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影赤裸女特工演员表
吴彦祖(Daniel Wu,1974年9月30日-),香港电影演员,祖籍上海,出生于旧金山,于加州成长,毕业于美国俄勒冈大学建筑学系。在1997年前往香港,开始他的电影以及模特工作。吴彦祖在2004年以《新警察故事》赢得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以及凭《四大天王》,于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中夺得新晋导演奖。
演员:李美琪 饰演角色:Charlene Ching
Maggie Q:(英语:Margaret Denise Quigley,越南语:Ly M? K?,中文:李美琪,1979年5月22日-),父亲是爱尔兰裔美国人,母亲是越南人,生于夏威夷州檀香山,香港模特、演员,成名后已回美发展,现为一线美剧演员。2002年出演《赤裸特工》成功打入国际影星行列。2010年,因主演美剧《尼基塔》成为国际著名影星。也成为第一位主演美剧女主角的亚裔演员。其多个性感特工形象,深受各国观众喜爱。
演员:安雅 饰演角色:Katherine
安雅:(1977年2月17日-) ,本名吴安雅,台湾女艺人。在台北酒吧“Light Bug”任DJ后因香港传媒的采访,签约嘉禾。多半以美艳性感形象显现在屏幕前。2012年10月份被香港狗仔队抓拍,与男友孔众逛街(孔子后人),证实已怀孕5个月,2013年1月诞下孔子第79代后人。
演员:郑佩佩 饰演角色:Faye Ching
郑佩佩:(1946年12月4日-)出生于上海,是香港最早一代的武侠女星,有“武侠影后”之称。育有3女1子,大女原丽淇,次女原和珍,三女原子鏸和孻仔原和玉。郑佩佩是首位华人获得国际独立制片人协会的“金武士奖”,纵横影坛十多年,拍过无数电影。2001年演出李安的《卧虎藏龙》 “碧眼狐狸”一角,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项以及角逐奥斯卡金像奖 。2013年,在黄晓明主演的电视剧《精忠岳飞》里饰演“岳母” 。
演员:连凯 饰演角色:Ryuichi (as Andrew Lin)
连凯:(Andrew Lien,1969年8月7日-),香港演员,生于台湾,美国加州大学长提分校美术系毕业,1996年赴港发展,曾参演多套电影同电视剧演出。除了演员身分,目前亦是特效化妆师及特效化妆培训中心的负责人。
赤裸特工其他演员表:
演员:黄佩霞 饰演角色:Madam M (as Almen Wong)
演员:李幸芷 饰演角色:Jing
演员:卢淑仪 饰演角色:Student murdered in Cage
演员:黎强权 饰演角色:Tattooed Yakuza Boss
演员:陈国新 饰演角色:Mr. Chan
演员:吴嘉龙 饰演角色:G4 Agent (uncredited)
演员:Marit Thoresen 饰演角色:Fiona Birch
演员:Kai Yan Kwok 饰演角色:Little Katherine
演员:Renee Nichole Rommeswinkel 饰演角色:Young Charlene Ching
演员:Mo Ka Lai 饰演角色:Little Jing
演员:Augustin Aguerreberry 饰演角色:Drillmaster
演员:Jude Poyer 饰演角色:Fighter
演员:Michael Clements 饰演角色:CIA Agent (uncredited)
演员:David John Saunders 饰演角色:Bodyguard #2 inside Hotel (uncredited)
演员:Matthew Sturgess 饰演角色:Bodyguard #1 inside Hotel (uncredited)
❷ ..有没有人看过<R高地>(又名:<罗密欧点>)吖这部电影最后的结局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部韩国的战争惊悚片.所谓战争惊悚片,其实就是把悬疑,恐惧放在战争背景下.但是这种类型的惊悚片比一般意义上的惊悚片要有难度,因为如果过分突出战争背景,会转移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看完以后觉得这是一部战争片.如果过分去强调惊悚效果.那么观众认为没有显露出战争的背景.所以这种比较细化的类型片,对于导演功力是比较大的挑战.对于剧本的要求也比较高.看完本片以后,个人认为亚洲很少可以有如此之高水平的战争惊悚片.无论是演员,剧本,导演,音乐,还是摄影.那我为何这样说,听我慢慢道来.
