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香港电影 » 香港电影的拍摄分析
扩展阅读
克里米亚战争电影mp4 2024-10-20 03:23:44
囚禁1天日本电影 2024-10-20 03:18:07
河边电影完整版 2024-10-20 03:18:04

香港电影的拍摄分析

发布时间: 2024-10-20 00:25:48

1. 论香港电影特点

1、赶时间:领衔主演的明星同唱身兼几个片约,档期有限,所以剧组人员就不眠不休的奋战赶拍。

2、飞纸仔:导演开拍前只有故事大纲,开机后只能等编剧把当天要拍的剧本传过来,当年程小东拍摄《倩女幽魂》、刘伟强拍《古惑仔》都要等徐克和文隽的“飞纸仔”。

《倩女幽魂》三部曲
3、第二组制度:由于香港武术指导的经验丰富、十分专业,王晶这样的导演经常只专注拍文戏,枪战武打追逐撞车的场面交由动作指导全权负责,这样,一部普通的商业片同唱之用十几天就能完成。如果是大制作,则会在武术指导这个组下面继续启用“子组”(第一组武指、第二甚至第三组武指)。说到香港电影的这种工业特征的形成,要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那时香港“新浪潮”风起云涌,不少新锐制片公司纷纷冒起,打破了邵氏、嘉禾的垄断地位,而邵氏经营多年的“东方好莱坞”片厂制度及风格亦由此逐渐没落。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香港电影呈现“三魁报春、百花齐放”的兴旺局面,从筹划到摄制再到公映收成本,电影工业流程更呈现出香港独有的迅速、机动、灵活、即兴的特征。这一特征既为香港电影走向极盛奠定基础,又为香港电影的迅速衰落埋下伏笔。若检讨香港电影衰落根源,创作过于即兴投机当是祸因之一。昔日港片兴盛时,是档期等片的盛况:香港影人多是同时身兼数组戏,只管闷头拍就是,完全不必担心赔本。即兴、灵活、迅速、投机的拍摄优势亦成为了香港电影产量剧增、质量骤降的重要祸因。而如今不少影片即时早已排好也不能上映,需要耐心等待档期、小心拍期,稍有不慎就可能有赔无赚。明星赶档期、编剧飞纸仔的情况只出现在少数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影人身上,而香港电影的产量也逐年缩小,由当年的年产两三百部,跌到2006年的年产三四时部。

具体案例:《英雄本色》及《英雄好汉》、《江湖情》。1986年《英雄本色》创了票房纪录,于是1987年徐克开始拍摄续集,徐克让吴宇森带领周润发、石天去美国拍摄,自己则指导狄龙、张国荣演出香港的部分,并且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吴宇森在美国导的那一部分《英雄本色续集》根本没有剧本,只有故事大纲,然而影片上映时却仍然斩获了2200万票房。《英雄本色》及续集的票房大旺,惹动了向氏兄弟找麦氏兄弟跟风拍摄黑帮英雄片。

2. 我想写本香港80年代娱乐圈的小说,请问当时的电影制作周期,拍摄时间一般多久

80年代至90年代是港片的黄金时代,也是大师倍出的年代,香港电影制作的周期非常快,平均3个月、5个月制作出一部片子,而且当时当红明星平均同期要拍摄2部左右电影,这就是早年间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我没有档期”,不当红的才去拍电视剧。
当年刘德华为什么被笑称劳模,他创造了当时一天要赶7个电影拍摄场地,24小时根本不睡连轴转。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当年的王家卫一部片片子要拍一年(现在是三年),拍1个月停拍2个月,演员赶别的档期,再过来拍2个月,再停拍1个月,再拍2个月,1个月后期制作,这就是为什么梁朝伟能够拿影帝的原因,你根本分不出他的表情,那几场是年初,那几场是年底,居然这么自然的衔接和过度。另一个极端是特殊情况,比如同一话题,要赶制作争着上映,先上映就有票房保证,或者赶跟风,比如刘伟强拍《古惑仔》好像是一个月就赶制出第一部。

3. 为什么以前香港电影这么火

香港电影(Hong Kong Film)是华语电影的先驱者。华语电影是分割成四个地方发展的:香港电影、大陆电影、新加坡电影和台湾电影。香港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发展成为华语世界(包括海外华人社会)以至东亚电影的制作基地之一。几十年来,香港一直是电影工业基地之一和电影出口地之一,人们把它称做“东方好莱坞”。

