。

3. 如何理解《失孤》这部电影

当冷漠才算认清现实的标志,真善美将蒙受冰冷的羞辱;当失去才能启动珍惜的开始,爱与信将承受沉重的煎熬。

我们在太多类似于“面对老人扶不扶”和“面对乞讨者给不给”的所谓某种社会现实刷新一些观念之后,将自我保护的防线拉得更大,以致于常常在那些需要帮助、需要关爱的人面前故意视而不见,用冷漠武装自己,用“这个社会太危险”来包装自己内心的冰冷,甚至将防线扩大到所有人。

而更为令人忧伤的是,太多人把注意力集中在社交网络,宁可对着手机群里的陌生人嘘寒问暖,也不愿抬头看看饭桌对面皱纹渐多的爸妈;宁可在不断刷新的朋友圈里点赞么么哒,也不愿给身边的家人和真正的朋友讲几句心平气和的话。

我们顶着“自我保护”的借口冰冷地穿过人群,盯着热闹非凡的朋友圈略过家人,在茫茫人海中经营着自己的生活,还不忘抱怨天气过于寒冷、抱怨地铁过于拥挤、抱怨工作过于无聊、抱怨午餐过于难吃、抱怨身边的人怎么都说不上话、抱怨自己的家人过于唠叨和啰嗦......。如此这般的对生活的不满,堆积出更多的冷漠和忽视,在朋友圈里表达客气,在家人面前宣泄怨气。

而你并不知道,你所拉开的巨大防线高闭纯里,拒绝了很多真正需要扶一扶和帮一帮的人;你所抱怨的稀松平常里,恰恰包含了许多人拼死寻觅和争取的东西;你所淡漠的家人朋友里,有可能在某个时候从此消失不见。

当你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当你渴望基本生活的时候,当你怀念失去的人的时候,你或许才会想起,那些待人接物的基本善意、维持生活的坚强耐心、对待家人的爱与关怀,是那么的重要。


《失孤》大概就在提醒我们:用最善的心去对待遇见的人,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关怀,有可能就给深处痛苦深渊的人投射了一束温暖之光;用最深的爱去对待身边的家人朋友戚咐,多一点在乎,多一点呵护,珍惜所有和他们相处的时光,不要让最熟悉的人感到陌生。

不少人认为电影中那段母亲丢失女儿的故事线略显多余,似乎全部剪掉对电影不会形成任何影响。但这个故事线的存在并非滥竽充数,而是要在展现痛苦之余,呈现人世间积极温暖的一面。

陌生交警严厉中的默默关怀、陌生网友地热心帮助,还有民警地助力,则是对现实社会中仍然存在的真善美的体现。

尽管在丢掉女儿的故事里,女儿在热心网友和警察的帮助下顺利找回,母亲则在未被告知的情况下跳水自杀,似乎是圆满与悲剧的纠结,却又是另一种痛苦的呈现。正如雷泽宽在重庆江边对曾帅说的那样,他坚持在路上,是因为害怕,害怕回家看到家人小心翼翼所隐藏地痛苦。

旁观者无法真正理解,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内心的痛苦是多么的巨大。即使表面平静淡然,内心也仍有痛苦和煎熬。而这样的痛苦之于他们而言,恰是影片里雷泽宽所说的那句:“他们不是在活着,而是在受罪”。

或许,每个观者看到的《失孤》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再正常不过。我欣赏这部电影,不是说它好或不好,而是它值与不值。

上述这些近乎冗长的理解,是基于我个人的感受,有朋友认为我太过感性,我不否认,我对美好的东西总有一股温和情愫,哪怕它的确存在不足。在我看来,面对这样的电影所反映出来的事物,就应该感性。

有时候,我们看电影是为了娱乐放松,而有时候,我们看电影是为了丰富精神生活,或感动,或感悟。就好比通过这部电影,我更加觉得,我们在对待他人的时候,不要总是设防,多一些善意地关怀,总归是好的。而对待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就更加应该付诸爱与珍惜。

片尾字幕打出了感谢刘德华,他值得感谢。

4. 失孤电影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失孤电影观后感(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失孤电影观后感 篇1

如果非要用类型片的标准来定义,那《失孤》必然是一部公路电影。

《失孤》以“打拐”这一社会热点话题为故事主线,讲诉了一位父亲长达十四年的寻子故事。除了热点社会话题本身与影片所传达的亲情的主题,该片处处展现出“公路电影”明晰的特质,无论是外在或是内核,都能看到导演彭三源对公路电影的探索与尝试,看似平淡无奇,实则井然有序,这里就浅谈一下《失孤》中所表现的公路电影的“经典主题元素”。

