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影梗概|天籁童声(又名希拉穆仁的炊烟)
手风琴基底的合唱共鸣与心灵启蒙
严厉语文老师与文学之美的复杂情感
希拉穆仁炊烟升起时对远方妈妈的思念
留守少年学习骑马逐梦草原的梦想
同类型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阿巴亩销斯《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再见,我们的幼儿园》
一句话梗概:
贫民少年的寻亲与逐梦之旅
三句话梗概:
生活在塞外草原的留守儿童格日勒和南迪一心盼望着妈妈能尽快回到身边,于是偷了邻居的手机,跑到秘密基地里试图联系妈妈。然而计划失败,被前来寻找手机的乔亚爸爸追赶后,躲到草原深处的一个大土坑里。音乐老师和爷爷奶奶将他们接回家中,并为新年赶回老家过年的父母们准备了一台合唱晚会,孩子们渴望父母能留在身边,镇上大人们也开始积极想办法,最终愿望能实现吗?
角色介绍
格日勒:9岁,留守儿童。圆墩墩的小脸,黑亮的眼睛,嗓音童真明亮,唱起歌来很有感染力。他富有正义感,但也有这个年龄孩子的活泼与好奇心。
南迪:9岁,留守儿童,格日勒的好朋友。胖嘟嘟的身材,浓眉大眼,善良,热情,富有同情心。他很喜欢帮助别人。
乔亚:10岁。瘦高身材,小眼睛,小平头,性格比较急躁。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父母亲是镇上的公务员。
班主任:50多岁,处于更年期。身材微胖,头发卷曲短发,眼神凌厉,对孩子们非常严苛。
音乐老师:30多岁。面容姣好,声音甜美,擅长手风琴演奏和唱歌。爱孩子,喜欢用音乐的方式启发孩子们体验到生命的感动与草原的美好。
三千字梗概
开场
9岁的蒙古族小男孩格日勒和爷爷奶奶生活在内蒙古希拉穆仁大草原上。格日勒自打出生就没有见到自己的父亲,母亲外出寻找父亲未果随即留在城市里打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妈妈常常在电话中哭泣起来,除去城市中的生活艰辛,最让她记挂的就是远在塞外的孩子。
10mins
格日勒常常帮助爷爷奶奶放羊,打扫,偶尔跟小伙伴们在操场上踢球嬉闹。
在上学的年纪,他走好几里地山路去镇上求学,对于很少进城的格日勒来说,这是一趟新奇的旅途。
ACT-1
开心的是,格日勒的好朋友乔亚跟他在同一所学校就读。不幸的是,他们遇到一位脾气暴躁,要求严格的更年期女老师。开学的第一天,格日勒感受到老师严厉的眼神和认字书写的困难。他上课时想上厕所却不敢告诉老师,尿裤子遭到同学们的嘲弄。班主任训斥了格日勒。
难写的汉字让格日勒头痛无比,疲劳之下他竟然趴在课桌上睡着了,老师用粉笔头将他砸醒,并站在教室后排接受体罚。格日勒和一同接受体罚的南迪趁着老师不备迅帆游做鬼脸嬉戏打闹,嬉闹声声再次引来老师的粗暴批评,结果两个孩子打闹的更凶了,不小心抓破了格日勒的小手,血流不止。老师惊慌失措,赶紧带着格日勒去就医。
第一次来到医院的格日勒紧张而兴奋,忘记了小手的疼痛。老师仍在不断指责他的淘气,医生在为格日勒包扎。老师借用医生的电话通知格日勒的嘎查,听到嘎查广播后,爷爷奶奶赶紧来到医院,爷爷看到格日勒的伤情,质问老师。奶奶却担心得罪老师,阻拦着脾气火爆的爷爷。
ACT-2
