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蝴蝶效应》一直没看太明白,谁能介绍下大概的剧情
大学时期,第一次看《蝴蝶效应》,叹为神片。时隔多年以后再看,依旧感到震撼!
电影剧情十分开放,完全可以做两个极度相左层面的解读,这既是电影经典的体现,同时也是很多人对这部电影不理解的原因。
如此猜测,并不是毫无根据,埃文最后一次重读日记,回到过去其中有一幕场景,拿着刀站在厨房,与电影开篇第一段人生中的埃文,拿着刀站在厨房,形成了相似的吻合!
两段联合起来,就是埃文的真实人生经历,而中间的一切都是埃文自己的错觉!
② 爷爷和孙女灵魂互换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假 装 不 正 经 (2018)
导演: 张宗元
编剧: 王洋
主演: 金子 / 朱仲春 / 秦汉擂 / 刘童 / 汤馨
类型: 剧情 / 喜剧 / 家庭 / 儿童 /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8-10-05(中国大陆)
片长: 100分钟
③ 《海蒂和爷爷》:这部让人从头哭到尾的电影,究竟有何叙事魅力
星期五言: 阿尔卑斯山上,天空湛蓝,河水清澈,一个8岁的小姑娘和她的朋友们、山羊们在欢快嬉戏…这样的描述就像是一幅天堂的风景画,这就是最近在国内热映的电影《海蒂和爷爷》。
文:大土豆
编辑:槐树花
图片:网络
这部童话故事般的电影,一经上映便引起了热议,豆瓣电影评分高达9.1分。很多观众都被美如画的阿尔卑斯山所迷住,被一个孩子和一个老人的故事所迷住,甚至被一个孩子的纯与真,善与美感动得泪如雨下……殊不知,这个故事已经也在西方也火了一百多年,感动了数代人。
《海蒂和爷爷》改编自瑞士著名儿童文学家约翰娜·斯比丽的小说《海蒂》。这位儿童文学家出生1827年,她来自瑞士的乡下,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一名诗人。她从小接受好的教育,母亲的多情浪漫,父亲的严谨求真,给予她写作的天分和灵感。《海蒂》是她在十九世末创作的一部儿童文学经典,作品一经出版,便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和话剧,一次次被搬上荧幕和舞台。
1937年美国出品改编的《海蒂》,由埃兰·德万执导,秀兰邓波主演,一度成为经典儿童片。1974年左右,日本开始出现电视动画剧集,这时候高畑勋和宫崎骏共同合作,改编了这部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并命名为《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动画共52集,成为了流传的经典动画片。这些改编,让海蒂和爷爷的故事,不断的流传,在西方,在东方,在全世界影响着、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
那为何,这个故事如此经典?《海蒂和爷爷》为何能够跨越中西文化的阻碍,跨越成人和儿童的代沟,让大家感到温暖和清新呢?
我认为是故事的叙事艺术。
「 反“灰姑娘”的叙事,让观众耳目一新」
电影《海蒂和爷爷》改编自小说,整个故事的叙事方式也和小说几乎一样。我们知道,在整个小说叙事理论发展中,形成了很多小说的故事原型,像“灰姑娘叙事”就是一个典型的原型。“灰姑娘”的故事,经过百年的流传,已经家喻户晓。故事是一个贫困被人瞧不起的灰姑娘,善良而美丽,但她一直得到不公正的对待。偶然一次,因为她的善良得到了一双水晶鞋,可以和王子跳舞……这是一个童话故事。但是,这个童话故事,在几百年的小说叙事技巧中,不断地被运用。很多作家都不自觉或者自觉的运用这种故事原型。一个穷困潦倒但正直善良的人,得到了贵人的垂青,实现了梦想。
▲《灰姑娘》的故事
比如《简爱》也有灰姑娘原型的影子。好莱坞的电影中,更是数不胜数,平民英雄的故事,也有着“灰姑娘”的故事原型。就像是《蜘蛛侠》甚至《黑客帝国》也有这个原型的影子。星爷的电影,大多关乎屌丝逆袭这些故事,都有着灰姑娘的叙事原型的影子。
▲《黑客帝国》剧照,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码农与另外一个世界的救世主身份的质变
而《海蒂和爷爷》不同,海蒂来自乡村,被姨妈认为是拖油瓶,刚开始也被爷爷嫌弃。但是姨妈为她在法兰克福找到了一户贵族人家,这家人善良,并且喜欢海蒂的天真活泼,把她当作“贵族小姐”培养,这是海蒂的"水晶鞋"。
可是,故事并没有朝着海蒂最后成为一个贵族小姐,回到老家把爷爷接到城里享受富贵生活的方向发展。而是,海蒂日夜思念着阿尔比斯山,思念着小木屋,思念着睡在干草上和爷爷,和彼得相依为命的日子。
海蒂拒绝了“水晶鞋”,海蒂想要自由的阿尔卑斯山的生活。她想回到“灰姑娘”的生活状态,并且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到,只有在那里,她才能快乐。
于是,在克拉拉的奶奶和家庭医生的劝说下,在克拉拉父亲最终考虑后,将小海蒂送到了原本属于她的阿尔卑斯山。她到了爷爷得小屋前,第一件事就是脱掉了都市的衣服,飞奔到自然的怀抱。
这是“反灰姑娘叙事”的方式,是“贫困的人并不需要成为英雄或者公主也能快乐的故事。”。所有的童话,几乎都是丑小鸭可以变成白天鹅,但是这个故事是丑小鸭喜欢自己的池塘,不愿意变成天鹅。
或许这个故事的反类型,让大家耳目一新。很多读者都是不自觉得或者潜意识得进行对故事的感知。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这个故事很新颖。
「“游戏通关” 式 的情节设置,善良和纯真是她唯一的武器」