寻找

公路电影很重要主题之一就是“寻找”,主人公因为“寻找”而上路,他们寻找的可能是精神上的自由,可能是物质上的财富,也有可能是其他重要的东西。无论如何,寻找,是公路片中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之一。在本片中,雷泽宽和曾帅寻找的则是阔别已久的至亲。雷泽宽不远万里踏上寻子的道路,虽然他很清楚,在茫茫人海中要找到自己的孩子如同大海捞针,可是正如他自己所说,唯有不断的“寻找”,他才觉得对得起被拐的儿子。如同硬币的正反面,雷泽宽寻找的是被拐的儿子,而曾经被拐的曾帅,寻找的则是失散多年的父母,两个同样在“寻找”的人,自然在路途中产生了一种天然的默契,甚至也因为彼此对错失的亲情渴望,一种神似父子的感觉自然而然的融入在了两人的相处中,雷泽宽找到了对儿子的关怀与呵护的感觉,而曾帅也体会到了久违的父爱。其中两人在澡堂共浴的片段,让我想到了韩国电影《儿子》,同样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同样一段特别的父子情,此时,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足以表达出饱满的情绪。当雷泽宽看到曾帅与亲人重聚,他老泪纵横,在他眼里不仅是看到了自己找到孩子的希望,也仿佛是一个父亲在注视着自己的儿子,眼中充满爱意。

成长

“成长”不光是公路电影这一特定的类型片,可以说是整个电影艺术永恒的主题之一。成长即是改变,唯有改变才是永恒。在本片中,雷泽宽的“成长”是显而易见的,一开始,寻找自己的儿子是他出发的唯一目的,在路途中,一路得到好心人的各种帮助,让他倍感温暖,当他看到了其他被拐孩子的家庭的寻亲信息,无私的担负起了帮忙寻亲的重任,当他提供了一条重要信息让曾帅成功找到自己家人的时候,他的喜悦不亚于找到了自己的亲身骨肉,雷泽宽的成长是从“为己”到“为人”。另一方面的成长,则体现在片尾雷泽宽偶遇僧人的片段, 当他将自己心中的疑惑告知僧人时,僧人用“缘来缘”、“缘起缘灭”作为解答,雷泽宽明白了继续寻找的意义,哪怕前路漫漫,哪怕千山阻隔,雷泽宽都更加坦然与从容了。对于曾帅,同样也有成长。他对雷泽宽说,小的时候,我害怕自己死了,没机会见到亲生父母,而现在我长大了,害怕他们死了,对于寻亲这件事,曾帅期待中却充满了疑惑,直到他遇到了雷泽宽这样一位坚定信念寻找孩子的父亲,在与雷泽宽的相处中,曾帅也更深切的理解了被拐孩子父母的心情。当铁索桥消失,竹林没了,妈妈的麻花辫也剪断了,曾帅还是鼓起了勇气回归到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家庭之中,他终于可以与那个曾经的自己告别,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

在路上

“在路上”可谓是公路片最直接的诠释,故事的结尾往往如同我们的人生,一直在路上。在《后会无期》中,马浩汉依旧在路上,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答案,而在《失孤》中,雷泽宽也仍然在路上。这条路也许没有尽头,可能穷尽一生,而其中又不知要经过多少风雨,多少考验,然而就如片尾那广袤而美丽的田园景色,只要心中怀揣着希望,这一路将会鲜花遍野生机盎然。对于雷泽宽这样万里寻亲的父母来说,在路上,是一种“不放弃不抛弃”的态度,是始终怀着坚定的信念一路前行,有的'家庭幸运如《亲爱的》中的田文军,而更多的家庭仍然在寻找至亲骨肉的漫漫路上,而“打拐”这件事,则更是需要大家不断坚持,永不停歇。

导演彭三源用公路电影的框架讲诉了《失孤》这样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故事,虽然其中仍然存在表达不到位、剪辑混乱等诸多问题,但是立意明确,主题先行的《失孤》在当下无脑横行的国产电影市场实属难能可贵,也让观众不仅期待更多有深度的国产电影作品。

失孤电影观后感 篇2

失孤:失了,才孤独。孤独有两方,一方是被拐卖的孩子,一方则是丢失了孩子的父母。我觉得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之一即是“骨肉分离”,这是一个惨事,原以为进了电影院自己会哭的稀里哗啦,但我没有。 说下个人对电影失孤观后感。