修养几日后,格日勒如常回到学校,大白纱布小手常常被同学们嘲笑,特别是又胖有壮的小霸王白洁总是带头欺负她,唯独乔亚和南迪对他关心有加,想办法保护他。上课铃声一响,学校里的孩子们犹如一群关在笼子里的百灵鸟。一边听讲一边按捺着焦躁贪玩的心。班主任讲到拼音和汉字之美时总是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语气温和起来。但是总有一些大胆的淘气包在桌洞下叠飞机,玩玩具,常常被老师飞来的书本砸中。格日勒紧张得护着受伤的耳朵。
音乐课是孩子们的最爱,外来支教的音乐老师常常一边谈手风琴,一边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孩子们初尝音乐的快乐,稚嫩的心灵获得片刻的喘息。班主任看到孩子们在音乐课上的自由,训斥他们行为散漫,纪律混乱,并到校长办公室告状。年轻的音乐老师倍感尴尬而委屈。
ACT-3
音乐老师常常夸奖格日勒歌声悦耳,安排他作为领唱。孩子们还学习了分声部合唱,有时候甚至学习课本上没有的流行歌曲,比如《又见炊烟升起》。校长几次在音乐教室外观望,也被孩子们纯洁无瑕的童声感染。
放假时,孩子们常常见到来自大城市的游客,他们习惯了从游客那里获得小恩小惠,给游客们讲述悲惨的家庭故事,成为暑假的主轿悉要任务。格日勒也因此获得很多文具、衣物,甚至还有捐款。夜里,他们去捉萤火虫和蝈蝈,卖给旅游商店的小贩。每逢碰到深圳来的游客,格日勒都会拿出妈妈的照片,询问他们是否认识妈妈,并在心中深深的为母亲感到骄傲。音乐老师常常去旅游接待处表演,下马酒歌和敬酒歌唱了一遍又一遍,孩子们被老师的歌声吸引,躲在不远处围观,慢慢学会了很多好听的蒙古族歌曲。
有一天,格日勒听说乔亚家买了一部小灵通手机,于是请求南迪带他一起去乔亚家里玩耍。三人玩儿捉迷藏时,南迪将乔亚引得远远的,格日勒在家中四处翻找,并拿走了小灵通,他想给妈妈打电话请她回家。
ACT-4
回到家中的格日勒,折腾了半天也不会使用手机,焦急中等来气喘吁吁的南迪。他们带着手机来到秘密基地——一个河岸边的大树洞里。好不容易拨通了妈妈打工工厂的电话,却被告知查无此人。 南迪也是一位留守儿童,他跑回家去跟爷爷奶奶要爸爸的电话号码。丢失了手机的乔亚一家人,气势汹汹的来到格日勒家,逼问他的爷爷交出手机,正在激烈的争执中,格日勒和南迪垂头丧气的回来了。 双方家长严厉拷问,两个孩子竟然一口否认偷了手机。他们始终未能与父母亲成功通话,下定决心一定要留着手机。乔亚一家三口只好离去。
ACT-5
随后,两人总是神神秘秘的来到秘密基地,尝试拨打电话,却一直找不到爸妈。有时手机里会传出英语来,两个孩子被这奇怪的语言逗得哈哈大笑。突然,电话铃响了,原来是乔亚爸爸到镇上的通讯功商店用公用电话打来的找手机。两个孩子吓了一跳,接听电话时,手机突然没电了。难道这是妈妈打回来的电话?一个更大胆的念头在他们心中酝酿,他们回家偷偷拿了一些钱后向镇上走去。来到镇上唯一的通讯商店,不巧的是,孩子们与乔亚爸爸撞个正着!格日勒和南迪吓得撒腿就跑。音乐老师正在附近买东西,看到此情此景有所不解。乔亚急匆匆跟老师解释了原因后,两人一起追了过去。
两个孩子再拥挤的集市中逃出众人的追赶,奔向荒无人烟的草原。气急败坏的乔亚爸爸向警察报告了事情经过,音乐老师一直为二人求情,却被乔亚爸爸拒绝。
ACT-6
夜幕降临,格日勒和南迪在草原上迷路了,躲在一个土坑里哭了起来。
夜里,乔亚爸爸来跟格日勒和南迪的爷爷奶奶理论,训斥他们偏袒孩子的行为。夜深了,孩子们迟迟没有回来,爷爷奶奶们四处呼喊,寻找孩子的下落。音乐老师和更多牧民们都加入进来,乔亚的爸爸有些懊悔,也加入寻人的队伍。
整整一夜,众人无果而返。爷爷奶奶费尽周折联系到外出打工的孩子妈妈们,围着草原高处的敖包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干脆跪倒祭拜,请求苍天保佑,说着话老泪纵横。
