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经典电视剧推荐(端午宅在家想看怀旧红色经典)
也许有人想到“红色电影”,就会与“主旋律”挂钩,就会联想到其中更多的极具中国特色的“说教”意义,甚至认为过于“高大上”、形象光辉、伟岸崇高而忽视了真正的人性。
显然地,红色电影绝非是想象中的产物,绝非是无止境的赞歌,绝非是夸大下的虚构,更像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众多人的青春记忆,念念不忘的回响。
经典的红色电影,即使是放在当代,也是能够引起足够的共鸣的,毕竟地,影片所体现的精神,无论是在什么地方,还是在什么时代,都是不过时的。
曾经有着这些人,值得我们去缅怀,值得我们去崇敬,值得我们去惦念,电影恰好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学习领悟的机会。
《林海雪原》1960年
影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导演刘沛然,王润身、张勇手、张良主演,根据曲波同名小说“智取威虎山”一节改编。
影片讲述了1946年以少剑波为领导的解放军小分队深入东北地区林海雪原深处,派遣杨子荣打入内部,剿灭盘踞在威虎山由国民党残部组成的以座山雕为首的土匪势力的故事。
《平原游击队》1955年
影片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苏里、武兆堤导演,郭振清、方化、张莹、杜德夫、梁音、周森冠主演,根据邢野舞台剧《游击队长》改编。
影片讲述了1943年,华北抗日根据地反扫荡过程中,游击队长李向阳与日军驻守某县城的松井中队长的部队展开斗智斗勇,并取得最终胜利的故事。
《红色娘子军》1960年
影片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谢晋导演,祝希娟、王心刚、陈强主演,根据作家梁信表于《上海文学》的电影文学剧本《琼岛英雄花》改编。
影片讲述了1930年,海南岛上以吴琼花为代表的由劳动妇女组成的革命武装队伍——红色娘子军,从奴隶逐渐成长为革命战士,与岛上南霸天为首的敌人进行斗争取得胜利的故事。
《南征北战》1952年
影片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成荫、汤晓丹导演,陈戈、冯喆、张瑞芳等主演,根据话剧《战线》改编。
影片讲述了1947年,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军队在华东战场上交战,战术运用得当,以弱胜强,将敌人消灭,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烈火中永生》1965年
影片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水华导演,赵丹、于蓝、张平、项堃等主演,根据小说《红岩》改编。
影片讲述了革命党员江姐在华蓥山区参加武装斗争时因叛徒甫志高的出卖而被捕,在狱中,江姐与革命战友们同敌人们周旋斗争,顽强反抗,最后英勇牺牲的故事。
《青春之歌》1959年
影片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崔嵬、陈怀皑导演,谢芳、康泰、于洋、秦怡、葛存壮主演,根据杨沫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
影片讲述了知识女性林道静历经磨难与艰辛,见证各种痛苦,认清社会真相,走上革命道路,逐渐成长成为革命斗士的故事。
《野火春风斗古城 》1963年
影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严寄洲导演,王晓棠、王心刚主演,根据李英儒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
影片讲述了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路军游击队政委杨晓冬潜伏入华北地区的某座古城,在地下交通员金环、银环姐妹的的协助下,策反伪团长关敬陶,并与城中敌人不懈斗争的故事。
《小花》1979年
影片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张铮导演,唐国强、陈冲、刘晓庆等主演,根据前涉的小说《桐柏英雄》改编。
影片讲述了因出生穷困赵姓家庭被卖掉改名为何翠姑的小花,及红军留下为赵家所收养改名为小花的董红果,成年后重新回到故乡,揭开身世之谜,与家人重逢,与敌人抗争的故事。
《地道战》1965年
影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任旭东导演,朱龙广、王炳彧、张勇手、刘江等主演,本来是部民兵传统教学片。
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冀中地区人民百姓为抵御和打击日军“大扫荡”,利用挖土洞和地窖与日军周旋的地道战这种创新斗争方式,有效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地雷战》1962年
影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唐英奇、徐达、吴健海导演,白大均、张长瑞、吴健海、董元夫、杨雅琴等人主演,根据山东海阳县人民群众用地雷抗击日军的真实事迹改编,是部军事教学片。
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在胶东抗日根据地的民众为打击日军的扫荡,自己制作土制炸弹“地雷”,打败侵犯日军,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董存瑞》1955年
影片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郭维导演,张良、 杨启天、 张莹、周凋、任颐等主演,根据解放军部队英雄人物董存瑞的真实事迹改编。
影片讲述了从小参军的董存瑞,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逐渐成长为革命战士,最终为了战争胜利,不惜牺牲性命的故事。
《铁道游击队》1956年
影片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赵明导演,曹会渠、秦怡、冯喆、仲星火、陈述等主演,根据抗战时期鲁南铁路沿线发生的真人真事改编。