这是一部克制的影片,没有刻意煽情,没有贩卖悲苦,导演的想法显然是很清楚也很坚持的,她要拍一部温暖的电影,她提出了“打拐”这个社会公众事件,她请来了大明星刘德华以期待获得更多人士的关注,刘德华没看完剧本便应承了下来,一个字“演”。刘德华说:“这个事件他已经关注十几年了,但是一直没有人拍,现在终于有人要拍了,如果我来演,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个事,票房也不会太亏,有没有机会拿影帝不重要,只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找回他的孩子。这样的事,我们做一百次一千次,只要有一次成功了,也是值得的。”在这里一定要为导演、为刘德华,以及为《失孤》付出的所有人,包括买票电影院看这部戏的人点赞。

初为导演的彭三源在电影的节奏把控以及叙事的技巧上难免会有一些生疏,但这很显然是一部如《桃姐》般平淡又兼具一些幽默元素的文艺小品,是比较生活化的自然呈现;并非陈可辛那部同期拍摄抢先上映计算精确商业味十足的《亲爱的》(也是一部国产佳片)。如果你是爱看韩国影片《素媛》《熔炉》以及《亲爱的》这类颇具催泪效果影片的人,也许你会失望吧。为什么彭导要把一个十足催泪的题材拍的这么暖心,有些地方甚至还很欢快呢?为什么导演在感情上要这么克制?我想正如刘德华所饰演的雷泽宽,他在路上找了十五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也一定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该哭的该闹的该悔恨的该激动的想必都化作了脸上深深浅浅的皱纹和那温存善良的眼神。有时被戳到伤心处也还是会本能的情绪波动,但更多的时候是深沉默然以致有些麻木。所以,我也就明白了导演的克制内敛,她只是想鼓励这些经历了无数次失望的人,给他们一些温暖,一些正能量。

全片的配乐,我只能用一个字概括:特别好。在欢乐中透着一丝丝无奈与凄切,但基调是积极的向暖的。这与如画如诗绿意盎然的摄影完美的契合在了一起,也许故事有些游离有些松散,但分寸还是把握的很不错的,尤其是对一位新的女性导演。

影片的剧情也是很清楚的,大概分三条线:

第一条是吴君如饰演的人贩子那条线,我想这条线的作用大概是这样的:1、提出人口拐卖这个社会事件,作为一个背景,也可以说为什么会有这样一部电影存在的原因,如果不存在,我们拍它作甚,又不是魔幻科幻自我意淫。2、告诉我们,有需求就有买卖,有买卖就有拐卖,这就好比市场经济吧,是一个供需的问题,所以有哄抬价格也有贱卖。3、社会其实很残酷的,我们要多留一个心眼。

第二条是倪景阳饰演的丢失孩子的母亲,我觉得这个安排可以这么猜想:1、作为主线雷泽宽坚持寻子的一个对比,有的人丢了孩子,尤其是在初期阶段,可能会因为坚持不了,因为过分自责,一时想不开就自寻短见了,这也突显了雷泽宽寻子十五年是一种何等的坚持。2、孩子丢失对家庭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3、丢失孩子不是雷泽宽这么一个个案,世界上有很多的,也许就在你身边。

第三条也就是主线,雷泽宽寻子。其实这条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雷泽宽寻子以及雷泽宽帮助别人寻子,二是井柏然饰演的曾帅寻母,并在寻亲的过程中与雷泽宽产生了一种如父如子的关系,这是一种情感上的互补。

两条副线与主线穿插,副线时间也不长,且在影片的前半段,也许是我看电影多,虽然剪辑有些许生硬,但这两条副线的作用及内在的逻辑还是比较实在的,没有什么问题,也不影响我观影,对我来说,这是一种丰满,这戏本不是剧情冲突强烈推进火速的商业片套路。

刘德华和井柏然都奉献出了不丢人的演技。尤其是刘德华,把一个寻子十五年的农民父亲的那种谨小慎微,那种喜悦难过的得失,那种茫然的失落都演绎的入丝入扣,拿捏有度。你看他那拦车时踉跄的脚步;你看他把手轻轻搭在背后拘搂的脊背;你看他在鱼排上那期盼又焦作的眼神,渴望与害怕期望落空甚至令他怀疑了自己的判断;发寻子传单被拒绝后尴尬的微笑,以及用手小心翼翼拭被人丢在地上的传单上的灰尘,那上面是孩子的照片,他心疼啊;当曾帅把摩托车钥匙送给他时,他露出了一个慈父幸福的笑容,但紧接下来我们可以看见他眼底那不舍分别的凄凉与怅然;他与曾帅如父如子的互动是全片最温暖最快乐的地方,要是他的孩子不丢,也和曾帅这般大小了,也该是在读书的……想不到一个香港的天王刘德华居然可以把内地农民角色表演的这么好,他不是像,他就是雷泽宽,对,刘德华不仅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也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完成度相当之高的角色。