天色暗淡,第一场冬雪洋洋洒洒,寻找孩子的大人们更加焦急,不懂事的小孩大声询问:他们是不是被狼吃掉了。孩子爸爸一个巴掌打过去,小孩痛哭起来。
这时候格日勒平时饲养的小狗突然跑过来旺旺直叫,爷爷赶紧跟着小狗,一路向东方走去。不知走了多少路,终于在一个土坑里看到两个有冷又累的孩子,眯着眼睛睡着了。
爷爷让奶奶回去请求支援,自己跳下去紧紧抱着孩子们,为他们温暖身体。
音乐老师和乔亚的爸爸一起来接孩子们回家。
“我想用手机找回妈妈”。
“我想请妈妈参加家长会”
孩子们的言语戳痛了老师的心。乔亚爸爸也不再追究两个孩子的责任,要求他们不得再次偷东西。
ACT-7
得知孩子失踪后,孩子妈妈们赶紧回到家乡。她们看见勒勒车上的孩子,一把搂在怀中,孩子们痛哭起来,妈妈们也将所有的委屈与辛劳化作了眼泪。
新年快要到了,音乐老师正式组建了合唱团,孩子们天籁般的童声飘荡在草原上空。
从祖国各地赶回来的父母们,聚集在学校礼堂中观看孩子们的新年演出,开心之余在孩子们的歌声中流下百感交集的泪水。幸福的歌儿唱起来,欢快的节奏响起来,礼堂中孩子们和大人们一起,沉浸在短暂的快乐时光中。
格日勒抱着妈妈,担心一不小心妈妈就会跑掉。“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却只有你。”格日勒唱起最喜欢的歌。妈妈两行热泪流了下来。
最终,镇政府成立了草原文创产品工厂,妈妈们在镇上开心的工作,同时还能承担起陪伴孩子们的职责。在国家的大支持下,乡村逐渐振兴,孩子们的合唱团终于走出草原,代表着乡村走向了城市的大舞台。
End
『贰』 《让爱传出去》电影解析
今天晚上由我给大家解析电影《让爱传出去》,大家看完有什么感受呢?
《让爱传出去》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老师给一帮初中孩子讲社会学,谈人与社会的关系,并布置了一个作业:做一件事看能否改变世界。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比如让中国的孩子们一齐起跳,目的是为了落地时引起的震动可以改变地球运行轨道。这个算不算改变世界?当然算。因为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
然而我们主人公崔佛的方案则非常别致,他的方案是每个人帮助另外三个人做一件好事,解决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这三个人再分别传给其他三个人,于是一传三,三传九,依次类推,这样世界将变得越来越美好。于是这个小孩子就开始了他改变世界的行动,先是一个流浪汉,然后是他的老师,最后是他的同学。
不过令他悲哀的是,他的行动似乎都失败了,流浪汉没有改变吸毒的行为。他的老师不能原谅这孩子的母亲,用爱将她拯救出来。那个同学呢,当他被几个坏小子欺负的时候,小主人公退缩了,没有挺身而出。崔佛陷入了痛苦当中,开始为自己的计划感到绝望。这时候老师告诉他,他不以结果评分,重要的是过程
不过还好,影片同时开展着两条线索,当小主人公垂头丧气之际,一个远在洛杉矶的受爱心传递受益的作者开始了他追本溯源的行动。爱心的传递或许没有像小主人公预想的路线行进,崔佛帮助了流浪汉戒毒时,但这份爱却在生命之间流动。流浪汉将这个计划告诉了崔佛的妈妈艾琳,于是艾琳鼓足勇气面对了自己酗酒的母亲并且原谅了她。
在一次外出过程中,崔佛的外婆帮助了一个被逮捕的抢劫犯,这个抢劫犯深受感动并把这份爱传递给了在一位哮喘的女孩子,即使当时的方式很极端,使得律师的女儿得救。后来律师将这份爱传递给了车子被摧毁的一名记者......
