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知道刘德华的原名叫什么吗
刘德华的原名叫刘福荣,演戏后就改成刘德华,很多艺人拍戏后都会有一个艺名,这也是为了成名后,名字更加有意义,更加响亮。刘德华演技超棒,歌唱得也很经典,至今流传着很多好听的歌曲。
⑵ 和刘德华同时期的四大天王是谁啊
和刘德华同时期的四大天王是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黎明。
香港四大天王,是指20世纪90年代四位最受欢迎的男歌手: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和黎明(按年龄大小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四大天王于1992年被命名,此后受到大众广泛的认可,影响力迅速波及整个大中华地区和亚洲,风靡九十年代。
张学友,1961年7月10日出生于香港,中国香港男歌手、演员,毕业于香港崇文英文书院。
1984年因获得首届香港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冠军而出道。1985年发行首张专辑《Smile》。1993年发行的专辑《吻别》年度销量超过400万张,打破华语唱片在台湾的销量纪录。1995年起连续两年获得世界音乐大奖全球销量最高亚洲流行乐歌手奖。1998年获得第9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演唱人奖。2000年获得十大中文金曲金针奖。2004年发行首张个人全创作专辑《Life Is Like A Dream》。2006年获得IFPI香港唱片销量大奖十大销量本地歌手奖。2010年12月30日至2011年12月29日,举办“张学友1/2世纪世界巡回演唱会”,打破12个月内巡演观众人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2013年获得十大中文金曲金曲35周年荣誉大奖。张学友演唱过多种音乐风格的歌曲,尝试过R&B乐风、爵士乐以及用歌剧唱法来诠释歌曲。
刘德华(Andy Lau),1961年9月27日出生于香港,演员、歌手、作词人、制片人、电影人,影视歌多栖发展的代表艺人之一。
1982年刘德华以全优成绩毕业于TVB艺训班签约出道,同年凭《猎鹰》走红,1983年主演《神雕侠侣》在香港创62点收视纪录,后因拒签五年长约被TVB雪藏。
1982年初涉影坛,相继主演《投奔怒海》、《法外情》、《天若有情》、《暗战》、《无间道》、《盲探》等电影。至2014年已获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2005年获颁香港院线“1985-2005年全港最高累积票房香港男演员”奖,2006年被授予香港演艺学院荣誉院士。
1991年刘德华创办电影公司,2005年发起亚洲新星导计划,其出品电影《香港制造》、《疯狂的石头》等受到关注。2005年成为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中国电影百年形象大使[6] ,2006年获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最有贡献电影人大奖,2012-2013年出任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及第七届亚洲电影大奖评审团主席。
1990年刘德华凭专辑《可不可以》走红歌坛,演唱过《忘情水》、《中国人》、《今天》等歌曲。2000年成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中获奖最多的香港男歌手 。至2014年六度获得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男歌星奖,已发行正式专辑近50张,唱片总数愈100张。
郭富城(Aaron Kwok),1965年10月26日出生于香港,华语流行男歌手、演员、舞蹈总监,也是华语歌坛劲歌热舞代表人物之一。