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山东临城枣庄的铁道游击队在大队长刘洪、政委李正的带领下,在铁路线上,与日军斗智斗勇的故事。
《洪湖赤卫队》1961年
影片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武汉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谢添、陈方千、徐枫导演,王玉珍、夏奎斌、傅凌、陈仁萱、章继超等人主演,根据湖北省实验歌剧团演出的同名歌剧改编。
影片讲述了洪湖地区赤卫队在大队长刘闯、乡党委书记韩英的领导下,为保卫民众自身利益,与当地大土豪彭霸天、国民党保安团冯团长展开艰苦斗争的故事。
《狼牙山五壮士》1958年
影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史文炽导演,高保成、李力、李长华、张怀志、霍德集等人主演,根据抗日战争时期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改编。
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军对晋察冀边区的扫荡,八路军某部班长马宝玉和战士葛振林、宋学义、胡福才、胡德林五位革命战士,为掩护大部队及革命群众转移,阻击日军部队,登上狼牙山棋盘陀,坚持战斗,最后弹尽粮绝后跳下山崖的故事。
《渡江侦察记》
影片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汤晓丹导演,孙道临、李玲君、齐衡、孙永平、康泰等人主演,根据“先遣渡江英雄连”的真实事迹改编。
影片讲述了渡江战役前夕,解放军某部侦察部队李连长带领侦察班先遣渡江侦察国民党部队江防部署情况,最终协助大部队取得胜利的故事。
《闪闪的红星》1974年
影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李昂、李俊导演,祝新运、赵汝平、刘继忠、刘江等人主演,根据李心田同名小说改编。
影片讲述了少年英雄潘冬子从1930年到1939年间艰难成长的故事。
《鸡毛信》1954年
影片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石挥导演,蔡元元、蔡安安、舒适等人主演。
影片讲述了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奉父亲民兵中队长的命令给八路军送鸡毛信所经过的路上所经历的故事。
《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年
影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王苹导演,孙道临、袁霞、邢吉田、黄婉苏、王心刚、刘江等人主演,根据党员地下李白烈士的真实事迹改编。
影片讲述了1938年,延安解放区电台政委李侠奉命前往上海,从事秘密组建电台,对外传递情报工作,期间,李侠生存在夹缝中,与日军、国民党积极斗争,将情报准确无误传递出来,最后为传递重要情报而牺牲的故事。
《大决战》1991-1992年
影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李俊、杨光远等导演,古月、赵恒多、苏林、刘怀正、马绍信、鲁继先、张卫国、郭法曾、路希等主演,根据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为背景改编,分为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三部六集。
影片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进程,以恢弘的气势,展现了这三场伟大战役。
《小兵张嘎》1963年
影片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崔嵬、欧阳红樱导演,安吉斯、张莹、葛存壮、于中义等人主演,根据徐光耀同名小说改编。
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白洋淀少年张嘎成长为八路军战士的故事。
《冰山上的来客》1963年
影片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赵心水导演,梁音、阿依夏木、谷毓英等人主演。
影片讲述了1951年,边防军某边卡的边疆战士阿米尔和杨排长与潜入特务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白毛女》1951年
影片由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王滨、水华导演,田华、陈强、胡朋、张守维、李百万、李壬林等主演,根据同名歌剧改编。
影片讲述了华北农村贫苦佃农杨白劳的女儿喜儿为恶霸地主黄世仁霸占,逃离虎口后,头发变白,后为情人大春解救,两人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
《英雄儿女》1964年
影片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武兆堤导演,刘世龙、刘尚娴、田方等人主演,根据巴金小说《团圆》改编。
影片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某部师政委王文清在战场上偶遇老战友王复标的儿子王成,并在王成牺牲成为革命英雄后,又遇到王成的妹妹文工团员王芳,认出王芳为自己亲生女儿,最终相认团圆的故事。
《上甘岭》1956年
影片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沙蒙、林杉导演,高保成、徐林格、刘玉茹等主演,根据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改编。
影片讲述了志愿军某部八连连长张忠发率领所部奉命坚守上甘岭主峰阵地五圣山,与敌人顽强战斗二十四天,协助大部队反击敌人赢得最终胜利的故事。
《霓虹灯下的哨兵》1964年
影片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王苹、葛鑫导演,徐林格、马学士、袁岳、陶玉玲等人主演,根据沈西蒙创作的同名话剧改编。