于是这份爱按照自己的渠道闪烁光亮,让人感受到爱的温暖,让爱在生生不息的流动。
最终这两条线索同时展开,相逆而行,最终碰撞出炫目的火花,这个孩子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这部电影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是什么?
只要你播下爱的种子,决定去改变,很多事情会像润物细无声,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就像我们学习本心一样,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改变,但是自己的生活,事业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有改变。
这部电影的片名叫做《让爱传出去》,那么爱究竟是什么?爱有三个重要的因素:首先,爱是放下执着,放下期待。其次,爱是默默地支持,默默地陪伴。最后,爱的付出需要你自己独立去面对。
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崔佛对流浪汉的爱是没有期待没有执着的,只是无条件的付出,带领他到家里做客,洗澡并住在自己家的停车室里面。影片中,崔佛的母亲面对生活的压力不断酗酒,尽管崔佛很不喜欢酗酒的母亲,还是在默默地陪伴支持母亲,并且竭力安排母亲与老师的约会。这也说明了爱是默默地支持与陪伴。
影片中崔佛看到同学再一次被同学欺负时,他挺身而出,主动保护被欺负的孩子。这也揭示出了,每个人跟世间万物的链接都需要自己去面对,没有一个人可以替他去做。比如我们要将爱传递给孩子,那么我们也只能列一个清单,让他一个一个去面对,不然无论怎么默默支持都没有办法。
爱就像煤一样,只要被点燃,就会越烧越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样,可以从一个点进去,然后慢慢地把自己打开,慢慢地突破。
其实我们对于父母关系都是一种爱的传递,这种爱可以慢慢地打开,而且父母之爱给我们的反馈会比较大,会及时给自己支持,所以从家庭关系,亲密关系入手的爱,可以很容易拿到反馈。
总结一下,你要将爱传递给别人,首先,你自己要独自去面对,不要逃避,不要用道理,评判去逃避。其次,你要放下执着与期待。最后,你默默地支持,默默地陪伴,默默地关注。
以上是自己跟别人的爱,那么一个人如何爱自己呢?一个人要真正爱自己,首先要跟自己的身体进行链接,其次要学会享受生活,这种享受生活叫做无为而为。你不能陷入到某件事情里面,被事情推着走,你要积极主动的去面对事情,什么是无为而为?
