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搞笑电影 » 外国电影配音腔台词搞笑
扩展阅读
电影我的战争梗概 2025-02-23 06:41:21
小学生吃冰淇淋电影 2025-02-23 06:40:37
建议一家人看的日本电影 2025-02-23 06:38:23

外国电影配音腔台词搞笑

发布时间: 2025-02-20 05:44:30

A. 适合五个人配音的英语电影,最好简单一点的

五个人配音的电影包括:音乐之声。
《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朱丽·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理查德·海顿主演,于1965年上映。改编自玛利亚·冯·崔普(Maria von Trapp)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团》,最初以音乐剧的形式于百老汇上演。电影讲述了1938年,年轻的见习修女玛利亚到退役的海军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师,以童心对童心,让孩子们充分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性情,上校也被她所感染。这时,德国纳粹吞并了奥地利,上校拒绝为纳粹服役,并且在一次民歌大赛中带领全家越过阿尔卑斯山,逃脱纳粹的魔掌[1] 。
影片上映后当年票房达到1.59亿美元,一举荣获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十项提名并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写下了好莱坞影坛历史性的一页
22岁的玛利亚是一个萨尔茨堡修道院里的志愿修女,但是,她活泼
音乐之声电影剧照(20张)
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修女院里的女院长(Mother Abbess)觉得她这样的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僧侣生活。于是,当她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寻求家庭教师的请求,她决定让玛利亚去,也借此让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玛利亚到达冯·特拉普(Captain Georg Von Trapp)家,发现他是一个有七个孩子的鳏夫(这里指丧偶的男子),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很快,玛利亚就明白了以前那些家庭教师离开的原因,原来是孩子们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总是用捉弄教师来吸引父亲的注意。
上校要求玛利亚也像他一样严格,但是玛利亚没有听从,而是用她天生的温柔和善良赢得了孩子们的友好。趁上校不在的时候,她用窗帘给每个孩子缝制了休闲的服装,带领他们到花园水池游玩,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野餐,还教会了他们唱歌。孩子们原有的拘谨和忧郁渐渐地被音乐和笑声代替了。
不久上校回家了,还带回了孩子们喜欢的麦克叔叔(Uncle Max)和孩子们不甚喜欢的上校的女朋友埃尔莎·施瑞德男爵夫人(Baroness Elsa Schraeder)。上校对玛利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因为玛利亚把从他妻子去世之后家里就不再有的音乐又带了回来。玛利亚还和孩子们一起准备了一场木偶戏即孤独的牧羊人,上校为玛利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了。
几天之后,上校和男爵夫人一起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孩子们在舞会中也有歌唱表演。在舞会中,玛利亚给孩子们示范奥地利的民间舞蹈“涟恩德拉(又译:兰德勒)”(Laendler)。出乎意料的是,
音乐之声宣传海报(11张)
上校走过来和玛利亚共舞,舞蹈最后他们互视对方,他们之间的爱意一目了然。这些,都被男爵夫人看在眼内,当晚,她劝玛利亚回修道院。玛利亚恐怕自己对上校的感情会越陷越深,于是,她悄悄地离开了。

玛利亚走了之后,男爵夫人用尽办法讨孩子们的欢心都没有成效。当孩子们得知上校要和男爵夫人结婚的消息后,他们更加难过。他们到修道院找玛利亚却没能见到她。玛利亚向院长坦白了她对上校的爱情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院长告诉她要鼓起勇气,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爱。于是,玛利亚回到冯·特拉普家里。 玛利亚回来之后,男爵夫人发现她已经无法挽回玛利亚和上校之间的感情,便主动退出了婚约,上校和玛利亚互诉衷肠,很快地,他们就结婚了。
可惜,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从此就永远幸福快乐。当他们还在度蜜月的时候,德国纳粹占领了奥地利。连大女儿丽莎深爱的小伙子罗夫也成了纳粹下的一员。当他们赶回萨尔茨堡,发现到处已经是纳粹旗帜横行了。而上校和玛利亚不同意在自己家挂纳粹国旗,但当他们不在的时候,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麦克叔叔帮他们注册参加了萨尔茨堡音乐节(Salzburg Festival)。上校一回到家里,就接到了纳粹发来的电报,要他立即到纳粹海军报道。一向痛恨纳粹的上校决定带领全家人离开奥地利。当他们晚上离开别墅的时候,被早就躲在门外监视他们的纳粹拦住了,于是上校解释说他们离开是为了参加希尔斯伯格节演出,并拿出节目单作为证据。在纳粹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了会场,演出了孩子们准备好的歌曲。在这时,上校和玛利亚演唱了《雪绒花》,歌曲里对祖国奥地利的热爱之情浓郁深厚,不顾旁边持枪的纳粹守卫,在场的观众也跟着上校一起唱完了《雪绒花》。
演出之后,趁着颁奖的时候上校一家人借着音乐的掩护逃离演出现场,纳粹尾随一路追到修道院里,在修女们的帮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后面,但被罗夫发现,并且漏了行踪,之后开车躲过纳粹的追踪,而纳粹的车却被修女们拔掉了电动机,不能发动追赶,然后他们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了奥地利。

