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浅析《鲁冰花》下的教育观, 催泪神片,请备好纸巾
文/庸俗的老阿姨
《鲁冰花》是杨立国执导,1989年上映的作品,电影获得第26届金马奖,最佳影片在内的六项大奖和提名。这部影片反映的是60年代台湾的教育方式。
主人公古阿明是一个成绩不好,上课捣蛋,大人眼中的典型坏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因为劳累去世了,从此他和父亲、姐姐依靠茶园、养猪相依为命。
古阿明虽然成绩不理想,但他却非常有绘画天赋,一次偶然机会遇见他的人生导师郭云天,别人眼中的坏学生在郭老师那里却是一个天才,郭老师很器重古阿明对于绘画的那份灵动,推荐他的画参加儿童画展,没想到被乡长的儿子顶包,郭老师忍受不了学校污浊的环境,愤慨辞职,带着古阿明的画离开。
古阿明备受打击,参加不了期待的画展,连唯一欣赏他的导师也离开了,心情郁郁寡欢,最终因为肝病离世。不久后被郭老师带走的那张画得到了国际大奖,古阿明成了众人眼中的天才,只是可惜,他再也不能感受这份荣誉,这个世界失去了一个绘画天才。
落后教育理念下的悲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学会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
在学校古阿明的成绩是班上的倒数,也总是违反校规,他和其他成绩优异、不会违背老师意愿的同学格格不入,因此得不到老师的青睐,古阿明的绘画天赋也被淹没,最终凋亡。
后来得奖后,姐姐上台讲的那段话直击人心:“今天大家都说他是天才,没有得奖之前只有郭云天老师说他是天才。他想用一张很大的纸,用很多的蜡笔,画给全世界的人看,虽然风景还在,可是全世界的人都看不到他画的画了,永远都别想看到!”
他还是那个他,从未有改变,一个奖却改变了他在别人眼中的地位。就如大家只会关注冷冰冰的分数一样,你分数高,就是大家眼中的好学生,分数低就是扶不上墙的烂学生,在这种错误的教育理念下很多有自身天赋的人被无情淘汰。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
良好的教育一定不是禁锢学生的思想,而是使学生能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影片中,乡长的儿子和古阿明是鲜明的对比,他是众人眼中的三好学生,成绩好、又听话,可是社会真的需要这样可以复制的好学生吗,老师没有出题目,他的画便无从下手,要画教室,他需要先把教室里的桌椅数一遍,他的作品永远都是中规中矩,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的,没有自己的灵魂,毫无创新。
而古阿明的每幅画都有它独特的意义,太阳是蓝色的,是为了不让父亲被晒伤,他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注入到自己的作品里,故事感很强,也能打动人。姐姐和郭老师一直为他感到高兴,郭老师一直强调儿童要学会幻想,倒不一定要画得像。孩子的表达包含了,他对世界的认知和情感,而这种认知和情感是独一无二的、是丰富且独立的。
艺术源于生活,儿童本来就该纯真,往往是大人的教导,变得什么都不敢做,孩子的世界,除了吃和玩,还有想象,画画不在于画的像不像,而在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我们的教育没有特色,一个模式,以孩子是否听话为标准,不准调皮捣蛋,否则老师就难管理,家长就会很难受,最后教育出来的孩子就像是生产线上出来没有特色的作品,所以我们的学生缺少创造力,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好的教育一定是贴近生活的,而不是纸上谈兵。
一天,郭老师发现古阿明几天没有来上课,得知是因为家里茶园的茶虫太多,要帮父亲捉茶虫,郭老师立马带领学生来到古阿明家的茶园,一起帮忙捉茶虫,学生感受到了夕阳、茶树、茶虫等,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这一次,乡长儿子的画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作品。
而古阿明这幅《茶虫》也得了全国大奖,而这种由想象力,所激发的创造力才是这个社会需要的东西。实践可以让孩子感知真实的美,我们经常说,孩子是希望,而这个希望的意义就在于,我们下一代认知世界的方式,要比我们更丰富。
对于教育这块,我很欣赏霍思燕和杜江对他儿子的教育方式,记得在《爸爸去哪儿》第一次见到嗯哼,他就惊艳到我了,他和别的孩子完全不同,有自己的神思维,杜江问嗯哼:“飞机为什么会飞”嗯哼下一秒说:“因为它有喷射引擎,用力旋转就可以飞”。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父母,父母一定要守护好孩子的精神世界。
阶级分化弊端
学校只有一个派去参加绘画比赛的名额,郭老师推荐绘画天赋更高的古阿明去,结果遭到学校其他老师的质疑,他们一致认为乡长的儿子更有资格,说白了,就是为了讨好能带给他们利益的人,他们不愿得罪乡长,在利益面前,他们放弃了真理。
从这里也反映出郭老师和古阿明有着相同的遭遇,他们是一类人,郭老师反对落后的教育和官僚作风被排挤在团体外。因为各自家庭背景的原因,最终全国第一也没有敌过县城第二。
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不分贵贱的。如果教师、校长、教育行政长官是必须要严格听从上级命令的,教育的评价标准是考核,数据,绩效,那么教育就变成了一环接一环的利益漩涡。利益漩涡中,大多数人是受害者,最后一个个变成情绪高压锅,最终又反弹于社会。