生活是一条无尽的路,你找他,缘聚,你不找他,缘散,多行善业,缘聚自会相见,只要你坚持了,你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做了,你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失孤电影观后感 篇3

“这些年来,只有在路上,我才真的感觉到:我,是一个父亲。”

一个人,一辆摩托,一面旗子,走过了十五年春秋。——电影《失孤》讲述了父亲雷泽宽为寻找自己走失的儿子而经历重重困难,却仍不放弃、坚持寻子十五年的故事。——电影中,刘德华完美演绎了一位父亲的刚毅与爱子之心,让人怜悯却又心生敬意。能坚持十五年且仍不放弃,这是多么强大的毅力与多么深厚的爱凝聚的力量才能让他坚持十五年!

而电影原型郭刚堂寻子二十四年,也终于在7月11日找到了自己的孩子,时隔二十四年,父子终相聚,《失孤》中残缺的结局终是美好的。

二十四年,可能只有郭刚堂自己知道他是如何走过来的。无数的辛酸与痛苦、无数的困难与阻碍,挡不住他的寻子之心。电影中,刘德华吃饭时的样子,是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幕,仅仅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便近乎完美的演绎出了雷泽宽这个失子的父亲生活的是多么的艰难。

即使他是孩子的父亲,在寻找一段时间无果后,放弃,也不会受到任何人的斥责,即便是良心上也不会过不去。但,凭看远超常人的恒心,他真的寻找到了几乎绝不可能再找到的孩子。这样一位父亲,值得所有人尊敬。

“如果看到他,请告诉我”,这可能是这个父亲在这几十年中,唯一的希望。

失孤电影观后感 篇4

有了去年陈可辛执导的《亲爱的》,拐卖孩子这个社会议题在大银幕上重新被点燃起来。《失孤》同样如此。这部电影和《亲爱的》一样,都是以主角寻找自己被拐卖的儿子为主线。《亲爱的》里在后半段加入了赵薇扮演的“拐子佬妻子”的视角,把拐卖孩子的社会问题复杂化,在伦理上让观众陷入一种思考的困境:被拐卖孩子的家庭固然值得同情,那么拐卖孩子的家庭,说不定也有难言的苦衷呢?

而到了《失孤》里,除了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寻子的主线,也有一条副线——井柏然扮演的曾帅。他是被拐卖的孩子,买他的家庭最终说出了真相,而他也开始了自己寻找亲生父母的旅程。在这条副线里,故事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拐卖故事里不常见的一面:被拐卖的孩子如何寻找生父?

电影里,曾帅对雷泽宽说,你寻找孩子,可以大张旗鼓,到处宣扬;可我找自己的父母却不能。不能的原因有很多,和他一起被拐卖的同村青年,生活在一个物质条件优越的家庭里,他乐享其成,不愿意再去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曾帅理解他的这种做法,因为万一亲生父母有了新的孩子,过得幸福,可能这些年来从未想过寻找他;又万一父母家里条件很差,要是相认了,过得不如现在的生活好呢?

血浓于水,这是个看上去无须质疑的事实,但当生物学上的血缘关系遭遇到众多现实问题挑战时,儿女和父母的“寻找”、“抛弃”、“相认”,都成为了一个不太容易解决的棘手问题。

所以,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寻子线,在电影里被淡化。自己的亲生骨肉被夺走,十多年来穿越整个中国不停寻找,风餐露宿,受过多少苦可想而之;但是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实在太多,每年成千上万被拐卖的孩子,虽然残酷,但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悲惨故事是在是太常见了”这个现状;再加上《亲爱的》里,黄渤与张译的那条寻子线已经足够凄惨,足够真实,足够有代表性,所以在《失孤》里,没有对雷泽宽的15年寻子故事进行写实描述,只是用了几个重点去点缀出雷泽宽在现实里遭遇到了种种痛苦折磨:车祸、被殴打、被警察追、被城管追、被渔民围攻……

雷泽宽在寻子路上挨过打,受过饿,摔过跤,上过当,却始终没有放弃,是冥冥中亲情的召唤,也是只有在路上,才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父亲的自我救赎,曾帅则曾在找到亲生父母后,困惑于养父和姐姐的情义,对生父的生疏,这样彼此对照,就是影片对现实的思考。从东方人的情感来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血脉深情,骨肉相连。可是当亲人离散之后,怎样面对,是像雷泽宽一样苦苦寻觅,还是凭其自然,是一道没有对错的选择题,而对于那些无法从内心深处原谅自己弄丢了孩子的父母来说,也许这没有尽头的千山万水,才是一种靠岸。

失孤电影观后感 篇5

今天通过看《失孤》这部电影,整个人就像在剧情中,一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以下几种感悟和大家分享:

