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八佰》讲的内容是什么
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杜淳饰)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 。
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 。“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主要人物:
1、老葫芦
小湖北和端午的叔叔,湖北保安团成员。因为看到租界的光明灿烂而向往,却因穿军服被租界拒绝进入。最终被日军俘虏,继而在侄儿视野中被日本人吊起杀害,激发端午抗日热情。
2、端午
老葫芦的侄子,刚到上海,突遇敌军后四下逃散。在经历了四天四夜的战斗,从一个畏战想家的新兵成长为不惧死亡的战士,他眼睁睁看着老葫芦被杀,那些舍生赴死的战友让他彻底明白,如果现在退缩,必定无家可归。
⑵ 八佰电影在哪里可以看高清完整版
可以在各大正规视频平台或电影院观看《八佰》的高清完整版。
对于想要在线观看《八佰》的观众,可以选择如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等主流视频平台。这些平台通常会提供高清的画质和流畅的观影体验,而且经常会有优惠活动,让观众以更优惠的价格观看到心仪的电影。此外,观众还可以选择在线购票平台,如猫眼电影、淘票票等,这些平台不仅可以购票观看电影,也提供线上购票后的在线观看服务。
对于喜欢在大屏幕观影的观众,可以选择去电影院观看《八佰》。电影院通常会提供最高质量的画面和音效,让观众完全沉浸在电影的情境中。而且,电影院还会定期举办一些特别活动,如首映礼、明星见面会等,让观众在观影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更多的电影文化。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观看《八佰》,观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做出选择。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确保观看的是正规渠道的高清完整版,以避免观看盗版或低质量版本带来的不良体验。
同时,观众在观影时也要注意遵守相关的观影礼仪,如不大声喧哗、不吃零食等,以维护良好的观影环境。此外,观众还可以通过分享观影感受、参与电影相关的讨论等方式,与其他观众一起分享电影带来的乐趣和思考。
⑶ 如何评价新电影《八佰》
先说电影本身
电影本身完成度还是比较高的,剧情紧凑,演员演技都不错,欢迎体验还好
电影主色调是偏灰暗的,但是河对岸的租界色调明亮,这种对比造成的视觉感受很强烈,一边富丽堂皇,一边断壁残垣;一边纸醉金迷,一边尸横遍野。
对人物塑造很成功,逃兵也又让人无奈且动容的一面。一些性格软弱的人没有因为什么重大打击突然就变得铁血起来,反而显得更加真实立体。
场景的打造以及特效我觉得是很走心的,可以说是上乘,惨烈的战争场面的表现也是我国战争片应该学习的。抱着炸弹排队跳楼那段我看哭了,当时面对日军装甲部队,而我军没反坦克装备,只能靠这种方法来反载具。不过有一点就是日军这个盾兵方阵攻城是不是有点…那些盾那么大缝隙,直接扔汽油弹不就行了,或者把炸弹绑在大石头上推下去,或者直接推一块大石头下去…
那匹白马(我没查到相关记载)如果是导演得艺术加工,我觉得是个败笔,或许这是导演想要表达某种情感的电影语言,就像辛德勒的名单里那个红衣小女孩一样。但是作为一部想要写实的电影,这匹白马过于飘渺过于不真实,但它又和人物有联动所以是真实存在的,这很没必要。辛德勒的名单里小女孩的存在一点都不突兀不违和,但这匹马我认为有点违和。
再一个,结尾对冲桥用了比较大的篇幅,而且看得出来导演是想在这里达到情感上最大的升华。但我认为这里做一个小篇幅的描绘,用背景音乐代替枪炮声,做成一个悲壮又无奈的结尾可能更好,而情感的高潮可以放在去狙击的敢死队那边更好。
电影本身来说有一些瑕疵,但瑕不掩瑜,还是可以一看。
