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全集 » 归来电影完整版解析
扩展阅读
儿童监狱电影大全 2025-04-07 01:44:24
电影地址必须为mp4怎么办 2025-04-07 01:39:19

归来电影完整版解析

发布时间: 2025-04-06 06:18:08

1. 电影归来剧情介绍

电影归来剧情介绍:

上世纪70年代初,与家人音讯全无隔绝多年的劳改犯陆焉识(陈道明 饰)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逃跑回家。这对怀抱芭蕾舞梦想的女儿丹丹(张慧雯 饰)带来了巨大压力,她阻止母亲冯婉瑜(巩俐 饰)与父亲的相见。

因此夫妻二人近在咫尺却又相隔天涯。文革结束后,陆焉识终于平反回家,但是他却发现女儿早已放弃了芭蕾的梦想成了一名工厂女工,而深爱的妻子因为患病已经不认识自己。深厚的感情、生活的变故,迫使陆焉识做出了对他来说最荒唐却又最合理的人生选择……

《归来》公映后,上海大学教授聂伟前后看了两次。第一次,他觉得与谢晋的“伤痕电影”相比,《归来》中只有伤痕,没有反思。“如果是从小被好莱坞喂养的年轻人包括我,第一遍看完觉得是高开低走,后80分钟没有剧情爆点。”

第二次再看,他已从剧情中摆脱出来,反倒发现了影片的精彩。“谢晋执导的《天云山传奇》《牧马人》等‘伤痕电影’,习惯于给出一个道德优胜的大团圆结局。

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初公众的伦理选择,或者说这种公众的伦理选择决定了谢晋的叙事伦理——是家庭温情拯救了灵魂,并成为人们最后的避难所。《归来》显然没有走这条路线。”聂伟指出。

2. 电影归来剧情介绍

20世纪70年代初,陆焉识(陈道明饰)因思念家人,在农场转迁途中逃跑。然而,他的简单团聚愿望实现起来并不容易。陆焉识的行为给女儿陆丹珏带来了压力,她害怕因此失去在舞校跳芭蕾舞的机会。于是,她想尽办法阻止母亲冯婉瑜(巩俐饰)与陆焉识相见,使得夫妻俩近在咫尺却相隔天涯,给全家人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几年后,陆焉识得以平反回家。在漫长的分离中,他靠思念度日,对妻子冯婉喻的深爱和对家庭团聚的憧憬成为他内心深处的支撑与坚持。然而,世事无常,当他满怀希望地归来时,却发现一切已经物是人非。女儿陆丹珏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代价,难以面对自己和父亲;而更让陆焉识深受打击的是,患病的冯婉喻已经不认识他了。

陆焉识一时不知如何应对这样的现实,但冯婉瑜对陆焉识的爱却从未减弱。她的爱沉积在心底,转化为多少个春秋的默默等待和沉痛的付出。尽管夫妻重逢时冯婉喻没有认出丈夫,但这并不等于她忘记了陆焉识。她的记忆中,陆焉识的模样停留在了过去,停留在分离之前的美好岁月中。

意外的变故使陆焉识尴尬地变成了家庭中的局外人。他试图唤醒妻子的记忆,但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找到自己存在的位置。如何重新走进家门,如何陪伴生病的妻子,成为他必须直面和解决的难题。现实和内心的深情迫使他做出最荒诞却又最合理的人生选择。屡遭挫折的陆焉识最终意识到,对他和冯婉瑜这对历尽沧桑的老夫妻来说,生活中最强烈、最执着、最现实的情爱,就是在永远的等待中一起慢慢变老。

3. 如何评价电影《归来》

电影舍弃了原著大部分的情节,仅截取其中陆焉识潜回家乡的故事加以发挥。主要情节是陆焉识真正“归来”后的一切,来自于小说那一节的最后一句。 电影编导采取如此的策略,可能有其外部运作更为顺畅免得节外生枝的考虑。但就原著文本而言,它对陆焉识的大半生用的都是叙述人主观的叙述,且时序颠倒或交错,情节繁复,电影难以按照其脉络作较忠实的改编。电影如果不采取画外音的手法,很难保持原著的风格;如果用全知视点的客观叙述,似乎又缺少了什么,需要补充更多具象的情节和细节。编导可能出于外部和内部的双重考虑,才决定把小说中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跨度缩短到最后的十多年,把横跨上海、华盛顿、青海三地的地域空间压缩并易为以北方某个城市为主,这样电影的时空就大大浓缩了。

4. 电影《归来》里的隐喻有哪些

如果让我们消灭记忆,将人生的痛苦全部忘记,将灵魂的安宁作为劫后余生的唯一追求,那我们不仅不能获得安宁与超脱,反而会在光明的日子里重新再见废弃的房屋,无法安生。以宽容、怜悯、达观来解脱个体可以,却无法为集体的暴戾和体制的重压而圆场。艺术创作的素材截取,是创作者对于作品的风格体裁思想等倾向性的动作。从这点来说,《归来》截取的这一段,充满温情,令人感动,感受人格的伟大和坚贞,却远远不能将人心的底层,人性的本质表达的更彻底更有力量,也就无法让观众达到精神上的升华和深入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