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全集 » 逼婚记电影完整版
扩展阅读
高清励志图片欧美电影 2025-02-24 09:57:28
黄秋生电影大全全集 2025-02-24 09:50:16
鬼怪电影大全爆笑片段 2025-02-24 09:38:42

逼婚记电影完整版

发布时间: 2025-02-10 04:09:06

A. 介绍山东吕剧的作文1000字左右

我的家乡在山东,山东有着多个地方戏,而吕剧是我的家乡戏。吕剧是山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曾名“化装扬琴”、“琴戏”。系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也称坐腔扬琴发展演变而来。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部分地区。最初的吕剧班大都走乡串村,演出于田间地头,影响甚小。1910年前后搬上舞台。1953年戏曲改革中由山东省戏改组定名吕剧。1953年山东省吕剧院成立之后,吕剧成为遍及山东、享誉全国的剧种。
关于吕剧名称的由来,流传着很多的说法,大体上有这样几种:
一、1915年前后,原属广饶县牛庄的时家村(今已划为东营区)老艺人时殿元,也曾以纸糊毛驴,化装演唱《王小赶脚》,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人们便把它称为驴戏,由于这个称号欠雅,经一些文人的推敲音译成了“吕戏”。1923年,这种驴戏进了济南府,演出的主要剧目是《吕洞宾打药》,当地群众不明白这个剧种的来源,只听说叫“驴戏”,又由于主要剧目是“吕”字打头,观众就把它称为吕戏。
二、吕剧的“吕”字,原是二十五户为一闾的“闾”字。意思是街坊邻里戏、家乡戏。以后在辗转、流传中,把“闾”简化为“吕”。也有的说,过去说琴书,大多是两口子或一家人搭档,演唱的内容又多系反映男女爱情的。两口为“吕”,因而就叫吕戏。
三、吕戏原来称为捋戏。此说有二:一是由于演唱时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按奏坠琴的手指是上下捋动,故名为捋戏;又因中国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有六种,总称“六吕”,因而将“捋戏”改称为“吕戏”。另一种传说是,当年为这种戏起名时,有的老艺人说,这种戏演唱时顺藤摸瓜,捋着蔓子捋到底,就叫捋戏吧。捋与吕同音,遂定名为吕戏即现在的吕剧。 吕剧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名的新剧种,但其表演艺术形式却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早在清代中叶,山东南部农村就出现了一种名叫“小曲子”的小曲连唱体曲艺形式。因其主要伴奏乐器为洋琴(洋琴),故又称“扬琴”、“洋琴”。历史上扬琴曾广泛流行于古黄河下游地区的河南、江苏、安徽的北部、河北的南部以及东北的个别市县。在山东最先流传于鲁西南,并逐渐向北(济南及惠民地区)、向东(青岛、烟台)延续扩展,约有二百年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地区的语言、风俗的影响,逐渐形成为南路、北路、东路琴书三大流派。各自叫法也不尽相同,如东路琴书艺人商业兴自称本路琴书为“改良扬琴”;北路琴书创始人邓九如自称“文明扬琴”。到一九三三年邓九如在天津电台播音时,才定名山东琴书。
光绪初年,广饶县(旧称乐安)北部一带的农民,为躲避灾荒,常随身携带坠琴、节子板等乐器,外出卖艺求生。开始以唱琴书小段为主,或顺口编些有趣的故事,边耍边唱。后来,他们不断吸收戏曲唱腔和民间小调来丰富自己的表演内容和形式。如东寨村的张兰田、张志田兄弟俩,就曾去安徽风阳拜师学艺。当地流行的凤阳歌对琴书的表演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艺人们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中,不断追求新的艺术形式。一些擅长唱工的艺人,在长期的表演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唱腔特点。如广饶县西商村的艺人商业兴和妻子关云霞,长期在烟台、青岛一代演唱,逐渐形成自己的演唱形式,成为东路琴书艺术的代表人物;而擅长人物表演的艺人,则致力于创造新的表现形式来吸引观众。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冬,以东路琴书艺人时殿元为首的同乐班,尝试着将《王小赶脚》改为化妆演出,用竹、纸、布扎成驴形,加以彩绘,一演员身绑彩驴,做骑驴状;一演员执鞭赶驴;另有艺人操坠琴、扬琴、竹板等乐器伴奏,演员在音乐声中载歌载舞。此种表演形式别开生面、生动活泼,初次演出便获成功。由于《王小赶脚》首次采用驴形道具,群众又称此类戏为“驴戏”。此后,时殿元又陆续将一些琴书篇目改为化妆演出,所到之出,表演深受群众喜爱。 在常年的流动演出中,化妆扬琴艺人经常和京剧、五音戏、河北梆子等剧种的班社在同一集镇演出,甚至出现“两合水”、“三合水”(两个或三个不同剧种同台演出)的情况。这种演出方式对促进化妆扬琴在剧目、表演、唱腔、舞台装扮、音乐等方面与其他剧种的借鉴融合和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其逐渐从简单的化装演出发展成为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演出的剧目也从“对子戏”、“三小戏”扩大到本戏和连台本戏;演出的场所也由盘凳子到进入茶园、剧场。