1、在雷振宽的寻子路上,经受了种种心酸和在渔村惨遭农妇的殴打,想象到父亲是多么的想把孩子找到。所以做为我们现在父母健在的所有儿女们要感恩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体贴他们,爱他们。

2、 当井博然饰演的孤儿帮助雷父修摩托而意外找回自己的亲生父母时,我想这就是福往者,福来的道理吧,只要我们行善,我们就会有好的事情发生。

3、 电影结尾时似乎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只留下了佛家的缘起缘灭,我想接下来就应该是我们要做的,坚强,勇敢,慈爱传播给每一个,做有德行的中国人。

《失孤》——“我只有在路上,才感觉到自己还活着”。

片中的父亲为寻其子,历经15年…尽管依旧没有丝毫线索,可他却从未一刻想要放弃……他可能会忘了自己是谁,来自哪里,但唯一不会也不敢忘的,就是继续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寻子之路…

《失孤》虽反应了一种社会现象,但通过主人公,更加深刻的向我们诠释了父母对子女纯朴而又伟大的爱,这种爱,让人心疼……

我们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在爸爸妈妈的怀抱健康平安的长大,希望每个家庭能和谐幸福,但无奈的是,我们没办法杜绝这种现象再度发生…但我们可以竭尽所能去避免……

5. 你是如何评价刘德华的电影《失孤》

刘德华的《失孤》是一部打拐题材的电影。电视讲述了失去孩子的父亲在漫漫寻子路上的艰辛和痛苦!电影抨击了现在最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拐卖儿童”事件。每个身为父母的在看电影的时候,不仅有对人贩子的痛恨,同时也能提高对人贩子的警惕,还能增强防范意识,保护好自己的孩子!所以,电影是震撼人心的!因为人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出现在了身边!!

6. 如何评价电影《失孤》

《失孤》在最后不是皆大欢喜的圆满型剧情设置,当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告别了井柏然饰演的曾帅后,他选择了一个人发动摩托车走向茫茫人海,对他来讲,寻子之路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或许到最后不一定会有个结果,然而心怀后悔终有期的信念,却是它寻子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尽管同为聚焦打拐题材的影片,《失孤》却与《亲爱的》有很大的不同。它的戏剧冲突相较于前者,显得更为朴实平淡,在某些细节地方,则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与此同时,影片也没有将这个沉重的题材一味的悲情化,而是注入了一种明媚的色彩在其中,配上大段略显激昂的音乐,导演用这种颇为积极的态度在给传递传递出一种信息:生活不易,但你总得继续乐观往前走,走下去,才有希望。

片中有人靠着希望最终得到了圆满,也有人因为失去了信念崩塌而最终没有撑过去。导演彭三源用两个截然不同的例子来诠释了信念的重要。曾帅在经历了面对中国千千万万个铁索桥的时候,依然选择了找寻,最终与失散多年的父母相认。而那位丢失孩子的母亲在经历挫折后,最终选择了跳桥,而她仅仅只差一点点就能与女儿相聚,这种错过让人唏嘘,也让人落泪。

《失孤》呈现的是一个大群体的那种集体焦虑:丢失孩子的父亲,幼时被拐卖已成人的少年,失去了主心骨的母亲……这一系列都围绕着丢失孩子这根导火索展开。而在这悲剧发生之后,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焦虑:雷泽宽无法面对家人失望的眼光,曾帅没法办理身份证,没法正常结婚,那个丢失女儿的母亲也无法正常生活。这一切悲剧的根源源于人贩子,因此,我们不仅仅只是对于片中的人物寄予同情,同时也应该对现实生活有所警醒。正如那个报警的大学生,在遇到嫌疑犯的那一刻,不慌不忙的配合警方最终让失孤儿童得救,让人看到打拐不仅仅是失孤家庭的战争,也是一个全社会的命题。

电影中,苦情的戏份并不多,但依旧有着感人至深的力量。无论是雷泽宽在高速公路得到交警的帮助,还是曾帅的无偿援助,而到最后曾帅回乡的那一幕,则真实到令人动容,曾经的小孩已长成翩翩少年,铁索桥不在,母亲的辫子也不在,他面对相认的那一刻那种恍然隔世之感真实得让每一个落泪,不仅仅是他周围围过来的相亲,也是银幕下的你我。

作为一个聚焦打拐的题材,《失孤》最让人惊艳的是它很少卖弄苦情。雷泽宽与曾帅的一路北上甚至让人闻到了《菊次郎的夏天》的味道,沿途的风土人情,奇闻趣事以及悲欢离合,都让这段寻找的路上充满了希望的色彩。

刘德华在片中的表现再一次让人感受到劳模的努力,不再拘泥于偶像包袱,他在神情,语态以及各种细节上的拿捏还是让人相当信服的,而井柏然的那股少年的意气风发以及些许的倔强与雷泽宽的坚定相辅相成,两人的互动戏份也非常精彩。当然片中也找了不少老戏骨,吴君如,梁家辉等友情出演,也让本片除了感动之外,也多了点点星光。

茫茫人海,后会有期,寻子这注定不是一条平凡之路,有坎坷,有艰险,可怀抱着必胜的信念,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重要的呢?