香港的纸片模式,专业分工、组织结构虽比中国内地、台湾地区完善,但较之好莱坞仍显得随意机动,工业化程度远不够严密有序。
第一,按照好莱坞的工业规则,电影一旦开机便需按部就班,不能随意更改剧本、变动进度。然而香港的电影导演,比如徐克、杜琪峰等,他们的拍摄方法却大不相同:在保证按时交片的前提下,现场即兴发挥、随拍随改、有时停工有时赶拍。这种做法恰恰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最正常的作风习惯。
第二,香港尽管也有不少以导演强势创作著称的影
张彻的《独臂刀》
片。
第三,香港电影素以拍摄迅速为特色。要说香港的拍摄速度有多快,1960年代,香港的粤语戏曲片就有“七日鲜”的纪录,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这个纪录几乎被追平,吴镇宇导演的《9413》,只用了10天时间,而他主演的《古惑女》,也只用了12天。香港电影之所以要拍摄快,主要是为了赶档期,既赶明星的档期,更主要的是为了院线的上映档期,港片兴盛的时候,院线需要大量的港片填充各个档期,尤其是每年的春节贺岁档,更是必需有巨星坐镇。

4. 香港电影中拍摄大陆的片段怎么全都是农村的,没一部香港电影大陆片段都是城市的镜头呢 我们大陆人全

有些编剧或导演为了突出香港的繁华,刻意用大陆乡村来衬托。现象是暂时的,不可能长久的。

5. 若香港想再造一个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究竟得在哪些方面要下足功夫

首先是剧本。剧本是电影的灵魂所在。其次是演员,香港演员现在已经断层了。至于资金市场方面,只要拍的好,就会有人看!

6. 80-90年代港片为什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指的是拍摄时间)拍出那么好的片子

首先了解片子为什么慢,先从剧本开始,剧本5-15w字左右,首先按照网络写手的速度十天就能搞定,但是哪吒的剧本写了好几年。
其中原因是因为一个逻辑完整的故事是有套路的,三段式,冲突,合适的台词设计。当一个电影完全不考虑逻辑漏洞,不考虑台词深度的时候剧本的速度能加快几倍到几十倍。
香港电影的优势是用强烈的冲突和紧张的情节会让观众忽略片子本身的漏洞,这叫以瑕掩瑜。
从演员来说摄影来说,一个严格的片子是要出分镜,严格控制演员走位表演深度,严格控制摄像机运动构图,一个认真的片子一般一天只能拍几个镜头。
香港电影因为不是过于注重走位摄影机运动,只把大故事讲清楚自然拍摄速度快。
从后期来说,后期特效是特别占用时间的,一个电影级别的人物模型制作周期至少两三个月,三维场景也是,外加后期渲染,和特效。时间成本一下就上来了。
香港电影基本没有运用特效拍摄的,后期调色校色都很少。
从演员来说,香港有成熟的产业链,摄影师演员,道具服装,等。都很快能就位。
前期中期后期下来,其他电影几年的时间,香港电影只要几周就能出来一部。