通过这部多年前的影片,不禁带给我们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当下需要怎样的教育观?如何做好教育?在那个一穷二白、生产力落后的时代,国家把重心放在谋求经济发展上,很多制度不够完善,推崇应试教育,我们都是能够理解的。
但在如今如此发达的社会里,是否还有像古阿明这样的悲剧存在?我们不得而知,我们能做的就是对待自己的子女,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尊重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自己正确的教育观,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培养自身的社会素质,做一个合格的国民。
❷ 帮孩子提升数学成绩的电影
很多父母都发愁,为什么做了那么多题,孩子还是对数学抵触,成绩那么总上不去呢?不如让孩子看看数学电影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帮孩子提升数学成绩的电影,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帮孩子提升数学成绩的电影
01《数学的故事》
豆瓣9.0高分的BBC经典数学纪录片,一共四集,讲述数学的起源,最值得推荐的影片。
豆瓣网友“雨宫萤 ”:
适合给10岁左右的小朋友看,用来激发探究数学世界的兴趣。
豆瓣网友“Sophie Z”:“一共4辑,很精致,讲到中国的数学时惊喜了。”
前两集讲述数学的起源,主要是各文明古国的先辈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发明和创造。第三集主要介绍自希腊帝国灭亡之后、工业革命之前的数学世界,第四集是最近300年的演变历史。
通过对数学的溯源和生动案例讲解,让孩子不再觉得数学只是一门充满公式,看起来冷冰冰的学科,真实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02《阿兰.图灵》
孩子不可不知的数学天才的一生!与勇敢智慧的心灵做伴,远胜于一切枯燥又强迫的说教!
豆瓣网友“Azure“:
久仰大名但居然对其一无所知,不能忍。
豆瓣网友:
看似平凡的纪录,道出图灵的不凡人生。
阿兰·图灵(Alan Turing)这个名字无论是在计算机领域、数学领域、人工智能领域还是哲学、逻辑学等领域,都可谓“掷地有声”。
走进天才真实的一生,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一颗种子。当普通人尚未感受到数学之美时,让榜样的力量带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03《概率知多少》
最有趣的统计学节目,通过世界各地的奇人奇事和生活实验,讲述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从而拓展出另一些数学知识。
豆瓣网友“zhezi”:
很适合初中生看,浅显易懂。
豆瓣网友“代替你”:
一张纸对折五十次的厚度相当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孙女在医院公用电话接到心脏病发的外公拨错号码的电话,因而救了他一命,如果这还是概率问题,那世界上没有别的问题了。
你知道,一张纸如果对折50次,会有多厚吗?答案出乎意料,居然高达1亿5000万公里,相当于人类从地上到太阳的距离……这种不可思议的增长速度,就叫做“指数增长”,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数学方法。
没有比好奇心更能激发人向上的了。快帮孩子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一起来了解下吧!
04 约翰·纳什:《伟大的疯狂》
最有教育意义的奥斯卡奖影片《美丽心灵》原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纳什真实的一生。
豆瓣网友“布 ”:
居然把我看哭了!尤其是66岁诺贝尔鞠躬的瞬间,泪奔呀!
豆瓣网友“文心孤竹”:
在这部纪录片里可以看到《美丽心灵》男主角纳什的真身,天才和疯子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就看你身边的人对于天赋的尊重和对于异类的包容。
他是伟大的博弈论大师之一,提出了著名的纳什均衡的概念。他二十岁成就惊人,三十年中始终疯癫,五六十岁摘得诺贝尔桂冠,一生传奇又坎坷。
导演在最后,还说了一席让人深思的话:“我们要去欣赏一个人在某些方面的天赋,即使他有些古怪,看问题的角度与众不同,那些人通常都是有真正非凡的洞察力。”
05《地平线系列:一根绳子有多长?》
BBC Horizon(地平线)系列的纪录片之一,至今已有53年的历史。内容丰富、讲解生动,非常适合给孩子启蒙。
豆瓣网友“毕业战士175”:
How Long is A Piece of String?数学之美,物理学之美。
豆瓣网友“sai ”:
哈哈哈,真逗,从没看过纯科普的片子可以拍的这么有趣。
一根绳子到底有多长?这个简单到众所周知的提问,看看他们如何“花样百出”地诠释一条绳子的长度。艾伦惊人地发现,自己手中这根有限长度的绳子,在原子标度下,居然是无限长。甚至,至少在理论层面上,这根短小的绳子将很可能创建一个将世界陷入末日的黑洞。
06《新星:数学大谜思》
从大自然极富趣味的细节切入,带观众接触最可爱的数学,如果您家孩子对数学老是提不起兴趣,那更要陪他一起观看此片啦!