影片讲述了解放上海后,解放军某部八连负责警卫上海南京路,面对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积极应对的故事。
《英雄虎胆》1958年
影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严寄洲 、郝光导演,于洋、王晓棠、张勇手、里坡主演。
影片讲述了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侦察科长曾泰冒充国外越境过来的副司令深入匪巢,与解放军大部队里应外合将匪徒打败的故事。
《柳堡的故事》1957年
影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王苹导演,廖有梁、陶玉玲等人主演,根据胡石言的同名小说改编。
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驻扎在柳堡村练兵整训的新四军某部二连副班长李进与当地少女二妹子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
《红旗谱》1960年
影片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天津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凌子风导演,崔嵬、蔡松龄、陈帆、王勉之、鲁非、赵联等人主演,根据梁斌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
影片讲述了从清末到民国,农民朱老巩、朱老忠父子两代人在与恶霸地主冯兰池及其他恶势力斗争过程中,走上革命道路,成为革命战士的故事。
《智取华山》
影片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郭维导演,郭允泰、方化、胡朋、黎莉莉、李雨农、阎增和等人主演,根据解放军在解放大西北的战役中的真实事件改编。
影片讲述了解放军某团侦察参谋刘明基率领小分队潜入华山,与率残部逃上山的国民党部队旅长方子乔斗智斗勇,最后协助大部队攻克华山,歼灭敌人的故事。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
Ⅱ 请问在红岩里面江姐受刑时的片段是什么,求知
魔影狂乱地移动着。
“不!”微弱的声音传来,仍然是那样的平静。“十指连心,考虑一下吧!说不说?”
没有回答。
铁锤高高举起。墙壁上映出沉重的黑色阴影。
“钉!”
人们仿佛看见绳子紧紧绑着她的双手,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尖……血水飞溅……“说不说?”
没有回答。
“不说?拔出来!再钉!”
江姐没有声音了。人们感到连心的痛苦,像竹签钉在每一个人心上……
又是一阵令人心悸的泼水的声音!
“把她泼醒!再钉!”
徐鹏飞绝望的咆哮,使人相信,敌人从老许身上得不到的东西,在江姐——一个女共产党员的身上,同样得不到。尽管他们从叛徒口里,知道她作过沙磁区委书记,下乡以后可能担任更负责的工作,了解许许多多他们渴望知道的地下党线索,可是毒刑拷打丝毫也不能使江姐开口。
一根,两根!……竹签深深地撕裂着血肉……左手,右手,两只手钉满了粗长的竹签……一阵,又一阵泼水的声音……已听不见徐鹏飞的咆哮。可是,也听不到江姐一丝丝呻吟。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女烈士。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
(2)红岩电影1965年版完整版扩展阅读
《红岩》是1961年12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
该书讲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和白公馆中受刑,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的故事。
1961年12月,正式出版,此书重印113次,再版2次,册数则超过了一千万。作为红色经典作品,轰动一时。作者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此长篇小说《红岩》,后改编为红色电影《烈火中永生》。
创作背景
建国初期,为了对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罗广斌、杨益言和与他们并肩战斗过的刘德彬三个人共同把他们在狱中与敌人斗争的切身经历写出来。1950年7月1日开始在重庆《大众文艺》上发表三人合作的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后华东、华南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单行本。
1958年又在《红旗飘飘》上发表了三人合作的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在此基础上,罗广斌和杨益言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红岩》。
小说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共产主义的奇书”,并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国内外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赢得了巨大声誉。“文革”中该书被诬蔑为“叛徒文学”成为禁书,作者亦备受摧残。
罗广斌和杨益言在“文革”爆发后受到残酷迫害,其中作者之一罗广斌于1967年2月含冤去世。“文革”结束后小说重新出版发行。
红岩,这一史诗般的称号,是重庆的光荣象征。
《红岩》这一神品般的小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最高度的概括。红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是我们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Ⅲ 红岩的电影
