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搞笑电影 » 简单中国儿童电影影评30字
扩展阅读
贼王电影怎么没了 2024-12-27 10:07:01
最新章节电影上映 2024-12-27 10:06:24

简单中国儿童电影影评30字

发布时间: 2024-12-26 19:24:18

① 《跑出一片天》电影影评

说说这电影吧!《跑出一片天》几点感受:

一、主题还是挺励志的,坚持自己的梦想,为之拼搏奋斗,从小孩子开始,就要灌输这样的概念啊!这部电影的同名mv,众多明星加盟参与歌唱,连许嵩这位相当低调的歌手也参与了龙套和歌唱,可见魅力了。

二、饰演小天的小演员苗的表演挺能打动人心了,调皮活泼,又带点楚楚可怜。田亮也是首次作为教练,出现在电影里。田亮饰演的大眼仔,是小天的真正精神意义上给予温暖和提拔指点的“母亲”。小天的爸爸堪称最可爱又温情的爸爸。小天世界里的大人都是护花使者。(*^__^*) 嘻嘻……

三、想起同类型的电影题材,伊朗电影《小鞋子》,也是跑步,不过那小孩心思显得单纯多了,就是为了一双球鞋。相比较,觉得《跑出一片天》咱们的孩子怎么那么苦大仇深的。跑个步就像是跟打仗一样,把跑步当成了扳回人生一局的筹码。不喜欢这样的戏剧化。也不喜欢把孩子整的这么早熟。还教训起老爸来,逆天啊!

四、剧本肯定没好好整一整。电影的时代背景模糊。出现了鸟巢、姚明。但是演员的打扮、小天家的布置和周围的环境还停留在二十年前吧!砂锅两块钱一碗吗?令人困惑啊,现在从哪找两块钱的砂锅,十二块还差不多。然后咱就混乱了,这讲的是哪个年代的事情?

五、这部电影得全部票房收入将捐到午餐免费基金。首部体育公益类的电影。怪不得那么多明星支持,不管电影怎么样,这种精神还是值得鼓励和颂扬的!

六、这部电影还是很欢乐的的,上哪找这么可爱的爸爸啊,田亮在电影里面有个镜 头的亮相。让电影院的人爆笑。

摘自豆瓣网

豆瓣网有很多影评的 可以去搜索《跑出一片天》

② 电影《花开的声音》影评

电影《花开的声音》影评

影片《花开的声音》由青年电影制片厂和厦门协力广告公司共同出品,它从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们的视角出发,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温馨动人的故事:

外来务工子女周雨心是一名活泼可爱、自强上进的女孩,虽然家境贫寒,但她和靠卖菜为生的父亲在北京的生活还是快乐的。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雨心被查出患上脑瘤,于是,相依为命的父女俩一下子便陷入了生活的困境。雨心的同学们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主动展开了“手拉手”的互助活动,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雨心终于勇敢的战胜了病魔。但是,为了偿还治病所欠下的债务,雨心的爸爸在拼命的工作时又不幸扭伤了腰,家里一时没有了经济来源,再次陷入了生活的困境。为了维持生计,雨心只好瞒着父亲跑到菜市场卖菜,她的学业也因此受到了影响,甚至面临着失学的可能……。少先队员们知道了周雨心的事情后,又一次伸出了援助之手,于是,一场“手拉手爱心竞卖会”也随之展开,这次活动同时也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上的广泛支持。最终,周雨心等外来务工子女获得“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的资助,重新回到学校的怀抱……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外来务工子女的生活教育状况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由团中央倡导的“手拉手”互助活动,就是一项包含着让城市外来务工子女和当地同龄人互通往来,互助互学、共受教益的实践教育活动。影片《花开的声音》也是在团中央、少工委和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促进和大力支持下诞生的,它不仅以故事片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少先队“手拉手”互助活动的重要性,还选择了以孩子们自己的角度来表现主题,并充分表达了他们内心的声音。

