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搞笑电影 » 按颜色分类的儿童电影
扩展阅读
看看电影下载最新版本 2025-04-08 21:05:16
七个字的日本电影动画 2025-04-08 20:47:20
装满游戏的口袋电影 2025-04-08 20:47:19

按颜色分类的儿童电影

发布时间: 2025-04-06 21:33:31

老电影的问题有关熊猫的

我知道,是在云南拍的一部儿童电影,叫《熊猫历险记》 熊猫历险记 开放分类: 电影、剧情片、电影百年 电影名:熊猫历险记 影片导演:光源 主要演员:喻小风(小风)、高群(爷爷)、吴 笑平(独角)、周凤山(族长) 配音演员:丁建华、苏秀、尚华、于鼎、杨文 元、程玉珠 上映:1983年 地区:中国大陆 颜色:彩色 类型:剧情片 熊猫历险记 (1983)故事梗概 很久以前,有一片深山老林,这是只有白马藏族人民才熟悉的美丽又神奇的土地。小熊猫平平和它的妈妈就生活在这里。在附近的山上,住着一位白马藏医和他的孙子小凤,祖孙俩经常上山采药。平平聪明而又顽皮,妈妈告诉它,树林里有狮子和猎人,要当心,别独自走远。可它认为自己很聪明,不会出事。但平平终于掉进了猎人的陷阱,它又饿又怕,连喊救命,小凤和爷爷把它救了出来。从此,小凤和平平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坏猎人独角正为失去猎物而懊恼,看到小凤与平平在一起,气得独角一脚踩在了刚埋下了兽夹子上。在白马藏族人民欢庆民族传统佳节时,独角拿着绫罗绸缎和珠宝来见族长,想说通他允许自己上山抓熊猫,遭到族长的拒绝。独角伙同一些人,到处挖陷阱,平平和它的妈妈先后遭到不幸。小凤再次救出了平平。爷爷让小凤带平平逃往熊猫的故乡,自己与闻讯赶来的独角一伙交手。独角无心恋战,急着去追赶小凤。小凤安顿好平平,施巧计把独角倒吊在树上。小凤和平平来到绝壁上,在小凤探路的时候,平平逗蛇玩,竟遭蛇咬,小凤赶来使它摆脱了险境。小凤在竹林中拿来嫩竹喂平平吃,他们继续赶路。途中,小凤为平平治疗了肢掌上的扎伤,背着平平越过了天堑,涉过激流,赶走了威胁他们的狗熊。他们乘木筏渡过险滩,来到了长满吃人花的地带。巨大的吃人花和食人藤卷住了平平和小凤,经过一番激战,他们终于脱离了险境。小凤背着平平又登上了一座高山,终于到了熊猫的故乡,他们高兴地翻着跟斗,一直滚到山坡下。这里,百花吐蕊,争芳斗艳,鸟雀啼鸣,牦牛成群,猴子跳跃嬉戏,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平静、安宁。小凤和平平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一起,小凤和平平的相信,总有一天,他们的天堂里将会是熊猫满山谷,各种珍禽异兽在人类的保护下,过着平静安宁的幸福生活。

⑵ 《熊出没》为什么一直都很火它真的适合小孩看吗

《熊出没》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FsY35io50RB-I5TOeyLuw

提取码: paab

《熊出没》是深圳华强数字动漫有限公司出品的《熊出没》系列动画片中的第一部,丁亮、邢旭辉导演,武斌、侯喆编剧。

该片主要讲述了森林保护者熊兄弟与破坏森林、采伐原木、占领土地开发创业实验田的光头强之间上演的一幕幕搞笑对决的故事。[1]


⑶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电影,大概是95、96年吧,讲的是一个外国小孩,还有风筝,孙悟空,北京什么的,求解答

片名: 风筝
法语片名:Cerf-volant bout monde
英语片名:The Magic of the Kite
导 演:王家乙、 Roger Pigaut (罗歇·比果)
主演: Alain Astié、 张春华、谢添、派·特·巴尔地纳( Patrick de Bardine)、 Jacques Faburel、Gabrielle Fontan、Monique Hoa、 Souan Won Kong、 Lou P'Ung、Sylviane Rozenberg、Gérard Szymanski、Tchen-Ming Tchen
分类:家庭/奇幻
分级:G(美国)
片长:89分钟
地区:中国/法国
语言:中文/法文
颜色: 彩色
声音: 单声道(Mono)
上映日期:1958年(中国)
1958年12月17日(法国)
1971年11月13日(美国)