《红岩》,长篇小说,重庆作家罗广斌、杨益言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年出版。小说以解放前夕“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敌我斗争为主线,展开了对当时国统区阶级斗争全貌的描写。全书通过三条斗争线索(集中营的狱中斗争、重庆城内的学生运动和地下工作、农村根据地的武装斗争)、联系广阔的社会背景,形成纷繁的斗争场面;同时又用川东地下党机关报《挺进报》的斗争情节把这三条斗争线索联结起来,汇聚到狱中斗争上,集中描写革命者为迎接全国解放,挫败敌人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作者以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再现了国民党统治行将覆灭、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成功地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和华子良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光彩照人,感人至深;同时对反面人物的形象塑造也很有特色,既揭示了他们的反动本质,又不流于脸谱化。作品结构错综复杂又富于变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烘托气氛,语言朴实,笔调悲壮,被誉为“革命的教科书”。作品一经面世,立即引起轰动,先后被改编成电影《烈火中永生》和豫剧《江姐》等,从1961年出版至今51次再版,发行800多万册,是发行量最大的小说;同时,被译成多国文字发行。该书被中宣部、文化部、团中央命名为百部爱国主义教科书。
读《红岩》,感慨万千: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3-11/14/content_1178105.htm
Ⅳ 〈红岩〉小说拍成的电影名是什么
由长篇小说《红岩》改编的电影叫《烈火中永生》(1965)
导 演:水华
编 剧:周皓
主 演:李健 蔡安安 庞学勤 赵汝平 杨启天 (更多)
上 映:1965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黑白
类 型:剧情片
故事梗概:
根据罗广斌、杨益言小说《红岩》改编。 1948年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感到大势已去,便开始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进行疯狂的镇压。共产党员江雪琴(江姐)的丈夫被敌人杀害,她怀着满腔悲愤,去华蓥山区参加农村武装斗争。后来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和重庆地下党组织领导人许云峰被捕了。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带领游击队下山,营救江姐。她拦劫了押送江姐去重庆的囚车,但狡猾的敌人。已将江姐从水路押走,囚车里却是可耻的叛徒甫志高,双枪老太婆当即处决了这个卑鄙的家伙。江姐被押往重庆,敌人妄…
Ⅳ 红岩电影许云风扮演者
许云峰扮演者:石维坚
许云峰,1916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市。幼年时因生活所迫,不得不中途辍学,到本地的一个钱庄当学徒。1931年“九一八事变”,许云峰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
投身革命
1938年5月,许云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刊物《青年生活》的编辑和发行工作。1939年春,许云峰担任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宣传部长。1940年,调任重庆新市区区委书记,在他的组织发动下,新市区党的工作有了很大起色。
被捕入狱
1940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许云峰不幸被捕,后被押往国民党军统贵州息烽集中营。每当危险的时候,他作为狱中中共秘密支部的核心成员,就鼓励大家:“越是关键的时刻,我们越要叫敌人知道,共产党人是不可动摇的。”
坚强不屈
1946年7月,许云峰等人被押到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第一看守所,即“白公馆”监狱。在戒备森严的国民党军统监狱中,他用秘密方法和党员相互联系,成立了狱中临时党支部,并任党支部书记,组织和领导狱中的地下斗争。敌人为割断他与狱中地下党组织的联系,将他戴上重镣,关进终日不见阳光的地牢。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残酷折磨和威逼利诱,许云峰始终大义凛然,坚强不屈,不为所动。无可奈何的敌人不得不承认:任何刑具对他都是没有效果的。
英勇就义
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蒋介石下令对狱中的革命者进行血腥大屠杀。许云峰从容就义,年仅33岁。许云峰牺牲后三天,重庆回到人民手中。党和政府将烈士的忠骨安葬在苍松翠柏护卫着的歌乐山上。
许云峰,又名许晓轩(1916-1949)江苏江都人,1938年加入共产党,1940年4月被国民党押往国民党军统贵州息烽集中营,1946年7月,许云峰等人被押到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第一看守所(即“白公馆”监狱)。1949年11月27日,许云峰被国民党杀害,年仅33岁。《红岩》有记载。
许云峰扮演者:石维坚
石维坚:中国杰出的话剧、影视表演艺术家。1935年3月出生,江苏淮安人,身高176 厘米。1951年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员;1956年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员;1991年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现任中国老教授协会文艺专业委员会主 任。女娲亚太基金会资深专家顾问。国家一级演员,获政府艺术类专家特殊津贴,曾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