“孩子们是真正的主人”是“六一”儿童节的主题,作为一部向“六一”儿童节和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献礼之作,影片《花开的声音》选择了以孩子们为核心进行创作,也可谓是独具匠心。为了更好的接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拍出一部他们真正喜欢的儿童片精品,主创人员在剧本创作、演员选择及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上,都极力向孩子们靠近。另外,为了突出时代气息,片中的部分台词、场景,以及全片的摄影、灯光、剪辑等环节上,也都营造出了一种时尚的特色。尽管承载着教育主题,但全片风格清新、自然流畅,在一些学校试映之后赢得了不少小观众们的喜爱。尤其是片中几位小演员的出色表演,更是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大眼睛”苏明娟也参与了该片的拍摄,不过,在片中,她已经从一位“希望工程”的受助者变为“手拉手”活动的倡议者。尽管在片中的戏份不多,但她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并成为片中一个新的亮点。

随着“六一”儿童节的到来,为了让全国广大的中小学生们都能有机会有机会聆听到《花开的声音》,影片也将在全国各地进行推广和放映。届时,影片鲜明的主题和独特的创作视角,将会触动更多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释放出内心最真挚、最温馨、最美丽的声音。

相信随着《花开的声音》在全国的放映,还将促进少先队“手拉手”互助活动在各地的进一步展开。而孩子们这些欢乐成长的声音,也将吸引更多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各类“手拉手”互助活动中来,“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共同建立一个繁荣昌盛、共享和谐的大家园”这一“手拉手”活动的主题,必将引起更多的共鸣。

③ 电影《88995》《这个假期特别长》或《花开的声音》的影评,要长的,谢了。

影片《花开的声音》由青年电影制片厂和厦门协力广告公司共同出品,它从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们的视角出发,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温馨动人的故事:

外来务工子女周雨心是一名活泼可爱、自强上进的女孩,虽然家境贫寒,但她和靠卖菜为生的父亲在北京的生活还是快乐的。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雨心被查出患上脑瘤,于是,相依为命的父女俩一下子便陷入了生活的困境。雨心的同学们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主动展开了“手拉手”的互助活动,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雨心终于勇敢的战胜了病魔。但是,为了偿还治病所欠下的债务,雨心的爸爸在拼命的工作时又不幸扭伤了腰,家里一时没有了经济来源,再次陷入了生活的困境。为了维持生计,雨心只好瞒着父亲跑到菜市场卖菜,她的学业也因此受到了影响,甚至面临着失学的可能……。少先队员们知道了周雨心的事情后,又一次伸出了援助之手,于是,一场“手拉手爱心竞卖会”也随之展开,这次活动同时也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上的广泛支持。最终,周雨心等外来务工子女获得“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的资助,重新回到学校的怀抱……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外来务工子女的生活教育状况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由团中央倡导的“手拉手”互助活动,就是一项包含着让城市外来务工子女和当地同龄人互通往来,互助互学、共受教益的实践教育活动。
影片《花开的声音》也是在团中央、少工委和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促进和大力支持下诞生的,它不仅以故事片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少先队“手拉手”互助活动的重要性,还选择了以孩子们自己的角度来表现主题,并充分表达了他们内心的声音。

“孩子们是真正的主人”是“六一”儿童节的主题,作为一部向“六一”儿童节和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献礼之作,影片《花开的声音》选择了以孩子们为核心进行创作,也可谓是独具匠心。为了更好的接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拍出一部他们真正喜欢的儿童片精品,主创人员在剧本创作、演员选择及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上,都极力向孩子们靠近。另外,为了突出时代气息,片中的部分台词、场景,以及全片的摄影、灯光、剪辑等环节上,也都营造出了一种时尚的特色。尽管承载着教育主题,但全片风格清新、自然流畅,在一些学校试映之后赢得了不少小观众们的喜爱。尤其是片中几位小演员的出色表演,更是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大眼睛”苏明娟也参与了该片的拍摄,不过,在片中,她已经从一位“希望工程”的受助者变为“手拉手”活动的倡议者。尽管在片中的戏份不多,但她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并成为片中一个新的亮点。

随着“六一”儿童节的到来,为了让全国广大的中小学生们都能有机会有机会聆听到《花开的声音》,影片也将在全国各地进行推广和放映。届时,影片鲜明的主题和独特的创作视角,将会触动更多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释放出内心最真挚、最温馨、最美丽的声音。