除了这些还要给自己最高的目标,比如我们的最高目标是回归本心,激活爱。当你确定自己的最高目标后,那么我们每天需要做的方式就是标注,所有一切都是帮助我们回归本心的。当我们要做练习的时候,就要完全投入,完全付出。
让爱传出去里面讲到一个游戏,他帮助一个人后必须让这个人将这份爱传递给其他三个人,这在现实生活中的隐含意思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有一个人发自内心,无条件的帮助你,你内在会不自觉的有一个承诺,你想帮助更多的人。这种无条件的爱其实是一种传承,这种传承会被人接收到。如果不传递出去,内心会比较内疚,看别人帮助自己这么多,想要去帮助更多的人。这就是每个人内心当中都有的一种善良。就如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再结婚生子,给了孩子生命一样,这是一种传承。
这里关键有一点,人们往往喜欢待在自己的舒适区不敢去面对,那么这个舒适区是什么?就是一个人长期会忽略掉自己身体上面的感觉,内心会变得僵化,不断纠结,并产生很多妄念,因此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更不可能好好地爱自己。
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因为小时候的创伤,将自己的心封闭起来了。他不愿意去原谅崔佛的母亲,不愿意打破自己固有的生活习惯。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崔佛的母亲是不爱自己的,她活在自己的幻想和侥幸心理中, 她一次有一次地原谅崔佛的父亲,甚至觉得他已经知道自己的错误了,渴望再给他一次机会,我们都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母亲并没有做到尊重事实,母亲这样的心慈只是给自己和崔佛带去更大的伤害。
于是影片最后,崔佛说到,我想是有些人太害怕了,或者认为事情会有所不同,这世界还不算太遭,习惯原本生活的人,不容易改变,就算情况很遭,也很难改变。于是他们放弃了,他们一放弃,每个人就都是输家。
听到这里,我们大家内心都有很大的触动?尤其是那个老师,作为社会学老师,他觉得有愧于自身的角色,当观念与行动不能统一的时候,其语言迹近于欺骗,其内心迹近于伪善,其人格迹近于怯懦,还好,在影片中,那个老师醒悟了,开始面对自己的内心重新接纳崔佛的母亲。
而作为观众,我们也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因为自己的恐惧或者舒适区而让自己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
其次,这部电影还讲到一个点,享受生活。享受生活就是说不要被生活所强迫,每天为了生存而去生活。很多东西需要积极主动的去享受它,或者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每天是一个精进的状态。我们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它是充满了积极主动大方。但是如果他是一个被创伤给禁锢住的人,一般都会感觉不愿意付出,很容易算计或者很焦虑。
一个正常的人就会像小朋友一样活蹦乱跳,懂得自己想要什么,想要什么会表达得很清楚,而不是不敢说,比如他饿了,想吃东西,会直接表达。但是我们成年人,如果创伤淤积比较多,不敢说,不敢表达,害怕说一下害怕别人说他不懂事。害怕提出这个要求会被拒绝,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一个表现。这些都需要慢慢打开自己,慢慢修炼。
因为之前的淤积太多了,我们成长的标准是一个婴儿的状态很健康,很快乐,很活泼。想想看,我们自己跟婴儿的状态有没有差距。如果有差距的话,就赶紧调整。你看婴儿他是不会睡懒觉的,几点起来就几点起来。而且他很容易活在当下,很容易满足,很活泼大方。
这是一个正常人的状态,我们需要不断跟正常人的状态作对比、看看自己还有哪些不够打开,如果不够打开,这时候就要认真觉察,当我发现自己不够积极大方的时候,我要努力去修这一点,这时候我就在生活中认真去看哪些我不够积极大方,比如别人向我借东西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有没有不想借,或者第一反应有没有排斥。这些都是要修的关键点,这些是属于我们观念头的范围了。我们中级课程的内容。
一个人真正的改变,是让我们的念头发生改变,由内而外的发生改变。
以上使我们如何爱别人以及如何爱自己的内容。爱自己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不断地去表达自己,加强跟自己的链接,积极主动地探索。
当然在这部影片最后,爱上升到了无条件付出层面,在这部电影中,即使这个男孩子死了,但是这种爱一样在传递,这种爱的传递跟这个人是死是活已经没有关系了,爱可以超越死亡。
就像卢佳老师说的《寻梦环游记》,生命的终结不在于死亡,而在于遗忘。影片中崔佛虽然死亡了,但是他的爱在生命中传递,从此生生不息,爱是可以超越死亡的。
同时这部电影也向我们展示了,爱是改变人的最好方式,也是最简单,最快速的方式。好的,咱们今天的电影解析就到这里。
提问:如何发现别人需要帮助的地方,特别是崔佛发现了他老师需要帮助,还是他真正需要的?