简介:
这是美丽的一天,一架风筝在埃及、印度的天空飞过。它最后落在一棵大树上。那是巴黎,也正是影片故事的发生地。比埃罗,一个12岁,脸上带有雀斑的巴黎儿童正和他的妹妹、五岁的尼高尔和他的小伙伴、顽皮的贝贝尔等人在屋顶上欣赏这个美丽的风筝。经过了各种波折以后,孩子们得到了风筝,他们高兴地发现风筝上绘着孙悟空的形象,并附着一封信。比埃罗找到了在巴黎的一家中国古董铺,他从此知道写信和送风筝的是北京的一个儿童宋小清,自然比埃罗是愿意给他写回信,并应允他与他做朋友的。但是顽皮的贝贝尔因为与比埃罗等发生了争执,赌气抢走了风筝底下悬着的回信地址,并且不愿还给他们。晚上,就在比埃罗苦思得昏昏欲睡的时候,他忽然想到了放在墙边的孙悟空,他请求他帮助。突然,孙悟空的眼睛动起来了,然后走出了风筝。孙悟空应允了比埃罗的请求,帮助他和他的妹妹一起到中国来找宋小清,并让他看到穿着龙衣的人。比埃罗来到了北京,他站在一座辉煌、香烟缭绕的宫殿中,孩子们觉得很新奇,但坐在殿中央的小皇帝却并不欢迎这些陌生人,他命令武士们去追拿比埃罗,比埃罗吓得直叫孙悟空,孙悟空到底来了。他问比埃罗:你不是想看到穿着龙衣的中国人吗?比埃罗说,我是来找宋小清的,我不愿见到这些人。孙悟空便告诉他这些人是再也不存在了。在孙悟空又一次奇妙的帮助下,比埃罗终于在北海桥上找到了一些中国小朋友,其中一个还会讲法语。但是贝贝尔,这个调皮鬼也跟来了,他给比埃罗和中国小朋友在寻找宋小清的过程中带来了不少麻烦。尽管如此,比埃罗在中国小朋友的热情帮助下,还是找到了宋小清。他正与无数小朋友在天坛放风筝。比埃罗高兴得叫了起来,他也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他转过身来,醒了,才发现自己原来是做了一个梦,叫他名字的正是尼高尔。这时,贝贝尔也来认错了,他把地址还给了比埃罗,除了给宋小清回了一封信,另外又写了一封信,交托给风筝,让风筝去帮助他们寻找友谊。风筝高飞在蔚蓝的天空,与白色的鸽子一起飞向了远方。

幕后:
本片是我国第一部彩色儿童片,也是我国第一部中外合拍片。它表现了不同国度的孩子们纯洁的友谊和爱好和平的理想,并以此展示了儿童纯真的心灵,告诉人们,儿童从小就应该团结互助,珍视友谊。整个影片构思新颖,想象丰富,将中国传统中的神幻世界与现实生活揉和在一起,产生了一种奇特的、迷人的艺术魅力。观众可以通过儿童的眼睛,看到两个国家的首都及其风俗人情,富有诗情和画意,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外合拍的儿童片佳作。本片曾在1958年第11届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获荣誉奖,并曾于同年在意大利第1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圣;乔洽奖。

短评:——当年的清新
今天在央视少儿频道看到这部影片,很老,看得时候有多老不晓得,知道是那个时候的特有的色彩,特有的表现方式,特有的说话口吻。在这个纷扰的大片氛围下,突然之间看到这样的一部影片,很是清新。
本来以为是中苏合拍的,查了资料晓得是中法合拍的,中法两国于1964年1月27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而这部片子拍摄于1958年。那个年代的片子好多都有着很深的意识形态,曾经饶有兴致的看《青春之歌》,也看了80年代的《穿红衣服的女孩》,这些片子都带着很深的意识形态。而在看这部《风筝》的时候,只感受到一群孩子的纯真。不是幼稚,用我们现在的眼光,很难理解片中那种热情,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很纯。
这部片子在中国的资料很少,最多的都是评价——中国第一部中外合拍片。通过法国片名,在IMDB上找到该部片子,当然,么想到美国将之分类为家庭/奇幻。想起小时候看过很多类似的片子,醒来都是一场梦。比如:《小铃铛》貌似那个时代的如果想奇幻,人们想到的只能是梦。不同于现在,似乎人人都能够接受当年的梦。当然,《风筝》我感觉不能只能因为一个梦一个孙悟空而将其定位为奇幻。
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今天看到这部片子特别感动,看片时的放松状态连看那些轻喜剧都赶不上。

PS:美国这部影片是1971年上映的,相信也是有历史原因的。而对于之后我贴上的一份转载的评论,有些我还是不赞同,但觉得还是有些意义的。

⑷ 关于伊朗电影 “小鞋子”或“天堂的颜色”

