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孩必看的十部电影教育
1、《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在乡村教学的女教师的故事,深刻描绘了教育对于每个孩子的重要性。
2、《天堂回信》:影片通过孙子去看望爷爷,却发现爷爷永远睡着,写出了一封永远不会回复的信件,让孩子懂得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
3、《背起爸爸上学》:讲述了一个生长在山区里的孩子,一边照顾父亲,一边上学的励志故事,展现了坚强和责任感的价值观。
4、《走路上学》:描述了两姐妹为了去山的另一边上学,而不得不每天都走着危险的细绳索道,强调了教育的不易和求知的决心。
5、《草房子》:展现了住在草房子里面的桑桑和他爸爸,在这个小山村里面读书、玩耍的故事,传递了纯真和快乐的生活态度。
6、《美丽的大脚》:描述了处于西部落后地区的农村妇女经历了许多困难,但她没有放弃,反而不断努力,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7、《遥望南方的童年》:主人公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学习,做了许多努力,这部电影的情感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关注留守儿童问题。
8、《妈妈你真棒》:讲述一位失去亲生母亲的初中生意外获得了一个有着妈妈基因的机器人,展开了一段特殊的母子关系,传递了母爱的力量。
9、《一生只为一事来》:在偏远大山深处的艰苦条件下,主人公以最质朴的信念坚守初心,为大山里的孩子带来了重大命运变革,展现了教育的力量。
10、《奔跑的少年》: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和教育的故事,通过主人公的努力,展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未来的希望。
Ⅱ 我要上学赵小莲版电影的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我要上学赵小莲版电影的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要上学赵小莲版电影的观后感 篇1
前几个月,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看电影的活动,我虽然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到会议室去看,但是我也听同学们为我讲道,这部电影名叫《我要上学》。
《我要上学》主要讲了:山村五年级女生赵小莲面临因山洪暴发,父亲不幸离世,家中债台高筑的状况,在母亲的力劝下,只好辍学与债主三宝边打工边复习。在二喜叔和学校田老师的帮助下,她重新得到了自己的权利——回到了学校,开始了新的上学梦。故事情节朴实感人,充满正能量,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一部当代青少年催人泪下的励志电影。
这部电影中,最让我敬佩的是赵小莲。她的生活环境那么艰苦,但她还是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回到学校上学。然而在20世纪,也有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可是,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她靠的是什么?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啊!海伦·凯勒虽然有着残疾的躯体,但是她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同样,我们求学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就说这部电影的主人公赵小莲,尽管自己的'家庭不好,生活的环境也恶劣,但是她辍了学在外面工作也不肯把自己的学业落下,她还想继续上学,继续学习。赵小莲的热爱读书,坚持读书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再看看我们自己,哪一个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皇帝”、“公主”?爸爸妈妈供我们上学,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都用在给我们买好衣服、好吃的上了,自己都不怎么舍得用钱。而我们却不好好努力学习,上课做小动作,回家作业不及时完成,导致学习升级下降。父母们是为我们不知操碎了多少心啊!反之,如果我们像电影中的赵小莲和海伦·凯勒一样,去勇敢地迎接挑战,努力学习,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坚实的足迹,那父母就会感到十分欣慰。
看了《我要上学》这部电影,对我的启发可真大啊!
我要上学赵小莲版电影的观后感 篇2
电影主角是一个名叫赵小莲的女孩,讲的是她怎样利用假期赚学杂费的故事。赵小莲有两个弟弟,因此家里三个孩子上学。放假了,老师对她们说,开学的学杂费是二十四块八元(以前是二十元),赵小莲的妈妈就不让赵小莲上学了,说家里没有钱替她交学费,赵小莲就决定自己在假期里赚钱。
她先是把家里的10个鸡蛋卖了,赚了两块五。又花了一块七元买了一支笔送给老师(其实是准备两块钱卖给老师的),老师给了她五块钱,她又赚了三块三元。后来,她通过买卖羊赚了五块钱。除去路费和给弟弟买糖的钱,她正好赚了十块钱。她用这十块钱买了一张车票,和大人们一起去摘枸杞子。当时枸杞子的价钱是两角钱一斤,她必须摘到一百多斤才够(妈妈说要有小山那么高)。开学那天,她满脸灰尘回到学校,打开一直攥得紧紧的手,对老师说:“这是二十四块八,我可以上学了!”