7. 小学生答题,看电影失孤的观后感,求帮忙

电影上映前,很多人以为是及其煽情的催泪片,刘德华的造型也是各种沧桑,所以去影院前特意带了一整包纸巾,还担心哭的太丑妆会花,哈哈。但电影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沉重与阴暗,而是笑中带泪,充满温暖与希望。悲伤的故事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充满眼泪是无知者的视角,有泪水有欢笑才充满希望。
电影的细节刻画地非常到位,同样是骑摩托,天王刘德华不再是《烈火战车》里帅气的阿祖,而是一位苦苦寻子15年的父亲。他骑摩托车的姿势不是帅气地向前倾,而是稍微驼背的正坐,发黄突起的指甲、甚至脸上每一条皱纹都在诉说着他这15年来的艰辛。看到渔民的养子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时他眼中的心酸泪水和抱歉的表情让我鼻子发酸,15年了他一次一次地希望过,又一次又一次地失望,泪水早已没有汹涌而出的冲动。
井柏然的演技给了我惊喜,与天王飚戏没有表现出丝毫怯懦,真是后生可畏。很多人对他《等风来》里逗比的富二代王灿一角印象深刻,《失孤》里他却用眼神与动作将一位从小被拐的小镇青年的委屈与悲伤展现出来。外表阳光,内心悲伤,不理解亲生父母为何把自己丢了,同时又不敢伤养父母的心。寻亲的路上他是开心的,路上看到美丽的风景还大喊要找到心爱的姑娘来这里谈恋爱,但这恰恰是一种讽刺,电影最后曾帅说按养父的意思回去会和姐姐结婚,虽可以理解为对养育之情的报答,但实在令人惋惜,映射出了很多被拐孩子人生的无奈,亲生父母和养父母之间的抉择,这些羁绊会永远存在于他们的人生。
凭着线索在热心的愿者的帮助下,曾帅还是找到家了。可更多的被拐儿童没有找到家,十几年的变化,就如电影里呈现的,路边的房子拆了,家乡的竹林砍了,铁索桥拆了,妈妈的长辫子也剪了,沧海桑田,家乡的痕迹越来越模糊,回家的路会越来越艰难。曾帅是不相信的爱情的,调侃情侣们相信白头偕老,外表阳光,内心却是自卑甚至被伤害得有些冷漠。曾帅站在铁索桥上与儿时的自己对望的背影让我泪目,有种少小离家回的伤感。井柏然在此演绎的非常到位,眼中噙着泪水,嘴角却是上扬的。
一路上老雷和曾帅的父子情令我动容,轻松愉快的音乐让我觉得如果两人真的是父子该多好,可现实是残酷的,老雷继续一个人上路,执着地行驶在一眼望不到头的路上。天意被救出了,她的妈妈却跳桥自杀了。
这部电影如果能更多些起伏的情节可能会更好,但也许这正是导演的用意所在,用朴实的细节诉说他们的故事。满眼的绿色给人不泯的希望,缘聚缘散,缘生缘灭,其实都在人为。
愿天下无失孤,丢失孩子的家长早日找到他们的天使,被拐的孩子早日找到回家的路。
第二篇:电影《失孤》观后感
有了去年陈可辛执导的《亲爱的》,拐卖孩子这个社会议题在大银幕上重新被点燃起来。《失孤》同样如此。这部电影和《亲爱的》一样,都是以主角寻找自己被拐卖的儿子为主线。《亲爱的》里在后半段加入了赵薇扮演的“拐子佬妻子”的视角,把拐卖孩子的社会问题复杂化,在伦理上让观众陷入一种思考的困境:被拐卖孩子的家庭固然值得同情,那么拐卖孩子的家庭,说不定也有难言的苦衷呢?
而到了《失孤》里,除了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寻子的主线,也有一条副线——井柏然扮演的曾帅。他是被拐卖的孩子,买他的家庭最终说出了真相,而他也开始了自己寻找亲生父母的旅程。在这条副线里,故事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拐卖故事里不常见的一面:被拐卖的孩子如何寻找生父?
电影里,曾帅对雷泽宽说,你寻找孩子,可以大张旗鼓,到处宣扬;可我找自己的父母却不能。不能的原因有很多,和他一起被拐卖的同村青年,生活在一个物质条件优越的家庭里,他乐享其成,不愿意再去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曾帅理解他的这种做法,因为万一亲生父母有了新的孩子,过得幸福,可能这些年来从未想过寻找他;又万一父母家里条件很差,要是相认了,过得不如现在的生活好呢?
血浓于水,这是个看上去无须质疑的事实,但当生物学上的血缘关系遭遇到众多现实问题挑战时,儿女和父母的“寻找”、“抛弃”、“相认”,都成为了一个不太容易解决的棘手问题。
所以,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寻子线,在电影里被淡化。自己的亲生骨肉被夺走,十多年来穿越整个中国不停寻找,风餐露宿,受过多少苦可想而之;但是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实在太多,每年成千上万被拐卖的孩子,虽然残酷,但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悲惨故事是在是太常见了”这个现状;再加上《亲爱的》里,黄渤与张译的那条寻子线已经足够凄惨,足够真实,足够有代表性,所以在《失孤》里,没有对雷泽宽的15年寻子故事进行写实描述,只是用了几个重点去点缀出雷泽宽在现实里遭遇到了种种痛苦折磨:车祸、被殴打、被警察追、被城管追、被渔民围攻……
雷泽宽在寻子路上挨过打,受过饿,摔过跤,上过当,却始终没有放弃,是冥冥中亲情的召唤。...