其实你这个问题他在最后最采访的时候也谈到了这个点,他在最后的时候谈到,要帮助别人,就要仔细观察,了解他们需要什么帮助,因为许多人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老师因为小时候的创伤将心关闭了。孩子感受到了,其实在跟他交流过程中发现了。
放下期待的做事,放下对结果的执着。
感悟
1、爱别人要学会观察,给予他需要的东西。也许有些问题他自己都觉察不到需要去解决。就像我们之前没学本心课程一样,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救赎和治愈。这个需要我们有很强的感受力和觉察力
2、爱的发心很重要,要想把爱传出去,要放下期待,放下对结果的执着。让自己回归空性。有时候我帮助了别人,特别想要得到感谢,如果他不感谢我,那么下一次有好的机会,我的小我会跳出来,不是那么心甘情愿情愿的帮助。而这些人的出现,就是来让我一次又一次的面对自己,让自己放下这些外在的赞美,让自己有一个纯真的心,身轻如燕的前进,走的更远。
3、爱自己,要多跟自己的身体产生链接,好好享受当下。很多时候我无名,就是没有感受到了自己的身体,被大脑的思维带走了。现在我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就能从虚妄的世界里挣脱出来,很快的让自己静下来。
特别是最近背疼的时候,更加要好好感受,不要逃避,好好享受现在当下的时光。以后要时常提醒自己链接身体。
『叁』 求推荐电影妈妈
以下是我为您推荐的电影《妈妈》(Mother):
1.《妈妈》(2009年)- 法国导演贾库尔·诺埃,在这部电影中,一位年迈的妈妈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不受任何伤害而做出了极端的决定。该电影在国际上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2.《我们不能是朋友》(2019年)- 这是一部韩国电影,讲述了一位年轻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抗争的故事。该电影通过一位母亲坚定不移地捍卫自己的权益,探讨了亲情和母性的力量。
3.《我的母亲》(2004年)- 这是一部西班牙电影,讲述了一对母子之间亲密、复杂的关系。这部电影以诗意的方式探讨了家庭、记忆和悲伤。
4.《夜行母亲》(2005年) - 这部来自南韩的电影讲述了一位离异的女主角在为儿子争取更好的未来的同时,与社会斗争的故事。该电影揭示了现代社会对妇女的期望和压力。
这些电影都探讨了妈妈与孩子之间的复杂关系,并通过展示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而奋斗的故事,打动了观众的心。希望您能找到其中一部电影满足您的观影需求。
『肆』 如何看待《妈妈!》的结局大海究竟意味着什么
《妈妈!》的结局是开放性结局,她们母子站在大海里,未来何去何从,结局没有给出,但其实答案已经在每位观众的心里了,只不过大家不愿意接受罢了。大海意味着母爱,母爱如海。
最后:《妈妈!》这部电影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看,不仅仅是因为母爱伟大,还因为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下阿尔茨海默症患者。
『伍』 有没有你看过一次再也不敢看第二次的电影
我看过很多种类型的电影,其中让我看过不敢再去看第二遍的电影有:《无人知晓》、《金陵十三钗》、《一九四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无人知晓》
就画面风格来说,干净明亮的画面,各种构图和特写都像是在看一部治愈系的电影,自然的表演没有一丝刻意,可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却在讲述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本可以煽情,却没有任何拖沓,就像普普通通的记录生活,平凡中的四个可怜的孩子,为了生存而努力,以妹妹的意外死亡作为结局,一个小生命最终就在一个旅行箱中,那双沾满泥土颤抖的手,本不该在这个年龄经历的一切,最终画面停留在四个小孩走在马路上,前方的路途崎岖,却只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继续