1984年考入TVB舞蹈训练班,1990年以光阳机车广告走红台湾,同年发行个人首张专辑《对你爱不完》开启了他的音乐舞台生涯,此后相继推出《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para para sakura》《动起来》等歌曲,曾三度获香港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男歌星”,2005年成为首位获得“香港舞蹈年奖“的艺人。2008年舞林正传演唱会450°旋转舞台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台北站演唱会创下华人明星观摩人数最多纪录。
2000年后,郭富城将工作重心转向大银幕,2005年与2006年分别凭借电影《三岔口》和《父子》蝉联两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2006年凭借电影《三岔口》获得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男主角,2013年凭电影《全民目击》获得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其主演的电影《风云雄霸天下》和《寒战》两次成为香港年度华语片票房冠军。
黎明,1966年12月11日生于北京,歌手、演员、导演、商人、慈善事业工作者。
1985年,获得碧泉新星大赛冠军,并由此进入演艺圈。1986年,参加新秀歌唱大赛获季军。1990年发行首张专辑《相逢在雨中》。1993年获得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男歌星奖。1994年凭借《那有一天不想你》获得十大劲歌金曲金曲金奖。1995年获得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男歌星奖。1997和1998年分别得摘金马奖与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奖。1996年至1998年连续三年获得十大劲歌金曲金曲金奖。1999年,宣布退出香港乐坛颁奖典礼。
1987年出演首部电视剧《男儿本色》。1990年凭借电视剧《人在边缘》而走红。1996年主演电影《甜蜜蜜》,饰演黎小军。2002年凭借《三更之回家》获得第3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2003年主演演电影《无间道3》。2005年凭借《大城小事》获第七届长春电影节最佳男主角。2008年,主演电影《梅兰芳》。2009年获得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杰出贡献奖。2010年主演电影《鸿门宴》、《君子道》。2012年获哈尔滨冰雪电影节获杰出贡献奖。
⑶ 刘德华、黎明、郭富城、张学友为什么被称为四大天王
香港四大天王 2005年岁末,香港艺人收入榜“四大天王”同时进入前10名,诸多媒体用“四大天王神话再现”来渲染,似乎14年前风行东南亚的“四大天王”终于“日薄西山”,有了点起色都能成为报刊头条。话说回来,即使是这14年间,传媒圈、娱乐圈无论如何鼓噪“新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接班人”,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这四人的地位都能恒久不变,直到这四人日渐衰老,这些所谓的接班人仍旧默守在历史的角落。在“四大天王”最红火的年代,他们几乎就是整个香港娱乐圈,虽然4人都在多栖发展,但各自竞争最多的地方还是在音乐上,每年香港四大音乐颁奖礼期间,不仅4人明争暗斗、各自歌迷更是口水横飞,1994年周星驰在《破坏之王》中扮演张学友的歌迷,影片中某黎明迷在张学友演唱会门口叫嚣“我爱黎明!”结果遭学友迷群殴,便是当时歌迷争斗的最好写照。
事实上,早在“四大天王”时代到来之前,张国荣和谭咏麟就制造过两大天王火并的时代,再往前则是许冠杰和罗文。香港音乐界资深人士向本报回忆到,大概在1990到1991年年间,谭咏麟和张国荣均宣布退出四大音乐颁奖礼,习惯制造“争斗”的香港媒体都在作出各种预侧,接班人是谁?1990年刘德华、张学友、李克勤在角逐中占得先机,1991年黎明的火箭式走红使他与张学友、刘德华一起在年终的颁奖典礼上风光无限,三人被称为“三剑客”。但这个称号产生不到半年便告夭折,1992年郭富城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抢到歌坛最前列的位置,此时香港发行量最大的《东方日报》便用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册封4人,风行15年之久.