本片是讲述在越南战争期间,韩国军队秘密入越参加战斗.帮助美军攻打越南人民军.在战争的僵持阶段,有一批韩国军人秘密失踪.韩国军方为了找会这批韩国军人.秘密组建了一支部队.去一个叫"罗米欧点"(r-point)的地方去收搜.之所以去这个地方,因为有情报显示,这批失踪军人最后就是出现在这个地方的.整个部队一共九个人.行动时间为七天.部队上路.一切正常.在找到r-point的入口前,被一群越南人民军发现,双方交火.在交火过程中,韩国军队击退了越南人民军.在搜索前进的时候,发现了两个受伤的人民军军人,其中一个为女性.为了不再惊动周围的人民军,没有打死这个人民军士兵. 但是从她手腕上取走了一段铃铛.部队顺利找到了入口.据说此处为越南人的禁区.在百年以前,大量越南人被中国人屠杀.尸体就埋葬在此处.在法国人统治时期,也有一支法国部队在这里全部失踪,尸体都没有找到.周围弥漫大雾.飞机也无法正常起降.部队进入以后,发现了一栋破烂不堪的楼.里面空无一人.打扫以后,决定把这里作为暂时的驻地.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带来的电台无法正常使用.信号若有若无,通讯兵找到一个破旧的收录机.为了打发晚上无聊的时间.居然把它修好了.在大家听音乐的时候,忽然在收录机里面出现了一群法国士兵惊恐的叫喊和临死的号叫.大家极其恐惧.但是还是渡过了第一个夜晚.清晨,大家起床准备出发去寻找失踪军人的时候,发现其中的一个士兵从楼上吊了下来.死了.所有人都无法想像.第一天就有人死去.恐惧已经开始慢慢的出现了.影片在气氛渲染上把握的很好.电影很长一段时间让你根本想像不到可能会发生的事.也无法准确的猜测剧本的发展方向.唯一能做的就是去看故事会如何发展下去,全片色调比较阴冷.冷色调比较多.灰军装,黑色的武器.阴暗的天空.第二第三天相继有士兵离奇死亡.行动的指挥官根本无法去解释这个现象.恐惧开始让所有的人觉得无法去面对.在一个晚上.指挥官忽然发现,在楼外有个穿白衣的女孩.(典型的越南服饰.白色长裙).在这个女孩的带领下,它发现了一大片墓地.埋葬着所有失踪的法国士兵.他根本不敢相信.那支法国部队,全部失踪.全部死亡.居然就在这里安葬.这种恐惧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恐惧.所有的人开始出现各式各样的非理性行为.目的就是为了马上离开这里.士兵还在死亡.根本也不可能找到凶手.
士兵一个一个的离奇死亡.使恐惧的气氛到达了最高潮,但是影片在这个时候的气氛渲染不是通过,道具.音乐,而更多是通过人物的表情,人物之间冲突的加剧,让观众也觉得气氛的压抑和紧张.人物表情的僵硬,之间不信任的增加,通过池塘里的大量的尸体.失踪部队残骸的寻找.在寻找的过程中,发现电台居然还在使用.不断向后方呼叫.这一切又如何去解释.这一切又是否和那个女人有关系?指挥官一直无法想清楚.最后一天的晚上.幸存者又一次集合在一起.紧张的气氛已经不能用语言来形容.大家希望后方马上可以让他们回去.但是,由于天气的原因,最早也要清晨才可以出动飞机.指挥官感觉到可能谁都出不去了,因为所有人甚至希望连夜步行出去.恐惧让这些军人都失去了理智.那根本不可能让自己活下去.在这个时候最需要就是冷静,忽然,一个士兵的眼神开始变的诡异起来.试图攻击自己的同伴.这个变化只是在瞬间发生的.没有任何征兆.象被什么东西附身了一样.当这个士兵被指挥官果断击毙以后.剩下的士兵一个个的也开始诡异.相互攻击.也是没有原因的.最后只剩下一个双眼被炸瞎的士兵和指挥官.这个时候,那个在雨夜出现的白衣女子出现了.死死的盯着指挥官.女子一步步的走向他.眼睛里流出了鲜血.指挥官不想让自己被女子上身控制,然后就命令被炸瞎的士兵射杀自己。最后,那个瞎的士兵在恐惧中熬到黎明,等到救援队伍的到来。但救援队却没有找到其他士兵的尸首。
全片色彩阴冷.没有太多的女性角色.没有太多的战争场面.但是,全片结构很紧凑.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这是在一般我们印象中拖沓的韩国电影不一样.人物也比较少,但是通过眼色.动作,个性塑造的很鲜明.就是一群没有太多文化的韩国底层士兵.但是,在指挥官这个角色上,又是全片的一个亮点.他语言很少,也很有想法.冷静是通过最后一夜的相互对话展现的最鲜明.作为一部战争惊悚片.首先,电影把惊悚悬疑运用的很到位,全片110分钟.即使你看到 90分钟都不可能猜到结局.导演很了解观众的想法,始终通过层层悬疑把观众抓住.但是,最后还是没有把真相告诉观众,让你自己去体会.一般的惊悚片,只是把故事,情节设置悬疑.让你去猜.但是,战争惊悚片不光可以在故事,情节上设置,也可以在战争上做文章.特定的背景,特定的环境都可以让导演有很大发挥的余地.设想一下.普通人在恐惧,紧张气氛下的确会有非理性的举动,但是在战争环境就不一样.战争中的士兵有着很强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连他们都在恐惧面前出现了不正常的行为.那么可见这种恐惧有多大的能量.从一个侧面增加了悬疑的效果. 后记
公开1972年越南战的秘史
罗密欧point神秘面纱……这就是真实!