对观众来说,这是海蒂放弃了大城市的富贵生活,要在阿尔卑斯山上和爷爷相依为命的故事。而对于小海蒂来说,整个故事是一个个的闯关,她面对的是生活展现在一个父母双亡的8岁小女孩的一个个难关,而帮助她闯关的武器,只有善良和纯真。
“游戏闯关式”的电影叙事,也是很多好莱坞电影的惯用手法,并且屡试不爽。我们看电影的时候,只是觉得酣畅淋漓,并未察觉出这是一种讲故事的套路。比如《盗梦空间》,诺兰就用了闯关式的设置技巧,在梦境破解中,不断增加闯关的难度。还有典型的《碟中谍》系列等。这些电影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在情节点的设置上参考了“游戏闯关”的模式。
而在《海蒂和爷爷》中,小海蒂面对的“难关”一个又一个:
故事的开头,她就遇到了第一个难关,如何与孤僻的爷爷相处。
海蒂的姨妈因为找到了一份工作而不能带着海蒂一起生活,就把她丢给住在阿尔卑斯山上孤僻而倔强的爷爷。爷爷与山下村里的人不说话,不来往。看到海蒂,他一口拒绝了收留孩子。姨妈只好丢下海蒂就跑了。海蒂面对的是如何让爷爷接受她。
小海蒂什么都没有做,只是自然的接受生活,并发现生活的美好。类似于老子说的“无为而治”。第一晚她住在羊圈里,抱着山羊安然地睡着了,没有抱怨爷爷的冷酷,而是默默得接受。她为能睡到爷爷阁楼得稻草上而开心不已,为能和彼得到山里放羊而开心大笑。
爷爷被海蒂的纯真、善良所感动。当海蒂第一次抱住爷爷得时候,能感到爷爷那一刻的感动,甚至喉咙有些哽咽,或许好多年都没人和这个孤独得老人拥抱了。
生活并不是一直美好,对于童话故事中的海蒂也一样。爷爷不让海蒂去上学,姨妈正好借此事情,把她骗走给贵族小姐做了伴童。海蒂被姨妈骗到了城市里,关在一个大房子里,可能一辈子也回不到爷爷的身边了。
这是海蒂面临的第二个难关。她怎么从城市回到爷爷的身边?
这一次她依然没有任何能力去改变自己的境遇,她被姨妈卖到了贵族的家庭,如果主人家不同意,她是不能回到阿尔卑斯山的。她在这个大房子里,只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孩子。而克拉拉虽然拥有仆人和管家,但是她整天被关在房间,没有伙伴,不能走出房间,她在内心依然是一个孤独的孩子。
海蒂怎么面对呢,她没有故意表现捣乱,让主人把她赶走,她不会这么做。因为她是一个没有污染的孩子,她喜欢克拉拉又思念爷爷和彼得。她左右为难,这是一个善良孩子的最真的想法。她不忍心离开克拉拉,让只能坐在轮椅上的朋友孤独在这个大房子里,但是她的胸口闷,她思念阿尔比斯山上的一切,因为自己的善良,她的思念让自己“病入膏肓”。
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善良,感动了克拉拉的奶奶和父亲,决定把她送到大山里,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海蒂终于回到了家,但是她又面临了一个难题,她思念着克拉拉。 她离开的时候,克拉拉没有和她送别,她担心克拉拉孤独……善良的海蒂开始觉得愧疚。她不断给克拉拉写信,请求她能够到山里和她一起玩耍。
这是海蒂唯一一次主动去解决问题,凭借自己的能力——书写,去表达对克拉拉的思念,希望她能到阿尔卑斯山来。
这三个难关,构成了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这样的难关设置,不会让观众感到疲倦,也不会让观众轻而易举猜到结局,而是不断地展现新鲜感,给予观众一种新颖的刺激。这是电影讲故事的技巧,也是一种屡试不爽的方式。所以我们在观看《海蒂和爷爷》的时候,不断被设置的情节点吸引着,不忍心错过每一个镜头。
海蒂闯过了这三个关口,却拯救了三个人,一个是孤独的爷爷,一个是孤独的克拉拉,还有一个是孤独的自己。
在克服了这三个困难以后,海蒂的善良也辐射到了周围的其他人。比如克拉拉的父亲,他懂得了陪伴孩子的重要性,比如彼得,她教会彼得体谅他人……所以,对别人出于真诚的爱,可以对抗孤独。
「电影核心:孩子的本性就是最大的力量」
上帝说,只有孩子才能进入天堂。
老子说,复归于婴。
无论东方或者西方,对于孩子般的本性都有崇高的向往。
在前面,我们讲了太多的技巧,但是最重要的故事的核心不能忽略:让我们一直流泪的是海蒂的善良,是海蒂对任何事,任何人都有一种坦然的态度。是海蒂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是一个孩子的天然本性。
这样的本性,对成年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因为成人的世界里只有江湖,再也没有了山水。而没有被世俗污染的孩子的世界是事物原本的样子。
我国著名的诗人陶渊明说: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成年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柔软的地方,是与童年相连的自然生活,这或许就是大人们看海蒂的时候,会泪如雨下的原因吧。
所以,无论在滚滚红尘如何摸爬滚打,不要忘记自己内心的“小海蒂”,去不断拥有精神上的追求,做一个真实而自然,善良而温柔的人,这是活着的快乐的法则之一。
▲这个转身的镜头应该是致敬《四百击》吧
关注【星期五文艺】一起看经典电影。
④ 10部哭到崩溃的电影分别是
1、寻梦环游记
该部电影上映之时许多人观看,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为了追逐自己的音乐梦想,无意中去到另外一个世界与太爷爷相遇的故事,剧情中关于死亡的三种境界论调令人耳目一新,故事走向非常的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