时间拨转到1995年,四大天王正是红透半边天之时,那一年罗志祥在台湾“四大天王”模仿大赛中获得第一名〈模仿郭富城〉,第2年他和欧汉声、陈显政、陈中威组成了“四大天王”,即使这支团体仅以模仿为目标,也借着“四大天王”的威风红火了4年出版了4张专辑。但就在1998年小猪罗志祥所在的“四大天王”解散,香港原版“四大天王”随着各自水平差异变大,四人独立性也越来越强,下坡路不可避免走了起来。
1999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香港娱乐工业迅速滑落,粤语歌坛更是一蹶不振,四大天王同台的机会越来越少。1999年底,黎明宣布退出一切音乐颁奖礼,接着张学友也宣布退出,这似乎也宣告着“四大天王”开始“瓦解”。2003年4月4日,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在张国荣自杀后4天举行,会上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一席黑衣合唱《当年情》,不仅是对张国荣的哀悼,似乎更是对香港娱乐圈当年辉煌的怀念。
有人说,“四大天王”是香港娱乐圈团结的一种象征,1994年“摇滚新势力”在香港红馆演出之前,何勇在北京接受访问时说“四大天王”中张学友还行,其他3个都是小丑。 这话一说出来在香港引起轩然大波,很多媒体和艺人都严词批判他,梅艳芳当时就出来说不能这样讲这些艺人,“中国火”演出的很多海报、地铁广告都被石头砸碎,后来何勇在香港发布会上只好解释,香港这个繁华的地方需要“四大天王”才将事情平息。
相比四大天王之间的实力。著名学者申宝峰曾经评价四大天王说:“刘德华是总体魅力最大的天王,郭富城是舞跳的最棒的天王,黎明是个子长的最高的天王,张学友是歌唱的最好的天王。”话中很精确地表达了四大天王各有的优势和长处,在当时群雄并起的香港演艺圈四个人都凭着自己的优势与实力打下了各自的一片天下。有人说,“四大天王”是香港娱乐圈垄断的一种标志,无数个明星被封为“四小天王”或“第五天王”,但这些小天王无一例外被“四大天王”给湮没,“四大天王”的垄断也是香港娱乐圈黄金时代的象征,空前绝后,遗憾的是“四大天王”的没落刚好映照着粤语歌坛的衰落。
15年,蓦然回首……
“四大天王”中,刘德华是成名最早的一位,1981年毕业于无线艺人第10届艺人训练班,1982年他便演出了第一部电影《彩云曲》,同年因演出许鞍华的《投奔怒海》开始崭露头角。1983年在“永恒唱片”他有了自己第一首歌———电视剧《神雕大侠》主题曲,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的名字开始被香港乐坛熟知。严格来说,刘德华的声线并不是很占优势,但是总是能找到适合自己唱的歌,无论是粤语还是国语。从《我和我追逐的梦》到《来生缘》,从《谢谢你的爱》到《真情难收》,一首一首刘式情歌已经成为了当年港式情歌的代名词。因此在谈到“四大天王”这个话题时,他曾对媒体说“其实我出道都比他们几个早,严格说来我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出道早,并不是刘德华区别于其他3人最大不同,关键的是在所有人心目中,刘德华是成功艺人的完美典范,他劳动模范一般的工作狂精神,让同行和媒体都赞叹不已。2000年刘德华投资拍了自己从艺以来的第100部电影《阿虎》,堪称老而弥坚。除此之外,他多能多专的均衡发展也是4个人中人气保持最好的,即使从2000年获得第一个金像奖影帝后,他在电影方面开始投入较多的精力,但音乐方面依旧保持高产,虽然陈耀川为他打造的大路化的情歌失去了最广阔的市场,但仍然有不少追随者。
2005年底,刘德华受邀出席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大会”,会后接受本报采访时他说自己最在乎的还是电影,他想成为“中国演员”而不仅仅是香港演员。他的这种热爱有时也会惹来争议,2005年10月刘德华发出号召,要联手五位影帝合力拍片,以拯救香港电影的颓势,结果招致一场激烈的口水战。