r-point:位于胡志民市西南部80km的小岛。越南战争时期,被作战名为"罗密欧point"的主要根据地。被它的美丽吸引的法国军在这里建了疗养所和部队医院,在这里有段埋没了30年的惊人的历史……
第一次越南战争——1949年:与胡志民的军队交锋的法军的小部队12名队员全部失踪,失踪原因不详。之后到第二次越南战争为止,共有650名法军和美军军人失踪。
第二次越南战争— 1972年:所属韩国猛虎部队小部队的9名队员失踪,之后6个月的时间里不断有失踪的队员通过无线要求总部救援。
越南战争中的r-point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呢?据说叫“不归”的门还在那个入口,还有人目睹了被残杀的那个少女的灵魂。电影《r-point》就是以那个地方为背景,改编了以不明原因全部死去的法军的真实故事。并且以韩国部队的秘史展开故事。越南战争中很多人被强制型参军,在那个年代,在精神麻痹的恐慌情况下,很多军人为了生存杀人。“r-point”就是众多的恐怖的真实中的一个。
现在连美军都撤离的72年的越南,生存下来的兵士们在回国之前为了找寻失踪的队员进入了“r-point”。但是这个森林并不想让他们顺利地回去,谁都不知道真实。现在在那个地方还有很多韩国军人的灵魂在飘着。电影《r-point》将给我们展现被埋没在历史背后的真实的恐怖。 推理真相: 罗密欧点的事情是越共游击队和法军、美军、韩军打的一场“心理战”,越南人利用敌军远离家乡,身陷人民战争海洋进而导致心理几乎崩溃的特点制造一些灵异事件。电影中所有已经被证实在罗密欧点阵亡的法、美、韩士兵之所以会在电台中发出求救信号并带有哀号声,那是因为越共士兵在杀死他们之前逼他们那样喊的,然后又录了下来播放出去,吸引更多的敌人来送死。
至于为什么电影中韩军士兵会无缘无故地自相残杀,那是因为这些士兵由于多年征战在外,已经近乎心理崩溃,再加上罗密欧点本身诡异的环境和电台中的录音,难免使这些人丧失理智。另外,电影中还说过,除了那名最年轻的蒋军士,其他人多少做过一些坏事,潜意识中会有一些不安,罗密欧点的诡异使他们担心遭到报应,导致他们最后一道心理防线解体,接近精神分裂的边缘,只能通过杀人、自杀或让别人杀死自己以求得解脱。蒋军士因为没做过对不起良心的事情,自然没有心理崩溃,也不会死。
我之所以赞同这种说法,是因为在越战期间,失踪在罗密欧点的都是法国、美国、韩国士兵,都是越共的敌人,而没有越南平民和越共士兵失踪的事情发生,这难道不奇怪吗?另外,现在许多越南人声称在罗密欧点看到了女鬼,那一地区现在已有不少人去旅游,带动了附近经济的发展。是不是像“尼斯湖水怪”一样,罗密欧点只是当地人编出来的子虚乌有的怪谈。
他们的尸体被越共士兵拖走了,扔进了电影中的发现大量尸体的河里。
❸ 越南男人和三姐妹电影名字
1、《三轮车夫》
这部越南电影的男主角是梁朝伟,女主角则是越南人,讲述的是三轮车夫因为车被偷走上了黑道之路,而姐姐也沦落为娼妓。
2、《夏天的滋味》
影片的女主角和《三轮车夫》女主角是同一个人,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里三个姐妹生活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3、《青木瓜之味》
女主角又是陈女燕溪,很多部有名的越南电影女主角都是她,看来是越南国宝级别的女演员了,这部电影围绕一个女孩子的成长展开。
4、《绿地黄花》
很文艺的一部影片,围绕着两兄弟之间的成长历程展开,看起来比较有年代感,也非常高级。
5、《迷失天堂》
越南的同性题材电影,两个男主角之间的爱恨纠葛非常精彩,与骗子相爱也是非常不一般的 体验了。
6、《穿白丝绸的女人》
女主角可是泰国第一名模饰演的,是很有情怀的一部泰国电影,讲述了苦难年代越南女人们的忍辱负重。
7、《末路雷霆》
这是一部战争片,发生的背景就是法国殖民控制越南,反法统治组织的抗争与当局展开,情形很危急。
8、《猫头鹰与麻雀》
时间不长,只有差不多一个半小时,讲述的是一个比较温馨的故事,三个陌生人因为缘分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
9、《变迁的年代》
这部片子可是比较官方的社会主义题材,2004年上映,采用插叙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自己的事情。
10、《番石榴熟了》
故事还挺生动的,女主角是一名人体模特,而男主角想要摘番石榴不小心进了院子被女主角当成小偷,实际上这颗番石榴树竟然是男主角种的。
❹ 越战电影《天与地》怎样反映了越南人的变化
战争中人命如草芥!