『陆』 电影《亲爱的》是讲什么故事的电影
电影《亲爱的》讲述的是以田文军为首的一群孩子被人贩子拐卖的父母苦命寻找孩子,和养育被拐孩子的农村妇女李红琴如何为争夺孩子做抗争的故事。有的观众认为,在孩子被拐了这么多年之后,田文军扔不惜花费全部财产和时间去寻找儿子的行为是很傻的,无异于大海捞针。而笔者认为,正是因为田文军的坚持和执着,才换来了他和儿子的团聚。正是因为田文军的坚持和执着,才让自己没有在一次次碰壁后仍然坚持下来。
影片中,田文军和妻子的感情破裂,一天,儿子追着开车离去的妈妈,结果再也没有回来,让夫妻二人都陷入了绝望,他们用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寻找儿子回来,贴了成千上万张寻人启事,利用互联网,当然遇到了很多骗子,令两人的生活一度陷入绝望。看的出来,夫妻俩是抱着必须找到的决心,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是打心底里要拼了命也要找回自己三岁的儿子。所以说,正是因为田文军的坚持和执着,才让自己没有在一次次碰壁后仍然坚持下来。
正是因为田文军的坚持和执着,才让他获得了一点又一点的希望和机会。儿子丢了之后,夫妻俩的生活陷入了绝望,他们用尽各种办法,努力寻找儿子回来,常年累月的寻找都没有一点点的希望,但是值得庆幸的是,他们遇到了几个和自己经历相仿的家庭,命运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人多力量大,果然,经历了三年时间,两人跋涉千里跨到另一个省,终于在一个小村落里找到了儿子。看的出来,田文军的坚持和执着是常人无法比拟的,他对儿子的爱是时间也无法冲淡和消磨的。所以说,正是因为田文军的坚持和执着,才让他获得了一点又一点的希望和机会。
总的来说,是因为田文军的坚持和执着,才换来了他和儿子的团聚。从儿子被人贩子拐卖,夫妻两人的寻找儿子的行为就没有停下过,贴寻人启事,利用互联网,报警,访问熟人,自己徒步寻找,各种各样的办法他们都用过了,却始终没有成效,但是他们坚持不懈不放弃,为了儿子实处各种办法,感动了无数人,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找到了儿子。
这不仅仅是一个寻亲的故事,更是一个对人性的思考和启迪,正如陈可辛所说“人生不是非黑即白,站在自己的角度都是被害者,感情是不可替代的,不管血缘是谁的,亲情建立起来,谁都没有办法割舍。”确实是这样,血缘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人和人之间建立的信任和感情才最弥足珍贵,任何一个对你好的人出现在你身边,都是上天对你的恩赐,应该珍惜,而不能随意挥霍别人的情感和善良。
『柒』 有谁知道经典老电影有关母亲的(电影名字)
疯女泪又名《疯女十八变》
http://ke..com/view/2071441.htm?fr=ala0
和《妈妈再爱我一次》差不多的感人,但不是《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再爱我一次),也不是《豆花女》。好像是《疯女十八年(疯女泪)》不过剧情也讲的是妈妈,但是这是一个伟大的后妈。剧中的女主人公死了丈夫,她带着女儿改嫁到另一家,而那家有一个小男孩和那个男人的母亲,才嫁过去没多久,丈夫又因为出海意外而死亡,结果他丈夫留下的儿子和婆婆就骂她是克夫命,要她走,她不但没走,而且还照顾起了这一家人,但是却备受排挤和虐待。后来她的小叔子,也就是婆婆的另一个儿子,在外面赌钱,把祖房给抵押了出去,一家人没有地方住了,她就租了一个很破旧的地方,让大家住在一起。有一天,婆婆生病了,中医说要用肉来做药引,可是家里没钱买肉,她就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后来婆婆死了(好像是这样),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因为劳累过度(又好像是车祸或者是生病),她死了,后来这个小男孩也幡然醒悟,知道要照顾妹妹了……结尾好像就是妈妈的尸体被板车拉去要火葬了,两个孩子追着妈妈边哭喊边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