从刘德华的角度来看,“五影帝拍片”只不过是他为了拯救香港电影业的单纯思路,无论“华仔”能不能拯救电影市场,刘德华都是最有权利挺身而出的那个人,只因为他多年来一直坚守香港电影的阵脚。香港导演陈可辛评价说:“在将来,谁提到香港的电影史,都会提到刘德华。”直到如今似乎也是最在乎“天”字的一位,创建的演艺公司叫“天中”,成立的电影公司叫“天幕”,在“四大天王”影响日渐下落时,刘德华接受采访时,仍称“四大天王”没有过时,年轻一代和老一代的明星是不同的,年轻人身上有很多不可取代的东西,比如说新音乐,值得我们学习。
“四大天王”中,郭富城的成名道路最为漫长。1984年19岁的郭富城考入无线电视台的舞蹈训练班,1987年转入无线艺训班,期间演过数部电视剧,但大多为龙套角色。直到1990年,出走台湾的郭富城拍了一支电单车的广告,没想到这则广告竟改变了郭富城的一生。他那俊朗的外形、湿漉漉的头发、带电的眼神开始让台湾少女着迷,随后灌录了三张国语大碟,其中一曲《对你爱不完》红遍两岸三地。
1991年郭富城以歌星的身份“杀”回香江,随即推出粤语大碟,1992年册封“四大天王”,奉陪末座,成名时已28岁,后来,郭富城开始尝试多方面发展,拍了王晶的电影《街头霸王》,演了电视剧《烈火狂奔》,也遇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经纪人、填词人小美。
虽然郭富城舞蹈技能不俗,但令他最羞涩的就是音乐,舞曲风格似乎也成了他撇不开的拐杖,“以舞会友”成了方便快捷取悦歌迷的套路。成为百事可乐代言人后,郭富城逐渐往扮相新奇大胆、歌曲风格多样的前卫路子上走。但郭富城的本性并不是一个前卫的人,所以只好在形象上动脑筋,幸好他每一次形象的改变似乎都能影响潮流,从最开始的“四六分头”、到接拍百事可乐后的“火箭头”,郭富城在“四大天王”中,更多地用自己的外形来干预时尚。可以说郭富城能有今天的成就,与广告是分不开的。从他出道至今,每时每刻都有广告围绕着他,先不说让他一夜成名的电单车广告,1998年初当上的“百事巨星”甚至是其从艺生涯的转折点.2005年郭富城终获台湾金马影帝,是“四大天王”中第三个获得此殊荣的。2006年郭富城又因电影"父子"蝉联台湾金马影帝.
去年年底,歌坛常青树张学友忙碌异常。除了自己已经巡演一年的音乐剧《雪狼湖》在北京作收尾演出之外,他参演的电影《如果·爱》也作为贺岁影片加入年底票房大战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面对“四大天王再次发力”的局面,张学友无奈地笑着说:“怎么还在叫我‘四大天王’,没有办法,他们始终爱叫这个。‘四大天王’的说法早就觉得过时了,这种说法已经被大家叫了十几年,现在四个人各自的发展都很精彩,连碰面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所以‘四大天王’的说法已经应该‘废掉’了。这个称号只是代表上个世纪90年代的它,并不代表现在。虽然我对现在这个称号,已没什么感觉了,但是我并不唾弃它,因为它曾经给我带来很多东西。”谈起这个称号所代表的意义,张学友说:“我觉得‘四大天王’代表的是上世纪90年代,现在的乐坛已经很不一样了,有了新的状况。‘四大天王’只代表那个年代。现在的乐坛新人辈出,相对而言,给予歌手的压力也会更大。这种事情很正常,以前也会有。他们(歌迷)越喜欢你,对于你的要求就会越高,还会把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加到你的身上来。不过,我觉得作为歌手最重要的还是做自己的音乐。如果市场不喜欢你,那么你能改就改,不能改也没有办法。
我很希望自己能作一个见证:作为一名真正喜爱音乐的歌手是如何走完他一生的。每个人走完自己生命旅程的方式都不同,如果你喜欢唱歌的话,能唱到哪里,会有什么样的发展,现在谁也说不好,我只想努力地唱下去,用自己的演艺生涯见证一次歌手从进入演艺圈到结束舞台生涯的过程,所以对于(四大天王)这种称号,我现在已经无所谓了,只要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足够。”
只有怀念,没有留恋
1999年,张学友、黎明先后宣布退出“四大天王”的称号。同时也不再参与香港乐坛的奖项角逐。两人的退出可以看作是“四大天王时代”的正式结束。