1917年(民国六年),由广饶县化妆扬琴艺人张凤辉等人组成的车里班首先进入济南市演出。此后,不少剧班也纷纷进入济南城表演。有的班社还经常到烟台、青岛甚至东北的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城市演出,进一步扩大了该戏的影响。当时较有影响的班子有黄家班、父子班、同乐班、庆和班、共和班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该剧种陷入困境。原在济南城演出的剧团也因演出每况愈下,导致班社萎缩,艺人生活难以为继。多数艺人返回家乡,剩下的艺人凑成一个“义和班”维持演出,勉强度日。抗战胜利后,演出状况并未好转,反而愈加萧条。“义和班”也于1946年末解散,艺人被迫改行,另寻出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化妆扬琴剧种获得了新生。从1950年起,山东省文联地方戏曲研究室组织对本省地方戏曲艺术进行了发掘、整理、试验、推广,并以化妆扬琴作为改革的重点,选择《小姑贤》为实验剧目。此后,艺人们向山东梆子学习,演出了《蓝桥会》。在学习传统剧目的基础上,又将现代题材的小说《李二嫂改嫁》改编演出。这期间,由义和班改组成的济南化妆扬琴剧团也编演了《张大有被骗》、《王秀鸾》等戏,打开了吕剧现代戏的大门。这些改编剧目的上演使化妆扬琴的影响日益扩大,并涌现出郎咸芬、林建华、王俊英等一批著名演员。1953年山东省吕剧团成立后,继续进行剧目的改革创新工作,先后整理加工了《姊妹易嫁》(《逼婚记》)等传统剧目,编演了《光明大道》等现代戏。1954年,在华东区戏剧观摩会演上,《李二嫂改嫁》、《光明大道》、《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分别获奖。《李二嫂改嫁》和《借年》于1957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黑白影片;《两垅地》于1965年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成黑白影片。
“文化大革命”期间,吕剧被禁演。1976年以后,吕剧复兴。《半边天》于1976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彩色影片;《逼婚记》于1979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彩色影片;《张王李赵》于1982年获全国剧本奖。
1979年,广饶县吕剧团、垦利县吕剧团开始上演传统剧目。1982年,广饶县吕剧团为配合计划生育宣传赶排新剧《合家欢》,在县内外巡回演出。1987年,利津县京剧团更名为利津县吕剧团。1984年,东营市文化局组织部分文艺工作者,专门开展吕剧研究,深入农村走访老艺人,搜集史料。1985年冬,召开“吕剧史料座谈会”,邀请20多名吕剧老艺人参加。1986年春,又邀请14名老艺人进行仿演录像。在此基础上,于1987年编纂完成《东营市吕剧音乐集成》书稿,于1988年底编纂完成《吕剧起源与发展东营市史料汇编》。这两部书稿是吕剧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在编纂过程中,得到山东省文化厅有关领导、 山东省吕剧界许多专家和名演员 (如李渔、郎咸芬) 的热情指导与帮助。1991年3月5~8日,举办“东营市首届吕剧汇演”,全市有8个代表队、240人参加,分专业和业余两个组进行汇演,演出新创剧目12个。1994年,以广饶县吕剧团为基础,成立“东营市吕剧团”。至1995年底,全市先后有15名吕剧演员获省优秀演员称号[2]。 [编辑本段]艺术特点[1]吕剧音乐是在从民间俗曲演变而来的“坐腔洋琴”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既是“戏曲”又是“曲艺” 。其唱腔以板腔体为主,兼唱曲牌。曲调简单朴实、优美动听、灵活顺口、易学易唱。基本板式有“四平”、“二板”(包括“垛子板”和“流水”)、“娃娃”三种。 吕剧的伴奏乐器分文场和武场。文场主要乐器是坠琴、扬琴,其次为二胡、三弦、琵琶、笛子、唢呐等,可视剧情酌情增减。新中国成立后又增加了一些西洋管弦乐器。伴奏多采用“学舌”(对位)形式。如二板伴奏模仿唱腔一句,四平伴奏模仿唱腔的下半句或尾腔。武场伴奏乐器主要有皮鼓、板、大锣、小锣、大铙钹、堂鼓、打鼓等。锣鼓经均自京剧等剧种吸收。
吕剧的演唱方法,男女腔均用真声为主,个别高音之处则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处理,听起来自然流畅。吕剧的唱腔讲究以字设腔,以情带声,吐字清晰、口语自然。润腔时常用写滑音、颤音、装饰音,与主要伴奏乐器坠琴的柔音、颤音、打音、泛音相结合,以及上下倒把所自然带出的过渡音、装饰音浑然一体,使整个唱腔优美顺畅。
吕剧使用的语言属北方语系的济南官话。其重字规律和读音咬字方法都与普通话多有近似之处。吕剧传统剧目的舞台道白,是以济南官话为标准的基础上偏重于上韵;而现代戏的道白则直接使用济南官话,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表演中,吕剧善于运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群众语言作为剧词,并以此来塑造人物形象。