B. 哦,我的老伙计,“翻译腔”你怕了吗

“噢,乔治,这倒霉的房子里竟然有蟑螂,你可以想象到吗?这真是太可怕了!”

“喔我的天哪,杰克,你快上来,别泡在海里了。”

“噢,真该死,柔丝,这块该死的木头承受不了两个人的重量,我上去一定会翻的。”

这些带有强烈英语句式风格的句子,让人不禁想起曾经风靡一时的老译制片。

那时,人人守在电视机前观看配音版的国外电影,听着那些翻译过来的台词,大家似乎并未觉得不妥。只是我们现在回顾那些电影,恐怕都会因为那刻意的翻译腔忍俊不禁。

所谓的“翻译腔”,其实就是指翻译出来的译文有洋化现象或不符合汉语的习惯表达,表现出译文不自然、不流畅、生硬难懂、令人费解等特点。

如何避免“翻译腔”?陆谷孙先生在《英汉大词典》中把translationese翻译成“翻译腔”,并说明这是“表达不流畅、不地道的翻译文体”和“佶屈聱牙的翻译语言”。

译者在翻译时,需要根据原文的体裁及风格,灵活选择翻译策略,尽力做到“信达雅”。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捕捉作者想象力的轨迹,在细节处将作者的原意和旨趣传达出来。好的译文仿佛能将作者和译者变成一个人。

把握住原文的基调,是译出好译文的前提条件之一。译者需要广泛阅读各种源语题材,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翻译与鉴赏相辅相成,译者要能够品读原文、欣赏原文,同时加强对目标语的学习,做到两种语言互为滋补。

面对随笔这样的体裁,译者需要捕捉作者想象力的轨迹,在细节处将作者的原意和旨趣传达出来。把握住这一基调,译文方可字从句顺。

翻译是艺术,也是技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和审美能力,才能在翻译过程中避免“翻译腔”,让译文更加自然流畅,符合汉语的习惯表达。

随着翻译理论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译者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翻译环境和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在翻译过程中避免“翻译腔”,让译文更加自然流畅,符合汉语的习惯表达,真正做到“信达雅”。

C. 跪求经典电影配音片段

大腕》里最出彩的一段,原台词:

一定得选最好的黄金地段

雇法国设计师

建就得建最高档次的公寓

电梯直接入户

户型最小也得四百平米

什么宽带呀,光缆呀,卫星呀

能给他接的全给他接上

楼上边有花园儿,楼里边有游泳池

楼子里站一个英国管家

戴假发,特绅士的那种

业主一进门儿,甭管有事儿没事儿都得跟人家说may I help you sir

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儿

倍儿有面子

社区里再建一所贵族学校

教材用哈佛的

一年光学费就得几万美金

再建一所美国诊所儿

二十四小时候诊

就是一个字儿——贵

看感冒就得花个万八千的

周围的邻居不是开宝马就是开奔驰

你要是开一日本车呀

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你说这样的公寓,一平米你得卖多少钱

我觉得怎么着也得两千美金吧

两千美金那是成本

四千美金起

你别嫌贵还不打折

你得研究业主的购物心理

愿意掏两千美金买房的业主

根本不在乎再多掏两千

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

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

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

所以,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儿就是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