越战期间,黎里因支持越共游击队而被政府军抓走,经历了非人的对待。母亲(陈冲 饰)贿赂政府中人她才得以脱身,但此时她也被越共的人员认为她出卖了游击队,而她惨被强奸。她的母亲只好带着她到了一名富人家中打工,她竟爱上了男主人,更怀上了孩子。
她们被女主人赶走了,投靠做妓女的姐姐,但她实在看不惯姐姐的作风而离开了独自生活。儿子出生了,为了继续在街上当小贩。
当时很多女人都成为了妓女以赚得更多的钱。但她仍然坚持自己的不能过上堕落的生活。直到黎里遇到了美国军人史提夫(汤米•李•琼斯 饰),史提夫对她一见钟情,黎里最终被史提夫的真情打动。婚后他们又生了两名儿子。一家人回到美国后,由于价值观的不同,黎里与史提夫之间出现了矛盾,史提夫更受不了精神上的压力而自杀。
多年后,生活美满的黎里带着三个儿子再次回到越南,但已物是人非……
❺ 《荒原》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荒原》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79 黑白片 105分钟
1979 黑白片 105分钟越南故事片电影综合企业摄制
导演:阮鸿仙 编剧:阮光创 摄影:唐俊三 主要演员:林到 (饰三都) 萃安 (饰六钗)
本片获1980年第5届越南电影节金荷花大奖及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男演员四项奖,第12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金质奖
【剧情简介】
这是1972年美军刚刚侵入湄公河三角洲时发生在铜塔梅地区的一个故事。
铜塔梅地区是一块被称为“前线肚脐”的战略要地。美伪军为了切断越南解放武装力量东西部战场的联系,妄图在这里制造一个无人区。他们的直升机和汽艇不断地在铜塔梅盘旋、搜索、袭击,阻挠武装力量之间的联系和协调行动。
雨季时节,整个铜塔梅浸泡在水中。露出水旁枝面的只有一片片被水淹半截的参差不齐的芦苇和小树。在这片广阔无垠的荒原里,只有青年农民三都和妻子六钗带着牙牙学语的儿子生活在这里。在被水淹半截的小树丛中有一棵较大的树,树杈上搭了一间小茅棚,这是他们的家。他们的交通工具是一只无篷小船,他们的任务是给游击队带路、传递消息。
三都是一位有经验的向导,他熟悉这里的每一条小渠和河叉。白天,三都和六钗在未被水淹的地上种稻子,在河里摸鱼虾。敌机来袭击,他们把孩子放到木盆里,机智地躲避敌人。晚上,三都帮助游击队护送上前线的部队,为运送货物的小船领航。
在短暂的休息中,三都一家三口在小茅棚里聊天,逗孩子玩。一不留神孩子掉到水里,三都跳下去把孩子救起并责怪六钗。
游击队在附近等待时机穿越铜塔梅,三都向游击队报告情况。一些游击队员在林子里做饭,三都马上制止,因为烟往上飘,会被敌人发现。果然,敌机向此地扫射,队伍马上转移。
美军已意识到铜塔梅有人活动。美军指挥官向部下美军中尉坦言:“还有一个人活在铜塔梅,就是我们意志的失败!”美军加强搜索。
夜里,三都夫妇去割稻子,敌机又来了,三都夫妇赶紧藏起来,敌人拍摄到稻子被割掉的现场后,在研究对策。美军中尉刚收到从美国寄来的妻子和儿子的合影照片,他对同伙说,完成任务后即可休假。
敌机不断地在荒原上空盘旋。
三都夫妇因一件事情发生口角,六钗一气之下去找游击队。三都执行任务回来不见六钗,划着小船在茫茫荒原上寻找。六钗也划着小船在寻找三都。两人相互呼喊着,两条小船在芦苇、睡莲、荷花中穿越,终于靠近,两人紧紧拥抱。他们比过去更加相亲相爱。
斗争环境越来越恶劣。三都夫妇正在吃饭,敌机又来搜索,三都夫妇抱着孩子躲避在芦苇里,敌机俯冲,从头顶上掠过,三都一家潜入水中。敌机过后,三都赶紧打开装着孩子的塑料袋。敌机向三都夫妇搭茅棚的树丛疯狂扫射,打坏了小茅棚和小船。
次日,敌机继续搜索。三都去执行任务,帮助游击握启毁队穿越铜塔梅。三都不幸牺牲。六钗把三都的遗体运回来。愤怒的六钗拿起三都的枪,打下了敌机,美军中尉当场死亡,他妻儿的合影照片从上衣口袋掉出来。
【鉴赏】
这部由阮鸿仙导演的反映越南南方九龙江铜塔梅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影片《荒原》与以往的战争题材影片不同,过去的战争片以故事为主,通过事件来表现人物,这部影片的人物比事件突出,战争只是作为衬托人物活动的背景。它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通过对人物性格、人物心理、人的命运的描写来段备表现在特定环境中人的精神面貌。本片的出现,为越南故事片的创作拓宽了道路,成为越南故事片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本片导演阮鸿仙(1935~1995)是越南优秀的电影摄影和导演之一。