对于那段“天王时光”,张学友并不留恋:“有人可能觉得我们四个人那个时候非常风光,现在我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怀念那段时光,可事实上我一点都不留恋。但不留恋并不代表我排斥那个阶段。我很高兴我经过那个时间,常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是,我是既得利益者。在香港乐坛,我刚刚经历了它从起步到顶峰再到现在的没落的整个过程,我是这样走过来的。这十几年,我刚好在里面,而且我走在最前面,现在整个市场改变了,我还是觉得要是我可以的话,找到一些新的出路也好,或是,一些新的环境也好,让它可以有一个重生的机会。
现在的香港乐坛大家都看得到,除了娱乐方式的增多,网络下载和盗版的冲击之外,音乐的周边其他环境也不是原来那么好了。比如原来媒体大家其实是合作的,一起把一些有前途的新人推出来,但现在变成了竞争,大家都搞颁奖礼,你捧这个人,那我就挺那个。缺少了一个集体的力量。所以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很难再现当年我们的那样一种情况。
所以我很不喜欢香港的颁奖的方式,最后决定退出。
其实现在的颁奖礼里面,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在里面。比如说要平衡唱片公司的利益等等,变得没有那么单纯。”
时代不同,竞争不在
到了今天,四人各自的发展越来越不同,“四大天王”的称号似乎确实越来越遥远了。“当时我说退出颁奖礼和(四大天王)这个称号,我并不是说我要不做‘四大天王’,做不做也不是我自己可以决定的。我本来就没有说我是(“天王”),然后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的,它什么时候走我也没办法决定,它继续下去也好,结束也好,我觉得这个都不由我决定。那个时候大概是有人问我,我是觉得‘四大天王’这个名字其实现在好像已经不存在了,是因为大家发展都不一样了,大家同时间出现的机会也很少,跟当时不一样。当时大家都很激烈地在同一个场合里竞争,哦,大家在讲(“四大天王”),我觉得我了解。那现在大家拍戏的拍戏,唱歌的唱歌,不唱歌的不唱歌,所以就都不一样了,那个竞争也没有了,所以那个名字也不存在了。”
近些年,黎明工作量锐减,转型开始做了娱乐公司老板。因此近年的工作安排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接。黎明似乎是四大天王里面最排斥这个称号的。在接受采访时,他基本上对关于“四大天王”的问题不作太多回应。“四大天王作为一个名称,会永远存在。但我觉得它是用来开玩笑,用来挖苦人,用来玩耍的。
天王的名称对我黎明来讲是没有作用的,你可以查我的记录,从第一天有四大天王这个名称,我从来没有用过。到任何一个地方做宣传,别人叫黎明我最开心,叫天王最难受!
这只是媒体为了炒作而起的一个名称,与我有什么关系?现在又是什么小天王、小天后,这是没什么用的。”但作为当年“四大天王”这个称号的受益者,黎明无论如何也无法摆脱公众对他的“天王”印象。
谈起这些,黎明觉得颇为无奈。“或许从包装和宣传上讲,这样的称号不单单对于我们四个人,也对于整个香港乐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长达10年的时间我们四个人包揽了大部分的奖项,也造成了一些不太好的后果。比如那个时代一些其他的优秀男歌手会因此感到压力很大。香港的乐坛也因此失去了一些可能性。现在过去了这么久,不少新的歌手冒了出来,我觉得我们其实已经获得了很多的利益,没有必要再在那些所谓的颁奖礼上分猪肉。不如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人。所以后来我决定退出颁奖礼。
因为四大天王留给香港歌坛的印记过于深刻,不少年轻歌手出道之后都比较刻意的避免被人称作所谓天王接班人,陈奕迅还曾公开说不买黎明的唱片。对于后辈歌手对于自己的看法,黎明的表现很大度:“尊重分两种:一种是内心真正尊重,一种是表面尊重。同一个人,某些人可能认为很需要尊重,而另外一些人可能认为完全没必要。生活在现在这种自由的社会,人们都只会尊重实力。”也正因此,黎明这些年的工作重心已经从个人发展转移到了公司运作方面。“我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知名度,所以根本没有必要乱接工作勉强自己来做。我多拍几部影片、钱赚多赚少都不是问题,但用压榨自己的方式去拍,只会让自己死得更快些。