相信随着《花开的声音》在全国的放映,还将促进少先队“手拉手”互助活动在各地的进一步展开。而孩子们这些欢乐成长的声音,也将吸引更多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各类“手拉手”互助活动中来,“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共同建立一个繁荣昌盛、共享和谐的大家园”这一“手拉手”活动的主题,必将引起更多的共鸣。

这个假期特别长
精彩评论:
该剧是根据江苏作家颜煦之的小说《初涉人世》改编而成。由珠影的年轻编剧王岩同志到江苏观查、体验生活,深入采访了许多孩子后,与导演多次讨论研究,又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后,数易其稿,剧本才得以改编完成。我们觉得这是一部具有少儿特色,并且深受儿童和教育工作者喜爱的优秀影片。该影片的优势看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1、影片切中现行教育中的热点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存在一些误区,重书本知识,轻心理教育;重学习分数,轻人格培养。用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旦踏入社会,就显得弱不禁风。他们或者是社会适应能力低下、依赖性强,面对社会问题和遇到困难、挫折束手无策,无法应付;或者是缺乏社会责任感,自私狭隘、唯我独尊,往往遇到问题时对社会甚至对自己不愿承担责任;或者是心理素质差,表现脆弱疲软、经受不住挫折,当遇到小小的失败时,一蹶不振、甚至精神崩溃……
如何让我们的孩子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如何培养孩子们健全的人格及社会责任感?越来越成为目前教育界、社科界和父母们所关心的一个社会热点。该剧的立意就是想通过这个小故事反映这个大主题。人们观看了这部影片后都会产生共鸣,引起思考,受到启迪。
2、影片构思独特、新颖,独具特色:
影片一开始就展开了矛盾及悬念,将孩子们置于从未遇到的困境之中,让小观众们随着剧情的发展与剧中人物一起经历惊恐、困惑、醒悟、最终勇敢地承认错误,负起责任的心理路程。在表现这一过程中,该剧打破了以往“大人教育孩子”,以俯视的角度教育少年儿童的创作思路与手法,充分地展示了孩子们的童真、童心、童趣,娱乐性强,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少儿片,像这样的影视作品在以往少儿题材中是不多见的。
3、地域色彩浓郁,特点鲜明:
因整个故事发生在江南的小镇上,固该片外景地选在杭州、绍兴等地域色彩浓郁、特点鲜明的江南水乡拍摄。加上影片将雨丝如烟、满目秀丽的小城,小桥流水、乌蓬船的老镇,音韵无限、宛若天籁的江南丝竹,通灵绝妙、博大精深的紫砂文化……等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构成江南水乡风情画卷的大背景,更显出孩子们的纯真,大大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如果学校将教学与旅游文化结合起来,对学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影片将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4、有力的创作班底:
执本片导筒的是珠江电影制片公司青年女导演郦虹,她是一位富有丰富拍摄儿童影片经验的年轻导演。她2001年拍摄的儿童影片《TV小子》曾荣获中国电影童牛奖评委会奖,并被选送到开罗国际儿童电影节参赛。她新近拍摄的儿童影片《我们手拉手》获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教育部、国家电影总局领导及专家的广泛好评。郦虹本人是浙江人,非常熟悉江南的生活,再加上一套有力的创作、制作班底,所以影片拍摄的非常贴近生活,艺术性、观赏性都很强。

孩子们该不该上网?孩子们上网究竟在做什么?在全社会普遍关注青少年的上网问题之际,一部由北京大华万里国际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筹备制作的儿童电影故事片《88995》近日在深圳市深圳东方英文书院开机拍摄。
这部由著名儿童文学家冉红教授创作,资深电影人罗万里执导的影片讲述的是:两名爱好上网的中学生因迷恋上网络游戏,以至不愿参加学校的活动,而偷偷进到黑网吧,浪 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在经历了一些严酷的现实后,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终于明白了应如何有益地使用网络的故事。
该影片通过生动的故事,表现青少年迷恋上网而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问题,宣传网络时代未成年人的保护与自我保护的意义,对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端正上网目的,正确有效地运用网络的资源获取知识,增长见识,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保证本片思想性与艺术性更加完美融合,著名演艺明星李嘉存、于文华、鲍蕾等人倾情出演片中角色。三名小主角许可、杨丽晓、赵禹博也是拍摄过多部影视作品的“资深小明星”,如此强大的主创阵容定会为此片增色添辉。
该影片将作为节日礼物在2005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在全国公映。
如今上网已成为一部份青少年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而不少人因沉湎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而受到现实的危害这个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儿童是全社会的责任,由其是我们的家长,该影片的片名以独特的谐音方式(爸爸救救我)隐含着儿童的呼喊声,作为社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