他出生在越南南方,参加过抗法斗争,早期学习摄影,1954年集结到北方,1958年参加拍摄的纪录片《北兴海》于1958年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金质奖,这是越南纪录片首次在国际电影节获金奖。阮鸿仙还拍摄了不少纪录片,也担任一些故事片的摄影,曾多次在国内外获奖。他被越南电影界称为“一个思想敏捷,有战斗性、有探索、有创造性且很有诗意的优秀摄影师”。1976年阮鸿仙赴联邦德国、匈牙利学习、研究电影。1978年回国并第一次导演了反映越南南方九龙江平原人民的生活与战斗的故事片《东北风季节》。影片获1979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1980年第5届越南电影节银荷花奖。1979年,阮鸿仙导演了第二部故事片,他充分发挥了他在摄影,导演方面的才华,在影片造型、叙事生动并富有诗意的特长,拍摄了令越南电影界引以为荣的并被誉为“诗电影”的影片《荒原》。
阮鸿仙导演的故事片虽然不多,但特点很突出,他主要是表现在最紧张激烈、最恶劣的环境中的对象,他描写的都是与敌人面对面进行斗争的、在紧张状态中充分暴露性格的人物,由此来充分反映战斗中的革命英雄主义。
《荒原》的故事情节很简单,讲述的是越南南方铜塔梅地区交通员三都夫妇克服种种困难与美伪军展开斗争并完成任务的故事。阮鸿仙独具匠心,把故事安排在景色秀丽的、富有大自然诗意的、战斗环境极其恶劣的铜塔梅地区,把荒原作为故事发展的空间,作为主人公生活、劳动、战斗的环境。导演和摄影师营造了真实的时代气氛和战争环境。摄影师的出色摄影技术,让人们在紧张激烈的状态中也领略了铜塔梅地区的美丽风光。影片的诗意就在纯朴的故事中,在大自然与人的生活的简朴和谐结合中散发出来。
影片实际上是主人公三都夫妇几天生活的记录,而这几天自始至终是在弹雨中,在敌人直升机的侦探追击下度过的。三都家庭的幸福生活与敌人的残暴形成了激烈的冲突,成为影片发展的主线。在影片中,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三都夫妇在荒原上劳动、生活、躲避直升机和美直升机不断地对荒原进行搜索、扫射的影像反复出现,以及衬托这些影像的铜塔梅地区自然景象不断重复,这些反复出现的画面,含有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令人感到在这场不对称的战斗中,一方是拥有直升机和现代化武器装备的美伪军,一方是两个具有爱国心的农民带着一个幼儿和一条无篷小船,双方在一望无际的被水淹没的荒原上展开激烈的战斗。两个善良的人反抗美帝庞大的战争机器,这不仅有象征意义而且还具有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实际上它在告诉人们,这里所描写的是两种力量,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反映的是越南民族与美帝国主义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影片由此讲出一个哲理:生命永远不会毁灭,尽管敌人是如此残暴地千方百计地要消灭它,但是生命仍然存在和繁衍。影片的典型性、概括性就在这里体现出来。
影片的艺术特点是真实且具有地域特色。导演阮鸿仙熟悉这片土地,对南方水区情有独钟。他对南方人民经受的苦难、对他们的性格、心理活动都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在影片人物性格描写上很有南方人的特征。他在处理人物之间的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敌人与祖国的关系上都把握得很恰当,对人物在水上活动的细节和场景描写得既生动又可信。如影片中没有一支部队,没有一场战役,对白很少,有时近似沉默,但很符合当时的生活环境。如对三都一家的生活、劳动的细节的描写:他们饭后来不及收拾的餐具、未割完的成熟的稻子、在敌机搜索下拾柴、打鱼等。为躲避敌人扫射,他们抱着孩子在荒原上奔跑,有时把孩子装进木盆里,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还要把孩子装进塑料袋潜入水中,这些场景令人感到这就是战争中发生的事情,出生在那个年代的孩子在襁褓中就已经受战争的残酷,他们过早地被卷入战争,他们的血液中、骨子里就带有战斗性,这种真实的描写动人心魄。