8. 时隔24年终于团圆,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找到儿子,刘德华有何表示

刘德华主演的电影《失孤》相信大家应该都看过,这部电影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它是一部由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真的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在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时代背景下,孩子出事就变成了《失孤》,而失去唯一孩子的痛苦,恰恰是对于这个时代的灵魂拷问。

彭三源导演称,已经把郭刚堂找到儿子的消息告诉了刘德华,华仔看到后也很激动、很开心,“他有回复很开心的表情,然后还有俩祈祷的手势。”

9. 寻子24年报废10辆摩托车,刘德华的儿子终于找到!但悲剧还没结束

在24年后,电影《失孤》终于迎来了最好的结局。


“孩子找到了,以后就只剩下高兴的事儿了,老天对我们不薄。”

“人们是激动地笑,我光顾着哭了,这二十多年,可把我儿翻着了。”

郭刚堂和妻子喜极而泣。

苦寻儿子整整24年,郭刚堂——这位电影《失孤》的原型人物,终于找到自己的儿子了!

在电影《失孤》中,刘德华饰演的雷泽宽,是一位骑着摩托车全国遍地四处寻找儿子的父亲。

而这位父亲的故事,在现实中就是发生在郭刚堂身上的真实经历。

在得知郭刚堂寻得儿子后,《失孤》剧组的导演以及演员刘德华等也都表示了对他们父子的祝福。

在24年后,电影《失孤》终于迎来了最好的结局。

可是,在相认的背后,是否还存在着我们正在忽视但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儿子郭新振是跟养育自己近30年的养父母,还是找了自己24年的亲生父母?

父子虽已相认,但是这24年的亲情的的确确已经消逝,难以弥补。

这是人贩子种下的人间罪恶,但是却让已经饱经苦难的人,还没来得及品尝团圆的喜悦,却要不得不面临痛苦的选择。

或许,对这个家庭而言,相认——仅仅是第一步......

时间回到故事发生的起点。

1997年9月21日下午,郭刚堂年仅两岁的儿子郭新振,在家门口玩耍时,被一女子拐走。

那时27岁刚结婚3年的郭刚堂在外忙完之后回到家时,看到家门口围了很多人。

一位老人拉着郭刚堂的手,告诉郭刚堂,他的儿子被拐走了,要抓紧时间想办法找孩子。

郭刚堂一下子慌了神,突然下跪,请求各位乡亲们帮着一起寻找儿子。

接下来的一两年内,郭刚堂花光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20多万的债务,但是不幸的是,儿子还是没有找到。

1999年,郭刚堂做了一个艰难却又果断的决定: 他决定一个人出去,寻遍大江南北,也要找到儿子。

接下来便是漫漫十年的寻子路。

一个人、一辆摩托车,还有摩托车后座上插着的儿子放大后的照片,上面写着: “儿子,你在哪儿,爸爸找你回家!”