影片名《88995》以其独特的谐音方式(爸爸救救我)隐含着网络时代未成年人的呼喊声,呼吁全社会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了解未成年人现实心态;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促进身心健康成长。《88995》是我国第一部涉及网络题材的儿童电影,所揭示的问题,必将受到全社会越来越强烈的关注。因此,该片具有极强的社会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为确保《88995》成为一部高水准高质量的艺术影片,整部影片采用美国伊斯曼35毫米彩色胶片拍摄,全程同期录音,以杜比四声道立体声录制。实地拍摄以实景为主。为了追求更完美的艺术效果,部分重要场景如黑网吧不惜耗费巨资搭景拍摄,这在低成本儿童片是不多见的。实景拍摄选择深圳市,使影片的拍摄背景不仅有浓厚的现代城市气息,而且四季如春,绿荫遍地的南国风情,也为影片画面增添了明快靓丽的绚烂色彩。校园主拍摄地选择风景优美、声名卓著的深圳东方英文书院,使影片更具真实感和浓厚的校园气息。
投资数亿建成的东方英文书院是深圳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所全日制民办学校。影片的拍摄得到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校方的大力支持,最多时动用了近2000名中小学生作为群众演员。《88995》是一部与未成年人的生活结合紧密的电影。它完全避免了生硬说教,通过充满现实生活气息、环环相扣、悬念迭起的故事情节铺陈和个性鲜明的人物性格刻画,辅以层次分明、虚实相生的影像表意体系和动人心弦的音乐旋律,达到了故事好玩、画面好看、音效好听“三好片”的既定创作目标。
影片主创阵容强大,为近来国产儿童电影少有。由著名儿童文学家冉红教授倾力创作,资深电影人罗万里精心执导。著名演艺明星鲍蕾、李嘉存、于文华等倾情出演,三名小主角杨丽晓、赵禹博、许可也是拍摄过多部影视作品“资深小明星”。态度严谨的创作,精雕细刻的制作,本着寓教于乐,催人向上为已任,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因此,《88995》绝对是一部时代感与社会责任感并重的电影艺术精品。
不同年代的人有着不同的童年体会,留在我们记忆深处的那些代表童年的事物,诸如一件小小的风车玩具、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一部《闪闪红星》的儿童电影……总能不经意间牵引着我们回到往昔的无邪年华。那么请不要让孩子错过这部属于他们这个年代的儿童电影《88995》!

④ 请大家推荐国产的适合小学生看的电影。

《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影评:回看《一个都不能少》 - 电影影评

初中时,在亚洲电视看了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对于我们来说,中国大陆普遍的失学现象是难以有切身理解的,我们的同情也只能是短暂的寄籍,透过无数次的学校集体捐款、参与义工活动、饥馑运动,对中国大陆有需要的人民伸出援手,仅此而已,谈不上有深刻的心灵震颤。在物质丰厚的社会,我们过着便利的城市生活,舒适的居住环境让大部分人看不见更大部分的社会现实,而我就压根忽略了这部电影中的艰涩、朴拙的生活与面对着的许多没有实则经验的生活问题。《一个都不能少》是中国北方农村的一个切面,这样一个切面不偏不倚落在中国最现实的教育问题上,而这个现状是非常可怕且严重的。初看这样的电影并没有甚么东西把我吸引过来,平时看的大制作多了,故对这样电影接触不多,但这绝不是我谢绝现实电影的口实,反而因为我对文化的深爱,在看完贾平凹、苏同、余华的一大堆文字后,对中国大陆贫困农村有更进一步的好奇与探勘的欲望。