豆瓣网友“地中海的常青树”:
挺好看的启蒙片,花瓣数列,松果数列,数学无处不在。
豆瓣网友“蜜思旺德福”:
三年级可看,斐波那契。后续需要成人给小概解释伽利略等,故事性强,画面美。
把几朵花放在一起,你可能会从中读出13世纪希腊数学家发现的斐波那契数列:1,2,3,5,8,13……这个数列时常出现在大自然中,比如向日葵的种子、松果的底部。
更让人惊讶的是,动物的数学能力远超人类的想象。比如,马达加斯加的狐猴就特别聪明,在没有任何标示的情况下,它们可以自己选出数值更多的食物。
数学散步在大自然的各个角落,大自然比人类更懂它!
07《统计的乐趣》
上过TED演讲的明星教授Hans Rosling,用新奇的方式、先进的技术和幽默的语言,给我们讲述最有趣的统计案例。
豆瓣网友“海默91”:
主持人是个非常可爱的老头!上他的课我觉得每个人都会真心实意爱上统计学的!
豆瓣网友“DandyDandy”:
学了两学期统计和概率,完全没感受到其中乐趣,尤其在中国更难感受它的用处和乐趣了。趣味科普片,片尾曲激萌!
统计学并不遥远,从日常生活到科学研究,到处都有它的踪影,统计学也并不枯燥。
比如,平均数是统计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是光看它,却会得出一个荒谬结论:把马云和6个穷人放在一起,平均每个人都坐拥好几个亿的财富。
08《密码 The Code 》
BBC纪录片,共3集,从“数字、形状、预测”三个方向来探寻隐藏在宗教、建筑、艺术、生物等大自然和人类生活中的数学奥秘。
豆瓣网友“Anna”:
那些看似随机混乱的事物,背后都存在一个密码。一个微小的改变,在未来就是巨大的变动。
豆瓣网友“紫苏“:
对理科来说应该是基础的科普片吧,但是对我这个文科生来说已经很长知识了。科学真是美呀,自然当中的奥秘真是美呀。
从宏伟的大教堂,到北美的周期蝉;从多佛比目鱼,到蜿蜒的海岸线;从海洋深处的鹦鹉螺,到美妙的音乐;从繁忙的机场,到浩瀚的星空……它们构成了充满了数字的抽象的密码世界。
数学规律、几何定律,影响了生物的繁衍,影响了星体的运行,支撑着教堂的穹顶。
❸ 韩国有一部电影讲的是一个老师把几个成绩差的学生聚中管理最后都考上的电影好像男主角是金秀路
《学习之神》改编自日本漫画《高考传说之最差学生考上东京大学》。剧集由柳贤基执导,金秀路、裴斗娜、俞承豪、边熙峰、高雅星、朴智妍、李玹雨主演。
该片主要讲述在一群倒数的劣等生们进入为考进名门大学而设立的特别班开始学习并渐渐成长、渐渐养成思考的能力并计划人生,并且最终实现自己的大学之梦的故事。
姜锡浩看到排名倒数的劣等学校炳门高中毫无希望的情况,决心要把学校起死回生。唯一的方法是培养出考取首尔大学的学生。姜锡浩预测的是,如果炳门高能逐年增加首尔大学录取生,更多的学生就会报名炳门高中,那么学校随之就能克服财经危机,进而能获得名牌高中的名誉。学校允许姜锡浩开设入学特别班,其条件为在三天之内召集五名学生并到7月模拟考试把学生们的成绩提升到首尔大学报名分数的70%水平。而这学生五人组中最后以吉草叶(高雅星饰)、黄柏贤(俞承浩饰)、吴丰久(李灿浩饰)三位考上天下第一大学合格线为结尾,不过俞承浩放弃了就读天下第一大学而另外报考了志愿读医,另外两位学生主角罗贤智(朴智妍饰)和洪灿斗(李玹雨饰)虽然没有过分数线,但二人都选择了美术和舞蹈两样自己最爱的项目继续努力。
❹ 有没有一些电影,上面是讲类似于一名成绩不好的学生,最后考的很好的电影,要励志点的,最好是讲英语的
《叫我第一名》是一个身体有缺陷的人最后成功的故事
《阿甘正传》
《风雨哈佛路》一个很可怜的女孩最后成功的故事
《弱点》
如果是电视剧我倒是能推荐很多呢
❺ 求一部电影的名字 电影大概讲的是一个小男孩成绩很差,在老师的建议下被家长送进问题儿童学校,在那里遇
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