真的非常感人!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么穷、那么脏的地方(到处都是黄土,一点绿色都看不见)!想一想自己平时那么不珍惜钱,真是惭愧!我非常敬佩赵小莲,我一定向她学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要上学赵小莲版电影的观后感 篇3
今日,我去影院观影。影片名字《我要上学》。
该影片,以一个生活在西部黄土高原农村的女孩赵小莲,为了新学期能够交足24.8元学杂费为故事背景,以赵小莲为了凑足学杂费而四处奔走、苦苦挣扎为故事主线,向我们全景展示了西部贫困山区儿童的苦难生活以及她们渴望改变生活状态的决心。
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催泪剧。但是,在小主人公赵小莲身上,我们并没有看到一个哭泣、垂泪的镜头。偏方达人认为,在影院观影而落泪的人们,并非完全出自于对赵小莲的同情,而更多的是来源于她面对困难永不低头的感动。感动的泪水与同情的泪水交织在一起,让像我这样的成年人,也回忆起自己不堪回首的童年,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的爱女更是哭湿了整条手帕,我相信,这部电影对于她的成长会有触动。
但是,透过这些感人至深的镜头,我们要看到,影片除了催泪外,似乎还要向我们展示些什么!那么,你还能从中看到一些什么呢?
最起码会认识到两点吧:
1、商业的本质是,低价买进,高价卖出。
2、商业本身存在着风险,就好像本片小女主人公,用1.5元买进了一支笔,可是,同样的一支笔在商店仅仅售价0。8元。
小女孩为了能够赚到2元中介费,向卖羊大叔讲诉自己的这个暑假是如何想赚取24。8元学费的时候,卖羊大叔在前边抱着羊跑,被累的气喘吁吁,最后说了一句话:“这羊怎么就这么沉呢?”当时,在影院的时候,大家都笑了。但是,笑与笑的理解,却不尽相同。
1、因为下意识觉得好笑的观众占大多数。
2、为了赵小莲有机会能够凑齐学杂费而高兴的观众占少数。
3、理解了这句话,羊这么沉的原因的观众不会笑。因为,这只羊不仅仅承载着一只羊的体重,更承载了一个女孩对上学的渴望、对追求知识的梦想。如果,需要我笑,我想说,我是为卖羊人感动而笑。
不是只有宣传广告满天飞的大片才会让人记忆深刻,这样一部完全名不见经传的小制作电影,也同样可以触动人的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我要上学赵小莲版电影的观后感 篇4
电影《我要上学》反映的是一个来源于真实生活的故事,讲述了山村小学女生赵小莲遭遇因山洪暴发父亲不幸离世,奶奶又患上重病的家庭变故,面临辍学后被迫外出打工的艰难处境,仍不放弃求学的感人故事。故事情节朴实感人,起伏迭宕,真实感人,催人泪下,且充满正能量,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一部当代青少年催人泪下的励志电影。电影《我要上学》自5月13日在抚州市开机以来,剧组近百人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精心演绎,细致拍摄,终于顺利封镜。在电影《我要上学》拍摄期间,“求学之路不管一路如何艰难,都双手紧握”——女主人公赵小莲不屈不挠的求学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剧组人员与广大参演群众的心。为了圆满完成拍摄任务,剧组人员在天气炎热,雨水不断的情况下,克服了高温等许多不利因素,按照导演台本要求完成了拍摄任务。
与此同时,在拍摄过程中,他们做到了精益求精,不达要求决不罢休。有时,为完成一个镜头的拍摄任务,为力求演员表情到位,导演要求剧组接连拍摄了十多次。这部电影不仅展示了赵小莲求学的精神,而且展示了抚州城市和黎川农村的美丽自然风景,是一部难得的励志电影。
Ⅲ 找一部电影,说西部的学校一些孩子要吊着绳索渡过江河去上学的,叫什么名字急!谢谢
《走路上学》
在电影开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瓦娃的姐姐娜香用溜索上学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孩子们上学的艰难和环境的险恶。走路上学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对于马吉乡的小学生而言,简直就是难以实现的梦想。
接着就是瓦娃的镜头,家里没有玩伴,他独自在屋顶上玩耍,也不喜欢和家人多说话。瓦娃唯一高兴的事情就是每天都去接姐姐放学,然后听姐姐讲述学校里的见闻,直到后来,他独自爬上溜索过江上学。
在这种线性的叙述结构下, 电影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让全片的基调阳光而又温暖,就像电影《走路上学》的名字一样,朴实无华,使人物的感情更能够自然流露。电影中几乎没有刻意制造冲突的设计,这样很容易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并深深地被瓦娃和娜香的深深的姐弟情谊所感动。
(3)反应西部贫困儿童的电影扩展阅读
这部剧有着宏大的主题,它关乎到贫穷、教育、希望和梦想,导演通过这样的叙事方式可以让娜香和瓦娃姐弟俩的故事缓缓铺陈,并不动声色。