电影的背景是中国河北一农村,一个老头儿(高老师)教一班穷苦的农村学生,因要回放假回乡一个月,村长找来只有十三岁的魏敏芝担任代课老师,并答应给她工钱五十块。电影的故事结构极为简单,只有一条发展线,起点是其中一个学生因为她跑得快被拔尖去参加运动会了,魏敏芝硬是不给人,因为她答应了高老师「一个都不能少」,她被拔去了,这件事令她的心就是放不下来;而另一个学生长张慧科到城里打工去了,又失了一个学生,魏敏芝一连不见了两个学生,不知如何向高老师交代好,于是就决定到城里找张慧科。故事因此由农村场景转移到城里去,展开了魏敏芝寻人的故事。故事十分简单,但所探讨的问题却极为沉重。首先,电影带出了一班纯真的农村儿童,他们没见过世面,在农村里受教,这里有一点很有趣,他们学的东西就是「抄课文」,这还是高老师临走时再三叮嘱魏敏芝的,抄完了再抄,我会问:「这样除了练字外,还能学到些甚么更实质的东西?」,因此可想而知,高老师的学历不高,他所教的就只是把课文一五一十地抄在黑板上,让学生一五一十地抄录,这就算一节课了。这让我难以想象,我们平时修的科目加上课外的有十多科之多,而且老师都经过极为严格的考核才能拿到文凭开课,师资优良,因此对于影片中的高老师的封建式教育觉得极之迂腐,但这或许就是电影所要反映的一个问题:农村教师的学历不足。而让只有十三岁的魏敏芝来当代课老师,这个问题也就更显而易见了。况且,以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来带一班学生是不合理的,出了问题难以应付,而本身就会引出更多的问题来,影片中,魏敏芝要到城里去找张慧科,没钱乘公交车出城去,因此领着一班学生去搬砖块赚取车费,这就是一个问题。

另外,影片所勾勒出来的城市面目也令人看了不安,尤其是中国大陆那种习惯成自然的上下级身份,即使是对一个乡村来的小孩子也是如此,影片中魏敏芝到电视台要见台长,那个接待处的女职员对她说话的口气和态度就表明了就种社会阶级性,城里人瞧不起乡下人,这活龙活现就是大陆社会上下级的例子。以前到内地我就有这样的一种经验,我们向一个蹲在路边的「公安」问路,他蹲着抽他的烟,完全把我们当透明的看;更不能容忍的一点是去厕所要收钱,而那个看门口的人口气又大,没钱滚开的嘴脸让我哭笑不得,也不就一元,不是我付不起,而是你不觉得这种现象十分可笑吗?

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说:「我们是这样大的一个国家,有资源,有人口,八亿或者十亿,能够同心协力的话,我们在亚洲的情况,哪里会不及日本?由于长期的专制封建社会制度的斫丧,中国人在这个酱缸里酱得太久,我们的思想和判断,以及视野,都受酱缸的污染,跳不出酱缸的范围。年代久远下来,使我们多数人丧失了分辨是非的能力,缺乏道德的勇气,一切事情只凭情绪和直觉反应,而再不能思考。一切行为价值,都以酱缸里的道德标准和政治标准为标准。因此,没有是非曲直,没有对错黑白。在这样的环境里,对事物的认识,很少去进一步地了解分析。」这种「酱缸」文化即是所有中国人共有的弊病,从这部电影里你就能领教不少,或者说,在日常生活中你就能领教上不少不少不少了。

如想了解中国社会如今的怪诞,可去图书馆找专著来研读,可到研究所听讲师的漫长的讲座,或者更便利的方法是去看看余华的小说《兄弟》,那种中国社会由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开始的光怪陆离,在这本小说中一露无遗。我不想在此谈中国社会问题,这种问题太沉重、太大了,大到我不能承受的程度,就交给大学的社会系去深讨吧。我们说到电影,电影是以一种纪录的形式呈现社会上的各形各色的问题,像我们身上的第三只眼睛,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看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一个都不能少》十分简单,它要反映的是如今中国农村的教育问题,当中可看见更多更多的中国问题,这就是电影所能做到的,也是观众所能发现的。影片的结局是个好的结束,魏敏芝的寻人引起了公众的注意,得到了许多捐献,张艺谋似乎不想抹煞中国人性的存在还没在时代的转变中倾向于麻木,但这不是所有中国贫穷农村所能得到的幸运,还有无数的中国农村儿童在失学与工作之间浮沉。