影片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越南南方农民交通员的形象。他的行为举止方式无不浸透着南方人的性格特点。扮演者是越南优秀艺术家(现为人民艺术家)著名电影演员林到。林到出生于铜塔梅,从小经历过抗法斗争,当过交通员,1954年集结到北方后学习电影表演。多年的生活经历与艺术实践的积累,使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纯朴、自然、真实,可信的农民交通员三都的形象。他通过对日常生活、战斗的细节的再现及心理活动的细微刻画,充分体现了现代越南人的英勇、仁爱、朴素而伟大的性格。林到的出色表演,使他在1980年第五届越南电影节上荣获最佳男演员奖。
阮鸿仙在影片中采用一些对比手法来增强影片的艺术效果。在片中着力渲染了小家庭的短暂的宁静时刻和安闲恬逸的生活,以此衬托敌人的凶横残暴;片中出现的睡莲、荷花,既是一种伪装物也装点了女主人公六钗的小船。花与人,背景与人物心理揉在一起,寓意很深刻。在音响效果上,直升机的轰隆声和水区上毛鸡发出的悲切的鸣叫声也形成了强烈对比。
《荒原》完成后,在越南曾引起一些争议,争论的焦点是现实生活与艺术虚构问题。有人提出,在生活中怎么会有一对交通员夫妇孤零零地生活在被水淹的荒原里?是谁让他们在那里的?美直升机日夜搜索、袭击,那间小茅棚怎么那样坚固?特别是对影片结尾镜头的争议:美直升机被六钗打下,美军中尉死亡,他妻儿的合影照片从上衣口袋掉出来,这一镜头在银幕上停留了几秒钟。有人说,是不是作者对敌人的死有些同情?不少人提出把这段结尾删去。越南有关领导和电影艺术委员会决定保留这段结尾并把影片送往莫斯科参加国际电影节,影片得到很高的评价并荣获金质奖。有评论认为这是一部越南电影从未有过的特殊的影片。影片的艺术性、典型性、概括性在于:在荒原上只有孤零零的两个人和一间小茅棚,而美军却未能消灭他们,美军还说什么要消灭一个民族呢!影片的结尾很有人道主义,它不仅符合世界上进步人类的愿望,而且其含义很深:由美帝国主义在越南挑起的战争,不仅使越南人民遭受损失和痛苦,包括美军及其亲属也被卷入这场悲剧,越南人民和美国人民都希望和平与幸福。影片在越南国内上映后受到观众好评,认为越南第一次有这样的一部故事片把越南人民的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阐释得如此深刻,而越南人民的精神充分体现在主人公三都夫妇的身上。尽管影片中导演的个人意念比较强,有的地方处理得不够好,如三都牺牲后,在处理六钗的态度上不够准确,过于强调美军中尉的死,但《荒原》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关于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题材影片的优秀代表作。
❻ 生于七月四日的影片评价
《生于7月4日》是纽约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所导演的越战三部曲中的一部。越战三部曲,顾名思义一定是和越战有关的片子。1967年,斯通应征入伍,在越战中获得了荣誉和洗礼,因此,这部《生于7月4日》可是说是饱含了他的满腔的感情和思想,再加上越战中的真实经历,所创作出来的强烈的反越战影片。
主人公罗尼是个健康活泼的孩子,从小就羡慕军人荣誉的他长大后终于完成了心愿,但当他带伤回国后,他发现,其实那些荣誉只不过是表面的现象,而残酷的真实和越战所留下的后遗症将伴随他的下半生。这种真实是常人所无法忍受的。不过,也正是这种赤裸裸的现实,才提醒了人们,敲响了越战的反思的警钟。
文章主线是以三次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所贯穿的。三次游行,主人公的身份,形象,心情都是不一样的。幼年的小罗尼坐在父亲的身上,看到了大家热烈欢迎二战中回国的老兵,满心的激动,看着他们身上的荣誉勋章,罗尼有了奋斗的目标,然而,喧闹的人声和大队的人群并没有让罗尼看到老兵们的伤残和颤抖的双手,这也正是作者留下的伏笔,当全部片子看完后,你就会知道,那是老兵在听到鞭炮声后的条件反射,饱经枪林弹雨的他们在身体上的伤确实很深,但心灵上的伤痕更是无法痊愈,只可惜小罗尼并未想到这一点,这也就预示着他的梦想必将重蹈这些老兵的覆辙。
时光如水,生命如歌,转眼间,越战结束了,罗尼此时已经是一位下身瘫痪,靠轮椅度日如年的退役军人,回国后,他失望了,在游行中,他并没有得到人民的欢呼与赞许,得到欧德只是反对和咒骂,他伤心了,他以为在越战中的伤痕,至少是心灵上的,在回国后会得到弥补,但是他错了,他被自己的信仰弄的身心俱损,不但要面对自己在越南枪杀数十妇孺和误杀自己同伴的心灵上的巨大阴影,同时也需要面对国内人的反越战斗争的批判和责骂,他仍是一个天真的男孩,但这一次,他看到了真实,看到了勋章下的鲜血。越战的残酷婉转的表达了出来,说服意义更加深刻。