比如说瓦娃在房顶上不断地训练自己的本领,就是为了能够独自溜索去上学,后来随着姐姐的去世,他备受打击,幸好最后完成了精神上的成长终于可以走路上学,实现了他们共同的梦想。
普通的演员,实实在在的叙事方式,简单而又曲折感人的故事,催人泪下,让人忍不住引发思考。这部电影不管是和孩子还是成人去看,都很容易进入到故事的角色中,心情跟着故事中人物的变化跌宕起伏。对于同龄的孩子来说,线性叙述方式没有任何压力,就能够轻松理解。
Ⅳ 上学路上简介
《上学路上》是一部以《马燕日记》为创作基础的电影,以新颖的手法展示了西部孩子求学的故事。影片由山东电影制片厂发行,导演为方刚亮。主演包括杨树林、艾丽娅和吴旭,影片类型为剧情、家庭类。
影片于2004年9月1日上映,语言为普通话,片长90分钟。它荣获了多项国内外奖项,包括第24届金鸡奖的最佳儿童片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最佳编剧奖,以及第28届德国卢卡斯国际儿童电影节的卢卡斯奖,第20届伊朗伊斯法汉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导演金蝴蝶奖,第1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最佳儿童演员奖,第14届印度海德拉巴国际儿童电影节的金象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第8届希腊奥林匹亚国际青年儿童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奖,以及联合国国际青少年儿童电影中心CIFEJ奖。
《上学路上》是一部献给全国少年儿童的节日厚礼,它以《马燕日记》为创作基础,以全新的手法表现了西部孩子求学的故事,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西部孩子的求学之路和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4)反应西部贫困儿童的电影扩展阅读
《上学路上》是一部以著名的《马燕日记》为创作由头、以全新手法表现西部孩子求学故事的电影,这也是影视工作者献给全国少年儿童的一份节日厚礼,山东影视中心希望“用这样一个国际性的题材感动世界”。 “五个一工程奖”的电影《上学路上》--一部用商业电影理念运作出来的主旋律电影。遵循大众电影的叙述规则,它成功地讲述了一个关注心灵的故事。
Ⅳ 电影《水凤凰》简介或观后感
1、观后感:
教育是国家的得基石,作为一名教师我是光荣的。看了陆老师的事迹我的内心极其震撼,深知我与他的距离相差甚远。
他虽然肢体残缺,但强大的内心和信念弥补了所有的不足,他做了我们正常人都很难做倒的事,他才是我们当中的强者!一个用残缺的身体压倒重重困难的巨人,一个用辛勤汗水洒满西部的大地“希望之星”!教育一线的战神!我心中的楷模!
2、基本信息
片名:《水凤凰》水凤凰 英文名: The Hero with The Boat Shoes 导演:宋海明 主演:潘泰名、陈菲阳、陈康 片长:90分钟
3、电影剧情
卢荣康是贵州山区的水族青年,自小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膝盖以下肌肉萎缩,以自制的鞋套在上行上跪行。二十岁那年成为当地一所小学的民办教师,卢永康深知知识对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们的重要性,穿着自制的“船鞋”挨家挨户拜访,把辍学的孩子劝回学校,每次拜访都要跪行数里山路。卢永康对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处处关爱,感动着孩子也感动了那些一直反对上学的父母们,他执着坚强的精神也吸引了苗族女孩向美云,最终帮他获得了自己的一份爱情……第一批学生们参加了中考,并顺利考取了初中,卢荣康感到无比欣慰。学生们走了一批又来一批,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卢荣康依然在大山里教学……后来,在政府的帮助下站了起来,他的学生也都在各个岗位为这个社会做出了贡献…… 本片于2007年筹拍,由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艾美思特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经历两个月的实景拍摄,八个月的后期制作,《水凤凰》于2008年9月10日在贵阳举行首映。2009年4月亮相第十六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成为30余部入围影片之一。入选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协调委员会评选审定的《第22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片目》。2009年10月20日晚,电影《水凤凰》在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乡首次公开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