《美丽的大脚》
丈夫因无知犯罪,被毙了,孩子因病,夭折了。面临人生的苦难,西部农村少妇张美丽悟出了一些道理,她把所有感情都寄在孩子们身上,请求村长,当上了“孩子王”。

张美丽热情达观、自然真诚、侠骨柔肠、视学生为已出,在土房子里教着一帮子“泥孩子”。她用她那浓厚的地方话教他们识字、造句;她用那跑了调的嗓子笨拙的姿势领孩子唱歌跳舞做游戏;她用她那寸寸柔肠感动和影响了都市丽人夏雨;她用她那铮铮的侠骨给孩子们赢来了资助;她用她那“并遮面”的“情感琵琶”弹奏了一曲爱情的绝唱;她用自己一双“美丽的大脚”谱写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美丽的人生”!

张美丽带着一群孩子们连走连唱,跳着飞扬的黄土迎来了北京的志愿者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夏雨。黄土地上的生活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夏雨的人生轨迹,同时也逐步地改变了“美丽的大脚”的足迹。

夏雨不适应穷乡僻壤的艰苦生活,山村里缺水的严重程度令她惊讶,而张美丽的朴实热情常常让她哭笑不得甚至火冒三丈,因为张美丽洗坏了她的名贵大衣。看到真诚而乐观的张美丽,夏雨简直无法想象张美丽的苦难经历。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两个女人之间的误会、冲突、理解、感动通过一件件平静如水,细腻入微的小事展开,张美丽的形象也随之丰满和生动,夏雨在不知不觉中被张美丽的美丽的心灵所震撼。当丈夫来接她回北京的时候,夏雨终于选择了黄土地,选择了朴素和真诚,因此跟丈夫闹得不欢而散。夏雨怀孕后,张美丽送夏雨回北京生孩子,可是夏雨却悄悄做掉了孩子返回了山村学校,张美丽把夏雨背在背上,边哭边骂。作为一个失去丈夫和孩子的农村妇女,能有自己的孩子是最大的幸福,张美丽无论如何想不通,夏雨怎么会不要这个孩子;夏雨趴在张美丽的背上也哭了,她无法把自己对婚姻前景的不祥预感告诉这个淳朴的女人,正是为了避免孩子将来的不幸,自己才不得不忍痛放弃。两个生活经历完全不同的女人,此时,却用相同的泪水述说着心中相同的痛苦,表达着对孩子,对生命同样的渴望,那一刻,她们已经没有什么区别,心灵中最本质的情感完全融合在了一起,闪耀出最美丽的人性光芒。

为了给孩子们买电脑,她四处求人,好话说尽。当她求到村里的一名“大款”时,“大款”说只要她一口喝下一瓶白酒就可以资助时,张美丽毫不犹豫,一口气喝下一瓶“二锅头”,此时的张美丽绝对是一名舍生取义,大义凛然的女英雄。

志愿活动结束了,夏雨也从“黄土大学”“大脚班”毕业了,她在这里,体验了情感的秘密,理解了生活的本质,领悟了生命的真谛。出于感激,夏雨请张美丽和孩子们去北京看看。张美丽带着孩子们也带着自尊和自卑混杂心情来到了北京。面对都市的现代化和都市一些人的例慢和偏见,张美丽情绪激动,语重心长地给孩子们讲了一番改变贫穷,改变人生命运的话语。

在世俗和文化的桎梏里,作为“第三者”的张美丽和电影放映员王树之间的感情也表现得颇为辛酸和有趣。随着剧情的发展,张美丽无可奈何地诀别了那段甜蜜而苦涩的爱情。

一次偶然事故,张美丽生命垂危。张美丽像平静地接受人生苦难一样接受了死亡,面对死神,她微笑地说,人,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但是,一定要笑着离开……

孩子们用哭哑的嗓子唱着凄凉的儿歌为她送行;夏雨用满面泪水和她告别;王树雕塑般地坐在村口,默默地为她守墓……“美丽的大脚”足声远逝了,余音无穷……

她用生命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乐观。
http://ke..com/view/298295.htm#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