□ 影片原名: The Children of Heaven / Bacheha-Ye aseman
□ 影片译名: 天堂的孩子/小鞋子
□ 导 演: 马吉德 马吉迪 (Majid Majidi)
□ 电影类型: 剧 情 片
□ 主要演员: Mohammad Amir Naji
Amir Farrokh Hashemian
Bahare Seddiqi
Nafise Jafar-Mohammadi
Fereshte Sarabandi
Kamal Mirkarimi
Behzad Rafi
□IMDB: http://www.imdb.com/title/tt0118849/
□IMDB Rating: 7.5/10 (1,151 votes)

小哈里取回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时,不慎把这双妹妹仅有的鞋子丢失了,为了免除父母的惩罚,他央求妹妹与他达成协议:每天妹妹上学时穿他的鞋子,然后下学后再换给他去上学。于是兄妹仅有的这双鞋子每天就在两个人的脚上交换着,能够找回丢失的鞋子或者再拥有一双鞋子的渴望在两个稚嫩的心中与日俱增地堆积着,因为他们既要逃避父母以及迟到可能带来的惩罚,又要承受换鞋带来的种种不便,还要躲避对于他人鞋子的羡慕所带来的折磨。哈里试图和父亲去城里打工挣钱,父亲却意外受伤,花去了本来答应给妹妹买鞋的钱治病。后来,哈里看到全市长跑比赛的通知时,终于哀求老师批准他参加比赛,因为比赛季军的奖品中有一双鞋子。在比赛中,哈里奔跑着,他的眼前晃动着妹妹放学后奔回来与他换鞋以及他换好鞋后奔向学校的脚步,他要取胜,他要获得那双鞋子,他在奔跑,在极度疲劳中奔跑,后来他跌倒了,为了胜利,他又不顾一切地爬起跑向终点并在混乱中率先撞线。当人们向小冠军表示祝贺时,哈里抬起的却是一双充满失望的泪眼。回到家中,妹妹难过地走开了,哈里脱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经彻底地磨烂了,哈里把打满水疱的脚泡在院内的池中,一群鱼向他游来。而此时,他的父亲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车上,放着买给哈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这就是伊朗电影《小鞋子》。二十世纪末,伊朗电影以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结合现代的人文意识而在国际影坛引起注目。可以说,他们的电影是把西方电影意识和自己的民族传统结合的最为自然和成功的。《小鞋子》便是其中之一。

在很多情况下,这部电影都被当作一部儿童电影来看待,这是一种误读。让一个幼小的心灵去承受一个并不奢侈的渴望的沉重的折磨,这已经不是以童趣为主要特征的儿童电影所能承受的主题了。但是这种分类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部电影极其完美动人。

最感人的是电影里的人文关怀气息,导演以一种极其温情的目光关注了一个普通儿童去以一种挣扎的方式实现一个梦想的全过程,这种温情反映在导演以蹲下来的姿势在平视一个孩子的眼睛,倾听他的声音,所以哈里和妹妹的语言是幼稚的,思维是幼稚的,行为也是幼稚的,但又是最自然真实的,这种自然使他们的梦想呈现出最纯净的色彩,也使他们的渴望具有了灼人的力量,当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同哈里一起在渴望那双鞋子时,有一个念头会突然闯进你胸膛:我们不都在不同的境况下丢失过不同的“鞋子”吗?我们这样渴望过吗?我们这样不懈过吗?

这种温情还表现在对哈里这样一个在窘迫景况下生存的儿童,导演没有表现出廉价的同情,而是体现出了尊重,在哈里那双清澈的大眼睛中,始终有一种倔强的光芒,这种倔强使哈里始终保持着对目标不懈努力的激情,也诠释着他的许多品质,他对妹妹的关爱,对父母的体贴,对学习的热爱,对善良的尊重以及自己应有的聪明机智,无不发乎内心,出于自然。这种自然是如此的水到渠成,以至在结尾,导演可以大胆地把失望留给哈里,而把惊喜留给了观众。也正是这种结尾,我们才会让哈里在我们心中烫出了印记,也才能回味出导演对哈里最深处的温柔抚摩。

这种温情还表现在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如诗地赞美上,在哈里的背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决定这个故事发展的人文背景:他们对自己信仰的虔诚和知足,哈里父母的善良,周围老师和其他人的宽厚,都使这个故事充满了温暖的气息。即使是哈里兄妹在换鞋过程中的奔跑,导演也选择了许多充满本土风情的画面作为底衬,使你有时产生是在看一部纪录片的幻觉。这种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自然的吟唱,才使得电影关于人文主题的表现有了最宽广而又厚实的舞台。而这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电影无疑都是一种启迪。

当然,电影的成功更离不开扮演哈里的小演员的出色表现。他的那双丰富的大眼睛俨然已经成为伊朗电影的一个经典性标志。

关于这部电影的获奖情况并不清楚,但这并不影响我把它作为世界一流的电影来看待。至少,它可以伸直腰骄傲地对好莱坞电影说:对于真正的电影来说,那些炫目的特技实在不算什么。

-------转自后窗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