7. 香港电影的特点

香港的制片模式、专业分工、组织结构虽比中国大陆、台湾完善,但较之好莱坞仍显得随意机动,工业化程度远不够严密有序。首先,按照好莱坞的工业规则,电影一旦开机便
需按部就班,不能随意更改剧本、变动进度。然而香港的电影导演比如徐克、杜琪峰等,他们的拍摄方法却大不相同:在保证按时交片的前提下,现场即兴发挥、随拍随改、有时停工,有时赶拍。这种做法恰恰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最正常的作风习惯。同时,香港尽管也有不少以导演强势创作著称的影片。
1、赶时间:领衔主演的明星通常身兼几个片约,档期有限,所以剧组人员就不眠不休的奋战赶拍。
2、飞纸仔:导演开拍前只有故事大纲,开机后只能等编剧把当天要拍的剧本传过来,当年程小东拍摄《倩女幽魂》、刘伟强拍《古惑仔》都要等徐克和文隽的“飞纸仔”。
3、第二组制度:由于香港武术指导的经验丰富、十分专业,王晶这样的导演经常只专注拍文戏,枪战武打追逐撞车的场面交由动作指导全权负责,这样,一部普通的商业片通常之用十几天就能完成。如果是大制作,则会在武术指导这个组下面继续启用“子组”(第一组武指、第二甚至第三组武指)。说到香港电影的这种工业特征的形成,要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那时香港“新浪潮”风起云涌,不少新锐制片公司纷纷冒起,打破了邵氏、嘉禾的垄断地位,而邵氏经营多年的“东方好莱坞”片厂制度及风格亦由此逐渐没落。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香港电影呈现“三魁报春、百花齐放”的兴旺局面,从筹划到摄制再到公映收成本,电影工业流程更呈现出香港独有的迅速、机动、灵活、即兴的特征。这一特征既为香港电影走向极盛奠定基础,又为香港电影的迅速衰落埋下伏笔。若检讨香港电影衰落根源,创作过于即兴投机当是祸因之一。昔日港片兴盛时,是档期等片的盛况:香港影人多是同时身兼数组戏,只管闷头拍就是,完全不必担心赔本。即兴、灵活、迅速、投机的拍摄优势亦成为了香港电影产量剧增、质量骤降的重要祸因。而如今不少影片即时早已排好也不能上映,需要耐心等待档期、小心拍期,稍有不慎就可能有赔无赚。明星赶档期、编剧飞纸仔的情况只出现在少数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影人身上,而香港电影的产量也逐年缩小,由当年的年产两三百部,跌到2006年的年产三四十部。
姓名职业代表作品李小龙导演、编剧、演员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许冠文导演、演员半斤八两、摩登保镖、鬼马双星、卖身契赵雅芝演员傻探出更、英雄无泪、弹指神功、发钱寒 周星驰出品人、制片、导演、编剧、演员大话西游、喜剧之王、功夫、少林足球成龙导演、编剧、演员、歌手醉拳、警察故事、尖峰时刻、红番区周润发演员英雄本色、赌神、卧虎藏龙张国荣演员、歌手阿飞正传、倩女幽魂、霸王别姬刘德华演员、歌手赌侠之大战拉斯维加斯、桃姐、天若有情王家卫导演阿飞正传、重庆森林、一代宗师、春光乍泄许鞍华导演疯劫、书剑恩仇录、女人四十、半生缘徐克导演黄飞鸿、新仙鹤神针、倩女幽魂杜琪峰导演暗战、意外、毒战吴宇森导演发钱寒、英雄本色、喋血双雄、谍中谍陈可辛导演门徒、金鸡、如果爱洪金宝演员、导演、制作人福星高照、A计划、杀破狼许冠杰演员、导演半斤八两、摩登保镖、最佳拍档、鬼马双星楚原导演英雄无泪、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刘镇伟导演、演员、制作人大话西游、东成西就、情癫大圣张彻导演大上海1937、独臂刀、上海滩十三太保麦兆辉导演、编剧无间道、头文字D、伤城尔冬升导演新不了情、早熟、窃听风云主要电影公司:电影懋业公司、邵氏、嘉禾、寰亚、银都、东方电影、新艺城、银河映像等。

8. 香港电影特征

香港电影的独特特质体现在其紧凑的制作流程和灵活的拍摄方式上。主演们由于频繁接拍多部影片,如庄子试妻故事中提及的明星,常常面临时间压力,剧组成员需昼夜奋战以完成拍摄。导演们像程小东、刘伟强在《倩女幽魂》和《古惑仔》中,往往依赖编剧的“飞纸仔”即即兴剧本,这种模式在王晶这样的导演中尤为常见,他们专注于文戏,而枪战等动作场景则由专业武术指导负责,这样的分工使得电影制作周期大大缩短,如《英雄本色》系列的迅速拍摄和成功上映就是这种高效制作的例证。



香港电影工业的形成与上世纪70年代的“新浪潮”运动密切相关。当时,新锐制片公司打破大公司如邵氏、嘉禾的垄断,导致了“东方好莱坞”片厂制度的变迁。80年代中期,香港电影进入繁荣期,拍摄流程快速、机动,这种即兴与灵活的特点让香港电影产量激增,但也带来了质量的波动。当年的港片盛景中,演员们身兼多部戏,拍摄过程无需过多考虑成本,而即兴投机的倾向导致了产量剧增和质量下滑。如今,香港电影的产量逐渐减少,像《英雄本色》这样的经典之作虽曾引领潮流,但如今的电影制作更加谨慎,需要精细安排档期,以免赔本。明星们的赶拍和编剧的即兴剧本已不是常态,而是个别票房保证的明星的特权。



以《倩女幽魂》为例,虽然《英雄本色》的成功催生了续集,但制作过程中也充满即兴,如吴宇森在美国拍摄的部分甚至没有完整的剧本。然而,这种无拘无束的创作方式并未削弱影片的成功,反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票房丰收。然而,这种模式的过度依赖也揭示了香港电影衰落的一个原因。




(8)香港电影的拍摄分析扩展阅读

香港电影是指在中国香港地区制作发行的电影。语种一般为粤语,其次为普通话,以及少数的其他语言。香港地区是世界第三大电影工业基地(仅次于好莱坞和宝莱坞)和第二大电影出口地(仅次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