人生要走很长的路,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工作既令我有满足感又令我失落,但男人必须把精力放在事业中。像周润发和成龙大哥,他们都是我的前辈,每天面对不同的环境在拼搏,我也应该向他们那样努力。
在1990年代的华语娱乐市场,四大天王凭借其强大的影响力几乎统治了整个市场,在1991年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中,黎明、张学友和刘德华三人已瓜分十个金曲奖中的七个。而1993年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上,张学友和刘德华分别有三首歌曲入围,仅仅两人就包揽十大金曲中的六席,再加上另外两大天王,其他歌手的生存空间已经被挤压的很小。
在1990年代初期,许多人认为张学友和刘德华分饰在1980年代谭咏麟和张国荣的角色,以乐坛实力派代表和偶像派代表的姿态称霸乐坛。不过,早在1992年,黎明凭《我的亲爱》,人气急升,已经似有取代刘德华为偶像派代表的地位,他更曾经成为YES年轻人杂志长期偶像榜的首位。
数年后,四大天王的竞争更激烈,张学友被誉为歌神接班人;黎明则开始配合广告宣传歌曲,取得相当成功的反应,开始了香港乐坛的广告歌热潮;刘德华则转战海外的国语歌市场,虽然发展不俗,但是香港的乐坛发展则开始放缓,被张学友和黎明拉开距离。郭富城则主力劲歌热舞,凭舞台上精湛舞艺获得观众与演艺界的认同,更被封为舞台王者。
90年代末期 - 2000年代,四大天王的实力依旧具备相当的影响力,张学友组建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与录音室,并一人独揽和支持环球唱片旗下的上华唱片公司,亦自己策划并担任艺术总监成功的举办了大型的音乐剧《雪狼湖》。在世界地区巡回演出,为华人流行歌手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并被许多人认为是流行歌手的艺术突破。
刘德华则与曾志伟等人积极的提拔新人,并且开始积极的筹建影视公司,刘德华曾于1998、1999、2001及2002年度夺“四台联颁音乐大奖--传媒大奖”,四度成为四大电子传媒音乐颁奖典礼大赢家。电影方面,他参与的电影演出已超过100部,奖项包括2000年《香港电影金紫荆奖》“最佳男主角”,《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男主角”、及《台湾金马奖》的“最佳男演员”。他更在1999年和2004年二度取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在2008年,刘德华更成为奥运会圣火在香港传递的首名火炬手。
黎明于1999年宣布不再于香港领取任何关于音乐方面的奖项,但仍继续拍戏与唱歌和热心公益,现任“公益金董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他并成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 A Music,旗下歌手有杨千嬅、卫兰、卫诗、光良、江美琪、吴克群、杜汶泽、王歌慧及应昌佑。
郭富城继1997年至2000年的歌唱事业巅峰期后,在2004年的《舒适堡郭富城舞台宝典@舞林大汇》再创传奇,演唱会叫好叫座,被传媒喻为近十年最精彩的演唱会,成为一时佳话。他更以在演唱会中的舞蹈演出,获颁香港舞蹈年奖2005,他亦是首位娱乐界人士获得同类奖项。电影方面,在2005年以及2006年凭借精湛的演技更连续荣获两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在2008年《舒适堡郭富城舞林正传演唱会延续篇》所使用的450度旋转舞台,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入为全球演唱会中最大的旋转舞台,为华人演唱会首创荣耀。
⑷ 他曾救过周润发,帮助过刘德华,身高不足一米五却在香港只手遮天,他是谁
说起刘德华,我们都知道他是演艺圈的大前辈了。但是有一个人刘德华还曾经承诺要一生敬重他如父亲一样。这个人就是泰迪罗宾。泰迪罗宾虽然长得其貌不扬,但是在音乐和影视等方面都有超高的成就。泰迪罗宾正在年轻时候组建了“花花公司”乐队,曾经也是席卷了整个香港的娱乐圈。
结语