B. 家门荣誉的演员介绍

某天的清晨,“铃……”一阵清脆的闹钟声响起,漂亮的女孩真敬和年轻的大学生大书一丝不挂地同时从床上跃起,四目相对,竟是一张彼此陌生的面孔,两人大惊失色,同时惊呼。一对素不相识的男女糊里糊涂地有了一夜情,故事由此展开……
真敬是集金钱与权利为一身的财阀之家-----赫赫有名的“三J家族”的小女儿,“三J家族”在当地声名显赫,是黑帮大佬,一向只有别人羡慕他们家,没有他们羡慕别人家。但这家人都是一念书就头痛的角色,包括家里那个如花似玉的小女儿真敬,还有她那一帮如狼似虎的哥哥们了。这个家里唯一缺的就是一张漂亮的名校文凭,而能改变这个家族文化水平的唯一机会在于让那个漂亮的女儿找一个高学历的女婿。
当真敬的三个哥哥知道了自己唯一的妹妹的这件糊涂风流事后,当然不会放过大书。财阀家族经过调查发现,大书出生于普通的公务员家庭,而且是汉城大学法学院的高材生,正好完全合乎他们家一直寻找的准女婿标准。于是,为了家族的荣誉,为了家族的前途,一场精彩绝伦,笑料百出的“逼婚记”开始了……
真敬的三个哥哥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用尽各种手段强迫大书与真敬结婚,大书不肯屈服于黑帮强权,宁死不从。在这场充满暴力和欺骗闹剧游戏中,真敬和大书之间却产生了一种既奇妙而又无奈爱情……
《家门荣誉》掀起的热潮使两位男女主角成为了韩国炙手可热的当红明星,众媒体蜂拥而上,争相采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们就《家门荣誉》谈了各自的感受。
记者:“谈谈你所扮演的大书。”
郑准浩:“大书很聪明,我欣赏他性格中的开朗和善良。他从汉城大学毕业后当了律师,是所谓社会精英的那种人,也是我念书时候的奋斗目标,这次终于借机会过了一把瘾,当上了社会精英”(笑)。
记者:和金正恩合作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吗?
郑准浩:“我觉得她是很有天分的演员。以前看她的认真工作的样子,我就常常感叹:‘这么努力的人以后一定会成功的。’她现在果然成功了,我为她高兴。金正恩的魅力在于她有一种非常天真清纯的气质,有时候在她的大眼睛里,你会看到一种孩子的神情,非常可爱。”
记者转而问金正恩:“谈谈你眼中的真敬。”
金正恩:“真敬是个非常可爱的女孩子。在电影中她是一个在有钱人家长大的金枝玉叶,但性格非常率真,有什么说什么,同时她也很天真,对爱情充满憧憬。我觉得她好像比我更可爱喔。”(笑)。
记者接着问她最难忘的场景是什么?
金正恩说:“有一个片段让我现在都觉得难过。电影里面会出现两种动物,一只狗和一条蛇。我是很喜欢小动物的,但是在拍电影的时候这两只动物都死了,死之前那只小狗一直哀嚎,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难过。”
年初,郑准浩也曾到过广州做宣传,他在接受广州媒体的访问时显得十分坦诚,并对传媒大胆发表爱情宣言。
当记者问他是否和《家门荣誉》中的男主角那样喜欢“野蛮女友”时,郑俊浩透露:坚决不要“野蛮女友”,会传统地选择温柔女性作为自己的终生伴侣。理由是:“我爱喝酒,要是和朋友在外面喝醉了回来,她打我怎么办?”。至于未来伴侣是否一定要是韩国女孩,他倒不强求,“只要对方能和自己有感情交流,像朋友一样亲密共处,长伴一生,就算是个中国女孩也无妨嘛!”