渐渐清醒的罗尼不再天真,颓废不堪的他憎恨社会,憎恨所有人,最终被放逐到了墨西哥了此残生,可他并未放弃。在那里,他遇到了同自己相同遭遇的人,同时昔日初恋情人的出现也给了他很大的影响,新的信仰逐渐滋生,生命的希望之光再度燃起,罗尼渐渐的可以以理性的思维去思考人生,也就是这最后一次的游行,造就了一个强有力的反越战斗士的诞生。当这个社会和人民再一次的接受他饿时候,罗尼精神饱满,胸有成竹,母亲的梦想实现了,罗尼终于可以登上讲台发表演讲了,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而已。
汤姆.克鲁斯将主人公罗尼这个人表演的很不错,无论是从细节之上还是从心理上都心领神会,就和当他回家看到自己从前强壮身体照片时的情景,仅仅一个背影和通过相框玻璃反射的昏暗表情,就可以充分体会到罗尼当时的忧郁和伤感。他的每个动作缓慢而有节奏,再如罗尼在家咒骂社会,咒骂自己母亲的场景,更能让人体会到他精神达到极度崩溃时的程度,越战的负面影响也更加的清晰明了,因此汤姆.克鲁斯的突出演技也是这部片子得到我欣赏的一个关键。
整部影片并未对越战战场情景刻画许多,短短十五分钟的镜头足以交代事情的原由,作者并不想以战场上的残酷来打动人心,这是导演的匠心独运,因此,整部片子的风格并没有战场上的血腥,也少有灰暗的天空,但那美国鲜艳的红白蓝三色国旗足以将主人公笼罩在政治的乌云下,心灵上的创伤,通过汤姆.克鲁斯的精湛演技,使观众们从心底里感到愤懑与同情。影片也少有大量配乐,但几组游行是相同的配乐在不同的时期都给了观众不同的感受,让片子的本质逐渐明朗。
看完这部片子后,我深刻的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以及它影响之恶劣,之长久。这部越战的反思片在现在这个表面和平,但危机四伏,一触即发的世界是有很大的警示作用的。同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电影中的一个词——信仰。一个人应当拥有信仰,但像主人公那样的坚持自己的信仰,到最后又有什么好的下场呢?但没有信仰的人同时又毫无成功可言。也许,当初主人公不去听从父母的教导,不去接受父母赋予他的目标和方向,他会生活的更好,但是,越战依然发生,历史不会改变。
整部影片不但给人以心灵上的强烈冲击,同时也让观众从各方面产生了不同的思考,因此,我觉得这才是这部影片不可多得的地方,也是在众多战争题材的反越战影片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相关评论
越战,开始之后呢?再之后呢?纷乱之后沉静在苍凉的政治荒芜里。
先前不止一次地抒写战争的豪迈与视觉背后的无限感慨,这就是让雄性亢奋的意志力的较量,人性真正脆弱的一面仍旧是属于个体的而绝非所谓的国家荣誉。
越战文化是孕育在六十年代,思考在七十年代,却在八十年代绽放异彩。为什么美国人如此热衷越战题材:
⒈冷战重建政治价值观
二战结束,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美国的不平衡就是色厉内荏地对共+产+主+义的恐慌,共+产+主+义在亚洲、东欧、南美遍地开花,美国在很大程度上想遏制红色风潮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在政治主导的大背景下,朝鲜和越南以联军的名义孤立+共+产+主+义打局部战争是必然趋势。《惊暴13天》我们可以看到以军备威慑和政治阴谋论缔结地最后产物,片中有一段对白从花花公子肯尼迪嘴里说出来似乎有些滑稽的味道,那就是防止苏+联成为第二个纳粹轴心国。
⒉政治牺牲品与无畏牺牲
《尼克松》将越战比作政治选举的筹码。从如今多数越战题材电影来看,越战已经被充分定性为美国政府一大撮激+进+份+子对国民的欺骗,是无谓滑稽的错误。价值观的冲突与戏剧性转变造成越战题材在一定范围内的争议,有争议就意味着潜在的观众消费市场。
⒊反战文化流行
女+权、性+解+放、越+战、共+产+主+义成为当年美国愤青的时髦用语。《阿甘正传》中的越战是诙谐幽默的,反+战+集+会也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越战不过是跑跑步杀杀人,反战不过是吸吸毒打着旗号搞搞幼稚女青年,就连大会发言也变成调侃式的情人重聚。
⒋越南的特殊背景
似乎1907年以前越南的历史是空白,包括文字,简言就是用汉字书写其中华历史。作为中国历史版图的属国,这一点是极为尴尬的。越南也一直回避这样的问题,造字运动与规避历史,接着在果断与老东家割袍断义。
越南的形象就如同美国越战题材电影中不可或缺的越南妓女作风,《生于七月四日》中概括了一句话,一个国家抗争了近千年。
越南人有韧性的一面,法国人不行,美国人也不行,抱着鱼死网破的决心坚决把殖民者与帝国主义者拖进军事梅毒里。
⒌反思的伪善