香港流行音乐和电影开始大规模席卷内地的八十年代末,恰恰已经是泰迪罗宾事业发展的尾声,很快就销声匿迹了。虽然泰迪罗宾如今已经很少听到关于她的消息了,但是他的影响力还是有的,如果现在啊泰迪罗宾复出的话,香港界的大腕也是都会邀请他去捧场的。现在泰迪罗宾也是有了家庭,一家子在一起很幸福。也祝福他们一直都会快快乐乐的。
⑸ 刘德华与黄奕一起演过的电影
兄弟之生死同盟
演员 苗侨伟 Michael Miu 黄日华 Felix Wong 汤镇业 Ken Tong 刘德华 Andy Lau 陈奕迅 Eason Chan 黄奕 Yi Huang 王志文 Zhiwen Wang 林家栋 Ka Tung Lam 制作人 Proced by: 郑则仕 Kent Cheng ....procer Simon Li ....executive procer Yao Lu ....line procer (as Lu Yao) Dong Bing Shan ....executive procer (as Shan Dong Bing) 出品人:于冬 刘德华 总监制:单东炳 李启承 总策划:张浩 张佩诗 监制:郑则仕
http://www..com/s?bs=%C1%F5%B5%C2%BB%AA+%BB%C6%DE%C8+%B5%E7%D3%B0&f=8&rsv_bp=1&wd=%D0%D6%B5%DC%D6%AE%C9%FA%CB%C0%CD%AC%C3%CB&inputT=14594
⑹ 刘德华扮演的孙总的那部电影的名字叫什么
该影片是《我知女人心》,刘德华在影片中饰演孙子刚。
《我知女人心》是由博纳国际影业集团、派拉蒙影业、中影集团投资拍摄的一部都市爱情电影。影片翻拍自好莱坞喜剧电影《男人百分百》,由陈大明执导,刘德华、巩俐等主演,2011年2月3日在全国上映。
影片讲述能听到女人心声的孙子刚与广告公司创意总监李仪龙在历经了重重误会之后终于走到一起的浪漫故事。
(6)刘德华电影总监扩展阅读
《我知女人心》角色介绍:
1,孙子刚
演员:刘德华
他是一位游走在美女间的风云人物,因无意中获得了能够听到女人心声的能力使得他在与竞争对手李仪龙的较量中稳占上风。渐渐的他发现李仪龙内心的善良影响了他,她独特的气质改变了他的生活和内心。
2,李仪龙
演员:巩俐
她是以推广女性产品而享誉业内的广告公司创意总监。在广告界取得骄人业绩后,被高薪挖到新的公司,但却碰到身怀异能的竞争对手孙子刚,创意无法及时施展,跳槽不久便遭遇冷落。机遇不佳却在不刻意的情况下收获了最后的爱情。
⑺ 刘德华主演的可以听懂人心的想法的电影
《我知女人心》是由博纳国际影业集团、派拉蒙影业、中影集团投资拍摄的一部都市爱情电影。影片翻拍自好莱坞喜剧电影《男人百分百》,由陈大明执导,刘德华、巩俐等主演,2011年2月3日在全国上映。影片讲述能听到女人心声的孙子刚与广告公司创意总监李仪龙在历经了重重误会之后终于走到一起的浪漫故事。[1]
⑻ 刘德华做创意总监拍的电影
初恋未满
⑼ 刘德华演过的电影,在那里他饰演的人物得了一场病之后,可以能知道别人的心事,那部电影叫什么名字
是《我知女人心》不过刘德华不是得病,而是触电后,能听到人心声。
导演: 陈大明
编剧: 陈大明
主演: 刘德华 / 巩俐 / 袁莉 / 陈志朋 / 李成儒 / 胡静 / 安雅 / 罗素 / 胡凯莉 / 虞俊达 / 潘霜霜 / 赵晨浩
类型: 喜剧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香港 / 韩国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1-02-03(中国大陆)
片长: 117分钟
又名: 芳心大盗剧情简介 · · · · · · 百分百纯爷们的广告公司创意总监孙子钢(刘德华 饰)在公司里活得逍遥自在,本来马上就要升迁作执行创意总监的他忽然被传闻中的“广告杀手”李仪龙(巩俐 饰)抢了心仪已久的职位,这件事让他极其愤慨。一次意外触电,孙子钢突然能听到女人心里想什么。在片刻的荒乱之后,他开始利用这项特异功能与叛逆的女儿沟通、讨女同事欢心,以及对付工作中的对手李仪龙。然而,能听到女人心思的他,居然开始慢慢的懂得女人的心思,并从内心学会尊重别人。而与李仪龙之间的关系,也从开始的对峙慢慢变成了惺惺相惜……
本片翻拍自由好莱坞的经典喜剧《男人百分百》。以下是视频,直接打开就可以观看了,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