整整十年,郭刚堂跑了30多个省,报废了9辆摩托车。

很多人认为郭刚堂已经尽力了,但是他从未有过放弃寻找儿子的念头。

他说:

就像电影《失孤》中,苦寻儿子数年未果的刘德华去请教禅师:

禅师回答道:

在儿子被拐期间,郭刚堂想过跳崖结束,也曾在认亲失败后流泪:多希望他就是我的儿子。

在寻子的过程中,郭刚堂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和他一样痛失孩子的父母。

即使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中,郭刚堂心中依旧想的是能够让世间这样的苦痛少一些。

2012年,他发起创办了天涯寻亲网,2014年,他又登记注册了聊城天涯寻亲志愿者协会。

他曾坦言:

他的心愿实现了,协会成立以来,先后帮助数百个家庭找回亲人,圆了他们的团圆梦。

而在这一天,郭刚堂自己的团圆梦终于也得以实现。

2021年5月-6月,山东河南两地警方协同破案,终于在河南成功找回郭刚堂失散多年的儿子郭新振。

据悉,郭新振大学毕业,受过良好的教育,目前工作稳定,生活状况良好。

与此同时,警方也抓获了当年拐卖郭新振的一男一女2名犯罪嫌疑人。

24年后,与儿子再见面,早已满头白发的郭刚堂与儿子相拥而泣。

从27岁到51岁,这位饱经苦难的父亲受尽折磨,终于等来了这一刻。

人们感叹:6年后,《失孤》终于有了结局。

但是这结局能否可以一直圆满下去?

一切还远没有结束......

罪犯虽然已经抓获,但是因为他们所犯下的罪恶而给那些失去孩子的家庭所带去的悲伤与痛苦,在短时间内是难以释怀的。

郭刚堂是不幸的,同时他又是幸运的。

电影《失孤》中,刘德华最终也没能找到自己的儿子;而在现实中,郭刚堂找到了儿子,并且万幸的是:孩子身体 健康 、状态良好。

但是,又有多少家庭至今也没能寻到自己的孩子,或者寻到的孩子已经饱经折磨、破碎不堪。

郭刚堂的孩子找到了,但是这缺失的24年亲情,又该如何弥补?

而对于郭刚堂的儿子郭新振而言,在与亲生父母相认的喜悦过后,在两个家庭之间,他又该何去何从?

心理学有一个名词叫 “窗口期” ,是说孩子和父母在3岁之前,会有一个“亲情的窗口期”,这个期间对孩子非常重要。

在这个阶段,父母和孩子会建立一生的羁绊,而一旦过了这个“窗口期”,再去重建,那就千难万难。

所以对于这些被拐家庭而言,最大的悲哀往往是:没找到的时候,要经受“永远渺茫的希望的折磨”;

找寻到之后,却还要经历“最亲的陌生人”的折磨。

对于郭刚堂一家而言,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不能被忽视,那就是: 郭新振到底认谁?

一边是养育之恩,一边是生育之恩。

有人认为养父母对郭新振的抚养本身就是不合法的,既然现在已经找到了亲生父母,理应回到亲生父母身边;

还有人认为养父母已经养育郭新振这么多年,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亲生父母的出现也是在破坏另一个家庭。

对于这个问题,郭刚堂早已设想过,也做好了准备。

他说自己尊重儿子的一切选择:

“就当是一门亲戚,这样去走动,就两个字:真诚。”

真诚——是郭刚堂一直以来的信仰与坚持。

我们始终有选择的机会,而选择真诚地面对自己、面对这个世界时,即使眼前已没有道路可走,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相信所有失散的人儿,终会在这条道路上得以团聚。

每一个被拐卖的儿童,不论正被怎样地对待着,他们也曾是父母的心头肉,永远的牵挂。

每年都有20万的儿童失踪,这背后是多少破碎的家庭。

郭刚堂曾说过:“拐卖是比谋杀更重的罪孽。”

你在大街上偶然遇到的一个人,他可能是另一个人日日夜夜都盼望着想要见一面的人。

在电影《失孤》的结尾,男主角找到佛家去点化。

他问 : 为什么是我。

这也是所有正在经历不幸或是曾经经历过不幸的人都想知道的答案。

但是他们可以得到的答案或许是: 为什么不是你?

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天地顺其自然,一切犹如随风入夜,润物无声。

不会因为你死磕到底的坚持,就一定会点亮你的希望;

也不会因为你选择放下不再执着,就彻底断去你的转机。

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

在坚持与放下之间,有着太多矛盾的痛苦。

如果要问我到底该如何选择,我会说:

前半生坚持,

后半生放下。

柏拉图说过:

世界上的东西从不会十全十美,不论怎么审慎,都会留有遗憾,选择得到“一半”放下“一半”,最好不过。

最后,愿所有被拐的儿童都能平安回家;

天下的孩童都能在父母的庇佑下 健康 长大;

世上所有的家庭都能一直美满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