⑷ 《八佰》影评:这是一部看得我从头憋屈到尾的电影
《八佰》电影评价:一部令人从头感到压抑的电影
电影《八佰》在画面与演员表现上得到了高度赞扬,导演曹郁操刀的画面精美绝伦,演员如张译、杜淳和欧豪等人的演技也相当到位,使得整个影片显得层次分明、生动鲜活。然而,剧情的薄弱以及过于煽情的呈现成为了影片的致命弱点。
剧情的本末倒置,让影片的焦点过于集中在那16名逃兵的群体上,试图通过他们的转变来体现“八佰精神”,这种手法显得生硬且不伦不类。影片中的情感表达过于刻意,尤其在杨瑞符和谢晋元的营内训话部分,他们异常生硬的表达着必死的决心,没有家国情怀的渲染,让观众感到不真实,甚至仿佛是在模拟日军的劝降过程。
难民的出现也让人感到困惑,他们从空无一人到突然出现,甚至显得异常淡定,仿佛是在进行排练,这与历史背景不符,也让人感到不自然。护旗的场景本可以成为影片的亮点,但在日军战机的来回射击下演绎得过于悲壮,这反而让人感到不适。撤退过程中的不合理安排,如火力掩护和战术规避的缺失,让观众感到智商被侮辱。
电影中最具争议的场景之一是“杀身求仁”,这是根据真实历史情节演绎的剧情之一,然而导演在这一场景上过度渲染,让人感到情感表达过于刻意,虽然赚取了一些眼泪,但最终显得华而不实。影片整体上显得过于强调个人情感表达,而忽视了历史背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虽然电影在制作和表演上有着一定的亮点,但其在剧情设计、情感表达以及历史背景的处理上存在明显的问题。导演试图以点写面,以残军刻画中军,以天堂衬托地狱,但这种手法在《八佰》中显得别扭,使得观众难以抓住影片的核心。电影中的人工修饰过多,让人感到主菜的味道被掩盖,而真正的历史故事显得模糊不清。
在历史题材的电影中,带着敬意的呈现至关重要。《八佰》虽然试图通过这部电影来升华家国情怀,但在细节处理和情感表达上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得观众感到失望。最后的评分中,1分是给予了那些曾经坚守四行仓库的国军战士们,对他们的致敬。
⑸ 管虎新上映电影《八佰》的真实历史事件是什么
《八佰》改编自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八百壮士”誓死抵抗日军的故事。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企图在三个月之内占领全中国,他们在“卢沟桥事变”之后,就将目标转移到上海。
淞沪会战就此爆发,只是在会战中,中方节节溃败,已无力再与日方斡旋便需要西撤以保存实力。留下来一个加强营掩护大部队西撤,这个加强营便是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浴血奋战的“八百壮士”。
留守四行仓库的官兵只有423人,但谢晋元团长为了迷惑敌人,对外宣称800人,他们要正面对抗的却是五千到三万的日军。数十倍的兵力悬殊,让这一场战斗变成有去无回的困兽之斗,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对决如同蚍蜉撼树,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感召下,造就了一个又一个视死如归的场面。
影片评价:
战争是冰冷和残酷的,《八佰》中的“静”凸显了这样的冰冷和残酷。电影开篇用摇移的大全景方式勾勒了苏州河北岸的“静”,这是满目疮痍之地,没有居民,只有残破与荒凉。“静”是《八佰》一面,由“静”到“动”是更重要的一面,它既是战争的对抗与角力的“动态”,也是人物变化成长的弧光,更是主题精神的升腾的过程和姿态。
在枪火和刺刀带来的惨烈声响中,该片着力呈现了“八百壮士”阻击日本侵略者进攻的几个战争段落和侧面,战争的残酷性首先被传达出来,与之交织的是带有痛感的崇高性。
作为一部战争类型商业片,该片正视了战争的残酷,与此同时,也不再采取以往战争片凸显指挥军官个体的智慧与英勇的策略,甚至淡化了谢晋元的领导,而是以群像的方式塑造出“有意味的普通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