越战题材电影有几个必然的颠覆性情节。
鳄鱼的眼泪:无辜群众一定是军事强权的受害者。当然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美国参军男青年,另一个则是越南农民。美国大兵在一场无谓的滑稽战争中在万般无奈情况下成长为杀人机器;越南农民一般的群体比较庞大,包括老弱病残孕,“误”杀婴儿是必备的。二战纪录片中也有日本妇女将怀中婴儿抛下悬崖然后自己跳下去的影像,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战争,受害的总是平民,这一点是毋须置疑的,包括古罗马到拿破仑还是其他。
妓女是佐餐猛料:几乎每部越战题材电影都必然会出现短旗袍戴斗笠披肩黑发的越南性工作者。《第一滴血》也不能免俗,至少史泰龙没有像在《意大利种马》来得通透。
《葵花宝典》是这样炼成的:一般斩断下体的男人最具有思辨性,他们一般坐在轮椅上但思维比较健全,将作废的造精机能反噬成脑汁,以超脱常人的能力克服战争后遗症。
正是好莱坞导演告诉国民,国家派到越南无辜的混球们就是这样在打仗,这种纪实性的模式就是为了打破习惯性思维,滑稽的战争噱头荒唐的美国大兵。颠覆传统模式,美国大兵不是无坚不摧,而是有血有肉且脆弱不完美的人。至少不会像伊拉克战争样板戏《解救女兵林奇》做作得令观众产生严重的妊娠呕吐反应。
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的越战三部曲《野战排》(《 Piatoon》,1986)、《生于7月4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1989)、 《天与地》(《Heaven & Earth》,1993),完全从人个体出发的电影作品。
美国学者将近年来越战题材中商业与艺术双丰收的电影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归结为西方传统古典艺术的变种。《野战排》是继承了莎士比亚《亨利四世》第二部福斯塔夫和霍茨伯的基本内容,《生于七月四日》是荷马史诗《奥徳修纪》的变种。
其实从三部电影连贯地看,奥利弗斯通对于越战的思考并不明朗。反倒借鉴在《尼克松》中对越战的政治观点便比较切合,我个人认为手法纯熟的应该是《野战排》,奥利弗斯通在表现战争或是政治阴谋方面是比较强的,但参杂情感成分的电影便表现出或多或少的生硬与别扭,《门》便是例证,《天与地》的战争温情是粗糙的,我们只能从画面里了解斯通想表达越战牵扯下的两国人民,但以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斯通很难将内敛含蓄的东方情结顺利融入他的西方思维里。
三部电影里,除了取材争议或是手法之外,剧本最具备艺术性的应该是《生于七月四日》。作为郎?科维克的真实故事,整个美国梦在他倒下的那一刻开始逐渐瓦解崩溃,其情节安排与冲突是文学性地再现。
电影开篇是童年的郎,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白人家庭,与所有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家庭一样,他们沉静在战后新经济复苏的美国梦里,虔诚地信奉天主,陶醉在战后的新美国秩序里。
电影有几个严格的时间段,将肯尼迪的全国电视讲话里,郎起航的爱国梦到轮椅上自己的电视演讲算是一个奥徳修成长的变奏。
郎是越战英雄,但回到国内,国内滋长的反战情绪,与人们对越战的质疑发展到冷漠。个人价值观与肢体残疾在一系列的国内矛盾中激化,从人本角度上讲,因为战争他失去了一个男人起码的尊严,那么追逐所谓的国家荣誉变得一钱不值。
有几处镜头的细节镜头:七月四日,美国国庆日。二战老兵坐在轮椅上,听着“嘭、嘭”的响声打颤的镜头;朗坐在游街的礼车上同样打着颤,而街旁人们的面孔却是没有表情的苍白。
价值的颠覆就意味着新的重建。六十年代末国内年轻人的叛逆与个性主导使郎觉得陌生与不解。
当他躺在墨西哥的妓院床上望着墨西哥妓女动情的表演潸然泪下的时候似乎一切的尊严与情感一瞬间地迸发。这是起码的人本尊重,尽管建立在金钱的虚假上面,但郎看到的是新希望。
《阿甘正传》里同样有这样一段,虽然在表现手法上不尽相同,但对于人性辩解与渴望理解尊重的希望是深深冲击着观众的。
郎醉酒后的那段争吵应该可以看作是整部电影矛盾聚集的中心,十诫中告诫我们不要杀人,但是你的教会你的天主让我们在越南大开杀戒……政治、宗教、信仰甚至是性都虚假的,那么我们又该信奉什么?
的确,老兵归来的美国不亚于一场新的越战,荣誉与谎言使我们踌躇在光影的世界里,尽管知道那只是电影织造的善意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